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提高自主识字能力
注重识字方法渗透,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68细究NEW WRITING注重识字方法渗透,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季海红·江苏省高邮市三垛镇三垛小学有道是“万丈高楼平地起”。
语文,从识字写字开始。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也是做好后续阅读和写字的基础。
斯霞老师认为识字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学会应用,就是“识了字”。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年龄小,自主意识弱,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教师要讲究方法的得当与多样。
“识写分流、多识少写”是教材识字写字教学的编排策略,广大语文教师要结合学情,注重兴趣引领,指导学生掌握查字典方法,做好家校合作,规范学生识字写字行为,增强学生信心,培养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
一、顺应学生趣味,让学生参与主动识字认字、写字,在教学中相对枯燥,小学生缺乏耐性,注意力易分散,影响识字写字学习成效。
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结合教材识字写字编排特点,抓住学生的识字兴趣,变换多种方法,让学生参与识字,主动写字。
如学习“天地人”时,对于简单的汉字,我们可以引入形象、直观的教具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加深对汉字的理解。
而于“地”,出示草地、田地、天地等图片,学生很快就明白“地”的意义。
可以对“地”的写法,对“地”进行拆分,左边为“土”,因为大地是由“土”构成的;右边为“也”,合在一起就是“地”。
再如,学习一些水果、器具等汉字,我们还可以对照事物,让学生依字去找相应的实物,增强识字趣味性。
学习汉字,方法要多样。
如在写“日月水火”时,这些汉字,属于象形文字,我们根据汉字的演变特点,让学生展开联想,帮助记忆。
对于“日”,可以想象成圆圆的太阳;对于“月”,可以想象成弯弯的月亮。
在学习“植”时,该字为形声字,左边为“形”,右边为“声”,观察“植”,左边为木,说明与植物、树木有关;右边为“直”代表发音方法。
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培养自主识字能力作者:安晶来源:《新课程·上旬》2017年第02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的确,学生识字必须通过自主实践、探究才能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主动探究不是学生在黑暗中的盲目摸索,而是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所进行的有意识、有明确目的的探索研究活动。
实现识记主动探究,必然要以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为基础才能有效实行。
因此,在教学中要在教学生识字的同时,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一、学好汉语拼音,利用拼音识字汉语拼音是识字的工具,学生应当读准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读准四声,会拼音,并能熟练地拼读音节。
这样学生就能凭借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进而达到识字的目的。
二、在游戏中识字,激发识字兴趣1.找朋友识字:老师把生字卡片展示在黑板上,全班同学唱:“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
”一个同学取下“回”字卡片,说:“回hui,回家的回。
”全班齐读。
2.摘水果识字:老师先画出不同的果树,再把写有形近字的水果形卡片贴到相应的果树上。
如:“杨、扬”“刻、该”“栏、拦”等。
教师读哪个字,就让学生把带有这个字的水果摘下来,然后用这个字组词。
3.开火车识字:学生说:“小火车,开起来,一开开到我这里。
”教师出示生字,让一组学生按顺序读字音、组词。
谁说错了火车就会停。
选其他组的修理员修理(重读字音),修理好了继续开。
三、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小学低年级的识字量特别大,引导孩子感受识字的乐趣,在音、形、义的统一联系中巧记字形,变枯燥乏味的机械识记为富有情趣的意义识记,教给学生自主识字的方法是解决识字难的捷径。
1.图像识字表形性是汉字的重要特点之一。
有的汉字形象性突出,图画感强,如教学《识字一》时,可以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成图像,引导孩子们想象,让他们在对图像的感受中,激发兴趣,识记字形。
提倡孩子多种方法自主识字

提倡孩子多种方法自主识字摘要:识字写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量较大,特别是新教材,对学生识字的要求更大了。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只有采用形式多样的指导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掌握多种多样的识字方法,促进学生识记效果的提高。
只有因地制宜、灵活多变的选择恰当的识字方法,才能使学生更加热爱语言文字,真正享受到语言文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快乐。
关键词:兴趣游戏实践生活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225-0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他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
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创新能力的基础。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由于在生活中口语的积累,学生已掌握了不少汉字的音、义,识记生字的字形也就成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如能以满腔的热情为学生铺路搭桥,帮助学生寻找出隐含在汉字中的童趣,那么识字将不再是他们的负担,而会成为一种乐趣,孩子也会真正成为识字的主人。
1 营造氛围,让学生产生兴趣参与是学生智力与能力发展的关键。
教师必须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活学生的热情,促使其主动参与。
如,我在教《称象》的识字中“象、像”等,看似简单,但对于一年级学生,要将字形与表象统一并非易事。
教学中利用学生丰富的联想,使枯燥无味的笔画结构和生动鲜明的表象统一起来,诱发了学习的兴趣。
还有识字是会意识字,即利用看图体会字义的形式帮助学生识字,可启发学生仔细看图后用自己的话来理解字的意思。
如上小下大为尖,不正为歪。
还有如教“木”字,就展示树木图;教“林”字,就展示树林图,因为“林”字是由两个“木”字并排在一起构成的。
“独木不成林”有了两个木便可以表示有较多树木的地方就是“林”了。
