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呼吸专题

合集下载

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综述

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综述




4.问题及展望

观测方法的不统一使得个观测研究之间缺乏可比性; 土壤呼吸的复杂性,大部分只是测量土壤呼吸通量和速率 而对各组分呼吸研究较少,区分土壤呼吸各组分的呼吸强 度成为必要; 在以后的研究中对土壤呼吸机理、影响因子协同机制、 以及测定方法的完善和标注化,农田土壤呼吸模型和人为 活动影响评价体系等方面应该进一步探究; 加强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作用的减排增汇对策研究;
静态气室法
气相色谱法(GC) 用注射器从野外通过气室采集气体样本带回实验室用气 相色谱或红外气体分析仪测定。 优点:同步分析测定几种气体成分,如CH4、CO2和NOx 缺点:与其它方法相比,可能会低估土壤呼吸速率达 45%
动态气室法
通过一个气流交换式的采集气体系统连接红外线气体 分析仪IRGA对气室中产生CO2的连续测定,目前被认为是 最为理想的测定方法。 优点:能基本保持被测量表面的环境状况而使得测量结果更 接近于真实值,适于测定瞬间和整段时间CO2 排放的速率 缺点:设备昂贵而且必须保证持续的电力供应
2.研究内容
2.1土壤呼吸通量
农田生态系生产活动对土壤呼吸影响巨大,每 年释放的 CO2 量可达 640g/m2,占人为温室气体 排放量的2 1 %~2 5 %(林而达,2001),对 气候变化产生重要作用。 华北平原高产粮区农田土壤呼吸年通量大致在 5650~7060kghm- 2之间(张庆忠等,2005)。
玉米秸秆覆盖免耕土壤CO2全年平均释放量为13.2 g·m-2·d-1, 分别比还翻处理和清翻处理增加8.38%和27.6%,同时土壤呼吸 季节性变化较为强烈(牛胜利等,2008)。

施肥方式
农田施用含有 N、 P、 K等元素的农家堆肥会改善土壤中 的营养元素平衡 ,对微生物活动产生促进作用 ,从而显著提 高土壤呼吸。 施肥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呼吸速率(高会议等,2009), 化肥氮施用显著促进了麦田土壤呼吸作用,但不同施氮水 平间的平均土壤呼吸速率无显著差异(陈书涛等,2009). 但只有施氮量相差 400kghm - 2时,土壤呼吸通量差异显著 (张庆忠等,2005);氮肥对土壤呼吸作用影响的大小并不 显著(孟凡乔等,2006),甚至可能抑制土壤呼吸作用(陈 述悦等,2004)

土壤呼吸环原理 -回复

土壤呼吸环原理 -回复

土壤呼吸环原理-回复土壤呼吸是指土壤中的微生物和根系通过进行氧气的摄取和二氧化碳的释放来进行的一种生物代谢过程。

它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关键过程之一,对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土壤呼吸的环原理包括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根系呼吸以及有机物分解过程等,下面将逐步探讨土壤呼吸环原理。

首先,土壤呼吸的环原理涉及到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动。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生命力最旺盛的群体之一,它们通过进行呼吸来产生能量和完成生物化学反应。

土壤中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等。

这些微生物通过吸收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来进行能量代谢,其中包括碳源的氧化和还原反应。

土壤微生物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土壤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碳源。

其次,根系呼吸也是土壤呼吸环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植物的根系通过呼吸作用将从空气中摄取的氧气转化为能量,并将产生的二氧化碳释放到土壤中。

根系呼吸的速率通常受到土壤湿度、温度、光照、植物种类和植物生理状态等因素的影响。

在一些土壤湿度较高或缺氧条件下,植物根系呼吸会受到抑制。

此外,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过程也与土壤呼吸的环原理密切相关。

有机物质是土壤中的重要碳源之一,其分解过程涉及各种微生物和酶的参与。

有机物质的分解产生的底物可以提供给土壤微生物进行呼吸代谢,从而释放出二氧化碳。

有机物质的分解速率通常受到土壤温度、湿度、pH值和有机物质的特性等因素的影响。

总结起来,土壤呼吸环原理是一个复杂的生物代谢过程,涉及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根系呼吸和有机物质分解等多个方面。

土壤呼吸不仅对土壤系统的碳循环和能量流动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深入理解土壤呼吸环原理的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为土壤健康管理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呼吸

