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

合集下载

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23

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23

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23 临床问题1脑梗死的病因学分型是什么?推荐意见:国际上应用最多的脑梗死病因学分型是类肝素药物治疗急性卒中试验(Trial of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

该分型将缺血性卒中分为5个亚型: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心源性脑栓塞(Cardioembolism,CE)、小动脉闭塞(Small Artery Occlusion,SAO)、其他原因性卒中(Stroke of Other determinedEtiology,SOE)和不明原因性卒中(Stroke of Undetermined Etiology,SUE)。

临床问题2脑梗死常见证候要素的判定方法是什么?推荐意见:(1)内风、内火、痰湿、血瘀、气虚、阴虚是脑梗死常见的证候要素,其判定可参考《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

(2)急性期常以内风、内火、痰湿等标实为主,少数患者表现为气虚证;恢复期虚实夹杂,气虚、阴虚为本,痰湿、血瘀等为标。

血瘀证是基本证候,贯穿急性期和恢复期始终。

(3)脑梗死表现为单一证候要素者较少,多表现为二到三个证候要素组合出现。

证候诊断可由证候要素组合而成。

临床问题3脑梗死常见证候诊断标准是什么?推荐意见:采用《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T/CAIM 022-2021)证候诊断标准。

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问题4针对急性脑梗死出现低灌注或低血压患者,哪类中药注射液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推荐意见:急性脑梗死出现血压偏低或低灌注患者,中医辨证多属气虚证,可应用参麦注射液或生脉注射液,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C级证据,强推荐)临床问题5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药注射液能否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推荐意见:(1)针对急性脑梗死“毒损脑络”核心病机,发病早期可应用解毒通络类中药注射液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推荐使用醒脑静注射液(C 级证据,强推荐)或清开灵注射液(C级证据,弱推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患者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患者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患者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脑梗死是由于脑动脉血栓形成或动脉狭窄导致脑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的一种脑血管疾病,严重时可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损伤甚至坏死。

脑梗死在临床上占据相当大的比例,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巨大的健康和经济负担。

治疗脑梗死主要包括溶栓、抗血小板治疗和脑保护治疗等方法。

在治疗脑梗死的过程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逐渐受到广泛重视,因其在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疗效1. 中药治疗中医认为脑梗死是由于气血不畅、痰浊内蕴、肝郁气滞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中药治疗脑梗死主要以“通络、活血、化痰”的治疗原则为主。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一些中药如川芎、三七、甘草、黄连等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脑组织的缺血缺氧情况,促进患者的康复。

2. 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特有的治疗方式,在脑梗死的康复治疗中也取得了显著效果。

针灸治疗可以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降低炎症反应等来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症状。

临床研究表明,对于脑梗死后的瘫痪、言语障碍等症状,针灸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 西医药物治疗西医药物治疗脑梗死主要包括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脑保护治疗等。

溶栓治疗可以快速恢复局部血液供应,减轻患者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情况;抗血小板治疗能够预防血栓的形成,防止脑梗死的再次发作;脑保护治疗可以减轻脑组织的损伤,降低神经细胞的凋亡率,有助于加速患者的康复。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患者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侧支循环是指在主要供血动脉发生梗死时,血流通过侧支血管供应梗死区域的现象。

在脑梗死的治疗过程中,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促进患者侧支循环的建立,有助于加速患者的康复。

1. 中药治疗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中医药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活血化瘀的作用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

一些中药如川芎、丹参等具有活血通络的作用,能够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改善患者的脑血液供应。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疗效分析
p t n swi f r t n d v d e i t e t n r u n o to o p e c o p f r6 a e , o to o p wa e t d i e tr ai t t i a c i , i i et m ot a me t o p a d c n r l u , a h g u o 0 c s s c n l e h n o h n r g r g r r g u s a e W se r r t n n me ii e te t e tg o p wa d e dcn , a r m n r u s a d d TCM n t e b s s o o to r u , h o r e o e t r u s f r3 we k . s l : h oa o a e f c n l o p t e c u s ft wo g o p e s Re u t T e t t l h r g h o s
e et ert o e et et ru a 33 ta o n o go pfr 00 te iee c s inf atP O0 )C n ls n T e f cv e fh a n o pw s _ h t f o t l u . h f rnewa g icn ( < . . o c i : h i a t t m r g 9 %, c r r o 8 %, d s i 5 uo
e e t f e t gi f r t n i e i tg a i eme i i ewa o d f c a i a ci t e r t d cn sg o . o t r n n o n h n v
【 y o d 】 C rba if ci ;ne av dcn ; l i l f c Ke w r s ee rlna t n Itg t e r o r i me ii C i c et e n ae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临床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临床体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临床体会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临床体会脑梗死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疾病,临床上的治疗方法众多,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则成为一种重要的方法。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我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不少经验,这里我将分享一些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基本原则是“早期、全面、个体化”。

