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专题二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文化共32页

合集下载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2课)及答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2课)及答案

专题二第2课1.《西厢记》中说:“这的堪为字史,当为款识,有柳骨颜筋,张旭张颠,羲之献之。

”对文中的“柳骨颜筋”及其代表字体解释错误的是()A.“柳”指柳公权,“颜”指颜真卿B.是书法中楷书的著名字体C.这种字体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D.是宋元时期书法的杰出代表【答案】 D【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柳公权和颜真卿是唐代的书法家,而非宋代,故选D项。

2.下列反映十二世纪中国城市生活面貌的绘画作品是()A.《清明上河图》B.《颧鱼石斧图》C.《墨梅图》D.《步辇图》【答案】 A【解析】宋代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都城东京的繁华景象,属风俗画,符合题意,故选A项。

3.郑板桥赞美黄慎的绘画说:“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

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

”这一评价反映黄慎的绘画属于()A.山水画B.写意画C.宗教画D.风俗画【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解题时注意后两句“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的含义,与写意画相符合。

4.下列关于宫廷舞的表述,错误的是()A.产生于夏商时代B.隋唐时期发展到鼎盛阶段C.宋元时期取得了卓越成就D.明清时期,宫廷燕乐舞蹈达到顶峰【答案】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宫廷舞的发展历程。

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D项表述错误,明清时期宫廷燕乐舞蹈开始趋于衰落。

5.如图是品牌中国产业联盟(BCIU)的标志。

从中国古代艺术的角度看,其创意主要取自()A.篆刻B.书法C.山水画D.戏剧脸谱【答案】 D【解析】根据标志分析可知其创意取自戏剧脸谱。

6.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材料二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

选修必修三专题二

选修必修三专题二

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考试说明:(1)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汉字与书画汉字与书法艺术;中国画的起源和演变;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3)文学成就《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成就;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的时代特征。

(4)戏曲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与发展。

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一、四大发明的概况:1、造纸术:(1)概念:①以前书写材料—甲骨、青铜、竹木简、帛(或书写不便、不易携带;或价格昂贵)②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不适于书写。

③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人称“蔡侯纸”(原料易得,价格低廉)(2)评价:(影响最久远)①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积极作用。

②使信息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进步。

(包含了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2、指南针:(1)概况:①战国——司南②北宋——指南针发明,并用于航海。

③13世纪(南宋)传入西欧,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2)评价:①广泛用于军事、经济领域;②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明的时代。

3、火药:(1)概况:①唐代炼丹制药时偶然发明。

②唐末用于战争。

③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2)评价:①推动金属开采与矿冶业的发展,推动近代工业的发展,改变世界面貌②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明,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

4、印刷术:(1)概况:①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世界最早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金刚经》。

②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泥活字—木活字—金属活字(节省费用,提高效率)。

③外传—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

(2)评价:①为欧洲走出中世纪及文艺复兴运动准备条件,为世界文明作出重大贡献;②促进文化教育普及,推动中国和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二、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贡献:长期领先于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推动了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在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由封建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1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1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一、纸的发明1.发明最新考古表明中国可能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同时证明西汉时期帛、竹、木、纸四种书写材料同时存在。

2.改进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被称为“蔡侯纸”。

3.传播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掌握中国发明的造纸技术,之后传往欧洲。

4.影响造纸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1.原理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指极性。

2.功能方向测定。

3.过程4.传播12世纪末到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

5.意义(1)对于军事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2)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

①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②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1.发明(1)商周时期,中国人在冶金中广泛使用木炭。

(2)春秋时期,中国人掌握了有关硫磺和硝石的知识。

(3)东晋时期,火药开始出现。

2.应用(1)唐末至宋初的战争中,已经开始使用火药箭,随后又出现了火炮。

(2)明代的火器制作工匠创造了早期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在当时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3.传播12、13世纪,火药传入阿拉伯国家,后传到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4.影响火药将人类带入了热兵器时代,为欧洲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四、印刷术的进步1.雕版印刷术公元868年印制的《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活字印刷术(1)北宋平民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技术。

(2)元代王祯创制木活字,发明转轮排字盘。

(3)明代中期出现铜活字,清代用铜活字印制了《古今图书集成》。

3.传播中国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

14世纪末,欧洲开始出现印刷品。

4.影响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必修班必修三专题二 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文化

