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提醒】庄礼兴教授总结的脑卒中后遗症的针灸疗法!
脑卒中后抑郁症针灸治疗效果分析

有 完 整 的病 史 、临床 诊 疗 记 录 和 辅 助检 查 结 果 ,均 符 合 慢性
年龄逐渐 年轻化 。我 院近年来 采用前列 通瘀胶囊 治疗慢性 前列腺 炎 ,取得 较满 意的 临床 疗效 ,现报道如 下 : 1 资料与 方法 1 1 一般 资料 . 20 0 9年 2月至 2 1 0 2年 2月来 我 院诊治
3寸不锈钢 毫针 和穴位 常规 消毒 后 , 针快速 刺 入 ,四神 将 聪 穴 、本 神 穴 、神庭 穴进针 后 针体 与皮 肤呈 l 5~2 。 O ,针
生理 康复 评分 :t . 9,P < 0. 1。 =3 3 0 )
3 讨 论
忧郁症 是 以抑 郁心境 自我体验为 中心 的一 组心境 障碍
并 贯 穿 于 疾 病 全 过程 。 文 拉 法 辛 主 要 通 过 阻 断 NE 和 5 HT 的 再 摄 取 和 升 高 -
具有养心和血 、醒神开窍 、疏肝解郁之 功 , 合西药使 用 , 配 可达到很好 的辅助治疗 效果 。从临床统计 来看 , 治疗后观察 组身心 改善程度更 为显著 ,提示可 能与 以中西药结合为 基
4Hale Waihona Puke 中 国 乡村 医药 杂志
额叶综合征非常相似 。中医理 论认 为 , 血管性抑郁症既有郁 病气机不畅 、 志不舒 的特点 ,也有 中风痰瘀互结 、气血 失 情 调 、心神紊 乱的特点。以气郁为先 , 抑郁病病位在肝 ,气血 阴阳失调 ,由此导致了痰蕴 、 血瘀 、 血虚等一系列病理变化 ,
庄礼兴教授运用方药经验(二)巧用桂枝汤

庄礼兴教授运用方药经验(二)巧用桂枝汤传承创新·发展中医桂枝汤,缘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其原文记载:“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
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五味药组成,为治疗太阳表证基础方,其加减应用后使用则更为广泛。
庄师应用桂枝汤经验丰富,善于化裁,扩大了治疗病证范围,尤其在加减应用于各类型颈椎病方面颇有心得,疗效显著。
NEWSPart1 桂枝汤化裁治疗颈椎病依据1.病因:颈椎病为慢性疾病,迁延反复,常因感受风寒而诱发,常同时伴有恶寒等太阳表证症状。
2.病位:颈椎病病位多在颈肩部,甚者伴有后背部不适,为足太阳膀胱经所过之处。
3.症状:《伤寒论》言“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所谓“中”者,“中者中于内”,即病邪深入到肌肉部位,导致“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与颈椎病的颈项疼痛、活动障碍非常类似。
1.颈型颈椎病(+葛根,可加威灵仙、豨莶草)庄师点评:颈型颈椎病也称局部型颈椎病,症状上具有头、肩、颈、臂的疼痛及相应的压痛点,X线片上没有椎间隙狭窄等明显的退行性改变,但可以有颈椎生理曲线的改变等变化。
葛根属解表药,药性甘、辛、凉,有解肌通经活络等功效。
《伤寒论》言“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所谓“项背强”即是项背拘谨痉挛,脖子回转不自如,恰如颈型颈椎病的颈肩部不适症状。
威灵仙和豨莶草有祛风湿、通经络之功效,颈椎病急性发作时若伴有明显颈肩部僵硬不适,可予以加用。
2.神经根型颈椎病(+姜黄、元胡、海风藤、鸡血藤)庄师点评:神经根型颈椎病除了颈肩部局部不适之外,常伴有神经根受压症状,最常见的如手指麻木、指尖感觉过敏及皮肤感觉减退等。
姜黄和延胡索均属于活血止痛药,二者均有活血行气、通经止痛之效;海风藤、鸡血藤则属藤类,通经活络效佳,四药相合,对于颈椎病伴颈肩疼痛甚至手臂、手指痹痛者尤为适宜。
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针刺综合治疗

资 料 与 方 法 20 0 8年 1月 ~20 0 9年 1 月 收 治 脑 0
梗死偏瘫符合 中医辨证 痿 证患 者 8 2例 ;
有一定的牛活 自理能 力 ; ④无 效 : 、 、 肩 肘 髋 、 关 节 活 动 度 增 加 在 1 以 内 、 力 无 膝 。 肌
增 加 、 疗 前 后 无 明 显变 化 。 治
3 】9 4. 3
F肢肌力 达到 4~ 5级者 ; 显效 : 、 ② 肩
肘 、 、 关 活 动 度 增 加 3 以 、 瘫 髋 膝 。 偏 诸症明显改 善 、 扶杖 行走 、 力 增加 2 能 肌 级 ; 好 转 : 、 、 、 关 节 活 动 度 增 加 ③ 肩 肘 髋 膝 1 3 、 语 尚清 、 肢 肌 力 增 加 1 、 。~ 。言 f 下 级
