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人物季羡林介绍---图文并茂ppt课件

合集下载

成功季羡林用课件

成功季羡林用课件

对文学界的影响
散文创作
季羡林的散文作品深受读者喜爱,他的作品风格 清新自然,思想深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翻译作品
季羡林精通多种语言,他翻译了大量外国文学作 品,为文学界提供了丰富的译本和翻译经验。
文学评论
季羡林对文学有着独到的见解和评论,他的评论 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和指导意义。
对社会的影响
教育事业
,不断探索和尝试。
他认为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 能气馁,而是积极寻找解决问题 的方法,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路和
方向。
心态平和
季羡林在生活和工作中始终保 持着平和的心态,不骄不躁,
不卑不亢。
他认为心态平和是保持身心 健康和高效工作的关键,也 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
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 》
提出“混合梵语”等重要 学术观点
02
季羡林的成功之路
学术研究
学术成就
季羡林在语言学、佛学、中印文 化交流等领域取得了卓越的学术 成就,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了
重要贡献。
学术贡献
季羡林不仅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和 专著,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 ,为学术界输送了大量人才。
学术地位

在面对荣誉和成就时,季羡林 从不骄傲自满,而是保持谦虚 和低调的态度,继续努力追求
更高的目标。
04
季羡林的成功启示
热爱事业
总结词
季羡林一生热爱自己的事业,对学术研究充满热情,不断追 求卓越。
详细描述
季羡林在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学术成果涵盖了 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等多个领域。他始终保持着对学术 研究的热爱和追求,不断探索新的领域,提出新的观点,为 学术界做出了巨大贡献。
1946年回国后,被聘为 北京大学教授,历任副校 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 研究所所长等职。

著名人物季羡林介绍PPT---图文并茂

著名人物季羡林介绍PPT---图文并茂

季羡林老先生的趣事
季羡林老先生的趣事 一个关于他的真实故事。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 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 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 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 爽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 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几日后是北大的开学典 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 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季羡林老先生的学术领域
季羡林老先生的学术领域
的几季 佛教史研究; 学位羡 者从林 吐火罗语研究; 之事是 中印文化交流史研究; 吐 一 世 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 。火界 翻译介绍印度文学作品及印度文学研究; 罗上 比较文学研究; 语仅 研有 东方文化研究; 究的 印度古代语言研究。

我不知道这位学子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但在我听过 这个故事之后却强烈地感觉到: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吐火罗语研究

季羡林老先生简介
季羡林老先生生平
季羡林老先生生平 北京大学教授、辅仁大学教授。1930 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系,1934年毕业于清 华大学。1935年被德国哥廷根大学录取, 1941年获德国哥廷根大学博士学位,1946 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学系教授、 系主任。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开 始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1977年 完成全译本,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 2009年7月11日病逝,享年98岁。

季羡林课件ppt

季羡林课件ppt

学术著作
总结词
季羡林的学术著作涉及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等多个领域,具有很高的学术价 值和影响力。
详细描述
季羡林的学术著作包括《中印文化交流史》、《东方文化史话》等,这些著作从 不同角度探讨了东方文化的特点和历史演变,为学术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
翻译作品
总结词
季羡林的翻译作品涵盖了多国文学经典,为中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04
CHAPTER
季羡林评价
学界评价
学术贡献
01
季羡林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等领域有着卓越的学术贡献
,他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研究方法
02
季羡林注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将语言学与文化学、历史学等
多学科相结合,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学术品格
03
季羡林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学术品格,赢得了学界的广泛
文化传承
他主张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为这是增强民族自信心和 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跨文化交流
季羡林倡导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以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文化观念
多元文化
季羡林认为文化是多元的,各种 文化都有其独特价值和意义,应 相互尊重、学习和借鉴。
文化自信
他主张树立文化自信,尊重和保 护本民族文化,同时吸收外来文 化的优秀成果。
季羡林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和著作 ,其中《大唐西域记校注》等作品被 誉为其代表作。
学术影响
国内外学术界
季羡林的学术成就在国内外学术 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东方学 、印度学、敦煌学等领域的研究
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学科建设与发展
季羡林的学术研究对于学科建设和 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 了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创新。

