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带给我们的思考 作文
面对灾难的作文

面对灾难的作文
灾难,是指突如其来的不幸事件,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造成严重损失的现象。
面对灾难,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面对灾难,我们要保持冷静。
在灾难面前,慌乱和恐慌只会让情况变得
更糟。
我们要学会冷静思考,做出正确的决策,尽量减少损失。
其次,我们要积极行动。
当灾难来临时,我们不能束手待毙,而是要积极采取
行动,寻找适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比如,遇到地震时,我们要迅速躲到安全的地方,遇到火灾时,要迅速逃生等。
另外,我们要团结一致。
面对灾难,团结是力量的源泉。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
才能克服困难,战胜灾难。
因此,在灾难面前,我们要相互帮助,共同渡过难关。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预防。
预防胜于治疗,这句话在面对灾难时尤为重要。
我们要做好各种灾害的预防工作,不断提高自救能力和自保能力,减少灾难造成的损失。
总之,面对灾难,我们要保持冷静,积极行动,团结一致,学会预防。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灾难,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每个人都能在灾难面前保持镇定,勇敢面对,共同度过难关。
战争灾难作文5篇

战争灾难作文5篇能够引起读者思考的作文才是有阅读价值的,一篇好的作文能够通过独特的视角,带给读者全新的思考方式,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战争灾难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
战争灾难作文篇1战争是整个人类的不幸,任何一场战争都会给人们带来摧残就比如说美伊战争吧!这是两国之间一场不可避免的灾害。
在美国攻打伊拉克的时候,那里的居民吓得不敢出街。
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含着泪珠,他们的心里是多么的不满啊!为什么弱小的国家,就一定要受别人的欺负。
多少次因为种族的歧视,国家之间的战争。
弄得人们家不可归,可谁知道他们的怨恨呢?谁来理解他们呢?不管是正义的战争,邪恶的战争;这都是不可避免的,人们都畏惧着它。
为什么会爆发这样的战争?因为美国已经被犹太集团所操纵,占领伊拉克仅仅只是犹太集团庞大侵略计划的序曲。
美军攻下伊拉克后,将以伊朗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藉口出兵伊朗,最后则轮到叙利亚。
最终目的是通过控制伊拉克,伊朗,侵吞伊斯兰民族的经济命脉——石油,从而瓦解巴勒斯坦的抵抗,支配整个中东地区。
事实已经证明:伊拉克战争,美国不是反恐,而是在制造恐怖。
是美国为了控制伊拉克石油而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是美国为了控制整个中东,而发动的第一场战争。
无论布什如何狡辩,都无法否认这些铁的事实。
美国人内心的邪恶,伊拉克人民的恐慌。
伊拉克战争让我们知道:伊拉克需要温暖,世界需要和平。
让我们拉起手,阻止战争。
让我们的世界走向和平,不要再让战争破坏我们的家园。
战争灾难作文篇2是战争,还是和平?走在世纪边缘,我们始终面临着这样一个两难选择。
人们多么希望:橄榄树在大地上自由地生长,任由和平之舟搁浅在荒滩上!在这个人类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古老星球上,战争,终会被划上句号,彻底的结束,而和平则能永远继续!迎接他们的是人类朝思暮想的两个字——和平!回眸,这是个充满屠杀战乱的百年,残酷的世界大战,数以百计的局部战争,一次又一次将人们扔进了灾难的地狱。
无数渴望和平的人们,仰着头向天空呼喊:和平,你究竟在哪里?、和平的曙光究竟在何方?世界将目光投向了中国。
防震减灾作文20篇

防震减灾作文20篇防震减灾作文20篇防震减灾作文(一):当地震突如其来时,如果咱们能够采取正确科学的逃生及自救方法,那么就会把人员伤亡降低到最小程度。
为强化学校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救互助本事,按照教育局统一要求,遂平瞿阳二小进取制定预案,并全力部署做好充分准备,于5月11日午时开展了逃生自救演练活动。
本次活动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分钟课桌下防震演习活动及地震后的疏散演练。
县公安局莲花湖有关领导受邀前来观看。
首先,由县公安局莲花湖派出所李警官给我校全体师生讲解学校暴力事件的安全防范的常识,李警官结合生活实际和生动事例,从有关安全知识,讲到应对安全事故出现的时候如何及时进行自护自救等,并亲自为孩子们上了一堂精彩的安全教育课之后开始逃生自救安全演练,有四年级五个班的学生及六年级四个班的学生--孩子们在教室里静静的学习,忽然信号员发出:”地震警报”信号。
(学校铃声)同学们迅速拿起课本抱头,钻到课桌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最终一排靠里的同学面向墙,蹲在墙角处。
一分钟后,信号员发出”地震解除”信号(哨声):教师告知学生,地震已过,此刻撤离教室,进入紧急疏散演练环节。
在教师的统一组织下,孩子们不着急、不慌乱,纷纷用书本遮捂头部,有序、快速地跑出教室,并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迅速撤离到事先指定的地点,成功进行了安全撤离。
经过这次防灾减灾的活动,师生的防灾减灾意识有了必须的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一切行动听从指挥和团结互助的品德。
防震减灾作文(二):防震减灾,让生活更完美自从四川汶川、青海玉树接连发生了大地震后,我对地震产生了恐惧心理。
如果地震来了,要怎样躲避?怎样才能提前明白地震的到来呢?这次寒假里,我去绍兴科技馆参观了”防震减灾”科普展后,最终对”地震”有了全面的了解,对”防震减灾”有了更深的认识。
走进科技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块图文并茂的海报板,上头写着各种关于地震的知识。
在那里我了解到地震能够引起火山爆发等系列的灾难,在那里我第一次看到了一些关于地震的学说,也感受到唐山、汶川、玉树地震带给城市的灾难,在那里更让我意识到了防震减灾的重要性。
学生作文九一八事变带给我的启示

