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论文 我的价值观

马原论文 我的价值观
马原论文 我的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管睿

01111121

内容摘要:价值观在人的精神系统中起着导向作用,影响着人们的现实生活,左右着人们的行为取向,对人们的社会实践有重要的能动作用。作为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我们的价值观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代表性,对整个社会的主流文化有重大影响。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怎样用正确价值观影响他人,是我们需要认识与解决的问题。

在写这篇论文之前,通过查找资料,我找到了一些不同的人对于价值观的看法。黄希庭(1994)

认为,价值观是人区分好坏、美丑、损益、正确与错误,及符合或违背自己意愿等的观念系统,它通常是充满感情的。并为人的正当行为提供充分的理由。许燕(1999)认为,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现象及对自己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评定标准或尺度,是推动并指引人们决策和采取行动的核心要素。金盛华(2005)认为,价值观是人们按照自己所理解的重要性。对事物进行评价与抉择的标准,是比态度更广泛、更抽象的内在倾向。在我看来,价值观即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认知事物、评价事物的标准。对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都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何谓正确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思想道德建设规律的认识的深化。以前我们强调对人们的

行为做出规范,包括“四有”新人培育,《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的“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进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建设”等提法,现在则进一步落实到人们最基本的心理情感层面,即荣誉感、耻感的层面。这是国家对我们所有公民所要求的价值观。因此,正确的价值观一定是不悖于这个层面的价值观。

事实上,一个人只要有道德自觉和道德追求,荣辱观的标准是容易达到的。所以,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可以唤醒人们深层的、细腻的耻感感受,这样才能使人们真正以荣为荣,以耻为耻,从而使道德教育能够产生实际效果。荣辱观不仅仅是外在的对错标准,更是凝结在主体心理层面的价值尺度。荣辱是沉淀在我们精神情感中的价值态度和自我评价标准,本质上与行为人的自我形象和人格品质结合在一起。人惟有知所贵,然后知所耻;人惟有知所尚,然后知所荣。

所以,在行为之初,正确的价值观是我们行为的定向仪;在行为过程中,正确的价值观是我们的深层心理动力;在行为结束时,正确的价值观则是我们自我评价的标准。

二、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确立正确价值观的基本取向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大量西方的政治、文化观念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道德生活,大学生尚未定型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会不可避免地受到猛烈的冲击。西方文化如麦当劳文化、可口可乐文化、好莱坞文化的大量涌入,无不影响着大学生。这些世俗文化所体现的重视商业价值、追求感官刺激、个人主义等价值观可能淡化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集体主义观念,弱化他们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感。同时,更有西方腐败的文化垃圾和堕落的生活方式可能渗透到大学生的意识和生活中,从而对他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伦理道德、杜会行为、生活方式及交往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以致于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呈现矛盾性,价值取向呈现多元性,道德取向呈现多样性。这就要求马原老师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社会主义价值观。要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马原教师不仅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正确的理论传授给学生,还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更要指导学生勇于实践,在具体的学习生活实践中培养、形成和提升学生崇高的人生价值观。

2、确立正确价值观的实现途径

李开复博士认为,一个人要成功,首先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其次要有谦虚、进取、自信、自省、勇气、乐观等六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最后,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应用到追寻理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合作沟通等六种最基本的行为方式中,即成功的秘诀=价值观+态度+行为。成功的中心是价值观,价值观是人生的基石,是成功的前提。成才是大学生最强烈的利益追求和奋斗目标,也是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共同愿望。所以,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的信念、信仰、理想总是像心目中的“坐标”、“天平”和“尺子”一样,随时都在起着价值判断的作用,以确定自己行为的方向、态度和方式。价值观对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几乎每时每刻都会碰到的问题。我们做事说话经常考虑:“有没有用?”“有没有利?”“值不值得?”。“用”、“利”、“值”是一种价值判断,我们赞美杰出人物的高贵品质时常说“比金子还珍贵”,人们指责某些人的不道德时,常说真“不值钱”。“金子”、“钱”是一种价值判断。毛泽东同志赞扬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他的死比泰山还重。”这也是价值判断。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尽可能地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去生活,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精神面貌和行为取向。正确价值观的实现途径依靠正确的行为。

3、确立正确价值观的根本保证

首先我们要做的是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把国家的事情看得高于一切是每个公民首要的道德要求,更是每个青年对祖国深厚感情的集中体现。因此,只有成为建设国家的有用人才,才是真正具有价值的人,才是价值观完整而正确的人。

其次我们要坚持人民的利益重于一切。人民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真正创造者。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特征,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价值基础,是我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质性标志和我党最根本、最高的价值观。

