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贸易互补性及发展对策研究

中俄贸易互补性及发展对策研究
中俄贸易互补性及发展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117951316.html,

中俄贸易互补性及发展对策研究

作者:李艳

来源:《对外经贸》2013年第04期

[摘要]中俄两国政治互信,地理位置毗连,在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科技合作以及产业结构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然而两国贸易结构失衡,贸易秩序不规范使双方的贸易合作滞后于两国的政治合作。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强现有领域合作,扩大对俄合作新领域;利用WTO平台,削减贸易壁垒,促进中俄贸易自由化发展;投资与贸易互动,以扩大投资合作带动贸易发展;发展服务合作,带动商品贸易发展;坚持世代友好、紧密合作,积极推动两国的政治文化交流,为中俄经贸合作奠定良好的合作基础,以推进中俄经贸关系向更高的台阶发展。

[关键词]中俄贸易;贸易结构;资源互补

[中图分类号]F7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04-0037-02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俄罗斯贸易保护主义兴起背景下黑龙江对俄贸易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12512236)。

一、中俄贸易发展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1自然资源互补性强

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极其匮乏,如水资源、耕地、森林和草地等资源在绝对数量上位列世界前茅,但在人均占有量上远不及世界平均水平,有些原料必须从国外进口。自然资源的缺乏成为威胁我国经济安全的重要问题。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现在60%的石油需要进口。目前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3,正常年份近2/3城市不同程度缺水。随着自然资源拥有量不断减少,人口却是

每年净增长。再加上开发利用不够,资源浪费严重,以中国的发展速度来衡量,资源短缺将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挑战。而我们的邻国俄罗斯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自然资源品种多储量大,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以及丰富的铜、镍、锌、铝、钛等有色金属,钨、铂、锡等稀有金属。除此之外,俄罗斯的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拥有量也位列世界前茅。所以双方资源互补性明显,有利于发展双方的经贸合作。

2劳动力资源互补性强

中国人口众多,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资源相对过剩,而俄罗斯地广人稀,人口数量为143亿,且人口总量日趋减少,另外主要人口集中在首都莫斯科及周边区域,俄远东地

中俄两国的贸易往来互补性研究

中俄两国的贸易往来互补性研究 关于《中俄两国的贸易往来互补性研究》,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下为学术堂为大家提供的中俄两国的贸易往来互补性研究,如该篇不是您所需要的,可下拉到本页底部,查看更多! 摘要:中国和俄罗斯在外交领域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仅在战略安全方面有诸多合作,作为邻国,两国在贸易往来方面也有着天然的优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采用贸易互补性指数、强度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2006年至2016年十年间两国贸易记录数据,发现中国对俄贸易关系仍有较大发展潜力,中国与俄罗斯有各自不同的资源优势,双方贸易具有良好的互补性。两国可以在优势互补基础上加强能源领域以及边贸合作,并积极拓宽经贸合作领域,深化双方经济协作,促进两国经贸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贸易互补;实证分析;

中俄两国有长达数千公里的边境线,自苏联解体以来,两国在贸易方面的合作逐渐加深,作为具有极高发展潜力的大国,两国在贸易往来方面各有优势,深化两国经济合作对维持两国的战略安全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在中俄贸易体系中,俄罗斯在资源结构方面具有相对优势,而中国在轻工业部门产品方面略有优势,因此,双方在贸易往来上的互补呈现出相对平衡的状态,具有较高的发展空间。对中俄贸易互补性开展实证分析,有助于客观反映双方的贸易关系,对优化双边贸易结构,拓展经贸合作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俄贸易发展历史及现状 (一)中俄贸易发展历程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已成为强弩之末,国家经济结构趋于崩溃边缘,政治体制名存实亡,出于各自利益,中苏之间近30年的冰冷关系有所好转,双方开始恢复小规模的贸易往来;苏联解体后,由于俄罗斯采用休克疗法,双方贸易形式仅限于军火交易和边境口岸贸易,物资紧缺的俄方为弥补缺口,以易货交易形式加大了从中国进口的商品规模,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末。21世纪以来,随着中俄边界的最终确立,双方签订的《中俄睦邻友好条约》奠定了中俄深化合作的政治基础,外交级别也延伸至全面战略协作关系,除08年经济危机外,十几年来双方贸易额始终保持着10%左右的增长率[1]. (二)中俄贸易发展现状 尽管中俄贸易额长期保持着高速增长,但相比美国、欧盟、日韩等地区,中俄之间的贸易规模仍存在较大差距,由于中俄在战略安全上达成共识,在未来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2].截止2013年,中俄贸易额突破900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俄罗斯

