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柱做法
构造柱做法

构造柱的多种做法后砌隔墙抗震构造(1)构造柱的设置:填充墙在墙端、拐角、丁字交叉、十字交叉处均设置构造柱,且一段直墙上构造柱间距不大于4米,宽度大于等于2.4米的门窗洞边设构造柱。
(2)构造柱截面尺寸为200×墙厚,配筋为412,箍筋φ8@100/200(加密区高度不小于柱净高的1/6且不小于600mm,箍筋间距按主筋直径的5d 计算12=φ8@60,10=φ8@50)纵筋锚入上下梁板La。
(3)门洞边及外墙窗边未设构造柱时应设抱框架柱。
(4)沿墙全高每隔400(二皮砖)设φ6通长拉结筋,搭接长度300,端部锚入构造柱或主体结构36d,(5)当墙高超过4m或墙上遇有门洞时,应分别在墙体半高处和外墙窗洞的上部及下部,内墙门洞的上部设置通长配筋带,宽度同墙厚,高100,配筋3φ10/φ6@300,详见02SG614页次11~13。
(6)墙顶部与楼层盖的连接详见《06SG614-1》页次21节点2~5。
(7)加砌块砌筑女儿墙,高度大于800,沿墙长每隔3000设构造柱200*墙厚,顶部设压顶高60,配筋3φ8,φ6@300。
(8)洞口过梁做法构造柱及墙接筋做法:(1)填充墙在墙端、拐角、丁字交叉、十字交叉处均设置构造柱,且一段直墙上构造柱间距不大于4米,宽度大于等于2.4米的门窗洞边设构造柱。
构造柱截面尺寸为200*墙厚,配筋为412,主筋12箍筋φ8@60,主筋10箍筋φ8@50;纵筋下部与底板预留出的钢筋进行绑扎搭接搭接长度为650mm,上部同预埋件钢板进行双面焊接。
门洞边及外墙窗边未设构造柱时应设抱框架柱。
(做法详见附图)墙体直拐角做法丁字墙相交做法直墙构造柱做法十字相交处构造柱做法(2)填充墙全高每隔400(二皮砖)设φ6通长拉结筋,拉结筋同框架柱的预埋件进行双面焊接焊接长度不小于5d,拉结筋搭接端部做180度变钩。
拉结筋的搭接长度不小于300mm,拉结筋锚入构造柱不小于300mm。
[笔记]构造柱做法
![[笔记]构造柱做法](https://img.taocdn.com/s3/m/fb665c5a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50.png)
[笔记]构造柱做法构造柱的多种做法后砌隔墙抗震构造(1) 构造柱的设置:填充墙在墙端、拐角、丁字交叉、十字交叉处均设置构造柱,且一段直墙上构造柱间距不大于4米,宽度大于等于2.4米的门窗洞边设构造柱。
(2) 构造柱截面尺寸为200×墙厚,配筋为4 12,箍筋φ8,100/200(加密区高度不小于柱净高的1/6且不小于600mm,箍筋间距按主筋直径的5d计算12=φ8,60,10=φ8,50)纵筋锚入上下梁板La。
(3) 门洞边及外墙窗边未设构造柱时应设抱框架柱。
(4) 沿墙全高每隔400(二皮砖)设φ6通长拉结筋,搭接长度300,端部锚入构造柱或主体结构36d,(5) 当墙高超过4m或墙上遇有门洞时,应分别在墙体半高处和外墙窗洞的上部及下部,内墙门洞的上部设置通长配筋带,宽度同墙厚,高100,配筋φ6,300,详见02SG614页次11~13。
3φ10/ (6) 墙顶部与楼层盖的连接详见《06SG614-1》页次21节点2,5。
(7) 加砌块砌筑女儿墙,高度大于800,沿墙长每隔3000设构造柱200*墙厚,顶部设压顶高60,配筋3φ8,φ6,300。
(8) 洞口过梁做法构造柱及墙接筋做法:(1)填充墙在墙端、拐角、丁字交叉、十字交叉处均设置构造柱,且一段直墙上构造柱间距不大于4米,宽度大于等于2.4米的门窗洞边设构造柱。
构造柱截面尺寸为200*墙厚,配筋为4 12,主筋 12箍筋φ8,60,主筋 10箍筋φ8,50;纵筋下部与底板预留出的钢筋进行绑扎搭接搭接长度为650mm,上部同预埋件钢板进行双面焊接。
门洞边及外墙窗边未设构造柱时应设抱框架柱。
(做法详见附图)墙体直拐角做法丁字墙相交做法直墙构造柱做法十字相交处构造柱做法(2)填充墙全高每隔400(二皮砖)设φ6通长拉结筋,拉结筋同框架柱的预埋件进行双面焊接焊接长度不小于5d,拉结筋搭接端部做180度变钩。
拉结筋的搭接长度不小于300mm,拉结筋锚入构造柱不小于300mm。
构造柱植筋做法

构造柱植筋做法柱植筋,也称为柱加筋,是指在混凝土柱内部安装钢筋的一种加固方式。
柱植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混凝土柱的承载力,提高柱的抗震性能,延长柱的使用寿命。
构造柱植筋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比较常见的是通过灌注混凝土的方式进行柱植筋。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柱植筋之前,首先需要对柱进行清理。
清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柱内部的空间足够,方便后续的施工。
清理时需要将柱内的杂物、泥土等清除干净,以免影响柱植筋的质量。
