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育种技术及应用

合集下载

园林植物引种

园林植物引种

引种的意义
丰富当地的植物种类
通过引种,可以将不同地区、不同气 候带的植物资源引入到当地,丰富当 地的植物种类,提高园林绿化的多样 性和景观效果。
提高生态效益
促进经济发展
引种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通过 培育新品种和开发新产品,可以创造 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引种可以增加当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 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 效益,同时也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
经过引种试验评估后,如果引入的植物品 种表现良好,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引种和推 广应用。
02
引种方法
直接引种
直接引种是指将植物从原产地直 接引入栽培区域,优点是简单快
捷,但可能存在适应性问题。
引种前需充分了解植物的生长习 性、适应性以及栽培技术,以确
保引种成功。
直接引种适用于适应性广、生命 力强的植物品种。
引在引种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调研,了解 目标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生长环境、适应 性等方面的信息,为引种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引种的目的和需求,选择适合当地环 境、生长表现良好的植物品种。
引种试验
大规模引种
在引种试验阶段,需要对引入的植物进行 适应性、生长表现等方面的观察和研究, 以评估其在新环境中的表现。
在城市绿化中,引种植物的选择应考虑其对城市环境的适应性、生长速 度、观赏价值以及生态功能等因素。例如,可以选择具有较强抗污染能 力、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提供绿荫的植物。
引种植物的种植和养护也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环节。合理的种植和养护措 施能够保证引种植物的健康生长,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在城市绿化中的作 用。
园林景观设计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引种植物的选择应考虑其生长习 性、形态特征、花色等方面,以创造出优美的植物景 观。同时,还需要考虑植物之间的搭配和共生关系, 以避免植物间的竞争和冲突。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应用进展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应用进展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应用进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一种在无菌条件下,利用植物组织或细胞实现植物生长和繁殖的技术。

这种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方面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无性繁殖园林植物中有一些优良品种,但是通过自然繁殖很难获得足够的数量,使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通过无性繁殖的方式繁殖大量的优良品种。

例如,利用芽分化技术可以从植物的分生组织中分离出大量的愈伤组织和芽发生组织,然后通过培养和筛选,获得适量的高质量无性繁殖苗。

2、基因转化基因转化技术是指将外源DNA导入到植物细胞中,从而在植物体内实现外源基因的表达,增强其抗病性、抗旱性、耐盐性等性状,从而获得具有创新性和高附加值的育种材料。

这种技术主要利用细胞壁耐受性良好的愈伤组织和胚性组织进行基因转化,从而获得高效的转化结果。

在园林植物育种中,基因转化技术可以用于获得更适应环境的植物品种和更具观赏价值的植物品种。

3、突变育种突变育种是从植物已有的基因库中筛选出新的变异体,然后再选择合适的变异体进行育种的一种方法。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在植物体内人为诱导基因突变,形成新体型、形态、花色等各种性状的变异体,从而通过筛选和选育,获得更优良的品种。

4、快速繁殖和扩大材料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实现快速繁殖和扩大育种材料的目的,同时可以避免因天气、病虫害等问题引起的生长停滞和死亡,保障育种进程的顺利进行。

例如,愈伤组织培养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愈伤组织,从而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快速繁殖出大量的育苗,提高育种效率。

总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和潜力,可以大大提高园林植物的品质和数量,进一步促进园林事业的发展。

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方法

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方法

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方法
园林植物育种是指通过人工手段改良和培育植物,使其具有更好的品质和适应性。

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杂交育种:通过将两个不同的品种或亚种的花粉结合在一起,培育出具有新的品种特征的后代。

2. 选择育种:根据植物的表现和性状,选择出具有良好特征的个体进行繁殖,逐步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3. 基因工程: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植物细胞中,从而改变植物的性状和生长特征。

4. 突变育种:通过化学或物理手段诱导植物发生突变,从而培育出具有新性状的品种。

5. 细胞培养:通过细胞培养技术,将植物组织培养在适宜的培养基中,从而实现无性繁殖和植物的快速繁殖。

园林植物育种的目的是培育出更加适应环境和美观的品种,为园林景观的建设和美化提供更好的材料。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园林植物育种的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为园林植物的品种改良提供了
更多的选择。

最新园林植物遗传育种

最新园林植物遗传育种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园林植物遗传育种一.名词解释1)变异:亲子之间和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差异2)引种驯化:从外地引进本地尚未栽培的新的植物种类、类型和品种。

