教三年级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好方法
小学生学好数学的三个小窍门!

1、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有实际应用的学科,因此在小学阶段就要打好数学基础。
但对于许多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往往充满了挑战和困难。
今天,我将分享三个小窍门,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2、第一个小窍门是:做题时要有耐心。
数学不像语文那样读一遍文章就能理解,它需要我们耐心思考并反复推导。
所以,在遇到难题时,我们一定要保持耐心,不要放弃。
可以多花些时间反复推敲和尝试,和老师、同学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第二个小窍门是:注重方法总结。
数学是有规律可循的,而且同一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往往有相似之处。
在做题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总结解题方法,掌握它们的本质和特点,并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
这样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题目时,才能迅速上手,轻松解决问题。
4、第三个小窍门是: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数学思维习惯是成功的关键之一,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做题的效率,而且也会对我们今后的学业和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要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注重思考过程,尝试多种解题方法,及时总结错误经验,等等。
5、以上是三个小窍门,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建议:不要害怕数学。
许多小学生都认为数学难以理解和解决,从而产生抵触情绪。
其实,数学是一门非常有趣和实用的学科,只要你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和探索它,就一定能够收获喜悦和成就感。
6、最后,我想说的是:学好数学需要勤奋和坚持。
数学知识的掌握需要我们反复练习和思考,只有在持之以恒的学习过程中才能慢慢提升自己的数学水平。
希望小学生们能够根据以上小窍门,轻松、快乐地学好数学,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三年级数学解题技巧

小学三年级数学解题技巧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掌握好解题技巧是非常关键的。
在小学三年级,孩子们开始接触更加复杂的数学问题,因此应该培养他们正确的解题思维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三年级数学解题技巧,帮助孩子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理清题意首先,解题的第一步是理清题意。
在解题过程中,小学生经常会因为没有仔细阅读题目而产生错误。
因此,孩子们应该养成仔细阅读题目的好习惯,确保理解题目的意思。
他们可以用手指指着题目逐字阅读,或者将问题用自己的话重述一遍,以确保对题意的准确理解。
二、画图辅助在解决一些几何问题时,画图是非常有帮助的解题工具。
小学三年级的几何问题相对简单,可以用简单直观的图形来表示。
例如,当解决长方形面积问题时,可以画出一个长方形,并用格子表示单位面积,这样可以有助于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计算。
三、分析题目解题时,应该先分析题目,确定所给数据和要求,并将其写下来,这样更有助于策略的制定和解题的方向。
例如,当解决问题时,可以在纸上列出所有已知信息,并想一想可以通过哪些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
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小学三年级的数学知识相对较少,但是掌握好基本的四则运算、数字的认识、几何形状等知识点对于解题至关重要。
当孩子们遇到问题时,应该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并且要熟练掌握这些基础知识。
五、多实践、多练习在数学学习中,多实践、多练习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反复训练,孩子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学解题的技巧和方法,提高解题的效率。
家长和老师可以提供一些适当的练习题,让孩子们多做题目,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互帮互助孩子们可以组成小组,相互之间提出问题,互帮互助。
在解题的过程中,可以互相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样可以激发思维,提高解题的能力。
七、善于总结在学习解题技巧过程中,孩子们应该学会总结。
每次完成一道题目后,应该回顾整个解题过程,总结经验教训,找出解题思路的不足和改进之处。
通过反思和总结,可以提高解题的能力和效率,不断进步。
三年级数学怎么教

