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历史热点二: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

合集下载

2014年历史中考周年热点解读

2014年历史中考周年热点解读

2014年历史中考周年热点解读周年归纳1.中国史(1)逢10周年:(2)逢5周年:2.世界史(1)逢10周年:(2)逢5周年:热点解读热点主题一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20周年(1894—2014年)【史实回放】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史实、中日关系的回顾及展望、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史实、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崛起的历史及启示等。

【提升认识】1.结合中国近代史上外国列强的侵略,比较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

2.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及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考查全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从而揭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的道理。

3.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历史意义中获得的启迪和感悟。

4.通过时政要闻考查旅顺大屠杀及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史实,并说明日本法西斯的残暴及对国人的启示等。

5.通过对历史上中日关系的回顾及日本战后经济的恢复的考查,对中日关系前景进行展望。

6.通过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走向胜利的史实的回顾考查抗战中的著名战役,揭示民族团结的深刻含义。

【中考预测】中、日两国均为世界重要国家,中日关系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影响重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割台湾,赔两亿,中国人民争争气;设工厂,开口岸,清朝政府无法管。

”(1)这首顺口溜源于哪次侵华战争后签订的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材料二(2)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二图片信息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卷相应的括号内画“√”;违背了以上图片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内画“×”;是以上图片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画“○”。

①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局部侵华战争。

()②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

()③卢沟桥的烽火,揭开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日战争的序幕。

()④日军最高司令官冈村宁次在南京向中国战区代表递交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3)硝烟散尽,回望历史,抗战精神永恒。

你认为抗日战争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什么?材料三(4)识读上面四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2014年历史结业考试热点

2014年历史结业考试热点

2014年历史结业考试热点2014年周年大事•中国史部分•1、1624,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390周年。

•2、1644,明朝灭亡,清军入关370周年。

•3、1684,清朝设置台湾府330周年。

•4、1864,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50周年。

•5、1884,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130周年。

•6、1894,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兴中会成立120周年。

•7、1924,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国共第一次合作,黄埔军校创办90周年。

•8、1934,红军长征开始80周年。

•9、195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0周年。

•10、1964,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50周年。

•11、1984,许海峰获得中国第一块奥运会金牌,中英签署《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14个沿海城市开放30周年。

•世界史部分•1、1794,“热月政变”,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220周年。

•2、1804,拿破仑加冕称帝,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创作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210周年。

•3、1814,史蒂芬孙发明的蒸汽机车问世200周年。

•4、1844,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相会开始合作170周年。

•5、1914,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

•6、1924,列宁逝世90周年。

•7、1944,诺曼底登陆70周年。

•8、1964,赫鲁晓夫下台50周年。

•9、1994,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同以色列总理拉宾、外长佩雷斯授予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20周年。

•10、1999,科索沃战争、欧元、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主权15周年。

一、中美关系(含美国发展史)1. 1775年--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领导人--- 华盛顿)●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开始: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

●诞生: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

2014中考历史基础知识集锦:“一战”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2014中考历史基础知识集锦:“一战”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2014中考历史基础知识集锦:“一战”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中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中考试题答案和中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

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祝福广大考生在2013年中考中发挥出最佳水平,考出好成绩!同时祝愿决战2014中考的新初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中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P27)
<理解>
1、性质:是一场帝国主义非正义的掠夺性战争(虽然塞尔维亚具有民族解放战争的正义性)。

2、根源: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3、加快结束的事件(见指南第41页)
4、结果:1918年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宣告结束
5、一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
(1) 战争时间长:1914—1918年
(2)范围广:牵涉到 30多个国家和地区和15亿人口
(3)规模大:首次世界大战
(4)人员伤亡:死亡1000万人,受伤2000万人
(5)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
(6)造成了环境污染,在战场上,双方不断使用新武器,飞机(P27插图伤力巨大,造成重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力伤亡。

2014年中考历史涉及的周年热点问题(纪念大事件)

2014年中考历史涉及的周年热点问题(纪念大事件)

2014年中考历史涉及的周年热点问题(纪念大事件)一、中国史部分七年级1.公元前899年的日全食,我国历史上有明确记载。

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在陈建立了政权,但不到半年即遭镇压。

3.⑴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在长安城外创建太学,主要是为了培养适合封建统治的人才。

⑵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⑴公元前119年,卫青和霍去病大败匈奴,部分匈奴开始西迁。

⑵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访问了许多国家。

各国回访长安。

5.公元9年,西汉灭亡。

6.420~589年南北朝7.439年鲜卑族建立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孝文帝迁都洛阳,提倡汉服、使用汉语,全面推进了北魏政权改革。

孝文帝的改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为国家的重新统一创造了条件。

8.589年,隋军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隋朝陈,南北再次统一(全国)。

9.630年~894年,在大约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日本共向唐朝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

