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酸蓄电池原理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常见的电池类型,广泛应用于各种交通工具、电力系统和备用电源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从化学反应、电化学过程、充放电特性以及常见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化学反应过程铅酸蓄电池的核心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其基本反应方程式如下:负极反应:Pb + HSO4- → PbSO4 + H+ + 2e-正极反应:PbO2 + HSO4- + 3H+ + 2e- → PbSO4 + 2H2O综合反应:Pb + PbO2 + 2HSO4- + 2 H+ → 2PbSO4 + 2H2O其中,负极是由纯铅(Pb)构成,正极则是由氧化铅(PbO2)构成,而电解液则是由硫酸(HSO4-)溶解在水中形成。
二、电化学过程铅酸蓄电池中的电化学过程主要是指充电和放电过程。
1. 充电过程:当外部电源连接到电池时,电流从外部电源进入电池,推动反应物发生化学反应。
在充电过程中,正极的PbO2会释放出电子,电子在外部电路中流动,从而进一步推动负极上的Pb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同时,此时负极上的PbSO4会回溶到电解液中,正极的PbSO4则会形成。
2. 放电过程:放电过程是充电过程的逆反应,也是电池提供电能的过程。
当外部电路连接到电池并消耗电流时,正极上的PbSO4会溶解回到电解液中,负极上的PbSO4则会形成。
这个过程伴随着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推动外部电路中的电流流动,从而提供能量。
三、充放电特性铅酸蓄电池具有几个典型的充放电特性:1. 自放电:铅酸蓄电池自放电是指在无负载情况下,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仍然会导致电容的减小。
这是由于内部的化学反应会导致极板的腐蚀和电解液的损失。
为了防止自放电,可以采用定期充电来保持电池的容量。
2. 循环寿命:铅酸蓄电池的充放电循环次数有限,一般在300-500次左右。
在每次循环中,电池容量会逐渐减小,电动力也会下降。
这是由于铅酸蓄电池的化学反应过程中不可逆反应的存在。
简述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简述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供电领域的充电蓄电池,其工作原理是经过充电给电解液中的正负极材料进行充电,使之产生电势差引起铅酸电解质进行电解,使正极材料充满氧气,形成金属铅,而负极材料则充满氢气,经过去电过程即可以达到充电的效果。
铅酸蓄电池的放电原理与充电原理相反,也即在放电过程中,铅酸电解质发生反电解,正极材料释出氧气,负极材料释出氢气(也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当负极材料对正极材料释出的氧气进行氧化,产生正极电势,正极向外侧释放能量,从而达到放电的效果。
铅酸蓄电池具有良好的低温性能和环境友好性,可靠性高等特点,是将电能效率转换为热能效率最理想的能源转换器。
无论是车用蓄电池、照明蓄电池,还是发电机发电设备和各种运动器件,都必不可少地使用铅酸蓄电池。
铅酸电池能源释放多样化,电压比较稳定,不受外界环境变化影响,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广受电子设备、自动控制和运动领域的青睐。
总之,铅酸蓄电池是一种经济、安全、高效率、节能环保的蓄电池,在现代社会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铅酸蓄电池的原理

铅酸蓄电池的原理
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常见的电池,广泛应用于汽车、UPS电源等领域。
其原理是利用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以实现电能的储存和释放。
铅酸蓄电池由正极、负极和电解液三部分组成。
其中,正极是由氧化铅制成的,负极是由纯铅制成的,电解液是一种硫酸溶液。