语文活动:一代宗师季羡林 PPT课件

语文活动:一代宗师季羡林 PPT课件

19、就算生活让你再蛋疼,也要笑着学会忍。

20、当你能飞的时候就不要放弃飞。

21、所有欺骗中,自欺是最为严重的。

22、糊涂一点就会快乐一点。有的人有的事,想得太多会疼,想不通会头疼,想通了会心痛。

2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4、态度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关乎命运。
.
20 世 纪 末 的 季 羡 林 先 生
2001年10月,90岁高龄的季羡林先生回到母校济南一中。 他6岁进私塾读书,7岁后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设新育小学读书,10岁开 始学英文,12岁考入正谊中学,在高中开始学德文,并对外国文学发生兴趣。18
岁转入省立济南高中,国文老师是翻译家董秋芳。 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专业方向德文。
季先生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皓首穷经于 与公众相距遥远的偏僻学问,“穷经”至晚年, 则进入“达”——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 天下”, 晚年以公共知识分子的形象,走出 书斋外进入公众视野。
2007年2月25日,季羡林当选为中央电视 台评选的“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人们对 他的评价是:最难时也不丢掉良知。的确如此。 “文革”中,当胡适和陈寅恪被批判时,他保 持了沉默,守住了底线。后来,他又提出了 “学术良心”的概念,对年轻学者的做人做事 提出要求。而在自己的专业之外,他一直坚持 散文写作,透露出他对政治的反思。通过这些 散文建立了和公众沟通的桥梁,展示一个学者 的胸襟和见识。
13、人生最大的错误是不断担心会犯错。

14、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别人得不到的收获。

15、不管怎样,仍要坚持,没有梦想,永远到不了远方。

季羡林自述:我这一生ppt展示共29页

季羡林自述:我这一生ppt展示共29页
季羡林自述:我这一生 ppt展示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Nhomakorabea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季羡林ppt简介

季羡林ppt简介

《沙恭达罗》(1956年) 《五卷书》(1959年) 《优哩婆湿》(1959年) 《罗摩衍那》(7卷,1980~1984年) 《安娜· 西格斯短篇小说集》等 译自梵文的最多,包括印度迦梨陀娑(Kalidasa)的《沙恭达罗》 (1956)和《优哩婆湿》(1962)、印度古代寓言故事集《五 卷书》(1959)、印度两大史诗之一的《罗摩衍那》(7卷, 1980-1984)以及一些零碎的佛本生故事(其中7篇收入《佛本 生故事选》,郭良鋆、黄宝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最近的则有译自英文的印度梅特里耶· 黛维夫人(Maitraye Devi) 的《家庭中的泰戈尔》(1985)。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也是 他最重要的译著是他在“文革”期间偷偷翻译的《罗摩衍那》。 这部印度长篇史诗即使精校本也长达近2万颂。
4.强调翻译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 翻译是一种至为重要的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季羡林在不 同场合都强调过翻译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在为 《中国翻译词典》所写的序中明确指出“只要语言文字 不同,不管是在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华民族包括很多民 族)内,还是在众多的国家或民族间,翻译都是必要的。 否则思想就无法沟通,文化就难以交流,人类社会就难 以前进”(季羡林,1997:1)。他进一步自信地指出: “文化交流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我们 甚至可以说,没有文化交流,人类就没有进步,就没有 今天世界上这样繁荣兴旺的社会”(季羡林,2007:151)
1936年春,季羡林选择了梵文。他认为“中国文化 受印度文化的影响太大了,我要对中印文化关系彻 底研究一下,或许能有所发现”。“我毕生要走的 道路终于找到了,我沿着这一条道路一走走了半个 多世纪,一直走到现在,而且还要走下去。 季羡林在哥廷根大学梵文研究所主修印度学,学梵 文、巴利文。选英国语言学、斯拉夫语言学为副系, 并加学南斯拉夫文。季羡林师从"梵文讲座"主持人、 著名梵文学者瓦尔德施米特教授,成为他唯一的听 课者。 10月,在哥廷根大学汉学研究所担任教员,同时继 续研究佛教混合梵语,在《哥廷根科学院院刊》发 表多篇重要论文。“这是我毕生学术生活的黄金时 期,从那以后再没有过了。‘博士后’的岁月,正 是法西斯崩溃前夜,德国本土物质匮乏,季羡林也 难免‘在饥饿地狱中’挣扎,和德国老百姓一样经 受着战祸之苦。1941年获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后曾师从语言学家E.西克研究吐火罗语。

