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镜头对影视作品的视觉传达作用

合集下载

论主观镜头在影片中的作用

论主观镜头在影片中的作用

个珍贵 美好的故事 。许 多经典影 片中的 某几个镜 头往往给观众 留下 的 。好莱 坞 电影 的银 幕是 一 面透 明 的墙 。而演 员 直视 镜头 ,这面
了深刻的难 以磨灭的映像 ,然而在 电影镜 头中最 能观众体会到 身, 临感 墙 也 就消 失 了 。也就 是说 ,观 众所 处 的这 个 空间 也被 纳入 到银 幕 的一种镜 头 ,就是 透过 第一视 角观 察影 片的主观镜 头。 关键词 :主观镜 头;电影;视 听语 言
五、 “ 成 功 ”缘牵 两岸 广播 情 “ 郑 成 功 收 复 台湾 3 5 0 周 年 纪念 大 会 ”现 场 直 播 活动 ,壮 大 为 纪念 民族 英雄 郑成 功 收 复 台湾 3 5 0 周 年 , 由福 建 省政 府 和 了闽南话 广 播协 作 网在 两岸 的知 名度 和 影 响力 ,取 得 了 良好 的传 福 建 省政 协 共 同主 办 的 “ 郑成 功 收 复 台湾3 5 0 周 年纪 念 活 动 ”于 播效 果 。
电影 离 不 开 导演 对 镜 头 的仔 细 推 敲琢 磨 。而 眼 睛 作 为 心 灵 的 窗 头在 此基 础上 有所 延 展 ,将剧 中 角色 视觉 或心 理 上 的闪 回、 记忆 口,主观 发 出 去 的镜 头 最 能打动 人 心 , 以下仅 从主 观镜 头切 入 ,
分析 其在 影 片中起 到 的作用 。
存在 :当演 员 直视 ( 正视 )摄 影机 镜 头时 。唯 此情 况 ,观 众才 觉
有 力推 动 了大 选前 夕 大陆 对 台广播 宣 传工 作 。直 播活 动获 得 了 国 量 邮资封 ,他说 ,这 样 子 的邮 资封很 有 纪念 意 义 ,那 些 老人 家 说 务 院新 闻局 、福 建省及 厦 门市领 导 的高度 肯 定。 现在 全 国就是郑 成 功最 香 了。

影视画面构图主体的直接和间接处理对视觉心理的影响

影视画面构图主体的直接和间接处理对视觉心理的影响

影视画面构图主体的直接和间接处理对视觉心理的影响影视艺术早已成为当代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通过呈现在银幕和荧屏上的可见画面,以及与画面相配合的声音,在特定的多维时空中,塑造、呈现的视听形象;是以高度综合性、动态连续性、视听逼真性和时空的自由性来影响、教育、感染观众心理的艺术。

