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低氧血症的常见原因
术后低氧血症

感谢聆听!
>70 >90
发生机制
病人因素 手术因素 麻醉因素
阻塞性通气障碍 限制性通气障碍
FRC↓ 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低氧血 症
病人因素
肥胖
吸烟
高龄
基础性心 肺疾病
小儿
手术因素
手术创伤
术后胸腹部弹力绷 带绑扎
术后疼痛
肺部手术:处理病灶,
分离挤压组织,导致 肺水肿、肺不张,气
道黏膜创伤水肿
颅脑手术:脑组织 水肿,颅内压增高,
低氧血症的治疗
• 及时解除喉痉挛、支气管痉挛、舌后缀:
面罩加压吸氧 药物:氨茶碱、肾上腺皮质激素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 纠正导致低通气量的病因
放松绑扎过紧的胸腹带 拮抗残余肌松药 拮抗麻醉性镇痛药的中枢性呼吸抑制作用 合理有效术后镇痛
低氧血症的治疗
• 呼吸循环支持
肺水肿:强心利尿、扩血管、解痉、激素 哮喘:解痉、激素 基础心肺疾病:遵医嘱用药
抑制呼吸中枢
颌面部手术:呼吸 道血凝块、分泌物
阻塞Leabharlann 麻醉因素全麻药的残余作用 残余肌松 麻醉性镇痛药 麻醉并发症
呼吸道堵塞 舌后缀 喉头水肿 喉痉挛
支气管痉挛
阻塞性通 气障碍
术后疼痛 胸腹壁顺应性下降
膈肌功能紊乱 腹内压增高
限制性通气 功能障碍
低氧血症血症预防
• 掌握拔除气管导管的指征 • 术后常规吸氧 • 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 预防恶心、呕吐,反流和误吸 • 有效术后镇痛 • 预防麻醉并发症
术后低氧血症
PACU 刘书玲
主要内容
定义 缺氧分类、低氧血症分级 低氧血症发生机制 低氧血症预防 低氧血症治疗
麻醉后低氧血症处理原则

麻醉后低氧血症处理原则低氧血症不仅就是全身麻醉后常见的并发症, 而且导致严重后果。
根据于丹麦的文献报告术后发生次或一次以上低氧血症(SaO2<90%)的患者占55%,并指出其发生就是与全麻时间、麻醉药物应用及吸烟史有关。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早期以来, 脉搏血氧饱与度测定法(SpO2) 已经成为评估患者动脉血氧合情况的安全可靠、简便易行的方法, 能及时发现低氧血症。
在临床SpO2已被作为第五生命指征。
1 易引起麻醉手术后低氧血症的群体1、1 术后患者发作性术后低氧血症可在手术后最初的几个小时内发生, 也可以直到术后五日才发生。
术后患者存在氧合差的危险就是由于麻醉药物的残余效应,疼痛限制呼吸运动, 止痛引起的呼吸抑制及卧床休息。
进行腹部或胸部大手术, 或任何上呼吸道区域手术的患者被认为危险性高。
另外, 那些有明显围术期氧合缺陷或术前存在肺部疾患的患者在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也高。
1、2 非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在非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 有复杂的医疗或外科情况的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其心肺功能状态。
患者被工作人员检查的频率可能低, 护理人员对这些患者的留意自然也少; 在这些地方监测技术应用减少会导致对低氧血症的估计不足。
1、3 疼痛或接受镇痛治疗的患者疼痛及镇痛均可导致低氧血症。
疼痛会限制胸壁的扩张, 影响患者的活动度与运动。
镇痛可能会引起呼吸抑制。
健康监护策略与研究协会关于镇痛的临床指导方法建议将阿片类作为选择的药物, 且需经常观察有无呼吸抑制。
因其就是阿片药物应用中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1、4 确诊有梗阻性睡眠呼吸暂停或病态肥胖的患者患者经常对于她们自己的睡眠习惯引起呼吸暂停了解甚少或根本不了解, 然而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明显与低氧血症的形成有关。
术后期间, 通气不足就是阿片类应用期间主要的呼吸系统副反应, 有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应用阿片类药物镇痛时发生呼吸暂停相关的低氧血征的风险更高。
1、5 已存在心肺功能障碍的患者有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的患者, 指的就是那些至少有一次记载的缺氧发作并需氧气治疗病史的患者, 就是最易发生低氧血症的群体。
老年患者术后呼吸系统常见的并发症

老年患者术后呼吸系统常见的并发症一、术后低氧血症的原因和处理(一)原因1.呼吸肌功能不全腹部手术后患者的横膈呼吸运动中的作用减弱,而肋间肌、颈副肌等所起的作用增大,呼吸时腹腔容积变化较小而肋弓移动幅度相对增大,跨膈压下降,腹部出现矛盾呼吸运动。
创口敷料、腹部包扎、内脏膨胀可增加膈肌向上运动,X线表现为左半膈肌由于胃内空气而抬高。
疼痛和反射性刺激使腹部肌肉张力增加常使肺容积减少。