二、设置钢筋在柱内部设置钢筋是柱植筋的关键步骤。
钢筋的设置需要根据柱的承载力和受力情况进行设计。
一般来说,柱植筋的钢筋布置应该按照等截面原则进行,即在柱的上下两端设置相同数量、相同直径的钢筋,中间则根据柱的受力情况适当增加或减少。
三、灌注混凝土在完成钢筋设置之后,就可以进行灌注混凝土了。
灌注混凝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混凝土的配合比应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严格控制水灰比,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灌注混凝土时,应该采用振捣或震动的方法,以使混凝土充分密实。
同时,要注意控制灌注的速度,避免出现渗漏现象。
3.在灌注混凝土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检查钢筋的位置和数量,确保每根钢筋都被混凝土包覆。
四、养护灌注混凝土后,需要进行养护。
养护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一般来说,混凝土需要在浇筑后进行水养护,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以使混凝土逐渐硬化。
养护时间一般为28天左右。
构造柱植筋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
只有在施工中严格控制每个环节,才能保证柱植筋的质量和安全性。
新规范,室内100的墙,构造柱做法

新规范,室内100的墙,构造柱做法
1、当无混凝土墙(柱)分隔的直段长度,120(或100)厚墙超过3.6m,180(或190)厚墙超过5m时,在该区间加混凝土构造柱分隔;
2、120(或10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3米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
2.4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3、180(或19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4m,开洞宽度小于等于3.5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墙体转角处无框架柱时、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当墙长大于5m(或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应该在墙长中部(遇有洞口在洞口边)设置构造柱;
4、构造柱与墙体拉结筋为2Φ6@500,沿墙体全长贯通,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砌体填充墙,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墙长大于5m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8m或层高2倍时,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高超过4m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5、按照抗震规范要求,构造柱主要设置于抗震墙中;
6、120(或10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3米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2.4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7、180(或19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4m,开洞宽度小于等于3.5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8、墙体转角处无框架柱时、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
9、当墙长大于8m(或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应该在墙长中部(遇有洞口在洞口边)设置构造柱;
10、较大洞口两侧、无约束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与墙体拉结筋为2Φ6@5。
构造柱做法

