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心理健康活动教案:不怕看医生教案(附教学反思)
《不怕看医生》幼儿园小班教案

《不怕看医生》幼儿园小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医生的职业特点,知道医生是帮助人们解决疾病和痛苦的专业人士。
2. 培养幼儿对医生的尊敬和感激之情,消除幼儿对看医生的恐惧心理。
3. 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在生病时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医生:介绍医生的职业特点、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
2. 医生与病人:讲解医生如何救治病人,以及病人在看医生时的表现。
3. 不怕看医生:让幼儿了解看医生的好处,消除恐惧心理,学会配合医生。
4. 自我保护:教育幼儿在生活中注意健康,预防疾病,主动寻求医生帮助。
5. 动手实践: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当医生的乐趣,培养幼儿的职业兴趣。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医生和医院的图片,引发幼儿的兴趣。
2. 故事讲解:通过讲述医生救治病人的故事,让幼儿了解医生的工作。
3. 情景模拟:设置模拟情景,让幼儿参与其中,体验看医生的过程。
4. 讨论交流: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医生的认识和感受。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医生、病人角色的头饰。
2. 准备相关图片、故事素材。
3. 准备模拟医院环境的道具。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模拟情景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医生的认识和恐惧心理的改善。
2. 收集幼儿在讨论交流中的发言,评估幼儿对医生职业的理解。
3. 家长反馈:了解家长对教学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以图片展示或故事引入,让幼儿对医生产生兴趣。
2. 认识医生:介绍医生的职业特点、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
3. 医生与病人:讲解医生如何救治病人,以及病人在看医生时的表现。
4. 不怕看医生:让幼儿了解看医生的好处,消除恐惧心理,学会配合医生。
5. 自我保护:教育幼儿在生活中注意健康,预防疾病,主动寻求医生帮助。
6. 动手实践: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当医生的乐趣,培养幼儿的职业兴趣。
7. 总结与反思:让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以及对医生的认识。
小班教案小班心理健康:不怕看医生(教案+反思)

小班心理健康:不怕看医生(教案+反思)教案教学目标•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看医生观念;•培养幼儿面对医疗,勇敢、配合,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和诊疗;•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减轻就医焦虑。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正确看待就医的重要性;•培养幼儿与医生的积极互动。
教学准备•医生角色扮演服装;•医疗工具道具。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激发学生对医生的兴趣,如:展示医生扮演服装和医疗工具。
•引导学生讨论一下去医院看医生的经验,以及去医院的感受。
正文(20分钟)1.观看视频材料–播放有关看医生的动画视频或曲线起来讲述医生的故事。
–引导幼儿观察视频主人公与医生的互动,鼓励幼儿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2.探索医生的角色–教师穿上医生扮演服装,模拟医生的角色。
–与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学生轮流扮演医生、患者等角色。
3.医生和医院的介绍–使用图片或幻灯片展示医院的环境和医生工作的场景。
–向幼儿解释医生的工作内容和医院的基本规则。
4.模拟医院环境–教师在教室内设置医院的模拟环境。
–学生按照角色进行扮演,模拟医生检查、开药等过程。
5.医生角色扮演游戏–将教室分为不同区域,如:前台、诊室、药房等。
–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扮演,并与其他幼儿进行互动。
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总结活动中学到的重要知识,如:去医院看医生的重要性、医生的工作内容等。
•强调幼儿面对医学,要勇敢、配合医生的检查和诊疗。
教学反思在本堂课中,幼儿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医院环境,了解了医生的工作内容,更加深入地认识了去医院看医生的重要性。
他们在活动中积极参与,愿意与教师进行互动,并体验了医生和医院的工作。
通过这样的方式,幼儿更容易接受并理解医生的作用,建立起正确的看医生观念,并减轻了他们对就医的焦虑情绪。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有些幼儿对医院的环境感到陌生,有些甚至感到害怕。
他们在角色扮演和模拟医院环境时有些抵触,影响了活动的进行。
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和鼓励这些幼儿,帮助他们逐渐适应医院环境,树立正确的看医生观念。
小班心理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不怕看医生》

《不怕看医生》一、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医生的工作,消除对医生的恐惧感。
3.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增强面对困难的勇气。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医生的工作,消除对医生的恐惧感。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正确面对身体不适,学会照顾自己。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医生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你们认识医生吗?医生是做什么的?”(二)主题活动1.教师讲述故事《不怕看医生》,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