中俄边境贸易

摘要:中国与俄罗斯的边境贸易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当前中俄经贸合作全面展开的新态势下,中俄边境贸易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中俄两国国家关系的持续良好发展,中俄边境贸易又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作为当代中俄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俄边境贸易现在正处于一个关键性的发展时期。而且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俄罗斯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复苏,俄的政治经济环境也在全面好转,作为中俄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国的边贸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两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视,近几年来,两国贸易往来蓬勃展开,发展迅速。然而两国边境贸易仍然不够成熟,规模仍然有限,面临着许多的困扰,严重阻碍了中俄边境贸易巨大潜力的发挥,要进一步推动中俄边境贸易和整个中俄贸易的战略升级,就要排除这些困扰,改变传统贸易思维、不合理的体制和政策。中俄边贸是典型的中俄贸易,其特点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中俄贸易的特点。 【关键词】中俄经贸边境贸易历史机遇战略升级 论中俄边境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中俄边境贸易的现状分析。 (一)纵观自17世纪至20世纪末中俄边境贸易30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中俄边境贸易的如下几个突出特点: 1.中俄边境贸易适应了中俄两国边境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受到两国边民的欢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边境贸易的发展直接受到国家关系的制约,中俄两国国家关系的和睦与恶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俄边境贸易的盛衰。 3.两国政府的贸易政策、对于边境贸易管理与扶持力度的大小,对于边境贸易的稳定和规范发展至关重要。 (二) 中俄边境贸易在整个中俄贸易中的地位。 1.2000年迄今是中俄边贸发展的新阶段。这个阶段的背景,首先俄罗斯政局趋于稳定,尤其是实现了政权的稳定交接。普京总统执政以来,由于俄罗斯稳定的政局加之强有力的中央干预,促成了俄罗斯经济的强劲复苏,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外汇储备增加。持续回升的俄罗斯经济,为中俄贸易(包括边贸)创造了加速发展的基础。 2.近两年来,随着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双边经贸合作关系开始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中俄边境地区的经贸合作,尤其是边境贸易,在两国贸易中的比重基本稳定。据统计,2002年,中俄边境贸易额为31.7亿美元,占当年双边贸易额的20.1%;2003年为35.2亿美元,占当年双边贸易额的22.3%。2004年为42亿美元,占当年双边贸易额的将近20%。2005年依然保持着这一水平。据中俄经贸合作网的统计资料,2005年中俄两国边境地区的外贸额达86.4亿美元,占中俄贸易总额的30%,其中,中俄边境贸易额达55.7亿美元,同比增长32.7%,占同期中俄贸易额近20%,占同期中俄边境外贸额的64.5%。2006年上半年,两国边境地区的外贸额达48.6亿美元,占同期中俄贸易总额的26.8%,其中,中俄边境贸易额为31.3亿美元,同比增长29%,占同期中俄贸易额的20.7%,占同期中俄边境地区外贸额的64.4%,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由此可见,中俄边境贸易已成为两国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两国边境地区经贸合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成为促进两国毗邻地区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源动力,对稳定边疆、提高边境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发挥着积极作用。 (三) 当前中俄边境贸易发展的特点。

高中地理-旅游资源的评价 最新

2.3旅游资源的评价 教学目的: 1.结合实例,简述旅游资源的开发评价基本内容 2.针对某一实例,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重点与难点:旅游资源的评价内容与开发条件 课时:1 教学过程: 前面学习了许多著名旅游景点的特点及其地理成因,当然我们也知道这些景区每年都会接待大量的游客,获取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因为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巨大,各地纷纷开发旅游资源,往往是大量的设施建设起来了,但并未吸引大量旅游者,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例:长清的五峰山、莲台山) 究其原因:没有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分析和可行性研究。即没有做好旅游资源的评份 ——资源资源的评价。 探索:天坛公园 如果让你来评价天坛公园,你会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换言之:评价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资源本身(独特性等) 资源环境(所在地的环境条件) 开发条件(交通、客源、其它服务设施等) 一、资源资源本身的评价: 资源特色 价值和功能 资源组合状况 结构和规模等 1、资源旅游的特色(独特性) 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的大小是由其特色所决定的。因此特色成为旅游地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例:中国的山地景观有很多,但各个山都有自己的特色,如果没有特色,其景观差不多,那么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就会大打折扣。 教材中的例子:颐和园与苏州园林。 2、价值和功能 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是构成旅游资源的基础,是旅游资源开发规模、等级、市场定位的决定因素。 旅游资源价值包括: 美学 艺术 文化 科学 等各个方面,不同的价值使旅游具有了娱乐、度假、休憩、健身、商务等不同功能。从而对游客产生吸引力。 例:美学艺术价值高——观光(黄山) 文化和科学价值高——文化旅游、科考(雅鲁藏布江谷地) 根据某一地的功能,可确定其所在地的开发方面。

