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技术

合集下载

(完整版)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试卷与答案

(完整版)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试卷与答案

课程考试试卷(∨) 2.超车加速时间指用1档或2档,由某一预定车速开始,全力加速到某一高速所需的时间。

(×) 3. 汽车在平直的路面上行驶时不存在上坡阻力。

(∨) 4. 汽车发动机是对燃料经济性最有影响的部件。

(∨) 5. 降低压缩比可以提高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

(×) 6. 为了提高汽车的经济性,变速器档位设置应采用适当增加档位数。

(∨) 7. 汽车急减速时的 CO 排放量是各种速度工况中最严重的。

(×)8. 低温下机油黏度变大,曲轴旋转阻力矩增大,发动机起动转速降低。

(∨) 9. 汽车轻量化材料具有代表性的有轻金属、高弹力钢、塑料等。

(∨) 10. 制动过程所经历的时间即为制动时间。

(∨)11. 由于空气的黏性在车身表面产生的切向力在行驶方向的分力称为(A)。

A.摩擦阻力 B.形状阻力 C.干扰阻力 D.诱导阻力 12. 下列不是造成汽车传动系机械传动效率低的原因为(B)。

A.主减速器、差速器润滑不良 B.发动机动力不足 C.离合器、变速器磨损 D.轮毂轴承松旷 13. 我国规定的汽车燃油经济性的综合评价指标为(A)。

A.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 B.加速油耗 C.循环工况百公里油耗 D.混合油耗 14. 发动机采用多气门结构可以提高(C)。

A.摩擦阻力B.发动机转速C.充气系数D.发动机负荷学年学期: 教研室名称:试卷代码: 课程名称: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课程代码:考试方式:闭卷一、判断 (每题2分,共20分)二、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15. 汽车迅速降低行驶速度直至停车的能力为( B)。

A.制动力B.制动效能C.制动时间D.制动稳定性 16.目前按照国家现行标准,乘用车(汽油机)的尾气标准按照( A )方法检测。

A .双怠速法B .加速度法C .模拟工况法D .怠速法17. 按照我国的交通法规,汽车前照灯的照射方向应该是( B )。

关于汽车性能的论文汽车性能与技术论文

关于汽车性能的论文汽车性能与技术论文

关于汽车性能的论文汽车性能与技术论文汽车性能检测的技术与应用【摘要】检查汽车性能技术状况是汽车维护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文章介绍了汽车外观技术状况的检测方法,指出了汽车性能检测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最后提出了汽车技术状态良好的标准。

汽车在运行中所产生的故障虽然很复杂,但只要在反复实践中进行科学分析,不断总结经验,就能比较熟练地掌握判断排除故障的实际技能。

【关键词】汽车外观技术状;性能汽车性能检测技术的发展是从国外引进的,随着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和进步,促使我国进口汽车检测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目前,人们已经能够利用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对汽车性能进行检测,达到安全、迅速、准确地诊断故障、评价性能、确定维修方案等目的。

1. 汽车外观技术状况的检测检查汽车性能技术状况是汽车维护中必的重要工作。

其检查方法有:外部检查,原地发动检查,短距离试跑和分解检查等。

检查中应尽量使用专用工具、量具和仪器。

在上述方法中,以外观检查和原地发动检查为主,再根据需要采取其他方法。

检查时,可按外观检查、原地检查、短距离试跑检查、分解检查的顺序进行。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是对汽车性能技术状况和维修质量进行检测鉴定,主要是对汽车动力性、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和排放等方面的检测,其中,汽车的可靠性检测,除一部分依靠专用检测设备进行检测、诊断外,还有一部分是通过人工和简单的仪具来进行外观检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汽车外检。

1.1 汽车外观检测的作用。

汽车检测站一般都把外检放在第一工位,这样外检人员就可以对汽车是否具备上线检测条件把好关。

因为检测线上的设备、仪具对汽车外观有一定要求,如装备要整齐,功能应正常,车身必须清洁,无漏油、漏冷却液和漏气现象,轮胎气压必须符合要求,轮胎花纹及后轮双胎中不能嵌有异物等,否则难以进行检测或使检测结果失准。