2.横膈功能减弱膈肌移动决定于呼气和吸气末跨膈压,跨膈压降低则膈肌活动减弱,术后膈肌功能降低,主要是由于膈肌神经冲动减弱所致,术后由于腹部神经反射性抑制,吸气时内脏神经产生吸气抑制,因而潮气量降低、膈神经活动减弱、肋间外肌活动增加,此外食管扩张、膈肌高尔基腱器的刺激也降低膈肌功能。
由于横膈的肋部和脚部在胚胎发育、血供、神经支配等方面的差异,其活动机制也不同,即横膈的双重特征,在呕吐、嗳气、食管扩张等情况下两部分的电活动分离,脚部抑制,肋部不受影响或活跃,腹部手术后横膈的脚部和肋部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老年患者部分抑制时即可导致横膈功能不全。
3.麻醉和手术影响麻醉和手术引起术后低氧血症与手术位置、暴露时间有关。
PaO2降低的时程和幅度直接与手术野距膈肌的距离有关。
手术如持续时间较长(45~120分钟),全麻停止后90分钟PaO2下降依然存在,3小时后方才恢复到术前水平。
腹部手术后PaO2下降更为显著,下腹部手术后呼吸室内空气时24小时后PaO2仍下降10mmHg,上腹部手术后PaO2下降程度更甚持续时间可达5~7天。
低氧血症可发生于CO2正常或偏低且无临床肺部疾患的患者,如为胸部切口,则低氧血症可持续至少10~15天。
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主要是因为:①腹部手术后FRC减少,胸部手术后较少;②腹部手术后肺活量降低至少持续12d,呼气残气量和容量也减少,上腹部手术后肺活量仅为术前值的45%,下腹部手术60%,用力呼气量和相应的组成也减少;③上腹部手术后潮气量仅为术前值的80%,上腹部手术后无叹气样呼吸发生;④上腹部手术后第二天呼吸频率可增加50%,而疝修补手术后仅增10%。
术后低氧血症的原因及处理

定义
常用血氧指标及其意义
常用血氧指标及其意义
常用血氧指标及其意义
常用血氧指标及其意义
常用血氧指标及其意义
常用血氧指标及其意义
低氧血症的鉴别
低氧血症的特点
低氧血症的分度
术后低氧血症的分期
引起术后低氧血症的因素
引起术后低氧起术后低氧血症的因素
术后低氧血 症的原因及 处理
副标题
前言
▪ 如何界定术后低氧血症尚无统一指标。一般认为,一个标准大气 压下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0 mmHg或氧饱和度低于90%为低氧血 症。术后低氧血症并不少见,常可持续到术后数天甚至更长,并 可引起或诱发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神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直 接影响手术后患者的存活及预后。
引起术后低氧血症的因素
引起术后低氧血症的因素
引起术后低氧血症的因素
引起术后低氧血症的因素
低氧血症的预防
低氧血症的治疗
典型病例
典型病例
典型病例
谢谢观看
术后低氧血症的常见原因及对策

术后低氧血症的常见原因及对策术后低氧血症是在手术后发生的低氧血症,常见于麻醉结束后或手术后苏醒的患者。
术后低氧血症的主要原因有多种,包括呼吸系统问题、心血管系统问题、肺通气/血流不匹配和其他因素。
针对这些原因,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来预防和处理术后低氧血症。
一、呼吸系统问题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对策:提前检测患者的睡眠呼吸概况,如有需要可以在术前治疗OSA,使用持续气道正压(CPAP)或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来保持气道通畅。
2.气道阻塞-对策:术前评估气道是否通畅,术后及时拔除导管、减少炎症反应,保持患者清醒,避免局部肿胀或水肿,定期翻身抬高头部,有需要进行吸痰和导管吸引。
3.肺炎或肺不张-对策:鼓励患者及早活动,保持呼吸道湿润,按时进食,胸部物理治疗,肺复张运动,有需要时使用吸痰机或呼吸机,促进肺部通气。
二、心血管系统问题1.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对策:术前评估心脏功能,术中控制出血量和输液量,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根据临床情况考虑应用导管心排(PAC)或氧合指数(CI)进行监测和支持。
2.心脏疾病并发症-对策:术前评估患者的心脏病状况,根据需要进行治疗,术后密切监测心脏功能,根据临床情况调整液体和药物的使用。
三、肺通气/血流不匹配1.肺栓塞-对策:术前评估患者的血栓风险,并予以预防性治疗,术后适时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病理评估和相关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肺血栓栓塞。
2.肺动脉高压-对策:术前评估患者的肺动脉压力,术中和术后避免高氧浓度,适时使用肺血管扩张剂,对症处理肺动脉高压。
四、其他因素1.体位引起的通气血流比例不均-对策:术前评估患者的体位问题,术中定期改变患者的体位,加强预防措施。
2.麻醉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对策:术前评估患者对麻醉药物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术后密切监测镇静效果,必要时进行催醒或反向药物。