3)杂交育种:以基因型不同的园林植物种或品种进行交配或结合形成杂种,通过培育选择,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4)杂种优势:利用植物的杂交优势,选用适合的杂交亲本,通过特定的育种程序和制种技术培育超亲的品种的方法。

5)多倍体育种:选育具有3套以上染色体组培育优良新品种的方法。

6)基因文库:某一生物类型全部基因的集合7)种质资源:具有一定遗传物质,表现一定优良性状,并能将这种特定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的生物资源的总和。

8)诱变育种:人为的采用物理,化学的因素,诱发生物体产生遗传物质的突变,经分离,选择,培育成新品种的途径。

9)伴性遗传:控制性状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其遗传方式称为伴性遗传。

10)单倍体:指细胞核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

二.简答题1.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区别与联系。

基因型是生物所遗传的一整套遗传物质,是生物性状遗传的可能性。

表现型是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的总和。

表现型受遗传基础和环境条件两个因素的制约。

遗传基础改变,表现型改变;环境改变,表现型也改变。

即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2.种质资源的研究方法有哪些?1)分类学性质的研究;2)生物学特征的研究;3)观赏特性的研究;4)经济性状方面的研究;5)抗逆性及适应性的研究3.引种驯化的方法是什么?1)引种目标及其可行性分析;2)引种材料的收集和检疫;3)引种试验,驯化与选择4)引种材料的评价与应用4.远缘杂交不育性的克服方法1)杂种胚的离体培养;2)杂种染色体的加倍;3)回交法;4)改善营养条件;5)人工辅助授粉;6)延长培育世代、加强选择。

5.简述产生杂种优势的主要机理产生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是基因的显性和超显性作用。

杂种优势来源于等位基因的显性效益,杂交使某些有利显性基因掩盖等位的不利隐性基因。

因而在杂交一代非等位基因间的显性效益积累起来,使杂种获得多于任何一个亲本的有利显性基因,而表现出杂种优势。

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园林工程建设是一项公益性、民生性工程,做好植物育种工作至关重要。

新时期,传统育种技术逐渐无法满足育种工作需求。

在园林植物育种中应用生物技术,能够更好地满足新时期园林植物育种及绿化需求。

一、生物技术概述生物技术属于新型综合性技术,该技术涵盖了多项技术,包括:发酵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等等。

生物技术是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之上,融合现代技术的所形成的。

传统生物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种子选育、啤酒发酵等领域,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试管核酸技术、细胞生物学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等等。

和传统生物技术相比较而言,现代生物技术的优势更加明显,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当中,为人们的工作及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发展与进步。

二、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具体应用分析(一)细胞工程育种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凭借自身的诸多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当中。

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生物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细胞工程育种技术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体现,利用该技术进行园林植物育种,主要以应用原生质体培养技术、体细胞融合及杂交技术等为主。

充分结合园林植物的特点,对不同植物细胞进行融合,并借助细胞分子技术来改变植物原有性质,培养新型的植物品种。

在细胞工程育种技术中,原生质体培养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

生物学理论下,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相比较而言,具备了细胞壁,会给不同细胞的融合造成一定的影响。

然而借助原生质体培养技术,则能够将上述阻碍消除掉,融合多种不同植物的细胞,并获得新的植物种类,使得园林植物种类更加丰富。

现阶段,在园林植物育种工作中,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菊花为例,是园林绿化常见植物,具备较高的观赏性,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商业价值。

借助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展开菊花育种,能够实现组织培养、脱毒苗和大规模繁殖,并且能够更加稳定地遗传菊花的优良特性。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

绪论一、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概念:园林育种:通过遗传育种理论和手段,创造新种质,选育新品种。

内容:①资源收集、筛选、创新、利用②品种选育③杂交种组配选育④繁育苗木、推广应用任务:①创造新种质②筛选、利用新亲本③选育新品种④创造物种多样性二、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的目标和途径目标:选育新、奇、特、香、抗、多物种园林花草树木的新种质和品种。

途径:改革名花木走新路,改造洋花木为中华,选拔野花木进花园,新的林木花卉王国靠共建。

三、我国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的简史及成就简史:西方发达:加州的花木70%来自中国。

