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免疫》教案模板

合集下载

免疫-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免疫-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免疫-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学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基本原理;2.了解免疫的作用和意义,提高免疫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3.探究人类的免疫疾病和社会公共卫生问题,明确免疫疫苗的意义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1. 免疫基础知识1.1 免疫的概念 1.2 免疫系统的组成 1.3 免疫反应的种类 1.4 细胞免疫的基本过程 1.5 体液免疫的基本过程2. 免疫的作用和意义2.1 免疫对健康的意义 2.2 免疫缺陷病的概念 2.3 免疫疾病的种类及其危害 2.4 增强自我免疫力的方法和措施3. 免疫疫苗的意义和作用3.1 疫苗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3.2 疫苗的分类和制备方法 3.3 疫苗的作用和效果3.4 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和推广意义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 讲授教师讲授免疫的基本知识和概念,介绍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免疫反应的种类,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免疫的作用和意义。

2. 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免疫缺陷病、免疫疾病等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增强自身免疫力。

通过免疫实验,让学生了解疫苗的制备方法和作用效果,引导学生重视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免疫反应的种类; 1.2 免疫对健康的意义和免疫缺陷病的概念; 1.3 疫苗的作用和效果。

2. 教学难点2.1 免疫反应的细胞和体液免疫的区别和联系; 2.2 疫苗的分类和制备方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通过导入小组讨论,了解免疫的常识和疑问,引导学生了解免疫的基本知识,提高免疫意识。

2. 学习免疫基础知识通过讲授和问答,让学生了解免疫的概念、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反应的种类、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基本原理和不同之处。

3. 探索免疫的作用和意义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展示和教师点评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免疫对健康的作用和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免疫缺陷病和免疫疾病的危害,提高防护意识和预防能力。

初中八年级生物教案-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 免疫(全国一等奖)

初中八年级生物教案-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  免疫(全国一等奖)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识记免疫的概念和免疫对人体的主要作用,以及免疫器官。

2理解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和计划免疫。

3通过计划免疫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通过对艾滋病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正确了解艾滋病。

5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懂得如何健康的生活,珍爱生命。

2关心他人的情感,树立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教学难点】举例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展示人体三道防线的作用,展示抗原、抗体之间的关系)。

学生准备带来自己的“预防接种证”,了解出生以来自己都接种过哪些疫苗、打过哪些预防针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设问引出课题)2022年在与非典型性肺炎患者接触的人中,有的人患病,有的人就没有发病。

患了非典型肺炎的人虽然都获得同样治疗条件,但是有人痊愈了,而有人却非常严重,甚至死亡。

这是为什么呢假设一个人,就是一座城,这座城的防线有几道(二)教学活动设计人生活的自然环境中,有许多病原体,这些病原体一旦侵入人体,就有可能引起疾病,损害人的健康。

人之所以能在有许多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是因为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

自习,完成表格:皮肤和粘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这与它们的哪些特点相适应呢(指导学生观察教材插图,并思考问题)当人的皮肤有伤口时,怎么办感染后的皮肤为什么会出现红肿现象,过一段时间后就会自己痊愈(指导学生观察教材插图,并思考问题)(演示课件)指出:原来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它们能将病原体溶解、吞噬和消灭。

例如,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够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

人体的血液和组织、器官中含有的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和消灭。

上述两道防线有什么共同的作用特点(学生回答)由此可见,上述两道防线的作用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它们不是只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

(新)苏教版生物八下《免疫》公开课(教案)word版(2)

(新)苏教版生物八下《免疫》公开课(教案)word版(2)

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三道第二道第一道类型功能组成皮肤和黏膜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阻挡和杀灭病原体,清扫异物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抗原)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4、第三道防线是如何起作用的呢?学生回忆在初中已学习过的抗体和抗原知识,讨论:抗体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学生阅读课文相关的内容,然后让学生进行分析。

分析清楚吞噬细胞、T 细胞、B 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与抗体形成的关系,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体液免疫的过程。

通过体液免疫机体只能消灭体液中的病原体,如果病原体侵入了细胞,抗体就无能为力了,消灭这些病原体通过什么途径呢?〔第2课时〕知识目标:1、通过对运动系统组成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认同动物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通过学习运动这一功能,使学生能说明运动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