必修班必修三专题二 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文化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测试内容测试要求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 了解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中国古代文学 了解春秋至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学体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汉字与古代中国的艺术了解汉字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书法艺术(新增) 了解古代中国的文人画 了解京剧的产生考点一:了解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考点二: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推动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尤其是典型科技成果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推动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是促进因素,不是根本原因)。

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考点三:了解汉字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书法艺术 (1)最早的成熟汉字是甲骨文。

(2)汉字演变:演变趋势:由繁到简演变脉络:甲骨文→金文(或铭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项目发明与改进传播意义造纸术①西汉时,中国可能已经出现了书写用纸。

②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8世纪传到中亚,后传到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指南针①战国时利用天然磁石发明 司南;②北宋时发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指南针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人阿拉伯,然后再传人欧洲。

推动近代地理大发现。

火药①唐末至宋初的战争中,已 经开始使用火药箭。

②宋代出现火箭、火球; ③明代出现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12、13C 中期传入阿拉伯,后传入欧洲。

①推动火药武器的发展 ②促进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 业发展③成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 的重要武器,推动欧洲社会 变革印刷术①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 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 的《金刚经》②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以后又传到欧洲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促进人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甲骨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字体创立或成熟时间特点小篆创始于秦代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必修三专题二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新)

必修三专题二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新)