总之,术后低氧血症的常见原因包括呼吸系统问题、心血管系统问题、肺通气/血流不匹配和其他因素。
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出现低氧血症的原因及护理体会

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出现低氧血症的原因及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7-05-04T17:01:56.917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5期作者:杨冬梅[导读] 进一步提示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出现低氧血症的风险较高,原因较多,采取针对性的围术期护理,对于缓解低氧血症,改善预后均具有积极作用。
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常德 415000【摘要】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出现低氧血症的原因及护理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低氧血症,分析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出现低氧血症的原因,并根据是否采取针对性的围术期护理进行分组;对照组41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出现低氧血症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围术期护理;以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OI)、收缩压(SAP)作为护理效果的观察指标。
结果:本组8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出现低氧血症的原因与以下因素有关,术前的长期吸烟史、下呼吸道感染、心功能障碍,术中的体外循环时间过长、大量输血,术后的营养状态不佳;观察组患者的PaO2、FiO2、OI、SAP水平均优于对照组,经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出现低氧血症的风险较高,原因较多,采取针对性的围术期护理,对于缓解低氧血症,改善预后均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低氧血症;围术期护理Causes and Nursing Experience of Hypoxemia in Patients with Aortic Dissection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auses and nursing effects of hypoxemia in patients with aortic dissection. 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86 patients with aortic dissect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ll patients had hypoxemia after operation. The causes of hypoxemia in patients with aortic dissection were analyzed and analyzed according to whether or not targeted perinuclear 15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according to the causes of hypoxemia,targeted perioperative care was taken. The oxygen partial pressure(PaO2)),Inhalation oxygen concentration(FiO2),oxygenation index(OI),systolic blood pressure(SAP)as the observation of nursing effect. Results:The causes of hypoxemia in 86 patients with aortic dissection were related to the following factors. Long-term smoking history,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cardiac dysfunction,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time,prolonged blood transfusion(P <0.05). The levels of PaO2,FiO2,OI and