早期干预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减少损伤面积,提高治疗效果。

在我们的工作中,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对于高危患者,我们采取了镇痛、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等手段,以迅速控制病情,减少损伤。

同时,中西医结合治疗要全面,即综合运用中西医疗法,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和特点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核心是“通络、活血、祛瘀”。

中药在治疗脑梗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药通络活血,既可以改善患者的微循环,增加脑组织的供血量,又可以减轻血栓的形成和扩展,促进脑血管的再通。

我们常常使用川芎、丹参等药物,通过推拿和经络理疗等手段,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增加氧气和营养的供应,达到治疗脑梗死的目的。

另外,中医药治疗脑梗死还有祛瘀的作用。

在脑梗死中,血管堵塞会导致血液在脑组织中滞留,形成瘀血。

瘀血不仅会阻碍正常的血流,还会释放各种致炎因子,加重神经细胞的损伤。

因此,祛瘀是治疗脑梗死的重要环节。

我们常常使用红花、三七等药物,通过疏通血管,降低血粘度,减少瘀血的形成,改善病情。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临床实践中,我们还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更好。

西医的药物可以快速控制病情,中医的治疗方法则可以从根本上调理患者的身体,提高抗病能力。

我们采用针灸、艾灸等中医治疗手段,结合西医的药物治疗,可以更全面地疏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从而更好地恢复脑功能。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需要严密的观察和随时的调整。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经常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动态监测,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治疗的过程常常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有耐心和毅力。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用药规律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用药规律研究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统计学方法
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如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 推断性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推断性统计分析,如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等 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如线性回归、多元回归等 生存分析:对数据进行生存分析,如Kaplan-Meier曲线、Cox回归等
04 中药药理学分析
常用药物: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等
适应症: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
注意事项:用药期间需监测血脂水平,避免过量使用
神经保护剂和神经营养剂
神经保护剂:保护神经元免受损伤,促进神经再生和修复 神经营养剂:提供神经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和发育 药物种类:包括抗炎药、抗氧化剂、神经生长因子等 作用机制: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促进神经细胞再生、改善神经功能等
其他西药作用机制
抗凝血药物:如华法林、肝素等,通过抑制凝血因子,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栓形成。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通过降低血脂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神经保护药物:如依达拉奉、丁苯酞等,通过保护神经元、改善脑血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对临床实践的建议和展望
建议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 梗死的研究,探索更优治疗 方案
建议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 提高疗效
建议推广中西医结合治疗脑 梗死的经验,提高临床应用
水平
展望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 的未来发展,期待更多创新
和突破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提高疗效
深入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机制,明确作用机理 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提高研究 质量 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基础研究,提高科研水平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34例临床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34例临床疗效
组 5 例 患者 全部 治愈 。 肿块 红肿 未成 脓肿 者 3 2 ① O例经 中 药外 敷 内服 , 生 素治疗 2 例治 愈 , 例 继 发形 成脓 肿 。② 脓肿 抗 1 9 形成 者 2 例 予切 开引流 , 分挂 线 , 局 部换 药 , 3 部 经 口服 中药 , 生 抗 素治 疗 2 0例治 愈 , 3例形 成 窦道 。③ 窦 道形 成 经久 不 愈者 8 , 例 均行 区段切 除 , 中一 例行 区段 切 除后半 年未 愈 , 手术 , 其 再次 行单 纯乳 房切 除 。 参 考 文献 3 讨 论 [】 1阿斯亚 , 永 亮. 细胞性 乳腺 炎诊 治新进 展f. 段 浆 J 内蒙古 中 医药 , 1 乳腺 导管扩 张症 是发 生于 非妊 娠期 , 哺乳 期 的一种 化学 性 2 1 ,4 1 :2 — 2 . 非 0 0 2 ( ) 10 12 慢 性炎 症 , 多见 于 中青 年妇 女 , 见男 性 , 偶 常伴 乳 头 凹陷 , 易反 复 【】李晓梅 . 2 乳腺 癌 术后 皮下 积液 的预 防 f.中 国误诊 学杂 志 , J 1 发 作形成 瘘管 。祖 国医学 认 为 : 头属 肝 , 房 属 胃 , 乳 乳 本病 患者 大 2 0 , (4 :9 1 0 6 6 2 )4 0 . 部分伴乳头凹陷畸形, 复因肝气郁滞 、 营气不从 , 气滞血瘀 , 聚而 [ 顾 乃 强 , 汉 钧 . 3 】 唐 实用 中医乳 房 病 学[ . 海科 学技 术 出版社 . M】 上 成 块 , 久化热 , 酿 肉腐 而成 脓 肿 , 破成 瘘 郁 蒸 溃 。 19 1 . 9 3.53
中图分 类 号 : 73 R 4 文献标 识 码 : B 文 章编号 :06 07 (0 )4 02 —2 10— 9 92 1 2— 04 0 1

