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草原土壤呼吸作用研究进展
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2 世 纪人类 正 面临着 全球 环境及 可 持续发 展 的巨大 挑 战 。全球 性温 室效 应 、 1 气候 变 暖 等生 态 问题严 重 威胁 着人类 生存 和社 会经济 的 发展 , 已成 为全世 界共 同关 注 的焦 点 之一 , 0 c 作 为主要 的温室 气 体而倍 受关 注_ 。据 ] ] I C itr o en n a p n l n c maec a g ) 公布 的数据 , P C( eg v rme tl a e o l t h n e n i 大气 中 C 2 度 现正 呈 上升 趋 势 。预计 到 2 O 浓 1 世纪 中叶 , 大气 C 。 量将 增加 1 。 O含 倍
17 9 8年 Wo d l3报道 的热带 雨林 改 造 为农 田使 其 由碳 汇转 变 为 碳 源 , o we I l 引起 人 们 对 碳 循 环 研究 的重 视 。 目前全 球碳 循环研 究工 作 主要是估 算各 碳库 的储 量及 碳库 间 的交换通 量 。土壤 碳库 量为 13 0 0 gC, 0 ~20 0P 约
1 4— 93 8 —1 8卷
第 2 期
20 0 9年 4月
ACTA RATACUITURAE S NI P I CA
Vo. 1 18, No. 2
草地 生态 系统 土壤 呼 吸及 其 影 响 因素 研 究进 展
周 萍 , 国彬 , 莛 刘 薛
=旱 化 、 壤 C N 等 非 生 物 因素 , 面 积 指数 、 物 光 合 作 用 、 被 凋 落 物 等 生 物 因 素 以及 人 类 于扰 活 动 等 方 面 具 r 土 / 叶 植 植
《2024年内蒙古典型草原土壤呼吸的日动态特征及驱动因素》范文

《内蒙古典型草原土壤呼吸的日动态特征及驱动因素》篇一一、引言内蒙古作为我国的重要草原地区,其生态系统健康对区域乃至全球的气候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呼吸作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重要环节,对研究区域气候变化及碳循环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内蒙古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呼吸的日动态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并探讨其驱动因素。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一)研究区域概况研究区域位于内蒙古的典型草原地区,具有较为完整的生态系统。
该区域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对土壤呼吸有着重要影响。
(二)研究方法采用定点观测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的土壤呼吸进行全天候观测,记录其日动态变化,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三、土壤呼吸的日动态特征(一)总体特征通过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的土壤呼吸进行全天候观测,发现其日动态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在白天,由于光照充足、温度适宜,土壤呼吸速率较高;而在夜晚,由于光照减弱、温度降低,土壤呼吸速率相对较低。
(二)季节变化特征不同季节的土壤呼吸日动态特征存在差异。
在春季和夏季,由于气温升高、降水增多,土壤呼吸速率较高;而在秋季和冬季,由于气温降低、降水减少,土壤呼吸速率相对较低。
四、驱动因素分析(一)气候因素气候因素是影响土壤呼吸的主要因素之一。
温度和降水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最为显著。
温度升高会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从而提高土壤呼吸速率;而降水增多则有助于提高土壤湿度,为微生物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植被因素植被类型和生长状况对土壤呼吸也有重要影响。
草原植被茂盛时,植被根系发达,为土壤微生物提供丰富的有机质,从而促进土壤呼吸;而植被稀疏时,土壤呼吸速率相对较低。
(三)人为活动因素人为活动如放牧、耕作等也会对土壤呼吸产生影响。
过度的人为活动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而影响土壤呼吸。
五、结论与讨论(一)结论通过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的土壤呼吸进行日动态特征分析,发现其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
中国不同类型草地土壤呼吸研究现状

中国不同类型草地土壤呼吸研究现状作者:王丹陈永金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第13期摘要在归纳近二十几年学者们在中国草地土壤呼吸所使用的测量方法的的同时,对我国当前不同类型草地的土壤呼吸研究结果进行总结。
目前对土壤呼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地区,最常使用的测量方法是静态室测量法。
在东北平原地区,土壤呼吸速率与温度呈指数关系,与水分呈乘幂和一次线性关系。
在内蒙古草原地区,土壤呼吸速率与温度呈指数、线性和二次回归关系,与水分呈指数-乘幂、对数和线性关系。
在青藏高寒区,土壤呼吸速率与温度呈指数关系。
在人为干扰形式中,放牧、刈割会降低土壤的呼吸速率,开垦和施肥则会增加土壤呼吸速率。
关键词草地;土壤呼吸;测量方法;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 S8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13-074-03Abstract The measurement methods used for soil respiration by scholars in recent twenty years were reviewed, research results of soil respiration in different types grass land were summarized. It was found that studies about soil respiration mainly concentrate on Northeast Plain, Inner Mongolia Plateau and Qinghai Tibet Plateau area, the most commonly used measurement method is static chamber method. In Northeast Plain, soil respiration rate showed index relationship with