后, 双侧肌力均恢复达到 5级肌力 。获 得
了 满 意 的 治 疗 效 果 , 到 临床 治 愈 。 达
程后评定疗效 , 治疗 I均嘱咐病人配合 主 f I 被动康复功能 锻炼 。① 针刺 选穴 : 髑 、 肩 曲池 、 内关 、 合谷 、 肾俞 、 环跳 、 髀关 、 钟 、 悬
解 溪 、 仑 、 三里 、 三 里 、H 泉 、 刚 昆 手 足 5陵 三
的巨大贡献之一 。
行针刺综合 治疗 。患者 神 清 , 面色 少华 , 舌苔薄 白, 脉弦细 , 左上肢肌力 2级 , 下 左
肢 肌 力 3级 , 针 刺 综 合 治 疗 3个 疗 程 经
参 考 文 献
1 张 国 瑾 , 增 荣 .国 外 脑 血 管 研 究 进 展 赵
治疗 方 法 :0天 为 1个 疗 程 、 疗 1 3个
结 果
畅, 正气 旺盛 , 则运动功能易于恢复 , 足阳
【医案】庄礼兴教授运用靳三针调神针

【医案】庄礼兴教授运用靳三针调神针Meige综合征由法国神经病学家Henry Meige于1910年首次报告,认为其和椎体外系神经核功能失调有关。
又称特发性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障碍综合征或Brueghel综合征[1];是一种以眼轮匝肌及其它表情肌不自主痉挛性收缩、眨动致使眼睑痉挛性紧闭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眼睑(一般为双侧)不自主的痉挛性紧闭、眨动并可伴口周颌面部表情肌的不自主痉挛、收缩以及口唇撅动等,表现为挤眼、皱眉、噘嘴、缩唇等怪异表情。
上述症状均于劳累或精神紧张、激动时加重,安静休息或卧床时减轻,入睡后消失。
由于发作时眼睑开启困难,视功能受阻,常给患者生活及工作带来困难[2]。
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多认为与体内神经介质多巴胺和乙酰胆碱失衡有关,体内多巴胺多处于正常水平,但其受体常处于超敏状态,同时胆碱能神经异常亢奋,体内γ-氨基丁酸水平相对下降[3]。
庄礼兴教授为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首批中医学术流派靳三针疗法流派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岭南针灸流派“靳三针”疗法主要传承人之一,师从司徒铃、靳瑞教授,从事针灸临床、教研工作30余年,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靳三针”疗法的治神思想,形成了一套以情志-躯体-情志病为主要治疗对象的调神针法,取穴精简,疗效确切,适应证广泛,包括局部运动障碍(痉挛斜颈、Meige综合征等)、睡眠障碍、更年期综合征、中风后焦虑抑郁、帕金森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和慢性疲劳综合征等。
学生有幸师从庄礼兴教授,在临床中观察调神针法治疗Meige综合征疗效确切,现将其治疗Meige综合征经验介绍如下。
一典型病案患者,男,27岁,2017年3月15日初诊。
主诉:双眼睑、口及下颌不自主抽动8年余。
现病史:患者自诉8年前自觉吸鼻时出现双眼睑不自主抽动,时轻时重,10余天发作1次,每次发作可间歇性持续1~2周,紧张或熬夜时症状加重,后可自行缓解,患者当时未做任何处理,后逐渐出现口及下颌抽动,严重时偶有四肢抽动,不能自行缓解,曾于外院行头颅MRI及脑电图检查,均未见异常,诊断为Meige综合征,因担心药物副作用,未行药物治疗,曾于外院行针灸治疗,症状稍见好转,但常反复,近2个月来感双眼睑、口及下颌不自主运动加重。
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塞偏瘫

脑卒中患者遗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 其中偏瘫发生 率最高为 68. 21%
学医学院学报 , 2008, 44 ( 6 ) : 560
[4] 米建平 ,张中成. 阴经电针疗法 降低中风 偏瘫肢体 肌张力疗 效观
察 [J ]. 上海针灸杂志 , 2003 , 22 (10) : 7 - 10
[5] 岳增辉 ,刘伍立 ,章薇. 经筋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状态及 疗效评
价研究 [ J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01 , 8 ( 4) : 95
收稿日期 : 2009 - 10 - 21