这些方法既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也让学生学得满怀信心。
多管齐下,引导学生主动识字

多管齐下,引导学生主动识字识字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也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
但是许多学生对识字不感兴趣,缺乏主动性。
如何引导学生主动识字,是每个语文老师都面临的难题。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通过多种途径来引导学生主动识字,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学习识字的基础。
语文老师可以利用课堂布置、校园环境、学习氛围等多种途径来营造浓厚的识字氛围。
在课堂上,可以张贴一些与识字相关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主动关注识字的重要性;在校园环境中可以设置一些与识字相关的展示板,让学生在校园中也能感受到识字的重要性;在学习氛围方面,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与识字相关的活动,如朗读比赛、识字大赛等,通过多种途径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识字的积极性。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识字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识字活动是引导学生主动识字的有效途径。
语文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识字的难易程度,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识字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识字的快乐和成就感。
可以开展一些与识字相关的游戏活动,如识字接龙游戏、识字拼图比赛等,通过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识字;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与识字相关的地方,如图书馆、博物馆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提升识字能力。
三、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现代科技手段为引导学生主动识字提供了新途径。
语文老师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设计一些识字软件、识字App,让学生在使用中不仅能够提升识字能力,还能够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捷和快乐。
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在课堂上播放一些与识字相关的视频、音频,让学生在视听的同时感受到识字的魅力。
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在多样化、趣味化的环境中引导学生主动识字。
四、注重个性化识字教学个性化识字教学是引导学生主动识字的有效途径。
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识字的差异性,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识字学习途径。
多途径激发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

多途径激发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识字教学尤为重要。
要让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创设有利条件,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而汉字笔画繁多、难写、难认、难记。
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如果只一味地让学生机械抄写,反复认读,就极可能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怎样调动学生识字的主动性,让学生顺利通过识字关,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汉字,我平日里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教学的:一、创设孩子展示的舞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只是单纯的识字枯燥无味,学生往往缺乏兴趣。
这就要求我们在讲课时,必须从教学需要出发,依据识字内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表演、绘画、音乐、挂图等),帮助学生识字。
如教“踢”、“拍”等字时,我让学生做做这些动作,体会这些字的部首与意思的关系,从而记住这些字的字形。
还可以结合儿歌激发学生对识字的浓厚兴趣。
如苏教版第三册《语文园地》中“有水把茶泡,有饭能吃饱。
有足快快跑,有手轻轻抱。
有衣穿长袍,有火放鞭炮。
”“泡、饱、跑、抱、袍、炮”用儿歌来认识这六个字,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趣味性,学生很好地掌握了生字的音、形、义。
另外,我发现低年级语文书编排的图文并茂、生动活泼,为了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敏感性和好奇感,我在教象形字时,先画成图画,然后引导学生把图片与字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认字。
如教“口、耳、目”等字时,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片,看看口、耳、目的形状,然后出示汉字,让学生进行图文对照,在活跃的气氛中学生再将教材对应的图和字用线连接起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很快记住了字形。
二、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以新鲜、趣味调动学生识字兴趣低年级学生应该“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因此,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适合自己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并把识字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识字带来的乐趣。