当铅酸蓄电池充电时,外部电源会向电池正极提供电流,正极上的氧化铅会被还原为二氧化铅,并释放出氧气。
同时,电池负极上的纯铅会被氧化为铅酸铅,并释放出电子。
这些电子会通过外部电路流回电池的正极,完成电池的充电。
当铅酸蓄电池放电时,正极上的二氧化铅会被氧化为氧化铅,并吸收电子。
同时,负极上的铅酸铅会被还原为纯铅,并释放出电子。
这些电子会通过外部电路流回电池的负极,完成电池的放电。
在铅酸蓄电池充放电的过程中,硫酸溶液也发生了变化。
充电时,硫酸溶液的浓度会变得更加浓缩,放电时,硫酸溶液的浓度会变得更加稀薄。
这是因为在充电时,氧化铅的还原会消耗硫酸,而在放电时,铅酸铅的氧化会释放出硫酸。
铅酸蓄电池的优点是成本低廉,能量密度高,容易维护。
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如重量大、储存时间有限、环境不友好等。
因此,在现
代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正在不断研发新型蓄电池,以实现更高效、更环保的储能方式。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常见的蓄电池类型,它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化学反应和电荷转移。
以下是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的详细解释:1. 阳极反应:在铅酸蓄电池的阳极(正极),铅(Pb)与硫酸(H2SO4)中的SO4离子发生化学反应。
具体的反应如下:Pb + H2SO4 → PbSO4 + 2H+ + 2e-反应中,铅(Pb)被氧化为铅酸盐(PbSO4),同时释放出两个氢离子(H+)和两个电子(e-)。
2. 阴极反应:在铅酸蓄电池的阴极(负极),导体上的铅(Pb)与硫酸中的SO4离子和水(H2O)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铅酸盐(PbSO4)和水。
具体的反应如下:PbO2 + SO4 + 4H+ + 2e- → PbSO4 + 2H2O反应中,铅二氧化物(PbO2)与硫酸中的SO4离子、氢离子(H+)和电子(e-)反应生成铅酸盐(PbSO4)和水(H2O)。
3. 电荷转移:在铅酸蓄电池中,电子从阳极流向阴极,通过外部电路形成电流,完成电能转换。
同时,硫酸溶液中的H+和SO4离子通过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交换膜转移到阴极,维持电池中的电中性。
4. 充放电过程:在充电过程中,外部电源通过连接在蓄电池上的正负极,使电流从外部通过电池,将反应方程式1、2逆转,重新生成铅和铅二氧化物。
这样,电池内的化学能被转化为电能,将电荷储存在电池中。
在放电过程中,电池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外部电路的负载阻力使电流通过电池,反应方程式1和方程式2进行,将铅和铅二氧化物转化成铅酸盐。
总结来说,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将铅和铅二氧化物转化为铅酸盐,并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在外部电路中生成电流,实现电能的储存和释放。
由于铅酸蓄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较低的成本,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太阳能储能等领域。
铅酸蓄电池工作原理

铅酸蓄电池工作原理
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常见的可充电电池,常被用于汽车、UPS
电源等领域。
它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描述为电化学反应。
铅酸蓄电池由正极板(铅二氧化物PbO2)、负极板(纯铅Pb)以及在电解液中浸泡的隔板构成。
电解液通常是稀硫酸溶液。
当蓄电池放电时,化学反应开始进行。
在正极板上,PbO2会
释放出氧气并转化为PbSO4(硫酸铅)。
在负极板上,纯铅(Pb)将被氧化为PbSO4。
在这个过程中,硫酸溶液中的氢
离子(H+)被释放。
这个过程可以表示为以下反应方程式:
正极反应:PbO2 + H2SO4 + 2H+ + 2e- → PbSO4 + 2H2O
