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古代诗歌三首 精讲巧练同步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教学文稿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教学文稿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第二单元第七课一、课内双基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忧伤终老辟如朝露慨当以慷B.攸攸我心兰泽芳草周公吐哺C.山不厌高越陌度阡乌鹊南飞D.绕树三匝同心离居误落陈【答案】C(A.辟—譬,B.攸—悠,D.陈—尘。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少无适俗韵.(气质,性格) 忧思..难忘(功业未就而老将至的焦虑之情)B.食野之苹.(苹果) 越陌.度阡.(田间小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C.桃李罗.堂前(排列) 枉.用相存(枉驾,屈就)D.羁.鸟恋旧林(束缚) 乌鹊..南飞(乌鸦)【答案】B(苹:艾蒿。

)3. 下列句子中没有用“互文”手法的一句是( )A.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B.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D.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答案】 D4.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同时也是深刻的比喻。

B.用“乌鹊”比喻贤才,希望群贤毕至。

C.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来启发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边来。

D.这四句诗采用赋的手法,直陈其事,表现曹操求贤若渴。

【答案】D(“赋”的手法,直陈其事,不对,应为比的手法。

)5.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因怜贤才的无所依托,渴望其归己。

B.诗人以山海作比,引“周公吐哺”的典故作勉励,表明自己求贤不懈的耿耿赤诚。

C.诗人希望开创一个“天下归心”的大好局面。

D.诗人求才若渴,以古人自况,表明自己已成为天下人心目中的圣明君主,但却有未显声名之意。

【答案】D(“表明……”一句不对)6.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中的“俗”指社会风尚,就读书来说,也就是读书做官的一套。

“韵”指人们的气质性情的素养。

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 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 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部编版)
B.“冷露无声湿桂花”一句,诗人由被秋露打湿的庭中桂花联想到月中桂树,这句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C.“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是诗人觉得中秋夜望月怀人的太多了,不知道这种思念之情会落到谁那里,反正自己是没有这份思绪的
D.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押a韵,韵脚分别是“鸦”“花”“家”
(4)“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类似的诗词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寒食》一诗是代诗人写的,描写了(地点)(时间)的景象。诗由白天写到,重点写,以古喻今,流露出诗人的情感。
2.《迢迢牵牛星》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借神话传说中、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之情,写出了人间的悲哀。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
3.《十五夜望月》一诗中描写了、、、、、、等(季节)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分层训练】第3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基础巩固篇】
一、看拼音写词语。
mò mòqīxītiáo tiáo jiǎo jié
kūqìwánghóuwūyāchōngyíng
二、选字填空。
1.侯 候 喉 咽( ) 诸( ) 时( ) 王( )将相
2.泣 拉 粒 颗( ) ( )手 哭( ) ( )不成声
3.栖 洒 晒 晾( ) ( )息 ( )水 挥( )自如
七、小试牛刀。
1. 说说诗歌《寒食》中,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2.你知道寒食节与哪位古人有关吗?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篇】
一、脉脉 栖息 迢迢 皎洁哭泣 王侯 乌鸦 充盈
二、1.喉 侯 候 侯 2.粒 拉 泣 泣 3.晒 栖 洒 洒
三、D
四、1.寒食东风御柳斜 轻烟散入五侯家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二单元第七课一、课双基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忧伤终老辟如朝露慨当以慷B.攸攸我心兰泽芳草周公吐哺C.山不厌高越陌度阡乌鹊南飞D.绕树三匝同心离居误落【答案】C(A.辟—譬,B.攸—悠,D.—尘。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少无适俗韵.(气质,性格) 忧思..难忘(功业未就而老将至的焦虑之情)B.食野之苹.(苹果) 越陌.度阡.(田间小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C.桃罗.堂前(排列) 枉.用相存(枉驾,屈就)D.羁.鸟恋旧林(束缚) 乌鹊..南飞(乌鸦)【答案】B(苹:艾蒿。

