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邻区规划优化规则
4G LTE网络规划之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

4G LTE网络规划之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引言概述:随着挪移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4G LTE网络已成为当今通信领域的主流技术。
在4G LTE网络规划中,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详细阐述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以匡助读者更好地了解4G LTE网络规划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PRACH规划1.1 PRACH的概念和作用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是4G LTE网络中用于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发起随机接入的物理信道。
PRACH的作用是允许UE向基站发起初始接入请求,以便建立通信连接。
1.2 PRACH的参数规划PRACH的参数规划包括PRACH配置索引、PRACH子帧配置、根序列索引以及前导格式等。
每一个参数的选取都需要根据网络需求和资源分配进行合理规划,以确保系统性能的最优化。
1.3 PRACH规划的优化策略PRACH规划的优化策略主要包括PRACH容量规划、PRACH功率规划和PRACH覆盖优化。
通过合理规划PRACH的容量和功率,以及优化PRACH的覆盖范围,可以提高系统的接入成功率和容量。
二、邻区规划2.1 邻区规划的概念和意义邻区规划是指在4G LTE网络中,将不同基站之间的邻区关系进行合理规划,以确保无缝切换和优化系统性能。
邻区规划能够减少干扰,提高网络覆盖和容量。
2.2 邻区规划的方法邻区规划的方法包括手动规划和自动规划两种方式。
手动规划需要运营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人工干预,而自动规划则是利用专业软件进行邻区规划,根据网络需求和资源分配进行优化。
2.3 邻区规划的优化策略邻区规划的优化策略主要包括邻区关系的建立和优化、邻区间距的设置以及邻区参数的优化。
通过合理规划邻区关系和邻区间距,并优化邻区参数,可以提高系统的切换性能和网络容量。
三、PCI规划3.1 PCI的概念和作用PCI(Physical Cell Identity)是4G LTE网络中用于区分不同小区的物理标识。
4G LTE网络规划之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

4G LTE网络规划之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一、PRACH规划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是LTE网络中用于UE(User Equipment)发起随机接入的物理信道。
PRACH规划是为了保证网络的接入性能和系统容量,合理配置PRACH资源。
1. PRACH参数PRACH配置需要考虑以下参数:a. PRACH配置索引:用于标识PRACH配置的索引号,取值范围为0-63。
b. PRACH配置时隙:用于指定PRACH信道的发送时隙,取值范围为0-14。
c. PRACH频域位置:用于指定PRACH信道的发送频域位置,取值范围为0-98。
d. PRACH前导符号:用于指定PRACH信道的前导符号,取值范围为0-3。
2. PRACH规划流程PRACH规划的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a. 确定PRACH配置索引:根据网络需求和系统容量,选择合适的PRACH配置索引。
b. 确定PRACH配置时隙和频域位置:根据网络拓扑和覆盖需求,确定PRACH信道的发送时隙和频域位置。
c. 确定PRACH前导符号:根据网络拓扑和信道质量要求,选择合适的PRACH前导符号。
d. 验证PRACH规划:通过仿真或者实际测试,验证PRACH规划的性能和容量。
二、邻区规划LTE网络中,邻区规划是为了优化网络覆盖和容量,提高用户体验和系统性能。
邻区规划主要包括频点规划、PCI规划和PRACH邻区规划。
1. 频点规划频点规划是为了避免频点重叠和频率干扰,合理配置LTE网络的频点资源。
频点规划需要考虑以下因素:a. 频段划分:根据不同地区和运营商的频谱资源,确定LTE网络的频段划分。
b. 频点间隔:根据频率规划原则,确定不同频段之间的频点间隔。