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塞偏瘫
庄礼兴 ,贾 超 △ ,贺 君 ,姜桂美 ,韩德雄 ,庄 珣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东 广州 510405 )
3
摘 要 :目的 : 探讨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梗塞偏瘫患者不同时期肢体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 : 选择 120例符合标准患者 , 分为 3组 ,其中靳三针加康复组 40 例 、 靳三针组 40 例和康复组 40 例。治疗 方法 : (1)弛缓瘫 :靳三针组 :取颞三针 、 手三针 、 足三针为主穴 。康复组 :康复训练方案依据 《康复医学 》 第 3 版制定。靳三针加康复组 :其治疗方案为靳三针治疗同时加康复治疗 。 ( 2 ) 痉挛瘫 : 靳三针组 :取 颞三针 、 上肢挛三针 、 下肢挛三针为主穴 。康复组 :康复训练方案依据 《康复医学 》 第 3 版制定 。靳三针 加康复组其治疗方案为靳三针治疗同时加康复治疗 。疗程均为 28天 。结果 : 3组上 、 下肢体功能活动 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改善。在治疗后 14 天 3 组之间的上 、 下肢肢体功能尚无明显差异 ( P > 0. 05 ) 。在 治疗后 28 天 ,靳三针加康复治疗组的上肢活动评分明显优于单纯康复组 , 在下肢则优于单纯康复和单 纯针刺组 ( P < 0. 05) 。结论 :在脑梗塞早期 ,针刺和康复的介入同等重要 , 针刺与康复具有良好的协同 作用 。 关键词 :靳三针疗法 ;康复训练 ;脑梗塞 ;偏瘫 中图分类号 : R 246.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5 - 0779 (2010) 03 - 0005 - 003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 、 多发病之一 , 约有 80%的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庄礼兴教授治疗颈椎病的取穴规律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庄礼兴教授治疗颈椎病的取穴规律作者:黄慧仪谭嘉伟刘健辉徐小雯庄礼兴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年第10期〔摘要〕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方法,研究庄礼兴教授治疗颈椎病的取穴规律。
方法收集庄教授2018年11月5日至2019年11月29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治疗颈椎病的处方病例,运用SPSS Statistics 21.0、SPSS modeler 14.1、gephi 0.9.2软件,采用频数、聚类、关联规则及复杂网络分析方法进行总结。
结果共收集处方134条,腧穴46个,使用频数居前三的腧穴为风池、颈肩穴、颈百劳,常用取穴组合有“颈百劳-颈肩穴”和“风池-颈百劳”,得出混合型、交感型、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颈椎病与腧穴关联规则共20条,颈肩部疼痛、头晕、双或单上肢麻木、头痛、寐差症状与腧穴关联规则共22条,并总结出4个聚类组合,形成2个核心网络。
结论庄教授在治疗颈椎病时注重调神与辨症分型配穴相结合,在临床常能获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颈椎病;庄礼兴;取穴规律;数据挖掘;调神针法〔中图分类号〕R246.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doi:10.3969/j.issn.1674-070X.2021.10.020Acupoint Selection Rules of Professor Zhuang Lixing’s Treatment on Cervical Spondylosis by Acupuncture Based on Data MiningHUANG Huiyi1, TAN Jiawei1, LIU Jianhui1, XU Xiaowen1, ZHUANG Lixing2*(1.