构造柱做法构造柱的多种做法后砌隔墙抗震构造(1)构造柱的设置:填充墙在墙端、拐角、丁字交叉、十字交叉处均设置构造柱,且一段直墙上构造柱间距不大于4米,宽度大于等于2.4米的门窗洞边设构造柱。
(2)构造柱截面尺寸为200×墙厚,配筋为412,箍筋φ8@100/200(加密区高度不小于柱净高的1/6且不小于600mm,箍筋间距按主筋直径的5d计算12=φ8@60,10=φ8@50)纵筋锚入上下梁板La。
(3)门洞边及外墙窗边未设构造柱时应设抱框架柱。
(4)沿墙全高每隔400(二皮砖)设φ6通长拉结筋,搭接长度300,端部锚入构造柱或主体结构36d,(5)当墙高超过4m或墙上遇有门洞时,应分别在墙体半高处和外墙窗洞的上部及下部,内墙门洞的上部设置通长配筋带,宽度同墙厚,高100,配筋3φ10/φ6@300,详见02SG614页次11~13。
(6)墙顶部与楼层盖的连接详见《06SG614-1》页次21节点2~5。
(7)加砌块砌筑女儿墙,高度大于800,沿墙长每隔3000设构造柱200*墙厚,顶部设压顶高60,配筋3φ8,φ6@300。
(8)洞口过梁做法丁字墙相交做法直墙构造柱做法十字相交处构造柱做法(2)填充墙全高每隔400(二皮砖)设φ6通长拉结筋,拉结筋同框架柱的预埋件进行双面焊接焊接长度不小于5d,拉结筋搭接端部做180度变钩。
拉结筋的搭接长度不小于300mm,拉结筋锚入构造柱不小于300mm。
墙体顶部拉结做法5.钢筋加工及施工要点:(1)主筋成型:根据图纸进行钢筋翻样,然后再按下料单上的钢筋规格、尺寸,统一进行钢筋下料,统一加工,要求钢筋断料误差控制在10mm以内,钢筋加工弯起点的尺寸误差在20mm以内,成型箍筋的边长误差控制在3mm以内。
(2)成型钢筋弯钩弯折应满足以下规定:a.Ⅰ级钢筋末端作180°弯钩,其圆弧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
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自保温砌块构造柱做法

自保温砌块构造柱做法自保温砌块构造柱,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方式,因其良好的保温性能和结构稳定性而在建筑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本文中,我将深入探讨自保温砌块构造柱的做法,并分享我的观点和理解。
1. 什么是自保温砌块构造柱自保温砌块构造柱是指利用自保温砌块组合而成的柱体结构。
自保温砌块是一种具有隔热层的砌块,其主要成分为聚苯乙烯(EPS)颗粒或聚氨酯(PU)材料。
这种砌块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能够有效减少热传导和能量损失。
2. 自保温砌块构造柱的做法自保温砌块构造柱的施工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预处理在施工之前,需要对基础进行清理和检查,确保其平整度和稳定性。
还需要制定施工方案和加工自保温砌块。
步骤二:安装自保温砌块将预制的自保温砌块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组合,并利用专用的粘结剂将其粘贴到基础上。
在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砌块之间的缝隙,确保其密实性和结构稳定性。
步骤三:加强构造柱的稳定性为了增强自保温砌块构造柱的稳定性,可以在柱体内部设置钢筋骨架,并将其与自保温砌块牢固连接。
这样可以提高柱体的抗风、抗震等能力。
步骤四:填充保温材料在自保温砌块构造柱内部,填充保温材料,如聚苯颗粒等。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能够有效减少热量传输和能量损失。
3. 观点和理解自保温砌块构造柱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方式,具有诸多优点。
其保温性能优异,能够有效减少热传导和热损失,降低建筑物的能耗。
自保温砌块构造柱结构稳定,具有较高的抗风、抗震等能力,能够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
自保温砌块构造柱的施工过程较为简单,能够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然而,自保温砌块构造柱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和注意事项。
由于自保温砌块的吸水性较强,需要进行加固处理以防止水分渗透和结构破坏。
对于大型建筑物或高层建筑来说,自保温砌块构造柱的承载能力相对较弱,需要采取合适的结构设计和加固措施。
自保温砌块材料的选用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也需要引起重视,以确保施工质量和使用寿命。
构造柱做法