下面就影视艺术中的画面和声音对人的视觉心理影响予以论述。

一、影视画面构图对视觉心理的影响主体是一幅画面中的主题思想的重要体现者,是影视作品的重点部分,也是画面的趣味中心。

每个画面的主体在影视片中是变化的,但不能偏离主题思想,它在影视画面中起主导作用,且控制全局的焦点,与作品的主题思想紧密相连。

(一)影视画面构图主体的直接和间接处理对视觉心理的影响人们观看物象时,当距离远时只能看到大致轮廓,这被称之为“消失透视”。

因此,画面上的物象会出现“远人无目,远树无枝”。

利用这一点,艺术家常常把距离远的物景画得模模糊糊,一幅画面的三维空间就这样在二维空间中体现出来。

如画面出现了从大到小、从宽到窄的楼房街道时,就会给人以一种从近到远的心理感受。

再如,建筑物正面的扭曲变形,可以使整座建筑物看上去蕴涵着巨大的张力。

倾斜的物象可以被眼睛自觉地知觉为从垂直和水平等基本空间定向上的偏离,这种偏离会在一种正常位置和一种偏离了基本空间定向的位置之间造成一种压力。

在影视艺术创作中,人们还可以利用视觉心理进行各种形式构图,以对影视画面主体进行直接处理。

例如,按照黄金分割法对主体构图,或把主体放在九宫格的焦点上,或把主体放在“V”型的最低点,当然,还有其他许多方法。

但无论把主体放在什么位置,无论主体怎么变化、移动,都要符合人们的视觉心理。

那么为什么不把主体放在影视画面中间位置呢?中间位置固然均衡稳定,但易使观众产生视觉疲劳,同时影视画面缺乏变化与生气。

影视画面主体的间接处理,线条的变化引导观众的视线落在画面主体上,用线条有虚有实及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环境烘托、渲染主体;也可通过影调的变化如以大面积的单一影调与小面积的对立影调相陪衬,达到表达思想、深化主题的目的,还可以用光线的变化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主体上去。

主观镜头对影视作品的视觉传达作用

主观镜头对影视作品的视觉传达作用

主观镜头对影视作品的视觉传达作用研究从艺术的角度来审视,摄像在本质上是一场艺术创造活动。

作为视听艺术的影视,其长处是具象的形象和声音,但同时也成为他的短处,相对于小说来说,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受到很大的局限。

现代影像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电影电视的拍摄不再拘泥于对客观事物的真实记录,而更多地将摄影机作为一双洞察万物的眼睛,增加了影视作品的趣味性、可看性。

主观镜头即主观视点,代表了剧中人的视线或心理活动,把其视像或心像化外为影像画面,从“我”的角度来看待人事,从而更好地深入人物的内心,丰富和完整剧情,在影视作品创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一、刻画人物内心对影视创作而言,刻画人物形象是最为基本和重要的任务。

人物形象本身包含内心情感、动作、语言等。

而人物内心情感不仅是其动作和语言的内因,同时也是最复杂、最微妙、最精彩的世界,是影视艺术不宜放过的精彩部分。

法国影片《潜水钟与蝴蝶》是根据电影原型人物的回忆录改编而成的,影片用第一人称视角来拍摄,在影片开端,中风后的主人公在医院醒来,意识还未完全清醒,导演用大特写、失焦、摇晃镜头,来展现主人公病中所看到的世界,配以画外音,来重现主人公的所思所想。

(图1,图2)影片大段篇幅从主人公的视角出发,全身瘫痪,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讲话,肉身就像个沉重的潜水钟,压抑得生不如死。

除了眼前所看到的,导演也用了一定的篇幅展现了主人公的回忆与想象。

花丛的的蝴蝶、花朵不断叠化(图3),瞬间又变换为航拍镜头,飞越了高山、海洋(图4),以此来表现他的灵魂和思想就像蝴蝶般轻盈。

可以说,主观镜头的运用让观众身临其境地参与到剧中人的活动场景,感同身受的获取电影人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从而设身处地的为其着想,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剧情发展。

二、营造紧张情绪在陆川导演的电影《寻枪》中,主观镜头也随处可见。

在片头,发现枪丢失之后,那段从家里到单位的路程,运动镜头加上主观镜头的低速摄影,并且是倒放。

镜头摇晃,虚与实相交,景别模糊。

纪录片主观镜头

纪录片主观镜头

纪录片主观镜头从主观镜头的运用看纪录片的真实与表达,王右生,考试周刊2007年50期随着纪录片表现手法的发展和丰富,主观镜头在纪录片中的运用也多起来。

主观镜头对纪录片的真实性构成一定的威胁,但它一定程度上是真实的。

它是一种表示片中角色观点的镜头,是一种纪录片的艺术表达,丰富了纪录片的表现手法。

但对于主观镜头的运用应该谨慎、合理。

现在的一此纪实作品也逐渐摆脱原有刻板的拍摄、编辑模式,适度运用主观镜头,因此人们越来越多地对纪录片的真实和客观表示怀疑。

主观镜头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纪录片的表现手法,它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真实的。