)3. 下列句子中没有用“互文”手法的一句是( )A.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B.榆柳荫后檐,桃罗堂前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D.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答案】 D4.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同时也是深刻的比喻。

B.用“乌鹊”比喻贤才,希望群贤毕至。

C.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来启发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边来。

D.这四句诗采用赋的手法,直其事,表现操求贤若渴。

【答案】D(“赋”的手法,直其事,不对,应为比的手法。

)5.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因怜贤才的无所依托,渴望其归己。

B.诗人以山海作比,引“周公吐哺”的典故作勉励,表明自己求贤不懈的耿耿赤诚。

C.诗人希望开创一个“天下归心”的大好局面。

D.诗人求才若渴,以古人自况,表明自己已成为天下人心目中的圣明君主,但却有未显声名之意。

【答案】D(“表明……”一句不对)6.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中的“俗”指社会风尚,就读书来说,也就是读书做官的一套。

“韵”指人们的气质性情的素养。

“丘山”代表远离官场仕途的田园山林。

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中“羁鸟”“池鱼”喻指诗人自己。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4古代诗歌三首精讲巧练同步练习(含答案)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4古代诗歌三首精讲巧练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4古代诗歌三首精讲巧练同步练习(含答案)4 古代诗歌三首精讲巧练·启迪导学一、主题探究1.《迢迢牵牛星》借神话传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______________之情,写出了人间___________________的悲哀。

2.《寒食》全诗运用___________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____________的陶醉和对_____________的歌咏。

3.《十五夜望月》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时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________、沉静的中秋夜景图。

二、疑难探究1.诗歌中的景象有虚实之分,有眼之所见,有心之所想。

请指出《迢迢牵牛星》一诗中的实景。

2.《寒食》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3.《十五夜望月》一诗中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哪个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实战演练·化难为易A 基础知识必达标一、基础达标1.文学常识。

(1)《迢迢牵牛星》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_____________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

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寒食》是唐代诗人___________创作的一首以为__________________内容的七绝。

(3)《十五夜望月》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创作的一首以______________为内容点七绝。

2.读重点字。

御.柳()日暮.()散.步()迢.迢()皎.皎()擢.升()机杼.()脉.脉()中.庭()栖.息()露.珠()涕.零()3.划分节奏。

(1)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2)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3)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4)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诗词三首》同步测试(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诗词三首》同步测试(含答案)

同步测试一、基础达标1.下列每组加点字词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长.精神(cháng) 济.沧海(jì)宫阙..(q uè)B.歧.路(qí)珍羞.(xiū)金樽.(zūn)C.琼.(qióng)楼玉宇婵娟..(hóu zhú)..(chán j uān)踌躇D.侧畔.(pàn) 烂柯.人(gē)酬.乐天(chóu)2.下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A.不胜寒:不能战胜寒冷。

金樽:金酒杯。

B.柯:指斧头的柄。

酬:做诗酬谢对方的赠诗,即答诗。

C.婵娟:月宫中的嫦娥,这里指明月。

踌躇:心里不安的样子,这里表示心情不愉快。

D.弃置:被朝廷贬谪,长期得不到重用。

长精神:振作精神。

3.下列对诗中相关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酬”是酬答的意思;“二十三年”指白居易于唐顺宗永贞元年九月被贬,到唐敬宗宝历二年被召回,前后近二十三年;“弃置”指被贬谪。

B.“闻笛赋”指晋朝的向秀所作的《思旧赋》,诗人用这个典故,是为了怀念被贬害的朋友。

C.“烂柯人”指晋朝人王质。

诗人用这个典故是表达人世沧桑之感。

D.“听君”中的“君”是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后赠刘二十八使君》。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词前有一小序,其作用是什么?5.全词以问句开篇,上片问_________,下片问_________,归根结底问_________。

