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对流动党员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合集下载

最新-加强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经验交流和体会 精品

最新-加强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经验交流和体会 精品

加强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经验交流和体会我们××街道流动党员党支部成立于2019年7月,支部现有党员143名。

近年来流动党员大量转入,给社区党建工作注入了新的内容。

如何有效地做好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是我们工作中一直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

去年7月初,我们支部参加了街道第二批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我们坚持以党员服务中心为平台,以凝聚党员、发挥作用为目标,通过抓动员、抓学习、抓评议、抓整改,扎实推进先进性教育活动,达到了全覆盖的要求。

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同时又是一名党务工作者的我以真情付出,服务党员,凝聚党员,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先进性,我的做法和体会是:一、以情感人,让每个党员享受“家”的温暖我们流动党员党支部的主要活动阵地是街道党员服务中心。

自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我们紧紧依托党员服务中心这个阵地,以全天候、开放式的服务方式和现代化的教育设施、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组织好每次支部活动,使党员人人参与,人人受教育。

党员服务中心良好的教育设施为流动党员提供了学习交流的空间,使党员在学习教育中得到提高。

我始终有一个心愿,就是要把党员服务中心真正建设成为流动党员温馨的家园。

作为党支部书记,我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以我的真情关心着支部的每一个党员。

支部中有一位怀孕的党员,妊娠期发现胎儿异常,需要做人工流产,由于她是新上海人,父母都在外地,无法照顾,一度心情很差。

我得知这一情况后,马上帮她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联系找保姆,上门传授一些孕妇知识,帮助她克服困难。

还有一位女党员,她的初生婴儿经常拉肚子,我知道后,多次到她家探望,并告诉她如何科学喂养婴儿,那位年轻的母亲很是感动,亲热地叫我“党员妈妈”。

这既让我感到亲切,又倍感责任的重大。

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当我得知党小组长李仁山同志由于意外造成脚踝骨折后,连饭也顾不上吃,心里只想着赶快去看望他。

当时正值台风“麦莎”袭击上海,我顶着狂风暴雨,骑车直奔他家看望并给他补课。

关于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经验材料范文五篇

关于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经验材料范文五篇

关于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经验材料范文五篇关于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经验材料范文五篇【篇一】**县目前有流动党员2885名,占党员总数的9.2%,其中省外流动2230名,主要分布在**、**、广东、上海、**等地。

为切实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近年来,**县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管理新模式,让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

健全机制,确保流动党员“不断线”。

本着“有流动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开展”的原则,该县积极探索流动党员党组织的设置模式,实现了流动党员组织和工作的有效覆盖。

依托商会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上海、广州、**、南昌等地建立了8个流动党员党支部,与当地组织部门签订《流动党员共管协议》,明确职责,使流动党员管理由“两不管、两头松”变为“两地管、双落实”。

同时,注重流动党员流出地管理,纳入乡镇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内容,以明晰台账,强化监督和管理,做到党员流出去向、流出时间、思想状况、在外表现、生活状况“五清”。

注重流动党员党组织的党员发展,推行流动人员入党“双政审”、视频通话“远程监管”等方式,目前培养发展对象1名、吸纳入党积极分子5名。

创新载体,确保创先争优“不掉队”。

充分发挥外出党员眼界宽、信息灵、技术强、路子…………………………此处隐藏部分文章内容…………………………………………搭建作用发挥平台。

依托流动党员党组织成立4个招商联络处、人才工作站,鼓励引导党员发挥自身人脉资源优势,为家乡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牵线搭桥,对接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92名、亿元医疗设备制造项目1个,达成项目合作协议13个。

实施人才回引行动。

制定《回引优秀在外党员返乡创业任职“十条”措施》,召开无锡、**在外优秀党员人才返乡创业任职恳谈会,回引29名在外优秀人才返乡创业,投资8300万元发展产业项目5个,带动村民致富、集体增收。

