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 《杠杆》 教案 教学设计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1.1杠杆 第1课时教案

课题第一课时:杠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认出杠杆。
2、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熟悉有关杠杆的名称: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通过实际应用理解并体会杠杆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学物理是有用的。
2、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认出杠杆。
教学难点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教具学具指甲剪、剪刀、筷子、啤酒扳手、羊角锤、起子等教学内容师生活动修订栏一、激发兴趣实验:在桌上钉钉子,让大同学用手拔钉子;小同学用羊角锤拔。
谁会胜出呢?展示起啤酒瓶盖视屏。
出示学习目标。
1、出示应用杠杆的一系列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从这些图片中你能发现什么?2、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杠杆的共性。
○1都有一个共同的可以转动的固定点。
实验观察思考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引出——支点。
○2有没有硬棒一样的东西。
引出——硬棒。
○3要使上面的这些物体工作,要不要给它施加力?引出——力。
○4在力的作用下,这根硬棒将会发生什么?引出——转动。
告诉学生这就是杠杆。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杠杆。
不求和定义一样,只要说得有道理,语句通顺。
教师可给予一定的帮助。
二、探究新知1、指导学生自学课本。
出示自学要求:○1杠杆的详细概念。
要求学生与自己归纳的概念进行比较。
找出不同点,深化理解并记忆。
○2寻找杠杆的五要素。
要求画下不懂的部分。
留着集体讨论交流。
尤其动力臂和阻力臂。
2、讨论交流○1你现在能用科学的语言说一说什么叫杠杆了吗?○2杠杆的五要素有哪些?提问:还有哪一个要素你不是太清楚?着重和学生交流动力臂和阻力臂。
强调:仔细理解定义!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到底是哪一段!!!指导学生从上面的图中选一幅自己最有把握能画对的图,画出它的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指名板演。
行间巡视,及时辅导后进生。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一章 第一节 杠杆教案 苏科版 教案

第一节杠杆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人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2、会分析杠杆的五要素,找出支点、动力和阻力;3、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出杠杆的力臂;【教学重点】分析杠杆的五要素【教学难点】画出各种杠杆的力臂【教学用具】木板、图钉、羊角锤、夹子、钳子、起子、螺丝刀、小木块等【教学程序】〖新课引入〗我们从初二物理的学习了解了物理学所研究的内容;从初三开始将从另外的体系进行探究学习,因而初二的基础对初三的学习没有影响;本学期开始对任何同学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本课我们首先来研究简单机械。
生活中有很多机械,有的复杂有的简单。
我们先来研究最简单的机械—杠杆。
〖新课进行〗一、什么是杠杆?※做一做:钉在木板上的图钉,如果要把图钉取出来,你准备怎么办?如何做?(生活应用)(分别由学生上台尝试并简述具体的操作方法)1、例题分析:撬棒羊角锤起钉子滚球针对以上三种物体(机械)通过幻灯展示它们的具体工作过程,并由学生比较归纳它们工作中的共同特点———都在转动———(它们上都有一点不动)都绕一固定点转动2、定义:杠杆:在力的作用下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作杠杆※讨论学生举例:找出生活或生产中你认为与上述工作相类似的工具:钳子、剪刀、夹子、起子、手臂、船浆等……说明硬棒的含义:由羊角锤及滚球那些物体形状不象硬棒,那概念中硬棒是作如何理解?让学生根据羊角锤和滚球的工作及配合幻灯再展示发挥想象,把它们变薄、变细、更苗条想象出硬棒入下:说明:杠杆并不是一根直棒,而是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任何坚硬物体,但它们都可以等效地看作是一根棒,且可以是直的,还可以是弯的。
方法指导:在找杠杆时,关键是根据其特点绕某一固定点转动,但一般在试卷上的图都是静止的,而实际找时应把它们看成是活动的,想象其实际工作过程中找出其特点。
二、杠杆五要素:1、支点O;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支点(分别在上三图中找出并由学生标上)2、动力F1:作用在杠杆上,驱使杠杆转动的力3、阻力F2:作用在杠杆上,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分析比较F1与F2共同作用在杠杆上,即其受力物体都是杠杆,但所起的作用有区别,一个使杠杆转动,而另一个阻碍杠杆转动。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11.1杠杆教学设计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11.1杠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杠杆的定义和分类:杠杆是一种硬棒,能够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
根据杠杆的形状和作用力的位置,杠杆可以分为一端固定和两端固定两种类型。
2. 力臂的概念:力臂是作用力与杠杆转轴之间的垂直距离。
力臂的大小决定了作用力对杠杆转动的影响。
3. 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在平衡状态下,力与力臂的乘积相等,即F1 L1 = F2 L2,其中F1和F2分别是作用在杠杆两端的力,L1和L2分别是力臂的长度。
4. 杠杆的分类:根据力与力臂的方向关系,杠杆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力的方向和力臂的方向相同,称为第一类杠杆;一类是力的方向和力臂的方向相反,称为第二类杠杆;还有一类是力的方向和力臂的方向垂直,称为第三类杠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力臂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能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杠杆,并理解其工作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的定义、分类、力臂的概念、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杠杆的分类及其工作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模型、力臂模型、教学课件。
