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杖设计报告
拐杖研究报告

拐杖研究报告
拐杖是一种用于支撑和平衡行走的辅助工具,主要面向行动不便的人群,如老年人、残疾人和受伤者等。
拐杖的设计和研究旨在提供安全、稳定和舒适的行走体验。
在拐杖研究报告中,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拐杖的使用背景和作用:介绍拐杖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
作用,包括行走支撑、平衡调整和减轻下肢负担等方面的作用。
2.拐杖的设计原则:介绍拐杖的设计原则,包括合适的长度和
重量、稳定性和舒适性等方面的设计考虑。
3.拐杖材料和结构:说明拐杖常用的材料,如金属合金、碳纤
维等,并分析不同材料的优缺点。
此外,还可以介绍不同类型的拐杖,如单脚拐杖、四脚拐杖和可折叠拐杖等。
4.拐杖使用技巧:提供拐杖使用的正确技巧,包括正确的握杆
姿势、步伐配合和楼梯上下等方面的使用技巧指导。
5.拐杖的改进和创新:介绍现有拐杖设计上的不足和需要改进
的方面,并提供改进的建议。
同时,还可以探讨新材料和技术在拐杖设计中的应用,以提高拐杖的功能和使用便捷性。
6.拐杖的临床实践:综述拐杖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如在康复
治疗、步态恢复和运动训练等方面的使用情况和疗效评估。
7.拐杖的市场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拐杖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包括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产品创新等方面的分析与预测。
通过这份拐杖研究报告,可以帮助相关研究人员了解拐杖的使用和设计情况,为改进和创新拐杖提供指导,并为拐杖市场的发展提供参考。
实木拐杖评测报告模板

实木拐杖评测报告模板
实木拐杖评测报告
一、产品简介
实木拐杖是一种帮助行动不便人士行走的辅助工具。
它采用实木材质制作,外观典雅,质感良好。
拐杖顶部配备有舒适的手柄,可提供更好的握持感和稳定性。
二、评测内容
1. 外观设计:实木拐杖的外观简洁而典雅,采用木质材料使人感觉更加自然和舒适。
手柄部分采用人体工学设计,符合人体手掌的握持习惯,握持舒适。
2. 功能性:实木拐杖坚固耐用,能够提供稳定的支撑力,有效地帮助行动不便人士行走。
拐杖顶部的手柄采用防滑设计,握持更加稳定,能够有效地减少意外滑倒的风险。
3. 使用便捷性:实木拐杖的重量适中,便于携带和使用。
拐杖底部配备有防滑胶垫,能够提供更好的抓地力,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更加安全。
4. 耐用性:实木拐杖采用优质的实木制作而成,结实耐用。
经过长时间的使用,拐杖不易变形、断裂,能够很好地保持原有的性能。
三、评测结论
实木拐杖是一款外观典雅、质感良好的辅助工具。
它具有良好
的功能性和使用便捷性,能够提供稳定的支撑力,帮助行动不便人士行走。
拐杖的耐用性也是其优点之一,能够长时间使用而不易损坏。
总的来说,实木拐杖是一款性价比较高的辅助工具,适合需要帮助行走的人士使用。
四、改进建议
为了进一步提升实木拐杖的性能和使用体验,可以考虑以下改进方面:1.引入可调节的设计,使拐杖的高度能够根据使用者需求进行调整;2.增加一定的缓震功能,减少对使用者手臂和关节的压力;3.设计更多款式和颜色选择,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以上是本次实木拐杖评测的报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拐杖设计报告

序号(学号):设计报告如今入口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而老年人健康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此次设计主要是针对老年人进行设计。
在设计产品之前,首先,我对于老年人进行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如下:一、我国老年人的现状按照国际通行的老龄化社会标准,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超过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比例超过7%,或当60岁以上人口比例超过20%或者65岁以上人口比例超过14%,称为老龄化社会。
日本《追求》周刊杂志发表文章称,中国将成为发展中国家中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超级大国。
我国从1999年就已经开始迈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老龄化趋势正在加速。
截至2008年底,全国60岁以上人口1.6亿人,约占全国人口数量的12%,其中65岁以上人口1.09亿人,占全国总人数的8.3%,而2010年11月1日,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5岁以上老年人为1.19亿,占总人口的8.87%。