c. 频点配置:根据网络需求和系统容量,合理配置LTE网络的频点资源。
2. PCI规划PCI(Physical Cell Identity)是LTE网络中用于区分不同小区的物理标识。
第五章LTE小区参数规划

第五章LTE小区参数规划在LTE系统中,小区参数的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系统运行的效果。
小区参数的规划对于提高系统容量和覆盖率,优化网络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将围绕LTE小区参数规划展开讨论,主要包括小区的频率规划、载频功率调整、小区间隔、小区覆盖半径、天线高度等方面的内容。
一、小区的频率规划频率规划是指对LTE系统中的不同小区分配不同的频率资源,保证不同小区之间的频率资源互不干扰。
在LTE系统中,通用的频率规划原则有以下几点:1.尽量使相邻小区之间的频率资源不相互干扰,以减少相邻小区之间的干扰,提高系统性能;2.合理利用频率资源,最大程度地提高系统容量;3.避免大范围内频率的重叠,减少频率干扰;4.合理选取频点,使其能够满足小区内用户的容量需求。
二、载频功率调整在LTE系统中,通过对小区的载频功率进行调整,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覆盖范围和容量。
载频功率调整的原则有以下几点:1.尽量使小区之间的载频功率差别不大,以减少干扰;2.对于边缘小区,可以适当增加其载频功率,以扩大其覆盖范围;3.对于热点小区,可以适当降低其载频功率,以增加频率资源的利用率。
三、小区间隔小区间隔是指LTE系统中不同小区之间的距离。
小区间隔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系统频率资源的利用率和系统的容量。
小区间隔的规划原则有以下几点:1.尽量减少小区之间的干扰,提高频率资源的利用率;2.适当增加小区间的距离,以增加小区之间的独立性,减少干扰;3.对于热点小区,可以适当缩小其与其他小区之间的距离,以提高频率资源的利用率和系统的容量。
四、小区覆盖半径小区覆盖半径是指LTE系统中小区覆盖范围的半径。
小区覆盖半径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系统的覆盖范围和系统容量的大小。
选择小区覆盖半径的原则有以下几点:1.尽量使小区的覆盖范围均匀,以提高整个系统的覆盖范围;2.对于边缘小区,可以适当增大其覆盖半径,以扩大其覆盖范围;3.对于热点小区,可以适当缩小其覆盖半径,以提高频率资源的利用率和系统的容量。
4G LTE网络规划之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

4G LTE网络规划之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引言概述:4G LTE网络规划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其中PRACH规划、邻区规划和PCI规划是关键的部分。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三个方面的规划内容和重要性。
一、PRACH规划1.1 PRACH的定义和作用1.1.1 PRACH是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缩写,用于UE(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初始接入。
1.1.2 PRACH的作用是让UE能够与基站建立连接,进行数据传输。
1.2 PRACH规划的考虑因素1.2.1 覆盖范围:根据网络需求和用户分布,确定PRACH覆盖范围,确保信号可达。
1.2.2 PRACH配置:确定PRACH的配置参数,如PRACH频率和时隙等,以满足网络容量和质量要求。
1.2.3 PRACH功率:根据网络需求和干扰控制策略,规划PRACH功率,平衡覆盖范围和干扰控制。
1.3 PRACH规划的优化方法1.3.1 PRACH功率优化:通过合理调整PRACH功率,减少干扰,提高网络性能。
1.3.2 PRACH覆盖优化:根据网络规划和用户需求,优化PRACH覆盖范围,提高网络覆盖率。
1.3.3 PRACH配置优化:根据网络负荷和容量需求,优化PRACH配置参数,提高网络容量和质量。
二、邻区规划2.1 邻区的定义和作用2.1.1 邻区是指相邻基站之间的覆盖区域,用于实现无缝切换和干扰控制。
2.1.2 邻区的作用是提供更好的网络覆盖和质量,减少切换时的中断和干扰。
2.2 邻区规划的考虑因素2.2.1 邻区关系:根据基站之间的物理距离和信号强度,确定邻区关系,建立邻区列表。
2.2.2 邻区频率:根据频率规划和干扰控制策略,确定邻区频率,避免频率冲突和干扰。