中国落后:广州还可以,花木是朝阳产业,后起之上,发展快,机遇大。

中国园林之母,园林植物的特点是名花好而多,野花多而奇,表现为:①早、特,②香,③常开,④特异性,⑤抗逆性强,⑥自播、随遇而安适应性广。

成就:①珠三角、长三角园林史悠久,从而复兴大大发起。

②形成产业,发展很快,国内、国外联合经营。

③产值由48亿元~1.3亿美元。

④交流的广而多。

⑤科研形成体系。

⑥新、名、特的花木,从色、型、抗性等方面有了新的创举。

⑦园林培育工厂化。

第一章园林植物遗传学第一节花色遗传花色:花瓣色,或花器官花萼、雄芯及苞片发育成花瓣的颜色。

遗传:主要是花色素的遗传。

花色素①胡萝卜素:素和醇的总称②类黄酮:羟化、甲基化、酰化、糖苷化等③花青素:天竺葵、花青、花翠、甲基花青、3′甲花翠、锦葵及报春花色素等育种中靠分离的比例决定基因的显隐性,靠色素中生化结构环决定其颜色。

花色和色素:纯、黄、橙、褐、红、粉、紫、蓝、黑、变色等花色,表3-1/P27花色的基因是以四倍体形式发生作用,是多基因,共同作用的数量遗传性状,花色的深浅、多少、部分还受助色素基因和易变基因的微妙作用。

不同花色杂交,多表现为深色花为显性,浅色花为隐性,但也有白色花是显性,变色的花为基因突变而产生。

花色除与基因有关,与环境也依依相联,如光、温、水、土、肥等因素,一般温低、花鲜、花质好,温高花变色、素变质,所以鲜花开在适温中,也证明了南方高温花少、色差的原因。

园林植物育种学杂交育种

园林植物育种学杂交育种
第二, 要进行栽培调控 。
2)花粉的收集
在杂交时可采取 以散粉的花朵,直接 授于母本柱头上,但 不能保证花粉的纯洁。 最好预先套袋,以免 掺杂其它花粉。也可 摘取即将开放的花朵, 在室内阴干,花药开 裂后收取花粉。
3) 花粉的贮藏 – 花粉贮藏的意义: – 花粉贮藏的原理:低温、干燥。 – 花粉贮藏的方法:
说明杂交育种的主要成就.
第七章 远缘杂交育种和杂种优 势的利用
第一节 远缘杂交育种
一、远缘杂交的概念和分类
(一)远缘杂交的概念 植物分类学上不同种或不同属间的有
性杂交称为远缘杂交。 此类杂交产生的后代称远缘杂种。
Rosa canida
Rosa glauca
Rosa foetida
(二)远缘杂交的分类
• 多年生无性繁殖的园林植物,组合育种和优势育 种却是密切联系的。因为优良的基因组合,不需 经过分离纯化,通过无性繁殖可以稳定地传递下 去,不产生分离重组,使杂种优势可以稳定地保 持下去,不发生解体衰退的问题。因此,无性繁 殖的园林植物杂交育种具有组合育种、优势育种 两者的特点。
二、杂交育种计划的制定和准备工作
多父本混合授粉的特点
1) 简便易行; 2) 花粉来源广泛, 后代变异丰富; 3) 利用父本一个明显性状筛除假杂种.
4. 花部构造和开花习性
杂交亲本确 定后就要了解花 部构造,开花习 性和传粉特点等, 以便采取有效措 施确保杂交成功。
• 两性花 • 单性花
花部构造 雌雄蕊同熟; 雌蕊早熟; 雄蕊早熟; 柱头异长; 雌雄蕊不等长.
(二)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克服方法
(十大方法)
1、选择适当亲本并注意正反杂交
选择亲本时,除了根据育种目标,选 择具有最多的优良性状的类型作杂交亲本 外,还必须考虑到远缘杂交不亲和特点, 选择和选配适当亲本,以提高远缘杂交的 成功率。在选定作亲本的种属内,选择亲 和性较好的种类作为杂交亲本。

园艺植物引种成功案例

园艺植物引种成功案例

园艺植物引种成功案例目前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主要有哪些方面,都有那些成功的例子871.快速繁殖种苗(rapidpropagation)87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快速繁殖是生产上最有潜力的应用,包括花卉观赏植物、蔬菜、果树、大田作物及其他经济作物。

快繁技术不受季节等条件的限制,生长周期短,而且能使不能或很难繁殖的植物进行增殖。

87快速繁殖可用下列手段进行:87⑴通过茎尖、茎段、鳞茎盘等产生大量腋芽;87⑵通过根、叶等器官直接诱导产生不定芽;87⑶通过愈伤组织培养诱导产生不定芽。

87试管快速繁殖应用在下列生产或研究中:87(1)繁殖杂交育种中得到的少量杂交种,以及保存自交系、不育系等。

87(2)繁殖脱毒培养得到的少量无病毒苗。

87(3)繁殖生产上急需的或种源较少的种苗。

87由于组织培养周期短,增殖率高及能全年生产等特点,加上培养材料和试管苗的小型化,这就可使有限的空间培养出大量的植物,在短期内培养出大量的幼苗。

872.无病毒苗(virusfree)的培养87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几乎都要遭受到病毒病不同程度的危害,有的种类甚至同时受到数种病毒病的危害,尤其是很多园艺植物靠无性方法来增殖,若蒙受病毒病,代代相传,越染越重,甚至会造成极严重的后果。