6.词的上片,是词人“_________”时的想象,描绘了一个_________的境界,表现对_________的追求。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重点课文课后习题答案——第四课《古代诗歌三首》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重点课文课后习题答案——第四课《古代诗歌三首》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重点课文课后习题答案——第四课《古代诗歌三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重点课文课后习题答案——第四课《古代诗歌三首》《迢迢牵牛星》1、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说说你从诗中读出了一种怎样的情感?这首诗借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的爱情悲剧,表达了相思受阻、思而不得的离恨别愁。

2、诗中多次出现叠音词,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本诗共十句,有六句运用了叠音词,“迢迢”“皎峻”一遥远,一明亮,既是对浩瀚星空中牵牛、织女二星的实写,也令人想到牛郎织女二人以及他们的爱情故事,这也是诗人联想的原头吧。

“纤纤”,描绘织女的手柔软细长;“札礼”模拟织机发出的响声:这两处叠音词,表现了织女娇柔美好、辛勤劳织的样子,更与后句形成突转。

“盈盈”形容天河很清澈、晶莹,“脉脉”刻画织女默然不语,用眼睛表达情意的神态;盈盈的河水,映现出织女眼中涌动的情思,脉脉的情意,亦如天河般明澈、深沉:这两处叠音词,表现了织女与牛郎受天河所阻,思念过深、忧伤太重而无以成语的离愁。

这些叠音词的运用,细膩、传神地描绘了种种情态,让人浮想联翩;同时,都用在句首,也使得诗作节奏鲜明,韵律优美舒缓。

《寒食》1、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写了什么情景?联系寒食节的习俗,你觉得作者想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示例:《寒食》的前两句,主要写寒食白昼之景。

描写了春日京城落红漫舞、柳条随风袅娜之态,突出长安城里一派绚丽速人的春光。

后两句则写日暮走马传烛之景。

到了傍晚,宫里忙着赐新火给公侯近臣,袅袅轻烟散入了王侯贵戚的府第,灯火通明,炊烟升起。

对这首诗的理解历来存在争议。

可以认为,诗作刻画了皇室气派,充溢着对京城春色的陶醉,表达了对承平盛世的歌咏。

也可以认为这首诗表达了对皇宫特权及宦官专宠的讽刺,或者反村普通百姓的贫寒。

《十五夜望月》1、发挥想象,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十五夜望月》中的情景,并说说你对“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理解。

示例:月光洒在庭院的地上,好像铺了层白霜,萧森的树影里,鸦鹊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

2020部编八下语文24.《唐诗三首》同步精选练习(附答案)

2020部编八下语文24.《唐诗三首》同步精选练习(附答案)

24.《唐诗三首》同步精选练习一、基础积累·语言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石壕吏.()邺.()城戍.()老姬.()幽咽(..)庇.()敕.()挂罥.()布衾.()突兀.()两鬓.()长.林梢()沉塘坳.()三重.茅()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吏呼一何..怒(2)三男邺城戍.(3)二男新.战死(4)死者长已.矣(5)如闻泣幽咽..(6)忍能..对面为盗贼(7)秋天漠漠向.昏黑(8)布衾.多年冷似铁(9)长夜沾湿何由彻...(10)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11)卖炭得钱何所营.(12)手把文书口称敕.(13)系向牛头充炭直.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2)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3)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4)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4.理解性默写。

(1)《石壕吏》中,寥寥十个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时代氛围的诗句是:,(2)《石壕吏》中,表现人民长期深受兵役之苦(或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是:!!(3)《石壕吏》中,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是:,o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秋天凄凉氛围的语句是:,;抒发作者虽身居漏雨屋舍但仍关心天下百姓疾苦的美好感情的句子是:,!(5)《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肖像的句子是:,;反映卖炭翁矛盾心理活动的句子是:,。