什么是主观镜头主观镜头是相对于客观镜头而言的。

它是一种模拟画面主体(可以是人、动物、植物和一切运动物体)的视点和视觉印象进行拍摄、表示片中角色观点的镜头。

①当角色扫视一场而或在一场面中走动时,摄影机代表角色的双眼,显示角色所看到的景象。

这种镜头使用主观性角度,追求主观表现性,一般从剧中物体的视点出发来传递信息。

与客观镜头的分观纪实性相比主观镜头追求的正是这种不同寻常、出人意料的画面效果,追求的正是这种效果对受众视觉及心理的冲击。

当主观性角度所拍摄到的影像展现在荧屏上时,观众往往会惊讶于这种与通常所见不同的视觉和新理感受。

这样看来主观镜头的运用拓宽了纪录片表现的范围,使得纪录片鲜活起来,不再是枯燥的“说教”、“反省和批判”。

拟人化的视点,往往更容易调动观众的参与感和注意力,其明显的主观色彩,更容易引起观众强烈的心理感应,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效果,或使观众和模拟对象进行情绪交流,获得共同的感受。

主观镜头不等于故事片的虚构主观镜头运用中,导演并没有主观干涉被拍摄对象,而是用特殊的视角。

如果制片人对拍摄对象进行导演,这样的场景是虚构的,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主观干预。

当然一部纪录片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客观,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但我这里说的主观干预是强调他不存在摆拍和导演,不是虚构的情节。

主观镜头并不等于虚构,因为主观镜头只是转换一下拍摄的视角,虽然它也是在作者的想象中的,但或许它是客观存在的,只是我们还无法理解。

主观镜头与客观镜头的应用

主观镜头与客观镜头的应用

2015/11尚的谦逊、礼让、内敛、平和,包括以静制动、后发制人这些处事哲学,长久以来造就了国人性格和表达方式的深沉和淡然。

我们很难有“放肆地笑”“尽情地说”“手舞足蹈地表达”的“素人”嘉宾;同时国外的很多“素人”真人秀节目,会以巨额现金奖励,作为节目的终极目标,以此来提升“素人”的“不顾一切”的节目表现力,这在国内的节目生态中,同样无法实现。

因此,在中国做纯“素人”真人秀确实存在问题。

综合以上两点,很好的解决方式就是“星素结合”,用“mix”方式,做出1+1>2的效果。

关于海外模式的引进与借鉴近年来由于欧美真人秀研发疲软,类型局限、惊悚极端的视觉效果有时不接中国地气,而韩国真人秀以其多机拍摄、无缝记录、花式字幕、编剧包装的方式对纪实素材进行“整容式”的深度二次开发,在制作理念上已经更胜一筹。

再加上欧美真人秀“举轻若重”(重视极端任务与人性险恶),而韩国真人秀“举重若轻”(少规则限制、多人物关系),相比之下“韩流”更适应“情感大妈”与“细腻少女”的欣赏水准。

韩国模式的本土化成功直接导致了中国卫视平台纷纷斥资购买、模仿。

然而并不是每一档韩国节目到中国都会“大火”,一些在韩国表现非常优秀的节目,并未在中国掀起同样的热潮。

关于政策“限薪令”的作用和价值政策的主动干预能够代表官方层面对行业发展的预期。

但落实到实际的商业运作中,纯市场行为会出现难认定、难介入、难监管、难执行的四难问题。

其实较好的解决方法就是从根源上打破“卖方市场”的价值结构,大力推动明星真人秀以外的节目类型的成熟。

市场热度降下来,明星参演机会少起来,溢价和议价需求自然降低,“高薪”预期无法维持,市场就会回归理性。

最后,就像好莱坞大片的打斗场面会广泛借鉴中国武术一样,真人秀节目应是“国际模式元素借鉴”基础上的本土化原创。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电视人的情商与智商能够超过中国人,我们需要的是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勇气和敢于肩扛价值观的责任情怀。

电视镜头如何准确传递创作者的主观情绪

电视镜头如何准确传递创作者的主观情绪

电视镜头如何准确传递创作者的主观情绪镜头是用来表达思想传递情感的。

即便是零度创作的自然类纪录片,镜头背后的“头”也在依据自己的判断、审美、价值取向,通过色调、用光、角度和景别来呈现自己对拍摄内容所要表达的赞美、憎恶、欣喜、惋惜等主观情绪。