87自从Morel年发现采用微茎尖培养方法可得到无病毒苗后,微茎尖培养就成为解决病毒病危害的重要途径之一。

若再与热处理相结合,则可提高脱毒培养的效果。

87对于木本植物,茎尖培养得到的植株难以发根生长,则可采用茎尖微体嫁接的方法来培育无病毒苗。

87组织培养无病毒苗的方法已在很多作物的常规生产上得到应用。

如马铃薯,甘薯,草莓,苹果,香石竹,菊花等。

而且已有不少地区建立了无病毒苗的生产中心,这对于无病毒苗的培养、鉴定、繁殖、保存、利用和研究,形成了一个规范的系统程序,从而达到了保持园艺植物的优良种性和经济性状的目的。

873.在育种上的应用(breeding)87植物组培技术为育种提供了许多手段和方法,使育种工作在新的条件下更有效的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园林植物育种技术及应用
摘要:园林植物简称花卉,是具有一定观赏价值且使用于室内外布置以美化环境和丰富人们生活的植物,它不仅美化改善环境,而且可保护及恢复生态平衡,其功能多种多样,随着城市绿化建设水平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园林植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城市园林;植物育种;应用
随着我国园林绿化事业的加速推进,社会对园林植物的需求量将日增,园林植物培育的产业化程度将不断上升,其育种事业将与时俱进,育种手段也会向着高科技、多样化和综合性方向发展。

根据园林植物育种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动态,今后园林植物育种将在按照充分利用已有的相对成熟的方法和手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已开发出的育种新技术,并会积极借鉴相关学科的新理论和新原理,挖掘新技术。

1 传统园林植物育种技术及应用
1.1 引种驯化
引种驯化应属较经济地丰富本地园林植物种类的一条捷径,具有悠久的历史,目前应用于园林绿化的绝大多数植物均由野生植物驯化而来。

为丰富本地园林植物,从国外引种成功的园林植物种类亦不胜枚举。

例如,在我国园林绿化中广为栽培的龙柏、香柏、雪松、落叶松、池杉、悬铃木、广玉兰、比利时杜鹃等木本植物;波斯菊、万寿菊、百日菊、含羞草、矮牵牛、一串红、香石竹、鸡冠
花、天竺葵、马蹄莲等草本植物。

它们在我国园林绿化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具体开展引种驯化时,为了提高引种驯化的成功率,应制定相关的计划和程序。

首先应查阅引种驯化资料,借鉴前人的经验,根据引种驯化的相关原理,研究影响因素,预测市场前景,并确定引种驯化材料;然后要严格检验和检疫制度,做好登记编号工作及建立档案;再经过引种试验和引种评价,实现繁殖推广。

1.2 芽变育种
芽变育种在园林植物育种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从遗传机制上,它既可以是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造成,也可以是细胞质基因组变异所致。

芽变育种是园林植物获得新品种的一条捷径。

许多观赏植物中的金边、银边类型,均来自于芽变。

由于其育种潜力很大,因此国内外园林工作者对之非常重视。

芽变育种为了排除一些环境改变的干扰,须采用直接鉴定、移植鉴定和综合分析鉴定,以确保获得可遗传的变异。

芽变育种一般采取“面上调查定点,点上观测鉴定定株,株间综合分析定性”,具体的育种程序仍按初选、复选、决选进行。

芽变育种还需考虑及时发现和挖掘、确定选种时期问题;同时,芽变材料的利用还应与变异机制及植物的繁殖方式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对芽变中嵌合体的利用,还应慎重取材部位,特别是在利用嵌合体开展组织培养时,更需结合解剖技术,采用确发生了芽变的细胞或组织作为外植体,
来保证繁殖材料的真实性。

1.3 有性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是园林植物育种最常用且效果显著的途径,传统的杂交是指有性杂交。

目前国内外生产上应用的月季、杜鹃、玉兰、梅花、金花茶、中山杉、菊花、百合、郁金香、小苍兰、荷花、牡丹、君子兰、瓜叶菊、矮牵牛、石竹、丁香、牵牛花等的优良品种(品系)绝大部分是通过杂交育成的。

