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灾害防御知识

合集下载

防雷电常识

防雷电常识

防雷电常识
首先雷电天气时,不要停留在高大树木、电线、旗杆、长金属栏杆、庞大金属物体、山顶、制高点等场所。

其次雷电天气时,不要触摸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带电设备或类似金属装置。

雷雨天气不要在野外使用有金属尖端的雨伞,不要携带金属工具。

雷雨天气不要在野外拨打或接听手机。

雷雨天气不要在屋顶玩耍。

雷雨天气不要在田间劳动,不要在空旷地方活动。

雷雨天气不要在河边、湖边、水塘边活动,不要去游泳、划船、垂钓等。

雷雨天气不要在野外孤立的小屋、工棚、凉亭里避雨。

雷雨天气不要在大树下避雨,要远离烟囱、铁塔、高大广告牌、旗杆、电线杆等物品,不要在铁轨附近逗留。

最后雷雨天气,如果必须外出,最好选择汽车作为交通工具,因为汽车内是躲避雷击的理想场所。

安全常识灾害防范之直击雷的防护措施

安全常识灾害防范之直击雷的防护措施

安全常识灾害防范之直击雷的防护措施在日常生活中,雷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它不仅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威胁,还会对电力设施和通讯设备造成损失。

因此,了解直击雷的防护措施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1. 什么是直击雷?直击雷是指闪电直接打在物体上的现象,也叫做“正常模式”,它是闪电中最危险的一种模式。

直击雷引起的损失往往比间接雷弱电流和感应电压的影响更加严重。

2. 雷电的危害在人类历史上,雷霆一直是被人们所畏惧的自然现象之一。

雷雨天气容易引起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 人身安全人类身体对电流是有一定的承受能力的,但遭受直接击雷时尤为危险。

因为直击雷电能够导致电击、烧伤、呼吸衰竭、心肺停顿等严重后果,甚至会导致死亡。

因此,当发现有雷电活动时,应尽量避免在户外或者在开放场地,特别是在高地或树林、水塘、高耸物体等有电势差的区域呆着,更要避开一些金属制品,如笔记本电脑、手机等。

2.2 电力设备损坏雷电产生的强电场和强磁场,会产生感应电压,对于传统的电力设施来说,这种电压是难以承受的,会造成设备闪电击穿,引起短路等故障,同时也会严重危害设备的寿命和技术经济性。

2.3 天线设备的损坏天线设备也是最容易遭受雷击的,因为天线处于高空,很容易成为雷电的打击区域。

如果不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雷电会直接冲击到电视接收、通讯等设备,并破坏其电路。

3. 直击雷的防护措施了解了直击雷的危害,我们应该了解一些防护措施以避免被直接雷击。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防护措施:3.1 安全地点如果你在雷雨天气下,被困在户外或者在开放场地,应该尽快找到一个安全的地点,一般可以进入带金属网罩的建筑物,大型车辆,铁路隧道、路桥下、山洞、树丛等地方躲避。

3.2 用普通绝缘物封闭如果没有室内藏身之处,就必须用普通的绝缘物封闭身体。

注意,要用绝缘物如塑料布、绝缘衣物封住全身,其中厚度不能过薄,也要保证绝缘材质完好无缺。

3.3 特殊器材在经常遭受雷击的设施或者区域,需要采用专门的防雷设备,例如避雷针、耐雷措施、避雷器、避雷线等。

校园防雷电安全教育安全知识

校园防雷电安全教育安全知识

校园防雷电安全教育安全知识校园防雷电安全教育安全知识现在是雷电高发季节,为确保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了解基本的防雷电安全知识对孩子和家长而言都是十分必要的。

下面就来看看有哪些是我们需要知道的防雷电安全知识吧!防雷电安全小知识(1)不要在楼顶或大树下避雨。

下雨时,不要继续在楼顶玩耍,也不能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大树下避雨,如万不得已,则须与树干保持三米距离,下蹲并双脚靠拢。

(2)不要在水面或水边停留。

在河里、湖泊、海边钓鱼游泳、玩耍都是很危险的。

(3)不要快速移动。

雷雨中,最好不要拼命奔跑,更不适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在雷雨中快速移动容易遭雷击。

(4)远离金属物质。

在雨中行走时,不能撑铁柄雨伞或铁类玩具;避雨的时候要观察周围是否有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或电力设备,不宜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金属体以及铁路轨道附近停留。