2.2.3 邻区参数:确定邻区参数,如邻区关系、重选参数和切换参数,以实现无缝切换和干扰控制。
2.3 邻区规划的优化方法2.3.1 邻区关系优化:通过调整邻区关系,减少干扰,提高切换性能。
2.3.2 邻区频率优化:根据频率规划和干扰控制策略,优化邻区频率,减少频率冲突和干扰。
最新(完美版)LTE邻区优化_邻区自动关联(ANR)

1概述LTE系统基于自组织网络(SON)的系统架构,针对邻区优化提出了自动邻区优化关联(ANR:Automatic Neighbor Relation)的概念。
本文主要就3GPP中32系统协议定义的自动邻区关联ANR的功能架构、O&M策略,以及36系列协议中对于ANR算法、终端搜索邻区方式、能力进行了学习整理,并对ANR可能的补充完善提出了自己想法,以供对于LTE的网规网优技术学习提供参考。
2ANR框架[1]自动邻区关联(ANR)功能的目的在于免除人工进行邻区配置的负担。
下图即为ANR 框架示意。
图1: ANR框架下 eNB 与O&M 的交互ANR功能驻存于eNB并负责管理邻区关系表(NRT)。
其邻区侦测功能负责发现新邻区并添加到NRT,邻区删除功能负责清理无用邻区。
ANR中的邻区关系(NR)定义如下:源小区至目标小区的现有NR意味着 eNB 控制源小区:a) 明确目标小区的ECGI/CGI 和 PCI.b) 在NRT中有一个条目能够让源小区确认目标小区.c) 在NRT项目属性的明确界定,这种界定可以是由中O&M 配置或由初始值定义。
对于 eNB 的每个小区, eNB 保存有一份NRT.对其中每个NR, NRT 包含目标小区(TCI).对于 E-UTRAN而言, TCI 相当于目标小区的ECGI(E-UTAN Cell Global Identifier) 和PCI (Physical Cell Identifier)。
此外, 每个NR有三个属性可选 NoRemove, NoHO 和NoX2 :- No Remove:如定义为No Remove, eNB 将不得从NRT中删除相应邻小区.- No HO: 如定义为No HO,相应邻小区将不能用于切换.- No X2:如定义为No x2,相应邻区关系将不能使用x2接口去开始指向目标eNB 的相应过程邻小区关系是小区对小区的联系,其基于两个eNBs已有x2连接. 邻小区关系是单向的, 而 X2连接是双向的.O&M 也具备邻区相关配置的能力。
LTE邻区添加及网管优化参数修改

4G新开站邻区规划及参数优化一、概述4G新开站正常投入使用前,首先需要正常开通站点,其次,还需要规划4G站点小区邻区和规范参数设置,以下对4G邻区规划添加及参数修改作详情说明。
二、邻区规划2.1 邻区规划目的邻区规划的目的在于保证在小区服务边界的手机能及时切换到信号最佳的邻小区,以保证通话质量和整网的性能。
在网络内的任何一个用户都会受到本网内其他用户的干扰,任何一个移动台都必须克服这些干扰才能满足一定的服务质量,如果因远离服务小区而信号减弱,不能及时切换到最佳服务小区,则基站和移动台都需要加大发射功率来克服其他小区对它产生的干扰,以满足服务质量要求。
当功率增加到最大,依旧无法满足服务质量,就发生掉话;同时,在增大发射功率的过程中,整网干扰增加,网络性能下降。
因此,要保证稳定的网络性能,就需要很好的来规划邻区。
LTE网路是快速硬切换网络,邻区规划需综合考虑各小区的覆盖范围及站间距、方位角、接收功率等信息。
LTE建网初期由于覆盖不足,需利用现有2G和3G网络的覆盖和网络质量优势,对TD-LTE网络进行有益的补充。
因此,LTE与TD-SCDMA、GSM等异系统间的邻区规划在建网初期显得尤为重要。
与其他系统相比,LTE的切换测量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其测量是基于频点而不是基于邻区列表,UE根据测量配置所指示的频点测量出使用该频点的小区,然后由UE高层对测量结果进行处理,得到切换候选列表发给网络,由网络选择小区发起切换(根据邻区列表)。
2.2 邻区规划原则邻区规划是在基本的工程参数确定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些工程参数包括:基站位置(经纬度)、方位角、海拔、挂高、下倾角等。
邻区关系配置时,应尽量遵循以下原则:1)临近原则:同eNB的小区要互为邻区;地理位置上相邻的小区一般互为邻区(因为距离源小区越近的相邻小区与源小区发生切换的可能性越大)。
2)强度原则:对网络做过优化的前提下,信号强度达到了要求的门限,需要考虑配置为邻小区。
华为LTE规划原则