负极反应:Pb + H2SO4 → PbSO4 + 2H+ + 2e-
总反应:PbO2 + Pb + 2H2SO4 → 2PbSO4 + 2H2O
在放电过程中,蓄电池会输出电能。
当需要充电时,外部电源施加反向电压,即反转以上的化学反应,使得PbSO4重新转
化为Pb和PbO2。
需要注意的是,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可逆反应,即可以充放电多次。
然而,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蓄电池性能会逐渐下降。
这是因为反复的充放电会导致正负极板表面的铅材料逐渐变形、腐蚀,电解液中的水也会逐渐损失,使得蓄电池容量下降。
因此,在使用铅酸蓄电池时需要注意合理充电和放电,以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铅酸蓄电池的原理

铅酸蓄电池的原理1. 引言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常见的电化学储能设备,广泛应用于汽车、UPS电源等领域。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铅酸蓄电池的原理。
2. 铅酸蓄电池的基本结构铅酸蓄电池由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等组成。
2.1 正极正极由铅(IV)氧化物(PbO2)制成,它是铅酸蓄电池中的主要活性物质。
正极的主要作用是在放电过程中接受电子,同时与电解液中的硫酸反应,形成硫酸铅。
2.2 负极负极由纯铅制成,它是铅酸蓄电池中的另一个主要活性物质。
负极的主要作用是在放电过程中失去电子,同时与电解液中的硫酸反应,形成硫酸铅。
2.3 电解液电解液是铅酸蓄电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由稀硫酸溶液组成。
电解液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离子导电通道,使正负极之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2.4 隔膜隔膜是将正极和负极隔开的物质,通常由聚乙烯制成。
隔膜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正负极直接接触,避免短路。
3. 铅酸蓄电池的充放电过程铅酸蓄电池的充放电过程涉及复杂的化学反应和电荷传输过程。
3.1 充电过程在充电过程中,外部电源将直流电流输入到蓄电池中。
正极上的PbO2被还原成Pb,负极上的纯铅被氧化成PbSO4。
同时,电解液中的硫酸被分解成H+和SO4^2-离子。
3.2 放电过程在放电过程中,蓄电池供应电流给外部电路。
正极上的PbSO4被氧化成PbO2,负极上的PbSO4被还原成纯铅。
同时,电解液中的H+和SO4^2-离子重新结合成硫酸。
4. 铅酸蓄电池的特点铅酸蓄电池有以下几个特点:4.1 低成本铅酸蓄电池的制造成本相对较低,是一种经济实用的储能设备。
4.2 高能量密度铅酸蓄电池的能量密度较高,可以提供较长时间的电力供应。
4.3 自放电率低铅酸蓄电池的自放电率相对较低,即使长时间不使用也能保持较高的电荷状态。
4.4 循环寿命长铅酸蓄电池具有较长的循环寿命,可以进行多次充放电循环。
5. 铅酸蓄电池的应用铅酸蓄电池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5.1 汽车铅酸蓄电池是汽车起动电池的主要类型,它能够提供启动所需的高电流。
铅酸蓄电池的原理

铅酸蓄电池的原理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常见的电化学电池,由正极、负极和电解质组成。
铅酸蓄电池最早是由法国化学家格朗特(Gaston Plante)在1859年发明的。
铅酸蓄电池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电动车、无人机、太阳能等领域,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储存方式。
铅酸蓄电池的原理是通过电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并将电能储存在电池中。
电池的正极是由氧化铅(PbO2)制成,负极是由纯铅(Pb)制成,电解液是稀硫酸(H2SO4)。