造纸术外传 · 贡献
司南(战国)
指南车(三国)
指南鱼、指南龟、指南针(宋)
火药
炼丹引爆图
火箭(宋)
火球和火蒺藜也都是 火药包。火蒺藜的包中除 了火药以外,还装着“铁 蒺藜”。铁蒺藜上面有尖 刺,象菱角形。用火点着 药线抛出去,不但会燃烧, 里面的铁蒺藜还会把敌人 打死打伤。
元至顺三年铜炮 突火枪 “火龙出水”是我国古代明 朝时期水陆两用的火箭,也是 二级火箭的始祖。
军事经济 宋朝:火药武器广 生活 文化 经济生活
推动欧洲火药武器发 展以及采矿业、金属 制造业的发展 为世界文明作出重大 贡献,为文艺复兴运 动术
北宋:活字印刷术 (毕升)
“中国纸卷”点燃奥运圣火
点 燃 激 情 传 递 梦 想
书 写 历 史
传 递 文 明
187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
缺失创新的近代
英国最新的蒸汽机车
美国直流电动机
小脚绣花鞋
必修三·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造纸术的“困惑”——古代科技的“困惑”
“在上古和中古时代,中国 科学技术一直保持一个让西 方望尘莫及的发展水平,中 国科学发现和发明远远超过 同时代的欧洲……。而中国 古代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 产生出与此相应的近代科 学,其阻碍因素又是什么?”
《课程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必修三·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
第三篇:思维拓展
第二篇:难点探究
第一篇:知识奠基
课堂学习思路
必修三·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第一篇 知识奠基
用途 意义
——回首千年辉煌,感悟先民智慧
名称
造纸术 指南针 火药
过程
西汉:植物纤维纸 记录信息 影响最为深远、作用最为显 著。使信息的记录、传播和 东汉:“蔡侯纸” 传播文化 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战国:司南 测定方向 对军事、经济、航海意义重大; 北宋:指南鱼 推动近代地理大发现 南宋:指南龟等 唐末:应用于军事 泛运用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浏览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可以看到不胜枚举、异彩纷呈的珍品下列项中属于先秦时代特色的文学成就是()A. 汉赋B. 楚辞C. 话本D. 散曲【答案】B【解析】汉赋是在汉朝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故A排除楚辞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故B符合题意话本是在宋朝兴起用通俗文字写成多以历史故事和当时社会生活为题材是宋元民间艺人说唱的底本故C排除散曲在元代兴盛是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中国音乐文学是当时一种雅俗共赏的新体诗故D排除故选B2.夏商周祭祀时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而且都自认为是黄帝族的后裔战国时期的楚人也认为自己是黄帝后人颛项的一脉汉代匈奴也自认为是夏的分支这一现象()A. 反映了以华夏为核心的文化认同B. 促进了汉代边地区的长期稳定C. 表明了华夏文化由祭祀发展而来D. 体现了战国时期楚人大一统观念【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夏商周……都自认为是黄帝族的后裔”“楚人也认为自己是黄帝后人”“匈奴也自认为是夏的分支”等信息可以看出从三代到汉朝从中原邦国到周边族群多具有以华夏为核心的文化认同感故A正确B、C、D对材料信息分析片面且与材料主旨不符均排除3.“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下列与这句艺术谚语有关的是()A. 汉赋B. 传奇C. 话本D. 京剧【答案】D【解析】A.材料反映的是京剧舞台表演的程式化特征以及丑角的艺术特点不是汉赋B.传奇是唐朝的小说不是材料中的艺术C.话本是说书人的底本没有材料中的丑角这一角色D.从材料中的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可以看出这是京剧程式化的表演而且还有丑角这一角色的出现所以是指京剧4.北宋有12\% 以上的户口(约二百万户以上)居住在城市之内由此形成了庞大的市民阶层使宋朝社会出现了一种市肆风俗的文化充分体现这一文化的是()A. 文学社团中填词与弹琴B. 瓦舍勾栏中的百戏表演C. 四大发明的演进与应用D. 理学成为中国正统思想【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由此形成了庞大的市民阶层使宋朝社会出现了一种市肆风俗的文化”可知B正确.A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C明显是无关项故排除.理学只能看作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中国的正统思想依然是儒家学说故D说法片面.故排除D.故选B.5.清康熙帝多次请黄宗羲出山未能如愿便命令当地巡抚到黄宗羲家里把黄宗羲写的书认真抄来送入宫内以供自己拜读黄宗羲有所感动他让儿子黄百家进入皇家修史局帮助完成修《明史》的任务这实质上反映了()A. 汉族知识分子的妥协B. 汉儒成为清朝的政治主导C. 反封建民主思想衰落D. 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答案】D【解析】材料中康熙帝对于黄宗羲的高度推崇以及黄宗羲与康熙帝在修《明史》问题上的一致说明中华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项正确黄宗羲与康熙帝在修《明史》问题上的一致并不等同于妥协 A项错误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材料无法体现反封建民主思想的衰落 C项错误故选D6.《宣和书谱》中说孙过庭的书法“得名翰墨间作草书咄咄逼羲献尤妙于用笔”以下书法作品中与此风格类似的是( )①②③④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宣和书谱》对孙过庭的评价说他的“间作草书咄咄逼羲献” 可知考查的是草书四幅图片中只有③是草书故选C7.下面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A. 东汉的《九章算术》——中国古代数学理论形成B. 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经阿拉伯人传到西方——推动资产阶级人文思想的传播C. 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中记载西方兴修水利的方法——中国近代科技形成D. 清中期京剧的形成和繁荣——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东汉的《九章算术》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排除A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经阿拉伯人传到西方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推动了西方人文思想的传播故B项正确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中记载西方兴修水利的方法他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而不是中国近代科技形成排除C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排除D故选B8.当代某学者评价某一作品“是诗人用他的整个生命熔铸成的伟大诗篇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执着的人生追求融汇成激越的精神力量奇特的想象和瑰丽的语言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 下列作品符合这一评价的最有可能是()A.B.C.D.【答案】B【解析】依据“激越的精神力量”“奇特的想象和瑰丽的语言” 再联系屈原的《离骚》的浪漫主义风格可知B项正确《诗经》、汉魏乐府、杜甫诗歌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故ACD三项均可排除故选B9.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趋势这种变化反映了()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②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③城市经济的繁荣④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答案】D【解析】从整体上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的变化主要是为了适应市民文化生活的需要而市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又取决于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商业的发展故③④正确①②均不符合题意排除10.