同时也是保证汽车和人员安全的前提条件。

1.2 汽车外观检测方法。

在汽车外检过程中,每一辆车的外检时间是很有限的,这就要求对其进行流程快速、准确的外检。

【2024版】《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2024版】《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汽车性能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汽车性能与检测技术适用专业:汽车电子技术开设学期: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学时:64学分:4一、课程性质与作用本课程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能强、突出知识和能力的融合,强调以理论分析和试验数据相结合的专业主干课程。

该课程以《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等前续课程为基础,同时为《机动车辆保险与理赔》、《汽车使用与技术管理》、《汽车维修业务接待》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把整门课程知识设计成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设置模式,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教学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打破传统的以“了解”、“掌握”为特征设定的学科型课程目标,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及岗位能力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本课程标准以汽车技术大类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该大类学生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

本课程按照汽车的主要性能(即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排放性)的检测和评价为主线,按照完成工作任务时所需要的岗位能力作为课程内容安排的依据。

三、课程目标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会进行汽车各项性能及评价标准的理论分析和实际检测操作,能够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能够承担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各工位的操作,并同时培养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合作,善于自我学习的品质,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1. 认知目标(1)熟悉汽车性能检测站的布局;(2)掌握汽车性能的含义及范围;(3)掌握汽车各项性能的含义及评价方法;(4)掌握汽车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5)掌握汽车各项性能检测的正确步骤。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技术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技术

第三章 汽车动力性能检测
• • • • • • • • • • • 第一节 汽车动力性能指标 第二节 汽车的驱动力 第三节 汽车的行驶阻力 第四节 汽车驱动力平衡方程 第五节 汽车行驶的驱动与附着条件 第六节 汽车的驱动力 第七节 汽车功率平衡 第八节 装有液力变矩器的动力特性 第九节 影响汽车动力性的主要因素 第十节 发动机综合性能检测 第十一节 驱动车轮输出功率检测
汽车的加速能力是指在行驶中迅速增加行驶速度的能力。通常用 汽车加速时间来评价。加速时间是指汽车以厂定最大总质量状态在风 速≤3m/s的条件下,在干燥、清洁、平坦的混凝土或沥青路面上,由 某一低速加速到某一高速所需的时间,用t表示,单位为s。汽车加速 时间分原地起步加速时间与超车加速时间两种。 三、汽车的最大爬坡度 • 汽车的上坡能力是用满载时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的最大爬坡度来表 示的。
2、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 地面对轮胎切向反作用力的极限值称为附着力 F附。
Ft≤F附
3、汽车的驱动与附着条件
Ff+Fw+Fi≤Ft≤F附≤Fzφ
4、影响附着系数的因素 主要有路面的种类和状况、轮胎的结构和气压,还有其他使用因素。
第六节 汽车的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与动力特性图
1、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
一、发动机综合性能检测的基本内容及特点 1、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是汽车的心脏,汽车的一些基木技术性 能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发动机的相关性能相联系。所以发动机综合性能 的检测对整车性能的了解至关重要。 2、发动机技术状况变化的主要外观症状有:功率下降,燃料与润滑油 消耗量增加,起动困难,漏水、漏油、漏气、漏电以及运转中有异常 响声等。 3、发动机综合性能检测仪具有以下特点 (1)动态的测试功能(2)通用性(3)主动性