10.1004年,辽军攻宋——澶州之战;宋夏议和11.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

12.1624年,荷兰殖民者大败西班牙,侵占我国台湾。

13.1644年,清军入关,占领北京;明朝灭亡。

14.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15.1689年,清朝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八上:1.1839年6月3日,虎门销烟175周年。

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1844年,中美《望夏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3.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俄国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4.⑴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⑵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的签订5.1874年,英国人在上海修筑了吴淞铁路,这是中国境内的第一条客运铁路。

2014中考历史重点知识:萨拉热窝事件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2014中考历史重点知识:萨拉热窝事件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2014中考历史重点知识:萨拉热窝事件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1)爆发原因:
①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②直接原因(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发生的“萨拉热窝事件”。

(2)经过:
①爆发: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战争开始。

②交战双方:同盟国阵营(4国)和协约国阵营(29国)。

③最残酷的战役(一战转折点):凡尔登战役,有“凡尔登绞肉机”之称,成为大战的转折点,法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④结束:以同盟国的战败而告终,1918年11月11日双方签订停战协定。

(3)大战中使用的新式武器:远程大炮、坦克、毒气弹、军用飞机。

(4)性质: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非正义的掠夺战争。

(5)启示: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我们应反对战争,反对恐怖,维护和平。

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我们要正确利用和发展科技,为人类造福。

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

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

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热点材料】材料一2013年11月7日,法国总统奥朗德在总统府爱丽舍宫举行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百年活动启动仪式。

奥朗德在致辞中表示,当前人们必须“紧密团结”以赢得经济战役,因为经济战役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和在国际社会中的位置。

奥朗德说,72个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国家将于2014年7月14日参加在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举行的法国国庆日阅兵典礼。

8月3日,法国将举行相关纪念活动,届时德国总统高克将应邀出席。

材料二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那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场集体自杀。

因为(战争过后)政治上帝国纷纷破灭或者衰落;经济上1914年的欧洲代表了当时世界经济逾三分之一的产值,这是欧洲后来再也没能回去也许永远也不再可能达到的比例;道德上也出现了大滑坡,启蒙运动的价值观先是被扔到战壕里,然后是二战的奥斯威辛集中营里。

幸运的是,在欧洲颓废的100年中,人们还能带着荣誉去拯救下半段,这是甜蜜的衰落,因为战后欧洲没有落入苏联或者专制政权手中,而是开始了和解和一体化进程,使得几周之后的2014年只是一个周年纪念日而非沉重的警告。

【考点链接】一、一战爆发的原因1.世界的整体性加强:20世纪初的世界已经基本成为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经形成。

2.根本原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3.重要原因:(1)法德、英德、俄奥三大矛盾激化,形成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

(2)列强的争夺、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巴尔干地区成为矛盾冲突的焦点。

(3)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为大战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

4.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三、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2014年历史中考周年热点探析

2014年历史中考周年热点探析

2014年历史中考周年热点探析热点主题一走近世纪伟人——邓小平(1904、8、22—1997、2、19)。

2014年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

【史实回放】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邓小平参加淮海战役、文革期间,周恩来和邓小平整顿恢复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邓小平理论、一国两制。

【中考预测】邓小平的两大突出历史贡献:第一个贡献,就是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

第二个贡献,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开辟了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崭新道路。

一、伟人风采图一图二(1)、图一是:邓小平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哪个城市题词?对外开放有什么影响?(2)、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邓小平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了突出贡献,请用一句话评价邓小平。

(3)、如果说邓小平使中国富起来了,那么让“中国醒过来了”和“中国站起来了”的人物分别是谁?(4)、图二是邓小平为解决哪一地区问题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判,该地区回归的历史意义?二、缅怀伟人文献纪录片《邓小平》用几个成语形容他的一生:戎马生涯、十年维艰、伟大转折、心系统一等。

(5)、习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回顾历史,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面临抉择时,邓小平的一生主要事迹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热点专题二:201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

(1949—2014)【史实回放】1949年10月1日下午,开国大典,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考预测】2014年,新中国的年轮将刻上第65圈,一个甲子的岁月既有风风雨雨,也有辉煌灿烂。

有的学者曾将六十多年的历史分成两段,“前三十年收获民心,后三十年收获的是美元(发展经济)”。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14年梅州中考历史复习重点知识归类