阅读指导课:走进季羡林PPT课件

阅读指导课:走进季羡林PPT课件
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文。 ▪ 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 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
授、系主任。 ▪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 2006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
.
5
二、季羡林轶事
有人评价季羡林:“他就是大海,站 在他面前远望看不到边,向下看不到 底。”他用一生浓缩的品与格、学与 识,证明他乃当代圣贤。
走进季羡林
.
1



季师


.
2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 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 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 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 贱不移,宠辱不惊。”
——感动中国致季羡林
.
பைடு நூலகம்
3
一、季羡林简介
▪ 季羡林,字希逋,又字齐奘。著名的古文 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 家、佛学家、教育家、作家。他精通12国语言 。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 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
▪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
席,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
,梵文、巴利文专家,作家。对印度语文文学
历史的研究建树颇多。
.
4
生平事迹:
▪ 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 ▪ 1934年毕业后,在济南山东省立高中任教。 ▪ 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
习梵文、在巴国适利外文读用、大话阿学拉期题伯间:文,等他勤,仍奋还然选勤、学奋好了读不书学少。、其主他修人课印生程度。学,发奋学 点烤馒头几片之十,年路啜的几、学口者方茶生,向涯然中后,在季书羡房林里每读天书早写晨作都到是七四点点再起去床上,班吃。一

季羡林自述:我这一生ppt展示

季羡林自述:我这一生ppt展示

十年一觉欧洲梦, 赢得万斛别离情。 ——季羡林
历经种种艰难与险阻,季老终于回到 了阔别十年的故土, 迎来了他57年北大教学的起点……
坎坷的北大经历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季老这个留德10年归来的博士、堂堂 的北大教授,竟被打成一个“不可接触者”,要经常到学 生宿舍楼去收发信件。就是在“一生最倒霉、精神最痛苦 的时候”,他萌发出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念头。 他通过北大东语系图书室从印度邮购了精校本的《罗摩衍 那》。晚上回家把梵文译为汉语散文,写成小纸条,装在 口袋里;白天枯坐门房中,脑袋里不停地思考,把散文改 为有韵的诗……就这样,一部鸿篇巨制愣是被季老“啃” 了下来。
地质二班 刘海明 魏琦 汪燊 那明齐
站长素材 站长素材
我 们 的 书
我这一生,同别人差不多,阳 关大道、独木小桥,都走过跨 过。坎坎坷坷,弯弯曲曲,一 路走了过来……
——季羡林
蒙眬的童年时代

“当时全中国的经济形势是南方富而山东(也包括 北方其他省份)穷。专就山东论,是东部富而西部 穷。我们县在山东西部又是最穷的县,我们村在穷 县中是最穷的村,而我们家在全村中又是最穷的 家。”
勤奋的大学时代
季老的大学时代和我们当代大学 生在很多方面并无两样,也有过 翘课,有过叛逆,也经常与同学 们四处游玩,也为就业压力大而 苦恼……季老在书中并没有用大 量的笔墨描写自己的勤奋苦学, 但通过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真切感 受到季老的上进心与脚踏实地的 实干精神,是这些让季老在清华 的四年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 这些也正是我们应该向季老学习 的地方吧!
谦诚 ”为此,我在这里昭告天下:请从我头顶上把‘国学大师’的桂冠摘下来” ”为此,我在这里昭告天下:请从我头顶上把‘学界泰斗’的桂冠摘下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不知道这位学子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但在我听过 这个故事之后却强烈地感觉到: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9
吐火罗语研究
10
谢谢大家!
11
一个关于他的真实故事。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 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 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 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 爽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 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几日后是北大的开学典 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 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5
季羡林老先生的学术领域
6
季羡林老先生的学术领域
的几季
佛教史研究;
学位羡
吐火罗语研究;
者从林
中印文化交流史研究;
之事是
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
一吐世 。火界
翻译介绍印度文学作品及印度文学研究; 罗 上
比较文学研究;
语仅
东方文化研究;
Hale Waihona Puke 研有印度古代语言研究。究的
7
季羡林老先生的趣事
8
季羡林老先生的趣事


季 羡
泰林

1
季羡林老先生简介
2
3
季羡林老先生生平
4
季羡林老先生生平
北京大学教授、辅仁大学教授。1930 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系,1934年毕业于清 华大学。1935年被德国哥廷根大学录取, 1941年获德国哥廷根大学博士学位,1946 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学系教授、 系主任。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开 始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1977年 完成全译本,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 2009年7月11日病逝,享年98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