土壤呼吸

五· 数据处理
• (二)土壤呼吸
再换算为土壤呼吸强度(CO2毫克/克干土,小时) CO2克数
24—— 试验所经历的时间(24小时)
四· 测定方法
• (二)土壤呼吸
1.先称取干土样30g,至于大烧杯中并加入3ml水放入培养箱培 养7天,培养过程中保持培养箱中的湿度。 2.将培养7天后得到的新鲜土样称取20g置于大烧瓶中。 3. 准确吸取2molL-1NaOH l0毫升于一小烧杯中,将小烧杯放入 含有新鲜土样的大烧杯中,用塞子密封好大烧杯。 3.将大烧杯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吸收释放的CO2,时间为1-2天, 4.取出盛Na0H的烧杯,洗入250毫升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 5.吸取稀释液10毫升,加酚酞1滴,用标准0.05mol/LHCl滴定 至无色,再加甲基橙1滴,继续用0.05 mol/LHCl滴定至溶液 由橙黄色变为桔红色,记录后者所用HCl的毫升数(或用溴酚
二· 试验原理
• (二)土壤呼吸 用NaOH吸收土壤呼吸放出的CO2,生成Na2CO3: 2NaOH+CO2——Na2CO3+H2O (1) 先以酚酞作指示剂,用HCl滴定,中和剩余NaOH, 并使(1)式生成的Na2CO3转变为NaHCO3: NaOH + HCl——NaCl+H2O (2) Na2CO3+ HCl——NaHCO3十NaCl (3) 再以甲基橙作指示剂,用HCl滴定,这时所有的 NaHCO3均变为NaCl: NaHCO3+ HCl——NaCl+H2O+CO2 (4) 从(3)、(4)式可见,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时所消耗HCl 量的2倍,即为中和Na2CO3的用量,从而可计算 出吸收CO2的数量。
五· 数据处理
• (二)土壤呼吸 250毫升溶液中CO2的重量(W克) W=(V1-V2)×C×44/(2×1000) ×250/10 式中:V1————供试溶液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时 用HCl毫升数的2倍; V2———— 空白试验溶液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时所用HCl毫升数的2倍; C——-——HCl的摩尔浓度(molL-1) 44/(2×1000)——CO2的毫摩尔质量 250/10 ————为分取倍数

室内_土壤呼吸实验报告(3篇)

室内_土壤呼吸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呼吸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2. 掌握土壤呼吸速率的测定方法。

3. 分析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土壤呼吸是指土壤微生物和植物根系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土壤呼吸速率是衡量土壤微生物活动强度和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的重要指标。

土壤呼吸速率受土壤温度、水分、有机质含量、氧气含量等多种环境因子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土壤样品:采集自某地典型农田土壤,风干后过筛,混匀备用。

- 容器:1000ml广口瓶、500ml烧杯、土筛、温度计、湿度计、秒表、CO2检测仪等。

- 试剂:NaOH溶液、酚酞指示剂等。

2. 实验方法(1)土壤样品的制备:将采集的土壤样品风干、过筛、混匀,以备实验使用。

(2)土壤呼吸速率的测定:a. 准备实验装置:将1000ml广口瓶装满土壤样品,用土筛覆盖,确保土壤表面平整。

b. 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保持正常土壤环境,实验组改变土壤温度、水分、氧气含量等环境因子。

c. 测定CO2浓度:将广口瓶置于CO2检测仪下,记录C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d. 计算土壤呼吸速率:根据CO2浓度变化和实验时间,计算土壤呼吸速率。

3. 数据处理采用Excel和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环境因子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温度的升高,土壤呼吸速率逐渐增加。

这可能是因为温度升高有利于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从而加快有机质的分解速率。

2. 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水分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水分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当土壤水分含量较高时,土壤呼吸速率较快;当土壤水分含量较低时,土壤呼吸速率较慢。

3. 土壤呼吸速率与氧气含量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土壤呼吸速率与氧气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当土壤氧气含量较高时,土壤呼吸速率较快;当土壤氧气含量较低时,土壤呼吸速率较慢。

土壤呼吸作用名词解释

土壤呼吸作用名词解释

土壤呼吸作用名词解释土壤呼吸作用是指土壤中的水分及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到土壤中去的现象。

土壤呼吸作用的特点是在呼吸过程中土壤中的各种化学成分不断地变化,其中有机质的消耗最快。

同时,随着土壤呼吸强度的增加,土壤中氮、磷等营养元素也会相应减少。

土壤呼吸作用的类型,主要有还原型、呼吸型和厌氧型三种类型。

一、植物根系呼吸作用的概念土壤呼吸作用是指土壤中的水分及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到土壤中去的现象。