2014年梅州中考历史复习重点知识归类

2014年中考历史复习重点知识归类一、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也叫工业革命时间18世纪60年代开始(即1760年左右,中国乾隆帝时期)标志开始标志英国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重要标志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推广,标志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交通工具1、汽船(美国人富尔顿,1807);2、火车机车(英国人史蒂芬孙,1814)第二次科技革命时间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即1870年左右开始,中国洋务运动时期)交通工具1、汽车(德国人本茨,1885年);2、飞机(美国人莱特兄弟,1903年)其他重要发明电灯(美国人爱迪生)、发电机(德国人西门子)、电动机(比利时人格拉姆)第三次科技革命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发源地美国标志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特点⑴以群体形式出现;⑵科技与社会联系极其紧密;⑶发展速度快,知识老化加速;突出事件1945年美国制成第一台电子计算机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进入网络时代。

1996年克隆羊“多利”问世二、红军长征路线(图在八上P77)看图熟记以下路线瑞金(1934.10)—→渡乌江——→攻占遵义——→四渡赤水——→跳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安顺场)——→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甘肃会宁会师(三大主力会师,1936.10)标志长征顺利结束注:(泸定桥在大渡河上,据传为康熙帝时所建,13根碗口粗的铁索,左右各2根)三、四次资产阶级革命和二次资产阶级改革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导火线(直接原因)苏格兰人民起义开始的标志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议会,议员对国王独断专行给予猛烈抨击结束的标志1688年光荣革命重要文献《权利法案》内容①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三个“不得”(停止法律的执行、擅自决定征税、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②议员选举不受国王干涉;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在议会的活动不受干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中考历史周年纪念热点二: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新闻聚焦材料一据《每日邮报》8月19日消息,德国呼吁英国不要庆祝即将到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100周年,而是将重点放在欧盟为欧洲大陆带来了和平上。

材料二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那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场集体自杀。

因为(战争过后)政治上帝国纷纷破灭或者衰落;经济上1914年的欧洲代表了当时世界经济逾三分之一的产值,这是欧洲后来再也没能回去也许永远也不再可能达到的比例;道德上也出现了大滑坡,启蒙运动的价值观先是被扔到战壕里,然后是二战的奥斯威辛集中营里。

幸运的是,在欧洲颓废的100年中,人们还能带着荣誉去拯救下半段,这是甜蜜的衰落,因为战后欧洲没有落入苏联或者专制政权手中,而是开始了和解和一体化进程,使得几周之后的2014年只是一个周年纪念日而非沉重的警告。

专题解读“战争是政治的特殊手段的继续”。

政治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再也不能照旧前进,往往会爆发战争,用以扫除政治道路上的障碍。

战争的性质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军事侵略和征服、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战争违背历史潮流,最终必将失败;反抗阶级压迫和外国侵略,争取平等、民主、自由和民族独立的战争则体现着人间正义和民族精神,对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战争是残酷的,涂炭生灵,崩溃经济,毁灭文明。

在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过程中,人类文明遭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沉重打击,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远离战争,珍爱和平,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和愿望。

世界各国应用和平协商的外交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坚决避免战争的极端方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爱,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维护和平,积极构建和谐世界。

考点链接一、中国古代史上的战争和战役1.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公元前1046年)。

2.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

(1)城濮之战(公元前632年):奠定晋文公霸业(成语:退避三舍)(2)桂陵之战(公元前4世纪):孙膑围魏救赵(3)马陵之战(公元前4世纪):孙膑减灶诱敌(4)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东方六国从此无力抗秦(成语:纸上谈兵)3.秦末农民战争。

(1)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2)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

(3)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一公元前202年,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

4.汉时期北击匈奴: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5.东汉末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少胜多的战役。

(1)官渡之战(200年):曹操大败袁绍,奠定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2)赤壁之战(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利用火攻大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局面。

(3)淝水之战(383年):东晋大败前秦,维护了江南地区的稳定。

(成语: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6.辽宋夏金民族政权的对峙:①北宋与辽澶渊之战;②南宋与西夏战争;③南宋岳飞抗金:郾城大捷。

7.明清反抗外来侵略和巩固政权的斗争:①戚继光抗倭:台州大捷(1561年);②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年);③康熙帝抗击沙俄:雅克萨之战(1685、1686年);④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二、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战争和战役1.西方列强侵华战争:①鸦片战争(1840-1842年);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③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⑤日本侵华战争(1931-1945年)。

2.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与民主革命(1)农民阶级反侵略斗争:①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青浦大捷、太仓大捷、慈溪大捷(痛击洋枪队)。

②义和团运动(1899-1901年):廊坊、杨村大捷(抗击八国联军)。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1911年):武昌起义(3)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的革命战争和战役3.国民革命运动(1924-1927年):1926年7月至1927年4月进行北伐战争,叶挺独立团取得汀泗桥、贺胜桥、武昌等战役胜利,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

4.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年):①南昌起义;②秋收起义;③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

