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蒙_中俄贸易互补性及其潜力分析

合集下载

中俄蒙区域贸易协定的可行性研究

中俄蒙区域贸易协定的可行性研究

中俄蒙区域贸易协定的可行性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区域贸易合作日益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中俄蒙三国地缘相近,各自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市场潜力,因此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中俄蒙三国关系不断加深,贸易往来不断增加,各种合作机制也逐渐建立。

中俄蒙区域贸易协定的签署将有助于进一步促进三国经济的互利合作,推动地区发展。

目前中俄蒙贸易合作仍存在一些障碍和挑战。

各国在贸易规则、关税政策、市场准入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协定的谈判和签署将面临一定的困难。

有必要对中俄蒙区域贸易协定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为推动三国经济合作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建议。

【2000字】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中俄蒙区域贸易协定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探讨该协定对三国经济发展的潜在影响。

通过分析协定内容,优势和挑战,以及影响经济的因素,旨在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全面评估这一区域贸易协定的可行性。

通过研究该协定的实施路径,以及对三国经济的影响,将为进一步探讨中俄蒙地区贸易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推动中俄蒙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提供有益建议,并为促进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支持。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中俄蒙区域贸易协定的签署对于中俄蒙三国及整个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将进一步促进中俄蒙三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贸易往来,有利于构建更加紧密的经济联系,促进贸易便利化和资金流动。

该协定的签署有望推动东北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进一步提升整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中俄蒙三国通过互利合作,能够更好地应对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共同应对国际经济环境中的挑战。

最重要的是,该协定的签署将带动整个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实现经济繁荣与合作共赢奠定坚实基础。

对于中俄蒙区域贸易协定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更好地推动该协定的实施,促进三国经济的发展与合作。

2. 正文2.1 中俄蒙区域贸易协定内容分析中俄蒙区域贸易协定的内容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贸易便利化、投资合作、经济合作、跨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态势及发展对策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态势及发展对策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态势及发展对策1. 引言1.1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背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背景主要起源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推动沿线国家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

中蒙俄三国地缘相邻,交通联系密切,因此各国政府开始探讨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合作计划。

中蒙俄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延伸,将有力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合作发展。

中蒙俄三国在资源、市场和地理位置上互补性强,为合作建设经济走廊提供了基础条件。

中蒙俄三国政府间的政治互信不断增强,为合作共建经济走廊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背景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为深化三国间的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1.2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意义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于推动三国经济合作与发展。

该经济走廊将有助于促进中蒙俄三国间的贸易往来,加强经济联系,提升合作水平,推动经济繁荣。

这一经济走廊有望加快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提升交通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进经济发展。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也将为地区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进一步提高中蒙俄三国的综合竞争力。

综合考虑,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意义在于促进三国经济合作,提升合作水平,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发展动力,提高综合竞争力,对于中蒙俄三国乃至整个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现状分析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是三国共同推动的一项重要合作项目,旨在加强三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

目前,该经济走廊建设已经进入实施阶段,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有利于促进三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合作。

通过建设高速铁路、公路、管道等基础设施,可以缩短交通距离,降低物流成本,促进经济合作的深入发展。

该经济走廊建设也有助于加强三国之间的人文交流和文化交流。

三国在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将得到进一步加强,有利于增进三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中俄贸易的比较优势与互补性

中俄贸易的比较优势与互补性

中俄贸易的比较优势与互补性丁振辉作为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两个大国和“金砖四国”的重要成员,中国和俄罗斯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政治互信不断加深。

双方的经贸往来频繁,经贸关系成为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中俄经贸关系发展远远滞后于双边政治关系,也不适应双方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1]。

一中俄双边贸易现状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额为2.207 221万亿美元,同比下降13.9%;俄罗斯对外贸易额为4 958.46亿美元,同比下降35.1%。

其中,中国对俄罗斯出口175.14亿美元,自俄罗斯进口212.83亿美元,俄罗斯是中国第十五大出口目的国和第十一大进口来源国。

但中俄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仅为1.76%。

另据俄罗斯海关统计,2009年,俄中双边贸易额为395.09亿美元。

其中,俄罗斯对中国出口166.69亿美元,自中国进口228.4亿美元,俄中贸易在俄罗斯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为8.4%,中国居德国和荷兰之后为俄罗斯第三大贸易伙伴国。