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Acupuncture & Moxibustion and Rehabilitation,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405, China; 2. Acupuncture Rehabilitation Center,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405,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regularities of acupoint selection of professor Zhuang Lixing in treating cervical spondylosis by using data mining technology. Methods The prescriptions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treated by Zhuang Lixing i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from November 5, 2018 to November 29, 2019 were collected,and the frequency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complex network were carried out to analyze the regularities of acupoint selection based on SPSS Statistics 21.0, SPSS modeler 14.1 and Gephi 0.9.2 software. Results There were a total of 134 prescriptions, involving 46 acupoints,with “Fengchi” (GB20),“Jingjianxue” (empirical acupoint)and “Jingbailao” (EX-HN14) being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The acupoints pairs with common combination were “Jingbailao” (EX-HN14)-“Jingjianxue” (empirical acupoint),“Fengchi” (GB20)-“Jingbailao” (EX-HN14)and “Jingjianxue” (empirical acupoint)-“Jingbailao” (EX-HN14). There were 20 rules between acupoints and mixed cervical spondylosis, cervical sympathetic,cervical spondylopathy,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and vertebral artery cervical spondylosis, 22 rules between acupoints and the syndrome of neck shoulder pain, dizziness, double or single upper limb numbness, headache, sleep badly. There were 4 clusters and 2 core networks. Conclusion Professor Zhuang pays attention to regulating mind and select acupoints according symptoms, and satisfactory results can often be obtained in clinic.〔Keywords〕 cervical spondylosis; Zhuang Lixing; regularities of acupoint selection; data mining; acupuncture of regulating mind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或外伤等,刺激或压迫颈部脊髓、神经、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善治痿、痹的“南药两壮士”