中俄贸易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中俄贸易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中俄两国都是世界大国,并且互为最大邻国,加强中俄经贸合作关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俄两国贸易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单一,贸易不平衡,贸易秩序混乱等影响了两国贸易的发展。而与此同时一些积极因素正推动着这些问题逐渐解决,同时中俄贸易结合度和中俄贸易的互补性为两国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双边贸易商品结构贸易结合度易互补性 普京总统2006年3月访华,出席中国“俄罗斯年”的开幕式,把中俄关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中俄两国在政治上有着许多的共同主张,在国际领域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上能够相互协调和支持。在经济上,两国关系都重视经贸合作的发展。中俄在经济方面成为长期的、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本文首先分析了中俄贸易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并结合中俄贸易中的特殊因素阐述了中俄贸易的前景。 中俄贸易关系现状分析 中国与俄罗斯有着长期良好的经贸合作,现阶段更是发展迅速。2002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119.3亿美元,2003年达到157.6亿美元,同比增长32.11%,到2005年,已达291.0亿美元。尽管中俄双边的经贸合作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两国贸易发展中仍然存在种种问题。 中俄双边贸易的贸易额与双方的大国地位相比仍然不匹配。2005年1-8月中俄贸易总额仅为177.4亿美元,仅占中国贸易总额的2.0%。两国贸易增幅虽大,但仍低于我国外贸平均增长水平,且在我国外贸比重有所下降。贸易规模偏小客观上使得两国的贸易关系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从而进一步导致双边贸易额增长缓慢。 长期以来,在中俄贸易中,中方一直处于大量的逆差状态。1992—2004年中国对俄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中方累计逆差已高达379.77亿美元。这主要是由于中俄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特点及进口量所造成的。我自俄进口的商品多为我国短缺而又需求量较大的资源性商品。而中方出口的商品主要是轻工、纺织服装类商品,具有货值低且不稳定性的特点。中俄贸易逆差如果长期这样发展下去将会对中俄贸易产生不良影响。

旅游资源互补性研究_1

旅游资源互补性研究 摘要:对长江三峡资源的一般集中在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可开发性等方面,本文试从旅游资源的互补性着手,对区域性旅游资源进行共享多赢方面的进行基础性探索,为跨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思路。 关键词:旅游资源互补性长江三峡金三角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活动的三大要素之一,是旅游系统中最根本的要素。的对旅游资源展开研究是一个地区进行旅游规划和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一个区域制定旅游产业规划和发展旅游业的基础。 一、旅游资源互补性研究的意义 1.形成对旅游资源的再认识 旅游资源是有限的,很多是不可再生的,科学的利用好现有资源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不同思路的研究,我们总能找到其令人惊喜的价值,从而谋划出新的旅游产品和线路。旅游资源的互补性研究就是从不同尺度的地域范围、不同的角度以互补性进行和研究现有资源,重新评价和定位现有的旅游资源,挖掘更多的资源优势。

2.为发展跨区域旅游、谋求共赢提供支持 随着国内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资源的利用已经逐渐打破原来的行政区划,跨区域协作、优势互补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对旅游资源的互补性研究愈发显得重要,通过分析旅游资源的共生互补,合理安排旅游资源开发的时序、重点和方向,最终获得资源共享多赢。毕业论文 3.利于解决区域间旅游合作 区域合作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区内各旅游体能否实现资源互补、优势互补,使区内差异性旅游资源可以有效结合,从而产生更大经济效应。例如长江三峡、川黔渝无障碍旅游区的建立均是一种新型互补的旅游竞争合作关系。 二、旅游资源互补性概念及模式 1.旅游资源互补的涵义 互补的概念来自于几何学,是指两个角度之和为180度的角互为补角。旅游资源的互补是指旅游资源之间由于种类、规模、形状、文化内涵、

中俄贸易互补性及发展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117951316.html, 中俄贸易互补性及发展对策研究 作者:李艳 来源:《对外经贸》2013年第04期 [摘要]中俄两国政治互信,地理位置毗连,在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科技合作以及产业结构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然而两国贸易结构失衡,贸易秩序不规范使双方的贸易合作滞后于两国的政治合作。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强现有领域合作,扩大对俄合作新领域;利用WTO平台,削减贸易壁垒,促进中俄贸易自由化发展;投资与贸易互动,以扩大投资合作带动贸易发展;发展服务合作,带动商品贸易发展;坚持世代友好、紧密合作,积极推动两国的政治文化交流,为中俄经贸合作奠定良好的合作基础,以推进中俄经贸关系向更高的台阶发展。 [关键词]中俄贸易;贸易结构;资源互补 [中图分类号]F7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04-0037-02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俄罗斯贸易保护主义兴起背景下黑龙江对俄贸易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12512236)。 一、中俄贸易发展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1自然资源互补性强 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极其匮乏,如水资源、耕地、森林和草地等资源在绝对数量上位列世界前茅,但在人均占有量上远不及世界平均水平,有些原料必须从国外进口。自然资源的缺乏成为威胁我国经济安全的重要问题。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现在60%的石油需要进口。目前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3,正常年份近2/3城市不同程度缺水。随着自然资源拥有量不断减少,人口却是 每年净增长。再加上开发利用不够,资源浪费严重,以中国的发展速度来衡量,资源短缺将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挑战。而我们的邻国俄罗斯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自然资源品种多储量大,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以及丰富的铜、镍、锌、铝、钛等有色金属,钨、铂、锡等稀有金属。除此之外,俄罗斯的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拥有量也位列世界前茅。所以双方资源互补性明显,有利于发展双方的经贸合作。 2劳动力资源互补性强 中国人口众多,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资源相对过剩,而俄罗斯地广人稀,人口数量为143亿,且人口总量日趋减少,另外主要人口集中在首都莫斯科及周边区域,俄远东地