最后我们要坚持社会责任大于一切。一个人对社会的作为可以有大有小,但对社会的责任谁都一样大。因此,青年要防微杜渐,洁身自好,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任何时候都不要被现实的落后现象、眼前的蝇头小利和阴暗的外门邪道所迷惑。要远离“黄赌毒”,坚决拒绝金钱美色引诱,时常保持阳光心理和健康向上的精神。同时,要带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主动进入“真学实干”的社会角色。要不负国家之重托、民族之众望,为现代化事业努力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培养和锻炼综合素质。要注重身体力行,为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奋斗,建功立业。

三、正确价值观的作用和意义

无论如何,正确的价值观一旦形成,不管它是隐性的还是显性的,就会成为指导人们进行选择、判断、取舍、行动的航标、指针和动力,决定着人们生活的方式和目标,是人们的灵魂,并且也不可避免地成为评价各种制度、体制是否合法和合于道义的基础,主导社会的理想、信念、风气,是社会文化的精神之所在。

最后,个人认为,大学生价值观取向是多元的。但是对其导向应该是一元的。大学生主导价值观建构的原则是多元运作、一元主导,主导价值观的核心地位和宽容性相统一。主导价值观的地位和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片面强调社会主导价值观,忽视甚至否定个体合理的价值追求。则会影响个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这就要求主导价值观对其他价值观作批判性的吸纳,增强主导价值观的宽容性与开放性,既保证社会主导价值目标和价值理想的贯彻,又适应多元价值发展的需要,从而能得到社会主体的认同,并通过这种认同来有效地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使价值主体在整体上保持协调和合作,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并推动社会的发展。在大学生主导价值观建构问题上,社会的主导价值观也要在一定条件下吸纳大学生价值观中有积极意义的成分,实现大学生张扬的个性与社会主旋律的有机结合,社会主导价值观和大学生个性化价值意识的辩证统一,大学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在社会进步基础上的统一。这样,可以使社会因得到反哺而更具活力,使大学生对社会的主导价值观产生认同。也只有这样,社会的主导价值观才能保持引领时代潮流的水准,起到社

会导向的作用。

在大学这个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是人生的导航灯与指路人,可以让我们更接近成功更多的创造出自己的价值,从而为建设祖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马原课结课论文

谈马原课感想 说快也快,一个学期的马原课学习就到了尾声,在这一学期中,虽然之间有过几次因为专业课串讲,不得不错过课程,但是尽管如此我还是格外感谢在这一学期的马原学习中带给我的知识和触动,所以要在此谈一谈我的心得。 当初因为是选教课,很迷茫不知道该在7-8位老师中作何决定,于是仔细得读了读各位老师的简介,十分肯定刘秀华老师一定是一位出色而又经验丰富的人选,便毫不犹豫,也没跟宿舍人商榷就填选了志愿。当正式开课时,刘老师用略带北京味的口音,幽默地话语迅速调动起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她经常会结合当下时事,将个人观点和马克思理论知识讲述给我们,只要一有这种环节我都是兴奋的而且痴迷的。原本认为无聊的马原课,都全是充满了欢笑。 作为一名理科生,当听见三个文科室友评价马原内容差不多都是高中学过的知识点时,其实我是拒绝的。因为想起在高中政治会考阶段的经历就觉得挺艰难,我的抵触心理油然而生。可是当听过第一节课以后,发现马原的知识却并不完全等同于政治的教条思想,更多的是老师的实际结合和师生交流,当下时事评价和社会舆论高谈论阔,这些都是灵活而不枯燥的。刘老师纵观古今中外,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虽然不敢说对马克思主义有多深入的理解,但确实比以前增加了不少知识。?其中,最值得说的便是分小组做展示的活动。一组十个人,选择一个主题,分工进行论文PPT和展示的任务,从活动中不但学到了知识,还在人员工作安排上锻炼了我。 从学习中谈收获: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构成,看似深奥,其实都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在于帮助自己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因此,使自己在学习中,着重用学习领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升自己对思想问题、学习问题、社会问题等进行思考的能力和方法。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提高对现实学习、生活和未来走向社会的认识 当然通过学习,我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学习这门课程对于学习其他课程是一个从宏观角度理解的基础,如果这门课程学习好了,其他课程也就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我觉得学习这门课程对我最大的益处,不仅在于学习到了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让我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许多,分析和解决生活学习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从生活中谈收获: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 ,学习的目地全在于运用。所以 ,我们大学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理论联系实际 ,关键是:一要联系社会实际 ,二要联系我们学生的生活实际。大

2017考研政治马原:真理与价值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2017考研政治马原:真理与价值 考研政治中马原是重头戏,其中考点众多,而且考察频率相当高。2017考研的小伙伴们在基础复习中应该注意把这部分考点吃透,把基础夯实。今天带领大家一起复习一遍其中的一个高频考点: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的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题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 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决定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绝对真理包含三层含义:1、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2、每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3、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有限性。相对真理包含两层含义:1、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2、真理所反映客观对象的准确程度也有条件的、有限的。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优势辩证转化的。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特点,是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依据。逻辑证明是对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 实践标准具有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时间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实践具有局限性。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真理和价值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统一为前提的;2、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有必然是具有价值的;3、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4、坚持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梳理了一遍知识点,相信你一定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点理解更深了。所以不要忘记把从书上学到的真题放到做题的实践中去检验哦!可锐考研村希望大家都能掌握真理、用于实践,勇夺高分! 第1页共1 页

