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初三上物理补充习题答案
九年级上册物理补充习题答案

九年级上册物理补充习题答案1. 第一章行星与地球1.1 选择题1.答案:B2.答案:A3.答案:B4.答案:C5.答案:A1.2 填空题1.答案:太阳系2.答案:地球仪1.3 解答题1.答案:行星是指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
行星根据与太阳的距离,可以分为内行星和外行星。
内行星包括水金火木和大火炎石,它们距离太阳较近,运动速度较快;外行星包括土星和水星,它们距离太阳较远,运动速度较慢。
2. 第二章力与运动2.1 选择题1.答案:A2.答案:C3.答案:B4.答案:A5.答案:B2.2 填空题1.答案:质量2.答案:重力2.3 解答题1.答案: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的推、拉效果。
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单位。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力有方向和大小两个要素。
力的方向用箭头表示,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
3. 第三章机械能与能量转化3.1 选择题1.答案:B2.答案:C3.答案:A4.答案:B5.答案:C3.2 填空题1.答案:动能2.答案:势能3.3 解答题1.答案:能量是物体产生物理运动的基本原因。
凡是具有质量的物体都具有能量。
能量的单位是焦耳(J)。
能量转化是指能量在不同形式之间的相互转换和传递。
常见的能量形式包括机械能、热能、电能等。
4. 第四章压强与浮力4.1 选择题1.答案:C2.答案:A3.答案:B4.答案:C5.答案:A4.2 填空题1.答案:面积2.答案:浮力4.3 解答题1.答案: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压强的计算公式是压强=力/面积。
单位常用帕斯卡(Pa)表示。
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的上浮的力。
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浮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结束语以上是九年级上册物理的补充习题答案,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如果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祝你学习愉快!。
九年级上物理补充习题答案

九年级上物理补充习题答案九年级上物理补充习题答案物理是一门关于自然界和物质运动规律的科学。
在九年级上学期的物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基础知识和概念,通过习题的练习可以巩固和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下面是一些九年级上物理补充习题的答案,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1. 题目:一个物体以10m/s的速度向东运动,经过5秒后速度变为20m/s,方向不变。
求物体的加速度。
答案:加速度的定义是速度的变化率,即 a = (v - u) / t。
根据题意,初速度 u = 10m/s,末速度 v = 20m/s,时间 t = 5s。
代入公式计算可得,a = (20 - 10) /5 = 2m/s²。
所以物体的加速度为2m/s²。
2. 题目:一个物体以10m/s的速度向东运动,经过5秒后速度变为5m/s,方向改为向西。
求物体的加速度。
答案:同样根据加速度的定义,a = (v - u) / t。
初速度 u = 10m/s,末速度 v= -5m/s(向西为负方向),时间 t = 5s。
代入公式计算可得,a = (-5 - 10) / 5= -3m/s²。
所以物体的加速度为-3m/s²。
3. 题目:一个物体以10m/s的速度向东运动,经过5秒后速度变为5m/s,方向不变。
求物体的加速度。
答案:同样应用加速度的定义,a = (v - u) / t。
初速度 u = 10m/s,末速度 v= 5m/s,时间 t = 5s。
代入公式计算可得,a = (5 - 10) / 5 = -1m/s²。
所以物体的加速度为-1m/s²。
4. 题目:一个物体以10m/s的速度向东运动,经过5秒后速度变为15m/s,方向改为向西。
求物体的加速度。
答案:同样应用加速度的定义,a = (v - u) / t。
初速度 u = 10m/s,末速度 v = -15m/s,时间 t = 5s。
代入公式计算可得,a = (-15 - 10) / 5 = -5m/s²。
初三物理上册补充习题答案苏科版【三篇】

三一文库()/初中三年级〔初三物理上册补充习题答案苏科版【三篇】〕第一章#运动和声音的世界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B3.D4.D5.D6.A7.C8.C9.B10.B#11.ABD12.ACD#二、非选择题#13.2.80cm;2.8cm#14.河岸(青山);竹排#15.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物体运动的快慢;米/秒;米每秒;m/s;km/h;1m/s=3.6km/h#16.响度;音调;音色;快慢;高#17.传递信息;响度#18.振动;声音#19.介质;无线电(波)#20.3.13;4.76;5.13#第二章#多彩的光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C3.D4.C5.A6.A#7.ABD8.ABD#二、非选择题#9.3.0×108;漫#10.1.6;2;左右;上下;不变#11.折射;虚;反射;虚#12.(略)#13.(1)凸透镜的中心(2)缩小(3)倒立(4)放大放大# 第三章#力、力与运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B3.A4.D5.C6.B7.D8.C9.C10.D11.B#12.ABC13.ACD14.ACD15.AD#二、非选择题#16.相互#17.增大压力、增大#18.4、6#19.作图略#20解:(1)G1=m1g=900kg×10N/kg=9×103N#(2)∵G=mg∴m2=G2/g=1.5×104N÷10N/kg=1.5×103kg=1.5t#。
九年级上册物理补充习题答案浙教版-(8324)