三年级数学怎么教1三年级数学怎么教积累本的合理使用能促进孩子们及时整理知识,巩固知识,反思不足本学期我们借鉴了高年级的经验,让孩子们准备了数学积累本。
由于刚刚设立,开始阶段我们只是让孩子们把每天的作业卷粘在积累本上,周末每人都把积累本带回家,和家长共同把积累本上做错的练习题重抄一遍,自己再做一遍。
由于经常检查监督,大部分学生们渐渐养成了每天自觉粘试卷,自觉改错题,周末自觉重做错题的习惯。
但也有小部分孩子总是等着老师督促检查才能粘卷、改错、积累。
积累本不但可以整理错题,反思不足。
在一单元学习之后我们又指导学生运用积累本整理一单元的知识网络。
课堂上我带领孩子们边讲边把知识点记录在黑板上,梳理知识点之后我就指导孩子们把这些知识点自己整理下来,孩子们在老师启发指导下各自发挥聪明才智,设置了小提示,小点评、小例子等,并且这些知识点梳理之后,他们还能自己填画上简单的图案、边线,使构图更加清晰、美观。
应用积累本梳理知识网络在整理《千克、克、吨》和《年、月、日》这两单元的知识时,孩子们做得特别出色,我就把两个班级中的出色成果相互交换展览,孩子们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积累本使用得更加自觉。
大胆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动起来教学质量单位时,提前让学生到超市了解日常用品的重量,看看有多重?然后掂一掂。
让学生准备:苹果、土豆、食盐、黄豆……课堂中分小组(4人),发记录单(物品名称、估的质量、称的质量),体验后学生很感兴趣,比较抽象的知识通过“玩”融入血脉之中。
学习“年月日” 。
查万年历:在学习这一单元的知识之前,与计算机课整合,学生通过查找万年历,查连续20年,每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将比较抽象的知识,通过调查完成一年中有几个月,以及你如何记住每个月的天数,2月的天数,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调查,学生向生活和资料学习,从而了解到更多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实践:“数豆子”,让学生自学,和家长一起做“数豆子”的实验,并及时写数学日记。
小学三年级的学习重点和教学方法

小学三年级的学习重点和教学方法小学三年级是小学教育中的关键时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需要重视这一时期的学习。
下面跟大家介绍小学三年级的学习重点和教学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的学习重点三年级属于小学数学学习打基础阶段,孩子进入三年级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计算能力,认知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相比于一、二年级有很大的提高,这个时期是小学数学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学小学数学的黄金时段,所以能否把握住三年级这一黄金时段,关系到以后小学的成与败。
下面就简要介绍一下三年级下学期学习的关键知识点。
1.运用运算定律及性质速算与巧算计算是数学学习的基本知识,也是学好小学数学的基础。
能否又快又准的算出答案,是历年数学测试考察的一个基本点。
在三年级,主要学习了加法与乘法运算定律,其中应用乘法分配率是测试中考察巧算的一大重点;除此之外,测试中还时常考察带符号“搬家”与添括号/去括号这两种通过改变运算顺序进而简便运算的思路。
例如:17×5+17×7+13×5+13×7问题解析:由于四个加项没有公共的乘数,不能直接应用乘法分配率。
可以考虑先分组应用乘法分配率,在观察的思路,原式=(17×5+17×7)+(13×5+13×7)=17×(5+7)+13×(5+7)=17×12+13×12=(17+13)×12=30×12 =3602.学习假设思想解决鸡兔同笼问题鸡兔同笼问题源于我国1500年前左右的伟大数学著作《孙子算经》,其中记载的31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翻译成现代文就是说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
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问题解析:我们知道每只鸡2只脚,每只兔子4只脚,我们不妨假设笼子里面只有鸡,那么应该有只脚,而事实上有94只脚,原因就是我们把一部分兔子假设成了鸡。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快速提高学生的数学算术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快速提高学生的数学算术能力
数学是学习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学好数学对我们的未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而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不仅需要掌握各种数学相关的知识点,还需要提高我们的数学算术能力,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不同的数学问题。
在三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学生快速提高他们的数学算术能力呢?下面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灵活运用数学工具
在三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灵活运用各种数学相关的工具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数学算术能力,例如计算器、尺子等。
通过让学生练习使用这些工具来进行各种数学操作,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运算和计算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算术能力。
二、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
在教学中,我们还应该注重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例如加减法运算,数学公式等。
只有当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了,他们才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数学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算术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还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各种数学问题,让他们自己思考解决方法,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各种数学运算和计算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算术能力。
四、注重实践操作
在教学中,我们还应该注重实践操作的训练。
例如通过一个数学游戏来帮助学生练习数学运算和计算方法,或者设计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给学生解决,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算术能力。
在三年级下册的数学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以上方面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提高他们的数学算术能力,更好地应对各种数学问题,为他们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如何让孩子爱上数学学习?