精品文档-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技术(第二版)(郭彬)-模块6

精品文档-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技术(第二版)(郭彬)-模块6

模块6 汽车的平顺性与通过性 图6-2 汽车行驶振动传递路线示意图
模块6 汽车的平顺性与通过性
因路面、轮胎产生的振动先传到悬架,受悬架自身的 振动特性影响后再传给车身,通过车身传到乘客的胸部,同时 通过座椅传给乘客的臂部和背部,还通过转向系以转向型抖动 的形式传到驾驶员手部。
因发动机、传动系产生的振动通过支承发动机、变速器和 传动轴的缓冲橡胶块,经衰减后传给车身,再经上述途径传至 人体各个部位。
模块6 汽车的平顺性与通过性
我国参照ISO2631制定了GB4970—1996《汽车平顺性随机 输入行驶试验方法》,用于测定汽车在随机不平的路面上行 驶时振动对乘员及货物的影响,以及GB5902-86《汽车平顺性 单脉冲输入行驶试验方法》,用于测定汽车驶过单凸块时的 冲击对乘员及货物的影响,以此来评价汽车的平顺性。
模块6 汽车的平顺性与通过性 模块6 汽车的平顺性与通过性
学习任务1 汽车的行驶平顺性认知 学习任务2 汽车的通过性认知
模块6 汽车的平顺性与通过性 学习任务1 汽车的行驶平顺性认知
学习目标 (1)了解振动对行驶平顺性的影响以及人体对振动的反应;
(2)理解平顺性的评价方法; (3)能正确分析影响汽车行驶平顺性的因素。
模块6 汽车的平顺性与通过性
(3)暴露时间。人体达到一定的反应界限,如“疲劳”、 “不舒适”等,都是由人体感觉到的振动强度大小和暴露时 间长短二者综合的结果。由图6-3可以看出,在一定频率下, 随暴露时间加长,疲劳—工效降低界限曲线向下平移,即加 速度的允许值减小。亦即在实际行驶过程中,若振动加速度 越大,则人体感觉达到某振动强度“界限”的时间越短;反 之,若振动加速度越小,则人体感觉达到某“界限”所需时 间越长。故人体感觉到的振动强度的大小可以用暴露时间的 长短来衡量。

汽车使用性能和检测技术教案

汽车使用性能和检测技术教案

汽车使用性能和检测技术教案第一章:汽车使用性能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使用性能的基本概念。

2. 掌握汽车使用性能的评价指标。

3. 了解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因素。

1.2 教学内容1. 汽车使用性能的定义及重要性。

2. 汽车使用性能的评价指标: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舒适性、可靠性。

3. 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因素:汽车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

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使用性能的基本概念、评价指标和影响因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汽车使用性能的理解。

1.4 教学活动1. 导入:介绍汽车使用性能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汽车使用性能的评价指标和影响因素。

3. 讨论:分组讨论实际案例,分析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因素。

第二章:汽车检测技术基础2.1 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

2. 掌握汽车检测技术的分类和原理。

3. 了解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2.2 教学内容1. 汽车检测技术的定义及重要性。

2. 汽车检测技术的分类:视觉检测、仪器检测、无损检测。

3. 汽车检测设备的种类及使用维护。

2.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原理。

2. 实践操作法:演示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2.4 教学活动1. 导入:介绍汽车检测技术的作用,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汽车检测技术的分类和原理。

3. 实践:演示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让学生参与操作。

第三章:汽车动力性能检测3.1 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基本方法。

2. 掌握汽车动力性能检测设备的使用。

3. 学会分析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结果。

3.2 教学内容1. 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方法:台架试验、道路试验。

2. 汽车动力性能检测设备:测功机、排放分析仪等。

3. 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3.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方法和设备。

2. 实践操作法:演示汽车动力性能检测设备的使用。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技术》试卷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技术》试卷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1、汽车的使用性能是汽车在一定的使用条件下,汽车以最高效率工作的能力。

2、载货汽车的容载量常用比装载质量和装载质量利用系数。

3、评价汽车工作效率的指标是汽车的运输生产率和成本。

4、汽车检测技术是利用各检测设备,对汽车不解体情况下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或工作能力的检查和测量。