马原学习心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心得 “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邓小平就是这样一个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让我们国家的经济体制走上了类似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道路,但他又巧妙的回避了资本主义改革的问题,使我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这样做究竟好不好?我们的国家确实富裕起来了,同时这也并没有改变我们的社会形式,这着实是一种中庸的做法,既没有激进得走上资本主义改革的道路,也没有保持发展艰难的社会主义萌芽阶段。当然这并不是本文的主题,所以这里就不多说了。 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这门课对我们理科生来说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学校之所以安排这门课也不过是想让我们混个学分走走形式罢了,然而,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让我的人生观、世界观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对我以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我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让我开始运用哲学的两面性的观点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找出共性和个性,处理好共性和个性,从而让自己的目光是全面的,促使自己更快更好的成长起来,并迅速成熟。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性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性发展中国家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留给我们的大量文献典籍,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不公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即使在今天也无愧地称得上是博大精深。下面就让我来谈谈我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内容的认识。 所谓马克思主义,就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以及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在我国革命以及社会建设过程中始终发展着重要作用,对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着指导性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大量精神财富,连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的实践中创造的理论成果,构成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思想宝藏资料库。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无论在马克思与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还是在人类文明继续进行时的发展进步的新时代,都当之无愧地称得上博大精深。 马克思主义作为基本指导思想,在我国人民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我们更深一步的领会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内涵,这为我们在以后的实际生活,全面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还有就是懂得了什么是实践及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实践是主体在神经中枢发出的命令指挥下发生、发展和结束的行为,是主体生活的担保和根据,是主体的一种可靠的生活方式。实践反映了主体的生存需要和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表明了主体在面对生存挑战时所采取的积极态度。实践是主体对客体对自己的作用、刺激和影响做出的反作用。实践的发展不断给人们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人们去从事新的探索和研究从而使认识不断发展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实践提供认识

2017考研政治马原真理8大知识点

2017考研政治马原真理8大知识点 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是客观的,这是因为: (1)真理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内容来源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2)检验真理的社会实践是客观的。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或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真理的两重属性(同人的认识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相联系),二者是对立统一关系 (1)二者是有区别的。绝对真理或真理的绝对性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①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具有不依赖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②人的认识按其本性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③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相对真理或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条件性。表现为: ①从认识的广度来看,任何真理的认识都是对整个世界某些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的一定范围的正确反映,有待于扩展。 ②从认识的深度看,任何真理都是对特定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有待于深化。 ③从进程上看,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于发展。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又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结的 ①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之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另一方面,绝对之中也有相对,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②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中的一个环节。 (3)割裂二者的关系犯两种错误:绝对主义真理观和相对主义真理观。绝对主义真理观只讲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相对主义真理观则只讲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易考分析题) (1)含义:真理是对事物正确的认识,谬误是对事物错误的认识。 (2)辩证关系:对立统一 ①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它们是对立的。 ②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相比较存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真理转化成谬误,谬误转化成真理。 ③坚持真理,修正谬误,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要善于坚持和发展真理,敢于和善于同谬误做斗争。在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正确的认识往往会导致成功的实践,而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的实践活动也会达不到自身所期待的结果,导致失败。只要人们分析失败的原因,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就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变失败为成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标准的唯物论)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即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所要求和实践的本质特点,即直接现实性所决定的。 (2)真理的本性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而主观和客观事物本身都不能作为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只有把主观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的东西,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唯一有这个

马原论文

浅谈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思想的影响 行政法1541郑明明学号:1520173127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信息的新媒体,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新途径,并对人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产生着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同时互联网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广阔无比的学习空间,在这个新世界里,将不存在任何障碍,这种学习空间的扩展,使得处于信息时代的大学生群体的学习面临一次意义深刻而又巨大的冲击。 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因特网的日益普及,现代社会进入了网络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和国际舆论斗争的新领域,也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网络文化已成为影响人们思想品德?价值导向的重要因素。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涉及社会结构、政治形态、交往方式、管理模式、经济运行、教育模式等诸多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不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也是一种思想和文化的存在,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述了:实践在人的认识的形成中具有决定作用。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互联网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传播工具,打破了地域、民族、国别等界限,大大缩短了人们之间相互交往联系的距离。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指导实践。互联网技术对人的思想的冲击证明了这个原理。由于互联网的出现,使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发生了改变,增加了人类认识世界的途径,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工具。同时互联网的出现在人类文化生存与传播形态上是一次重大突破,网络文化以其独特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及无政府性,形成了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与矛盾,它正越来越多地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 第一、互联网在社会上的发展及现状 21世纪,随着互联网的普遍发展,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资料显示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大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6.6—1993.3是研究试验阶段,这一阶段网络的应用仅限于小范围内的电子邮件服务,而且仅为少数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提供电子邮件服务;第二阶段为1994.4—1996,起步阶段,中国这时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互联网的国家;第三阶段为1997年至今,是快速增长阶段。如今,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3.38亿,宽带网民达3.2亿。 由此可见,短短的二十多年间,互联网的用户从最初的0达到3.38亿人,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在这二十年间,互联网给中国带来了非同寻常的机遇,信息资源作为继材料资源、能源资源后又一重要的战略资源,它的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已经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取得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它正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 第二、互联网对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带来影响