学具:笔记本、笔、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如撬棍、剪刀、钳子等,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作用原理。
2. 知识讲解:通过教学课件,讲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力臂的概念和杠杆的平衡条件。
3.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杠杆问题,如剪刀的使用原理,讲解如何运用杠杆原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杠杆原理,计算给定的力臂和力的大小,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演示:进行杠杆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杠杆的平衡条件,观察不同类型杠杆的工作原理。
7. 知识巩固: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杠杆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杠杆的定义和分类2. 力臂的概念3. 杠杆的平衡条件:F1 L1 = F2 L24. 杠杆的分类及其特点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判断题:杠杆一定是硬棒,能够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一章第一节《杠杆》word教案

教学内容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第一节——杠杆课题第一课时:认识杠杆课型:新授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认出杠杆。
2.知道杠杆的种类以及各种杠杆的特点。
3. 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熟悉有关杠杆的名称: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通过实际应用理解并体会杠杆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学物理是有用的。
2.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3.从伟大科学家的身上,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认出杠杆。
2.知道杠杆的种类以及各种杠杆的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2.通过实际应用理解并体会杠杆的作用。
教具学具指甲剪、剪刀、筷子、啤酒扳手等学习内容.过程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订栏一、 激发兴趣师: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经有一句名言,说如果给他一根硬棒和一个支点他可以撬动整个地球。
经科学研究证明,他办不到这件事,但他讲的这个道理是正确的,只是他无法在他有限的生命里走完硬棒另一端的路程。
那么他所说的硬棒到底有多厉害!愿和我一起来 探究它的奥秘吗?1.出示应用杠杆的一系列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从这些图片中你能发现什么?不论学生发现什么都应予以肯定,积极鼓励学生寻找各图之间的共性或图与图之间的共性。
2.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杠杆的共性。
○1都有一个共同的可以转动的固定点。
聆听 思考观察 思考引出——支点。
○2有没有阿基米德要的硬棒一样的东西。
引出——硬棒。
○3要使上面的这些物体工作,要不要给它施加力?引出——力。
○4在力的作用下,这根硬棒将会发生什么?引出——转动。
告诉学生这就是阿基米德要的东西,它叫杠杆。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杠杆。
不求和定义一样,只要说得有道理,语句通顺。
教师可给予一定的帮助。
二、探究新知1.指导学生自学课本。
11杠杆(1)教学设计-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苏科版)

11 杠杆(1)教学设计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苏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1章第1节“杠杆(1)”。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杠杆的定义、杠杆的分类、力臂的概念以及杠杆的平衡条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掌握杠杆的分类和力臂的定义,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杠杆的定义、杠杆的分类和力臂的概念。
2.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杠杆的定义、杠杆的分类和力臂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力臂模型、剪刀、钳子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现象,如剪刀、钳子等,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定义和特点。
2. 知识讲解:介绍杠杆的定义、杠杆的分类和力臂的概念,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如何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实验演示:进行杠杆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杠杆的平衡条件。
7.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杠杆(1)1. 杠杆的定义:能在力的作用下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2. 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3. 力臂的概念: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4. 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 = F2L2。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杠杆属于哪种类型,并说明理由。