3、通过各种动物的运动与观察,使学生能举例说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对运动系统组成的观察与学习,使学生能与生产实践相联系。

通过运动系统功能的观察与思考,使学生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确立辩证统一看问题思维观点。

情感目标: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的角度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观点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1、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结构,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 、使学生说明运动系统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

3、使学生能够举例说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4、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中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并能说明运动与其他系统的联系。

课前准备:1、教学器材:家兔的骨胳模型,人体骨骼模型;人体骨骼肌与骨、关节关系的模型;蛙神经——腓肠肌标本。

分发。

2、教学课件:powerpoint课件。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启发式、体验法教学过程:[观看录像、直接导课]教师首先播放有关猎豹、狮子等捕食斑马、羚羊、仙鹤起舞、鸟儿高飞、鱼翔浅底、运发动的竞技表演等内容的录像资料,最后将画面指向运发动凸起的肌肉和猎豹奔跑时强劲收缩的后肢肌肉;然后教师出示人体运动模型或直接用自身作标本,用自己的体态语言示屈肘的动作,让学生注意观看胳膊发生了什么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八年级生物教案-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 免疫【市一等奖】

初中八年级生物教案-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  免疫【市一等奖】

《免疫》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描述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其功能。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2过程与方法通过资料分析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免疫相关知识,树立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意识,进而关注自身健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功能。

【教学难点】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思考:人为什么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地生活呢其实这些问题都与人体的免疫有关。

过渡:人之所以能在有许多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是因为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三道防线。

二、新课学习(一)人体的三道防线自学:阅读课本,学生2人一组,完成课前老师分发的学案。

1、思考: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师生归纳: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最外面是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可以防止外界环境中的病菌、化学物质等的侵入。

它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

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不断地摆动,可以清除异物,它们的分泌物——黏液也可吸附细菌和脏物并将之排出体外。

综上,皮肤和黏膜有阻挡、杀菌和清扫作用,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阅读:资料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两个小时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了。

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链球菌很快死亡,这说明皮肤有什么样的功能链球菌被皮肤的分泌物杀死,说明皮肤具有杀灭病菌的功能。

2、思考:人体的第二道免疫防线师生归纳:这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当病菌入侵人体时,吞噬细胞会聚集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消灭。

身体弱时、免疫力下降时病菌侵入人体,血液、淋巴与组织液等处分布有吞噬细胞。

吞噬细胞可以吞噬病菌。

溶菌酶广泛存在于人体泪液、唾液、血浆等液体中,能够破坏细菌的细胞壁,也可使病毒失活。

苏教版初中生物教案免疫

苏教版初中生物教案免疫

苏教版初中生物教案免疫
年级:初中
主题:免疫
教学目标:
1. 了解免疫系统的重要性和作用;
2. 掌握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和功能;
3. 能够描述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的过程;
4. 能够意识到保持免疫系统健康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 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免疫系统的作用机制;
3. 免疫系统的养护方法。

教学难点:
1. 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的过程;
2. 免疫系统如何保持健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免疫系统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免疫系统的作用以及对人体的重要性。

二、新知探究(15分钟)
1. 教师带领学生了解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和功能;
2.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的过程;
3. 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结果,与全班同学分享。

三、课堂讨论(15分钟)
1. 教师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免疫系统的作用机制;
2.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分析并解答疑惑。

四、知识巩固(10分钟)
1. 教师向学生介绍免疫系统的养护方法;
2. 学生展示自己了解的免疫系统保健知识,进行分享。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免疫系统的作用和养护方法的小短文。

教学反思:
本课程让学生充分了解了免疫系统的重要性和作用,掌握了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和功能,并能够描述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的过程。

通过讨论和分享,学生更加深入理解了免疫系统的作用机制和养护方法,提高了对免疫系统的认识和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注重免疫系统的保健,增强免疫力,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新)苏教版生物八下《免疫》公开课(教案)word版(4)

(新)苏教版生物八下《免疫》公开课(教案)word版(4)

《第三节免疫》一、教学目的1.知识方面〔1〕描述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和功能;〔2〕识记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3〕概述抗原和抗体的知识;〔4〕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两者的关系。