马原知识点-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马原知识点“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在人类通过实践改造外部世界的过程中,不仅存在着主观符合客观的真理问题,而且存在着按照主体的需要和尺度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价值问题。 (一)价值及其特性 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实践的真理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实践的价值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必须遵循的,已满足人们需要为内容的,特定的实践目标。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 价值的特性主要有: 第一,客观性。价值关系的各个环节都是客观的。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因为人的所有需要都是由人的实际生存状态决定。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也具有客观性,因为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是由客体本身客观存在的性质,属性决定的。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也具有客观性。 第二,主体性。价值的具体的主体性是指价值本身的特点直接同主体的特点相联系,价值的特点表现或反映着主体的内容。 第三,社会历史性。由于价值关系的主体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因此人们的需要,实践以及需要被满足的形式都表现出了社会性和历史性,这就决定了价值的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第四,多维性。任何一个层次的主体都表现为一定的整体,由于其结构和规定是复杂的,立体的和全面的,因而每一主体的价值关系具有多维性和全面性。 (二)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第一,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评价性的认识是以客体和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为反映内容,以获得关于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即“善”“美”的认识为目的。 第二,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 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评价是关于主客体之间价值关系的认识,是对客体对于主体需要意义的判断。只有当人们对主体和客体都有了正确的知识性认识之后,人们才能依据这种认识作出关于主客体间价值关系的正确评价。 (三)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第一,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着激励,制约和导向的作用。 第二,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 第三,正确的价值观是先进的社会集团或阶级在实践中形成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促进作用。 (四)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真理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价值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主要体现在: 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指引,相互促进的。 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马原学习心得(总结类)

学习《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的心得体会 在这一学期,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其实在最开始听师兄师姐们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课特别无聊,于是去上课便抱着可上可不上得态度去上课。可是,去了才发现,原来上课给人的感觉和师兄师姐们讲的截然不同。老师用略带东北的口音,幽默地话语迅速调动起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原本认为无聊的马原课,结果是充满欢笑的。 当然通过学习,我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学习这门课程对于学习其他课程是一个从宏观角度理解的基础,如果这门课程学习好了,其他课程也就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我觉得学习这门课程对我最大的益处,不仅在于学习到了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让我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许多,分析和解决生活学习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认为开设这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当代大学生的头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奠定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学习理论,最重要的是让我们青年学生能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等。由此我认为这门课程在整个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学习的目地全在于运用。所以,我们大学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理论联系实际,关键是:一要联系社会实际,二要联系我们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这样的时代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已经具有将近年的历程,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深入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剧。所以,我们要联系国际、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些同学认为这门课程深奥难懂,觉得虽然从初中政治就开始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了,但却一直认为它只是一门离现实比较遥远的科目,而且认为很少能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运用。但是我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发现在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能体现出其中的原理。比如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在我们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时时可以用到,在生活中运用这些原理来解决问题,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大学生不仅是处在一个思想比较成

马原结课论文

《矛盾论》对我们的作用与影响 ——读《矛盾论》有感 摘要:在现实中矛盾是无处不在,无所不在的。在客体内部、主体内部、主体和客体之间,主观和客观之间,都是矛盾的表现,各个环节都是对立统一关系的反映。由于“矛盾”本身能够体现出“具体存在和本质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也能够体现出“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的对立统一关系,同时还能够体现出“个别和一般”的辩证逻辑关系。因此,用“矛盾”作为哲学理论的基本范畴,就能够实现唯物论、辩证法和逻辑学三者的同一,真正体现了它们三者的完美结合。列宁说:“就本来的意义讲,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 关键词:辩证法;矛盾;同一性;共性个性 正文:《矛盾论》是毛泽东早期(1937年初稿,1952年修改稿)撰写的一部非常重要的哲学著作。《矛盾论》是继《实践论》之后,为着同一目的,即主要为着反对党内严重存在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重要的哲学著作。《矛盾论》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时间,深刻、系统地阐发了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的、因而也是唯物辩证法的精髓——关于矛盾的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锐利的思想武器。 (一)《矛盾论》继列宁之后,再次强调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矛盾论》就是对这一法则的深刻而系统的阐述,它完成了列宁关于要具体阐发和说明对立统一规律的遗愿,在辩证法发展史上有极重要的意义。 (二)为什么说对立统一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法则、是辩证法的核心呢?最根本的,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运动发展的源泉在于事物的矛盾性,特别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性。是否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去理解事物的运动,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论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其所以如此,最根本的是缺乏矛盾的观点,即对立统一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能够科学地说明世界的发展变化,最根