2.教师提出问题:“故事里的主人公为什么害怕看医生?他是怎么克服恐惧的?”3.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三)互动环节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医生和病人的场景。
2.幼儿分别扮演医生和病人,体验医生的工作和病人的感受。
3.教师点评幼儿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2.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
四、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较好,幼儿对医生的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消除了对医生的恐惧感。
2.在互动环节,幼儿参与度较高,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更好地体验了医生和病人的感受。
3.教师在点评环节给予幼儿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
4.教学活动中,部分幼儿表现出较强的依赖心理,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引导幼儿独立完成任务。
不足之处:1.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注意力不集中,需要教师加强课堂管理。
2.在角色扮演环节,部分幼儿表现出不真实的情感,需要教师引导幼儿更好地融入角色。
改进措施:1.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课堂管理,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2.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情感表现,引导幼儿更好地融入角色,提高教学效果。
3.教师要加强对幼儿的关爱,关注幼儿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树立勇敢面对困难的信心。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教师将通过一系列互动活动,帮助幼儿理解医生的工作,减少对医生的恐惧。
通过故事引导和角色扮演,让幼儿认识到医生是朋友,而不是令人害怕的人。
教学难点:难点在于如何让幼儿从内心深处接受医生,克服对医院的恐惧心理,并能够在生病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小班心理健康:不怕看医生(教案+反思)

小班心理健康: 不怕看医生 (教案+反思)教案教学目标•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怎样不怕看医生,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意识•学会识别心理健康问题,并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教学内容1.介绍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2.探讨为什么有些人害怕看医生的原因3.引导学生了解看医生的好处及其帮助4.分析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和治疗方式5.给予学生正确的行动指导,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意识教学准备1.PowerPoint幻灯片或白板和马克笔2.小组或个人练习工作表3.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手册或资料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在白板上写下“心理健康”的概念,并询问学生对此的理解和经验。
•与学生讨论心理健康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
Step 2: 探讨害怕看医生的原因•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为什么有些人害怕看医生。
•让学生选择代表分享他们的观点,并引导讨论。
Step 3: 引导学生了解看医生的好处及其帮助•使用幻灯片或白板,列出一些看医生的好处和帮助,例如:确诊病情、获得专业的建议和治疗方案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好处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Step 4: 分析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和治疗方式•分组或个人练习,让学生研究和分析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例如焦虑和抑郁。
•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式,并解释治疗方式的原理。
Step 5: 给予学生正确的行动指导•教授学生如何积极面对心理健康问题,并寻求医生的帮助。
•强调找到专业的医生并建立信任的重要性,与医生一起制定治疗计划。
Step 6: 总结和反思•鼓励学生回顾课程内容,并思考他们对心理健康和看医生的态度是否有所改变。
•提供反思表格或问题,帮助学生思考他们在课程中学到的东西以及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讨论环境,促使学生思考和分享为什么有些人害怕看医生的原因。
通过引导讨论,学生逐渐认识到看医生的好处及其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幼儿园小班心理健康教案《不怕看医生》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心理健康教案《不怕看医生》含反思教学目标1.让幼儿们了解看医生的重要性,并提高自我保健意识2.降低幼儿对看医生的恐惧和抵触情绪3.获得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热身环节1.首先让幼儿们自我介绍,介绍一下自己最近出现的小毛病,例如感冒、咳嗽等。
2.给幼儿们分组,一组扮演医生,一组扮演患者,进行角色扮演。