(一)中俄贸易迅速发展1994年中国对俄贸易额为70.56亿美元,2009年增至387.97亿美元(见表1),16年间增长6.6倍。

其中,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增长10倍。

而同期,中国对外出口增长9倍,中国对俄出口增速略高于中国对外出口增速。

表1 2000-2009年中国对俄贸易情况统计(单位:亿美元)资料来源:根据http///Channelpage.aspx?channel=dwmysjk 相关数据计算而得。

随着双边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对俄罗斯的贸易结构也在不断变化。

按照HS的分类标准,2001年中国对俄罗斯出口的主要产品依次为纺织原料及纺织品、革毛皮产品、鞋帽等产品和机电音像设备等。

在2009年中国对俄罗斯出口中,机电音像设备成为第一大贸易产品门类,其他依次为纺织原料及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和鞋帽等产品。

这充分说明,中国对俄罗斯的贸易商品结构正由初期的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商品向资本或技术密集型商品转移。

中蒙经济互补性分析

中蒙经济互补性分析

中蒙经济互补性分析中蒙两国是亲密的邻邦,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交流背景。

随着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经济和资源丰富的蒙古国,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也逐渐深化。

本文将从贸易、投资和能源合作三个方面,对中蒙经济互补性进行分析。

中蒙两国之间的贸易合作非常活跃。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是蒙古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两国之间的贸易额逐年增长。

中国向蒙古国出口大量商品,主要包括机械设备、电子产品、化工产品等。

而蒙古国向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是矿产品,其中以煤炭和稀土元素最为重要。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煤炭进口国,而蒙古国的煤炭资源丰富,因此两国之间的贸易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中蒙两国间的投资合作也呈现出互补性。

近年来,中国企业纷纷投资蒙古国的矿产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

蒙古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铜、煤炭、稀土元素等,而中国企业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技术优势,能够为蒙古国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蒙古国拥有广袤的草原和丰富的牲畜资源,吸引了不少中国企业投资养殖业和奶制品加工业。

中蒙两国在资源领域存在着很强的经济互补性,投资合作极具潜力。

中蒙两国在能源合作领域也有广阔的空间。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而蒙古国的煤炭、油气等能源资源比较丰富。

目前,中蒙两国已经开展了多个能源合作项目,如中蒙俄天然气管道项目和中蒙光热发电项目等。

中蒙能源合作不仅有利于满足中国能源需求,还可以促进蒙古国的经济发展,实现双赢局面。

尽管中蒙两国存在着经济互补性,但需要注意的是,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蒙古国经济相对薄弱,对外依存度较高,需要进一步提升本国产业的竞争力。

中蒙两国之间的贸易还存在一些不平衡,中国向蒙古国的出口规模远远大于反向贸易。

为此,双方可以通过加强双向投资和技术合作,进一步促进中蒙经济的互利共赢。

加强人文交流和政策协调也是推动中蒙经济合作的关键。

中蒙两国在贸易、投资和能源合作领域具有很强的经济互补性。

加强中蒙经济合作不仅有利于两国的经济发展,也可以促进地区的繁荣稳定。

建设新贸易通道 推进中蒙俄地方经贸合作

建设新贸易通道 推进中蒙俄地方经贸合作

建设新贸易通道推进中蒙俄地方经贸合作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愈发频繁。

而中国、蒙古和俄罗斯作为亚洲重要的经济体,其间的经贸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蒙俄地方经贸合作,有必要建设新的贸易通道,以提升经贸合作的效率和规模,并开展更多的合作领域。

建设新的贸易通道对于中蒙俄地方经贸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中蒙俄三国之间的经贸合作主要通过陆路贸易和海上贸易进行。