脑梗塞的治疗原则和中西医治疗方法

脑梗塞的治疗原则和中西医治疗方法

脑梗塞的治疗原则和中西医治疗方法脑梗塞的治疗原则。

脑梗塞的中医治疗方法对大面积脑梗死应及时应用脱水剂,以清除脑水肿。

对一般梗死灶则宜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钙拮抗剂、血管扩张剂,以防止再形成新的梗死以及加强侧支循环,以利于病灶的修复。

急性期后应尽早开始神经功能的锻炼,降低致残率。

脑梗死中西医综合治疗脑梗死中西医综合治疗原则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应以西药治疗为主,及时应用脱水剂消除脑水肿,最大限度减轻脑损伤。

对一般脑梗死病人应用西药如抗血小板聚集药、钙拮抗剂、血管扩张剂等;同时,可配合中医辨证分型用药,并可静点中药川芎嗪等药以及配合光量子疗法等。

患者进入恢复期后,按中医辨证施治,并配合针灸、按摩疗法,并鼓励病人尽早进行功能锻炼。

后遗症期患者主要以功能锻炼以及服用中成药以巩固疗效。

对脑栓塞病人在进行中西药治疗脑栓塞时应重视引起脑栓塞的原发病的治疗。

西医治疗1.急性期治疗(1)脱水剂:对较大面积的梗死应及时应用脱水治疗,如20%甘露醇250ml静脉点滴,每日2~4次,有心律紊乱者或心功能不全者禁用。

此外可选用10%甘油50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

(2)抗血小板聚集药:可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10~14次为一疗程。

有心、肾疾患者慎用。

此外,可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30~50mg每日1次:有出血倾向或溃疡病患者禁用。

(3)钙拮抗剂:是一组能够阻止各种原因导致钙离子(Ca2+)从细胞外流入细胞内的药物,此类药物可选择性扩张脑血管,增加缺血区脑血流量,对脑缺血、缺氧等损伤有保护作用。

现广泛地应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4)血管扩张剂:根据局部脑血流测定的研究,近年来有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应用血管扩张药提出了异议,认为这类药不能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发病后两周以内),因血管扩张药可引起“脑内盗血”现象,并可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危险。

(5)血栓溶解剂:关于血栓溶解剂将已形成的血栓溶解,在理论上是一种可取的治疗方法,但临床上应用时疗效欠理想,其原因可能是血栓溶解剂使血栓内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激活的同时,血液内该系统也被激活,使纤维蛋白溶解酶原量明显下降,破坏了正常的凝血过程,易引起全身出血;其次,溶血栓剂治疗仅适用于发病的早期,血栓老化后血栓溶解剂则难以发挥作用,当脑组织因梗死后供血恢复,脑功能也难以恢复,且易导致梗死区的出血,即出血性梗死。