《培养小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盛福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教学时要重视掌握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一二年级要教给识字方法,掌握音序和部首查字典的方法,尤其要掌握利用汉字造字规律识字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加强技能的指导;要让学生有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课堂上采用各种方法与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的意思,要引导学生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一、创设情境,唤起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识字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为这是学生独立识字的前提,情境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有利于培养识字能力,还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
1.图画创设情境。
教室周围用几张大展板围成一圈,上面画的是公园的美景,上课伊始,老师带领学生去参观这些美丽的图画,让学生说看到了什么?宝塔、小桥、红花、山洞、荡船……学生看到的这些事物就是今天要学的词语。
学生在这样优美的情境中开始了识字活动。
然后教师让学生发现画上的小秘密,原来画上有些小窗户,里面藏着今天要学的词语,孩子们把这些小秘密一个个找出来,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老师再让孩子们读这些词语时,孩子们的情感大不一样了,读得很有兴趣,因为这些可是他们自己发现的小秘密。
2.音乐创设情境。
这些词语在一起就是一幅美丽的画,老师根据这个特点,设计了很巧妙很有趣的朗读词语的环节。
先把这些词语配上音乐读成一首小诗让孩子们听,然后让孩子们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读,也把这些词读成一首诗,孩子们读得摇头晃脑,读得有滋有味。
老师又给学生配上音乐读,随着轻松欢快的音乐,孩子们真像读诗一样,陶醉其中。
这样有创意的设计把一个个孤立的词语变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变成了一首可爱的小诗。
学生们读得兴起,和老师一起边读还边配上了动作,枯燥的读词语竟然变得这么有趣味。
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识了字,学了词,还受到了美的熏陶。
如何帮助小学生提高识字能力

如何帮助小学生提高识字能力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识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基础能力。
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如何帮助小学生提高识字能力成为了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小学生提高识字能力。
一、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首先,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是提高小学生识字能力的基础工作。
家长可以为孩子准备各类图书、报刊杂志等,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兴趣爱好进行选购。
同时,还可以借助图书馆、图书展示会等活动,为孩子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
另外,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各类课外书籍,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除了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还需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家长可以每天定时与孩子一起阅读,形成固定的阅读时间。
同时,通过与孩子共同讨论阅读内容,加深对书中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专门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进行自主阅读。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记录阅读心得,培养对阅读的思考和分享能力。
三、分阶段教授识字技巧小学生的识字能力发展存在不同的阶段,因此在教授识字技巧时需要根据孩子的发展水平进行分阶段教学。
对于初学者,可以从基本字母的认知和书写开始,逐渐引导他们学习认读一些简单的单词。
对于已经具备基本识字能力的学生,可以通过故事阅读和词汇扩展的方式来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
此外,还可以结合音、形、义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生词。
四、利用科技手段辅助学习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科技手段为小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家长和教师可以利用电子书、学习App等科技工具来辅助小学生的识字学习。
这些工具不仅能够丰富阅读材料,还能通过图文结合、互动式学习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当然,科技手段的使用应以适度为原则,家长和教师需要合理引导孩子正确使用,避免长时间过度依赖。
五、鼓励多种形式的阅读除了传统的书本阅读外,还可以鼓励小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
如何提高识字写字能力

如何提高识字写字能力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需要“自荐”型人才,要求人们面对机会能大胆地说:“我能行”。
一个初入学的小学生,就像一张白纸,老师在这张白纸上的勾画,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很重要。
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加强自我表现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意志力、创造力。
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对学生的性格发展和人格的形成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需要我们在低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中找寻有效的方法去改善学生学习的情景,创造分享学习的交流平台,培养学生大胆自我表现的意识和能力。
一、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让学生急于自我表现在识字写字教学中,一定要充分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让学生自己想去识,自己想去写,只要想识想写,就能识得多写得好,就能让学生急于自我表现。
作为老师,应多花心思,设计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让学生有识字写字的欲望。