(5)雷雨中,最好不要玩手机。

雷雨天气告诫孩子们不要玩手机,尽量不要拨打或接听电话,家里的座机也避免使用,因为避雷针只能保护建筑物,但对于通过架空电线、电话线侵入的雷电波却无能为力。

(6)雷雨天气注意穿鞋。

在雷雨天气赤脚行走或避雨,会加大被雷电击的可能性。

贪玩的孩子应该立即穿上鞋子,或者在脚底垫上塑料等绝缘体。

如果刚好在户外雷区,请教育孩子这样:1.严禁奔跑,不要张嘴,应立即双膝下蹲,同时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因为头部是人身体部位最容易遭到电击的。

2.迅速躲进有防雷设施保护的建筑物内。

3.如果是在室内,应该马上关闭好门窗。

暴雨预警信号等级划分:暴雨蓝色预警信号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准备工作;2.学校、幼儿园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学生和幼儿安全;3.驾驶人员应当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4.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做好排涝准备。

暴雨黄色预警信号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雷电灾害防御知识-精品文档

雷电灾害防御知识-精品文档

县级气象部门防雷工作重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HINA METEOROLOGY
一、我国的雷电灾害
(一)雷暴活动频繁
我国地处温带、亚热带地区,雷暴活动十分频繁。
年最多雷暴日:22个城市在50天以上
年平均雷暴日:10个城市超过40天
CHINA METEOROLOGY
一、我国的雷电灾害
(二)雷电灾害严重
根据近30年的雷电统计资料分析,我国雷暴日天数变 化不大,但是雷电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日益严重。
(五)防雷市场发展壮大
随着国内雷电防护市场需求的扩大,防雷工程设计、施工企业 和防雷产品的生产、销售企业大量涌现。全国有约1600家企业持 有防雷工程专业资质,此外,还有数百家从事防雷产品生产、销售 的企业;全社会从事防雷技术工作的人员有数万人,其中,有近3 万人取得了防雷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证书。 我国也培育和发展了一批民族自己的企业,这些企业既积极参 与国际防雷产品、工程市场的竞争,也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以 及前沿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在国际防雷界已形成一定影响, 也打出了我们自己的民族品牌。
CHINA METEOROLOGY
现状
(六)防雷标准体系逐步健全
中国气象局于2019年12月成立了“全国气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 员会雷电专业委员会”,目前正在筹建“全国雷电灾害防御标准化 技术委员会” 。截止目前,已组织各级气象部门参与制定了近10部 防雷国家标准,立项制定50部防雷气象行业标准(已发布16部), 数十部地方防雷标准。同时也通过组织气象防雷专家积极参与“全 国雷电防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活动、组织进行“雷电防护标准 化体系”研究等工作,努力使防雷减灾标准化工作适应实际管理、 业务和服务工作的需要。

雷电灾害预防措施

雷电灾害预防措施

雷电灾害预防措施雷电灾害是自然灾害常见的一种,近年来雷击事件屡屡发生,主要原因是人们防雷意识淡薄,防雷设施缺乏.,下面是店铺为您介绍的在日常生活中对雷电灾害的预防措施。

以供参考。

预防雷击的措施:室内预防雷击(1)电视机的室外无线在雷雨天要与电视机脱离,而与接地线连接。

(2)雷雨天气应关好门窗,防止球形雷窜入室内造成危害。

(3)雷暴时,人体最好离开可能传来雷电侵入波的线路和设备1.5m 以上。

也就是说,尽量暂时不用电器,最好拔掉电源插头;不要打电话;不要靠近室内的金属设备如暖气片、自来水管、下水管;要尽量离开电源线、电话线、广播线,以防止这些线路和设备对人体的二次放电。

另外,不要穿潮湿的衣服,不要靠近潮湿的墙壁。

预防雷击的措施:.室外如何避免雷击(1)为了防止反击事故和跨步电压伤人,要远离建筑物的避雷针及其接地引下线。

(2)要远离各种天线、电线杆、高塔。

烟囱、旗杆,如有条件应进入有宽大金属构架、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金属壳的汽车和船只,但是帆布蓬车和拖拉机、摩托车等在雷电发生时是比较危险的,应尽快离开。

(3〕应尽量离开山丘、海滨、河边、池旁;应尽快离开铁丝网、金属晒衣绳。

孤独的树木和没有防雷装置的孤立的小建筑等。

(4)雷雨天气尽量不要在旷野里行走。

如果有急事需要赶路时,要穿塑料等不侵水的雨衣;要走的慢些,步子小点;不要骑在牲畜上或自行车上行走;不要用金属杆的雨伞,不要把带有金属杆的工具如铁锹、锄头扛在肩上。