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维能力的培养。
但是很多孩子对于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和热情,可能是因为他们觉得数学很难,学习没有成就感,又或者是学习过程太枯燥无味。
那么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该如何让小学三年级的孩子爱上数学学习呢?一、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孩子是非常容易受外界影响的,好的学习环境可以让孩子更加投入学习过程,如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营造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1.打造一个整洁、干净舒适、充满阳光的学习空间。
2.准备好齐全、优质的学习器材,如教材,练习册等。
3.制定规范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孩子的学习特点是多样的,他们对于新鲜有趣、经验丰富的事物更加感兴趣,从而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
所以教师可以采用一些灵活、多元、趣味的教学方式,如:1.常规的寓教于乐,如玩有趣的数学游戏。
2.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讨论、交流。
三、提高教学效果孩子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层次和能力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高教学效果:1.根据孩子的学习水平,制定适当的教学计划和任务。
2.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3.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及时反馈,让学生及时得到成就感。
四、增强互动交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非常重要。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一些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方式,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1.制定小组合作任务让孩子互相合作,增加交流。
2.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让孩子在课堂上玩转数学。
3.鼓励孩子提问题,展开探讨,增强孩子的质疑精神和探索精神。
让孩子爱上数学学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教师对于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从而真正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只有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实践,才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极大的发展和进步。
三年级数学教学方法及措施有哪些

三年级数学教学方法及措施有哪些1三年级数学教学方法及措施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的良师,在数学学习中,学习兴趣更凸显出了其重要性。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学习不在于学生做了多少练习,也不在于学生做的练习题的难度有多大,关键是要让学生会学、乐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更容易看到他们对某一种东西产生兴趣的那种极大热情,所以,教师要抓住这一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兴趣成为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能力的导火线。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教学情境,积极引导学生爱学、乐学。
其次,教师在设计学生的课后练习及课后作业时,我们要注意好作业量和难度,在作业中适当设计一些趣味性的东西,让学生带着乐趣去做作业,带着自信去探索。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前提。
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浓,越有利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加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导致一些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连一些两位数的加减都不能准确计算。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严格的要求学生,加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俗话说“熟能生巧”,要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切实的培养,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精心设计学生的作业,加大学生的练习量。
比如,在教学质量单位时,提前让学生到超市了解日常用品的重量,看看有多重?然后掂一掂。
让学生准备:苹果、土豆、食盐、黄豆……课堂中分小组(3人),发记录单(物品名称、估的质量、称的质量),体验后学生很感兴趣,比较抽象的知识通过“玩”融入血脉之中,从而有效的培养了生的计算能力。
其次,每天的作业题中都应该设计计算练习,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必须有持续的练习,而且练习设计要有易错计算题的对比练习,例如“24×5”学生常常当成“25×4”,这样的易错题就应该经常在作业题中出现。
关于培养三年级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学习方法

