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大国崛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国崛起》----苏联篇观后感

--信息技术系计算机应用(.net)吴心亚高中的时候,这部纪录片就已经在中央电视台放映了,由于高考的原因,一直没有时间去观看,直到自己拥有了自己的电脑,才把它全部的下载完放在自己的硬盘上,从《大国崛起01_海洋时代.开篇》到《大国崛起12_大道行思.结篇》,自己已经前前后后的看了3遍,每次都有新的收获,以至于自己硬盘里的电影换了又换,删了又删,却一直把这部纪录片保存着,没有删掉。虽然每次都有新的感悟,却一直没有想起来写点什么观后感,说实话,自己长这么大,写的作文不在少数,但观后感,却寥寥可数,要不是老师的要求,自己估计就不会写观后感了,虽然今天老师又叫写观后感,自己却觉得自己没有以往的那种反感,反倒觉得自己可以写写观后感了。

我时常思考,学习历史的意义。我想大国崛起里的话是一个很好的注脚:

忽视过去的人,在未来行程里只是一个缺乏思想准备的匆匆过客

忽略过去的国家,面对世界变局,将不会有成熟的选择,甚至有迷失方向的风险

苏联给我们的启示是精神的力量。而其广袤的疆域无疑是成就大国的资本。

俄国的崛起告诉了我们什么叫虚心,什么叫谦卑。

在不同的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

作为世界上面积几乎最大的国家,却拥有着世界上几乎最落后的制度。为了让这个国家崛起,一国之君彼得一世,虚下心来,在欧洲成为了一名谦卑的学生。正是这个欧洲人眼中优秀的学生,工匠,凭借着一己的满腔热忱不顾一切的推动着农奴制的帝国赶上资本主义的快车。但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着难以释怀的尊严,更有着难以割裂的历史和文化。全盘的西化只能是过眼的烟云。皈依东正教的外籍女皇叶卡捷琳那二世,用自己的抱负重拾起彼

得的梦想。两位国王几乎都在以无产者的身份献身于国家,用属于自己的特权和财产筹建起帝国的革新,最终赢来了亚历山大欧洲的仲裁者的崇高地位。当然最终他们的努力都是以失败告终的,他们没法真正推翻他们所代表的贵族阶级。地广人稀的国情依旧囚禁着农奴制的社会。但是财富的积累,文化的奠基,以及像托尔斯泰一样的思想者对于一个真正没有剥削社会的美丽构想,还是为俄罗斯民族的崛起铺好了基石。

也许是民族的特性,俄罗斯是一个崇拜英雄,呼唤英雄的民族。这些温寒带的人民能够很好的适应非个性的社会,这也为苏联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列宁的功绩不仅仅在于结束了沙皇的统治,更在于奠定了新国家的经济基础。在全世界的敌视和包围中,新经济政策为苏联打开了出路。阿曼得哈默是一条绳索,联系起了新兴的苏联和外面的世界。苏联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是意识形态上的一个让世界震惊的突破。所以让人觉得这个国家的崛起完全是自我的塑造,其实无论是列宁的新经济,还是标榜自力更生的斯大林,他们都充分利用力西方的工业成果发展了自己,这正是他们的智慧。斯大林没有延续列宁的思想而将苏联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极端,这当时的情况下也似乎是别无选择,也正是高度的计划体制,和俄罗斯民族强大的精神力量让这个国家创造了崛起的奇迹,也深刻的影响了世界的思维。俄罗斯真正在军事和政治上无比强大,但也埋下了社会发展不均衡的硬伤。

相比之下,我们中国虽然是个东方大国,但却不能“入围”世界范文网原创范文,大国之列,连日本都不如。什么道理呢?因为在过去的几百年间,我们只是大国列强的蹂躏对象和殖民地。那么,为什么中国就不能像日本那样,学习西方、进而赶上和超过西方呢?

有人说我们的制度不行,可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没有中断,国家没有分裂,证明历代的制度还是起到了维护主权和国家统一的作用。说我们的人才和科技不行,可是四大发明是中国的。没有火药,就没有热兵器和火箭,没有指南针就不能发现新大陆,没有造纸和活字印刷就无法产生信息产业,说明中国的古代文明是辉煌的。

那么,是否是我们的文化传统和教育存在问题呢?我比较同意从这两个方面去寻找落后的原因。首先,我们接受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是个不争的事实。无论是西方大国的崛起,还是德国、日本在战败后的迅速复原,都得益于教育基础的雄厚。而我们在这方面的差距很大,一是教育的普及率低,二是教育的效果不好。其次是,再教育水平低。

从中国的国情来看,中国有着爱好和平的历史传统,中华民族是一个温和的民族;近代倍受列强的侵略,中国不会再去伤害别的世族;中国目前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大国非和平崛起及其衰落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教训。从时候的需要来看,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我们只有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经济的全球化,我们有可能通过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与合作,逐步增强我们的综合国力。

一部十二集的电视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该如何认识中国?该如何看待世界?也许仅仅片段不可能给出完整的答案,至少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迪。

每一个经历过风风雨雨的大国,都可以当作我们的老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