人在遭受雷击前,会突然有头发竖起或皮肤颤动的感觉,这时应立刻躺倒在地,或选择低洼处蹲下,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缩小暴露面即可。

相关知识:怎样抢救被雷击伤的人受雷击被烧伤或严重休克的人,身体并不带电。

应马上让其躺下,扑灭身上的火,并对他进行抢救。

若伤者虽失去意识,但仍有呼吸和心跳,则自行恢复的可能性很大,应让伤者舒适平卧.安静休息后,再送医院治疗。

若伤者已停止呼吸或心脏跳动,应迅速对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注意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也不要中止心肺复苏的急救。

雷电预防安全常识

雷电预防安全常识

雷电预防安全常识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常常在雷雨天气中出现。

它带有强大的电能,不仅可以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还可能给设备和建筑物带来严重的损害。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了解一些雷电预防的安全常识,以保护自己和周围的人。

1.了解雷电的形成和规律雷电是由云层内部的正电和地面的负电之间的电荷分离产生的。

当云层内的正电荷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会与地面上的负电荷产生强烈的电流放电,形成闪电。

了解雷电的形成和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雷电灾害。

2.避免在雷雨天气外出雷电常常伴随着大雨和狂风,这时候外出是非常危险的。

在雷雨天气中,尽量待在室内,远离窗户、门口和金属物品。

如果必须外出,应选择安全的避雷设施,如雷达站、避雷塔等。

3.不要在露天场所躲避雷雨许多人在下雨时会选择在露天场所躲避雷雨,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露天场所没有避雷设施,人们很容易成为雷电的“接地物”,增加被雷击的风险。

因此,应尽量避免在露天场所躲避雷雨,选择安全的室内环境。

4.远离高大的物体和金属设施在雷雨天气中,应尽量远离高大的物体和金属设施,如高楼、电线杆、铁塔等。

这些物体容易吸引雷电,成为雷电击中的目标。

如果无法远离,应找到安全的避雷设施或躲进建筑物内。

5.避免在水中或潮湿的地面上活动雷电很容易通过水传导,因此在雷雨天气中,应尽量避免在水中或潮湿的地面上活动。

不要在游泳池、湖泊、河流等水域中游泳或嬉戏,也不要在雨水积聚的地方玩耍或行走。

6.不要使用带有金属材质的工具或器具在雷雨天气中,不要使用带有金属材质的工具或器具,如铁锹、铁锤、铁丝网等。

这些金属物品容易成为雷电的吸引点,增加被雷击的风险。

应尽量使用绝缘材料制成的工具,如塑料或木制品。

7.保护好自己的电子设备雷电对电子设备造成的损害是常见的。

在雷雨天气中,应尽量避免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或者将它们断开与电源的连接。

如果不得不使用,可以使用避雷器或插座保护装置来保护设备免受雷击。

8.了解周围的避雷设施和避雷知识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避雷设施和避雷知识,我们应该了解周围的避雷设施和避雷知识。

安全教育日加强防雷知识教育预防雷击事故

安全教育日加强防雷知识教育预防雷击事故

安全教育日加强防雷知识教育预防雷击事故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它的猛烈与强大常常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可预见的威胁。

为了预防雷击事故的发生,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每年的5月12日被设立为国际安全教育日。

在这一天,各类场所、机构和组织都会加强防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加强防雷知识教育,以预防雷击事故的发生。

一、了解雷电的形成和传导原理要加强防雷知识教育,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雷电的形成和传导原理。

雷电是大气中的静电放电现象,当大气中的正电荷和负电荷之间的电势差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放电现象,即雷电形成。

雷电常常沿着导电体传导,例如树木、建筑物、金属结构等。

因此,了解雷电的形成和传导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预防雷击事故的方法。

二、安全避雷措施的知识普及为了预防雷击事故,我们应当加强安全避雷措施的知识普及。

在室外活动时,尽量避免在雷雨天气下进行,如果无法避免,在开阔地带不要躲在树下、建筑物旁边或者是金属结构物附近,这些地方较容易被雷电击中。

当然,如果在雷雨天气下被困在开放的区域,我们可以躲在低洼地或者是近地面的建筑物中以减少受雷击的风险。

室内也需要做好防雷措施,例如通过接地防止雷电进入建筑物,并且避免使用有线电话和淋浴等容易形成接地的电器。

三、防雷设施的建设与维护除了加强防雷知识的教育普及外,还需要加强防雷设施的建设与维护。

对于高风险地区,例如科研单位、通信基站、电力设施等,应当配备专业的防雷设施。

这些设施包括避雷针、避雷网、避雷线等,可以将雷电导入地下或者是其他安全区域,以减少雷击事故的发生。

同时,这些设施需要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它们的正常工作状态,提高防雷效果。

四、加强安全教育的触达渠道和方式为了确保防雷知识的普及和有效教育,我们应当加强安全教育的触达渠道和方式。

在学校中,应将防雷知识纳入课程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校就能够了解并且掌握相关的知识。