SAP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risk of hypoxemia in patients with aortic dissection is higher,the reason is more,to take targeted perioperative care,to alleviate hypoxemia,improve the prognosis have a positive effect. Key words:aortic dissection;hypoxemia;perioperative nursing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异常引起的内膜局部撕裂,主要表现为突发性的撕裂样疼痛,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分支动脉闭塞[1]。
胸部创伤低氧血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i e a l R a t i o n a l D r u g U s e 。M a r c h 2 0 1 4 .V o 1 . 7 N o . 3 C
・
l 6 5・
・
临床 监 护 ・
胸 部 创 伤低 氧 血症 的原 因分 析及 护 理
肺活量和肺残气量减少 ,肺 顺应性 和潮 气 量降 低等 ,致 呼 吸
道 阻力增 加 ,肺疵 流灌注 减少 ,呼 吸功 能进一 步增加 、治疗 不及 时 可危 及患 者的 生 命 。现将本院 2 0 0 8年 1月—2 O 1 3年 6月胸部创伤合并低 氧
维持满意 的血 氧分压 或伤 者 出现呼 吸频率 增快 、S O : 进 行性 下降等 ,应及早协助医师行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 。 3 . 2 . 2 呼吸频率 观察 常规 监测 呼吸频 率 、节 律 、深 浅度 ,
1 2 6例伤者 ,1 2 1例 手术 治疗 ,5例保 守 治疗 ,1 1 8例 伤
现呼吸频率增快 ,血氧饱和度进行 性下降 ,继而出现呼吸窘迫 ,立 即报告医师 ,早期给予气管插管 ,转 I C U呼吸机辅
助呼吸治疗后 出院。结论
功的关键 因素 。
护 士严密 观察 、积极护理 可维 持呼吸道通气功能 ,纠正低氧血症 ,是抢 救胸部创 伤患者成
【 关键词 】
胸部损伤 ;细胞低氧 ;护理
孔 桂 芬
【 摘要】 目的 总结胸部创伤低氧血症的病情观察与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分析总结本院 2 0 0 8年
1 月 —2 0 l 3 年 6月胸 部创 伤合 并低氧血症的 l 2 6 例患者发生低氧血 症的原 因 、 病 情观察 及护理要 点。结果 1 2 6 例 伤 者 ,l 2 1 例手术治疗 , 5 例保守治疗 ,1 1 8 例伤者治愈出院 , 6例死 亡 , 2 例 自动出院。其 中 1 4例伤者 由于护士及时 发
术后低氧血症的常见原因及对策

目录
• 术后低氧血症概述 • 常见原因 • 对策与预防措施 • 治疗手段 • 案例分析
01
术后低氧血症概述
定义与症状
定义
术后低氧血症是指手术后发生的 低氧血症,通常表现为血氧饱和 度下降。
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气促、 乏力、头晕等症状,严重时可能 出现呼吸衰竭或心脏疾病。
血氧饱和度在90%-95%之 间,患者可能出现轻微的 呼吸困难症状。
中度低氧血症
血氧饱和度在80%-89%之 间,患者可能出现明显的 呼吸困难、气促等症状。
重度低氧血症
血氧饱和度低于80%,患 者可能出现呼吸衰竭、心 脏疾病等严重症状。
02
常见原因
手术因素
手术创伤
手术体位
手术过程中可能导致肺组织损伤,影 响氧气交换。
05
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一
患者情况
01
患者是一位65岁的男性,因胃溃疡接受胃大部切除术。术后出
现低氧血症症状。
原因分析
02
经过检查,发现患者肺部存在感染,导致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下
降,引起低氧血症。
对策
03
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给予吸氧和呼吸支持,病情逐渐
好转。
典型案例二
患者情况
患者是一位42岁的女性,因子宫肌瘤接受全子宫切除术。术后出现 低氧血症症状。
合理使用麻醉药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避 免因药物使用不当导致低氧血症。
术后护理与康复
严密观察病情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呼吸情况,及时发现并处 理低氧血症。
呼吸道护理
定期为患者吸痰、拍背,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起术后低氧血症的可能因素
• (5)RBC 携氧能力降低:如输注库存血、离体后自
体血放置过久、或细胞内2,3-DPG、ATP 含量下降,或碱 血症等。
• (6)呼吸道堵塞、喉痉挛、反流、误吸、支 气管痉挛 。
引起术后低氧血症的可能因素