报告预测分析指出,2014年中国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2025年达到3亿,2042年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总人口的30%,中国正在“跑步”进入老龄社会。
二、老年人口年龄结构方面资料显示,低、中龄老年人是我国老年人的主体。
截至2006年6月1日,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占老年人总数的56%,70-79岁的中龄老年人占老年人总数的34.1%,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占老年人总数的9.9%。
可见,我国低、中龄老年人占有相当的比例。
据预测,近10-20年时间内,这部分人口增长速度将大大超过总人口的年平均增长速度(1.68%)。
其次,我对现今市场上存在的老年人辅助工具的现状进行了调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健康生活理念的渗入,老年人在满足基本需求之后,有不断提出更高层次的休闲、娱乐要求。
由于肢体运动机能的老化、认知能力下降等各方面因素,限制了老年人的活动空间和活动范围。
老年人辅助工具成为老年人生活的必备产品。
据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残疾人和老年人康复护理技术及辅助器具展览会的工作报告显示,参与此次会展的人群中有17.93%是老年人,对辅助器具的关注达到所有产品总数的29.14%,可见,老年人对辅助工具有极大的需求。
毕业设计老人拐杖

毕业设计老人拐杖毕业设计老人拐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这个背景下,毕业设计老人拐杖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毕业设计老人拐杖是一种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辅助工具,旨在帮助他们更好地行动和保持平衡。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毕业设计老人拐杖的设计理念、功能和未来发展。
首先,毕业设计老人拐杖的设计理念是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质。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行动不便成为了他们的主要问题之一。
毕业设计老人拐杖的设计目标是通过提供稳定的支撑和平衡功能,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行走和站立。
同时,毕业设计老人拐杖还考虑到老年人的舒适性和便捷性,采用了人性化的设计,如防滑手柄、折叠功能等,以提高老年人的使用体验。
其次,毕业设计老人拐杖的功能是多样化的。
除了基本的支撑和平衡功能外,毕业设计老人拐杖还可以配备一些智能设备,如定位系统、紧急呼叫按钮等。
这些功能可以帮助老年人更好地应对突发状况,提高他们的安全性和自信心。
此外,毕业设计老人拐杖还可以根据老年人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定制,如调节高度、选择不同材质等,以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
然而,毕业设计老人拐杖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老年人的需求多样化,设计师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需求,才能设计出更适合他们的拐杖。
其次,毕业设计老人拐杖的成本较高,这限制了它的普及程度。
设计师需要寻找更有效的生产方式和材料,以降低成本并提高可持续性。
最后,毕业设计老人拐杖的智能化和数据化也面临着隐私和安全的问题,设计师需要在保证功能的同时,确保用户的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
未来,毕业设计老人拐杖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毕业设计老人拐杖可以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
例如,通过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毕业设计老人拐杖可以实时监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和健康建议。
此外,毕业设计老人拐杖还可以与其他智能设备进行互联,如智能家居系统、智能手环等,以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和便利。