TD-LTE网络PCI/根序列等规划原则目录1PCI规划.....................................................1.1PCI规划原则............................................1.2市区和地市PCI规划使用的范围............................2根序列规划..................................................2.1根序列规划原则.........................................2.2市区和地市根序列规划使用的范围.........................3小区半径....................................................3.1市区和地市小区半径规划使用的范围.......................4TAC规划.....................................................4.1TAC规划的原则.......................................... 55、邻区规划.................................................5.1邻区规划的原则.........................................1 PCI规划1.1 PCI规划原则1)待规划小区仅能使用用户开放的PCI资源;2)为待规划小区进行PCI分配时,需优先保证PCI Conflict-free:待规划小区不使用复用距离范围内同频小区对应的PCI、不使用一定邻区阶数范围内同频小区对应的PCI(即保证PCI的复用层数和复用距离);3)若待规划小区对应有多个“PCI Conflict-free”的PCI,则从中挑选“能使站内相邻同频小区对应不同主同步码”的PCI;4)若待规划小区有多个可用的PCI满足2)、3),则尽量使待规划小区与站间邻近同频小区的DL RS信号在频域错开(即避免PCI MOD3冲突);5)若待规划小区有多个可用的PCI满足2)、3)、4),则尽量使待规划小区与周边同频小区UL RS信号的根序列组号不相同(即避免PCI MOD30冲突);6)若待规划小区在满足2)、3)、4)、5)后,仍有可用的PCI、且存在PCI复用,则考虑待规划小区到各已规划小区的距离、层数,尽量为待规划小区分配一个复用隔离度较大的PCI;7)其他注意事项a)在多载波同覆盖的场景下,尽量为共站址同覆盖的小区分配相同的PCI,以便于参数的维护(目前共站D频段的PCI是在原F的PCI基础上加3获得的);b)尽量为同一站点下的3个相邻同频小区分配同一组PCI,以便于参数的维护。
4G LTE网络规划之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

4G LTE网络规划之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引言概述:4G LTE网络规划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涉及到PRACH规划、邻区规划和PCI规划等方面。
其中,PRACH规划是指随机接入信道的规划,邻区规划是指相邻基站之间的覆盖范围规划,PCI规划是指物理小区标识的规划。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三个方面的规划内容和方法。
一、PRACH规划1.1 确定PRACH资源在LTE网络规划中,首先需要确定PRACH资源,即随机接入信道的资源。
PRACH资源的分配需要考虑到网络容量、覆盖范围和信道质量等因素,以确保网络性能的稳定和高效。
1.2 PRACH功率控制PRACH功率控制是保证UE能够正常接入网络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调整PRACH功率,可以减少干扰和提高信道质量,从而提升网络性能。
1.3 PRACH重复率规划PRACH重复率规划是为了避免PRACH信道冲突,提高接入成功率。
根据网络负载和用户密度等因素,合理规划PRACH重复率,可以有效提高网络容量和覆盖范围。
二、邻区规划2.1 邻区边界规划邻区边界规划是为了避免邻区间的干扰和重叠,提高网络覆盖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通过合理规划邻区边界,可以有效减少干扰,提升网络性能。
2.2 邻区优化邻区优化是为了提高网络的容量和覆盖范围,减少信号弱区和覆盖盲区。
通过优化邻区配置和参数设置,可以实现网络的平衡发展和优化。
2.3 邻区切换规划邻区切换规划是为了实现用户在不同邻区间的无缝切换,提高用户体验和网络质量。
通过合理设置邻区切换参数和策略,可以实现快速、稳定的邻区切换。
三、PCI规划3.1 PCI冲突避免PCI冲突是LTE网络中常见的问题,会导致干扰和信号混淆,影响网络性能。
通过合理规划PCI资源和分配策略,可以有效避免PCI冲突,提高网络质量。
3.2 PCI优化PCI优化是为了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干扰和信号混淆。
通过优化PCI分配和调整策略,可以实现网络的平衡发展和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移动TD-LTE华为区域LTE邻区规划优化