土壤呼吸作用的特点是在呼吸过程中土壤中的各种化学成分不断地变化,其中有机质的消耗最快。

同时,随着土壤呼吸强度的增加,土壤中氮、磷等营养元素也会相应减少。

土壤呼吸作用的类型,主要有还原型、呼吸型和厌氧型三种类型。

二、影响根系呼吸作用的因素(1)呼吸速率。

呼吸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植物根系生长区域土壤溶液浓度改变的大小,常以c表示,与温度、溶液中的pH、 CO2浓度和离子交换量有关。

(2)呼吸强度。

呼吸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土层范围内某一特定体积的土壤溶液中的有效呼吸量,又称有效呼吸容积,与土壤颗粒度、土壤湿度、植物根系生长状况有关。

(3)气体交换量。

气体交换量是指每昼夜由叶片气孔和根毛区进入土壤溶液中的气体总量,与土壤的氧气含量、有机质、通气性和土壤湿度有关。

三、植物根系呼吸作用的意义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离子的主要器官是根系,土壤是根系活动的舞台,因此,土壤呼吸是植物对环境条件反应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

土壤呼吸的类型、速率和强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根系的呼吸作用,进而影响根系吸收的能力,并且会对根系的生长发育产生很大的影响。

所以,合理的灌溉制度必须适应根系生长的要求,土壤呼吸作用对于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是十分重要的,对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人为控制土壤呼吸的措施人们对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的途径很多,但其中增强土壤呼吸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一条。

为此,人们曾研究了增加土壤中CO2的方法、增加有机物质的方法以及调节和控制有机物质的供应等。

土壤呼吸专题

土壤呼吸专题

Thanks
2.1.3 降水
土壤呼吸量在降雨后减小的可能原因是 降水导致土壤温度降低;降雨也会改变 土壤的物理性质,如粘土含量、土壤紧 密度等,导致土壤CO2通量降低。
2.1.4 土壤有机质、氮含量
土壤有机质含量、微生物活性增加时, 土壤呼吸速度会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 含量与土壤呼吸的速度呈正相关。
2.1.4 土壤有机质、氮含量
2.3.2 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
森林砍伐通常会使土壤温度升高、土壤
湿度降低和凋落物分解速度加快,从而 导致土壤呼吸增强。 但也有研究发现森林砍伐不会影响土壤 CO2排放量,甚至较砍伐前有减小的趋势。
2.4 关键因子及其相互作用
大多数情况下,温度是土壤呼吸的关键限
制因子。 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下,任何对土壤呼吸过 程产生影响的限制因子都可能成为关键影 响因子。 各因子之间也相互影响 ,交互作用。
3.3 温度和CO2升高的土壤 呼吸效应
在未来的全球环境下,土壤是碳的净
“源”还是“汇”? 在热带地区,大气CO2和温度的上升并 不意味着土壤碳含量的增加。 土壤有机质在其它因素(如温度)限制分 解者的地方累积。随着地球的变暖,分解 作用受温度限制的区域将减少,土壤将 日益成为大气CO2的源。
2 影响因素
土壤呼吸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 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2.1 非生物因子:
土壤温度、土壤湿度、降水、土壤C、N含量等
2.2 生物因子:
植被类型、根系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凋落物等
2.3 人为活动:
施肥、土地利用方式变化
2.4 关键因子及其相互作用
2.1.1 土壤温度
土壤呼吸和温度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 关系,主要有线性关系、二次方程关系、 指数关系和Arrhenius方程等。 温度变化一般可以解释土壤呼吸日变 化和季节性变化的大部分变异。

土壤呼吸地球系统模型

土壤呼吸地球系统模型

土壤呼吸地球系统模型一、引言地球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土壤作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地球的生命活动和生态环境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土壤呼吸是指土壤中微生物和植物根系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的二氧化碳。

土壤呼吸地球系统模型是用来研究土壤呼吸对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的影响的理论模型。

本文将从土壤呼吸的机制、影响因素以及模型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土壤呼吸的机制土壤呼吸的机制主要涉及到土壤中的微生物呼吸和植物根系呼吸两个过程。

微生物呼吸是指土壤中的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产生能量的过程,其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排放物。

植物根系呼吸则是指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同时释放出二氧化碳。

这两个过程共同促成了土壤呼吸的产生。

三、土壤呼吸的影响因素土壤呼吸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温度、土壤湿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植被类型等。

温度是土壤呼吸的主要控制因素,一般来说,土壤呼吸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土壤湿度也是影响土壤呼吸的重要因素,适宜的湿度有利于微生物活动和有机物分解,从而增加土壤呼吸。