流动党员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流动党员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流动流材料
2023年针对新形势下流动党员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县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管理教育新模式,通过抓严“三制 ”、落实“三联”、搭好“三台”等举措,积极破解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管理难落实、教育难跟进、活动难开展、作用 难发挥”等难题,真正让流动党员“离家离乡不离组织”“远飞千里有线牵
二、落实“三联”
重大事项必联。凡涉及村(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集体资产处置等重大事项,必须广泛征求流 动党员的意见建议,并将过程及结果及时向流动党员通报,让流动党员在充分行使权利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归属感、 责任感和使命感。主题党日必联。利用微信群等网络载体,每月组织一次以集中缴纳党费、在线学习研讨、“我为家 乡献计策”等为主题的党日活动。特殊节日必联。利用七一、中秋、春节等特殊节日,认真开展流动党员家庭走访慰 问,组织举办流动党员座谈会,及时了解党员需求,为有困难的流动党员家庭提供帮助,让流动党员切身感受到党组 织的关爱和温暖。
一、抓严“三制,
严格报告登记制。要求流动党员在长期外出前主动向所在支部报告,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签订《流动党员 承诺书》,就缴纳党费、参加组织生活等作出承诺。严格定期汇报制。流动党员每季度需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工作 等动态情况,联系方式和地址发生变化需及时向党组织报备。严格跟踪提醒制。安排党支部委员及责任心强的在家 党员与外出的3493名流动党员“一对一”结对联系,出现不按时缴纳党费或不按时参加组织生活情况时,由结对党员 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向其发出提醒,督促落实。通过严格落实“三制”,有效破解了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 管理难落实等问题。
三、搭好“三台”
搭建,,学习平台二采取,,线下+线上”双渠道模式开展流动党员教育,通过集中学、云上学、点对点送学等 措施,帮助流动党员精神“补钙”、头脑“充电”、能力“加油二搭建“服务吧台二结合“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活动,组织 党员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吸引流动党员参与,结合自身实际领办民生实事,在助力疫情 防控、文明创建、反诈禁毒、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创业舞台”。以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 乡”活动为抓手,大力实施“雁归工程”,吸引流动党员返乡“筑巢”,“反哺”家乡。近年来,县已吸纳117名政治素质好 、带富能力强的流动党员回乡担任村“两委”成员,引导116名党员人才回乡创办企业、合作社。

流动党员管理材料[优秀范文五篇]

流动党员管理材料[优秀范文五篇]

流动党员管理材料[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流动党员管理材料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乡党委严格按照县委精神要求,本着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党组织教育管理,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原则,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在“管住、管好、管活”上下功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一、主要做法及经验(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工作开展以来,乡党委严格按照县委要求,自觉抓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为进一步加强领导,组建了7个工作小组,深入调查摸底,完善组织设置,创新管理方式,改进工作方法,力求“管住、管好、管活”每一名流动党员。

(二)严格制度,规范程序。

针对党员组织关系接转手续繁琐,流动党员在流动过程中易流失的实际,我们专门对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同时,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做好组织关系接转工作,确保流动党员在流动过程中“不流失”。

(三)建章立制,规范操作。

乡党委在结合实际抓好制度建设的同时,探索和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制度。

一是实行党员外出登记制度。

制定下发了统一的外出党员登记表,规定党员外出前必须向支部提交书面申请,经支部同意后方能外出,支部负责将其外出的时间、地点、活动内容以及组织关系管理等情况进行登记造成册,建立流动党员档案,并上报上级党委备案。

二是建立定期汇报制度。

对外出时间不足三个月的党员,除外出前要说明外出时间、地点、活动内容外,返回时要及时向党组织汇报情况。

对外出时间超过三个月的党员,以信函和电话形式向党组织汇报联系,支部指定专人与外出党员联系,定期把支部活动情况、要求和有关学习资料寄送给他们,加强对他们的教育。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1、去向难掌握。

由于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很大,因此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

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外出党员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教育管理不严,制度不全,导致一些党员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有的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

2、管理难落实。

双向共管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题经验材料

双向共管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题经验材料

双向共管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题经验材料【内容摘要】流动党员找不着组织,组织管理不了流动党员,双向共管本着“异地组织、共同参与、双重管理”的工作原则,由流出地提供翔实的党员名册和基本情况,做好流动党员外出前和返乡后的教育工作,流动党员双向共管,不仅仅能够凝聚流动党员人心,加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让流动党员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而且能有效破解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难题。

流动党员找不着组织,组织管理不了流动党员。

随着务工大军的一步步突起,流动党员的管理日益棘手。

为解决问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构建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城乡一体的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县探索建立了流动党员双向共管机制,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双向共管本着“异地组织、共同参与、双重管理”的工作原则,由流出地提供翔实的党员名册和基本情况,做好流动党员外出前和返乡后的教育工作;流入地积极帮助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并纳入当地管理,零散的流动党员编入当地党支部,参加党的学习,参与组织生活。

双向共管机制的建立,不仅帮助流动党员在当地安了“家”,而且成为了他们与当地政府部门之间的一座“桥”,贯通了流动党员与当地政府之间的渠道。

双向共管也得到了广大民工务工所在地党组织的认同。

在该县江塘乡与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正式签订第一份“流动党员双向共管协议”后,观海卫镇分管组织人事的副书记刘伟峰明确表示无偿为**县江塘乡的流动党员提供学习、会议等组织活动场所,免费培训党员基础知识。