同时,也可以通过社区、企事业单位、媒体等多种渠道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例如举办讲座、展览、宣传活动等,以增加人们对于防雷知识的关注和认识。

防雷安全培训讲义

防雷安全培训讲义

防雷安全培训讲义一、雷电基本知识雷电是天空中的云团在静电感应作用下,产生电荷并聚集形成雷云,当云层对地面产生电压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使空气电离而导电,形成放电通道,出现闪电和雷鸣现象。

雷电具有极高的能量和电压,对人类生产和生活设施、设备和人身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二、雷电危害识别雷电危害主要包括直击雷、感应雷和雷电波侵入三种形式。

直击雷是指雷电直接击中建筑物、设备和人体等,造成直接损害;感应雷是指雷电放电时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导致设备过热、损坏;雷电波侵入则是指雷电沿输电线路侵入,导致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

三、防雷设施与设备防雷设施主要包括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用于接引雷电并将其引入地下;防雷设备主要包括浪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等,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泄放浪涌电流,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

四、防雷安全措施1. 安装防雷设施:建筑物应安装避雷针、避雷带等防雷设施,并与地下连接线良好连接。

2. 设备接地:电气设备应进行接地处理,以避免雷电击中设备时产生过电压和过电流。

3. 安装电涌保护器:电子设备应安装浪涌保护器,以限制瞬态过电压和泄放浪涌电流。

4. 防雷宣传教育:加强防雷宣传教育,提高员工防雷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5. 建立防雷安全制度:建立健全防雷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和维护防雷设施及设备。

五、应急处置与救援在遭遇雷电天气时,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采取以下应急措施:1. 及时关闭电子设备和家用电器,切断电源和信号线路。

2. 避免在空旷地区停留,尽量寻找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躲避。

3. 不要在树下、金属物体附近停留,避免使用金属雨伞等物品。

4. 如果在行驶过程中遇到雷电天气,应关闭车窗、收音机天线,避免接打手机。

5. 在雷电天气结束后,应尽快离开躲雨的建筑物,以防积水带电伤人。

同时,需要了解基本的救援常识,如心肺复苏术(CPR)等,以便在遭遇意外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援措施。

六、防雷安全法规与标准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制定了一系列防雷安全法规和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状
(一)雷电监测
雷电监测网主要由气象、电力、电信、 民航、部队等部门建设和使用。目前,气 象部门全国布点建设雷电定位系统,总探 测站数400多个,并实现区域联网,大大提 高了探测精度和效率。此外,中国气象局 已在京津冀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 三角洲地区建设兼有云闪探测功能的区域 性雷电监测系统。
我国也培育和发展了一批民族自己的企业,这些企业既积极参 与国际防雷产品、工程市场的竞争,也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以 及前沿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在国际防雷界已形成一定影响, 也打出了我们自己的民族品牌。
现状
(六)防雷标准体系逐步健全
中国气象局于2005年12月成立了“全国气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 员会雷电专业委员会”,目前正在筹建“全国雷电灾害防御标准化 技术委员会” 。截止目前,已组织各级气象部门参与制定了近10部 防雷国家标准,立项制定50部防雷气象行业标准(已发布16部), 数十部地方防雷标准。同时也通过组织气象防雷专家积极参与“全 国雷电防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活动、组织进行“雷电防护标准 化体系”研究等工作,努力使防雷减灾标准化工作适应实际管理、 业务和服务工作的需要。
❖ 感应雷电灾害(静电感应破坏、电磁 感应破坏)
由于雷电感应所产生的高电压、大电流 (或通过电源、通信线路传输到目标物内), 使目标物内部的电子设备甚至人员受损害。
一、我国的雷电灾害
(五)雷电灾害时空分布特点
—— 90%以上雷灾经济损失发生在城市和行业部门, 主要分布在华东和华南等经济发达地区;
—— 90%以上雷击伤亡事故发生在农村地区; —— 汛期是雷电灾害事故的高发期,4~9月间发生 的雷灾起数和雷击伤亡人数均占全年总数的90%以上 (重大人员伤亡和重大直接经济损失)。
这些站网和系统在雷电及对流性灾害 天气过程的监测、预测、人工影响作业指 挥、雷电防护等多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现状
(二)雷电预警预报
雷电的发生具有很大的随机性,我国雷电预警预报研究工 作起步较晚,近几年在雷电诊断分析及预警预报技术和方法的 研发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随着全国局域雷电定位网 的建立和应用,一些省市开始针对有无雷电发生进行定性产品 发布,或针对某些行业单位、重点区域开展专业性的雷电预警 预报。
主要内容
我国的雷电灾害 防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防雷法规与文件 防雷主要法律制度 履行好防雷社会管理职责
县级气象部门防雷工作重点
一、我国的雷电灾害
(一)雷暴活动频繁
我国地处温带、亚热带地区,雷暴活动十分频繁。 年最多雷暴日:22个城市在50天以上 年平均雷暴日:10个城市超过40天
一、我国的雷电灾害
现状
(七)防雷依法行政能力不断加强
气象主管机构建立了面向社会的行政许可窗口,依法 履行防雷工程专业设计和施工资质认定、防雷装置检测资 质认定、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防雷资质和产品 备案以及市场监管等社会管理职能,有效地降低了防雷安 全隐患。
问题
雷电科研、业务水平已上一台阶,但雷电的发生、发展以及致 灾因素等诸多科学问题尚未解决。
国家级实验室:雷电物理与防 护实验室、广州雷电野外试验场。
国家级测试中心:北京、上海 防雷产品测试中心
其他部委、行业科研机构
现状
(四)防雷技术服务
包括雷击风险评估、雷灾调查 鉴定、设计技术评价、跟踪监督检 测、年度常规检测、防雷产品测试 等多个服务项目,涵盖了社会经济 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涉及多个行业及部门,取得了显著 的社会经济效益。
电力系 统故障
火灾、 爆炸
信息系 统毁坏
建筑 物损