学生作文九一八事变带给我的启示九一八事变是中日两国关系中一道难以抹去的伤痛。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从这段历史中汲取教训,深刻反思,并从中获得启示。
本文将探讨九一八事变给我带来的三点启示。
第一点启示:爱国精神的培养九一八事变发生时,中国正处在内忧外患的困境中。
这场战争给了中国人民巨大的痛苦和损失,同时也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从九一八事变中认识到爱国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
我们要学习历史,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只有深入了解国家的历史、发展和现状,我们才能更好地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点启示:珍惜和平的珍贵九一八事变引发了中日战争,给两国人民带来了长期的深重灾难。
战争给无辜的人民带来了无法估量的痛苦和伤害。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时刻珍惜和平,远离战争。
我们应该通过学习历史,加深对和平的追求和珍视。
我们要学会通过友好交流解决争端和纠纷,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而不是采取暴力手段。
只有珍惜和平,我们才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三点启示:崇尚正义和勇于抵抗不公九一八事变是由于不公和侵略引发的。
面对侵略,中国人民以顽强的抗争精神进行了抵抗,并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学会崇尚正义,并勇于抵制所有的不公。
我们要具备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对于不公正的事情,勇于站出来发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权利。
我们应该秉持正义的道德观,对不公正行为坚决抵制,并通过正确的途径争取公正和平等的待遇。
九一八事变是一个悲惨而痛苦的事件,但在痛苦中我们要汲取启示。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从这段历史中汲取教训,培养爱国精神,珍惜和平,崇尚正义,并不断努力成为具有远大抱负和责任感的有用之才。
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伟大贡献一份力量。
思考作文(7篇)

思考作文(7篇)思考的作文篇一思考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它能使我们迷途知返,能帮助我们找到新知,还能帮助我们化解一些难题……在生活中,我也时常思考,而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是那次扫墓……这几天,正值清明节假期。
我们一家回到乡下老家,忙着扫墓。
那是一个不冷不热的下午,我们如往年一样,来到墓地里。
在我的记忆中,我年年都来这儿,可我却不清楚扫的是谁的墓。
这次,我忍不住询问妈妈这个问题。
妈妈告诉我,这是外婆的墓。
外婆?妈妈说话的声音听起来毫无异样,但我分明看见她的泪眼已经朦胧。
看着眼前扛着锄头清除大堆杂草的妈妈,我陷入了沉思――妈妈从小就缺少母爱,可想而知成长过程的艰辛。
妈妈曾和我说过,她小时候生病时,外公总是手足无措;她每天放学回家,除了要做家务、照顾年幼的妹妹外,有时还得去山上拾柴……想到这儿,我转念一想—-我们现在锦衣玉食的生活,与妈妈那代的生活比起来,真是天壤之别。
而我们却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大鱼大肉多得吃不完,我们还挑三拣四的;闲暇时,整日无所事事,浪费了大把光阴;遇到一些小困难,不是自己克服,却是依靠别人……试问,这些坏习惯,哪个孩子身上没有?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妈妈那代人身上所拥有的品质,遇到困难不慌张,沉着应对;生活上、心理上能够独立;为人勤奋刻苦,做事脚踏实地……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新时代的少年学习吗?我凝视着爸爸妈妈,又想着自己仍不能完全独立,不禁感到惭愧。
假如让我们独立生活,恐怕现在的“小皇帝”、“小公主”们都叫苦不迭了吧。
想到这儿,我忽然觉得瘦小的妈妈是那么高大!这次扫墓引出的思考,令我受益匪浅。
我懂得了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自立,学会珍惜,学会坚强……让我们朝着这个目标共同努力吧!思考的作文篇二曾有人把人比作一根有思想的芦苇,人与其他事物最大的区别,是思考。
但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忽视了思考的重要。
我们需要重审思考。
思考,作为人的一种特有的才能和智慧,体现着自己的价值。
自然灾害面前的感悟?