由于地理位置和发展水平的差异,陆路贸易存在着交通拥堵、物流成本高等问题,而海上贸易则受到天气、季节等因素的限制。

建设新的贸易通道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货物运输的效率和便利性。

可以建设中蒙俄铁路,连接三国主要城市,通过高速铁路运输货物,提供快速、可靠的运输服务。

还可以建设中蒙俄航空线路,加强三国之间的空运合作,提供更加便捷的贸易通道。

建设新的贸易通道可以促进中蒙俄地方经贸合作的深化。

当前,中蒙俄三国之间的经贸合作主要集中在能源、农业、制造业等传统领域。

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和高科技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有助于提升中蒙俄地方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通过建设新的贸易通道,可以进一步加强三国之间的合作,并打造创新型经济合作区。

可以设立科技创新基地,吸引企业、研发机构和创新人才,开展技术合作和知识交流。

还可以提供金融服务和知识产权保护,为合作项目提供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

建设新的贸易通道有助于推动中蒙俄地方经贸合作的多元化。

当前,中蒙俄三国之间的经贸合作主要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程度相对较低。

而建设新的贸易通道可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拓宽合作领域和渠道。

可以设立中蒙俄经贸合作区,提供税收、土地、人力资源等各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企业在此设立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形成产业集群和商业集聚效应。

还可以鼓励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和质量认证,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

建设新的贸易通道需要加强中蒙俄三国之间的政策协调和合作。

在推进新贸易通道建设过程中,各国需要加强对接和协商,共同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确保合作项目的顺利进行。

中蒙经济互补性分析

中蒙经济互补性分析

中蒙经济互补性分析中蒙是两个邻国,经济关系密切。

随着中蒙经济合作不断深入,两国之间的经济互补性也愈发明显。

通过对中蒙经济互补性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发掘两国经济合作的潜力,促进双边经济关系的持续发展。

中蒙在资源领域存在明显的经济互补性。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而蒙古国是能源资源丰富的国家,其煤炭、铜、锡等资源储量丰富。

中国对煤炭等资源的需求量很大,而蒙古国正是这类资源的主要出口国之一。

在资源领域,中蒙两国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可以通过资源贸易实现互利共赢。

中方在技术和资金上可以帮助蒙古国提高资源开采和加工的水平,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增值。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蒙也存在明显的经济互补性。

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优势,能够为蒙古国提供先进的建设理念和技术支持。

而蒙古国正急需发展其基础设施,包括公路、铁路、港口等。

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展开合作,既可以满足蒙古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还可以延伸中国的基础设施产业链,形成全面合作的发展格局。

在农业领域,中蒙也存在明显的经济互补性。

蒙古国是一个农牧业国家,拥有广阔的草原资源,适宜发展畜牧业。

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之一,以农业出口为主要经济支柱之一。

中蒙两国在农业领域可以进行合作,通过技术和资金的支持,改善蒙古国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满足中国对农产品的需求,并实现农业领域的互利共赢。

在金融领域,中蒙也存在一定的经济互补性。

中国拥有雄厚的金融实力和丰富的资金资源,能够为蒙古国提供金融支持和投资。

而蒙古国在金矿、铜矿等矿产资源开发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为中国提供投资和融资的机会。

两国在金融领域开展合作,不仅可以帮助蒙古国改善金融体系,还可以为中国提供资源投资的机会,实现金融领域的互利共赢。

中蒙在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和金融等领域存在明显的经济互补性。

两国可以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加强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中蒙的经济互补性也为两国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中蒙经济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俄双边贸易的竞争性、互补性及发展潜力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俄双边贸易的竞争性、互补性及发展潜力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俄双边贸易的竞争性、互补性及发展潜力The Competitiveness,Complementarity 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the Bilateral Trade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Under the Strategy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李世振(中石化国际事业(俄罗斯)有限公司,北京100728)LI Shi-zhen(Sinopec International Business(Russia)Co.Ltd.,Beijing100728,China)【摘要】论文阐述了当前中国企业在俄罗斯的发展现状,并对一带一路模式下中国资本在外投资情况进行分析,对未来中国企业在俄国及中亚地区的发展机遇做出展望,旨在有效推动中俄两国民间企业贸易往来互通性,促进两国贸易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高度。