善治痿、痹的“南药两壮士”庄礼兴,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针灸系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带头人,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针灸学科学术带头人,全国中医学术流派靳三针疗法工作室负责人。
长期从事针灸学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从医二十余载,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及各种痛证,尤其对如慢性疲劳综合征、颈椎病、腰椎病、癫痫、帕金森病、中风后遗症及急慢性脑血管疾病有较深的造诣,疗效显著。
庄礼兴教授临床上治疗痿证、痹证时,尤擅长运用南药,尤其是肝肾脾虚者,方子上一般少不了“南药两壮士”——千斤拔和牛大力。
千斤拔,别名土黄鸡、金鸡落地、老鼠尾、透地龙,为豆科千斤拔属植物蔓性千斤拔的干燥根。
因其茎纤细,根直而长,形似老鼠尾,故又名“老鼠尾”。
千斤拔本品性温,味甘、辛,用于风湿痹痛、腰肌劳损、腰腿痛、慢性肾炎、跌打损伤、痈肿、蛇咬伤等,尚可用于妇科多种炎症(如中成药妇科千金片,由千斤拔、金樱根、穿心莲、功劳木、单面针、当归、鸡血藤及党参组成)。
《岭南采药录》载其功效为“祛风去湿。
治手足痹痛,腰部风湿作痛,理跌打伤,能舒筋活络”。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其具有抗炎镇痛、抗病原微生物、抗氧化、抗血栓、保护坐骨神经、保护脑组织及类雌激素等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咽喉炎、胃肠炎腹痛腹泻、跌打损伤疼痛、外伤出血和久咳咯血等。
牛大力,俗称山莲藕(广东、广西)、血藤、九龙串珠、甜牛大力、牛古大力(广西)、大力薯(广东)等,为豆科植物美丽崖豆藤的根。
牛大力本品味甘性平,归肺、脾、肾经,功能补虚润肺、强筋活络,用于病后虚弱、阴虚咳嗽、腰肌劳损,风湿痹痛、遗精、白带等。
《生草药性备要》载其功效为“壮筋骨,解热毒、理内伤,治跌打,浸酒滋肾”。
20世纪70年代始作为壮腰健肾丸(壮腰健肾丸由狗脊、黑老虎、千斤拔、桑寄生、女贞子、鸡血藤、金樱子、牛大力、菟丝子等组成)、强力健身胶囊等中成药生产的原料药材,在两广地区广泛应用,为岭南地区著名的药食两用植物。
针灸在卒中后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针灸在卒中后功能障碍中的应用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
在卒中后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中,针灸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针灸对卒中后功能障碍的治疗机制、临床应用及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针灸治疗卒中后功能障碍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针灸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受损区域的血液供应,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其次,针灸能够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增强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促进功能的恢复。
此外,针灸还能够调节体内的神经递质和内分泌系统,增加身体的抗氧化能力,减少炎症反应,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针灸在卒中后功能障碍中的临床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针灸可以用于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
通过针灸刺激相关的穴位,可以促进肌肉的收缩和放松,增加肌肉力量,提高运动功能。
其次,针灸可以用于言语障碍的康复治疗。
针灸能够改善言语中枢的功能,促进言语的产生和表达。
此外,针灸还可以用于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
通过针灸刺激相关的穴位,可以改善大脑的血液供应,增加脑细胞的养分供应,促进认知功能的恢复。