构造柱的多种做法后砌隔墙抗震构造(1)构造柱的设置:填充墙在墙端、拐角、丁字交叉、十字交叉处均设置构造柱,且一段直墙上构造柱间距不大于4米,宽度大于等于2.4米的门窗洞边设构造柱。
(2)构造柱截面尺寸为200×墙厚,配筋为412,箍筋φ8@100/200(加密区高度不小于柱净高的1/6且不小于600mm,箍筋间距按主筋直径的5d 计算12=φ8@60,10=φ8@50)纵筋锚入上下梁板La。
(3)门洞边及外墙窗边未设构造柱时应设抱框架柱。
(4)沿墙全高每隔400(二皮砖)设φ6通长拉结筋,搭接长度300,端部锚入构造柱或主体结构36d,(5)当墙高超过4m或墙上遇有门洞时,应分别在墙体半高处和外墙窗洞的上部及下部,内墙门洞的上部设置通长配筋带,宽度同墙厚,高100,配筋3φ10/φ6@300,详见02SG614页次11~13。
(6)墙顶部与楼层盖的连接详见《06SG614-1》页次21节点2~5。
(7)加砌块砌筑女儿墙,高度大于800,沿墙长每隔3000设构造柱200*墙厚,顶部设压顶高60,配筋3φ8,φ6@300。
(8)洞口过梁做法构造柱及墙接筋做法:(1)填充墙在墙端、拐角、丁字交叉、十字交叉处均设置构造柱,且一段直墙上构造柱间距不大于4米,宽度大于等于2.4米的门窗洞边设构造柱。
构造柱截面尺寸为200*墙厚,配筋为412,主筋12箍筋φ8@60,主筋10箍筋φ8@50;纵筋下部与底板预留出的钢筋进行绑扎搭接搭接长度为650mm,上部同预埋件钢板进行双面焊接。
门洞边及外墙窗边未设构造柱时应设抱框架柱。
(做法详见附图)墙体直拐角做法丁字墙相交做法直墙构造柱做法十字相交处构造柱做法(2)填充墙全高每隔400(二皮砖)设φ6通长拉结筋,拉结筋同框架柱的预埋件进行双面焊接焊接长度不小于5d,拉结筋搭接端部做180度变钩。
拉结筋的搭接长度不小于300mm,拉结筋锚入构造柱不小于300mm。
构造柱施工工艺流程

构造柱施工工艺流程
《构造柱施工工艺流程》
构造柱是建筑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支撑和传递楼板荷载的重要作用。
其施工工艺流程的规范性和顺序性对于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构造柱施工的工艺流程。
首先,在施工前需要进行材料和施工设备的准备工作。
包括构造柱的钢筋、模板、混凝土等材料的验收和存放,以及需要使用的起重机、搅拌机等施工设备的调试和检查。
接下来是模板的安装。
在进行模板的安装之前,需要按照设计要求和标高要求对构造柱的位置进行验收和标注,确保柱的位置准确无误。
然后根据柱的尺寸和形状进行模板的拼装和安装。
在安装模板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水平和垂直的检查和调整,以确保模板的平整和垂直度符合要求。
接着是钢筋的绑扎。
根据设计要求和钢筋图纸,对构造柱进行钢筋的绑扎。
在绑扎钢筋的过程中,需要保证钢筋的位置准确和受力正确,同时要注意预留好连接柱和梁的钢筋。
然后是混凝土的浇筑。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需要对模板、钢筋和浇筑工具进行检查和验收。
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浇筑的速度和均匀性,避免出现气孔和开裂。
同时还要注意浇筑高度和浇筑顺序,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
最后是模板的拆除和保养。
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模板的拆除工作。
在拆除模板的同时,需要对模板进行清洁和保养,以便下次的使用。
总的来说,构造柱的施工工艺流程严谨而又复杂,需要严格按照规范和要求进行操作。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构造柱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造柱的多种做法
后砌隔墙抗震构造
(1)构造柱的设置:填充墙在墙端、拐角、丁字交叉、十字交叉处均设置构造柱,且一段直墙上构造柱间距不大于4米,宽度大于等于2.4米的门窗洞边设构造柱。
(2)构造柱截面尺寸为200×墙厚,配筋为412,箍筋φ8@100/200(加密区高度不小于柱净高的1/6且不小于600mm,箍筋间距按主筋直径的5d 计算12=φ8@60,10=φ8@50)纵筋锚入上下梁板La。
(3)门洞边及外墙窗边未设构造柱时应设抱框架柱。
(4)沿墙全高每隔400(二皮砖)设φ6通长拉结筋,搭接长度300,端部锚入构造柱或主体结构36d,
(5)当墙高超过4m或墙上遇有门洞时,应分别在墙体半高处和外墙窗洞的上部及下部,内墙门洞的上部设置通长配筋带,宽度同墙厚,高100,配筋3φ10/φ6@300,详见02SG614页次11~13。
(6)墙顶部与楼层盖的连接详见《06SG614-1》页次21节点2~5。
