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教学论ppt课件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夸美纽斯(JohannAmosComenius,1592—1670),捷克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之一。
生于新教派“捷克兄弟会”会员家庭。
12岁失去双亲,中断了学习生活。
16岁由兄弟会资助进入普雷洛夫(Prerau)市拉丁文法学校接受中等教育。
1611年,又由兄弟会选送到德国的赫尔博恩(Herborn)大学学习哲学和神学。
在大学期间,他系统学习了古代思想家的著作,研究了人文主义者的思想,接触了新兴的自然科学知识,了解了宗教改革以来各国的教育发展动向,探讨了当时德国著名教育家的教育革新主张,为他后来从事文化教育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根基。
1614年,他回到捷克,在母校普雷洛火拉丁文法学校任教,1618年调任富尔涅克城牧师兼兄弟会学校校长。
同年,30年战争爆发,捷克完全丧失了独立,新教徒惨遭迫害,夸美纽斯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失去了全部家产、书稿和妻儿。
1627年,随同30000户兄弟会员家庭迁往波兰的黎撒(Lissa)避难,先在该地兄弟会中学任教,后来担任了校长,又被推选为兄弟会长老。
在这里,他完成了他的一些最重要的著作:拉丁文教科书《语言学入门》(1631年)、教育学巨著《大教学论》(1632年)、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1632年)、中学物理教材《物理学概论》(1633年)。
其中《语言学入门》一书很快被译成了12种欧洲文字和四种亚洲文字,在各国广泛流行,使夸美纽斯获得了世界声誉。
1634年起,他开始探讨“泛智论”。
1639年出版了《泛智论导言》。
1641年,英国邀请他主持编纂“泛智论”工作。
不久英国发生内战,1642年又应邀到瑞典协助解决拉丁文教学问题,用六年时间为瑞典编写了一套拉丁文教科书、教学法指导书和字典。
1648年,30年战争结束,他再次回到黎撒主持宗教与教学事务。
1650年,接受匈牙利德兰西瓦亚公国的邀请,担任长年教育顾问,创办了一所泛智学校并自任校长。
大教学论

《大教学论》是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代表作,也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含有系统教学理论的教育专著。
夸美纽斯在这部著作中较为系统全面地论述了教育的目的与作用、普及教育与统一的教育制度以及内涵丰富、体系完整的教学理论。
这部著作同时也鲜明地反映了夸美纽斯在教育中所坚持的“对象普及化,目的世俗化,内容泛智化,方法心理化以及组织班级化”的理论特点。
《大教学论》作为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教育学著作,是人类历史中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可供挖掘和学习的内容非常多,我在这里重点想讨论的则是夸美纽斯在本书中所呈现的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类以及因材施教的一部分内容。
并希望通过分析能更加明确对各类学生所应采取的不同教育措施。
在本书的第12章“改良学校是可能的”当中,夸美纽斯详细地论述了他通过教育实践和观察对学生作出的分类。
在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分类前,夸美纽斯首先肯定了每个人都是可教的,都是能够掌握知识的,他在书中写道“我们差不多找不出一块模糊的镜子模糊到了完全反映不出任何形象的地步,我们也差不多找不出一块粗糙的板子粗糙到了完全不能刻上什么东西的地步。
”夸美纽斯给出的这个“人人皆可教”的前提是非常重要的,他承认人的才智是有区别的,但并未剥夺天性迟钝的人受教育的权利,这种“泛智”的教育思想可以说正是近代普及教育和义务教育的理论基础。
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具备这样一种“人人皆可教”的理念更是必须的,因为只有承认每名学生都有被教好的潜质,一名教师才能真正理解自己这份职业的价值所在,倘若一出现学生没学会的情况,教师就断言“这个学生天赋太差不可教”,那么很多学生就会彻底失去发展成真正的“人”的机会,而教师本身也绝不可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反倒会成为“人类灵魂的筛选师”。
但是时间过去了300多年,时至今日现实中仍有很多教师连这样一个最基本的“职业出发点”都没有,动辄就给学生贴上“笨”、“朽木”这样的标签,放弃对学生的培养,完全背离了教育的目的和原则。
大教学论

——读书汇报
地遥学院
龙康清 苗淼
背景介绍
内容摘要
读书感悟
关于作者
• 《大教学论》的作者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Johann Amos Comenius)。他生活的年代是1592到1670年 (相当于我国明代万历二十年到清康熙九年),他幼年 失去双亲,寄养在亲戚家,16岁才进入拉丁学院接受传 统中学教育。但是他终生从事教育事业,热爱儿童,热 爱教育工作。 • 他在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上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而被 推崇为教育学上的哥白尼。他一生的著作很多,主要的 教育学说包括在他的《大教学论》里。《大教学论》对 当时中世纪经院式教育的弊端进行了批判,夸美纽斯认 为欧洲中世纪经院式教育的灌输式和教条式的教育方法 严重压迫了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身心受到了严重的损 害,《大教学论》实际上包含了整本教育学的内容,也 为今日分科教学法奠定了基础。