• (7)与阻塞性呼吸暂停(obstructive apnea , OA)有关,若OA 的中断是由于低血氧刺激呼吸中枢所为,则
使用阿片类药物所致。
•
EPO 过后接着出现约持续1周的LPO。后者在多发生在 胸腔和上腹部手术病人,尤其在老年病人或原有心肺功能 障碍的手术病人中更易发生。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功能残气 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FRC) 明显下降,可降至 术前的60%以下。
引起术后低氧血症的可能因素
• 6 P50
• P50 指在一定体温和血液pH条件下,Hb 氧饱度为 50% 时 的氧分压。P50 代表Hb与O2的亲和力,正常值为 3.473.6kPa(26-27mmHg) 。
低氧血症的鉴别
• 低氧血症是指循环系统中的氧分压低于正常,定义为 是指循环系统中的氧分压低于正常,定义为PaO2低于 低于
常用血氧指标及其意义
2 氧容量 (oxygen
binding capacity ,CO2max ) CO2max 指 PaO2 为 19.95kPa (150mmHg) 、 PaCO2为 5.32kPa(40mmHg) 和38℃ 条件下,100ml血 液中血红蛋白(Hb)所能结合的最大氧量。CO2max高低 取决于Hb质和量的影响,反映血液携氧的能力。正常血 氧容量约为 8.92mmol/L(20ml%) 。
常用血氧指标及其意义
• 5 动–静脉氧差 静脉氧差 • (A-Vd O2 )
A-Vd O2为CaO2 减去CvO2 的差值,差值的变化主要 反映组织从单位容积血液内摄取氧的多少和组织对氧利用 的能力。正常动脉血与混合静脉血的氧差为 2.683.57mmol/L(6ml%-8ml%) 。
常用血氧指标及其意义
引起术后低氧血症的可能因素
• (2)胸壁肌群张力下降或麻痹 如术中肌松药的残余作用或 胸壁肌群张力下降或麻痹 高位硬膜外神经阻滞。 • (3)膈肌功能紊乱 研究证实麻醉病人的横膈中心区可发生 膈肌功能紊乱 明显移位和膈肌张力下降,从而不能完全低御腹腔内容物 的静水压,尤其在卧位和/或头低位状态下手术病人, 容 易导致FRC减少 。
• 氧供(Oxygen delivery,DO2) 又称为总体氧供(global , ) 又称为总体氧供(
oxygen delivery),是指单位时间内循环系统向全身组织输送氧的 ),是指单位时间内循环系统向全身组织 ),是指单位时间内循环系统向全身组织输送氧的 总量。 总量。
低氧血症的特点
• ①过低的PaO2可直接导致CaO2和SaO2降低; • ②如果Hb无质和量的异常变化,CO2max 正常; • ③由于PaO2降低时,红细胞内2,3-DPG增多,故血SaO2 降低; • ④低张性缺氧时, PaO2 和血SaO2 降低使CaO2降低; • ⑤动-静脉氧差(A-Vd O2 )减小或变化不大。 • ⑥当毛细血管中脱氧 Hb 平均浓度增加至 50g /L( 5g /dl) 以上(SaO2 ≤80% ~ 85% )可使皮肤粘膜出现青紫色, 称为紫绀 (cyanosis)
常用血氧指标及其意义
• 4 氧饱和度
( oxygen saturation , SO2)
• SO2是指Hb结合氧的百分数。 • SO2 =(氧含量–物理溶解的氧量)/氧容量×100% =( – )/ 100% • 此值主要受PO2的影响,两者之间呈氧合Hb解离曲线的 关系。正常动脉血氧饱和度为 93%-98% ;静脉血氧饱和 度为 70%-75% 。
常用血氧指标及其意义
3 氧含量
• (oxygen content, CO2) CO2是指100ml血液的实际带氧量,包括血浆中物理 溶解的氧和与 Hb 化学结合的氧。当PO2为13.3kPa (100mmHg)时,100ml血浆中呈物理溶解状态的氧约 为 0.3ml ,化学结合氧约为 19ml 。正常动脉血氧含量 (CaO2)约为8.47mmol/L(19.3ml/dl) ;静脉血氧含量 (CvO2)为5.35-6.24mmol/L(12ml%-14ml/dl)。氧含量 取决于氧分压和Hb的质及量。
术后吸氧因延长了达到低血氧刺激阈时间,反而会延长呼吸暂停时间, 应引起注意。
• (8)睡眠性呼吸暂停综合症(sleep apnea syndrome,SAS) 正常情况下,SAS病人通过乏氧性或高
CO2 性呼吸兴奋,不太会发生严重低氧血症。但麻醉状态下或麻醉 作用未完全消失之前,这种机体自我保护性反射性呼吸兴奋调节机制 受到明显抑制,
引起术后低氧血症的可能因素
• (4)血液重新分布 如几乎所有麻醉药或麻醉方法都有 血液重新分布
不同程度的扩血管效应,使血容量进行重新分布; • 机械通气时胸内压增加,使胸腔内血液流向胸腔外脏器尤 其是腹腔,此效应在麻醉或使用扩血管药状态下更为显著, 且常伴有FRC的下降; • 麻醉期间肺通气/血流(V/Q)比例失调, 引起肺内分流。
典型病例
•
例2:患者,男,53岁,68公斤。因“右上叶肺癌”在 气管内全麻下行肺叶切除术。常规术前肌注鲁米那0.1g, 阿托品0.5mg后,入手术室后接好心电监测。麻醉诱导给 予咪唑安定0.05mg/kg,丙泊酚1.0mg/kg,芬太尼4ug/kg, 万可松0.1mg/kg,常规插入左侧双腔气管导管,在纤维支 气管镜下定位。左上下肺叶对位良好。左侧卧位开胸后即 开始单肺通气,40min后血氧就开始下降,一直到90%以下。 立即给予非通气侧2-5cmH20CPAP, SpO2逐渐上升9899%.手术麻醉顺利,术毕送病人安返病房.