5.请用准确、连贯的语言为下面八年级(8)班同学绘制的《石壕吏》编演短剧的流程图作完整介绍。

6.古诗文中常会运用借代引人联想,有“以繁代简,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之效。

以下借代匹配错误的一项是()A.婵娟——月亮B.折柳——思乡C.汗青——史册D.庙堂一—朝廷7.“校园诗词大会”中,“文字线索题”的环节扣人心弦。

而在比赛的筹备过程中,命制试题的同学也颇费心思,请你完成以下填空。

部编(统编)版2019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精品】

部编(统编)版2019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精品】

13 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01 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金樽.(ūn) 珍羞.(iū) 投箸.(hù)侧畔.(pàn) 长.精神(hǎng)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万钱羞:同“馐”,美味的食物(1)玉盘珍羞直..直:同“值”,价值(2)长风破浪会.有时会:一定、必然(3)直挂云帆济.沧海济:渡(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酬:以诗相达(5)暂凭杯酒长.精神长:增长,振作3.文学常识填空。

(1)《行路难》(其一)选自《李太白全集》。

行路难,乐府古题。

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朝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选自《刘禹锡集》。

诗人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

4.默写。

(1)《行路难》(其一)中比喻诗人仕途受阻的诗句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诗,用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现了李白内心的苦闷抑郁与感情的激荡变化。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诗表现作者积极入世,对人生前途充满乐观豪迈的心态。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新事物必定将要取代旧事物的句子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久谪归,人事已非,恍如隔世之感。

5.下面诗句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D)A.怀旧空吟闻笛赋B.忽复乘舟梦日边C.到乡翻似烂柯人D.拔剑四顾心茫然6.下列对书法作品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A.笔断意连,牵丝不断B.劲健雄峻,神韵飘逸C.和谐匀称,端庄整齐D.笔意流畅,粗细相间02 课内精读(一)阅读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完成题目。

7.请分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诗所蕴含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古代诗歌三首精讲巧练同步练习(含答案)精讲巧练·启迪导学一、主题探究1.《迢迢牵牛星》借神话传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______________之情,写出了人间___________________的悲哀。

2.《寒食》全诗运用___________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____________的陶醉和对_____________的歌咏。

3.《十五夜望月》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时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________、沉静的中秋夜景图。

二、疑难探究1.诗歌中的景象有虚实之分,有眼之所见,有心之所想。

请指出《迢迢牵牛星》一诗中的实景。

2.《寒食》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3.《十五夜望月》一诗中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哪个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实战演练·化难为易A 基础知识必达标一、基础达标1.文学常识。

(1)《迢迢牵牛星》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_____________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

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寒食》是唐代诗人___________创作的一首以为__________________内容的七绝。

(3)《十五夜望月》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创作的一首以______________为内容点七绝。

2.读重点字。

御.柳()日暮.()散.步()迢.迢()皎.皎()擢.升()机杼.()脉.脉()中.庭()栖.息()露.珠()涕.零()3.划分节奏。

(1)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2)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3)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4)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4.解关键词。

(1)皎皎河汉女...河汉女:_____________________(2)脉脉..不得语。

脉脉:______________________(3)日暮汉宫..传蜡烛汉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中庭..地白树栖鸦中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脉脉不得语。

(2)《迢迢牵牛星》中突出织女美丽而勤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寒食》中运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十五夜望月》中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异曲同工之妙,描绘月光皎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感知课文。

(1)《迢迢牵牛星》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2)《寒食》是一首杰出的_______________诗,作者巧借吟________________,对时政予以讽刺。

(3)《十五夜望月》中对景物的描写,渲染了_______________的特定环境气氛,为下文抒发____________________起到了铺垫作用。

二、品读达标阅读诗歌《迢迢牵牛星》,回答问题。

7.既然“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开头为什么又有“迢迢”?请说说你的理解。

8.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B 能力拓展巧提升(时间:50分钟分数:50分)一、基础提升(30分)1.给加点字注音。