〔5〕了解方案免疫。

2.态度观念方面〔1〕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种人痘预防传染病的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通过介绍牛痘的创造以及学家在免疫学方面的研究过程,引导学生热爱学,建立学的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学精神和学态度的教育;〔3〕通过学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和两者的关系,认识到生命的物质性、生命运动的多样性,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3.能力方面〔1〕通过介绍抗体的发现、淋巴细胞的种类、分化和功能等学研究过程,培养学生从学事实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通过组织小组自学,师生共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二、重点、难点分析1.抗原和抗体的知识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根底,学生虽然在初中已学过一些,但毕竟粗浅。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很复杂,又是一个微观的动态过程,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

三、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起,引入新课教师借助摄像头展示艾滋病患者的照片和收集到的相关数据以及艾滋病毒攻击T细胞的照片,指出:当21世纪钟声敲响的时候,人们发现许多麻烦已伴随着这钟声一同进入新世纪,艾滋病就是其中之一。

据估计到2000年底,全世界感染这种“世纪之疫〞病毒的已有3 610万人。

现在每天都有1.6万人成为带毒者。

由于艾滋病毒是以人的T细胞为攻击靶子,直接破坏了人的免疫系统,所以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也成为迄今为止最难对付的疾病,所以攻克艾滋病成为现代免疫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二〕、温故知新,导入新课请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理解,讨论什么是免疫,回忆初中知识,教师给出现在对免疫概念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免疫是肌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初中八年级生物教案-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 免疫-全国一等奖

初中八年级生物教案-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  免疫-全国一等奖

免疫与计划教案汤金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2区别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4说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2培养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免疫知识的学习,确立"对传染病积极预防"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说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及功能;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3说出免疫的概念及功能。

(二)教学难点1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2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与直观教学法相结合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幻灯片展示有关“泡泡男孩”的新闻报道图片,教师再加以引导:美国的“泡泡”男孩,接触细菌就会死亡,在无菌室里生活12年,患有这种病症的病人由于体内的淋巴细胞存在严重的缺陷,因此他们是无法接触到空气中的细菌的,否则便会被细菌感染而身亡。

因此,大卫在出生之后只好一直生活在泡泡中,这个泡泡里只有氧气,没有任何的细菌。

那么我们普通的人为什么能够在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地生活呢(二)人体的三道防线1第一道防线——皮肤和粘膜(1)资料分析: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2小时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了。

师生讨论: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很快死亡。

这说明皮肤有什么样的功能。

(2)动画演示:一些病菌落在皮肤表面,正高兴得手舞足蹈,想趁机侵入人体。

但是病菌们耗尽力气、费尽周折也没能够破坏坚固的皮肤表层,没有得逞的病菌们正气得咬牙切齿,没想到被皮肤分泌的一些物质粘住,它们极力逃脱,但都无济于事,不久就被杀死并溶解掉了。

其余的病菌看到它们的同伴的惨败,只好逃之夭夭了。

一些病菌又来到呼吸道的黏膜上,没想到黏膜上的纤毛像波浪一样不断地摆动,病菌根本连立足之处都没有,立即被纤毛清扫了出去。

初中八年级生物教案-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 免疫(省一等奖)

初中八年级生物教案-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  免疫(省一等奖)

第三节免疫【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能力目标1培养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2提高资料的收集、分析及处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懂得如何健康的生活、珍爱生命2关心他人的情感,树立远大志向【教学重点】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2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教学难点】举例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在流感高发的季节,有人容易被传染,而有的人却始终不会被传染,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畅所欲言】对免疫的理解1自身稳定(清除体内损伤或衰老的细胞)2防御感染(防御病原体的侵害)3免疫监视(及时发现并清除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包括肿瘤细胞或移植器官的细胞)【自主学习】1琴纳是如何战胜天花的2人体的三道防线是什么3人体内的免疫防线可以划分为哪两类4什么是计划免疫计划免疫的意义是什么【资料分析】1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2小时以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了。

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会很快死亡2呼吸道气管上的纤毛不断的摆动把吸入体内的灰尘与细菌,还有黏膜分泌的粘液,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这就是痰的形成。