5、汽车检测方法有安全环保检测和综合性能检测。

6、汽车检测参数包括于工作过程参数、伴随过程参数和几何尺寸参数。

7、汽车的动力性是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8、汽车的上坡能力用满载时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的最大爬坡度来表示。

9、一般用驱动力与车速之间的函数关系曲线来表示汽车的驱动力,该图称为汽车驱动力图。

10、良好沥青路面上的滚动阻力系数要比碎石路面上的滚动阻力系数小(填“大”或“小”)。

11、动力因素随汽车行驶速度变化的关系,称为汽车的动力特性。

12、造电涡流测功机的加载装置具有可控性好,结构简单、体积小、质量轻、便于安装等优点,故在底盘测功机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13、点火时间一般用进点火提前角表示。

14、第五轮仪的作用是测量车辆的行程和速度。

15、汽车制动性能包括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和制动性的方向稳定性三个方面的内容。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整车质量利用系数=汽车装载质量/汽车整车质量。

(√)2、我国实行定期检查、视情维护、强制修理的方法。

(×)3、在20世纪50年代在欧美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故障诊断和性能调试为主的单项检测技术和生产单项检测设备。

(√)4、20世纪80年代初,交通部在北京建立了国内第一个汽车检测站。

(×)5、各缸点火波形角是发动机总体的检测参数。

(×)6、C极检测站能对底盘输出功率、裂纹等状况进行检测。

汽车性能与检测教案

汽车性能与检测教案

周次: 星期: 授课时间: 年月日1.反力式滚筒制动检验台的结构反力式滚筒制动检验台的结构简图如图1所示。

它由结构完全相同的左右两套对称的车轮制动力测试单元和一套指示、控制装置组成。

每一套车轮制动力测试单元由框架(多数试验台将左、右测试单元的框架制成一体)、驱动装置、滚筒组、举升装置、测量装置等构成。

(1)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由电动机、减速器和链传动组成。

电动机经过减速器减速后驱动主动滚筒,主动滚筒通过链传动带动从动滚筒旋转。

减速器输出轴与主动滚筒同轴连接或通过链条、皮带连接,减速器壳体为浮动连接(即可绕主动滚筒轴自由摆动)。

日式制动台测试车速较低,一般为0.1~0.18km/h, 驱动电动机的功率较小,为2×0.7~2×2.2kW;而欧式制动台测试车速相对较高,为2.0~5km/h,驱动电动机的功率较大,为2×3~2×11kW。

减速器的作用是减速增扭,其减速比根据电动机的转速和滚筒测试转速确定。

由于测试车速低,滚筒转速也较低,一般在40~100r/min范围(日式检验台转速则更低,甚至低于10r/min)。

因此要求减速器减速比较大,一般采用两级齿轮减速或一级蜗轮蜗杆减速与一级齿轮减速。

理论分析与试验表明,滚筒表面线速度过低时测取协调时间偏长、制动重复性较差,过高时对车轮损伤较大,推荐使用滚筒表面线速度为2.5km/h左右的制动台。

(2)滚筒组每一车轮制动力测试单元设置一对主、从动滚筒。

每个滚筒的两端分别用滚筒轴承与轴承座支承在框架上,且保持两滚筒轴线平行。

滚筒相当于一个活动的路面,用来支承被检车辆的车轮,并承受和传递制动力。

汽车轮胎与滚筒间的附着系数将直接影响制动检验台所能测得的制动力大小。

为了增大滚筒与轮胎间的附着系数,滚筒表面都进行了相应加工与处理,目前采用较多的有下列5种:①开有纵向浅槽的金属滚筒。

在滚筒外圆表面沿轴向开有若干间隔均匀、有一定深度的沟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技术
一、判断题
1.汽车检测方法有安全环保检测和综合性能检测。