智能拐杖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出行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传统的拐杖功能单一,无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
为此,本研究设计了一款智能拐杖,旨在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体验。
二、实验目的1. 设计一款具备多种功能的智能拐杖;2. 通过实验验证智能拐杖的性能;3. 分析智能拐杖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超声波传感器、激光测距模块、光电门模块、语音播报模块、GPS 模块、4G模块、STM32单片机、电池等;2. 实验设备:电脑、编程软件、调试工具、实验平台等。
四、实验方法1. 设计阶段:根据需求,对智能拐杖的功能进行模块划分,并确定各模块的技术参数;2. 开发阶段:利用编程软件编写各模块的代码,并进行调试;3. 组装阶段:将各模块组装成一体,并进行测试;4. 实验阶段:在实验平台上进行测试,验证智能拐杖的性能。
五、实验步骤1. 设计阶段:(1)确定智能拐杖的功能:障碍物检测、跌倒检测、语音导航、紧急求助、健康监测等;(2)划分模块:超声波测距模块、激光测距模块、光电门模块、语音播报模块、GPS模块、4G模块、STM32单片机、电池等;(3)确定各模块的技术参数:如超声波传感器的工作频率、激光测距模块的测量范围、语音播报模块的音质等。
2. 开发阶段:(1)编写各模块的代码:包括单片机程序、超声波传感器程序、激光测距模块程序等;(2)调试:利用编程软件和调试工具,对各个模块进行调试,确保程序运行稳定。
3. 组装阶段:(1)将各模块组装成一体,包括单片机、传感器、电池等;(2)进行初步测试,确保各个模块连接正常。
4. 实验阶段:(1)在实验平台上进行测试,验证智能拐杖的性能;(2)记录测试数据,分析智能拐杖的优缺点。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障碍物检测:(1)超声波传感器检测距离:0.5m-5m;(2)激光测距模块检测距离:0.5m-10m;(3)光电门模块检测距离:0.5m-2m。
老年人多功能拐杖改良设计

摘要本课题以老年人智能拐杖的功能创新、形态创新等问题作为切入点,以老年人为主要群体对象,通过前期的市场同类产品调研以及基准产品的剖析,对产品的外观造型定位,功能结构定位,材料定位,使用环境及色彩定位进行相关的改良。
打算以功能性创兴上以及整体造型外观相结合的设计创新方法进行改良。
根据老年人用户人群的力气软弱,行动缓慢等问题,改良和增加了辅助握把设计以及过马路时的报警警示功能以及探照灯设计等,接着采用犀牛进行三维建模以及keyshot进行效果图展示,最后通过光敏树脂为原材料的3D打印机进行3D打印。
最后进行汇报总结。
关键词:老年人,多功能,改良设计,辅助握把AbstractThis topic takes the function innovation, form innovation and other issues of the elderly intelligent crutches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takes the elderly as the main group object. Through the previous market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similar products as well as the benchmark products, it improves the product's appearance and shape positioning, functional structure positioning, material positioning, use environment and color positioning. It is planned to improve the design innovation method combining functional innovation and overall modeling and appearance. According to the weak strength and slow movement of the elderly users, the auxiliary grip design, the alarm and warning function when crossing the road and the searchlight design are improved and added. Then, the rhinoceros is used for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and keyshot for effect map display. Finally, the 3D printer with photosensitive resin as the raw material is used for 3D printing. Finally, the report is summarized.Key words: elderly, multi-functional, improved design, auxiliary grip目录摘要 (I)Abstract........................................................................................................错误!未定义书签。