5.抗日战争(1937-1945年):①平型关大捷;②血战台儿庄;③百团大战。

6.解放战争(1946-1949):①转战陕北;②孟良崮战役;③挺进大别山;④辽沈战役;⑤淮海战役;⑥平津战役;⑦渡江战役。

7.新中国巩固政权的斗争抗美援朝战争(1950-1953年):上甘岭战役。

三、世界古代战争1.希波战争:公元前5世纪早期,斯巴达与雅典联合抗击波斯帝国的进攻。

(以少胜多的战役:马拉松平原战役)2.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扫荡了小亚细亚和埃及,占领两河流域,灭波斯,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3.布匿战争: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罗马共和国打败迦太基成为地中海霸主。

(以少胜多的战役:坎尼之战)4.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2世纪,罗马帝国东起幼发拉底河上游,西临大西洋,南抵非洲撒哈拉沙漠,北达不列颠、莱茵河和多瑙河。

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

四、世界近代战争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统治,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纳西比战役:克伦威尔指挥议会军击溃王军主力)2.美国独立战争(1775——1883年):推翻英国殖民统治,赢得国家独立。

(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胜利:约克镇战役)3.法国大革命(1789——1794年)与拿破仑外战争:推翻波劳王朝专制统治,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奥斯特里茨战役:拿破仑以少胜多大败反法同盟)4.美国南北内战(1861-1865年):废除黑人奴隶制,维护国家统一。

(转折:葛底斯堡战役)5.工业革命前后的民族解放战争。

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9世纪上半期);印度民族起义(1857-1859年)。

6.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

背景: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期,由于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争夺世界霸权斗争愈演愈烈,导致两大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德、奥匈、意三国同盟(以德国为核心)和俄英法(以英国为核心)三国协约形成。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影响: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疯狂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经过:(1)开始: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2)1916年2月,凡尔登战役,是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充分体现战争的血腥残酷。

(德国军队首先使用毒气;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破产,法国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3)1917-1918年加快战争进程的大事: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1917年美国参战;1917年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参战;1918年交战各国革命的爆发。

(4)1918年11月,德国投降,一战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告终。

7.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

(1)慕尼黑阴谋:①时间1938年9月②国家英、法、德、意四国③地点在慕尼黑签订了《慕尼黑协定》④内容: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出席的情况下,把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

⑤影响:《慕尼黑协定》标志着英法等国实行的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1)战争的爆发(东线——西线;东欧——北欧——西欧):①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②1940年4—5月,德国闪击丹麦、挪威。

③1940年5月,敦刻尔克撤退。

④1940年6月,法国败亡。

⑤1940年8-1941年5月,不列颠之战。

(挫败德军征服全面西欧的计划)(2)战火的扩大:①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然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扩大)②1941年10月,莫斯科战役。

(打破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③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二战战火进一步扩大并达到最大规模)④1942年1月,26国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宣言》,标志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3)战争的转折:①1942年7-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

(苏德战场和二战的转折点)②1942年6月,中途岛战役。

(太平洋战场的转折)③1942年10月,阿拉曼战役。

(北非战场的转折)(4)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①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

(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②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③日本的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与盟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5)二战性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6)启示:①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所有国家都应互不侵犯,和平共处。

②加强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③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防止悲剧重演。

(7)、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要国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5)重温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有何现实意义?铭记历史教训,加强国际协作,维护世界和平。

8.“冷战”时期的局部战争。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东战争,海湾战争,苏联出兵,阿富汗9.“冷战”后美国挑战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战争。

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内战、叙利亚内战。

归纳整合一、关于战争的思想认识【答】1.从文明交流看,战争是不同文明交流的一种方式,在军事征服的同时,不同文明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多,也会加强同一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但暴力冲突会带来奴役与压迫,痛苦与仇恨。

和平交流仍是文明交流的主旋律。

(如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历代的民族战争;世界历史上的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布匿战争、罗马帝国的扩张)2.从战争性质看,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正义的战争能够得到人民群众和国际社会的支持(如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各国民族解放战争、民主革命等)。

非正义的侵略和争霸战争,必将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反对,终将失败(如拿破仑战争、美国侵略朝鲜、越南的战争等);法西斯侵略违背历史潮流,虽然猖狂一时,最终必定失败(如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战争);现代国际社会中未经联合国授权的战争是不合国际法和国际准则的,必将遭到谴责,美国的霸权主义是不得人心的,应当受到世界人民一致的反对(如美国打击南联盟、英美侵略伊拉克的战争)。

3.从战争影响看,战争违背了人类的道义,是不人道的行为。

战争涂炭生灵、毁灭文明、破坏环境、崩溃经济,给交战双方都带来了痛苦和伤害,应反对战争,倡导和平。

(如第一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4.从解决国际争端的方式看,世界各国应用和平协商的外交方式解决争端,避免用战争的极端方式;各国应遵循国际法、国际公约、国际准则,倡导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