土壤有机碳含量是土壤呼吸的重要来源,较高的有机碳含量意味着更多的呼吸底物供给,从而增加土壤呼吸。

植被类型对土壤呼吸的影响较大,不同的植被类型具有不同的根系和微生物组成,从而导致土壤呼吸的差异。

四、土壤呼吸地球系统模型的应用土壤呼吸地球系统模型可以用来研究土壤呼吸对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模拟和预测不同环境条件下土壤呼吸的变化趋势。

这对于评估土壤呼吸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碳循环的关键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土壤呼吸地球系统模型还可以用来评估不同管理措施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为农林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五、结论土壤呼吸是影响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的重要过程,对于研究土壤呼吸的机制和影响因素,以及应用土壤呼吸地球系统模型进行预测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究土壤呼吸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提高土壤呼吸地球系统模型的精度和适用性,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持。

土壤呼吸速率实验报告

土壤呼吸速率实验报告

土壤呼吸速率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呼吸速率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测量土壤呼吸速率的方法;3. 分析土壤呼吸速率与不同因素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土壤呼吸速率是指土壤中微生物和根系对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产生的CO2的速率。

测量土壤呼吸速率,可以了解土壤的健康状况和活性。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1. 土壤呼吸仪:用于测量土壤呼吸速率;2. 瓶子:用于装入土壤样品;3. 水银温度计:用于测量土壤温度;4. 水合硬石膏:用于封闭瓶子。

四、实验步骤:1. 将土壤样品收集到瓶中,装满瓶子的2/3;2. 用水合硬石膏将瓶子封闭严实,防止CO2泄漏;3. 置于室内恒温条件下,保持土壤温度稳定;4. 在一定时间间隔后,使用土壤呼吸仪测量土壤中CO2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统计,得出不同时间段内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图表。

六、实验分析:1. 土壤呼吸速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最终趋于稳定;2. 土壤呼吸速率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3. 不同土壤类型和养分含量对土壤呼吸速率也有一定影响。

七、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可得出土壤呼吸速率与时间、温度和土壤条件等因素相关。

进一步研究可以发现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微生物活性、有机质含量等有关,可以为土壤肥力评估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八、实验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1. 实验时间较短,可以延长实验时间,获得更加准确的数据;2. 土壤样品可能会受到空气、湿度等因素影响,有待进一步控制实验条件。

九、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到土壤呼吸速率的概念和意义,掌握了测量土壤呼吸速率的方法。