(1)撬棍;(2)天平;(3)钓鱼竿。
答案:(1)撬棍:省力杠杆,因为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2)天平:等臂杠杆,因为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1.1杠杆教案

教案: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11.1 杠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的第四章第一节,主要涉及杠杆的概念、分类和力臂的计算。
教材的具体内容如下:1. 杠杆的定义:杠杆是一种硬棒,能够在力的作用下绕某一固定点转动。
2. 杠杆的分类:根据力与力臂的关系,杠杆可分为一端力臂杠杆、两端力臂杠杆和等臂杠杆。
3. 力臂的计算:力臂是力的作用线与杠杆转轴之间的垂直距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杠杆的概念,掌握杠杆的分类和力臂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杠杆的分类和力臂的计算。
2. 教学重点:杠杆的概念,杠杆的分类和力臂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力臂模型、直尺、粉笔。
2. 学具:笔记本、尺子、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如撬棍、剪刀等,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工作原理。
2. 知识讲解:介绍杠杆的概念、分类和力臂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杠杆问题,如剪刀的使用,讲解杠杆的分类和力臂的计算。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杠杆问题。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杠杆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
7. 布置作业:布置有关杠杆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杠杆的概念2. 杠杆的分类一端力臂杠杆两端力臂杠杆等臂杠杆3. 力臂的计算七、作业设计例题:剪刀(一端力臂杠杆,力臂为5cm)2. 答案:(1)撬棍(一端力臂杠杆,力臂为1m)(2)天平(等臂杠杆,力臂为0.5m)(3)钳子(两端力臂杠杆,力臂分别为10cm和5cm)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讲解,使学生掌握了杠杆的概念、分类和力臂的计算方法。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对杠杆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理解不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一、杠杆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的第一节《杠杆》。
杠杆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杠杆的定义、类型及平衡条件。
杠杆的定义是指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杠杆的类型分为三类:一类是省力杠杆,一类是费力杠杆,还有一类是等臂杠杆。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指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杠杆的定义,掌握杠杆的类型及平衡条件。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的定义、类型及平衡条件。
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模型、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测量工具。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杠杆、钩码、测力计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翘板,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定义和作用。
2. 讲解:讲解杠杆的定义,通过模型展示杠杆的类型,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演示: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体会杠杆的平衡条件。
4.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杠杆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类型:1. 省力杠杆2. 费力杠杆3. 等臂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判断下列物品中哪些是杠杆,并说明理由。
2. 计算下列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成立,并解释原因。
答案:1. 剪刀、撬棍等是杠杆,因为它们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
2. 杠杆的平衡条件成立,因为动力×动力臂等于阻力×阻力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杠杆的定义、类型及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掌握较好。
但在实验演示环节,部分学生对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测量操作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九年级物理上册11.1《杠杆》教案苏科版

课题:11 —1 杠杆① 省力杠杆:L1>L2费距离举例:铡刀、羊角锤、道钉撬、铁匠剪刀、汽车刹车、瓶盖起子 ② 费力杠杆:L1<L2省距离「举例:镊子、火钳、理发剪刀、缝纫机踏脚板、钓鱼杆臂最学生实验 可以有误 差,教师可 以向学生 假设•例题1:如图所示,AB=100cm 的杠杆,可绕 B 点转动,在A 端挂一 用 重为G=10N 的物体,并用细线系住 A 点,当AB 保持水平位置,细线 例和AB 成30度角,则拉细线的力F 为多少?(杠杆自重不计)应举请 生到三、拓展延伸例题2:甲、乙两人用长为1.5m 的扁担抬一袋重为 500N 的大米,米 回袋系在扁担距甲端 0.9m 处。