马原结课论文1000字左右

经过了半学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使我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于我们的国家、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与作用。通过学习,我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让我开始运用哲学的两面性的观点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找出共性和个性,处理好共性和个性,从而让自己的目光是全面的,促使自己更快更好的成长起来,并迅速成熟。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我感受到了以下几点:1.老师态度认真,课堂上严格要求学生。2.课程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由浅入深的领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奥妙。3.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进行探究。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马克思理论指导了人类社会向何处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部分。“哲学就像猫头鹰,总是在夜幕降临时沉思、反思。” “马克思是时代的产物。”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客观世界物质存在不可改变,但客观世界的状态发展方式可以改变。”实现物质极大丰富、人民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无产阶级是哲学的心脏,哲学是无产阶级的头脑。” 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科学是发动机,哲学就是方向盘。”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这些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我应该遵循的原则。“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就是因为人是有意识,有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就是‘解放’。”“人不是被事物本身所困扰,而是对事物的态度所困扰。”学习这门课程对于学习其他课程是一个从宏观角度理解的基础,如果这门课程学习好了,其他课程也就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我觉得学习这门课程对我最大的益处,不仅在于学习到了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让我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许多,分析和解决生活学习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 ,学习的目地全在于运用。所以 ,我们大学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理论联系实际 ,关键是:一要联系社会实际 ,二要联系我们学生的生活实际。“转识成智,化理论为方法。”

马原结课论文

辨证唯物主义讲的是一切物质都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事物与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对立统一规律(事物矛盾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辨证法的三大规律。 “实事求是”是整个思想路线的核心,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和归宿。“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马列的书本出发,从外国模式出发,更不是从主观臆断出发,是哲学的唯物论,是思想路线的出发点。“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其中最关键的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思想路线的运动过程、检验标准及最高目标。而实践的检验,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的检验、人民利益的检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检验。故而,这里所说的思想路线包括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全部主要内容。所以,这也可以说就是邓小平阐述的实事求是哲学思想的丰富内涵。实事求是虽只4个字,却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论的全部基本观点和方法,体现出当代时代精神的精华和中国历代优秀文明成果的灵魂。 以实事求是为核心和精髓所建构的邓小平哲学思想,首先,充满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对人对己对整个世界的看法都坚持从实际出发,是对就承认对,是错就承认错,是先进就承认先进,是落后就承认落后。只肯定应该肯定的东西,是否定应该否定的东西,不走极端,不搞绝对化。其次,注重从社会实践出发的主体认识论,突出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纠正不科学的甚至扭曲的认识,纠正教条式的理解

大学生自我认识极其矛盾--马原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及其矛盾 学院:园艺林学学院 班级:园艺1004 学号: 2010305201007 姓名:王超凡 2012年5月

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及其矛盾 摘要:大学时期是自我认知发展的关键期,大学生自我认知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生活和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及个人将来的发展。当代大学生自我认知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不成熟的部分,即存在着自我认知的矛盾冲突.在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方面具体表现出来。大学生自我认知的矛盾及其分化的积极方面将成为他们自我进取的动力,而消极方面将成为青年自暴自弃的起点。引导和干预大学生自我认知也是大学心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的部分。 关键字:大学生自我认知心理 自我认知(self-cognition)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维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这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当代心理学一般认为自我认知的形成大致可分四个阶段:一是能够把自己的身体与外界事物区别开来(一岁左右有所表现);二是认知到“我”,用“我”这个代词(三岁左右);三是认知到自己的行为,能对行为的外部表现作出相应的评价(小学儿童);四是认知到自己的内心品质,能对自己的心理特点和政治品质作出评价。第四阶段是自我认知发展的最高阶段,只有到青少年时期才能达到。大学生阶段作为一个特定时期,是青年自我认知矛盾时期,产生自我分化,理想的我和现实的我产生矛盾,自我同一性的混乱表现为时间的混乱等。自我认知是否正确、完善、统一,紧密关联着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决定着个体人生价值观的建构,对一个人的活动和未来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自我认知及其发展动因: 自我认知是人格结构中的核心部分,它在人格发展中起着调节作用,也影响着人的整个心理的发展。对青年的自我认知及其发展的研究,应该考虑青年所置身于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的影响。青年期自我认知的特色,正表现为内在的自我认知在这一影响下的成立、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之中。自我认知是认知的一种,它是指人对于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事物的关系的一种认识,也是人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形式。大学生不仅急切地要求了解自己,强烈地关心着自己个性品质的发展,同时有了自我教育的愿望。自我认知的迅速发展是青年心理的又一特点。自我认知的内部结构主要由三个系统构成:一是自我调节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这是自我认知的主要机制;二是自我导向