同时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自主识字,感受到识字的快乐;给学生创造运用汉字的机会,让学生感受识字的有用和自豪感。
轻松的、快乐的、有用的识字过程,必能使学生信心百倍地投入到新一轮识字活动。
要想让学生写好字,应当让学生先爱字。
开展书法观摩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实物等形式,观看古今书法家的优美字形,激发他们动手写字的欲望和兴趣。
在写字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观察,利用教学活动,给学生创造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
对于写得好的字,可以贴在教室墙上,让大家观摩、探讨,既能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又能达到了“让优秀作品鼓舞人”的效果。
同时,通过这种氛围的营造,使学生产生一种自我价值体现的成功感,增强了学生相互之间的学习交流与竞争意识,从而提高学生识字写字的自我表现意识。
二、教给学生识字写字的方法,让学生敢于自我表现学生有了识字写字的兴趣,还不足以能把字认得多写得好。
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学习、互帮互学、竞赛等方式让学生提高识字能力。
在识字写字练习中做到“既见森林,又见树木”,从而敢于自我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提高自主识字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段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我根据课程标准对识字的要求和新教材的特点,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在识字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特征的生字,探索运用了多种识字方法,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拓展了识字途径,提高了识字效率,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
我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体态演示法。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
有时候,用肢体动作演示不仅能使孩子理解字义,还能帮助他们记住字形。
如学习“看”时,可以一边请学生上台表演孙悟空往远处看的动作,一边引导学生观察他是怎么看的。
通过观察让学生一下子明白了“把手搭在眼睛上就表示看”。
“看”是由“手”的变形和“目”组成的。
又如学习“打、拔、拍、跳、跑”时,如果仅让学生知道这些字与手、脚的动作有关,显然是很不够的,如果让学生动手、动脚做一做动作,让学生在运动中认记这些字。
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演示,不但让学生记清了字形,而且还加深了学生对字义和用法的理解。
二、动作表演法。
还可以利用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
识字时安排学生演一演,也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学习“鸡、鸭、鹅、羊、猫、狗”等动物的时,让学生戴上动物的头饰演一演,让学生尽量地把这些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动作、叫声给表演出来。
这样,识字教学既给学生创造了展示才华的机会,又加深了学生对这些小动物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的了解。
三、实物演示法。
通过实物演示,也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达到轻松掌握汉字形、义的目的。
如学习“笔”时,可以出示一支毛笔,让学生观察得出毛笔的上面(笔杆)是竹子做的,下面(笔尖)是动物的毛做的,因此“笔”的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毛”字。
又如学习“灭”字时,可以用一块玻璃把燃烧的火盖住,火即灭,这样学生很快便记住了“灭”字。
再如学习“尖”字时,出示一支削好的铅笔,学生一看便知:一头粗,一头细就是“尖”。
四、笔画加减法。
为汉字做加减法。
即让学生把算术中学到的加减法迁移到认字中来,对已学过的熟字进行加减得出要学的生字。
这种识字方法很让孩子们喜欢。
如在学习“人、大、太、天”时,要将“人”作为字根,用添加笔画的方法记住“大”和“太”“天”。
又如“香、星、早、圆、秋、种”等合体字时,可以引导学生用部件相加的方法来识记字形:“禾加日是香”“日加生是星”“日加十是早”“不正歪”“三人众”“三日晶”等。
再如,学习“巴、也、毛、卖”
等字时,可引导学生用减部件的方法来识记字形:“爸减去父是巴”“地减去土是也”“笔减去竹是毛”“读减去言是卖”等。
这样简单的加减法也能增强识记的效果。
五、自编儿歌法。
根据字的形和义把生字编成儿歌,便于识字的形和义。
如:一人门里躲“闪”;两人土上蹲“坐”;颜色丰富就是“艳”;四四方方一个口,一个十字在里头“田”;再如在指导书写“心”字时,可把“卧钩”看成一个小锅,三个点看成是三条小鱼,可以编成这样的儿歌:一口小锅,煎了三条小鱼,两条蹦出了锅外,一条留在了锅里。
这样学生对“心”字的三个点印象特别深,再也不会把它们的位置写错了。
六、及时巩固法。
低年级学生识字的主要问题是学得快,忘得也快。
识字回生的现象相当普遍。
其实这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过程。
因为遗忘的进程是在多种因素下产生的。
如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学习程度等。
为了避免学生识字回生现象大量发生后难于补救,要适当控制识字速度,不要过分贪多求快,适当控制学习程度,尽量避免低度学习和过度学习,学后及时复习巩固。
七、字形比较法。
对形近的字,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汉字形义的理解。
如,“日”和“目”,“日”就是太阳,太阳只有一个,所以口的中间只有一横;“目”是眼睛,眼睛每个人都有两只,所以口的中间有两横。
又如“鸟”和“乌”,“鸟”失去了眼睛,眼前就一片(漆)乌黑。
再如“北”和“比”,两兄弟背靠背“北”,两兄弟齐头向前跑“比”。
八、字意分析法。
对于字形相似的字,可以根据偏旁的不同,分析字形,加深对汉字的理解。
如学习“清”、“晴”、“情”字时,“清”表示和水有关的词语,如清水、清澈;“情”表示和心情有关,如心情、情绪;“晴”表示和天气有关,如晴天。
根据这些部首的变化分析出不同的字义,让学生能更快速的记住字形、字义。
总之,巧妙的教学方式,解决了识字教学的“枯燥无味”的问题。
通过转换学习角度,降低了识字难度,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在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学生会越来越喜欢汉字,并能逐渐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进而提高了独特识字的能力,为以后的语言文字知识、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