问:甲、乙各用多大的力在抬这袋米?3、杠杆的应用教师提问:杠杆的平衡条件有哪些应用? 答)2. 最省 力的 方式 是力 学生阅读 教材,思考 并讨论(6) (7) (8)★ 3•如右上图所示,筑路工人用撬棒撬石头, 0为撬棒的支点,请画出作用在撬棒上动力F的力初三物理学案课题:E 11.1杠杆棒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杠杆如果绕固定点0转动,则0点称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动力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阻力臂.2•如下图所示的杠杆,请画出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1.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在的作用下的硬棒叫做杠杆,此硬(5)(10)4•在上图中画出斜面上“不倒翁”受重力的示意图,并画出重力相对于O点的力臂表示"不倒翁”的重心)5.右上图是安装在安全文明小区进出口的栏杆(栏杆是一根粗细均匀的圆木杆)示意图,当在A处施加一个压力F时,可将栏杆拉到如图所示位置,请在图中画出此时压力F的力臂L i,和重力G的力臂L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杠杆(第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力臂。
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能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会用杠
杆的平衡条件解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画杠杆示意图和力臂,训练学生的作图、识图能力。
2、让学生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
单的科学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从而提
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独立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力臂。
【教学难点】力臂的画法
【实验器材】螺丝刀、羊角锤、钢丝钳、木块、钉子扳手、夹子、(杠杆、铁架台、钩码、弹簧测力计)、多媒体材料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探究、归纳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学媒体
出示钉有图钉的木块,你能用手把它拔出来吗?
请用螺丝刀、羊角锤、钢丝钳把它拔出来
讨论、合
作探究
实物演示
提问你是怎样拔出图钉的?有哪些不同的方法?那种方法最省力?交流方法
和体会
多媒体演示并小结
讲解(1)杠杆:杠杆是指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做杠杆。
杠
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
归纳小结
杠杆的概
念
多媒体
讲解(2)支点:杠杆绕其转动的点。
(O)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F1)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F2)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L1)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L2)讨论、归
纳、记忆
多媒体演示
O
作图画出下列杠杆的力臂:作图能力
探究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提问: 1、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2、为什么需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
平衡?
3、本实验中,钩码和弹簧秤的位置
不变,改变钩码的数量,弹簧秤的示数有
何变化?
4、钩码的数量和位置保持不变,改
变弹簧秤的位置,弹簧秤的示数有何变
化?
5、钩码的数量和弹簧秤的位置不
变,改变钩码的位置,弹簧秤的示数有何
变化?
实验探究实验装置
实验表格
测量
F1
N
L1
N
F2
N
L2
N
1
2
3
提问分析比较表中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讨论、归纳
多媒体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
力臂或F1×L=F2×L2
理解、记忆多媒体
巩固练
习
1. 所谓杠杆,是指一根,在下,能够绕着点
转动。
2. 杠杆的五要素是指(1)杠杆转动时绕着的固定点叫;(2)的
力叫动力;(3)叫阻力;(4)从到的
距离叫动力臂;(5)从到的距离叫阻力臂。
3.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画出作用在“开瓶起子”上动力F1的力臂和阻力F2的示意图。
5. 用杠杆去撬动一块石头,如果杠杆的动力臂长2m,阻力臂长40cm,那么只要用
N的力就能撬起重500N的一块石头。
7.图中的农民拿着一根用来挑东西的扁担. 扁担属
于__________类机械,使用扁担挑东西______
(填“能”或“不能”)省力.
一、杠杆(第2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能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会用杠
杆的平衡条件解题。
2、了解杠杆的应用,能对杠杆进行分类,并了解分类原则。
二、过程与方法
1、复习画杠杆示意图和力臂,训练学生的作图、识图能力。
2、让学生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
单的科学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从而提
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独立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力臂。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会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题。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器材】螺丝刀、羊角锤、钢丝钳、木块、钉子扳手、夹子、(杠杆、铁架台、钩码、弹簧测力计)、多媒体材料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探究、归纳
【教学过程】
教师活
动
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学媒体
提问1、杠杆的五要素是什么?