temperature, indicated power and a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moisture. In grassland area of Inner Mongolia, soil respiration rate showed index, linear and two regression relationship with temperature, indicated indexpower, logarithm and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moisture. In Qinghai Tibet Plateau Region, soil respiration rate showed index relationship with temperature. In human interference form, grazing, mowing could reduce soil respiration rate, reclamation and fertilization could increase soil respiration rate.Key words Grassland; Soil respiration; Measurement method; Influencing factors土壤呼吸是指土壤释放CO2的过程,严格意义上讲是指未扰动土壤中产生CO2的所有代谢作用,是陆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库向大气释放CO2的主要途径,约占全球碳交换量的25%,在生物圈和大气圈碳交换中起着关键作用[1]。
《2024年内蒙古典型草原土壤呼吸的日动态特征及驱动因素》范文

《内蒙古典型草原土壤呼吸的日动态特征及驱动因素》篇一一、引言内蒙古作为我国典型的草原生态系统,其土壤呼吸对气候和环境的响应与影响备受关注。
土壤呼吸作为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环节,对于评估生态系统碳平衡和预测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内蒙古典型草原土壤呼吸的日动态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以期为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本研究区域选择内蒙古某典型草原区,选取该区域的草地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野外实测与定点观测的方法,获取土壤呼吸相关数据。
同时,收集该地区的气候、植被等背景信息,为后续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三、研究方法(一)土壤呼吸日动态特征的观测方法采用全天候自动监测系统,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的土壤呼吸进行连续观测,分析其日动态特征。
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到不同时间段内土壤呼吸的峰值、谷值及其变化趋势。
(二)驱动因素的分析方法运用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气候、植被、土壤类型等驱动因素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同时,结合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探讨人类活动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四、内蒙古典型草原土壤呼吸的日动态特征(一)峰值与谷值分布通过连续观测发现,内蒙古典型草原的土壤呼吸在一天内呈现出明显的日动态特征。
其中,早晨和傍晚为峰值时段,中午和深夜为谷值时段。
这可能与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有关。
(二)变化趋势分析通过分析土壤呼吸日动态特征的变化趋势,发现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气候因素如温度、湿度等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最为显著。
此外,植被类型、土壤类型等也对土壤呼吸产生影响。
五、驱动因素分析(一)气候因素气候因素是影响内蒙古典型草原土壤呼吸的主要因素之一。
温度、湿度等气候条件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土壤微生物的活性,进而影响土壤呼吸。
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土壤微生物活性较高,土壤呼吸速率较快。
(二)植被因素植被类型和覆盖度对土壤呼吸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植被类型的根系分布和地下生物量差异较大,从而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性。
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_周萍

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周萍1,2,刘国彬13,薛萐1(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凌712100;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摘要:土壤呼吸在全球碳收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笔者对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中的作用、土壤呼吸的分类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结果表明,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在不同时间空间各组分所占比例不同,生物、非生物及人为活动等因素对草地土壤呼吸影响各异,主要从土壤温度、气候变暖、土壤湿度、降水、干旱化、土壤C/N 等非生物因素,叶面积指数、植物光合作用、植被凋落物等生物因素以及人类干扰活动等方面具体阐述这些因素变化对土壤呼吸产生的影响,并对草地土壤呼吸的Q 10值及各影响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进行归纳总结。
提出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重点发展方向,并对未来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研究工作做了进一步的展望。