针灸在卒中后功能障碍中的治疗效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研究表明,针灸能够显著提高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独立性。
一项针对卒中后偏瘫患者的研究发现,经过针灸治疗后,患者的肌力、肌张力和肌肉协调性都得到了显著改善。
另一项针对卒中后言语障碍患者的研究发现,针灸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言语流利度和言语理解能力。
此外,针灸还可以改善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记忆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
尽管针灸在卒中后功能障碍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明确其治疗机制和疗效。
此外,针灸治疗的具体方法和穴位选择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
同时,针灸治疗应该与其他康复手段相结合,如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和认知训练等,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对于卒中后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提醒】庄礼兴教授总结的脑卒中后遗症的针灸疗法!1半身不遂半身不遂为脑卒中后遗症中最常见的症状。
由于患者一侧肢体运动或感觉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部分患者因偏瘫较重长期卧床以致出现压疮、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治疗偏瘫对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延长生命有着重要的意义。
祖国医学认为偏瘫的病因病机乃痰塞阻络,经脉不利。
治疗原则以活血祛瘀通络为主。
手、足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可取阳明经穴进行治疗,针刺留针或加脉冲电。
(1)体针:取上肢的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下肢的髀关、伏兔、足三里、丰隆、解溪。
留针或加电。
(2)皮肤针(七星针或梅花针):用皮肤针叩打手、足三阳经,从上至下叩刺,以皮肤潮红为度。
指、趾末端麻木者可适当叩打八邪、八凤或十宣穴。
(3)穴位注射:穴位注射具有穴位治疗、药物治疗的双重作用。
可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当归注射液,北芪注射液,维生素B 族注射液。
取曲池、手三里、足三里、三阴交等穴注射,每次选2穴,每穴注射2毫升。
(4)头针:临床应用有两种取穴法:一种按最初的l3分区法取患者瘫痪对侧头皮的运动区、感觉区、足运感区;另一种是按《中国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中的14线划分法,取患肢对侧的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顶旁1线、顶旁2线。
针刺后可加以电针治疗仪。
也可用手捻转刺激。
(5)埋线:对于偏瘫病程较长,疗效欠佳,可予以穴位埋线法。
取肩骨禺、曲池、手三里、环跳、优兔、足三里、解溪,用l2号~l6号腰穿针将3 5 长的“0”号羊肠线埋人皮下,每次取2~4穴,15 d埋1次。
一般而言无论是缺血性或出血性的脑卒中后遗症,都可能出现一侧肢体瘫痪。
偏瘫的肢体肌张力较低,称为软瘫;偏瘫的肢体肌张力较高称为硬瘫。
对于硬瘫各种治疗(包括药物或康复器械)难以奏效。
其表现主要为一侧肢体活动不利,乏力甚至挛缩。
检查见患侧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甚至可出现膑阵挛、踝阵挛或引出病理反射。
肌力虽较好,但因动作不协调而影响活动功能。
治疗原则依照“针所不到,灸之所宜”的理论,采取多灸少针或只灸不针,多针头皮,不用电针的原则。
可以在以上的治疗基础上,酌情选用以下治疗方法(1)麦粒灸:取患侧的井穴或关节周围的穴位,以隐白、大敦、商阳、中冲等。
用艾绒做成麦粒大的艾炷,在穴位上涂上万花油后直接受,每次取2—3个井穴及l— 2个关节,每次灸5~7壮。