马原知识点-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马原知识点-真理与价值的 辩证统一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马原知识点“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在人类通过实践改造外部世界的过程中,不仅存在着主观符合客观的真理问题,而且存在着按照主体的需要和尺度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价值问题。(一)价值及其特性 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实践的真理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实践的价值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必须遵循的,已满足人们需要为内容的,特定的实践目标。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 价值的特性主要有: 第一,客观性。价值关系的各个环节都是客观的。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因为人的所有需要都是由人的实际生存状态决定。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也具有客观性,因为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是由客体本身客观存在的性质,属性决定的。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也具有客观性。 第二,主体性。价值的具体的主体性是指价值本身的特点直接同主体的特点相联系,价值的特点表现或反映着主体的内容。 第三,社会历史性。由于价值关系的主体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因此人们的需要,实践以及需要被满足的形式都表现出了社会性和历史性,这就决定了价值的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第四,多维性。任何一个层次的主体都表现为一定的整体,由于其结构和规定是复杂的,立体的和全面的,因而每一主体的价值关系具有多维性和全面性。 (二)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第一,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评价性的认识是以客体和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为反映内容,以获得关于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即“善”“美”的认识为目的。 第二,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

自考本科《马原》第二章第三节知识点精华:真理与价值

自考本科《马原》第二章第三节知识点精华:真理与价值平静的湖面只有呆板的倒映,奔腾的激流才有美丽的浪花!幸福不是靠别人来布施,而是要自己去赢取!生命的意义在不断挑战自己,战胜自己!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第三节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及其属性 1、真理和谬误 要掌握,常以简答题出现。 在实践中,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主体正确地反映了客体,一种是主体歪曲地反映了客体。正确地反映客体的认识就是真理,歪曲地反映客体的认识就是谬误。真理是指与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的相一致、相符合。谬误是与事物不相一致、不相符合的认识,它不仅与事物的现象和表面联系不相一致和不相符合,而且也与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不相一致和不相符合。 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运动中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它们的对立表现在相互排斥、相互否定上。真理与谬误的统一表现为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真理与谬误互相依存,是说真理与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在认识过程中不断地开展真理对谬误的斗争,以达到人们对真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谬误也可能转化为真理,这是指当人们把超出特定对象、时间和范围的认识进行纠正,使之重新与对象、时间和范围相符合,这时谬误就变成了真理。 2、真理的属性 要掌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辨证关系,常以简答题出现。 作为正确认识的真理具有多种属性,最重要的是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1)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客观性有两个含义:其一,真理的客观性就是承认认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实际又符合客观实际。事物及其规律本身并不就是真理;真理属于认识范围。 其二,真理的客观性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马原心得体会3000字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报告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书院班级:树仁书院 专业:计算机系 学号: 11310033 姓名:彭令陶 指导老师:杨胜 在一学期的马克思原理哲学的学习之后,经过一些书籍查询及思考,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新趋势有一些见解及心得 马克思、恩格斯曾给予深刻剖析过的资本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有所不同,也与20世纪初列宁曾精辟论述过的资本主义有所不同。而我们作为当代生又该如何通过马原课程认识理解,接受这一变化呢?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上层建筑等方面。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关系方面也做了一系列调整:在所有制关系上,出现了所谓资本社会化的趋势,建立和发展一定比重的国有经济,企业股权分散化。在劳资关系上,采取包括允许部分工人参加企业管理等多种形式,改善劳资关系,缓和阶级矛盾。在分配关系上,许多发达国家对收入分配政策进行了某些调整,实行社会福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在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方面,当代资产阶级一是内部结构的变化,在家族资本家继续存在的情况下,经理资本家人数增加、作用上升;二是家族资本家对企业控制方式的变化,逐渐由直接控制过渡到间接控制,跨国资本家阶级开始形成;同时当代无产阶级也出现一些变化,主要表现