中俄经贸合作的历史沿革及前景分析

中俄经贸起始与发展 (2011俄语汪雪梅20111813310015) 【摘要】中俄经贸关系是中韩关系持久发展的基石,它先于两国政治关系而建立起来,并在推动中俄建交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建交后,两国关系也是以经济、贸易等实质性交流与合作为中心内容的,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绩。因此,一直以来中俄经贸关系是中俄关系发展的重要内容,中俄经贸交流史也构成中俄关系史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本文就是把中国与俄国发展经贸关系的历史进行概述。 【关键词】经贸合作,贸易额, 1.中俄两国的经贸合作的起源 中俄经贸交流始于公元1240年前后,当时的俄罗斯被蒙古族设钦察汗国统治,同时他们还在中国建立了元朝。蒙古人在俄罗斯地区收取贡赋人口,因此中俄两国官民贸易的产生是必然的。 公元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始称沙皇,从1550年开始陆续派兵进攻鞑靼人的领土。到了16世纪末,俄国向东已经扩展到了额尔齐斯河,与明朝的刺蒙古部、鞑靼蒙古部接壤,为中俄直接进行贸易往来打通了道路。 2.清政府及抗战时期中俄双方经贸发展 清代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专制王朝。清兵入关之后,清政府和沙俄政府有了正式的接触。康雍乾时期,是中俄关系的开始、发展和深化阶段。《尼布楚条约》的签订,确定了中俄的东段边界,条约中规定:两国人可凭文票在边境进行贸易。《恰克图条约》的签订则确定了中俄的中段边界,为中俄边关互市的兴起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它也使古代中俄两国的贸易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康雍乾时期中俄两国关系是既相互对立又互相依存,沙俄为了经济上的巨大利益,不得不停止领土的扩张,而清政府也需要中俄边界的稳定来处理民族间事务。由于清初政权稳定,俄国的战略重点主要在欧洲,此时两国的交往大多数情况都处于平等的状态。

影响中俄贸易主要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中俄贸易主要因素的实证分析 王金亮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采用计量经济学的回归分析和弹性分析方法,利用1991~2006年的数据,对中俄贸易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中俄两国之间贸易额的最主要因素是两国的国民收入,其次是两国的合作政策。20世纪末对两国贸易负面影响较大的因素是俄罗斯国民收入的持续走低,而新世纪以来中俄贸易额的大幅度增加则得益于俄罗斯国民收入的急剧上升以及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经贸领域的逐渐深化。 【关键词】中俄贸易进出口模型回归分析弹性分析 【作者简介】王金亮,1973年生,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国际经济系副教授。(哈尔滨150080)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是苏联的解体和俄罗斯联邦的出现。十几年来,俄罗斯作为苏联的继承者与我国在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进行着广泛的合作。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更是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大都以理论分析为主,实证研究比较薄弱。对中俄贸易前景的分析也基本上属于定性的预测。而以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为基础的,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中俄贸易进行实证分析的文献很少。本文在参考中俄两国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使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影响中俄贸易最基础的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的考察和探讨,试图得出一些有数量依据的结论,以期对中俄贸易的未来做出估计。

二中俄贸易的理论分析 (一)中俄贸易理论假设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两国间发生贸易的最基本的原因是双方各自存在的比较优势。可以说,比较优势是两国发生贸易的必要条件之一。 而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告诉我们,规模经济、产品生命周期、运输费用、交易成本等原因也是引发国际贸易的重要原因。这些因素是两国间贸易流动的前提条件[1]。 中俄两国的产业结构、资源禀赋都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因此中俄贸易大都属于基于比较优势而发生的产业间贸易,而基于规模经济、产品生命周期等等原因的产业内贸易占的比重很小。可以说,中俄贸易发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比较优势的存在。然而这只是为双方贸易的发生提供了可能性,并不代表贸易必然发生并且会不断增长。 一般情况下,一国的要素禀赋是很难发生变化的,而制度等因素对于贸易的影响也是很难在短期内得到解决的。为了观察决定中俄贸易额的深层次原因所在,我们把始终存在的比较优势和短期内不会发生变化的资源禀赋和一般的制度因素视为前提假设,来设定两国的进出口模型。我们假设: (1)两国各自存在比较优势。我国的比较优势主要在于劳动力方面,而俄罗斯的比较优势主要在于资源方面。无论在人均资源占有比率方面,还是在两国之间的贸易商品结构方面,都可以看出这种轮廓。 (2)要素在两国之间仅存在有限制的流动。