在充电时,电池的正极产生氧气(O2),负极则形成氢气(H2),同时电池中的硫酸根离子(SO4)与铅(Pb)发生反应,生成PbSO4沉淀。
2Pb + 2H2SO4 + O2 → 2PbSO4 + 2H2O在放电时,铅酸蓄电池的正负间产生电子流动的现象,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氧化铅(PbO2)与水(H2O)反应产生氧气和铅(Pb),而纯铅(Pb)与硫酸根离子(SO4)反应,生成二氧化硫(SO2)和PbSO4沉淀。
PbO2 + H2O + 2e- → PbSO4 + 4H+ + O2Pb + PbSO4 → 2PbSO4 + 2e-铅酸蓄电池的电解质是稀硫酸(H2SO4),电池的初始电解质浓度通常为1.215克/毫升,电池充电时容易失水,因此需要定期添加蒸馏水和硫酸。
铅酸蓄电池的容量与其体积、质量、电解液浓度、放电深度等因素有关。
通常情况下,铅酸蓄电池的容量表达式为:Q=I×t,其中Q是电池的容量,单位是安时(Ah),I是电流强度,单位是安培(A),t是放电的时间,单位是小时(h)。
铅酸蓄电池的优点是价格低廉,容易维护,使用寿命较长。
但其缺点也十分明显,如充电需要较长时间,电池重量较大,储能密度低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铅酸蓄电池已逐渐被锂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所替代,成为稳定性和安全性更高、储能密度更大的能源储存方式。
随着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发电和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应用,铅酸蓄电池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1、铅酸蓄电池电动势的产生铅酸蓄电池充电后,正极板二氧化铅(PbO2),在硫酸溶液中水份子的作用下,少量二氧化铅与水生成可离解的不稳定物质--氢氧化铅 (Pb(OH)4),氢氧根离子在溶液中,铅离子(Pb4)留在正极板上,故正极板上缺少电子。
铅酸蓄电池充电后,负极板是铅(Pb),与电解液中的硫酸(H2SO4) 发生反应,变成铅离子(Pb2),铅离子转移到电解液中,负极板上留下多余的两个电子(2e)。
可见,在未接通外电路时(电池开路),由于化学作用,正极板上缺少电子,负极板上多余电子,如右图所示,两极板间就产生了一定的电位差,这就是电池的电动势。
2、铅酸蓄电池放电过程的电化反应铅酸蓄电池放电时,在蓄电池的电位差作用下,负极板上的电子经负载进入正极板形成电流I 。
同时在电池内部进行化学反应。
负极板上每一个铅原子放出两个电子后,生成的铅离子(Pb2)与电解液中的硫酸根离子(SO4-2)反应,在极板上生成难溶的硫酸铅(PbSO4)。
正极板的铅离子(Pb4)得到来自负极的两个电子(2e)后,变成二价铅离子(Pb2),,与电解液中的硫酸根离子(SO4-2)反应,在极板上生成难溶的硫酸铅(PbSO4)。
正极板水解出的氧离子(O-2)与电解液中的氢离子(H)反应,生成稳定物质水。
铅酸电池电解液中存在的硫酸根离子和氢离子在电力场的作用下分别移向电池的正负极,在电池内部形成电流,整个回路形成,蓄电池向外持续放电。
放电时H2SO4 浓度不断下降,正负极上的硫酸铅(PbSO4)增加,电池内阻增大(硫酸铅不导电),电解液浓度下降,电池电动势降低。
3、铅酸蓄电池充电过程的电化反应充电时,应在外接向来流电源(充电极或者整流器),使正、负极板在放电后生成的物质恢复成原来的活性物质,并把外界的电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起来。
在正极板上,在外界电流的作用下,硫酸铅被离解为二价铅离子(Pb2) 和硫酸根负离子 (SO4-2),由于外电源不断从正极吸取电子,则正极板附近游离的二价铅离子(Pb2)不断放出两个电子来补充,变成四价铅离子 (Pb4),并与水继续反应,最终在正极极板上生成二氧化铅 (PbO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铅酸蓄电池的优缺点 优点:
1. 原料易得,价格相对低廉; 2. 高倍率放电性能良好; 3. 温度性能良好,可在-40~+60℃的环境下工作; 4. 适合于浮充电使用,使用寿命长,无记忆效应; 5. 废旧电池容易回收,有利于保护环境.
缺点:
1. 比能量低,一般为30~40Wh/kg; 2. 使用寿命不及Cd/Ni电池; 3. 制造过程容易污染环境,必须配备三废处理设备.