著书背景
• 夸美纽斯生活在17世纪,那是一个介于文艺复兴、宗教 改革与启蒙运动之间的时代,也就是欧洲的封建社会开 始解体、资本主义社会逐渐形成的时代。 • 但凡读过《大教学论》的人,都无不例外的发现,这本 教育著作中充斥着大量的宗教内容,大量引用《圣经》 的经文,来阐述作者的教育观点。这与作者生活年代和 他本身的职业有着密切关系。因为他一生中除了担任教 师,主持学校,他还是一名出色牧师,同时主持教堂。 他生活的年代平民教育几乎都有教会控制,世俗教育并 未普及。夸美纽斯是个神学家,在他的世界观中不可能 摆脱掉中世纪的超自然主义与神秘主义。 • 但是他在谈论教学法的时候,他的世界观中的唯物主义 论还是起到了非常明显的指导作用,具有很强的进步性。
教学方法
教学论的宗旨:我们敢于应许一种“大教学论”,就是一种把一切事物教 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这是一种教起来准有把握,因而准有结果的艺 术;并且它又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就是说,它不会使教 最大的快 乐;此外,它又是一种教得彻底、不肤浅、不铺张,却能使人获得真实 的知识、高尚的行谊和最深刻的虔信的艺术。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PPT课件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
(一)原始采集时代
1、普遍性、平等性 2、教育活动是为了社会生活的需要 3、无专业和专职的教师,能者为师 4、无文字的课本、教材,无专门的教育场
制度化的教育:是从非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而来, 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 成的教育形态。
三、教育的形态
(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划分标准: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
家庭教育:是指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是指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社会教育:是指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教师,是太阳底 下最光辉的职业!
———《大教学论》
夸美纽斯 (enius,1592-1670)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学习目标
1、识记并理解教育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2、比较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教育的区别 3、了解20世纪几种教育学流派的代表人
第二,“学生”这个概念尽管也有“学习者” 的含义,但是它所指称的“学习者”主要是 那些在身心两方面还没有成熟的人。
二、教育的要素
(三)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 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 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 的统一。
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 或教科书;
(一)教育者
教育者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 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
“教育者”这个概念,不仅是对从事教育职 业的人的“总称”,更是对他们内在态度和 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
二、教育的要素
(二)学习者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ppt课件

四、教育原则
准备性原则 及时施教原则 自觉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 启发诱导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内发原则
பைடு நூலகம்
实用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量力而行原则 一致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
.
五、教学方法
(一)直观性教学 儿童必须观看放在他的心灵之眼近处的对象。 必须经常为要制造的东西提供一个确切的模型。 一切事物都应当尽可能放在感觉面前。一切可见的事物
母亲的膝上
国语学校 拉丁语学校 文科中学 大学和旅行
四季比喻 春 夏 秋 冬
他认为,每个家庭有一所母育学校,每个村庄有一所国语 学校,每座城市有一所文科中学,各个王国或每个省有一 所大学。
.
他一生著述很多理论著作和教材等,其中主 要有:《母育学校》、《泛智的先声》、《论 天赋才能的创造》、《组织良好的学校的准 则》、《世界图解》等。 当然,夸美纽斯的著 作难免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大教学论》中的 很多思想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不管是在教育 目的上,还是在教育内容上,夸美纽斯都重视 宗教的虔信教育,这是一个时代的局限性。
.