《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赞颂周族祖先开拓之功的《生民》《公刘》《大明》等篇章出自《诗经》中的()A. 《风》B. 《雅》C. 《周颂》D. 《商颂》【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是周王朝京城所在地的诗歌主要反贵族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生民》《公刘》《大明》等是其中的作品故B正确ACD均不合题干主旨排除故选B11.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宋元时期)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下列文化成就不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A. 柳永的词雅俗并陈适应娱乐场所的需要B. 关汉卿的《窦娥冤》大量使用白话、方言C.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的市井生活D. 王冕的《墨梅图》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柳永的词雅俗并陈适应了当时娱乐场所需要符合高雅文化“都市化”“市民化”的特征关汉卿的《窦娥冤》大量使用白话、方言符合“市民化”的特征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的市井生活符合高雅文化“都市化”“市民化”的特征王冕的《墨梅图》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体现了文人画的特征故选D12.脸谱是中国传统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用于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下列图片是一些传统京剧剧目中人物脸谱共同反映出中国传统戏曲的特点是A. 综合性B. 程式性C. 虚拟性D. 唯美性【答案】B【解析】图中四张脸谱各有特点但又有一定的规律和章法结合所学可知京剧脸谱的非常讲究章法有规律地形成了一定的程式所谓程式是指对生活动作的规范化、舞蹈化表演并被重复使用脸谱则是京剧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故选B 图中四张脸谱表现出了各自特点而没有体现综合性故排除A 虚拟性是指以演员的表演用一种变形的方式来比拟现实环境或对象借以表现生活图中脸谱没有体现虚拟性故排除C 图中脸谱没有体现唯美性故排除D.13.汉武帝到东汉中期规模宏大、歌颂为主的大赋兴盛东汉和帝后以抒情为主的小赋逐渐取代鸿篇巨制的大赋这说明()A. 皇帝喜好决定汉赋兴盛B. 士人热衷于颂扬国运C. 汉赋的风格受时代影响D. 赋是汉代的官方文学【答案】C【解析】皇帝个人的喜好会影响到文学的发展但不起决定作用故A错误文人士大夫们颂扬国运也会影响到文学的发展但也不起决定作用故B错误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这一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汉武帝时期国家大一统综合国力异常强大所以体现国家强盛风格的大赋盛行东汉和帝以后国家政治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决定了当时文学发展的趋势故C正确D项表述是错误的汉赋只是当时主流的文学形式没有官方文学这一说法故错误故选C14.下图是我国出土的古代杂剧砖雕图案据此可知元杂剧()A. 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B. 演变为后来的京剧C. 以歌舞为主要艺术形式D. 基本取材于宫廷生活【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出土的古代杂剧砖雕图案中有(托鸟笼的)副末、(执立轴画的)引戏、(执笏者)装孤等不同角色说明元杂剧已经有了角色分工 A项正确元杂剧不是常说的“京剧” B项错误歌舞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元杂剧适合“宫廷生活” D项错误故选A15.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文学形式异彩纷呈明清涌现出著名的四大小说其中更有一部大历史境界的“为后人说不尽的奇书” 它是()A. 《三国演义》B. 《红楼梦》C. 《水浒传》D. 《西游记》【答案】B【解析】“为后人说不尽的奇书”指的是《红楼梦》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6.明代一批文人士大夫为了适应当时大多数人对于民间流行的说书故事的兴趣在创作时模拟原来话本的结构形式形成了明代特有的短篇小说——拟话本的创作高潮这种文学新形式出现的背景是()A. 民众消费观念变化B.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C. 士人影响逐渐增强D. 市民阶层日益扩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明代一批文人士大夫为了适应当时大多数人对于民间流行的说书故事的兴趣在创作时模拟原来话本的结构形式形成了明代特有的短篇小说”可知短篇小说是为了适应民间流行的说书故事的兴趣而产生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随着市民阶层的兴起并日益扩大明清小说大量出版且畅销故D项正确通过材料看不出民众消费观念的变化故A项错误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毕昇发明的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受市民阶层扩大的影响而不是士人的影响故C项错误故选D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7.(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词表达形式的特点并分析宋词“兴旺”的主要原因17.(2)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导致宋朝“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的“不利因素”【答案】(1)特点具有娱乐艺术性形式自由活泼趋于平民化原因更能表达个人情感更适合市民的需要文人反抗统治思想的压制及对文学艺术的创新【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信息“……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词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概括即可原因根据材料信息“在北宋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强大的社会政治组织与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抑……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概括即可【答案】(2)不利因素封建政治体制的束缚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科技发明(成果)难以推广理学的束缚【解析】(2)不利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将不利因素概括为以下几点封建政治体制的束缚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科技发明(成果)难以推广理学的束缚18.(1)你从材料一、材料二中可以分别获得什么信息?18.(2)指南针是由什么人传入欧洲的?18.(3)材料一、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答案】(1)北宋时指南针已经用于航海特别是在阴晦天时要靠指南针辨其方向而在晴天仍是观测日月星辰南宋时则完全靠指南针来定方向【解析】略【答案】(2)阿拉伯人【解析】【答案】(3)因果关系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推动了宋代航海事业与海外贸易的发展【解析】19.(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科学文化所具有的特征19.(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现代价值【答案】(1)特征重实用、轻理论重经验积累重直觉突出整体思维【解析】(1)根据材料“中国古代科学著作基本上是看到什么就记下什么对看到的事可以想些什么就很少有人去探究了”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特征是重实用、轻理论重经验积累重直觉突出整体思维【答案】(2)现代价值古代科技精神及辉煌成就有助于提升我国文化的软实力“整体思维”能够为现代科技创新注入新活力“天人合一”思想为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解析】(2)根据材料“现代复杂性科学技术要想取得重大的进展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中的整体思维方式是很好的指导方法”可知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现代价值可从提高文化软实力、科技创新、理论指导等方面归纳概括。