(2)∵G=mg∴m2=G2/g=1.5×104N÷10N/kg=1.5×103kg=1.5t 【第四章】 密度与浮力答案 一、选择题 1.D2.B3.D4.D5.A6.A7.D8.D9.B10.A11.B 12.ABC13.ABC14.AD 二、非选择题 15.不变 16.20、竖直向上、上浮 17.小于、增大、上浮 18.2.7g/cm3、2.7g/cm3
多彩的光答案 一、选择题 1.A2.C3.D4.C5.A6.A 7.ABD8.ABD 二、非选择题 9.3.0×108;漫 10.1.6;2;左右;上下;不变 11.折射;虚;反射;虚 12.(略) 13.(1)凸透镜的中心(2)缩小(3)倒立(4)放大放大 【第三章】 力、力与运动答案 一、选择题 1.C2.B3.A4.D5.C6.B7.D8.C9.C10.D11.B 12.ABC13.ACD14.ACD15.AD 二、非选择题 16.相互 17.增大压力、增大 18.4、6 19.作图略 20 解:(1)G1=m1g=900kg×10N/kg=9×103N
九年级上册物理补充习题答案

九年级上册物理补充习题答案
《九年级上册物理补充习题答案》
在九年级上册物理课程中,学生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物理知识和概念。
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老师们通常会布置一些物理补充习题。
这些习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一些九年级上册物理补充习题的答案:
1. 问题:什么是力?力的单位是什么?
答案:力是使物体产生运动或形变的原因。
力的单位是牛顿(N)。
2. 问题:什么是功?功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答案: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
功的计算公式是功 = 力× 距离× cosθ,其中θ为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的夹角。
3. 问题:什么是机械能?机械能的守恒定律是什么?
答案:机械能是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机械能守恒定律指出,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守恒。
4. 问题:什么是简谐振动?简谐振动的周期和频率有什么关系?
答案:简谐振动是一个物体围绕平衡位置作来回振动的运动。
简谐振动的周期T和频率f满足关系式T = 1/f。
通过解答这些习题,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九年级上册物理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
希朐这些答案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物理,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初三物理上册补充习题答案苏科版【三篇】

初三物理上册补充习题答案苏科版【三篇】导语:科学学习最困难的就是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科学概念联系起来,并用科学知识去解释科学中的实际问题。
以下是###整理的初三物理上册补充习题答案苏科版【三篇】,仅供大家参考。
第一章运动和声音的世界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B3.D4.D5.D6.A7.C8.C9.B10.B11.ABD12.ACD二、非选择题13.2.80cm;2.8cm14.河岸(青山);竹排15.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物体运动的快慢;米/秒;米每秒;m/s;km/h;1m/s=3.6km/h16.响度;音调;音色;快慢;高17.传递信息;响度18.振动;声音19.介质;无线电(波)20.3.13;4.76;5.13第二章多彩的光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C3.D4.C5.A6.A7.ABD8.ABD二、非选择题9.3.0×108;漫10.1.6;2;左右;上下;不变11.折射;虚;反射;虚12.(略)13.(1)凸透镜的中心(2)缩小(3)倒立(4)放大放大第三章力、力与运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B3.A4.D5.C6.B7.D8.C9.C10.D11.B12.ABC13.ACD14.ACD15.AD二、非选择题16.相互17.增大压力、增大18.4、619.作图略20解:(1)G1=m1g=900kg×10N/kg=9×103N(2)∵G=mg∴m2=G2/g=1.5×104N÷10N/kg=1.5×103kg=1.5t。
苏教版物理补充习题九年级上册答案

跳大的跃一式端调节#" E如图能所连示续调$节"亮)度3且, )电5灯5)3两7'5端的电!压如在图零所到示电源%电"提压示之间>可调只能?有能三连种续亮
度 调
节亮度但电灯两端电压可调节的范围较小
&")!右滑动变阻器电路图如图的所示
第/题
二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串 并 热 并 它们 !"$#"$$" %" &"@!@)@0@)@! 同时闭合会造成电源短路'"%("轻轻地拧下其中一盏电灯的灯泡 闭合开关如果另一盏灯仍亮则它们是并联的如果另一盏灯不亮则它 们是串联的或闭合开关利用一根导线与其中一盏电灯瞬间并联如果另 一盏电灯仍亮说明它们是串联的如果另一盏电灯不亮则它们是并联 的)"如图所示
附录物理补充习题年级上册参考答案
附录!物理补充习题 年 " 级上册参考答案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
一杠杆
右 右 增大秤砣的质量 或减小 !"$#"%$" %"&
的长度等 如图所示 !"
&"%'"'#(("
苏教版物理补充习题九年级上册答案