现实题材的电视作品,在对真实人物与事件的表现和艺术再创作中,往往会给整部片子设定一个基调,作品的基调会贯穿始终,它潜移默化地反映出创作者想要表达给观众的一种情绪,这种情绪中包涵着创作者对表现主体的认知和理解,体现着创作者对待表现主体的态度。

历史文化类节目,就应以古色古香的格调,如夕阳迟迟,呈现历史的厚重沧桑,带给人留恋怀念;如果是当代地方小志、风土人情,则可自然清新、色彩明朗;如果是当代新闻专题、新闻人物,画面就偏重于简洁流畅,直白鲜明。

一、画面中主体周围的环境因素的选取一个电视画面,有多个具体的视觉体组成,其中必须要明确地体现出主视觉体,主视觉体是各个次视觉体的引领,次视觉体是是主视觉体所处的环境,是主视觉体的辅衬,它们在面面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视觉逻辑整体,主次鲜明,相处和谐,设置得当才能够使画面含义强大。

这个主视觉体可以是想要表现的人物也可以是一件想要突出展现的物品,次视觉体也可是景、是人、是物。

主视觉体所处环境因素的选取体现着创作者的审美,所呈现结果也会清晰体现出创作者的意图。

就以我参与主创的获河南省电视剧“大河奖”二等奖的微电影《片警老胡的假期》为例,兢兢业业、心贴群众的片警老胡和妻子所居住的小家与家资厚实、诈人钱财的涉案人王强家就有明显的区别和对比。

老胡的小家“斯是陋室,唯吾独馨。

”剧组在场景布置上注重光线明亮、温馨整洁。

在拍摄老胡与妻子日常生活的过程中,主体在环境的衬托下也总是体现出明朗与温暖的气质。

在一场两人说到儿子上大学要回来过暑假的场景时,床头上挂着的三口之家微笑的合影向观众传达着满满的爱和暖意。

而涉案人王强的家虽高大豪华,但整体光线阴暗压抑,家俱色调暗沉,超大的鱼缸、金红的发财鱼又给人一种过份华丽的感觉。

人物内心世界的影视表现手法——主客观镜头的巧妙利用

人物内心世界的影视表现手法——主客观镜头的巧妙利用

远也无法越过眼前的这堵高墙和现实中一 有的内心世界和美丽心灵。纳什年轻时就做
堵堵高墙时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对主人公内 出了惊人的数学发现,开始享有国际声誉。
心世界剖析至深,充分体现了导演对镜头语 但不幸的是患上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该病
言把握的高超技巧,做到了想法和表现的完 被认为是精神病中的癌症,使他向学术最高
第二段落中的主观视点则变成了罗比 的三段回忆:与西西莉亚的最后一次见面、战 前布尔妮跳入水中并救她的一场戏,同样也 用了多重视点、敦刻尔克大撤退时因败血症 看到了妈妈的幻觉。
最令人叫绝的是,影片接近尾声时,当 出现老布尔妮在演播室中接受采访时,观众 们才恍然大悟,一直伴随着打字机音响的、 前面所有的内容都是老布尔妮的回忆,是她 的主观试点,是她最后一部小说中的情节和 故事。镜头再次变成客观视点,揭示出罗比 和西西莉亚这对忠贞恋人的残酷结局,揭示 出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我再也想不出 来它们(诚实)有什么意义。”而赎罪的心情则 将伴随布尔妮终生。
影视评论
重庆市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唐 芸
人物内心世界的影视表现手法
—— 主 客 观 镜 头 的 巧 妙 利 用
[摘要] 作为视听艺术的影视,其长处是具象的形象和声音,但同时也成为他的短处,相
对于小说来说,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受到很大的局限,通常是把人物的内心情感外化为可 见的行动。通过对主观镜头和客观镜头的巧妙利用可以很好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 人物形象,从而达到影视创作的最高境界。
摇回花园,仍然落在现实中的浦仪身上,中 平经历为基础而创作的人物传记片。但导演
景结束。这个长镜头深刻地揭示出久居深宫 并 不局限于一 般人物传记 片的真实性 ,如
的浦仪对高墙外面世界的憧憬和渴望,但又 《莫扎特》、 《甘地》、 《莎翁情史》,而是另辟蹊