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学习总结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学习总结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学习总结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专题学习总结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1.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巨变和经济大发展,科技文化和学术思想发展,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诗经》和楚辞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传统。

2.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对外交往扩大,民族间的联系加强,科技文化奠定了中国领先世界的地位,汉赋体现了当时经济的繁荣和汉民族的时代自信心。

思想领域也逐渐统一,儒学独尊局面逐渐形成。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政治黑暗,民族大融合加强。

反映这一战乱时代的文化——佛教盛行。

另外,数学和农学也取得了一些领先世界的成就,如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和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4.隋唐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达,对外开放,科技文化具有兼收并蓄、全面繁荣的特点,特别是诗歌创作繁荣,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

5.宋元时期:社会相对安定,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我国科技达到高度繁荣的水平,火药、印刷术、指南针三大发明在此期间完成并外传。

另外,反映商品经济繁荣的词和元曲、元杂剧兴盛,理学出现。

6.明清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活跃、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闭关锁国,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传统科学技术虽走在世界前列,并出现了总结性的科学巨著,但继而转为迟缓。

文化领域里专制色彩浓厚,同时,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产生;文学艺术繁荣兴盛,古典小说成为文学主流,很多作品具有反封建色彩。

例题(2017·课标全国Ⅲ,24)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解题规范一明考点:汉字的演变二抓关键:图中汉字字体发生了从繁到简的变化三析选项: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项西周时期,官府垄断教育和学术文化,只有少数贵族才能接受教育,书写文字,而到了春秋战国,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从“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识字写字的人数大大增加,文字被更频繁的使用,而西周时期的文字比较繁琐,不适宜书写,因此文字逐渐简化正确B项西周到战国造纸术并未发明,文字的书写材料变化不大,基本上都是以竹简和丝帛为主,故B项错误排除C项各国变法的重点是富国强兵,与这一变化的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排除D项秦朝建立后实行“书同文”,与材料时间“西周与战国”不符,故D项错误排除解题技巧因果关系型选择题(1)背景切入法。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二第1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共40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二第1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共40张PPT)
火药将人类带入了热兵器时代,为资产 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唐末宋初,火药已开始用于军事
在中国古代火药并非只是用来做爆竹敬神!
·
北 宋 · 火 药 箭
明 代 南宋 ·突火枪 架 火 战 车
元代 ·铜火铳 明代 ·火龙出水
火球和火蒺藜也都是 火药包。火蒺藜的包中 除了火药以外,还装着 “铁蒺藜”。铁蒺藜上 面有尖刺,象菱角形。 用火点着药线抛出去, 不但会燃烧,里面的铁 蒺藜还会把敌人打死打
辩论会:
鲁迅在《电的利弊》一文中说: “外国用火药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 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他在《随感录》 中还写道:“火药除了做鞭爆,罗盘除了看风水,还有什 么用处么?”
你是否同意鲁迅的观点?并阐明理由. 甲方:同意。 乙方:不同意。
(1)四大发明对中国的影响 奠定了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带来无比的自
提问:西汉时期最主要的书写材料是什么?
纸的 发明
西汉早期就发现了纸
纸的 东汉蔡伦使用树皮、麻头、破布和 改进 旧渔网加工造成新的书写材料—纸
纸的 外传
公元8世纪
纸的 影响
①影响最为久远,作用最为显著。 ②有利于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
西汉纸
西汉早期就已经 发现了书写用纸, 帛、竹、木、纸四 种文书用品在西汉 时期是并行使用的。
(一) 操 作 方 法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一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以四大发明为例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一、四大发明的发展历程 二、四大发明对中西方的影响 三、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明清以前); 明清时期衰落的原因
远古和秦朝,人们把文字书写在什么材料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