新知授课1.介绍看医生的重要性和好处,例如能让身体健康,及时发现问题和治疗疾病。
2.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一个小朋友因为害怕看医生导致小问题变成大问题的情况,让幼儿们了解害怕看医生的后果。
巩固练习1.观看一部有关看医生的动画片,让幼儿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看医生的过程和步骤。
2.分组进行小讨论,让幼儿们提出去看医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课堂反思1.回顾今天的课程内容,问幼儿们学到了什么,对看医生的态度有没有变化。
2.鼓励幼儿们分享自己在看医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
教学思路这节课以宣传看医生的重要性和减少幼儿对看医生的恐惧感为核心,通过创设情境、角色扮演、动画片和小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看医生的过程和意义,获得自我保健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后的反思,可以有效地了解幼儿们的学习结果,并提供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和帮助。
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收效还是比较明显的,幼儿们主动参与课堂,而在课后的反思环节中也有一些幼儿表达了自己对看医生的变化。
不过,也有一些幼儿仍然对看医生持有一定的害怕感,这也许是由于儿童的个体差异导致的吧。
总的来说,这节课教学思路比较新颖,效果也比较不错,但在操作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幼儿园小班健康不怕看医生教案带教学反思

幼儿园小班健康不怕看医生教案带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小班幼儿健康不怕看医生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了解看医生是为了保持身体健康。
2.培养幼儿积极配合医生检查身体的态度,减少对看医生的抵触心理。
3.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学会预防常见疾病和意外事故。
教学准备:1.道具:医生和病人的服装、医生用具(如听诊器、温度计等)。
2.图片:关于幼儿看医生的图片。
3.视频:幼儿看医生的真实视频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并讨论他们曾经生病的经历,以及看医生的经验。
2.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你们觉得生病了应该怎么办?”二、展示(15分钟)1.教师给幼儿展示医生和病人的服装,并简单向幼儿介绍医生的工作。
2.教师播放真实幼儿看医生的视频材料,让幼儿观察和讨论视频中医生和病人的情况。
三、讲解(20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和道具辅助讲解医生常用的一些工具,如温度计、听诊器等,让幼儿了解医生通过这些工具来检查身体。
2.教师讲解幼儿常见的疾病和疼痛,如感冒、发烧、咳嗽等,并解释为什么需要看医生。
3.教师强调幼儿预防疾病和意外事故的重要性,如勤洗手、注意保暖等。
四、角色扮演(20分钟)1.教师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一部分幼儿扮演医生,另一部分幼儿扮演病人,进行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对话和检查。
2.教师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帮助幼儿亲身体验看医生的过程,增加对医生的了解和信任。
五、反思(15分钟)1.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验。
2.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和积极配合医生的态度。
教学反思:这堂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减少对看医生的抵触心理,并培养幼儿预防疾病和意外事故的意识。
通过导入环节,我成功地引导幼儿回忆和分享了生病和看医生的经历,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在展示环节中,我使用了真实的幼儿看医生的视频材料,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幼儿园小班心理健康教案《不怕看医生》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心理健康教案《不怕看医生》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得医生是帮忙我们治病的人,不是可怕的人。
2.能够自动搭配医生检查身体,克服对医院的畏惧,积极维护本身的健康。
3. 把握一些缓解苦痛或不适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及步骤1. 学习医生的不同职责,认得他们的微笑和目光。
2. 学习察看身体情形,把握健康保健学问。
3. 学习医生诊断的基本流程,包括询问症状、体格检查、发觉问题、订立治疗方案等环节。
4. 学习缓解苦痛或不适的方法,如手捏球、深呼吸、数羊等。
5. 观看医院画册、游乐器材,了解医院的常见设施和常见检查项目。
6. 通过角色扮演、绘画等方式丰富课堂教育,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和认知医生和医院。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通过讲解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医生、医院的设施和医学学问。
2. 图片呈现法:通过有趣味的图片呈现,帮忙孩子们理解和认知医院和医生,除去畏惧。
3. 角色扮演法:让孩子们体验成为医生或患者的过程,进一步认得医生的工作和医院的设施。
4. 绘画法:通过绘画让孩子们表达本身的看法和感受,提升孩子们的自我认知和表达本领。
四、教学反思本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案设计旨在帮忙小班的同学克服医院和看医生的畏惧心理,提升自身身体健康和保健意识。
在准备和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在幼儿教育中老师的紧要性和责任性。
实在地说,以下是我在教学中得到的反思和体会:1. 适当调整课程内容和形式在教学中,我发觉有些孩子不擅长听讲或画画,他们需要更多的动手、参加和体验。