谢谢观赏
下面有请张远同学
.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即既求同,又存异
对象的各个部分,即使是最小的部分,都必须无一例外 地联系到它的顺序、地位和相互之间的联系来学习。
一门新语文的最初的练习应当与已经熟悉的教材联系起 来。
在学习一种新语文的书写规则时,已经学会的语文必须 继续记住,以便重点仅仅放在两种语文的不同点。
.
(五)模仿教学
“首先要精确地模仿规定的模型,然后才允许有较多自 由。”
都必须放在视觉器官面前,一切能听见的事物都必须放 在听觉器官面前,气味必须放在嗅觉器官面前。
第五章 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ppt课件

二)论年龄阶段与学制 1、论年龄阶段
依据儿童的年龄特征,把从出生到成年 接受教育的过程分为四个时期,每期6年。 出生-6岁, 6-12岁 ,12-18岁 ,18- 24岁。
其中,第一期从出生到6岁。
.
2、论学制
在《大教学论》中为儿童构筑了一个 4级学制:
出生-6岁, 在母育学校接受教育。 6-12岁, 在国语学校受教育。 12-18岁 , 在拉丁语学校受教育 。 18-24岁, 在大学接受高等教育。
.
《母育学校》主张以6年为期来划分
学校制度,其最初阶段称为“母育学校“, 它不是普通的学校,而是以0-6岁的婴 幼儿为对象的,由母亲进行的一种家庭教 育。
《母育学校》中,主张幼儿期的教育 应该是家庭教育,也强调了幼儿集体教育 的必要性。
.
三)论学前教育的意义、任务、内容、教育方法
1、夸美纽斯非常重视幼儿期对一生发展的影响. 他说,“任何人在幼年时代播下什么样的种子,那他老 年就要收获那样的果实”。
❖ 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思想,反映了文艺复兴 以来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宗教蒙昧主义、提倡 发展科学的时代精神,也反映了当时广泛发 展教育的民主要求。
.
4、教育方法
1)直观教学--“通过眼见耳闻来学习”
夸美纽斯接受了同时代哲学家弗兰西 斯 ·培根的唯物主义感觉论的影响,认为感觉 是知识的主要源泉。
夸美纽斯重视训练儿童的体外感觉及分辨 外界事物的能力,其中尤为重视视觉的培养。 认为应为幼儿父母编写教育指导书。为儿童 编写读物,可供其观赏的图画书他依据这一 观点编写了54年完成,1658年出版,是历史上第一部依 据直观性原则编写的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看图识 字课本。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附有插图的儿童百 科全书 。
《大教学论》及夸美纽斯介绍ppt课件

二、夸美纽斯生平
2、经历
• 1628——1641年期间,他在波兰黎 撒创办了多所学校,撰写了许多教 育著作:《母育(亲)学校》、 《语文(言)入门》、《大教学 论》。
二、夸美纽斯生平
2、经历
• 1641 年 ——1654 年,先后辗转于 英国、瑞典、匈 牙利,宣传泛智 论。并著有《世 界图解》一书。 1650 年 被 推 选 为 兄弟会主教。
• 机械、简单;教育规律与教学论》和夸美纽斯
•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 艺术
• 一切事物:教育内容泛智化。 • 一切人们:教育对象普及化。 • 全部艺术:系统地教育学理论。
四、矛盾的结合体
SUCCESS
THANK YOU
2019/5/5
一、背景
3、文化与教育
• 教育被教会垄断。异教学校被取缔, 世俗教育被否定。
• 教会学校:僧侣担任教师,教学内 容为神学和七艺。
• 出现了大学。巴黎大学:文学、医 学、法学、神学四科。
一、背景
4、社会背景
• 科学开始萌芽, 教会受到冲击。
• 哥白尼发表日心 论。
• 麦哲伦舰队环绕 航行世界。
• 资本主义兴起。
• 核心:人文主义精神。 • 先驱人物:但丁(《神
曲》)
一、背景
2、基督教
• 天主教(公教): 最早的基督教派
• 东正教(正教1054 年)
• 新教(马丁·路德 1517年)
名词:中世纪
• 时 段 : 476 年 西 罗马帝国灭亡— —1453年东罗马 帝国灭亡。
• 黑暗时代:封建 割据、战争频繁、 科技和生产发展 停滞。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一篇: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夸美纽斯(JohannAmosComenius,1592—1670),捷克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之一。