()
2.制动的方向稳定性是指制动时是否会发生制动跑偏、侧滑、或失去转向能力。

()
3. 汽车在平直的路面上行驶时不存在上坡阻力。

()
4. 汽车发动机是对燃料经济性最有影响的部件。

()
5. 降低压缩比可以提高发动机的燃油经济。

()
6. 为了提高汽车的经济性,变速器档位设置应采用适当增加档位数。

()
7. 汽车急减速时的CO 排放量是各种速度工况中最严重的。

()
8. 低温下机油黏度变大,曲轴旋转阻力矩增大,发动机起动转速降低。

()
9. 汽车轻量化材料具有代表性的有轻金属、高弹力钢、塑料等。

()
10. 制动过程所经历的时间即为制动时间。

()
11.汽车高速行驶时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

()
12.汽车行驶速度越快,燃油经济性越好。

()
13.车轮抱死的顺序与汽车载荷大小及道路情况有关。

()
二、单项选择题
14.汽车松软的土路行驶时所受的主要阻力是()。

A. 空气阻力
B.上坡阻力
C.滚动阻力
15.影响滚动阻力系数的因素有()
A.制动减速度;
B.轮胎气压;
C.坡度大小。

16.附着系数最高的路面是:()
A.沙石路面;B.水泥路面;C.冰雪路面。

17.侧向力系数随滑动率的增大而变化的规律为()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没有确定关系
18.汽车底盘测功机台架转动惯量是通过()来实现的。

A 飞轮
B 反拖电机
C 车轮
D 转矩仪
19.底盘测功机的类型下面不属于的是()。

A 电涡流式
B 水力式
C 电力式
D 反作用式
20.柴油机喷油压力波与(A)无关。

A 发动机负荷
B 喷油器开启时刻
C 喷油压力
D 喷油器关闭时刻
21.汽车的机动性评价参数主要包括车辆转弯宽度、突伸距和()。

A.前外轮最小转弯半径;
B.最小离地间隙;
C.汽车的车身长度。

22.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把各检测项目及设备按几个组合工位进行排列的工艺布局方式称为( )。

A 单线综合式 B双线综合式C工位综合式 D性能综合式
23.汽车在平坦道路上加速行驶时不存在的阻力是( )。

A空气阻力 B滚动阻力C加速阻力 D坡道阻力
24. 由于空气的黏性在车身表面产生的切向力在行驶方向的分力称为( )。

A.摩擦阻力
B.形状阻力
C.干扰阻力
D.诱导阻力
25. 下列不是造成汽车传动系机械传动效率低的原因为( )。

A.主减速器、差速器润滑不良
B.发动机动力不足
C.离合器、变速器磨损
D.轮毂轴承松旷
26. 我国规定的汽车燃油经济性的综合评价指标为( )。

A.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
B.加速油耗
C.循环工况百公里油耗
D.混合油耗
27. 发动机采用多气门结构可以提高( )。

A.摩擦阻力
B.发动机转速
C.充气系数
D.发动机负荷
28. 汽车迅速降低行驶速度直至停车的能力为( )。

A.制动力
B.制动效能
C.制动时间
D.制动稳定性
29.目前按照国家现行标准,乘用车(汽油机)的尾气标准按照()方法检测。

A.双怠速法B.加速度法C.模拟工况法D.怠速法
30. 按照我国的交通法规,汽车前照灯的照射方向应该是()。

A.偏左偏下B.偏右偏下C.水平偏左D.水平偏右
31. 目前国内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所用制动检测设备多为()。

A.平板式制动检测台
B.侧槽式制动检测台
C.多角式制动检测台
D.举升式制动检测台
32.轮胎对行驶平顺性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轮胎的径向刚度,适当()轮胎径向刚度,可以改善行驶平顺性。

A.减小B.增加C. 改变D.以上都不是
33.GB7258-20XX《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规定,对于车速大于80KM 装有两只前照灯的机动车每只前照灯的远光光束发光强度应达到()要求。

A.18000cd B.120XXcd C.15000cd D.8000cd
三、简答题
34.汽车制动跑偏都有哪些原因造成的?
35.说明双怠速测试时高怠速的具体含义。