一:工参表核查:
经纬度核查:
(1)比较工参表中的经纬度和从OMC上用DSP GPS命令查到的经纬度(用DSP GPS查到的经纬度,采信GPS锁星数量大于5个且LST CELL查询的基站处于激活状态的经纬度。
下面所有述涉及DSP GPS的经纬度都是这个标准),两者有差异(标准是市区大于50米,郊区大于200米)的认为经纬度不准确。
(2)将这些站点过滤出来,查找基站实地勘查时的经纬度,DSP GPS的经纬度,单验经纬度,google经纬度,网上地图的经纬度(在百度上一搜“经纬度在线查询网站”就能搜到这个网站:)等5个经纬度信息,汇总到如下表格。
(3)对于以上5个经纬度信息,依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推断出一个比较准确的经纬度(比如:5个经纬度中,有3个很接近,就以这3个比较接近的为准,作为这个站的经纬度)。
最后,对于单个站点的经纬度,还要参照其他地理信息,最终确认。
二:邻区规划原则
1、LTE系统内邻区
(1)LTE宏站间:市区1.5km,郊区2.5km,初始规划最多配置50条;
(2)LTE宏站与LTE微站:以宏站为中心,市内500m内,郊区800M内;
(3)LTE微站与LTE微站:200m以内为邻区关系。
2、4-2G邻区
(1)LTE宏站与GSM宏站:配置1.5km内,郊区为3公里;
(2)LTE宏站与GSM微站:以宏站为中心,市内500m内,郊区800M内;
(3)LTE微站与GSM微站:配置200米以内的。
3、4-TDS邻区
LTE配置TDS重定向邻区数不超过15条(8个频点)。
(1)LTE宏站
LTE宏-TDS宏:1.5km内,郊区为3公里;
LTE宏-TDS微:以宏站为中心,市内500m内,郊区800M内;
(2)LTE微站
LTE微-TDS宏:以宏站为中心,市内500m内,郊区800M内;
LTE微-TDS微:200米以内。
三:邻区核查
依据网元XML文件及最新的LTE、TDS、GSM工参,用SmartRNO对现网邻区进行核查。
邻区核查结果由安红岭每周二发出。
邻区核查结果以分公司维度统计,统计项包括:
(1)邻区数量平均值;(这个有必要吗,郊区与市内环境不一样邻区数也不一样啊)(2)邻区过远;
(3)单向邻区;
(4)邻区漏配。
依据核查结果对邻区进行优化。
四:邻区优化
邻区优化分两个步骤处理:首先删除过远邻区关系,然后添加漏配邻区关系。
因为单向邻区已包含在过远邻区及漏配邻区中,未避免重复操作,所以不单独处理单向邻区。
市区、郊区基站划分:
(1)把经纬度准确的XXXX个基站属性按照“市区”或“郊区”区分开。
“市区”是指五环内基站,各郊县县城的基站。
“郊区”是指位于农村区域基站密度稀疏地区的基站。
(2)通过Vlookup,把基站属性:市区、郊区,添加到sheet“LTE系统内过远邻区核查”
中。
注:建议130网管为市区,19网管为郊区。
1、过远邻区的删除规则
(1)宏站到宏站:将上一步核查结果中满足“市区大于2km,郊区大于4km,”且两周内切换尝试次数小于10次的邻区作为“初选的删除对象”;
(2)宏站与微站:市区内间距大于500米的、郊区间距大于800米的,且两周内切换尝试次数小于10次的邻区作为“初选的删除对象”;
(3)微站到微站:市区间距大于150米的删除,郊区大于200米的删除,且两周内切换尝试次数小于10次的邻区作为“初选的删除对象”。
汇总“初选的删除对象”,并且剔除VIP室分站点的邻区、高铁专网站点及地铁站点。
另外,关于执行脚本还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按照“市区大于2km,郊区大于4km”的原则,筛选出需要删除的邻区。
手工制作删除的脚本。
删除脚本分为三部分:删除邻区、删除外部小区、删除外部频点。
脚本生成后须再次确认:修改范围不包含:VIP室分站点的邻区、高铁专网站点及地铁站点。
另外需注意各区域内的特殊邻区关系,以免误删。
(2)脚本按照OMC IP过滤,分成不同的脚本,同时剔除重复项,以便分开脚本在不同OMC执行。
2、漏配邻区的添加规则
把Smart RNO的核查结果,先Vlookup出经纬度准确的XXXX个基站,再剔除VIP站点和高铁站点。
核查结果中的没有添加脚本,需要另行制作。
按照下面的格式和公式做脚本。
具体步骤:
(1)首先按照OMC IP过滤,以便分开脚本在不同OMC执行。
(2)再按照“源侧和目标侧是否同频”=false的过滤出添加到外部频点的脚本,剔除重复项。
(3)在“源侧和目标侧是否同频”不做过滤,拷出添加外部小区的脚本,剔除重复项。
(4)在“源侧和目标侧是否同频”不做过滤,拷出添加邻区的脚本。
五:PCI混淆
1、微站之间PCI相同的:距离大于1.5km的,删除邻区较远的。
距离小于1.5km的,修改PCI,加大PCI复用距离。
2、宏站之间PCI相同的,直接修改PCI,加大PCI复用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