纤毛起了什么作用3削铅笔时,不慎划破了手指,引起受伤部位皮肤红肿发炎,几天后痊愈。

你知道为什么吗【师生互动】一、人体内的免疫防线1第一道免疫防线⑴构成:皮肤、黏膜⑵功能:①皮肤的保护作用;②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③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2第二道免疫防线⑴构成: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如:白细胞)⑵功能:①溶菌酶的杀菌作用;②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3第三道免疫防线⑴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⑵免疫器官:扁桃体、胸腺、脾、淋巴结⑶免疫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主要)二、抗原和抗体1抗体⑴概念:病原体侵入人体,受到刺激的淋巴细胞会产生抵抗这种病原体的一类特殊蛋白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免疫》教案模板
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2、举例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2、得高资料分析及数据处理能力。

情感目标:养成关注健康、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

重点: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2、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难点:举例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教学准备教材分析:充分利用皮肤、黏膜等相关知识,分别说明三条防线的构成、作用、配以形象化插图,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

教学时应从感性知识入手,根据认知规律组织数学。

1、学生准备预防接种卡
教师准备相关图片、动画及视频资料板书设计第三节免疫
一、人体的免疫功能
1、三道防线
2、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
二、计划免疫教学后记1、对三道防线应做具体细致的介绍,多举事例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时间关系,练习做的不够多,应当注意。

南京市玄武区中小学教师备课活页编号教学过程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问:1、我们的身边充满了病原体,为何我们仍能健康的生活?
2、疫苗是什么?为什么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
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免疫》
通过学习,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
什么叫免疫?资料分析
三道免疫防线述:一起来看一段资料(琏球菌)
资料1:
问: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细菌会很快死亡?说明皮肤有什么样的功能?回答
问:皮肤所起的保护作用仅仅体现在杀灭病菌上吗?
(阻挡病原体入侵)
述:除了皮肤可直接与外界环境相接触外,人体还有许多腔道(鼻腔、口腔、尿道等)与外界相通。

问:这些腔道经常能接触到环境中的病原体,它们有相应的保护人体健康的机制吗?回答(腔道内表面黏膜--分泌杀菌物质,呼吸道表面汗毛--阻挡病原体)
述:皮肤、黏膜以及呼吸道黏膜上的汗毛等,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
资料2:或者人体免疫力下降(流感病毒经呼吸道侵入人体)
问:如果皮肤不慎被划伤,病菌侵入了人体,人体又该做出什么样的防范措施呢?思考唾液中溶菌酶--杀菌(小狗舔伤口)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述:溶菌酶等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思考:1、皮肤受伤为何会红肿?2、伤口红肿为何会自然痊愈了?回答
非特异性免疫问:以上这两道免疫防线是生来就有的,还是后在形成的?答:生来就有问:这两道防线是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吗?答:不是
述:那么这两道防线应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资料3
特异性免疫述:水痘流行时,已经提前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安然无恙,而没有接种过的往往患病。

问:为何接种过疫苗的人能抵抗病毒?(体内产生了抗体)回答
述:这里出现了一个新名词--抗体,什么叫抗体呢?阅读课本
(抗体由淋巴细胞产生,淋巴cell是主要的免疫cell,免疫cell由免疫器官产生,免疫器官包括脾、扁桃体、淋巴结等)
述:提到抗体我们又可以想到另一个相关的词--抗原
问:什么叫抗原呢?(抗原,抗体示意图)
述:由此可见,当侵入人体的病原体数量多、毒性强,前两道防线都抵御不了时,人体
学有这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述:这样一种免疫方式和前两种方式不同,这种免疫是后天形成的,只对某一种特定病原体/异物起作用,称为特异性免疫。

小结: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概念,两道防线)和特异性免疫(概念,第三道防线)
问:为什么接种疫菌可以预防传染病?思考交流
计划免疫述:正是由于疫苗有如此作用,所以我们应当有计划地进行疫苗接种,这就是计划免疫。

(北京市儿童免疫程序表)
述: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儿童从出生起,就要有计划地注射一些疫苗以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问:我国卫生部规定,一岁以内的儿童要接种哪些疫苗?(P80)回答
述:我国将每个的4月25日定为”全田儿童预防接种日”
拓展1、免疫的功能2、练习完成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