在:工人绝对数量增加迅速,素质提高;第三产业工人已占主体地位;白领工人超过蓝领工人。工人阶级构成日趋复杂化、多层次化;工资收入增加,生活明显改善;劳动时间缩短;不少人成为股票的拥有者;劳动者通过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服务等途径获得帮助。出现中间阶级,他们在收入水平、消费模式、社会态度和意识形态方面,都不同于工人阶级。这些导致阶级关系的变化。西方发达国家实施有利于限制贫富差距扩大的税收政策和社会再分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有了提高。在上层建筑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政治制度与法制的有效结合;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的职能增强;资产阶级的民主形式进一步扩大,公民权利的内涵与外延又有新的拓展;意识形态中左翼与右翼的分歧逐渐减弱,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更加鲜明。这表明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建立起比较成熟的政治制度和法制制度。 针对当代资本主义的上述新现象、新变化,同时也针对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所出现的低潮,作为马克思主义者和坚定的社会主义者,一方面要正视这一现实,另一方面又要用发展和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世界社会主义的新形势;坚信“两个必然”理论所具有的真理性,更要顺乎历史潮流和时代的变迁,克服教条主义的、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影响,变革传统的、过时的社会主义战略,提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思路与新战略,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尽快走出低谷,再创辉煌。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思路与新战略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018考研政治:马原重点之真理与价值_毙考题

2018考研政治:马原重点之真理与价值 1、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1)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 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②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客观的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 (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①真理的绝对性有三层含义: a.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包含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b.世界是可知的,每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c.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②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 a.从广度上说,它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的正确认识,有待于扩展; b.从深度上说,它只是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的近似正确认识,有待于深化; c.从进程上说,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于发展。

③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a.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的; b.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 c.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是同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辩证统一相一致的; d.承认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就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一切真理。 (4)真理和谬误 ①真理发展的过程,不仅是相对不断趋近绝对的过程,而且还是不断同谬误作斗争并战胜谬误的过程。真理和谬误是相伴而生的,人类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难免发生谬误。真理和谬误决定于认识的内容是否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他们是性质对立的两种认识; ②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③在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正确的认识往往会导致成功的实践,而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实践活动也会达不到自身所期待的结果,导致失败。只要人们分析失败的原因,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就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变失败为成功。 2、真理的检验标准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2)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对马原课的看法与建议

对马原课的认识与看法 大二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一直把它认为是和初高中一样的政治思想课,理论上重要其实心里并不在意。正如上星期听到的马原讲座老师所说:现在的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有着一种近乎麻木的抵触情绪,没有缘由与道理的想着去避开他。但我们其实并不具有这样的资格,因为我们本身就不了解马克思,更不用说几乎没有读过相关的书籍,可是我们的这种反抗情绪来自哪里? 从小接触思想政治这门课,但当时的理解并不多,我们从小的教育把马克思和道德连在了一起,我们很长间里都没法分清这两者的区别,特别是上到初中、高中的时候,政治书上那晦涩难懂的道理更是引起我们的反感与抵触,全然把这门课当作一门头疼的要背却难考的课程。再加上当时处在叛逆期的我们,一向认为自己的思想道德很过关,又为什么去学习这门本不该上的课。中国的书本教育也让我们看不到这门课的有趣之处,从小到大很难碰到哪个老师可以把这门课讲的生动有趣,让本处在兴趣学习阶段的我们愿意听的,同时中国的硬性考试也让我们这些学生很无奈,也更加的抵触这门课。

我在高中时遇到过一位不错的政治老师,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很是痴迷,了解的也很多,时常向我们讲一些有趣的例子,让我们大学有机会多了解一下马克思,这也让我们多少有些期待大学“政治课”的不同。 在大学里思想品德与法律在一起,马克思思想单独成一门课,终于把道德与马克思分下来了,不过大学时才这样做多少感觉有点晚了。遇到的这两门课的老师也都很不错,没有当时初中政治的死板,也没有高考政治的压抑,老师们在课堂上讲的很是开放,举的例子也很多,更有很多自身实践的例子,很能吸引我们的兴趣。相比于大学里的其他课程,马克思这门课上的相对生动与轻松了,但从小被逼着学习的我们,已经产生了那种不逼迫不学习的习惯,相对于这门有些轻松有趣的课程,我们更看重的是大学里的专业课程,所以这门课就被贴上了所谓的水课的标签。再加上原有的抵触情绪不是那么快可以缓解,所以有了大学现在的现象。 其实正如老师第一节课所说,马克思思想可以更好的让自己了解生活,更好的保护自己,不会轻易的被让自己上当受骗,同时如果我们能够真正的了解马克思那对自己的目标的树立、人生的方向有着很好的