【导语】三年级的同学在学习⽅⾯正处于分⽔岭,所以学习⼀定不能松懈,每天坚持做⼀道题,每天进步⼀点点时间久了就会发现进步很多!以下是®⽆忧考⽹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 培养学⽣数学学习能⼒,先得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我们的⽣活中,我们经常会感受到,要是你对某种事情感兴趣,关于这个事情的⼀切你就会很关注,就会投⼊极⼤的热情,锲⽽不舍地钻研它,思考它,对于它的每⼀个细节你就会很容易地记住,完成起它来也很顺⼿。
在数学学习中,学习兴趣更凸显出了其重要性。
对于三年级的学⽣,更容易看到他们对某⼀种东西产⽣兴趣的那种极⼤热情。
所以要抓牢这⼀点,让学习兴趣成为学⽣掌握数学学习能⼒的导⽕线。
我们教数学的⽼师,要是能看到学⽣在课余总是在读数学书,在做数学题,在思考数学问题;要是能听到学⽣说,“我最喜欢数学了”,“数学玩最有意思”。
那么这个时候,说明学⽣已经对数学产⽣了浓厚的兴趣,并且他的数学学习能⼒也在不知不觉中增长。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的时候,我和学⽣⼀起做“击⿎传花”的游戏,让学⽣在活到中体会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事件,学⽣表现出了极⼤的兴趣,就连平时不爱活动不动脑筋的学⽣也都勇跃参与,⽽且也很好地掌握了“⼀定”、“不可能”、“可能”这些个⽤语。
这⼀课我感觉很成功,因为在学⽣的兴趣中教学会让教师⾝⼼愉悦。
培养学⽣数学学习能⼒,还得注重学⽣的亲⾝体验。
外在的知识,要转化成⾃⾝的⼀种能⼒,那就得让知识参与我们的⽣活,并共同构建我们的⽣活世界。
对于⼩学数学知识的学习,也就应当让学⽣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活之中,我们就⽣活在数学世界⾥,我们⽆时⽆刻不在⽤数学知识建构我们的⽣活。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先出⽰⼀些物品,⽔,柑⼦,饼⼦,让学⽣来分⼀分,要求做到公正公平。
学⽣在这种亲⼿操作活动中,会⾃然⽽然地运⽤数学思想——平均分。
当分到饼⼦的时候,学⽣会说分成两半或四份等,那么这个⼀半或四份等怎么⽤数字来表⽰呢,从⽽引出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我所教的三(2)班学生个个聪明活泼、顽皮可爱。
可是,这么聪明的小家
伙们数学成绩却不是非常的拔尖。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学生没有掌握好学习数学的方法。
如果学生掌握好学习数学的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学习当中去,那对其今后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概念鉴定: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在能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方法,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途径和行为方式中所包含的可操作的规则或模式。
学习数学的方法,就是为了达到学习好数学而采取的手段、途径和行为方式中所包含的可操作的规则或模式。
研究方法:
传授法、练习法、活动法、实践法
研究过程:
一、数学运算。
运算是学好数学的基本功。
三年级的学生在做运算题的时候不但做题速度慢而且出错率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每堂课都要利用5分钟进行口算练习,然后及时反馈。
对全部做对的同学给与奖励,对于经常出错的同学课后要客观评价,帮助找出错题原因,目标放低,多鼓励表扬。
一个学期下来,不但提高了运算速度,还提升了正确率。
另外,学生还有做题时不认真审题,拿笔就算,过于匆忙的坏习惯。
为了防止学生把自己当成了计算工具,我教学生先“计”再“算”。
这里的“计”是计谋、合计和观察思考后做出合理选择的意识。
“计”应该是“算”的前提。
通过一个学期的尝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运算效率,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认真审题。
解答应用题有许多种方法,但第一步必须要审题。
用“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来形容审题的重要性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天津市红桥区一位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刘嘉望老师总结出来的“三字审题法”对学生认真审题有着很大的帮助。
“三字审题法”的含义是“读、画、想”,就是先读,再画,后想。
它的优点在于手脑并用、图文结合的过程中,一步步引导学生分析所有条件,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把这个好方法一步步地教给学生,并且经常的运用。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当学生能做到把应用题的题目画出来,那这道题就基本上不攻自破了。
三、空间与图形。
概念的定义、公式的推导是这部分的教学重难点。
我曾经历过一位六年级的学生会默写所有学过的图形面积和周长公式,却不会求三角形的周长的尴尬场面。
这个事情说明只知道背诵概念、公式是不够的,只学会了皮毛,关键应该让学生学会理解概念和推导公式。
因此,我在教正方形、长方形周长或面积的概念时,用画一画、摸一摸、说一说等方法让学生理解。
在教学正方形、长方形周长或面积的公式时,更是咬文嚼字。
如为什么长方形的周长要“×2”?为什么要添加小括号?还可以怎样写公式?……这样反复琢磨,不需要我要求学生背诵概念公
式,他们就都会应用了。
如果遇见我比较担心的少一条边的数学问题,他们也会从容面对。
四、统计与概率。
统计的概念很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学生只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这些显现的东西。
那么,怎样让学生真正理解统计的概念和意义呢?我教他们的方法只有一个——体验,让学生真正经历统计的过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画出图表、分析数据)。
目的就是让学生理解统计的概念和意义,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一整节课都安排学生合作交流体验统计的活动,这时的我不是旁观者,而是投入到小组讨论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旦学生真正理解了统计的概念和意义,那么,统计方面的数学题就不在话下了。
五、实践与综合应用。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是大纲的要求。
那么怎么样才能让课堂的数学知识变得有价值?我认为要把课堂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才能体现出数学的价值。
于是,我安排学生在综合实践中体验数学。
如,怎样安排坐车最省钱,怎样合理配餐,一间屋子铺那种方砖最省钱?找一找游乐场中那些游戏是平移的现象,那些是旋转的现象,统计本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等等。
同时,还给家长布置任务,让家长带着孩子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如买菜时让孩子算账,出行前让孩子大概说说怎样出行最省时间,做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前让孩子拿主意……只要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去解决问题,那么,他所学的数学知识就变得有价值。
这是学习数学非常重要的方法。
研究结果:
通过一个学期的磨练,学生对数学不再感到怕了。
尤其对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但仍然有计算粗心的现象,如何改进学生做题时粗心的现象,是我今后探索的方向。
研究结论:
虽然,学习数学的方法还有预习法,习题法。
但我觉得都不太适合三年级的小学生。
因此,我认为要在课堂上下功夫,练好基本功。
但这仅仅是学习数学的一部分,还有更重要的数学思想,数学文化,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让学生慢慢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