主观镜头与客观镜头的应用

主观镜头与客观镜头的应用

主观镜头与客观镜头的应用作者:暂无来源:《声屏世界》 2015年第11期张伟利摄像在创作电视作品时是利用摄像机镜头来获取画面的,镜头永远在代表或摹拟一个视点,因视点不同给观众造成视觉效果也就不同。

摄像正是借助这种视点不同引起人们视觉心理变化,利用镜头语言来传情达意,给观众以想象的空间与参与的机会,尽量使观众对节目的人物或叙述的故事产生传情和共鸣,从而达到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这种由于镜头视点变化而引起的视觉转换,称为心理角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主观镜头、客观镜头及反应镜头。

摄像在利用镜头语言表达时,有其主观意愿和创作目的,而观众欣赏电视节目时,也有自己的好恶。

即便同一个题材的电视节目,不同的观众会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由此可见,一名新闻从业人员、一名摄像,对自己要有更高的要求,什么事情应该弘扬,什么事情应该批判要有鲜明的立场。

在用娴熟的拍摄技艺向观众表达对大千世界的感知,对劳动者勤劳、美德的歌颂,对人间恩义情仇的倾诉,对浩然正气的弘扬,对社会弊病的鞭挞。

这就是摄像利用镜头语言传情达意的最终目的。

客观镜头是代表客观心理角度的镜头,也称中立镜头,镜头的视点是摹拟一个旁观者或局外人的视点。

对镜头所展示的事情不参与,不判断,不评论,只是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

新闻报道就大量使用了客观镜头,只报道新闻事件的状况、发生的原因、造成的后果,不作任何主观评论,让观众去评判、思考。

画面是客观的,内容是客观的,记者立场也是客观的,从而达到新闻报道客观公正的目的。

客观镜头的客观性应包括二层含义:一是反映对象自身客观真实性,就是拍摄的画面必须是事件现场的画面,即使是过去式,再现的事件内容也必须是真实的。

二是指对拍摄对象的客观描述。

无论做何种题材的电视节目,画面可以作艺术处理,也可以夸张,但绝不可以脱离被拍摄对象的实际情况去凭空捏造。

当然,摄像在利用镜头语言叙述时,总免不了渗透着自己的思想感情。

主观镜头是指当镜头的视点代表被拍人物主观心理角度时的镜头,它表达的是当事人或剧中人物的的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观镜头对影视作品的视觉传达作用研究
从艺术的角度来审视,摄像在本质上是一场艺术创造活动。

作为视听艺术的影视,其长处是具象的形象和声音,但同时也成为他的短处,相对于小说来说,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受到很大的局限。

现代影像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电影电视的拍摄不再拘泥于对客观事物的真实记录,而更多地将摄影机作为一双洞察万物的眼睛,增加了影视作品的趣味性、可看性。

主观镜头即主观视点,代表了剧中人的视线或心理活动,把其视像或心像化外为影像画面,从“我”的角度来看待人事,从而更好地深入人物的内心,丰富和完整剧情,在影视作品创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一、刻画人物内心
对影视创作而言,刻画人物形象是最为基本和重要的任务。

人物形象本身包含内心情感、动作、语言等。

而人物内心情感不仅是其动作和语言的内因,同时也是最复杂、最微妙、最精彩的世界,是影视艺术不宜放过的精彩部分。

法国影片《潜水钟与蝴蝶》是根据电影原型人物的回忆录改编而成的,影片用第一人称视角来拍摄,在影片开端,中风后的主人公在医院醒来,意识还未完全清醒,导演用大特写、失焦、摇晃镜头,来展现主人公病中所看到的世界,配以画外音,来重现主人公的所思所想。

(图1,图2)
影片大段篇幅从主人公的视角出发,全身瘫痪,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讲话,肉身就像个沉重的潜水钟,压抑得生不如死。