马原课堂总结

马原课堂总结 本学期的学习,让我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对生活现象中的一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有了一些了解。 这门课的学习让我会用理性和价值两种维度去看待事情。这两种维度相互冲突,却又相互促进。如果只看效益,那么所有事物按照理性维度发展再好不过,但在这种缺少价值理念的维度下,公平性就很难得到保障。当下第三世界国家的慢慢撅起,就是很好的例子。如果只用价值维度去衡量现在世界的发展,由第三世界国家长期从事低技术、低效益的原料生产和加工制造等行业,由发达的第一世界国家从事产品研发等行业,无疑会达到世界范围内的效益最大化。但长此以往,第三世界国家同第一世界国家的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甚至看上去会像两个不同的时代。在这样的发展轨迹下,第三世界国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毫无胜算可言,这样的发展对于这些国家无疑是不公平的。但同样的,如果只看价值,虽然整体的公平性得到了保证,但整体效益却会大大下降。理性与价值的思考犹如拉着车前行的两匹快马,只有它们配合的好,才能使发展这辆车跑得又快又稳。在学习过后我认为,理性与价值维度的思考不仅可以用到整个世界的发展,它也可以用到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甚至是个人的发展上,两个维度动态平衡,保持张力,才能使一个国家富强,一个企业兴旺,一个人有所成就。 同时这门课也让我从一个新的角度看到了科学技术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作为一个工科生,我对科技本身是有着无限热爱的,但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科技却不仅是我眼中的炫酷好玩那样简单。我很赞同老师课上的观点——科技是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发展的核心。我觉得生活中很多现象中都体现了这一点,不论是发展成功的企业,还是在国际上地位较高的国家,他们大都掌握了某些十分尖端的科学技术。如果按照古典经济学中的观点,在市场的自由机制作用下,技术创新领域同其他领域的发展会是均衡的,不会出现资源在某个领域过度集中的现象,但实际却并非如此,其中人力资源的分配就有一些集中化的趋势。我认为人才的培养不像是机器零件的生产,不是缺什么就能造什么,人才的发展方向往往取决于人才本身的价值取向,当下的”经济热”就反应了现在人们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如果不对人们的价值取向加以引导,随着时间的发展,人才会慢慢的集中到虚拟的经济领域,从事科技研发的人会逐渐减少,实体经济的发展也会减缓。如果经济真的进入脱实向虚的发展,虽然国家看起来富裕了起来,但却始终犹如空心之木,不能在国际上站稳脚跟。在政策和价值导向上鼓励科技的发展,才能使企业真正的发展,国家迅速的撅起。 课程的学习也让我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几乎无处不在,从人们的实践思维方式到货币的作用,再到全球化的浪潮,事物的发展轨迹中都或多或少都有马克思原理的影子。马克思原理让我们用全面的眼光去审视事物的发展,而不是将问题完全的抽象化,也不是让我们去看待一个已经脱离

马原课程论文

大学生就业难分析与建议?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十分严峻,政府也采取了大量的措施来缓解这种形式,但是仍然没有看到明显的效果。我们不由得询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以往的天之骄子称号为什么会销声匿迹了呢?一个大学生接受了十多年的教育,花费了不少的精力和金钱不就是为了获得物质上的满足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可为什么付出那么多之后却找不到一份好工作。民工出现用工荒,大学生出现就业难。这个局面真是叫人哭笑不得。至此我们不得不来分析下出现这个情况的原因。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高校用人单位政府机关 1.大学生就业难的表现 (1)不同级别间的高校大学生就业情况不同 我们有名牌大学,公司企业等用人单位也倾向于名牌大学,由于其生源较一般大学好,于是名牌大学生在毕业找工作时也受到青睐,而普通大学生则处处碰壁,这就是所谓“的名牌效应”。我们通常也把这称为敲门砖,好的敲门砖就是成功找到好工作的开始。 (2)名牌学校中学历的不同 各大名校中有那些高学历的毕业生,他们都接受完了高等教育,已经可以出师了,具有高学历的他们更具有优势,他们比本科生甚至研究生更受用人单位的亲睐,这也是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3)冷门专业与热门专业间的较量 这个冷门与热门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我们要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可能在今年自己所学的专业是热门专业,应该说在找工作时更容易找,但到了明年究竟还是不是热门就不清楚了,这个完全不好说,没有相对稳定的变动,只能适应市场需求。 2.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用人单位的要求不同 现在的用人单位也是跟着市场跑的,由于高校扩招,导致本科生与研究生比例有所上升,这给用人单位更多地选择,往往用人单位会选适合人选中的高学历者,而那些由于学历不够就被淘汰了,这个是非常严峻的问题,现在的大学生质量较之以前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整体质量下滑,走在路上,掉下一块砖都能砸死一个本科生,这也算是对大学生提出的一个巨大的挑战。 (2)高校的教学设计不合理 高校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与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而这往往是用人单位非常注重的。就拿我的专业来说,我是学机械的,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学校给我们安排了金工实习,有两次机会,一次为期一个月,说实在的在这么短的时间就想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未免不合实际吧,这只能让我们了解下而已,不至于什么东西都不知道,不过这种实习真的能让我们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吗?这是个问题,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迫在眉睫的,必须要解决的,不管对普通大学生还是社会都是十分有益的,有一定的实际动手经验,到了工作岗位也不必花太多时间去学习,提高企业的培训效率。 (3)大学生自己的问题 现在的大学生自身问题很突出,有些名牌大学的学生不屑于一些中小型企业,而望眼于大型企业甚至知名企业,如果有实力还行,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都有实力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