多功能拐杖创意

多功能拐杖创意现代社会中,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老年人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其中,老年人行动不便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挑战。
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自主性,设计师们纷纷推出了多功能拐杖创意。
这些创新设计的拐杖不仅在基本行走辅助的功能上进行了改进,还增加了更多的便利和安全功能,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一、基本行走辅助功能的改进1. 抗滑设计:多功能拐杖创意在底部配备了抗滑的橡胶垫,有效防止老人在行走时滑倒,提供更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轻量化材质:采用轻质但坚固的材质制作拐杖,既减轻了老年人的负担,又保证了拐杖的强度和耐用性。
3. 可调节高度:多功能拐杖创意允许老年人根据自己的身高进行高度调节,确保使用者的舒适度和合理姿势,减少腰椎和骨关节的负荷。
二、增加的便利功能1. 灯光照明:许多多功能拐杖创意在拐杖顶端配备了小型LED灯,可以在夜间或昏暗环境中提供照明,方便老人行走和寻找物品。
2. 防盗装置:一些创新的拐杖设计在手柄部分内置了防盗装置,如果拐杖离开老人的手柄范围,将发出警报声以提醒老人并吓退潜在的小偷。
3. 折叠便携:一些多功能拐杖创意可以折叠成较小的尺寸,方便携带。
老人出门旅行或者坐公共交通时可以将拐杖收起来,减少不便。
三、提升的安全功能1. 警报装置:部分多功能拐杖创意内置了警报按钮,老人在遇到危险或者需要帮助时,可以按下按钮发出警报信号,吸引他人的注意。
2. GPS定位:一些创意设计的拐杖内置了GPS定位功能,通过连接手机APP,老人的家人和监护人可以实时追踪老人的位置,确保其安全。
3. 紧急求助按钮:特别设计的多功能拐杖创意上配有紧急求助按钮,当老人遇到紧急情况时,按下按钮可以迅速联系到事先设置的紧急联系人。
总结:多功能拐杖创意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安全性。
除了基本的行走辅助功能外,它们还增加了抗滑设计、灯光照明、防盗装置等便利功能,以及警报装置、GPS定位和紧急求助按钮等安全功能。
多功能拐杖方案设计

开发研究多功能拐杖方案设计曹旭武荣耀郑伟戴振欢李峰魏丹)(沈阳工学院,辽宁抚顺113122)摘要:在现实生活中,独居生活的老年人占有很大比重,这些老年人在平时的生活中往往行动具有很大困难,针对这部分行动不方便的老年人,我们设计了多功能拐杖,为老年人行走提供方便,辅助老年人行走,避免老年人在行动中意外受到伤害,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辅助行走助听装置;实时监控报警装置1研究背景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资料显示,我国存在着65岁及65岁以上以老年空巢家庭1561.64万户,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2339.73万人,因此可见中国社会的人口老龄化迫在眉睫。
近些年来,中国社会中的空巢家庭数量正在逐年上升。
根据全国老龄办2012年9月的报告显示,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已达49.6%。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很多青年人都拥有了自己的住房,老人们有的因为家乡情结,有的是放不下家乡的财产,因此会留守家乡,空巢家庭问题也因此更为突出。
笔者就出生在中国乡村,因此对这个问题尤为了解,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加入到空巢老人的行列。
老年人钙流失快,所以骨质就会变得疏松,所以走路或运动时经常会腿疼。
有的在激烈运动或摔倒时还会骨折,而且老年人由于各种机能有不同程度退化,所以痊愈的速度也慢。
由于腿疼,走不动路,有的老人干脆就很少运动,从而导致更严重的后果,那就是肌肉萎缩等。
因此我们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本着解决老年人行动中的安全问题,设计了多功能拐杖,通过帮助老年人多行走,多运动,保持健康的身体。
2设备主要结构及功能结构上拐杖支架全部采用空心管结构,空心管壁厚1mm o4个支撑管采用弹珠与8个孔洞相配合,实现拐杖高度可调节,以便于不同身高的老年人使用。
功能上多功能拐杖有翻转坐板、助听装置和报警设置。
当老年人在行动过程中出现因体力不支或其他情况,可放下塑料板休息,避免因体力不支意外摔倒受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号(学号):