航天工业
畜牧业 森林火灾
石油 化工
一、我国的雷电灾害
(三)雷电灾害成因
雷电是在雷暴天气条件下发 生于大气中的一种长距离放电现 象,具有大电流、高电压、强电 磁辐射等特征。
一、我国的雷电灾害
(四) 雷电灾害机制
❖ 直接雷电灾害
雷电直接击中人体、建 (构)筑物、设 备等,其产生的高电压、大电流及热效应、机 械效应等所造成的直接损害。
现状
(五)防雷市场发展壮大
随着国内雷电防护市场需求的扩大,防雷工程设计、施工企业 和防雷产品的生产、销售企业大量涌现。全国有约1600家企业持 有防雷工程专业资质,此外,还有数百家从事防雷产品生产、销售 的企业;全社会从事防雷技术工作的人员有数万人,其中,有近3 万人取得了防雷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证书。
(二)雷电灾害严重
根据近30年的雷电统计资料分析,我国雷暴日天数变 化不大,但是雷电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日益严重。
据不完全统计,1997-2009年的十余年间,全国因雷 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百万元以上的雷电灾害事故就有近 400起,每年因雷电灾害造成人员伤亡数千人。
雷电灾害涉及电力、通信、石化、交通、金融 等各行各业以及千家万户
总体而言,我国在雷电预警预报方面的工作还相当薄弱, 没有成熟的可供预报服务实际使用的业务产品,不能完全满足 目前社会经济发展对雷电监测预警预报业务的需求。
现状
(三)雷电科研
我国在雷暴云电结构、雷电物 理、雷电电磁辐射、人工引发雷电 技术及其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 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并 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地位。
现代防雷的内涵在理论、技术以及实际应用上有了很多的创新 和发展,但专业学科建设、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还有待加强。
雷电波侵入的防护: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后,架空电话 线屡遭雷击促使防雷保安器的研制成功;1882年纽约首次实 现供配电后,供电线路和电气设备的大量遭雷击又促使了电 力系统防雷的研究。
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20世纪中叶以后,微电子技术和 超大规模集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LEMP可能损坏大范 围的电子系统,并造成更大的损失。
图4: 1997年~2006年全国雷击伤亡事故年变化图0
全国雷击伤亡事故年变化图
二、防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过去
—— 中国古代:引雷入地
—— 欧州古代:预警
发展
直击雷的防护:1754年前后,富兰克林、罗蒙诺索夫等 一批欧美学者用试验证实了“雷就是电”,并发明了用接闪 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的外部防雷装置拦截闪电 。 250 多年的实践证明,LPS是迄今唯一有效和广泛使用的直击雷 防护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