急性脑梗死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急性脑梗死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急性脑梗死的中西医治疗进展摘要】为探究当下脑梗死的中、西医治疗进展,笔者分别以“中医治疗脑梗死”、“西医治疗脑梗死”、“中西医治疗脑梗死”为题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上搜索相关研究报道。

收集相关研究报道,结合笔者所掌握的相关知识以及工作经验,综合分析当下中西医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研究进展。

西医治疗急性脑梗死主要在于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剂、扩容、降纤等。

中医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中药治疗和针灸治疗两种形式。

在对急性脑梗死的抢救效果方面,通常西医见效更快,但在后期对相关后遗症的治疗方面,中医治疗优势更加明显。

可见中、西医治疗脑梗死都各有所长,也各有其局限性,中西医结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已经成为当下较为热门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抢救;后遗症急性脑梗死是指人体脑部供血突然中断,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不同程度坏死的现象。

急性脑梗死常发生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酗酒以及肥胖人群中。

急性脑梗死起病急,很多患者在安静休息或睡眠中发病,一般在起病后1~2天达到高峰[1]。

急性脑梗死患者若抢救不及时极有可能因脑组织损伤严重陷入重度昏迷,甚至可能直接死亡。

1 西医治疗急性脑梗死进展1.1 西医对急性脑梗死的认识现代西医认为,急性脑梗死的形成是因为给脑组织供血的动脉血管突然停止供血,从而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起脑组织坏死的现象。

而导致脑供血突然停止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血管发生粥样动脉硬化,患者血管腔出现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导致脑供血突然停止。

也有因异物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或颈动脉,并在适当部位阻断血流通路,使血流骤减形成脑梗死。

脑梗死的临床症状复杂,它与脑损害的部位、脑缺血性血管大小、缺血的严重程度、发病前有无其他疾病以及有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等有关,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即无症状性脑梗死;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或眩晕,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重者不仅可以有肢体瘫痪,甚至可以急性昏迷,死亡,如病变影响大脑皮质,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可表现为癫痫发作,以病后1天内发生率最高,而以癫痫为首发的脑血管病则少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梗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
大脑作为人体的重要指挥部,其的生理功能不可忽视。

但大脑本身的运作也需要充分的血液与氧气,如果“食不饱力不足”,大脑自然也很难发挥出原有的功能,并致使其出现脑梗死的情况。

另外,虽然说现在医学已经相对较为发达,但在脑科学领域上,依旧是一片空白。

所以,为了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主要以心脑系统为出发点,详细阐述了脑梗死的发作原因及临床症状,并提出了中医结合的治疗方案,以便于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希望在这种治疗方式的辅助下,脑梗死患者能够完全康复,并能够积极地重返社会。

一、脑梗死是什么
一般情况下,脑梗死基本上都被称作是缺血性卒中,而中医上也将其叫做中风以及卒中。

究其原因,其基本上都是由于大脑出现区域性的血液供应障碍,从而使脑部出现缺血情况。

若病情较为严重,则还会破坏大脑结构,从而使其出现部分或者是全部坏死。

另外,根据发病机制的区别,脑梗死还分为血栓形成、脑部栓塞以及腔隙性脑梗死。

从发作比例上来看,这三类脑梗死占了全部脑梗死类型的60%。

不过由于现代医学对脑部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所以还有很多的脑梗死类型也还没有被发现。

不过在现代医学当中,大多数的脑梗死都指的是脑血栓类型的脑梗死。

而在中医当中,脑梗死又被叫做中风,早远的书中还将其记载为偏枯。

中医多认为血液内阻、气机不通、血行不畅为中风的主要表现情况,若患者的病情较严重者,还可能发展成半身不遂。

另外在发病原因的解释上,除了血栓问题,中医还涉及到了气的原因。

比如气虚血虚就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脉络不畅,从而影响其肝肾功能。

正气不足,无力行血就自然会导致人体出现血行不畅。

当其滞淤于脑络时,则会形成中风。

二、脑梗死的临床表现
在临床表现上,脑梗死通常伴随有动脉硬化,并大概率会导致高血压的出现。

若患者本身患有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血液相关疾病,那么其的风险因素也会大大
增加。