中俄贸易情况

一、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中国和俄罗斯两个国家之间一直有着密切的交往,他们的联系体现在多个领域,对于这种长时间的联系从中形成的默契是两个国家在合作中所需要的良好条件。这种条件为两国在日后有关于经贸合作领域上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从一九九四年到现在,两个都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因为彼此真诚合作使得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江泽民同志执政期间,两个的合作范围不断地扩增。由于长时间的合作,中俄两国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高度的信任,它们是彼此的战略合作伙伴。所交往的范围从最开始的政治关系延伸到经济、科技以及文化等等范围之中。在经济贸易方面,两国的贸易总额预计会在二零一五年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突破一千亿美元大关,并且在二零零二年在这个基础之上在翻一番,两国的贸易数量达到了质的飞跃,从而推动两国的经济贸易结构实现多元化的发展。 (二)研究意义 俄罗斯和中国都是世界贸易打过,在世界贸易的领域之中两国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直到二零一三年中俄双边的交易总额达到了683.2亿美元,中俄两国不论是从总量还是从各国经济之中所占据的分量来看,都对两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影响作用。所以对于两国经济日后的发展方向与如何发展展开研究,不仅仅是对于两个国家,甚至是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两国贸易高速发展,双方的交易额度差持续增大,这种中俄两国贸易的结构问题收到了越来越多学者以及研究专家的关注。2016年,中俄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661.1亿美元,增长4.0%。其中,中国自俄罗斯进口总额280.2亿美元,减少2.0%。中国对俄罗斯出口总额380.9亿美元,增长9.0%。到2017年,中国自俄罗斯进口总额为411.95亿美元,同比增长27.7%。中国对俄罗斯出口总额为428.76亿美元,同比增长14.8%。使中俄贸易之间的逆差持续增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俄贸易结构的发展变化,通过两国的贸易结构所发生的变化进行研究,可以成为未来两国继续合作、进行贸易结构调整的一项依据,这样可以促进两国之间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 与此同时,两国之间的贸易结构还反映除了我国对外贸易目前的发展状况。我国目前的贸易结构层次较低,在国际中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贸易的结构以及产业结构都有待优化,所以,通过对于中俄两国之间的贸易结构进行研究,可以使

中俄贸易结构与贸易规模分析

摘要 在全球贸易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俄两国经贸交往取得了巨大进步,并迎来 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中俄双边贸易额虽然得到了快速增长,但两国贸易结构也存在一些问题:进出口商品较为集中;中国传统比较优势缺乏长期竞争力;中俄贸易结构失衡造成两国贸易长期逆差;产业间贸易在商品贸易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产业内贸易发展迟缓,双边贸易结构不能得到调整与优化等。因此,针对中俄贸易结构研究对发展我国对俄贸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论、产业内贸易理论和贸易结构优化理论为基础,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制约中俄贸易结构优化的因素进行客观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在贸易政策方面,进一步建立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完善对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创建公平合理的贸易环境。在产业结构方面,加快改进传统比较优势;重点推进主导产业发展;注重培养战略性产业。在投资方面,分别采取俄罗斯对华投资方面和中方投资方面的优化策略。在技术方面,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加大高新技术和绿色技术投入;建立中俄经济技术合作区。 关键词:中俄贸易;贸易结构:比较优势;产业内贸易

目录: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国际贸易结构理论???????????????? 四、中俄进出口贸易规模及其问题??????????? 五、结论总结????????????????????? 六、参考文献?????????????????????

一、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1.研究背景 作为在世界历史上一直有着密切交往的中俄两国,在多个领域交往频繁,这 种由历史凝结而成的优越条件,必将给新时期中俄两国的经贸发展带来良好的铺垫。自1949年至今的65年间,中俄两国保持了良好的外交关系,友好合作在多 个领域都取得了快速发展,两国间关系更加密切,特别是江泽民主席执政期间, 双方合作范围与领域不断扩大。中俄两国通过始终保持加强密切、信任的高层交往,不断丰富和加强双边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从而将政治关系上的密切往 来转化为高水平的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紧密合作。在经贸领域上,双边贸 易额预计2015年达到一个更高水平,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并预计2020年双边 贸易额在2015年基础上再翻一番①,双边贸易从量的变化达到质的飞跃,推动两 国贸易结构多元化发展。 2.研究意义 中国和俄罗斯作为世界贸易大国,在世界贸易范畴及两国双边贸易中均占有 非常重要的地位。截止到2013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已达到683.2亿美元,两国间的贸易无论是从总量还是从在各国经济中所占的份量来看,对中俄两国经济发展都 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对中俄贸易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对两国经贸发展及整个世界 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俄贸易的快速发展,双边贸易逆差额的持续扩大,所引起的中俄贸易结构 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到2012年,俄罗斯对中国的贸易 逆差额为269.9亿美元,2013年俄方逆差额已经达到了350.4亿美元。中俄贸易结构的发展状况是导致中俄贸易逆差持续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剖析中俄两国 贸易结构的发展变化,可为中俄两国未来贸易合作的发展战略、贸易决策和贸易