【Abstract】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enterprises in Russia,and analyzes the overseas investmentsituation of Chinese capital under the mode of the belt and road.It also prospects the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in Russia and Central Asia in the future.The purpose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trade interoperability between private enterprises in Chinese and Russian andpromotethedevelopment ofbilateral trade betweenthetwo countriestoa newheight.【关键词】一带一路;中俄双边贸易;竞争与互补【Keywords】thebelt androad;bilateral tradebetweenChinaandRussia;competition andcomplementarity 【中图分类号】F7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18)08-0042-02【作者简介】李世振(1983-),男,湖北武汉人,经济师,从事国际贸易及管理研究。

中俄蒙区域贸易协定的可行性研究

中俄蒙区域贸易协定的可行性研究

中俄蒙区域贸易协定的可行性研究随着中俄及蒙双方政治、安全、军事等多领域合作的不断深化,双方之间在经贸领域也开始探讨开展更为紧密的合作。

中俄蒙三国作为地缘中心位置优势所在的国家,彼此之间存在着丰富的贸易合作潜力。

因此,开展中俄蒙区域贸易协定的可行性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一、背景和意义1、中俄蒙地缘位置优势中俄及蒙双方都位于欧亚大陆的中心位置,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位置优势。

中俄两国隔着较长的边境线,相邻国土面积超过4,000公里。

而与蒙古相邻的中国地区占蒙古国领土总面积的近30%。

在此基础上开展中俄蒙区域贸易合作,能够充分发挥地缘位置的优势,增强三国之间的经济互联互通。

2、蒙古对中俄贸易的战略重要性作为中俄两国邻国,蒙古对中俄的贸易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开展中俄蒙区域贸易合作能够进一步推动蒙古国对中俄贸易的深度参与,促进区域内经济的发展。

3、中俄蒙“大三角”贸易潜力中俄蒙三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开展中俄蒙区域贸易合作,能够将三国联合打造成为一个庞大的经济体系,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区域内的互联互通,促进三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中俄蒙区域贸易的主要特点1、贸易结构相对单一中俄蒙三国所出口的主要产品以资源类和能源类为主,且主要流向亚洲、欧洲等发展中国家,贸易结构相对单一。

2、贸易规模有待提高中俄蒙三国之间的贸易规模相对较小,亟需提高交流和合作,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三国之间的贸易关系。

3、贸易方式以出口为主中俄蒙三国之间的贸易一般以出口为主,且大部分贸易为例行性贸易,缺少战略性贸易的深度合作。

自2007年以来,中俄两国及蒙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俄蒙三国之间的贸易及深层次的互联互通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2、区域贸易协定的优势开展中俄蒙区域贸易协定,对三国之间的贸易发展具有战略性、长期性和可持续性的积极意义。

中俄蒙贸易协定将能够为三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ournalofRadio&TVUniversity(Philosophy&SocialSciences)No.1,2012(SumNo.160)[收稿日期]2012-02-10[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软科学项目“中蒙俄国际区域合作与建设内蒙古沿边经济带研究”,项目编号:20100812;内蒙古大

学文科学术创新团队项目“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21106-14。[作者简介]杜凤莲,女,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鹏迪,女,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

中蒙、中俄贸易互补性及其潜力分析TheAnalysisofTradeComplementaryandItsPotentialinSino-mongoliaandSino-russia杜凤莲赵鹏迪DUFeng-lianZHAOPeng-di(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1)(InnerMongoliaUniversity,HuhhotInnerMongoliaChina010021)

[摘要]中蒙、中俄双边贸易具有互补性。根据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中国、蒙古国、俄罗斯三国分别在SITC8

(杂项制品)、SITC2(非食用原料)、SITC3(矿物燃料、润滑油及原料)类产品上具有竞争优势;根据产品分散度指数(EN),中国

出口产品多样化程度总体上高于蒙古国和俄罗斯,但近年来有所回落;根据经常市场份额模型(GMS),在中蒙、中俄双边贸易中,中国出口增长分别依赖于市场扩大效应、竞争力提升效应,而蒙古国、俄罗斯分别依赖于竞争力提升效应、市场扩大效应。[关键词]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产品分散度指数(EN);经常市场份额模型(GMS);互补性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597(2012)01-0003-08