因此,我适当修改了课程内容和形式,加添了游戏和角色扮演环节,激发孩子们的古怪心,让他们更快地与课程内容产生共鸣。
2. 多元教学方法的使用本次健康教育课程采纳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法、图片呈现法、角色扮演法和绘画法等,以充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要。
在教学中,我尽最大努力使教学过程丰富有趣味,让孩子们学会快乐地学习。
3. 重视语言和情绪的表达在教学中,我注意到幼儿感受敏锐,更擅长接受听觉、情感和视觉等渠道。
小班心理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不怕看医生》2篇

小班心理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不怕看医生》 (2) 小班心理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不怕看医生》 (2)精选2篇(一)教案:课时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看医生并不可怕,学会应对看医生时的紧张情绪,培养良好的心理健康观念和应对策略。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健康观念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克服看医生时的紧张情绪教学方法:情景演练、小组讨论教学准备:图片、故事书《不怕看医生》、讲解稿、演练材料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问学生是否有一些与看医生有关的经历或感受,引发学生对看医生的主题的思考。
Step 2:故事阅读(10分钟)老师给学生讲述故事《不怕看医生》,通过故事中的人物遇到看医生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的经验,让学生了解到看医生并不可怕。
Step 3:讨论和总结(10分钟)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看医生时的感受和思考,然后让每组总结并汇报。
Step 4:情景演练(15分钟)老师根据学生总结的内容,设计一些情景演练的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场景中实践如何应对看医生时的紧张情绪。
Step 5:反思和总结(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总结学生学到的心理健康观念和应对策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讲述、小组讨论和情景演练的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到看医生并不可怕,培养良好的心理健康观念和应对策略。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思考和分享自己的经历,通过情景演练的方式,学生更加生动地体验了看医生时的情景,锻炼了应对紧张情绪的能力。
教学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情景演练中,要注意引导和帮助学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并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对应对策略的信心。
小班心理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不怕看医生》 (2)精选2篇(二)教案:课题名称:不怕看医生课时数:1课时适用对象:小班幼儿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幼儿了解医生的工作和医生对我们身体健康的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心理健康活动课程计划:不怕看医生的课程计划(带教学反思)
小班心理健康活动不怕看医生的教学计划(反思教学)。
它们主要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映和其他内容。
如果您知道您生病了,您应该去看医生,了解心理准备和医疗安全预防措施,并适合幼儿园。
老师们去小班健康活动班,来看看你是否不怕看医生的课程计划。
活动目标:
如果你知道自己病了,就应该去看医生。
2.了解医疗的心理准备和安全预防措施。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最初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动画视频《不怕看医生》
2,PPT课件(关于孩子看病的照片)
活动程序:
首先,老师要求孩子观看动画视频《不怕看医生》,这将导致活动的主题。
老师:孩子们很好。
我是刘老师。
今天老师带了一个非常好的卡通片。
孩子们想看到吗?那是什么样的卡通,让我们来看看吧!
2,老师播放动画视频《不怕看医生》,看完后请请孩子们谈谈视频中发生的事情,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3,孩子只是简单地描述了视频的内容,然后老师引导孩子知道他病了,他去看医生,医院和医生都不可怕,我们要做个勇敢的孩子,不要害怕打针。
二,观察图片,了解医疗的心理准备和安全防范措施。
老师:好的,我们刚刚看到小猫不怕看病的故事。
你见过医生了吗?谁在医院?
2,老师要求孩子们谈谈自己的医疗经历,然后给孩子们看病看照片,让孩子看到这些孩子在医院的表现,并引导孩子了解医疗的安全性。
3.克服担心医务人员的心理。
4.做一个勇敢的孩子,并咨询医生。
5.请勿篡改治疗室内的物品。
6,注意清洁,不要碰。
7.耐心等待医疗。
活动反映:
这项心理健康活动 - 《不怕看医生》,旨在让幼儿了解一些通过活动进行医疗的心理准备和安全预防措施。
春天是传染病的季节。
由于
年龄小,抵抗力差,儿童极易感染。
注射,只要父母说他们带他们到医院看他们,他们就非常耐药,所以这个活动对幼儿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孩子们观看了动画故事《不怕看医生》并观看了很多孩子们的照片。
他们知道他们病了,去看医生了。
他们还了解了医疗的安全性。
从图片和动画故事,孩子们,医院和医生这并不可怕。
我们必须克服对医务人员的恐惧,做一个勇敢的孩子,并配合医生检查。
在活动期间,孩子们非常积极地表达他们的意见。
他们还说,他们一定是勇敢的孩子,不怕看病。
但是,缺乏活动没有配备医疗。
如果你能看到一些医用材料,如棉签,纱布,口罩,听诊器等,孩子们会更感兴趣。
我想在将来的活动中提供一些物理对象。
对于幼儿来说,孩子可以更清楚,更直接地暴露,孩子会更快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