实验结果使我对土壤的活性和健康状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今后的土壤研究和农业生产具有实际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点:操作简便,利于多次重复测定 局限性:精度不理想
1.2 密闭气室法
此法是将一无底无盖的管状容器一端 插入土壤中,经过一段时间内的稳定后, 加盖,用一针状连接器以一定的时间间 隔抽取气体样品进入真空容器内,用气 相色谱仪或红外分析仪测定其中CO2的浓 度,计算得出CO2排放的速率。
1.2 密闭气室法
土壤呼吸专题
宋新章
浙江农林大学生态学科
内容提要
概念 意义 测定方法 影响因素 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展望
概念
土壤呼吸是指土壤由于代谢作用而释放 CO2的过程。
3个生物学过程:
植物的根系呼吸 土壤微生物的异氧呼吸 土壤无脊椎动物呼吸
一个非生物学过程:
土壤含碳矿物质化学氧化过程
全球有机碳存储Global organic carbon storage
2 影响因素
土壤呼吸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 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2.1 非生物因子:
土壤温度、土壤湿度、降水、土壤C、N含量等
2.2 生物因子:
植被类型、根系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凋落物等
2.3 人为活动:
施肥、土地利用方式变化
2.4 关键因子及其相互作用
2.1.1 土壤温度
土壤呼吸和温度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 关系,主要有线性关系、二次方程关系、 指数关系和Arrhenius方程等。
1.3 动态气室法
动态气室法通常包括动态密闭气室法 和开放气流红外CO2分析法。
优点:准确度高,适于测定瞬间和整段 时间CO2排放的速率
缺点:空气流通速率和气室内外压力差 易对测定所造成负面影响 ,设备 昂贵和须有电力供应。
1.4 微气象法
涡度相关法依据微气象学原理测定地 表气体排放通量。一般在允许植物的冠 层高度范围内,测定CO2排放不受生态系 统类型的限制,特别适合测定大尺度内 土壤CO2排放,其中土壤植物系统与大气 之间的水汽、CO2、能量的测定尺度均超 过1公里。
土壤有机质含量、微生物活性增加时, 土壤呼吸速度会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 含量与土壤呼吸的速度呈正相关。
意义
森林土壤呼吸对全球碳循环和碳预算有 重要作用
长期监测CO2 通量网站的重要研究对 象之一
测定方法
土壤呼吸量通常通过直接测定从土壤表 面释放出的CO2量来确定。
常用的几种测定方法: 静态碱液吸收法 密闭气室法 动态气室法 微气象法
1.1 静态碱液吸收法
原理是碱吸收CO2形成碳酸根,再用重 量法或者中和滴定法计算出剩余的碱量, 根据公式计算得出一定时间内土壤排放 的CO2总量。
2.1.2 土壤湿度
土壤湿度过大或过于干旱均会导致土壤呼 吸量锐减 。
在一定土壤湿度范围内,土壤呼吸大体上 随着湿度的增加而增加。
2.1.2 土壤湿度
土壤呼吸与土壤湿度之间的关系也可用 多种方程函数来表示,常用的有线性方 程、二次方程和双曲线方程。
2.1.3 降水
土壤呼吸随着季节降水量的变化一般呈 正相关关系,但有相反的研究结果。
1.4 微气象法
优点:对土壤系统几乎不造成干扰
缺点:要求土壤表面的异质性和地形条 件要相对简单,其测定土壤CO2排放的准 确度很大程度上受大气、土壤表面和仪 器设备的影响。
以上诸方法中,每一种都有其 优点和不足,但测量精度都在逐渐 提高。各测量方法之间的差异导致 各个研究工作之间的可比性较差, 对研究工作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 采用标准方法是今后研究工作中一 个重要的问题。
2 times
大气 Atmosphere
750Pg
Terrestrial system (About 75% is SOC)
土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oil 1500Pg
About 3 times
植物 Vegetation
550Pg
土壤有机碳微小的变化就会影响大气中温室气体的 浓度进而引起全球气候变化
意义
土壤呼吸是土壤碳输出的主要途径, 每年因土壤呼吸而排放约68±4PgC,仅 次于全球陆地总初级生产力(GPP)的估算 值100~120PgC ,而高于净初级生产力 (NPP)的量值50~60PgC ,是每年化石燃 料燃烧排放到大气中碳(约5.2PgC)的13 倍。
意义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最大碳储存库, 其地 上部分含360~ 480 Pg C (占地上部分的 80% 左右) , 地下部分含790~ 930 Pg C(占地下部分的40% 左右)
所以土壤呼吸即使发生较小的变化也会 等于或超过由于土地利用改变和化石燃 料燃烧而进入大气的CO2年输入量,引 起大气中CO2浓度的明显改变。
温度变化一般可以解释土壤呼吸日变 化和季节性变化的大部分变异。
2.1.1 土壤温度
温度升高一般会促进土壤CO2的排放, 这是碳循环与全球变暖之间的一个正反 馈效应 。 经验参数Q10 : 温度每升高10℃土壤呼吸增加的倍数, 表示土壤呼吸对温度变化的反应强度, 即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
2.1.1 土壤温度
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Q10值变化在 1.3~5.6之间。
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在低温下较高,在 高温下较为平稳。
总体上Q10与温度呈负相关,在温度上升 相同幅度下,低温地区比高温地区有更 大的Q10。
2.1.1 土壤温度
短期的升温往往会强烈促进土壤呼吸, 但随着温度的升高或增温时间的延长, 土壤呼吸速率的增长幅度往往下降甚至 停止,其对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降低, 表现出所谓的温度适应性 (Acclimatization)。
土壤呼吸量在降雨发生后增大,一是可 能降水激活了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增强 了分解活动,二是可能降雨增加了根系 的呼吸。
2.1.3 降水
土壤呼吸量在降雨后减小的可能原因是 降水导致土壤温度降低;降雨也会改变 土壤的物理性质,如粘土含量、土壤紧 密度等,导致土壤CO2通量降低。
2.1.4 土壤有机质、氮含量
密闭气室法包括气相色谱法和红外CO2 分析法两种。
优点:经济可靠,便于对比分析 缺点:明显改变被测地表的物理状态,人
为扰动对测量结果影响较大,仪器设备花 费高。
1.3 动态气室法
用不含CO2的空气或已知其中浓度的 CO2,以一定的速率通过一密闭容器覆盖 的土壤样品表面,然后用红外气体分析 仪(IRGA)测量其中气体的CO2含量。根 据进出容器的CO2浓度差,计算土壤呼吸 速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