自然灾害是人类无法控制的自然力量所带来的灾难性事件,常常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痛苦和困难。
在面对自然灾害时,人们或许可以得到一些感悟:
1.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灾害让人们意识到,尽管我们在科技和社会发展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我们仍然处于自然的支配之下。
这让我们更加谦虚地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应该更加珍视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2. 生命的脆弱性与宝贵性:面对自然灾害时,我们深刻体验到生命的脆弱性。
自然的力量可以在瞬间摧毁一切,呼唤我们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这也提醒我们要更加关注生命的安全和保护,珍惜我们拥有的每一天。
3. 社会团结与帮助:自然灾害时,人们往往会团结在一起,互相帮助和支持。
这种团结精神展现了人类的善良和同理心,让我们感受到彼此之间的温暖和关爱。
面对灾难,只有共同努力、相互扶持,才能更好地度过困难时刻。
4. 预防与准备: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是不可预测的,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手段做好预防和准备工作,减少损失和危险。
这包括加强灾害风险评估、建设抗灾设施、提高警示和应急
响应能力等。
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社区。
总的来说,自然灾害教会我们谦卑、珍惜生命、团结帮助他人,并提醒我们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
面对灾难,我们应该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应对,并从中汲取教训,为未来做好准备。
《1942》400字观后感5篇范六年级作文

《1942》400字观后感5篇范六年级作文《1942》是一部描写饥荒的电影,出色的演技令人瞠目结舌。
小编为大家带来几篇《1942》观后感供大家阅读。
下面是店铺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喜欢。
《1942》观后感一1942年,河南百分之九十以上已沦为战区。
那个时候的人们在国军、日军、土匪之间寻求生存。
民以食为天,在没有粮食的日子里,农民手中仅有的余粮也被搜刮殆尽,军粮供给亦不可少。
当时的国民政府,从蒋介石开始,对于这场饥荒带来的灾难就处于“甩包袱”的态度。
他假装不坚信的态度也并未避过《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当面递上的血淋淋的灾情照片,中国人向来就是乐忠于报喜不报忧的。
即便是最后拨下的救灾粮食,要支付军粮开始,打点上下级关联,最后到达灾民手中的已是寥寥。
《1942》摆出的是一盘没有救的死局,影片中几乎动用了一切似乎可能救灾的外在手段:政府动用军粮的援助、宗教团体和国际社会的发奋、民间的慈善捐助……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刘震云和冯小刚是智慧而充满灵性的,在片尾出现了这样一幕,大当家收养了一个刚刚失去母亲的小姑娘。
这就是他们给出的救世良方:只有全人类最终开始明白人与自然其实是一个整体,只有人内在和谐了,才能有风调雨顺;只有当人类之间做到不分彼此的去爱时,人祸才能最终避免。
《1942》这部片子表达了很多,人在极端状况下的抉择。
在思考活下去的好处,为了什么活?天灾是所有人的灾难,不管财主还是穷人,都得遭罪。
这种时候,人性的弱点便毫无遮拦,一览无遗。
性命到底是有多可贵、是有多卑贱。
也在提醒政府存在的好处、政府之应所为。
家庭的好处,家庭之可贵。
承诺的好处,承诺之重远高于性命。
《1942》观后感二星期六,天空中下着濛濛细雨。
我们小记者来到凯得利电影驰看电影《一九四二》。
在去电影院的路上,我问妈妈:“《一九四二》是什么意思?”妈妈说我看了就知道了。
到了电影院没多久,电影《一九四二》就开始放映了。
我一边吃着爆米花一边观看。
可是看着看着,我的眼泪流出来了,也没有心情再吃爆米花了,心情越来越沉重。
逆境中成长作文800字7篇