杂交育种涉及按育种目标选配亲本,花期观测和调控,花粉采集、贮藏和活力测定,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去袋和授后管理,种子采收和播种,杂种培育与选择,杂种优势利用等基本技术环节,对于不同园林植物应采取具体的技术措施。

如杨、柳、榆、野菊、小菊和杭菊等,剪枝水培易成活,从授粉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时间短者,可采用室内切枝水培杂交。

杂交育种一般采用单交、复交、回交和多父本授粉四大类交配方式,为了利用细胞质基因组所控制的性状,单交过程中应采取正反交。

杂种优势利用过程中,在确证杂种具杂种优势的前提下,根据杂种的繁殖方式,可形成纯系或无性系,最终走品种(系)化推广之路。

在园林植物有性杂交育种中,由于远缘杂交更易获得强杂种优势的杂种,更易创新种质。

1.4 诱变育种
传统的诱变育种主要包括化学诱变和物理诱变。

化学诱变主要涉及诱变剂种类和浓度筛选、诱变材料和诱变方法的选择上。

诱变
方法包括:浸渍、涂抹、滴液、注入、熏蒸和施入法等。

一般按预处理、药液处理、后处理及选择培育等步骤开展。

物理诱变的方法有温度骤变、机械创伤(如反复摘心和截顶等)和辐射等。

在园林植物育种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主要是物理诱变中的辐射诱变。

由于园林植物主要以观赏性为目标,并以无性繁殖方法为主,因此辐射育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2 现代园林植物育种高新技术及应用
2.1 细胞工程育种
主要针对具有优良遗传基础的园林植物及脱毒种苗(球)的快速繁殖、细胞或组织培养过程中体细胞变异体的诱导和筛选、细胞大量培养中代谢物的利用、原生质体培养基融合、利用花粉或花药为外植体的单倍体育种等。

如利用花药或花粉培养诱导单倍体,及组织培养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成苗的过程产生的体细胞突变,筛选获得多倍体和非整倍体等新种质为丰富园林植物种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2 航天技术育种
航天育种作为一种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诱变育种技术,在我国已经发展了20多年。

最早进入太空的是一些常见农作物的种子,最近几年已开始搭载少数园林植物种子。

“神州七号”宇宙飞船搭载了三峡“鸽子树”、青钱柳等濒危植物,大连普兰店千年古莲种,深圳蝴蝶兰、袋鼠花、球根海棠等园林植物邀游太空。

植物育种专
家将检测和研究这些在太空中经过辐射之后的园林植物。

以观赏性状为育种目标的园林植物,利用航天技术育种产生的变异幅度会比传统诱变技术的更大,对改良或种质创新,提供了崭新的育种途径。

传统育种方法育成一个新品种需要5-8 年,通过航天育种技术可能将时间缩短一半,能够有效地加快育种进程和效果,利用航天育种技术可以缩短我国同西方在园林观赏植物育种水平上的差距。

2.3 离子注入育种
离子注入诱变育种是我国首创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育种新技术,已被应用于许多农作物的诱变育种中。

它主要利用n+、c+、ag+等低能离子注入生物体内,通过离子束能量对生物体的作用,以及离子本身最终能停留在生物体内,对生物体的变异产生重要的影响。

离子束与生物的相互作用不仅有物理的和化学的,而且还会引起强烈的生物效应,可引起氨基酸和肽链等生物小分子结构的变异、碱基缺失和dna链的断裂及突变、细胞表面蚀刻和细胞膜通透性的改良,及其它一系列生理性状的变化,从而促使生物产生各种变异(其中有许多是自然条件下极为罕见或难以产生的),可以从中选出所期望的优良变异种质,经过培育而成为新品种(系)。

它与一般射线进行的辐射育种和利用太空中微重力、空间辐射、超真空、超净环境等空间环境诱变育种有一定区别,并显示突出优点。

离子注入诱变育种的主要优点表现在变异频率高,一般要比自然变
异频率高1000倍以上;变异谱宽,即变异的类型多,能够产生自然界里从未见过的新类型;变异稳定快,可以大大缩短育种周期;离子注入诱变育种技术稳定可靠,简便易行。

结语
根据园林植物育种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动态,进一步完善已开发出的育种新技术,并会积极借鉴相关学科的新理论和新原理,挖掘新技术。

同时,将会讲究多学科相互渗透,新旧方法和技术交融使用,综合性地开发相关方法和技术,高效、优质、可持续地繁育园林植物新种质,为全球的环境绿化和美化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