每周两次。
因艾炷小瘢痕小,且涂上了万花油,不必担心会影响关节的活动功能(2)头皮针。
除上述选取的部位外,也可选取:(1)靳氏颞三针。
此法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靳瑞教授在长期的临床中总结的经验方,具体取法是取患肢对侧头颞部,耳尖直上2寸为第一针,第一针前后旁开各1.5寸为第二针、第三针,针后留针30分钟。
(2)CT围针法:通过颅脑CT扫描,确定出血或梗塞的病灶部位,在其相应体表处周围用l寸毫针4~6支平刺,针尖向中间。
各种头皮针进针后均用快速捻转或加以脉冲电流,1次/d,(3)针刺神经干、神经末梢上的穴位:当针刺常规穴位效果不佳时,可适当选取上肢的极泉、中冲;下肢的鼠鼷(经外奇穴)、涌泉,极泉及鼠鼷进针后,缓慢提插,当针感往下放射即止(有些患者可出现肢体微微抽搐),不必强调反复强刺激,以免损伤神经干。
中冲及涌泉可用速刺法,进针后留针10分钟。
上穴每周针刺2次。
有人报道用三泉一中法(极泉、涌泉、上廉泉、人中)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肢体偏瘫挛缩、语言不利,临床使用效果也较好。
脑卒中后遗症肢体功能的恢复一般规律是下肢的功能先恢复,其次是上肢的功能,最后才是指(趾)等精细动作的恢复。
临床上有一部分病人下肢功能恢复良好,能独立或拄着拐杖走路,但是上肢功能长时间未能恢复,且出现肩关节半脱位、偏瘫肩—手综合症。
其表现主要是肩痛,手指浮肿、疼痛,活动肩的屈指时相应部位疼痛加重。
主要原因是脑卒中后偏瘫侧的肩关节由于大脑中枢损害因素和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等软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使肩关节疼痛、固定及活动障碍。
由于肢体本身重力作用,使肩关节出现半脱位。
当出现肩关节半脱位或者是肩—手综合征。
可用下列的方法予以治疗。
(I)用肩三针(肩骨禺、肩前、肩后)加极泉。
极泉穴进会时要注意避开腋下动脉针刺,上述方法进针后加以电针仪治疗,出针后结合局部按摩,行动时用三角巾吊托上肢,不必复位,经过治疗后上肢肌力有所恢复,肩关节自然可以回缩复位。
有人应用新肩三针(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网上肌肌腱、肩胛下滑囊),选择有治疗作用的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疗效也佳。
(2)挑刺:C5—T1 夹脊穴。
常规消毒后用挑针或三棱针在穴位上挑破皮肤。
将肌肉的纤维挑出,作上,下、左、右牵拉5~10分钟后。
挑断纤维,用无菌纱布覆盖,每次选2穴,3 d挑1次(3)火针疗法:选择C4—5夹脊穴、肩三针,用火针予以治疗,每次选2—4穴,隔天治疗1次,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2 语言不利脑卒中后遗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或是完全性失语,或是语言不清。
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多见于脑梗死或脑出血后皮质脑干束损害,也是临床常见的症状。
这类患者可见不能言语或言语不清、伸舌困难、吞咽困难、呛咳、流涎,检查咽反射时减弱或消失,祖国医学认为从经络循行来看,此类症状与心、肾二经有密切关系,手少阴心经“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足少阴肾经“其直者,循喉咙,挟舌本”。
因此言语不利及假性球麻痹依照此理论可选取手少阴心经及足少阴肾经的穴位来治疗。
又因为言语不利及假性球麻痹病变的部位在咽喉,根据远道取穴结合局部取穴原则,可选取项部周围的穴位来治疗。
从辨证与辨病的角度来考虑,本病的主要病灶在大脑皮质,因此在上述选穴原则上配取头部的穴位也很重要。
根据这些原则,语言不利及假性球麻痹可用下列方法治疗。
2.1 舌下三针配合头三针取上廉泉、外金津、外玉液(舌下三针),配哑门、天柱(双)(头三针),同时使用或交替使用,1次/d,其中哑门一穴针刺深度0.5~0.8寸,有些报道认为深刺哑门穴治疗失语效果较佳,但也必须结合患者的肥瘦,颈围的粗细来考虑,不能千篇一律,以免发生意外。
外金津、外玉液为治疗语言不利要穴,乃补充金津、玉液操作不便的不足,故针利时可对着舌下两侧静脉的方向而刺,深度一般可达到1.3~1.5寸。
有人报道,治疗失语可直接在内金津、内玉液处针刺,如果患者口可张大,舌可伸出,此针法也是可行的。