第 题 ! "如图所示 # "如图所示 $ "如图所示 % "如图所示 & "如图所示
综合实践活动
#
附录 物理补充习题 年级上册参考答案
)
第 题
!
第 题
0
第 题
(
第 题
&
第 题
而 ! "太阳电 # "可能是并联的冰箱门关上后电灯熄灭 并且有时候冰箱门打开时灯亮而压缩机不工 压缩机能正常工作 作$"电压 电流电压%"不对电压表的正 负接线柱接反 了&"%'"-("$)"$*"如图所示 ! + "如图所示 第 "题 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应更换多组不同规格的 ! ! "没有多次测量 灯泡得到多组数据进行分析 ! 电压表与电灯串联 # " ) !如图所示 0 ' &( 在测量高电压电路中的电流时 要注意避免发 ! $ "用电流表测量的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生触电事故
! ) 0 ) ! *
二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
第 题
四 #"A ( 变大 不变 $ " % " A A A & " . 说明当 @ 闭 ' " -( "如图所示 可测量 A 两端的电压 合 @ 断开时 当 @ 断开 可测得 A A @ 闭合时 两端的总电压B 由此可算出 A 两端的 电压 他可能使用的是电压 " ) ) 表'0C 的量程 但却按照 ') &C 读数了 ! !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2
F
F
甲
乙
G
F 3 图1
九年级初三上物理补充习题答案
同学们在遇到滑轮或滑轮组问题时,对滑轮及滑轮组的动力或阻力大小判断有时不知从何下手,本文就此问题希望能指点迷津,帮助同学们正确理解滑轮。
一、一根绳子力相等
无论是定滑轮、动滑轮还是滑轮组,只要在同一根绳子上,不管绳子有多长,也不管绳子绕过多少滑轮,绳子上的力总是相等的。
如图1,用定滑轮沿不同的方向提升重物,判断1F 、2F 、3F 的大小关系。
分析 要提起物体,绳子必须对重物施加向上的大小为G 的拉力,绕过滑轮,不论方向如何,拉力的力臂都是轮的半径,所以,拉力大小都等于被提起的物体的重力。
所以321F F F == 二、滑轮两边力平衡
滑轮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滑轮受到相反方向上的合力相互平衡。
如图2用动滑轮匀速竖直提升重物,拉力F 与物体重G 的关系。
分析 不计滑轮重,动滑轮处于平衡状态,如图2甲,则 G F =2 即G F 21=
若动滑轮的重量为0G ,如图2乙,则02G G F += 即 )(2
10G G F +=
下面就利用上面的结论解决有关滑轮的一些问题。
例1 如图3所示的装置处于平衡状态,若滑轮重、绳重以及摩擦均忽略不计,则1G 与2G 之比为( )
A .1∶1
B .2∶1
C .1∶2
D .1∶3
分析 依据一个绳子力相等,每段绳子上受到的拉力都是F ,动滑轮处于平衡状态,所以2122G F G ==,即1G ∶2G =2∶1故选B 。
例2、如图4用用滑轮组允速拉动水平面上的物体,若所用的拉力F 为10N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 分析 根据一根绳子力相等,动滑轮对物体产生3F 的拉力,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3F 平衡,所以
N F f 303== 。
例3 如图5所示的装置中,当人用力向右拉滑轮时,物体A 恰能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3N ,忽略滑轮、绳与测力计重及滑轮与轴间的摩擦,则人的拉力F 为( )
A .3N
B .4N
C .6N
D .8N
分析 依据一根绳子所受拉力相等,弹簧测力计对动滑轮的拉力与
F F
F
图 3
f
F
F 3F
图4
f f
图5
对动滑轮的拉力都等于3N ,动滑轮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所以,
N N f F 6322=⨯==。
例4 用如图6所示的装置匀速拉起重为G 的物体(不计摩擦、滑轮重及绳重),求拉力F 与G 的关系。
分析 依据一根绳子力相等,滑轮两边力平衡,在图中标出各绳子所受8,有 G F =4,所以,G F 41=。
例5 如图7,动滑轮重5N ,物体G 的重量为15N ,用力F 使物体匀速上升,求所用力F 的大小(不计摩擦)。
分析 如图,根据同一根绳子受力相等,标出各绳子所受力,以滑轮为研究对象,再依据滑轮所受力平衡,有
N N N G G F 35515220=+⨯=+=。
例6 如图8所示,在忽略滑轮自重和摩擦的情况下,当滑轮平衡时,拉力=F G 。
分析 根据每个滑轮上绳子所承受力的特点,在图上标出每一股绳子所承受力的大小。
物体受到的总的拉力是F 7,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以G F =7,即G F 71=。
由上面的例题可以看出,在判断滑轮或滑轮组的省力或费力情况时,先从动力端入手,依据滑轮两边力相等,逐个分析滑轮的受力情况,最后根据力的平衡,得出结论。
F 图6
G
G 0
图7
图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