关键词: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影响因素;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812;Q948.1;S1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5759(2009)022******* 21世纪人类正面临着全球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
全球性温室效应、气候变暖等生态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CO 2作为主要的温室气体而倍受关注[1]。
据IPCC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2]公布的数据,大气中CO 2浓度现正呈上升趋势。
预计到21世纪中叶,大气CO 2含量将增加1倍。
1978年Woodwell [3]报道的热带雨林改造为农田使其由碳汇转变为碳源,引起人们对碳循环研究的重视。
目前全球碳循环研究工作主要是估算各碳库的储量及碳库间的交换通量。
土壤碳库量为1300~2000Pg C ,约占碳总量的67%[4],是仅次于海洋的全球第2大有机碳库,土壤碳库是陆地植被碳库的2~3倍和大气碳库的2倍多[5]。
《放牧和割草对内蒙古羊草草原土壤呼吸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范文

《放牧和割草对内蒙古羊草草原土壤呼吸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篇一一、引言内蒙古羊草草原是我国重要的草地资源之一,其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对区域生态环境及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放牧和割草作为草原管理的主要方式,对土壤呼吸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放牧和割草对内蒙古羊草草原土壤呼吸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期为草原生态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区域与样地设置本研究选取内蒙古典型羊草草原区域,设置放牧区、割草区和未受干扰区作为样地,每个样地设立三个平行样方。
2. 土壤呼吸测定采用LI-8100型土壤呼吸仪进行土壤呼吸测定,每个样方内选取五个测点,测定不同处理下的土壤呼吸速率。
3.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采用PCR-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处理下的微生物群落差异。
三、结果与分析1. 放牧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放牧区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高于未受干扰区,这可能是由于放牧活动增加了土壤温度和湿度,同时提高了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从而促进了土壤呼吸。
然而,过度放牧可能导致土壤压实,降低土壤通透性,进而抑制土壤呼吸。
因此,适度放牧对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2. 割草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割草后,短期内土壤呼吸速率有所下降,但随着割草后植被的恢复,土壤呼吸速率逐渐回升。
这表明割草能够控制草原植被的高度和密度,有利于植被的更新与恢复,从而促进土壤呼吸。
但长期频繁的割草可能会对土壤造成不利影响,需要配合合理的轮割制度。
3.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放牧和割草处理使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
PCR-DGGE图谱显示,放牧区与割草区微生物种群多样性较未受干扰区有所降低,但同时也引入了一些新的微生物种类。
这可能是由于放牧和割草活动改变了土壤环境条件,从而影响了微生物的生存与繁殖。
四、结论放牧和割草对内蒙古羊草草原土壤呼吸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影响。
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测定方法研究进展一、概述森林生态系统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群落之一,其在维持全球碳循环和生态平衡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土壤呼吸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对于准确评估生态系统碳收支、理解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
国内外学者围绕土壤呼吸的测定方法开展了大量研究,不断推动该领域的理论和技术进步。
常用的土壤呼吸测定方法包括静态气室法、动态气室法以及红外气体分析法等。
这些方法的原理、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各不相同,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土壤呼吸测定方法不断涌现,为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准确测定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近年来出现的自动化、连续化测定系统能够实现对土壤呼吸的长期、高频率监测,大大提高了测定精度和效率。
随着同位素技术的应用,土壤呼吸各组分的区分也变得更加准确和可靠。
尽管土壤呼吸测定方法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不同测定方法之间的结果比较和标准化问题、土壤呼吸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等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动态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也需要深入探讨。
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对于推动全球碳循环和生态平衡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研究应继续关注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发和应用,以及土壤呼吸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等问题,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维护生态系统健康提供有力支持。