铅酸蓄电池的失效模式与循环寿命
• 失效模式
①正极板栅的腐蚀与长大 ②正极活性物质的软化、脱落 ③负极的不可逆硫酸盐化 ④早期容量损失
• 影响电池循环寿命的外在因素
①放电深度 ②过充电程度 ③电解液浓度及温度
铅酸蓄电池的荷电保持能力
负极的自放电反应 1. 氢的析出反应
3. 充电时:使生成的海绵状铅具有高度的分散 性→防止其收缩
•
有机添加剂的作用机理
1. 吸附在活性物质上,降低电极/溶液界面的自 由能→阻止海绵状铅表面的收缩 2. 吸附在铅上,增加PbSO4 在铅上的结晶中心生 成能→推迟负极的钝化
3. 有机添加剂的选择得当
更稳定些;容量更高
正极板栅的腐蚀
• 正极板栅腐蚀的原因 正极板栅中的Pb和其他成分如Sb处于热力学不稳 定状态 • 铅的阳极腐蚀机理
正极板栅的长大
1. 正极板栅的长大是由于其表面氧化膜的生成 造成的 2. 正极板栅长大的后果是其线性尺寸增加、弯 曲以及个别筋条的断裂,从而造成板栅的破 坏和电池正极板栅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形称为 板栅的长大 3. 寿命的终止
• 发生硫酸盐化后的处理方法
五、铅酸蓄电池的电性能
铅酸蓄电池的充放电特性
铅酸蓄电池的容量及其影响因素
• 电池容量主要取决于活性物质的数量及其利用率
• 活性物质的利用率与放电制度、电极和电池的结 构、制造工艺等有关
活性物质PbO2:疏松的多孔体 板栅:Pb合金铸造成的栅栏片状物体
活性物质PbO2
PbO2 +3H + + HSO-4 +2e PbSO 4 +2H 2O =1.655V
液相反应机理
1. 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在电极与溶液的界面
2. 中间步骤是溶液中的Pb2+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铅酸蓄电池的低温充电接受能力
• 铅酸电池在低温下的充电效率很低,原因是什么? • 为什么低温下正极的充电接受能力比负极好?
六、铅酸蓄电池制造工艺
负极板栅浇铸 淋酸、压板 表面干燥
铅粉制备
和膏
涂膏
正极板栅浇铸 极板固化 干燥
电池装配
• 有机类添加剂:木素、腐殖酸
•
BaSO4的作用机理
1. BaSO4与PbSO4的晶格参数非常接近; BaSO4在 负极中高度分散
2. 放电时:BaSO4是PbSO4的结晶中心, 降低 PbSO4结晶时的过饱和度、使生成的PbSO4覆盖 金属铅的可能性减小→推迟负极的钝化
铅酸蓄电池的主要用途
1. 2. 3. 4. 启动用铅酸蓄电池 固定型铅酸蓄电池 蓄电池车用电池(牵引型铅酸蓄电池) 便携设备及其他设备用铅酸蓄电池
铅酸蓄电池的发展历史和趋势
发展历史: 涂膏式极板、铅锑板栅合金、管状电极、铅钙板 栅合金、胶体电解液及阀控式铅酸蓄电池 趋势: 1. 要求蓄电池是免维护型的,更便于使用; 2. 进一步提高电池的比能量; 3. 进一步提高电池的比功率; 4. 进一步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
极板化成
板栅制造
• 板栅的作用
• 对板栅的要求 • 板栅合金的选择
铅粉制造
• 铅粉的制备方法
铅膏的配制
• 进行的化学反应
PbO + H2O Pb(OH)2
1/2O2 + Pb PbO
Pb(OH)2 + H2SO4 PbSO4 + H2O
铅负极的不可逆硫酸盐化
• 活性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生成坚硬而粗大的PbSO4, 它不同于正常放电时生成的PbSO4,几乎不溶解。 因此在充电时不能转化为活性物质,造成电池容量 减小 • 常常是在电池组长期充电不足或过放电状态下长期 储存形成的 • 硫酸盐化的根本原因一般认为是PbSO4的重结晶
• 防止措施
c(SO 2- ) 4 lg lg(1.2 102 ) lg c(H + ) 1.92 pH c(HSO -4 )
电解液中存在的离子大部分是H+和HSO4- .