长株潭城市群人文旅游资源整合研究

长株潭城市群人文旅游资源整合研究 摘要:作为旅游活动三大要素之一的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条件。长株潭城市群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但人文旅游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还存在种种问题。挖掘长株潭人文旅游资源内涵,将其整合为一个整体,将有利于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提升。 关键词:长株潭城市群;人文旅游资源;资源整合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是湖南旅游业的中心,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齐全的基础设施。在长株潭城市群(以下简称长株潭)一体化建设进程中,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是重要部分。《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年)》中,明确将休闲旅游产业和红色旅游工程列为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产业发展重点[1]。 一、长株潭城市群人文旅游资源概况 长株潭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集名城、名山、名水、名陵、名人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种类多、品味高、综合性强,形成了可供观光游览、朝拜祭祀的旅游目的地。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长沙是湖湘文化的发源地和集中地,有“楚汉名城”和“革命摇篮”之称。长沙的文化遗产和文化古物主要有:宋代四大书院的岳麓书院,西汉马王堆古墓女尸,三国孙吴纪念简牍,湖南省博物馆等。还有刘少奇故居等红色旅游资源和世界之窗、海底世界等文化主题公园。株洲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在这里创造了中华民族文明之源的农耕文化。主要人文旅游资源有:炎帝陵、云阳山、醴陵李立三故居、醴陵红官窑等,还有株洲工业园等工业旅游资源。湘潭韶山是伟人毛主席的故乡,一直以其独特的政治特色成为世人关注和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湘潭主要人文旅游资源有:韶山景区、湖湘文化的发源地—隐山、彭德怀纪念馆、齐白石纪念馆等。从整体上看,长株潭旅游资源分布比较集中,类型多样,内容齐全,同时旅游资源各有特色,具有互补性。 二、长株潭城市群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长株潭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每年吸引着大批游客前往旅游观光。2008年,长株潭旅游景区的游客总量达到5081.92万人次,占湖南省游客总量的39.96%。同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93.65亿元,占湖南省旅游总收入的48.67%,其中长沙、株洲、湘潭的旅游综合收入分别为3000.98亿元、909.5亿元、654.76亿元,各占其城市地方生产总值的10.00%、5.34%及6.85%,是名符其实的湖南旅游产业中心[2]。虽然株洲、湘潭近年来在接待游客人数以及旅游收入方面的增速增长较快,但是由于起点较低,与长沙相比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而且长株潭区域旅游规划尚有欠缺,致使旅游资源开发和整合时缺乏相应的合作与协调,从而导致一些恶性竞争的局面。在建设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环境下,各种形态的资源因素正沿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化着,但在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中俄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俄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俄两国关系经历了曲折发展。头十年是“中苏同盟”,但双方并不平等;继而是十年“论战”,“争”得不可开交;接着是十年武装对峙,双方关系极度恶化;随后是十年谈判,直到1989年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俄罗斯独立后,中俄关系渐入佳境,从“睦邻友好关系”、“建设性伙伴关系”发展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普京就任总统以来,中俄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当前的中俄关系政治上处于历史上的良好时期,但其他层面仍需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双方经贸关系方面。 一、中俄两国的经济发展 1.中国经济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很好的发展,经济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从2003年---2007年,中国国民经济连续五年实现10%以上的增长,比同期世界年平均增长4.9%高出5.5个百分点,2008年比2007年又增长9%多。2008年,中国全年GDP为43333.6亿美元,增幅9%,人均GDP为22640元,按当年汇率折算约为3263美元,增幅27.2%。2009年中国全年GDP受金融危机影响增速减缓,但仍保持8.7%的增长,这意味着2009年中国GDP相当于日本GDP 的96%,距离世界第二位仅有一步之遥,多方金融机构预测2010年中国GDP 超越日本必将实现。 其次,国际经济交流规模巨大。 2007年全年中国进出口总额21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下降0.3个百分点。出口12180亿美元,增长25.7%,回落1.5个百分点;进口9558亿美元,增长20.8%。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262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847亿美元。2008年进出口全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四季度增速回落较多,全年进出口总额256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出口14285亿美元,增长17.20%;进口11331亿美元,增长18.5%。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295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28亿美元。2009年全年进出口总额22073亿美元,全年出口12017亿美元,进口10056