一般情况下,脑梗死并没有明显的特殊性前驱症状,有少部分患者会出现
头昏、肢体部分麻木的症状。

随着情况的严重还会出现,其躯体的无力感也会逐
渐增加。

从整体上来看,由于这些症状的程度较为轻微,且持续时间也相对较少,所以亲人和家属也通常难以注意到。

不过,大脑组织能够清楚的察觉到身体血液
的含量敏感度变化。

只要缺血时间达到6~10分钟,大脑组织就会出现永久性的
不可恢复性损伤。

另一方面,脑梗死的发作一般较为紧急,且通常会在患者的休
息以及睡眠当中发病,并会在发病后的几个小时内达到巅峰。

所以如果不能及时
地对其进行干涉,则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大脑结构,甚至还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三、脑梗死的治疗方式
在脑梗塞治疗当中,现在大多数治疗方式都是将“西医治疗,中医预防”作
为主要运作形式。

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西医治疗
因为脑梗死是急症中的一种,所以在西医治疗的过程当中,需要把握住最佳
的治疗时期。

比如在发做过程当中,患者需要在4个到5个小时之内进行相关的
溶栓治疗,以便于降低血管中的血栓。

而在之后的2~3个小时之内,则要前往当
地的医院进行急性血管干预,以降低血栓对脑部功能的影响。

不过,在西医的整
体治疗当中,所有的治疗都是在围绕控制患者的体内的血栓进行。

在选择溶栓药
物时,应该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来进行药物量的调整。

当患者有溶栓需求时,则要对其收缩舒张压进行控制,以便于进行手术。


果患者本身的血糖较高,也需要提前注入胰岛素,以便于将其血糖控制在
11.1mmol/l内。

当然,如果患者本身的血糖含量较低,则要及时的去补充葡萄糖。

若患者已经出现了进食困难,则需要使用注射治疗,并尝试将其血糖控制在
2.8mmol/l以上。

在卒中发作的过程当中,由于缺血会对患者的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伤,所以
医生也需要向患者注射神经保护剂,以保证患者的正常神经结构。

一般情况下,
自由基清除剂、兴奋氨基酸受体阻断剂以及电压门控制性钙通道阻断剂等药物都可以起到不错的保护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疗的过程当中,卒中还可能引起一些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这些并发症多半集中在脑梗死的突发期和恢复期当中。

比如感染、吸入性肺炎、下肢深层静脉出现血栓。

情况较严重者还可能出现肺栓塞,从而影响患者整体的心肺功能情况。

所以在治疗的过程当中,医护人员还要详细注意患者的身体情况,并根据其并发症的情形做好相应的应对治疗。

(二)中医预防
在脑梗塞的治疗当中,中医会采用针灸治疗作为西医的辅助治疗方式,以减缓日常生活中血栓的形成速率。

在针灸过程中,医生通常会选择患者的风池穴、足三里、双侧内关作为主要穴位。

如果患者的情况较严重者,还需要将百会穴融入其中,从而帮助患者固本益气,最终达到升阳固关的效果。

因为百会穴属于人体大穴,统率着人体的督脉。

如果能加强对其的调控,就能大大改善患者的阳气流动情况。

如果患者本身晕眩、头痛的情况较为严重,则可以在针灸的过程当中可以尝试增加针刺风池穴的时间,以便于对其不良症状进行缓解。

在中医的用药方面,科学现已经证明可以银杏叶酊有效增加血脑中屏障的透过性,从而能够缓解大脑的功能紊乱,并缓解由缺血造成的失忆以及脑功能损伤情况。

所以在针灸的过程当中,患者还可以配合银杏叶酊进行联合治疗,以增加脑梗塞的预防效果。

(三)其它特殊治疗
由于脑梗塞会对患者的脑功能造成影响,所以在恢复期中,应该尽早展开脑梗死患者的脑功能恢复计划,以便于降低脑梗塞带来的影响。

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在脑梗塞发作的6个月,其患者的部分受损神经功能都能够得到有效恢复。

比如在语言功能的恢复上,其恢复效果可以维持到数十年。

不过整体的恢复计划还是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详细定制,以达到最佳的恢复效果。

另外,由于脑梗塞会造成较高的残疾率,所以社会的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基础功能建设,比
如福利院、社保机构等,都可以有效的降低脑卒中患者的社会生存难度。

希望脑梗死患者能早日走出脑梗死的阴影,并能够积极地回归到社会当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