有人报道取语门穴治疗中枢性失语75例,总有效率在90.7%,具体做法是令患者张口,医者将舌头牵出,沿患侧舌体肌层顺舌静脉走行方向,由舌尖向舌根方向平刺2.5寸,施强刺激手法,隔日1次。
2.2 头针疗法脑卒中失语或假性球麻痹也可取头皮针治疗。
根据失语性质不同,可针刺语言一区语言二区、语言加强区。
假性球麻痹出现的吞咽困难,呛咳可取运动区。
进针后可加以电针仪或用手快速捻转,为加强疗效,也可采用留针的办法。
早晨针刺,留针至下午才出针。
2.3 舌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失语,可针刺舌体下部的舌下腺小管开口处,舌面内分泌处,舌面脏腑分部的心、肾部。
施泻法。
有人用此方法治疗脑卒中失语症,有效率达到98.9%。
2.4 “三风”穴配通里、涌泉法用“三风穴(风池、风府、翳风)治疗脑卒中失语或假性球麻痹是临床的经验穴,特别是翳风穴,操作得当,有时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曾接诊一卒中后吞咽不能,长期靠胃管鼻饲的病人,虽经多方治疗(包括针灸)疗效都未见效,即针刺双侧翳风穴,一周后可拔掉胃管,自行进食。
因手、足少阴经与舌、咽喉关系密切,针利时可适当选取该经的穴位,如通里、涌泉。
3 口眼歪斜脑卒中后遗症的口眼歪斜与单纯性面瘫的口眼歪斜不同,前者是中枢性病变,只局限在病变对侧的面部下半部瘫痪,嘴角向健侧歪斜;后者为周围性病变,除了患侧面瘫,嘴角向健侧歪斜之外,患侧的眼睛闭合不全。
脑卒中后遗症口角歪斜多与半身不遂同时存在,治疗原则同样根据局部取穴与远道取相结合,再适当配合选用头皮针。
病久难愈者可用埋线或结扎治疗。
3.l 针刺治疗局部选用地仓、颊车、迎香、人中、夹承浆,远道取穴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理论。
面部主要为手、足阳明经所循行,手阳明经的循行是“左之右,右之左”,即一侧手阳明经通过对侧口角,因此可取对侧的合谷穴(双侧也可)、内庭、足三里等穴。
早期可适当以电疗仪,后期留针或施用手法。
为加强刺激,地仓可透刺颊车。
3.2 头皮针可取病变对侧的运动区、颞三针治疗,也可根据颅脑CT所示,在头皮相应体表部位施以围针法(具体操作方法同半身不遂)。
3.3 埋线对于病程长,口歪恢复不理想的患者可采用埋线。
埋线:取地仓、颊车、牵正,常规消毒皮肤,取一段约1—2厘米长已消毒的“0” 号羊肠线,放置在腰椎穿刺针针管的前端,后接针芯。
针入所需深度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埋植于穴位的皮下组织或肌层内,针孔处敷盖消毒纱布,每隔2周1次。
4 排尿排便异常脑卒中后遗症可见排尿排便的异常,脑卒中后遗症较严重的病人,由于长期的卧床,生活不能自理,排尿排便异常(特别是失禁),容易诱发压疮,继发感染,往往易导致病情加重或死亡。
尿失禁或尿潴留、尿频:中医认为由于肝肾不足加之久病体弱,使肾元亏损,固摄无权所致。
(1)针灸关元、气海、三阴交穴:关元、气海为足三阴经与任脉的交会穴,三穴合用能健脾益肾,调摄水液的代谢,针刺上三穴时,可适当加以脉冲电流;体质虚弱的,可在上穴直接灸或隔姜灸,隔附子饼灸。
(2)针刺足运感区(双)、次髎(双):排尿的初级中枢在骶髓,骶髓排便反射弧虽完整,但由于高级中枢联系中断而出现小便失禁或潴留。
足运感区相当于旁中央小叶的头皮投影,针刺足运感可能通过改善皮层通路的功能;次髎位于骶髓附近,电针次髎有兴奋骶髓的功能。
具体操作方:以1.5—2寸的毫针针跳运感区,得气后持续快速捻转,并小幅度提插2min,留针30min,期间捻转2次。
次髎进针后,可直接加以脉冲电流20min。
有人认为脑卒中后尿频乃大脑皮层旁中央皮层小叶供血障碍,导致旁中央小叶皮层对膀胱排尿中枢的抑制减弱而引起。
针刺双侧足运感区,可改善旁中央小叶的供血和调节旁中央小叶的皮层功能,提高其兴奋度,改善其对排尿中枢的控制;故头针针刺足运感区治疗中风后尿频可获良好疗效。
脑卒中后尿潴留,在选取上述穴位基础上加配以长强穴以沟通表里,增强膀胱的气化动能。
脑卒中后卧床,活动减少,腹压下降,加以脑卒中后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胃肠蠕动减弱、食滞,从而便秘产生。
便秘对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而言,又是一个不良信号,会使血压上升,再次诱发出血,故保持脑卒中后患者大便的通畅是必要的。
便秘的治疗,可针刺承山穴或支沟穴,针剌得气后,加脉冲电流,30分钟/次。
1次/d,该两穴对于脑卒中后习惯性便秘均有良效。
也可用王不留行籽压耳穴大肠、便秘点、脾、直肠下段,每周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