生于新教派“捷克兄弟会”会员家庭。
12岁失去双亲,中断了学习生活。
16岁由兄弟会资助进入普雷洛夫(Prerau)市拉丁文法学校接受中等教育。
1611年,又由兄弟会选送到德国的赫尔博恩(Herborn)大学学习哲学和神学。
在大学期间,他系统学习了古代思想家的著作,研究了人文主义者的思想,接触了新兴的自然科学知识,了解了宗教改革以来各国的教育发展动向,探讨了当时德国著名教育家的教育革新主张,为他后来从事文化教育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根基。
1614年,他回到捷克,在母校普雷洛火拉丁文法学校任教,1618年调任富尔涅克城牧师兼兄弟会学校校长。
同年,30年战争爆发,捷克完全丧失了独立,新教徒惨遭迫害,夸美纽斯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失去了全部家产、书稿和妻儿。
1627年,随同30000户兄弟会员家庭迁往波兰的黎撒(Lissa)避难,先在该地兄弟会中学任教,后来担任了校长,又被推选为兄弟会长老。
在这里,他完成了他的一些最重要的著作:拉丁文教科书《语言学入门》(1631年)、教育学巨著《大教学论》(1632年)、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1632年)、中学物理教材《物理学概论》(1633年)。
其中《语言学入门》一书很快被译成了12种欧洲文字和四种亚洲文字,在各国广泛流行,使夸美纽斯获得了世界声誉。
1634年起,他开始探讨“泛智论”。
1639年出版了《泛智论导言》。
1641年,英国邀请他主持编纂“泛智论”工作。
不久英国发生内战,1642年又应邀到瑞典协助解决拉丁文教学问题,用六年时间为瑞典编写了一套拉丁文教科书、教学法指导书和字典。
1648年,30年战争结束,他再次回到黎撒主持宗教与教学事务。
1650年,接受匈牙利德兰西瓦亚公国的邀请,担任长年教育顾问,创办了一所泛智学校并自任校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教学论
——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
教育通论(1-13章):论述教育的基本原理, 比如认得可教育性,教育目的,教育的社 会作用等; 教学论(14-19章):探讨教学过程的基本 规律和原则; 训育论(20-25章):论证各种教育方法 学校管理(26-33章):班级授课制和学科 体系的提出与划分与今天的教育学体系大 体相同
阐述的主要教育思想
• 班级授课制
个别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生产的日益发展,社会经济生活 的日益扩大,以及文化科学的迅速进步的形势,亟需提高教 学效率 班级授课的优越性:有利于教师工作负担减轻,有利于学生 竞争学习。 有一定的要求:制定教学计划;适用固定的相同的课本;一 切科目用同一的方法教导;全班同学在同时做同样的功课; 每种科目与相关的事项一道教授;教学时经常保持学生的注 意
读书感悟——理性看待
• 宗教色彩浓厚,晦涩难懂 • 关于智育、德育、生活教育的教学原则, 在实践中有大量的实践应用,但是宗教教 育的方法原则在中国的现世教育活动中的 实践意义不大 • 经典语录
著书背景
• 夸美纽斯生活在17世纪,那是一个介于文艺复兴、宗教 改革与启蒙运动之间的时代,也就是欧洲的封建社会开 始解体、资本主义社会逐渐形成的时代。 • 但凡读过《大教学论》的人,都无不例外的发现,这本 教育著作中充斥着大量的宗教内容,大量引用《圣经》 的经文,来阐述作者的教育观点。这与作者生活年代和 他本身的职业有着密切关系。因为他一生中除了担任教 师,主持学校,他还是一名出色牧师,同时主持教堂。 他生活的年代平民教育几乎都有教会控制,世俗教育并 未普及。夸美纽斯是个神学家,在他的世界观中不可能 摆脱掉中世纪的超自然主义与神秘主义。 • 但是他在谈论教学法的时候,他的世界观中的唯物主义 论还是起到了非常明显的指导作用,具有很强的进步性。
教学方法
教学论的宗旨:我们敢于应许一种“大教学论”,就是一种把一切事物教 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这是一种教起来准有把握,因而准有结果的艺 术;并且它又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就是说,它不会使教 员感到烦恼,或使学生感到厌恶,它能使教员和学生全都得到最大的快 乐;此外,它又是一种教得彻底、不肤浅、不铺张,却能使人获得真实 的知识、高尚的行谊和最深刻的虔信的艺术。
教学方法
• • • • •
•
• • •