典型病例
• 例1:患者,男,66岁,62公斤。因“左肺肺癌”在气管内全麻下 行肺叶切除术。常规术前肌注鲁米那0.1g,阿托品0.5mg后,入手术 室后接好心电监测。麻醉诱导给予咪唑安定0.05mg/kg,丙泊酚 1.0mg/kg,芬太尼4ug/kg,万可松0.1mg/kg,常规插入右侧双腔气管 导管,在纤维支气管镜下定位。右上中下肺叶对位良好。右侧卧位开胸 后即开始单肺通气,30min后SpO2就开始下降,一直到87-88%。立即 进行纤支镜检查,发现右上肺开口已错位 没有通气 右上肺开口已错位,没有通气 右上肺开口已错位 没有通气,经调整后, SpO2 逐渐上升98-99.手术麻醉顺利,术毕送病人安返病房.
• (1)麻醉因素
• 0.1 肺泡最低有效浓度(MAC)氟烷或异氟醚就足以消除正 常的低氧性通气反应,而这种浓度在吸入性全身麻醉病人 术后可持续几小时, • 连续或间断使用阿片类镇痛药可引起预料不到的、短时间 的类似于睡眠性呼吸暂停综合症(SAS)的通气方式紊乱, 可引起严重的低氧血症,甚至可危及生命安全。
是判断有无低氧血症的唯一指标。 60mmHg,PaO2是判断有无低氧血症的唯一指标。 , 是判断有无低氧血症的唯一指标
• 缺氧(hypoxia)当组织得不到充足的氧,或不能充分利 缺氧( )当组织得不到充足的氧,
用氧时,组织的代谢、机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异常变化, 用氧时,组织的代谢、机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异常变化,这 病理过程称为缺氧( 一病理过程称为缺氧(hypoxia)。缺氧分为低张性缺氧 ) )、血液性缺氧 )、循环性 (hypotonic anoxia)、血液性缺氧(Anemic anoxia)、循环性 )、血液性缺氧( )、 缺氧( 缺氧(circulatory anoxia)和组织性缺氧(histogenous anoxia) )和组织性缺氧( )
引起术后低氧血症的可能因素
• (9)疼痛 术后剧烈疼痛不仅可明显影响患者的胸廓活动, 疼痛
还可明显抑制患者的咳嗽排痰,是麻醉后引起肺气体交换 功能障碍、低氧血症、肺部感染并发症的重要原因。因此, 术后给予完善的镇痛可大部消除因疼痛所致的各种并发症。
• (10)阿片类药镇痛 包括直接的呼吸抑制作用,及与睡 阿片类药镇痛
眠的协同作用。
引起术后低氧血症的可能因素
• (11)肺内右向左分流增加如术后低心排、气胸、肺萎
陷;
• (12)氧债及氧耗增加。故控制心率和体温很重要 • (13)肥胖 与正常体重病人比较,横膈中心向胸腔移位
的可能性更多、更大,且胸廓代偿能力更加有限,麻醉期 间或麻醉后更易发生严重肺气体交换功能障碍或低氧血症。
典型病例
• 例3:患者,男,73岁,59公斤。因“右上叶肺癌”在气 管内全麻下行肺叶切除术。常规术前肌注鲁米那0.1g,阿 托品0.5mg后,入手术室后接好心电监测。麻醉诱导给予 咪唑安定0.05mg/kg,丙泊酚1.0mg/kg,芬太尼4ug/kg, 万可松0.1mg/kg,常规插入左侧双腔气管导管,在纤维支 气管镜下定位。左上下肺叶对位良好。左侧卧位开胸后即 开始单肺通气,发现气道压上升到35-40cmH20,血氧就逐 渐开始下降。即进行纤支镜检查,发现导管过深到左下叶 支气管,左上肺通气不良,经调整后, SpO2逐渐上升9899%.手术麻醉顺利,术毕送病人安返病房.
低氧血症的治疗
• 1 氧治疗 应常规鼻导管持续吸入湿化氧3~6L/min,吸 氧浓度不宜超过40 %。 • 2 早期活动和深呼吸 • 3 激励性肺量计训练 术后应每小时练10 次,手术后24h 内开始较术后24h 后开始更有效。 • 4 创口止痛 • 5 预防呕吐、返流和误吸 预防呕吐、 • 6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或间歇正压通气(IPPV)
老生短谈,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术后低氧血症的原因及对策
前
•
言
低氧血症既是麻醉手术后病人最具有临床意义的常见 并发症,又是诱发和加重麻醉手术后其它并发症,及术后 致残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和起动因子,尤其在 胸腹部大手术,高龄和吸烟患者,心肺功能障碍病人的全 麻醉病人中更多见,且可持续好几天,重者可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