Abstract:ThebilateraltradeinSino-MongoliaandSino-Russiaarecomplementary.AccordingtoCompetitiveAdvantageIndex,China,

MongoliaandRussiahavecompetitiveadvantageintheproductsofSITC8(Miscellaneousmanufacturedarticles),SITC2(Crudematerials,inedible,ex-ceptfuels),SITC3(Mineralfuels,lubricantsandrelatedmaterials)seperately;onthebasisofEquivalentNumberIndex,thediversificationofexportProductinChinaishigherthanMongoliaandRussia,butinrecentyearsithascomedown;accordingtoConstantMarketShareModel,inMongolia,Russiabilateraltrade,China'sexportgrowthseperatelydependeduponthemarketexpansioneffectandPromotioneffectofcompetitiveness,whileMongo-liaandRussia,respectively,dependeduponthePromotioneffectofcompetitivenessandthemarketexpansioneffect.Keywords:CompetitiveAdvantage;EquivalentNumber;ConstantMarketShareModel;Complementary

一、引言近年来,中蒙、中俄双边贸易得到快速发展,这主要归功于中国拥有与蒙古国、俄罗斯最有利的地缘优势,同时,贸易互补性也是促进中蒙、中俄双边贸易得到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中国现已成为蒙古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第一大出口目的国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1][2];俄罗斯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3]。根据图1可知,2004~2008年间中蒙双边贸易增长率都超过了中国对外贸易增长率;而中俄双边贸易增长率除2006年外也都超过了中国对外贸易增长率;2008~2009年中蒙、中俄双边贸易增长率以及中国对外贸易增长率都呈下降趋势,且中国对外贸易增长率以及中俄双边贸易增长率在2009年都出现负增长的情况,这主要是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10年中国、蒙古国以及俄罗斯三国均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中蒙、中俄双边贸易得到快速发展,增长率分别达到了63.6%,41.3%,均超过了中国对外贸易增长率,这表明中蒙、中俄贸易发展空间巨大。

—3—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总第160期)图1中国对外贸易增长率与中蒙、中俄双边贸易增长率①中蒙、中俄双边贸易快速发展不仅会拉动蒙古国和俄罗斯的经济,最重要的是,也会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加速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本文将借助各指数和模型来研究中蒙、中俄双边贸易的互补性及其贸易发展的潜力。二、文献综述中国与蒙古国、俄罗斯具有开展国际贸易的有利条件,但中蒙、中俄双边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较小,2010年分别达到0.13%、1.88%,这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一些学者从理论上分析了中蒙、中俄双边贸易是否具有互补性。李慧,方华分析了中蒙经贸关系,发现中国一直重视加强与蒙古的经贸关系,且近年来中蒙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中国已成为蒙古国的第一大贸易国和第一大投资国,中蒙经贸关系的顺利发展主要得益于中蒙良好的政治关系以及中蒙经济上的互补性[1][2]。董锐借助贸易结合度指数(TCD)、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贸易互补性指数(TCI)、经常市场份额模型(CMS)等指数和模型证实中国在杂项制品、机械及运输设备、制成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而蒙古国在非食用原料、矿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中蒙两国比较优势交错,可以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实现双赢[4]。叶菁菁通过实证分析证实中俄两国优势产品互不雷同,两国贸易互补性极强,随着两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双边贸易将会持续增长,并且发展潜力巨大[5]。宋志刚,韩丽丽,魏浩同样证实俄罗斯在初级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中俄之间存在着互补贸易,且在初级产品上最为明显;两国主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6]。石艾馨,李娇借助TCD、产品相似度指数(SI)和贸易专业化指数(TSC)证实两国产品处于不