加强旅游与文化资源整合问题研究

加强旅游与文化资源整合问题研究 内容摘要: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有着很强的关联性和互补性,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互动与整合是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孝感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孝感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同时孝感具有深厚的孝文化底蕴。孝感的文化资源与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共同构成了孝感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分析了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并在分析孝感文化资源特色与孝感旅游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孝感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对策:树立统一市场观念,构建整体旅游形象;精心设计旅游线路,实施精品带动战略;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实行联动协调发展;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增强产品的体验性。 关键词:孝感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孝感 孝感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孝感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大革命时期,这里是北伐军的前进基地;土地革命时期,这里是鄂豫皖和湘鄂西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955年至1965年授衔的开国将军中,孝感籍将军50名,其中大悟县37名,居全国将军县第七位。孝感具有深厚的孝文化底蕴。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因此地“孝子昌盛”,遂置县名“孝昌”。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庄宗李存勖因孝昌县名之“昌”字犯了其祖父名讳,遂根据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衾温被和孟宗哭竹生笋等孝子感天动地的故事,改孝昌县为孝感县,是为“孝感”得名之始。今天的孝感,大力弘扬古孝子的孝德遗风。树立了社会新风,促进了和谐社会、和谐孝感的建设。 一、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一)文化资源是旅游开发的灵魂 1. 旅游本身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文化活动 旅游不是纯粹的经济活动,而是包括文化交流在内的一项社会活动。首先,旅游者是依赖于一定社会文化背景而产生的。旅游者自身的文化素养、旅游地的社会文化环境都会对旅游者出游的动机和旅游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其次,旅游资源是一定社会文化的体现。不管是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都含有政治、经济、法律、道德、宗教、历史、科学、艺术和民俗风情等社会文化的内容。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神则明”,可见,旅游资源自身是凝聚着人类精神文化神韵的“神仙”,是旅游地社会文化环境的体现。再次,旅游业的发展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具体表现形式。旅游业的硬件和软件发展均离不开属于社会文化范畴的科学与技术,离不开文化因素中历史的、艺术的、建筑的,各方面的影响。旅

中俄经贸合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第1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 当今世界,任何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都必须面对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更好的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因素。从中国的发展看,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首先应该加快区域经济合作,目前最现实的选择就是中俄区域经济合作。另外,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也必许实现中俄经贸关系的战略升级。 2000年7月11日俄公布的《俄罗斯外交政策构想》指出:“俄罗斯与中国对国际政治的关键问题原则性态度是一致的,这是地区稳定和全球稳定在的主要支柱之一。俄罗斯将努力发展与中国在各方面的互利合作[1]。”2003年5月28日,胡锦涛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是提出要大力发展包括经贸合作在内的“全面战略协作,不断加固中俄关系的基础,促进两过世代睦邻友好,共同发展繁荣。”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中国和俄罗斯同为世界大国都是世界上大的供给来源和需求市场,两国互为邻邦,有4334公里的边界线,因而享有经贸合作的地缘优势,同时两国的经济结构有较大的差异,产业优势互补性较强。俄罗斯是一个人均自然资源充裕的国家,国内市场资源供大于求[2],中国的人均资源存量很低,是一个自然资源外部依赖性很强的国家。同时,俄罗斯有着巨大潜力和机遇,中俄两国在商品、技术、劳动力、资源、产业结构诸方面都有很大的互补性,因而贸易能增加两国福利,使两国内居民受益。俄罗斯的重工业、军事工业比较发达,但轻工业、农业相对落后,日用品、食品、蔬菜、肉制品的自给率在48%以下,而俄罗斯短缺商品正是中国生产的长项。中国的出口对于俄罗斯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是日用消费品(食品、服装、电器)的生产和出口大国,日用消费品在国内远远供大于求,非意愿存货较多,急于打开国际市场,出口俄罗斯正是解决之道。 加快中国和俄罗斯的经贸合作是巩固和发展两国政治关系,切实维护两国经济安全的需要,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中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研究中俄经贸合作问题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中俄双边贸易结构研究

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中俄双边贸易结构研究

Graduation Design(Thesis) of ChongqingUniversity Study on Structure of Sino-Russian bilateral trade Undergraduate:Wei Jiayun Supervisor:Vice Prof. Wen Zhengwei Major: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School of Public Affairs ChongqingUniversity June 2013

摘要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后,中国和俄罗斯延续了中苏的关系。在过去的近20年中,国际经济状况和两国国内环境都有不同的变化,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中俄两国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不断扩大深化两国各方面的合作。 中国和俄罗斯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经济体。目前,中国已经跃升为俄罗斯的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俄罗斯也成为中国的重要贸易合作伙伴。中俄双边贸易总额尽管有了很大发展,但是仍然存在层次低的特点。分析中俄双边贸易结构,巩固两国战略合作的基础,提升中俄经贸合作水平是目前两国相关领域的学者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 本文从中俄的贸易历史开始,通过分析2002年—2011年十年间中俄两国双边贸易的相关数据,简述了两国双边贸易的现状、进出口商品结构分析以及中俄双边贸易存在的特点,最终得出结论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双边贸易,互补性