1. 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重要性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土壤呼吸不仅直接影响着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更是生态系统碳收支评估、土壤健康以及生物多样性维持的关键因素。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呼吸占据了生态系统呼吸的显著比例,其微小的变化都可能引起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明显波动,进而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深远影响。
土壤呼吸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pdfX页)

第20卷第7期2005年7月地球科学进展ADVANCES I N E ART H SC I ENCEVol.20 No.7Jul.,2005文章编号:100128166(2005)0720778208土壤呼吸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3张东秋1,2,石培礼1①,张宪洲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拉萨高原生态试验站,北京 1001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摘 要:影响土壤呼吸的因子有很多,在不同时间空间的不同生态系统其影响因子各不相同。
综述了土壤呼吸主要影响因子的研究进展,主要从土壤温度、土壤湿度、降水、土壤C/N等非生物因子,植被类型、生物量、叶面积指数、植被凋落物等生物因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阐述对土壤呼吸产生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对土壤呼吸的Q10值、关键影响因子及各种生态环境因子的综合影响进行了讨论。
从众多研究中发现土壤温度、湿度是影响土壤呼吸的主要因子,建立土壤温度及湿度影响下的土壤呼吸模型更有助于对土壤呼吸进行定量的描述。
但是在土壤温度及湿度过高或过低的情况下会出现较大的误差,为了尽量减少土壤呼吸的误差,给出了如下建议:①加强土壤呼吸和生态系统自动碳通量的结合研究;②加强对不同生物和非生物生态环境因子的同步测定,特别重视生物因子对非生物因子的调节和影响;③加强典型物候期和不同季节典型天气土壤呼吸的测定;④加强模拟试验研究和模式研究。
总之,土壤呼吸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虽然有规律可循,但是,很多时候由于因子间交互作用而表现偏离,对其准确估算需要找出关键因子,并综合分析其它因子的影响。
关 键 词:土壤呼吸影响因素;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人类活动中图分类号:S15 文献标识码:A0 引 言大气CO2浓度升高引起的温室效应是导致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
土壤有机碳库约1500PgC,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最大碳库,约占总量的67%[1]。
土壤呼吸是土壤碳输出的主要途径,每年因土壤呼吸而排放约50~75PgC[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4 植物生态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2010, 34 (6): 713–726
降雨量及年平均净初级生产力显著相关(Raich &
Schlesinger, 1992; Raich & Pooter, 1995; Raich & Tufekcioglu, 2000)。草地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3 (Scurlock & Hall, 1998), 在相同环境条件下, 草地土 壤呼吸速率较森林高约20%, 在碳循环对全球变化 的响应和反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Raich & Tufekcioglu, 2000)。因此, 弄清草地土壤呼吸作用的变 化规律及其控制机制, 不仅是准确评估全球碳收支 的关键, 而且是制定应对全球变化措施的关键。
陆地生态系统2/3以上的碳储存在土壤中。土壤 呼吸作用是陆地生态系统向大气输出碳的主要途
径, 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 每年因土壤呼吸排放到大气中的碳是化石燃料燃
烧排放量的10倍以上(Marland et al., 2006; IPCC, 2007)。土壤碳库及其碳排放量如此巨大, 使得土壤
Abstract
Grasslands in China cover vast, continuous areas and account for about 40% of Chinese land area. Most are located in the eco-geographical fragile region, are sensitive to climate change, and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regulating the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 in the atmosphere. Our objective was to review recent studies on soil respiration of grassland in China. Most studies were conducted in Northeast Plain, Inner Mongolia and Tibetan Plateau. Diurnal dynamics of soil respiration are controlled by temperature, seasonal patterns are controlled by temperature and/or water depending on the limiting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water. In addition, there is great spatial heterogeneity driven by 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 and soil total nitrogen content. Responses of soil respiration to global changes were complicated and depended on the interaction of each factor. Most recent soil respiration models failed to incorporate the modulation of soil and