设计报告
如今入口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而老年人健康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此次设计主要是针对老年人进行设计。
在设计产品之前,首先,我对于老年人进行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如下:
一、我国老年人的现状
按照国际通行的老龄化社会标准,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超过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比例超过7%,或当60岁以上人口比例超过20%或者65岁以上人口比例超过14%,称为老龄化社会。
日本《追求》周刊杂志发表文章称,中国将成为发展中国家中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超级大国。
我国从1999年就已经开始迈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老龄化趋势正在加速。
截至2008年底,全国60岁以上人口1.6亿人,约占全国人口数量的12%,其中65岁以上人口1.09亿人,占全国总人数的8.3%,而2010年11月1日,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5岁以上老年人为1.19亿,占总人口的8.87%。
报告预测分析指出,2014年中国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2025年达到3亿,2042年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总人口的30%,中国正在“跑步”进入老龄社会。
二、老年人口年龄结构方面
资料显示,低、中龄老年人是我国老年人的主体。
截至2006年6月1日,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占老年人总数的56%,70-79岁的中龄老年人占老年人总数的34.1%,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占老年人总数的9.9%。
可见,我国低、中龄老年人占有相当的比例。
据预测,近10-20年时间内,这部分人口增长速度将大大超过总人口的年平均增长速度(1.68%)。
其次,我对现今市场上存在的老年人辅助工具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健康生活理念的渗入,老年人在满足基本需求之后,有不断提出更高层次的休闲、娱乐要求。
由于肢体运动机能的老化、认知能力下降等各方面因素,限制了老年人的活动空间和活动范围。
老年人辅助工具成为老年人生活的必备产品。
据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残疾人和老年人康
复护理技术及辅助器具展览会的工作报告显示,参与此次会展的人群中有17.93%是老年人,对辅助器具的关注达到所有产品总数的29.14%,可见,老年人对辅助工具有极大的需求。
接下来,通过查资料、访谈及观察等形式,我对目标用户群进行了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国家对健康方面宣传力度的加大,全民健身热潮兴起,人民健康意识大幅度增强。
然而城乡、年龄、性别、经济状况等因素影响着人们对医疗及医疗用品的态度。
通过这次调查发现,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72.8%使用拐杖,他们由于上肢肌纤维数减少和萎缩程度比下肢肌纤维数减少、萎缩的程度低,所以老年人的肢体运动障碍首先出现在腿部运动上。
除此之外,由于风湿、关节炎等疾病也会造成老年人下肢活动能力的降低。
下肢运动机能的老化不仅影响老年人的步行,更对老年人的认生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老年人很有可能因为肢体不灵活造成摔倒受伤等情况。
生活阅历和岁月的积淀,造成了老年人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变化,同时也塑造了老年人不同于年轻人的心理特点。
老年人对辅助工具的需求不在停留在满足基本上,他们更加关注安全健康,关注人的价值和自我实现。
同时老年人的形体特征的变化和老化程度因人而异,年龄跨度和地域差异等也使老年人表现出不同的人体形态。
因此针对老年人年龄和身体状况提供的人性化设计不仅能够改善老年人生活困难的情况,还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他们能更好的享受生活。
因此,为老年人设计一款辅助工具是很有必要的。
基于前面对目标用户群的分析,我总结出目标群体的以下特征:
一、行动迟缓:中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大脑功能发生改变,中枢神经系统递质的合成和代谢减弱,导致感觉能力降低,意识性差,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