ABSTRACT After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Soviet Union on December 25, 1991, China and Russian continues the relation of Sino-Soviet. During the past 20 years, international economic situation and their domestic environment have different variations. Faced with the complicated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situation, China and Russia have established a strategic cooperative partnership, and they expand the bilateral cooperation in various areas. China and Russian are both the world’s important economies. At present, China has emerged as Russia's largest trading partner; Russiaalso has become China's major trading partners. Although China and Russian has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bilateral trade,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low level.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of bilateral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consolidate the foundation of bilateral strategic cooperation, and enhance the level of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are the common concerns of scholars in related field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currently.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history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by analyzing the 2002 - 2011 decade, bilateral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related data, outlines the status of bilateral trade,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y structure analysis and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bilateral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Ultimately concluded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s words:China, Russia, bilateral trade, complimentarily

旅游资源互补性研究

旅游资源互补性研究 摘要:目前对长江三峡旅游资源的研究一般集中在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可开发性等方面,本文试从旅游资源的互补性着手,对区域性旅游资源进行共享多赢方面的进 行基础性探索,为跨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思路。 关键词:旅游资源互补性长江三峡金三角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活动的三大要素 之一,是旅游系统中最根本的要素。科学的对旅游资源展开研究是一个地区进行旅游 规划和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必不可少 的环节,也是一个区域制定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旅游业的基础。 一、旅游资源互补性研究的意义 1.形成对旅游资源的再认识 旅游资源是有限的,很多是不可再生的,科学的利用好现有资源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不同思路的研究,我们总能找到其令人惊喜的

价值,从而谋划出新的旅游产品和线路。旅游资源的互补性研究就是从不同尺度的地 域范围、不同的角度以互补性进行分析和研究现有资源,重新评价和定位现有的旅游资源,挖掘更多的资源优势。 2.为发展跨区域旅游、谋求共赢提供理论支持 随着国内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资源的利用已经逐渐打破原来的行政区划,跨区域协作、优势互补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对旅游资源的互补性研究愈发显得重要,通过分析旅游资源的共生互补,合理安排旅游资源开发的时序、重点和方向,最终获得资源共享多赢。 3.利于解决区域间旅游合作问题 区域合作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区内各旅游经济体能否实现资源互补、优势互补,使区内差异性旅游资源可以有效结合,从而产生更大经济效应。例如长江三峡、川黔渝无障碍旅游区的建立均是一种新型互补的旅游竞 争合作关系。 二、旅游资源互补性概念及模式

1.旅游资源互补的涵义 互补的概念来自于几何学,是指两个角度之和为180度的角互为补角。旅游资源的互补是指旅游资源之间由于种类、规模、形状、文化内涵、时间序列、区位等自身要素的差异而形成的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的关系。旅游资源互补蕴涵着中国古典哲学的精髓,其表达了阴阳既济方能生生不息的原理。犹如中国的易经和八卦所揭示的宇宙原理。 2.旅游资源互补的几种模式 从目前的常见的情形分,旅游资源的互补有规模尺度互补、形态造型互补、时间序列互补、种类异质互补、区域差异性互补、同构互补等多种模式。随着旅游理论的发展,还会得以丰富和完善。 三、旅游资源互补性研究案例 1.小金三角资源互补性 奉节巫山巫溪的旅游资源总的说来,是以自然资源为其主要特色。雄奇壮丽的三峡,瑰丽幽邃的大宁河小三峡、小小三峡,神奇迷人的高山草原红池坝,人迹罕至的白果林原始森林,动人心魄的“天坑地缝”无不是旅

中俄双边贸易关系分析

中俄双边贸易关系分析 The bilateral trad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年月日

摘要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具有两大趋势,其一是经济一体化;另一个是区域集团化。在这种经济飞速发展的形势下,中俄双方应该准确的认清自身处境,充分利用两国之间的各种有利因素,加强合作,加强双方在经济贸易方面的交流,牢固确立双方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高双方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以达到双赢的目的。所以从阻碍中俄双边贸易关系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以此提出适当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双边贸易关系;制约因素;对策措施

Abstrac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 today has two big trends, one is economic integration; The other is a regional group. In this kind of economy under the situation of rapid development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both sides should be accurate recognise their own situation, make full use of variou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e favorable factors, strengthen cooperation, strengthen bilateral trade and economic exchanges, firmly established both strategic partner relationship, enhance both parties in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win-win purpose. So that the bilateral trad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from the constraints on the analysis, based on this the appropriate policy measures. Keywords: Bilateral trade relations;Restricting factors;Policy measur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