(12分)机杼.()涕.零()脉.脉( ) 王侯.()汉.宫()栖.息(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盈盈泣涕朝露中庭B.俗韵白霜蜡烛忧思C.倾斜尘杂脉脉札札D.轻烟嘉宾皎皎诸候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终日不成章.章:文章B.泣涕零.如雨零:零散。

C.相去.复几许去:距离。

D.脉脉不得.语得:得到。

4.下面对《迢迢牵牛星》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该诗选自《古诗十九首》,借助牛郎织女的故事来反映爱情生活。

看似写神话传说,实则是人间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

B.整首诗从织女的角度来写织女劳动的情景、勤劳的形象和孤寂苦闷的心情,最后两句突出表达了牛郎对织女的缠绵情意。

C.全诗似句句在写景,又句句在写情,情语景语融合无间。

本诗写景自然清秀,抒情委婉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

D.诗中六个叠音词“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或写景,或描人,或抒情,生动传神,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

5.(2018·宁波)下列诗句所写内容与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3分)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6.(2018·金华)下列两副对联分别写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个节气?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相应节气填在横线上。

(6分)备选答案:立春雨水惊蛰春分白露秋分闻得春雷动,只是一声,虫醒桃开莺恰恰;说来地气苏,正逢二月,牛耕日暖雨微微。

昼夜等长,旧巢又是栖玄鸟;暑寒渐易,新柳皆来扭绿腰。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品读提升(20分)(2018·贵州)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山行留客张旭山光物态①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②。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

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7.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10分)8.请品味首句中“弄”字的妙处。

(10分)C 直击中考提素养(2018·长沙改编)综合性学习活动。

某班拟开展以“漫步古诗苑”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古诗分类]班委会准备将同学们积累的诗句分类编辑,下列诗句不宜放在“思乡”主题类的一项是()(只填序号)①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②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③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④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⑤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诗人竞猜]班委会举行“诗人竞猜”的猜谜活动,请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语句。

示例:(谜面)最恨凡尘世,一生独爱菊。

——(谜底)陶渊明(谜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谜底)陆游3.[新闻撰写]班上还举行了“古诗词诵读比赛”,下面是宣传委员在比赛结束后写的一则新闻,请你为其拟写一个标题。

为了弘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神奇魅力,我班于4月21至23日开展了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古诗词诵读比赛。

本次比赛设置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环节,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出5名获奖者。

这次诵读比赛,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古典诗词的丰富多彩,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参考答案及解析精讲巧练·启迪导学一、1.牛郎织女女子离别相思夫妻不得团聚2.白描皇都春色盛世承平3.中秋月色望月怀人冷清二、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河汉清且浅。

盈盈一水间。

2.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3.地白。

实战演练·化难为易A一、1.(1)牛郎织女夫妻分离(2)韩翃七言绝句(3)唐王建中秋月夜2. yù mù sàn tiáo jiǎo zhuÓ zhùmÒ zhŌng qī lù tì3.(1)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杆。

(2)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3)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4)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4.(1)指织女星。

(2)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

(3)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4)即庭中,庭院中。

5.(1)盈盈一水间(2)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3)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4)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6.(1)拉涕零如雨动作情态(2)政治讽刺节令景色(3)中秋望月秋思之情二、7.“迢迢”是诗人从地面仰视星空的视觉感受,而“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是织女看牛郎的视觉感受,所以一远一近,各不相同。

8.既是织女,也是思妇(诗人)。

抒发了虽近在咫尺而衷情难诉的愁苦。

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遭受各种束缚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现实。

B一、1. zhù tìmÒ hÓu hàn qī2.D [解析]“候”应为“侯”。

3.C4. B5. B [解析]A项与“清明节”有关;B项与传统节日无关;C项与“重阳节”有关;D项与“春节”有关。

6.(1)惊蛰(2)春分7.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希望友人留下共赏美景的真情。

8.“弄”字运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给景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C 1.③2.示例:铁马冰河梦,驿外断桥梅。

3.我班开展古诗词诵读比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