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二上《动物聚会》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4《动物聚会》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4《动物聚会》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动物聚会》这一节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上下位置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动物聚会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上下位置的存在,并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上下位置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善于观察,喜欢动手操作。
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对上下位置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上下位置的关系,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上下位置的关系,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上下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上下位置的关系。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与同伴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所需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个动物聚会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动物们所处的位置关系。
2.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模型或卡片,呈现不同的动物位置关系,让学生用语言描述。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上下位置的关系。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关上下位置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动物聚会的场景,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动物们所处的位置关系。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4《动物聚会》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4《动物聚会》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动物聚会》这一课时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4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在动物聚会上,各种动物都来了,有狮子、兔子、猴子等等。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已经学会了10以内的加减法。
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有些学生对加减法的运算顺序、运算规律等方面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在实际应用中,如何快速准确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我会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故事情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动物聚会。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动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如:狮子吃了2个水果,又吃了3个水果,一共有多少个水果?引导学生用加法进行计算。
再如:狮子给了兔子3个水果,兔子又有2个水果,一共有多少个水果?引导学生用减法进行计算。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动物聚会》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动物聚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动物聚会》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物体的多少”的概念,学会用数词表示物体的多少,培养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
教材以动物聚会的场景为背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和识数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模仿和探究。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数的顺序、数量的概念还不太清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重点辅导。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数词表示物体的多少的方法。
2.培养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用数词表示物体的多少。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数的顺序,掌握数数、识数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动物聚会的场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2.运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中数数、识数,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采用分组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4.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动物聚会的场景,引导学生数一数有多少只动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教师提问“物体的多少应该如何表示?”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课堂讲解:a.教师讲解数的顺序,让学生认识数字1-10。
b.教师讲解如何用数词表示物体的多少,举例说明。
c.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数数,识数。
4.课堂练习:a.学生分组进行数数游戏,比一比哪个组数得快、数得准。
b.教师出示不同数量的动物图片,学生用数词表示动物的多少。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6.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数一数家里的物品,用数词表示物品的多少。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数数:1 2 3 4 5 6 7 8 9 10识数:一(个)二(个)三(个)… 十(个)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动物聚会》说课稿(通用4篇)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动物聚会》说课稿(通用4篇)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动物聚会》篇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大庆市肇源县新站镇中心校的孟庆超老师。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二级年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第4节《动物聚会》。
教材分析:本单元在编写上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生活,强调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乘法意义的感悟。
教材中的主题图以学生喜爱的童话形式出现,目的是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学情分析:根据前两节课的学习,二年级学生已经对乘法有了初步认识,并能够初步用乘法解决问题。
由于本班学生思维敏捷,愿意和小伙伴交流合作、并且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
所以,依据课标和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与应用数学的意识,会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各种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乘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我班学生实际,我把本节课的重点设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难点设为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教法与学法:课堂上我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共同探讨获得新知。
教学中我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且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学生掌握“移多补少”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学具圆片教学过程:根据《课标》指出的“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我安排了以下四个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低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非常感兴趣,因此我创设了白雪公主来到森林里答谢小矮人,小动物们为白雪公主举办动物聚会的童话故事,引出新课。
通过实践这一环节的设计非常成功,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动物聚会》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动物聚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动物聚会》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动物聚会的情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动物插图和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计算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二年级的学生中,他们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字的认识和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不同,他们在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学生能够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我还将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如动画和游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物聚会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3.解决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4.总结:学生分组汇报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教案大全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动物聚会9篇

教案大全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动物聚会9篇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动物聚会 1教材分析:《动物聚会》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第4节。
教材在编写上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强调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乘法意义的感悟,体会乘法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学生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的主题图以学生喜爱的童话形式出现,目的是使学生感到生动有趣,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与应用数学的意识,会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目标:通过问一问、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算一算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在解决乘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设计理念:《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依据这个理念,我设计了一则童话故事贯穿整节课,并且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从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观察、思考、发现数学问题,使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学具圆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都听过白雪公主的故事吧?美丽的白雪公主被英俊的王子救活之后,两个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可是呀,白雪公主一直想找机会感谢一下七个小矮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
于是,这一天她来到了森林王国,小动物们为了欢迎白雪公主的到来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动物聚会。
二年级上册数学 - -动物聚会 北师大版(20张)

知识讲解 (1)想一想,连一连。
6篮松果, 一共有多少个? 每篮有3个。
求6个3是多少。
列加法算式为3+3+3+3+3+3 列乘法算式为6×3或3×6。
知识讲解 (1)想一想,连一连。
3盘桃子, 每盘6个。
一共有多少个? 求3个6是多少。
列加法算式为6+6+6 列乘法算式为6×3或3×6。
知识讲解 (1)想一想,连一连。
知识讲解 (2)看一看,说一说,你能想到哪些算式?
知识讲解 (2)看一看,说一说,你能想到哪些算式?
表示3个4相加。 4×3=12(个) 3×4=12(个)
知识讲解 (2)看一看,说一说,你能想到哪些算式?
表示3个3相加。 3×3=9(只)
知识讲解 (3)想一想,用3×6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练习巩固
2.小蚂蚁回家。
二年级上册数学 - -动物聚会 北师大版(20张)
二年级上册数学 - -动物聚会 北师大版(20张)
练习巩固
3.
(1)摆小雨伞一共用了多少根牙签?
4×3=12(根) 3×4=12(根)
答:摆小雨伞一共用了12根牙签。
二年级上册数学 - -动物聚会 北师大版(20张)
二年级上册数学 - -动物聚会 北师大版(20张)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
动物聚会
> 12 3
激趣导入
看图写算式。
3×4 或 4×3
3×6 或 6×3
知识讲解 动物聚会。
知识讲解
你了解到了哪 些数学信息?
①有3根树枝上站着小鸟,每根树枝上有3只。 ② 6只小松鼠采松果,每只小松鼠采一篮松果,每篮有3个。 ③ 3只小兔拔萝卜,每只小兔拔了4个。 ④ 3只小猴在运桃子,每只小猴运一盘桃子,每盘有6个。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动物聚会》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动物聚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动物聚会》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课,主要内容是通过动物聚会的情景,引导学生学习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数数、识数的基本能力,但对于加减法运算的理解和应用还不够熟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物聚会的情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动物聚会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动物卡片、计数棒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动物玩具、计数棒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动物聚会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故事中,动物们要参加一个聚会,但是场地有限,只能容纳一定数量的动物。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控制动物的数量,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呢?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呈现动物聚会的场景。
课件中,有各种动物的图片,每种动物都有一定的数量。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动物一共有多少只呢?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都有一个动物卡片和一个计数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