36.国家标准GB7258—20XX《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规定的安全环保检测的项目主要有哪些?
37.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主要职能?
38.采用高速档行驶为什么能够节油?
四、填空题
39.汽车的主要使用性能有()、制动性、操纵稳定性、()和()等。

40.汽车动力性的评价指标主要有()、()、()。

41. 加速时间可分为()、()两种。

42.空气阻力包括()和()两大部分。

43. 汽车的行驶阻力包括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加速阻力和上坡阻力,其中()和()是在任何行驶条件下均存在的。

44. 燃油经济性的指标数值越大,表示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45. 汽车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主要有()、()和()3方面。

46.汽车前照灯的检验指标有()和()。

47.汽车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有()、()和()等。

48. 车轮平衡的平衡重又称()。

五、分析题
49.试分析轮胎动平衡的原因及检测方法?
答案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二、单项选择题
14.C
15.B
16.B
17.B
18.A
19.D
20.A
21.B
22.A
23.D
24. A
25. B
26. A
27. C
28. B
29.A
30. B
31. A
32.A
33.A
三、简答题
34.答:产生制动跑偏的主要原因是汽车左右车轮制动器制动力增长快慢不一致或左右轮制动力不等,特别是转向轮制动器制动力不相等。

另外,汽车轮胎的机械特性、悬架系统的结构与刚度、前轮定位、道路状况、车辆轮荷分布状态等因素也会影响制动跑偏。

当车轮抱死制动时,车轮承受侧向力的能力几乎全部丧失,汽车在横向干扰力的作用下极易发生侧滑。

35答:在怠速方法基础上增加了高怠速检测。

高怠速工况指满足上述条件,用油门踏板将发动机转速稳定控制在50%额定转速,或制造厂技术文件中规定的高怠速转速时的工况。

该方法十分便利、成本低。

但它和怠速法一样,存在严重局限性:机动车排放是否超标,
往往是指车辆行驶过程中是否超标,而该方法的检测结果只反映车辆怠速时的排放情况;检测不出氮氧化物。

36.答:1)外观检查(包括车底检查);2)前照灯光束及配光检查;
3)前轮侧滑量检测;4)车速表校验;5)制动性能检查;
6)废气排放检测(汽油机主要检查排放的CO 与HC 的含量,柴油机主要检查排放的烟度);
7)噪声大小和喇叭音量检测。

37.答: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既能担负车辆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和安全环保管理等方面的检测,又能担负车辆维修质量的检测以及在用车辆技术状况的检测评定,还能承担科研、教学方面的性能试验和参数测试,能为汽车使用、维修、教学、设计、制造等部门提供可靠技术数据。

38.答:当主减速比一定时,在一定的道路条件下,用高速档行驶较为省油。

这是因为在同样的道路和车速条件下,虽然发动机输出功率相差不大,但档位越高,后备功率越小,发动机的负荷率越高,发动机有效比油耗越小。

所以一般尽可能选用高档位行驶,以便节油。

四、填空题
39.经济性、动力性、排放性
40.最高车速、加速性能、上坡能力
41.原地起步加速时间、超车加速时间
42.摩擦阻力、压力阻力
43.滚动阻力、空气阻力
44.越差
45.制动效能、制动抗热衰退性、方向稳定性
46.发光强度、光束照射方位的偏移值
47.HC、CO、NOX
48.配重
五、分析题
49答:1.车轮动平衡的原因
(1)汽车的车轮由于制造上的原因,使这个整体各部分的质量分别不可能非常均匀
(2)当汽车车轮高速旋转时,会形成动不平衡状态,造成车辆在行驶中车轮抖动、方向盘震动等现象。

2.动平衡机的检测方法
(1)清洗车轮,将轮胎充气至标准气压
(2)将车轮固定在动平衡机上,开动机器,并准备质量
(3)读取不平衡量
(4)将平衡块按内、外位置,固定在轮犅的边缘上
(5)重新减压,直到合格为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