同的竞争优势区间,基本不存在相似的出口产品,互补性明显[7]。吴学军同样借助各指数说明中俄两国出口的主要农产品均为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贸易互补性极强,其农产品的贸易模式主要是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水平不高[8]。喻志军,姜万军通过水平产业内贸易指数(G-L)及垂直G-L指数发现,中俄两国产业内贸易具有充分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且大多发生在同类异质产品之间,通过产业内贸易,将改变双边贸易的低水平状态,给两国带来明显的共赢收益[9]。丁振辉主要利用RCA指数证实了中国农产品、食品、燃料和矿产品以及服装等的比较优势在下降,工业制品、钢铁产品和机械以及运输产品等的比较优势在上升;而俄罗斯的燃料和矿产品及工业制品的比较优势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这说明俄罗斯正逐步摆脱外贸出口对石油和铁矿石等大宗原料产品的严重依赖[10]。杨希燕,王笛主要借助TCD指数对中俄贸易进行测算分析,结果显示:尽管近年来中俄TCD指数下滑许多,但中俄TCD指数远大于1,且与世界其他国家横向对比,仍属高贸易结合度之列。这表明目前中俄贸易增长态势良好,双方贸易联系密切[3]。

本文将借助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来判断中蒙、中俄两国贸易互补性的大小,该指数在显示性—4—

杜凤莲赵鹏迪中蒙、中俄贸易互补性及其潜力分析经济学·管理学研究竞争优势指数(RCA)的基础上,消除了进口的影响,能更加准确的衡量一国某项产业或产品的竞争力;利用产品分散度指数(EN)来判断中蒙、中俄两国出口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贸易风险;并借助经常市场份额模型(CMS)来揭示各国贸易增长的来源。三、数据来源及产品分类本文九类商品数据均来自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COMTRADE),采用SITC(标准国际贸易分类)产品分类制度,并以《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第三次修订标准为基础。SITC将所有贸易商品分为十大类,其中,SITC0(食品及食用活物)、SITC1(饮料和烟类)、SITC2(非食用原料)和SITC3(矿物燃料、润滑油及原料)、SITC4(动物油脂)为初级产品;SITC6(轻纺、橡胶及制品)和SITC8(杂项制品)为劳动密集型制成品;SITC5(化学成分及制品)、SITC7(机械及运输设备)和SITC9(未分类的商品)为资本或技术密集型制成品。鉴于蒙古国、俄罗斯数据分别更新至2007、2010年,所以本文对中蒙、中俄贸易关系研究的区间分别为1996~2007、1996~2010年。四、中蒙、中俄贸易互补性分析为了深入分析近十几年来中、蒙、俄三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优势的变化程度,本文试图采用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对中、蒙、俄三国出口的商品结构进行实证分析,以测试中蒙、中俄两国贸易互补性的大小。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ompetitiveAdvantage)是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②(RevealedComparative

AdvantagesIndex)的基础上,结合进出口因素来评

价某项产业或产品的竞争力。一个国家(地区)的某个产业不可能只有出口没有进口,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只考虑一个产业或产品的出口所占的相对比例,并没有考虑该产业或产品的进口影响。当国(地区)与国(地区)之间存在产业之间的贸易或产

业内部也存在进出口贸易的情况下,不考虑进口情况的比较优势计算公式,得出的结论可能会失之偏颇。为了消除进口的影响,美国经济学家沃尔拉斯(Vollrath)等人于1988年设计了显示性竞争优势指

数,即为CA指数[11]。计算公式为:

CAik=RCA-Mik/Mi

Mwk/Mw

(1)

公式(1)中,CAik表示i国k类产品的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Mik表示i国k类产品的进口量,Mi表示i国所有产品的进口量,Mw表示世界k类产品的进口量,表示世界所有产品的进口量。上式从出口的比较优势中减去该产业进口的比较优势,从而得到i国(地区)k类产品的真正竞争优势。若CA指数大于0,则说明该国(地区)该产品具有显示竞争优势,其数值越大,显示竞争优势越明显;若CA小于0,则说明该国(地区)该产品不具有显示竞争优势,其数值的绝对值越大,竞争劣势越明显。表1中国、蒙古国、俄罗斯各类产品的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中国各类产品的CA指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