biotic factors and their interaction. Key issues and suggested future research topics are 1) soil respiration in temperate desert grassland, 2) soil respiration during non-growing season, 3) comparison study of grassland soil respiration on different spatial and temporal scales, 4) simulation study of grassland soil respiration and 5) remote sensing of grassland soil respiration. Key words driving factors, grassland in China, simulation model, soil respiration,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中国草原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40% (陈佐忠和 汪诗平, 2000), 且大多位于生态脆弱地带, 正在经 受着越来越严重的人为与自然因素的干扰, 如土地 利用变化、大气氮沉降增加、施肥、CO2浓度和温 度升高等。对中国草原土壤呼吸作用研究现状的系 统考察, 有助于认识和把握中国草原碳循环研究取 得的成果, 找出存在的不足。为此, 本文试图从研 究区域、时空变异及其控制因子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及模拟模型等方面, 综述中国草原土壤呼吸作用的 最新研究进展, 探讨未来中国草原土壤呼吸作用的 研究重点, 为全球碳收支的准确评估和草原碳增汇 减排对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Review of research advances in soil ina
BAO Fang1,2 and ZHOU Guang-Sheng3,1*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Vegetation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93, China; 2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and 3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
—————————————————— 收稿日期Received: 2009-05-07 接受日期Accepted: 2010-03-24
* 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gszhou@)
呼吸速率的微小变化都会导致土壤碳素的周转速 率, 特别是大气CO2浓度发生重大改变, 从而可加 剧 或 减 缓 全 球 气 候 变 暖 (Schlesinger & Andrews, 2000)。在全球范围内, 土壤呼吸作用在不同生态系 统类型之间和之内都存在很大变异, 不同生物群区 之间年平均土壤呼吸速率与其年平均气温、年平均
植物生态学报 2010, 34 (6): 713–726 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doi: 10.3773/j.issn.1005-264x.2010.06.011
中国草原土壤呼吸作用研究进展
鲍 芳1,2 周广胜3,1*
2 时空变异及其控制因子
2.1 时间变异及其控制因子 2.1.1 日动态及其控制因子
不同类型的草原土壤呼吸作用的日变化多呈 单峰型曲线, 土壤呼吸速率早晚低、中午高。温度 是草原土壤呼吸作用日变化的主要控制因子(崔骁 勇等, 1999; 李明峰等, 2003; 孙伟, 2003; Cao et al., 2004; Jia & Zhou, 2009), 其他环境因子, 如土壤含 水量、生物量和土壤特性等在一天当中的变化相对 较小, 对土壤呼吸作用的影响不明显(Han et al., 2007)。如果发生降水事件, 土壤呼吸作用会迅速激 增, 持续一段时间后逐渐下降 (Fierer & Schimel,
2003; Huxman et al., 2004; Sponseller, 2007; Chen et al., 2008, 2009)。 2.1.2 季节动态及其控制因子
不同类型的草原土壤呼吸作用的季节动态基 本一致, 夏季高、秋冬低。峰值通常出现在植物的 生长盛期。土壤呼吸作用日均CO2排放量在植物的 不同生长期差异显著, 这种差异的80%是由地上活 体生物量变化引起的(齐玉春等, 2005a; 师广旭等, 2008)。不同类型草原土壤呼吸作用的季节变化的主 导因子可以是温度、水分或二者的交互作用, 取决 于研究地点的限制性环境因子。如在水分不受限制 的草甸草原, 温度是土壤呼吸作用季节变化的主要 控制因子(王娓和郭继勋, 2006); 在水分较差的荒 漠草原, 土壤呼吸作用的季节变化主要受水分控 制, 其次才是温度(Wang et al., 2009); 在水热配置 较好的典型羊草草原, 温度、水分和植物绝对生长 速 率 共 同 驱 动 土 壤 呼 吸 作 用 的 季 节 变 化 (Jia & Zhou, 2009); 在气温较低的高寒草甸, 温度是土壤 呼吸作用的季节变化的主要控制因子(张金霞等, 2001; Cao et al., 2004; Saito et al., 2009)。 2.1.3 年际动态及其控制因子
1 研究区域
中国草原资源丰富, 集中分布于东北平原、内 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 少数分布在暖温带和热带地 区(Ni, 2002)。其中, 内蒙古草原是欧亚大陆草原的 重要组成部分, 受水分和温度驱动, 自东向西依次 分布着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 是中国草 地的主体, 也是中国畜牧业生产的主要基地(陈佐 忠和汪诗平, 2000)。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的“第三 极”, 草原覆盖了整个青藏高原面积的1/3, 海拔多 在3 000 m以上, 特殊的地形和大气环流模式, 使得 该地区有着独特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对气候和环 境变化反应非常敏感(Pei et al., 2009)。因此, 目前 中国草原土壤呼吸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这两个 地区, 其他地区如新疆、黄土高原等草地也有零星 研究。土壤呼吸作用研究的草原类型主要涉及到草 甸草原(如贝加尔针茅草原(孙伟, 2003; 李明峰等, 2004a)、羊草草原(郭继勋和张宏一, 1991; 王娓等, 2002a, 2002b; 王娓和郭继勋, 2002, 2006))、典型草 原(如羊草草原(Jia et al., 2006, 2007a, 2007b; Jia & Zhou, 2009)、大针茅草原(陈四清等, 1999; 崔骁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