主要表现在听力、视力及行动等方面。
二、记忆下降: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于文字的敏感度逐渐降低,而更趋于记住图像符号。
三、缺乏安全感:老年人由于子女长年在外工作,孤苦无依,极容易缺乏安全感,恐惧也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表现为害怕,有受惊的感觉,当恐惧感严重时,还会出现血压升高、心悸、呼吸加快、尿频、厌食等症状。
四、睡眠障碍:中老年人由于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能力低下,造成睡眠减少,
睡眠浅、多梦、早醒等睡眠障碍。
基于上述研究我对目标群体进行了细分,具体细分如下:
一、酷爱康复保健类产品型:热爱养生;经常关注食疗理疗类的网页、书籍、报刊杂志等;经常参与公众强身健体类的活动,喜欢与他人交流养生经验;对于疾病十分恐惧,只要见到有利于养生的方法或保健类产品就会尝试。
二、不得不用康复保健类产品型:身体患有严重的慢性疾病,在日常生活中不得不用一些康复保健类产品进行辅助治疗。
三、对于康复保健类产品可有可无型: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并不太关注养生方面的信息及产品,但当这类人听到他人说起某类保健类产品特有效或哪里有康复保健类产品的免费体验点,他们还是会去尝试。
尤其是在自己身体出现问题时他们就会注意起保健。
四、健康预防型:上了年纪之后,身体的状况越来越来糟,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类人群经常到医院做些身体上的常规检查,这些常规检查很必要,能够检查出自己的身体的某些状况,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但是检查的过程很麻烦,总之他们对家用医疗器械很期待。
接下来就是我的概念设计:
我主要是针对上述第2个人群进行设计,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得不使用辅助性保健产品——拐杖来进行治疗。
概念设计过程:
一、追根溯源:
中国的拐杖历史源远流长。
《山海经》载:“夸父弃杖为林。
”《礼记》载:“孔日蚤作,负手曳杖,逍遥于门。
”可见2000多年前中国已经有使用手杖的文字记载。
二、探讨拐杖的作用:
拐杖的使用在我国文化中是相当重要的。
熟悉京剧的人都见过龙头拐杖,在《打龙袍》一戏中吕国太拄着龙头拐杖,在《百岁挂帅》和《太君辞朝》中,佘太君手执皇上特赐的龙头拐杖。
它除了使用价值以外,更象征着权势和地位。
很多国家的君主都手握权杖。
三、研究拐杖的种类:
拐杖的种类和制作取材形形色色,其中以竹、木制为最多。
中国人喜欢用竹杖,它轻巧而富于弹性。
其他拐杖有藤、紫檀、红木、黄杨、降龙木、牛角、牙、骨、金属等。
据说,阴沉木手杖最为珍稀,阴沉木是木材因地壳变动而埋于土中,一般多为杉木“阴沉”而成,做成的拐杖质坚耐用,但存世寥寥,不易找寻。
但目前市场上存在拐杖主要以一般木质、塑料以及不锈钢为主,由于藤、紫檀、红木、黄杨、降龙木、牛角、牙、骨等制作的拐杖造价成本较高,普通老年人消费不起,因此,大多数老年人主要以普通木质、塑料以及不锈钢为主。
四、探讨如何给老年人设计拐杖:
穿平底鞋站于平地,两手自然下垂,取立正姿势,然后测出手腕部皮肤横纹至地面的距离,这个尺寸就是拐杖的理想长度。
拐杖是拄还是不拄看见老人拄拐杖,很少会有人提出异议,相反,如果有人反对老人拄拐杖,可能就不正常了。
拐杖的质量一定要好,使用中要防裂。
拐杖是用手支配的,切忌用身体其它部位支撑。
拐杖的质量令人堪忧。
因此,要多问多挑,要选不易受潮不易裂的那种。
依据上述要求,我提出了三个探索方案:
1、采用可抽离式拐杖,如图:
设计说明:
此款设计的把手采用符合人体的形状,使其有更好的握感,接着上面的拐杖
采用嵌入试可进行360度旋转,中间部分采用六档可调式升降高度,底部采用防滑材料。
当老人感觉到累时,可拔出副杆,双手支撑更加省力,当遇到同行老人没有拐杖时也可拔出副杆借其使用。
2、可座式拐杖
设计说明:根据市场上现有的可坐式拐杖进行改良设计,市场上的可坐式拐杖坐垫部分是一个圆的或者方形的不可折叠式坐垫,可将其设计成方便折叠的坐垫,使老年人方便休息的同时携带更加方便。
3、多功能拐杖,如图:
设计说明:
①在拐杖把手部分采用可抽离式手电筒,拐杖外部采用太阳能接收器,白天在阳光充足的情况利用太阳能给手电筒进行充电,手电筒插入式部分有接触芯片,内置高容量锂电池,可以更多的存储电能。
②拐杖底部沿用现有设计,采用四脚支架,使其可以随意放置而不需要像传统拐杖一样靠墙放置,支架底部采用防滑材料制作而成,防止因拐杖滑动引起老人的摔倒。
③把手手握部分采用新型可变型式材料设计,最初是如图的基本符合大众的手握,接着由于每个老年人手的各个部分的力度不一样而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轻微变型,最终达到最符合每个老年人的手握形状,为老年人提供更加舒适的手感。
设计总结:
通过这次设计我了解到设计中我们应该更多的去与使用者进行沟通,更好
的了解他们的想法,而不是自己想怎么设计就怎么设计,不能将自己封闭起来,只有及时的调研及用户细分,及时了解用户人群的需求,才能设计出号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