(7)加砌块砌筑女儿墙,高度大于800,沿墙长每隔3000设构造柱200*墙厚,顶部设压顶高60,配筋3φ8,φ6@300。
(8)洞口过梁做法
构造柱及墙接筋做法:
(1)填充墙在墙端、拐角、丁字交叉、十字交叉处均设置构造柱,且一段直墙上构造柱间距不大于4米,宽度大于等于2.4米的
门窗洞边设构造柱。
构造柱截面尺寸为200*墙厚,配筋为4
12,主筋12箍筋φ8@60,主筋10箍筋φ8@50;纵筋下部与底板预留出的钢筋进行绑扎搭接搭接长度为
650mm,上部同预埋件钢板进行双面焊接。
门洞边及外墙窗
边未设构造柱时应设抱框架柱。
(做法详见附图)
墙体直拐角做法
丁字墙相交做法直墙构造柱做法
十字相交处构造柱做法
(2)填充墙全高每隔400(二皮砖)设φ6通长拉结筋,拉结筋同框架柱的预埋件进行双面焊接焊接长度不小于5d,拉结筋搭接端部做180度变钩。
拉结筋的搭接长度不小于300mm,拉结筋锚入构造柱不小于300mm。
墙体顶部拉结做法
5.钢筋加工及施工要点:
(1)主筋成型:根据图纸进行钢筋翻样,然后再按下料单上的钢筋规格、尺寸,统一进行钢筋下料,统一加工,要求钢筋断料误差控制在10mm以内,钢筋加工弯起点的尺寸误差在20mm以内,成型箍筋的边长误差控制在3mm以内。
(2)成型钢筋弯钩弯折应满足以下规定:
a.Ⅰ级钢筋末端作180°弯钩,其圆弧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
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箍筋做135°弯钩,弯钩平直段长度不小于钩筋直径的10倍,且不小于75mm。
B.Ⅲ级钢筋末端作90°弯折时,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d。
C.钢筋加工完毕要按钢筋的使用部位、规格、尺寸、数量进行标识,标识要清楚以免使用中混淆。
(3)钢筋绑扎要点:构造柱钢筋绑扎要求:主筋绑扎时下部同预留钢筋进行绑
扎搭接,钢筋搭接部位绑扣不少于三个,扎丝绑扎必须牢固。
构造柱箍筋间距加密区范围内主筋12箍筋φ8@60,主筋10箍筋φ8@50,非加密区范围内箍筋间距200mm。
加密区高度为柱净高的1/6。
且不小于600mm。
构造柱上部加密区高度同下部。
上部构造柱主筋同预留埋件进行双面焊接,焊接长度不小钢筋直径的5d。
压带钢筋绑扎要求:压带钢筋为2φ10分布筋为φ6@300;压带钢筋端部同主体结构预留出的埋件进行双面焊接,焊接部位必须符合施工验收规范要求。
压带通长钢筋布置位置(见附图),钢筋搭接长度不小于400mm。
钢接头部位绑扣不少于3个;
分布筋绑扎必须牢固间距准确。
钢筋保护层厚度25mm;过梁钢筋绑扎:主筋每边支座锚固长度不小于250mm。
箍筋间距准确绑扎牢固;
(4)钢筋绑扎时做好对下部钢筋污染的清理工作,保证钢筋无污染。
6.模板施工要点
(1)模板加工:本工程模板采用多层与木枋现场加工构造柱,压带及过梁模板。
加工要求按施工的不同部位进行加工,宽度、长度必须准确,模板加工的拼缝严密,尺寸准确。
并按规格进行分类码放,做好防雨措施。
(2)模板施工:构造柱模板施工方法(详见附图)
门口抱框、过梁模板施工做法详见附图:
7.混凝土施工要点
(1)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搅拌质量,做到原材料计量准确,车车过磅。
搅拌均匀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符合施工配合的要求。
(第一罐搅拌混凝土时必多投入1/5水泥及砂子,防止混凝土砂浆粘罐造成混凝土的和易性差)(2)混凝土运输采用手推车进行运料,通过垂直运输机械运至施工浇筑现场。
混凝土运输的车辆必须加挡板及采用斗车运料,防止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的遗洒减少材料损失。
(3)混凝土浇筑前墙体内必须提前进行浇水湿润,以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不会出现投料困难的现象。
(4)混凝土运至现场内放入料盘内由人工投入浇筑部位,浇筑新旧混凝土接茬时必须投入不小于50mm厚的同标号砂浆。
再进行浇筑混凝土,混凝土采用分层浇筑,每层浇筑厚度不大于400mm,振捣棒及时进行振捣。
振捣抱框柱时必须使用30棒进行振捣以保证混凝土密实并不出现胀模现象。
(5)混凝土拆模必须经过项目部主管人员的同意,拆模板后设专人进行浇水养护。
(6)按施工试验计划做好各施工段的混凝土试块的留置。
按要求做好施工试验工作。
1、做法一:植筋
1)工程做法
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做二次结构时根据所放出的填充墙线位置,在主体结构上用电钻在构造柱纵筋位置进行打孔,然后用结构胶采用植筋的方式进行构造柱钢筋与肢体结构的连结施工,来实现构造柱与上下部梁的拉结,做法示意图如下图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