除了眼前所看到的,导演也用了一定的篇幅展现了主人公的回忆与想象。

花丛的的蝴蝶、花朵不断叠化(图3),瞬间又变换为航拍镜头,飞越了高山、海洋(图4),以此来表现他的灵魂和思想就像蝴蝶般轻盈。

可以说,主观镜头的运用让观众身临其境地参与到剧中人的活动场景,感同身受的获取电影人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从而设身处地的为其着想,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剧情发展。

二、营造紧张情绪
在陆川导演的电影《寻枪》中,主观镜头也随处可见。

在片头,发现枪丢失之后,那段从家里到单位的路程,运动镜头加上主观镜头的低速摄影,并且是倒放。

镜头摇晃,虚与实相交,景别模糊。

给了观众长达约两分钟的强烈视觉冲击,并且摄影师在这一过程中故意地在越是拥挤狭窄的地方,镜头越是给的晃动的剧烈,放的速度也越快,并且在这慌张中间夹杂了一段较之相对宽阔的正常速度的画面,之后又进入刚开始的那种充满急躁感画面。

这就更加强了一种情绪上的紧张和急促,也更有利于制造悬念。

再配上急躁的摇滚乐,强烈了主人公此刻内心不安情绪的渲染。

这样的镜头出现了不止一次,在另一处是主人公开摩托车追人的一段,同样的紧张和未知的情绪贯穿,再加上夜晚的神秘模糊和路灯的或明或暗,也暗示了故事的发展阶段:毫无头绪的一团乱麻。

主观镜头运用越多,观众越是渗入到剧中人的感官世界,越有被蒙蔽的感觉,也就越有挣脱
蔽障、挖掘谜底的欲望。

或许导演正是把握了主观镜头能够制造悬念色彩这一重要因素,贯穿于“寻枪”整个过程,吸引观众去推理、猜测最后的真相,才使得《寻枪》故事变得如此扣人心弦、紧张有趣。

三、烘托恐怖气氛
近年来,“伪纪录片”作为一种新的电影类型逐渐为大众所认识。

伪纪录片通常用手持DV 来拍摄完成,它的功效在恐怖片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10多年前,一部投资仅100万美元的粗糙影像震惊了电影界。

这部名为《女巫布莱尔》的电影被称作“伪纪录惊悚片始祖”。

全片以第一人称视角来展现,影片中人物在面临灵异东西的时候,身背着人类对未知的矛盾,既好奇又恐惧,一方面我们想要去探究清楚,另一方面我们在深入到某个阶段时我们会极其恐惧,对这一点,可以说《女巫布莱尔》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直面视觉冲击,让人在阅读恐怖片的同时感受的是异样的恐怖气氛。

希区柯克是一个善于运用主观镜头来调动观众情绪的导演,在他的惊悚悬疑片中,经常使用主观镜头。

由于主观镜头自身的特点,以人物自身的视觉呈现出的影像,对于观众更有刺激性。

在《群鸟》中,他充分利用主观镜头、运动镜头、空镜头、变焦镜头恰到好处的制造出紧张、恐怖又充满悬念的视觉影像。

四、满足观众好奇
《后窗》这部希区柯克于1954年执导的电影,几乎全部都在主人公杰夫的卧室里进行拍摄,而且大部分镜头都是杰夫的主观镜头。

影片内容如其名,后窗,给人一种窥探之感。

这种对于邻居隐私的觊觎,洽洽满足了观众的一种好奇。

主观镜头的运用,以人的目光带领观众进入一个个隐蔽的空间,性感迷人的女舞蹈演员,怪癖的钢琴家,无子女的夫妇,推销员商和卧病的妻子,单身寂寞的女子,新婚夫妇。

影片给观众带来了深深地猎奇之感。

尤其是推销商的可疑行为,以望远镜的视角,仿佛使观众跟着步入探秘之中。

主观镜头把摄影机的镜头当作运动主体的“眼睛”,直接“目击”场景中其他人、事、物的情景。

因其拟人化的视点运动方式,往往更容易调动观众的参与感和注意力,其明显的主观色彩,更容易引起观众强烈的心理感应,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效果,或使观众和模拟对象进行情绪交流,获得共同的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