Pb + HSO-4 -2e PbSO4 +H +
=-0.300V
PbO2 +3H + + HSO-4 +2e PbSO 4 +2H 2O =1.655V
E 酸密度g/cm3 0.84
铅酸蓄电池正常工作的条件
1. 电极反应可逆; 2. 氢气和氧气在电极上具有较高的过电位才有可能 使电池正常充放电; 3. 放电产物PbSO4在H2SO4水溶液中的溶解度较低。
三、二氧化铅电极
Pb + H2 SO4 H2 + PbSO4
1 Pb + O2 PbO 2
2. 氧的还原反应
3. 正极板栅合金组分向负 极的迁移
正极的自放电反应 1. 氧气的析出
1. 铅腐蚀
1 PbO2 + H2 SO4 O2 + PbSO4 + H2 O 2
PbO2 + H2 SO4 + 2H+ + 2e PbSO4 + 2H2 O Pb + H2 O PbO + 2H+ + 2e PbO2 + Pb + H2 SO4 PbO + PbSO4 + H2 O
一个电池体系满足哪些条件才能作为蓄电池? 1. 电池反应可逆;
2. 只能采用一种电解质溶液 ;
3. 电池放电时固体产物难溶解于电解液中.
铅酸蓄电池的标称电压是2V,理论比能量是 166.9Wh/kg,实际比能量为35~45Wh/kg
正极 PbO + H 2O PbO2 + 2H + +2e
23PbO PbSO4 + 5H 2O 4 PbO2 + 10H + + SO4 + 8e 2PbO PbSO4 + 3H 2O 2 PbO2 + 6H + + SO4 + 4e
负极 PbO + 2H + +2e Pb + H 2O
二、铅酸蓄电池的热力学基础
电池反应、电动势及电极电势
双硫酸盐理论
Pb + PbO2 +2H2SO4 2PbSO4 +2H2O
1. 对放电前后活性物质的物相分析 2. 对电解液浓度变化的精确测量
电极反应
HSO-4 H + SO24 K 2 1.2 102
PbO + PbSO4 PbOPbSO4
PbO PbSO4 + 2PbO + H 2O 3PbO PbSO4 H 2O
铅膏主要为硫酸铅和氧化铅的混合物, 含有8%-12%的硫酸铅。
极板化成
用通入直流电的方法使正极板上的活性物质发 生电化学氧化(生成PbO2),同时负极板上的活 性物质发生电化学还原(生成海绵状铅),这 个过程称为化成.
一、概述
铅酸蓄电池的组成、用途及发展
() Pb H 2SO4 PbO2 ()
Pb + PbO2 +2H2SO4 2PbSO4 +2H2O
蓄电池(二次电池): 1. 电池的放电产物可借助于通反向直流电流 的方法使其复原. 2. 其充放电过程是一个电能和化学能相互转 换的过程.
四、铅负极
铅负极的反应机理
Pb Pb 2+ 2e Pb 2+ HSO - PbSO 4 H + 4
铅负极的钝化
• 铅负极钝化的原因
• 影响因素
铅负极活性物质的收缩
铅负极的添加剂
• 无机类添加剂:炭黑、BaSO4
RT a(H 2SO4 ) E (PbO2 /PbSO4 ) (PbSO4 / Pb) ln F a(H 2O)
1. 铅酸蓄电池的电动势只与酸的浓度有关,与蓄 电池中含有的铅、二氧化铅或硫酸铅的量无关; 2. 正负极的稳定电势接近于它们的平衡电极电势, 故电池的开路电压与电池的电动势接近 .
• 化成时极板上的反应 1. 中和反应
PbO + H 2 SO4 PbSO4 + H2 O 3PbO PbSO4 + 3H2 SO4 4PbSO4 + 3H2 O PbO PbSO4 + H2 SO4 2PbSO4 + H2 O
2. 电化学反应
铅酸蓄电池
学时:5学时 主要内容:
• • • • • • 铅酸电池概述 热力学原理 二氧化铅正极 铅负极 铅酸电池的电性能 铅酸电池制作工艺
本章重点:
蓄电池:工作原理
正极:板栅的腐蚀和变形 负极:钝化;负极添加剂;负极极板的 不可逆硫酸化 制造工艺:与原电池相比蓄电池制造工 艺的复杂性,活性物质的制备、极板的 化成。
PbO2的结晶变体及其特性
结构 形成条件 电化学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