逆境中成长作文800字7篇逆境中成长作文800字篇1逆境是人人都想逃避而远之的,都为之厌恶的。
可我要感谢逆境,它是人生的马达,带动着我不停的前进。
小学时,我是一个贪玩的小孩,对待学习总是敷衍了事。
上课时想着放学后去哪个同学家玩,写作业时还惦记着一会儿哪个动画片就要开始了。
学习没有用心,成绩总是不好,可面对写满失败的成绩单,失落个一两天就忘了个一干二净。
进入初中以后,我似乎长大了,感到了压力,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
可由于习惯不好,前几次的考试接连出错,我不禁感到失望。
数学卷子又发下来了,看着那惨不忍睹的红色海洋,失落的心情从四面八方向我袭来,让我感到窒息,“放弃算了”我情不自禁的说道。
在绝望和痛苦中,上课铃响了。
只见语文老师在讲《紫藤萝瀑布》一课,忽然,一句话进入了我的耳朵:“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听着这句寓意深长的话,我想到了自己,一次次的考试失利难道就打到我了,以前的坏习惯,我真的改变不了吗不!人生的路还很漫长,这点逆境算什么,我一定会战胜它。
课堂上,多了一双求知的眼睛;电灯下,多了一个认真学习的身影;脑海里,多了一份成功的信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期中考试,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我激动的流下了热泪,舔一口,是甜的,因为它饱含着成功的喜悦。
我感谢逆境,是它激励着我勇往直前,是它让我学会永不言弃,是它让我知道坚持过后胜利就在前方。
同学们,不要再为逆境而烦恼,痛苦,因为这只会让你更加堕落,让我们学会感谢逆境给我们带来的“麻烦”,因为它将会成为你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逆境中成长作文800字篇2很多人希望自己的一生一帆风顺,没有阻碍,更没有逆境,毕竟这样可以省去许多焦虑与心烦。
可是我认为,逆境比顺境更为重要。
在人的成长中顺境能够给人带来愉悦,而逆境给人带来的,是坚定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和出色的能力。
胶鬲只是一位小贩,以卖鱼盐为生,可为什么会受人举荐傅说只是一名泥匠,受诏时还在为人砌墙,可为什么他会当上宰相舜本在历山耕田,一年四季都在种庄稼,可为什么他能成为一代帝王答案很简单,因为他们虽出身贫贱,但他们经历了磨炼,他们是从逆境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孟子有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灾难带给我们的思考
温总理言:“多难兴邦”,此言一出,顷刻间鼓舞了万千人民。
但我认为,此言差矣。
差就在“多难”与“兴邦”之间全无必然的因果关系。
百年前里斯本遭遇大地震,葡萄牙帝国的衰落的命运并无改写,同为百年前美国费城、洛城的几场大火,也停不住美利坚帝国上升的势头。
灾难给人们带来的只有灾难,全无“多难兴邦”。
然而令人高兴的是,人毕竟还是会思考。
如果我们就灾难论灾难地思考,还是能得出有益的结论。
三年前,袭击了春运的冰冻雨雪让许多惊心动魄的画面至今历历在目——那个没有赶上归家列车,在站台上跪地长哭的旅客;那个晕倒在人群中,被从头顶接力抬出的女子;为了除冰而殉职的工人、向人群喊话的总理。
我们看到的是不亚于任何一次灾情的全国动员,可是为什么中国还是束手无策?
三年前,又是初春,又是冻雨,只是灾情不再牵动国人的心了。
是麻木了吗?不是!我们看到新型输电线路自动除去冻雨,我们看到在自发与统一的组织下,货车在前,轿车在中,
客车在后,车队缓慢却有序地驶过了冰冻路段——在有准备的情况下,很多灾难的影响可以被消灭与无形。
然而人要是由此产生人定胜天的念头,那他就错了。
坐落在火山地震带上的日本,素以防患于未然著称。
大震来临,预报真实,建筑稳定,民众训练有素,镇定自若。
然而还是架不住再一重海啸的吞啸。
两米防浪闸,三米海啸碑,百米防波堤,均无能为力,毁于一旦。
面对悲惨的残垣断壁,老市长不禁感慨:几米防波堤已经到了建筑的极限,怎奈十米的巨浪来袭?人类在天灾前依旧显得无力。
天灾未尽,人祸又至。
然而从福岛核电站留守人员与家人的交流中,我们又对人与灾难的关系产生了新的认识:“核电的前途取决于我们的表现”、“就像上班一样,不用送了”、“这就是命运”、“我不回来了”……
一句一句,只言片语,给消沉下去的旁观者以希望,闪耀出人性的光芒。
是的,这就是人面对灾难所做出的思考;灾难可以异常强大,人却可以防患未然;灾难毕竟还是灾难,但人不会丧失人的品格,那就是坚持拼搏与不断思考。
人之于宇宙,如同一根芦苇、一滴
水,一口气会将之折断。
然而人的高贵在于他会思考。
“多难兴邦”解释
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
出处一
《左传·昭公四年》:“邻国之难,不可虞也。
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
” 出处二
晋刘琨《劝进表》:“或多难以固
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
”兴:复兴,振兴。
邦:国家。
多难兴邦,指多灾多难的局面,往往可以激发人民励精图治,转危为安,使国家复兴强盛起来。
刘琨曾以此意劝告晋元帝发愤图强,振兴国家。
出处三
公元1901年9月(光绪二十七年七月),李鸿章在他的遗折里这样写道:“窃念多难兴邦,殷忧启圣。
伏读迭次渝旨,举行新政,力图自强。
庆亲王等皆臣久经共事之人,此次复同患难,定能一心协力,翼赞讦谟,臣在九泉,庶无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