2、杠杆平衡条件是什么?学生回答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
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
提问为什么阿基米德说“给我支
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讨论,交流
讲解讨论杠杆的分类:
L1>L2 则 F1<F2 省力杠杆特点:省力但费距离应用:撬棒L1=L2 F1=F2等臂杠杆不省力不省距离天平
L1<L2 F1>F2 费力杠杆费力但省距离钓鱼竿
分析图11-6的杠杆分类和分类原则
生活物理社会:
生活中的剪刀:裁衣剪刀理发剪
刀剪铁皮剪刀修枝剪刀
讨论杠杆分类多媒体
举例分析例题2015年6月22日在杭州动物
园,一位物理老师用一只弹簧测力计“称”
出一头大象的质量。
在“称”象的过程中,
他还用了吊车、铁笼和10m长的槽钢作为
辅助工具,若不计槽钢和铁笼重,吊钩固
定处距系弹簧秤一端距离9m,距系铁笼
一端距离7cm,当槽钢处于水平状态时弹
簧秤示数为200N试估计大象的质量。
介绍:解题格式和要求
掌握要求多媒体
讲解生活物理社会:人体中的杠杆
骨骼、肌肉和关节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
尽管人体的各种运动相当复杂,但最
基本的运动都是由骨骼绕关节转动产生的,其模型就是杠杆。
人的手臂绕肘关节
转动,可以看成是由肌肉和手臂骨骼组成的杠杆模型在转动。
小腿绕膝关节转动,也可以看成是腿部肌肉作用于小腿骨骼组成的杠杆模型在转动。
屈肘举哑铃(球)的杠杆分析当上臂中的肱三头肌伸展、肱二头肌收缩时,肌肉收缩产生的拉力使
前臂骨骼绕肘关节转动。
因此手握哑铃向上运动。
托铅球的屈肘锻炼托铁球转腕
的杠杆分析当你托住一只铁球并绕腕关节向上转动时:手是一个杠杆,腕关节是
支点,球压在掌心上的力是阻力,通过前臂中的伸肌伸展和屈肌收缩产生动力,使托住铁球的手向上运动。
人体中形形色色的杠杆当你摆手的时候,或是咀嚼食
物的时候,你用到了杠杆。
你知道它们的原理吗?人体中形形色色的杠杆当你拉
小提琴的时候,你在使用你手臂和手指构成的杠杆。
你想了解它们的原理吗?人
体杠杆的启示人体中的杠杆为科技工作者的创造和发明提供了很多启示。
机器人
和航天飞机上的机械臂的发明就是其生动的体现。
归纳整理略…讨论本课主要内
容
多媒体
巩固练习1、撬棒在撬道钉时,动力臂是阻力臂的15倍,当撬道钉时用力20N恰能将道
钉撬起,则道钉受到的阻力为 N。
(不计道钉自身的重力)
2、下列关于杠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支点总位于动力作用点与阻力作用点之间
B.动力臂越长,总是越省力
C.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比值越大,就越省力
D.动力作用方向总是与阻力作用方向相反
3、关于力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叫力臂
B.力臂一定在杠杆上
C.动力臂长的杠杆比动力臂短的杠杆省力
D.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杠杆是省力的杠杆
4、将重为5牛顿和15牛顿的甲、乙两物体,分别挂在杠杆的左右两端。
若杠杆的重力忽略不计,当杠杆平衡时,左右两边臂长之比为 ( )
A.3:1
B.2:1
C.1:3
D.4:1
5 如图所示的杠杆,每个砝码重均为1牛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在杠杆两边
各减去一个砝码,则 ( )
A. 杠杆保持平衡
B. 杠杆左边向下倾
C. 杠杆右边向下倾
D. 无法判断
布置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