教育的早期性 学校教育 教育中的秩序:万物的严谨秩序 语文学习:一切语言通过实践去学比通过规则去学来得容易 教育的兴趣:教导孩子知识之前,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 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 教育的实践性:凡是所教的都应该能当作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并有一定用途的去教;榜样的力量“只要你走,我一定跟上来” 教学的选择性:凡是所教的都应该坦率地教,不要错综复杂的 教 教学的直观性:“看就是信”在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 应该尽量地放到感官跟前 教育中的纪律:有需要的时候就应当利用责备或惩罚;严格的 纪律只能在道德问题遭到危险时用
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人之所以为人,只是由于在最适当的年 龄,即在儿童时期受到了所应当获得的教育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教育是人类得救”的主要手段,“有 教养的民族能利用宝藏”“教育能使社会减少黑暗、困扰和倾轧”
• 论普及教育
普及教育的必要性,认为一切人都应该成为理性的动物 普及教育的可能性,不分男女,不分贵贱,所有的儿童都能接受 共同的教育 “世上找不出一个人的智力衰弱到不能用教化去改进的地步” “她们具有同等敏锐的心理和求知能力(常常比男性还要强)”
读书感悟——理性看待
• 大教学论》的写作手法受西方雄辩术影响非常明显。 每每作者提出一个观点。总会从自然界(特别是植 物)或社会中找出相关例证。一般论述过程都是从 自然界植物——动物(或人)——社会事务(事物) 这样的逻辑顺序开始的,例证紧扣作者观点。 • 很多与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相似重合之处,比如“寓 教于乐”(“每天上课不可超过四次,其中两次在 上午,两次在下午); “教学相长”(“教导别人 的人就是教导自己”)“禁于未发” (“因为,假 如你不把良好的种子撒在地上,它便生不出别的东 西,只会生出最恶的莠草”)
阐述的主要教育思想
• 论教育目的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的永生作准备”人生的最终目的,
是趋向一个更高阶段,即是永生 教育具有现世目的,人应该过好现世生活,人们的现实生活 应以服务于享乐为主要内容,所谓服务,就是为社会、国家 和别人服务;所谓享乐,主要是指心灵的快乐
阐述的主要教育思想
• 论教育作用
阐述的主要教育思想
• 论学校体系
幼年期(零岁至6岁):母育学校;学前教育(体育、智育、 自然、地理、天文、算术、德育……) 少年期(6岁至12岁):国语学校;实施普及教育,利用国 语教学,对少年儿童终生有用的知识教给他们 青年期(12岁至18岁):拉丁语学校;使学生得到一种百科 全书式的知识,六个年级的主要学科依次命名各个年级班(即 文法班、自然哲学班、数学班、伦理学班、辩证术班、修辞 学班) 成年期(18岁至24岁):大学;大学的任务是培养神学、医 学、法学等专门人才以及教师、国家和学校的领导人员。青 年在大学里应学习其所从事研究的完全而彻底的知识
大教学论
背景介绍
内容摘要
读书感悟
关于作者
• 《大教学论》的作者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Johann Am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s Comenius)。他生活的年代是1592到1670年 (相当于我国明代万历二十年到清康熙九年),他幼年 失去双亲,寄养在亲戚家,16岁才进入拉丁学院接受传 统中学教育。但是他终生从事教育事业,热爱儿童,热 爱教育工作。 • 他在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上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而被 推崇为教育学上的哥白尼。他一生的著作很多,主要的 教育学说包括在他的《大教学论》里。《大教学论》对 当时中世纪经院式教育的弊端进行了批判,夸美纽斯认 为欧洲中世纪经院式教育的灌输式和教条式的教育方法 严重压迫了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身心受到了严重的损 害,《大教学论》实际上包含了整本教育学的内容,也 为今日分科教学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