在该镇务工的**县江塘乡流动党员金和深情地说:“现在终于找着娘家了!”。

流动党员双向共管,不仅仅能够凝聚流动党员人心,加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让流动党员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而且能有效破解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难题。

通过双向共管机制,让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周边的外出务工人员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同时为流入地和户籍所在地政府提供准确的计生信息,及时掌握计生形势;能有效促进流动党员所跨两地政府之间的联系,为两地互相学习搭建了平台,也为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提供了便利条件。

流动党员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流动党员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流动党员管理经验交流材料流动党员是指在组织关系上不固定于某一个党支部,工作生活处于流动状态的党员。

对于流动党员的管理,是党组织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从学校党委的角度出发,总结了一些流动党员管理的经验和做法。

一、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台账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台账是开展流动党员工作的基础。

学校党委要求各个支部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台账,记录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流动情况等信息。

每个流动党员应该指定一名固定的联系人,负责向其了解工作、生活等情况,及时通知其有关组织的通知和动态,维护流动党员的组织联系。

二、加强流动党员与组织的沟通流动党员与支部关系薄弱,很容易因流动性大、信息闭塞而失去组织联系。

因此,学校党委会定期组织流动党员座谈会,了解流动党员的工作、生活和反映问题等,及时解决流动党员的实际困难,避免流动党员的感觉到被冷落和困难,促进其参与组织活动。

三、落实流动党员组织生活流动党员在组织生活时,既要参加本支部的党员会、组织生活会,同时也要参加所在单位党组织的党员会、组织生活会。

学校党委对流动党员组织学习交流、党费管理等制度建立和落实相应的流程,确保流动党员在组织生活中享受到相应权利和义务。

四、建立流动党员典型人物培养计划针对流动党员流动性大、党性难以维护等问题,学校党委创新开展了典型人物培养活动。

典型人物是指那些党性坚定、业务能力突出、表现突出的流动党员。

学校党委采育典型流动党员,引导流动党员发挥所长,并让其结合工作实际,为组织作贡献。

同时,典型人物还会成为各支部推荐优秀流动党员的参考标准。

以上为学校党委的一些具体经验,通过建立信息台账、沟通联系、组织生活、典型人物等多种方式,有效地维护流动党员的组织纪律,提高了流动党员的参与度和对组织的归属感,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组织建设和工作发展。

流动党员是工作生活处于流动状态的党员,由于组织关系上不固定于某一个党支部,管理起来较为困难。

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党委可采取多种方式,如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台账,加强流动党员与组织的沟通,落实流动党员组织生活,建立流动党员典型人物培养计划等。

流动党员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流动党员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流动党员管理经验交流材料针对流动党员管理难统一、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等问题,某某某市坚持健全流动党员日常管理、学习教育、作用发挥、服务保障等链条,对流动党员进行全方位管理。

一、搭建联系管理平台,由“线下管”到“线上管”优化平台建设、理顺管理机制是压实流动党员管理责任,解决组织管理缺位、权责不清等管理难题的必要措施,积极运用“互联网+”手段,延伸党组织管理覆盖面。

打造流动党员管理“云平台”。

建立流动党员网络党小组,定期开展“云上主题党日”“云上党员大会”,工作任务、学习内容“网上网下”同公布,打造线上党员之家。

在某某党建平台上线“码上学习、码上报到、码上就办”等应用程序,实现流入党员报到“一键登记”、学习资源“一键共享”、生活困难“一键互助”,让流入党员安心、安家、兴业。

打造流动党员“三同”管理模式。

针对市域内流动党员,推行流出地与流入地“共建共管”联动机制,织密“户籍+住地+行业”管理体系,建立同乡、同住、同业类型流动党员党支部51个,由流出地牵头进行“同乡”管理,居住地统筹进行“同住”管理,行业联动进行“同业”管理,利用同藉、近邻、同事等情结将流动党员聚在一起、拧成一团。

建立流动党员服务驿站。

在中心城区建立流动党员服务驿站7个,保障服务、学习、活动空间,指派1-2名党员担任驿站联络人,开展节日问候关怀、日常交流讨论、收集意见建议、指导就业创业、解难纾困帮扶,提供就近就便服务,帮助流入党员实现从“流入”到“融入”、从“自由人”到“自家人”。

二、创新学习教育手段,由“集中学”到“随时学”流动党员分布散、流动快,教育培训时间难统一、人员难集中、空间难保障,积极推行信息化、多样化、小切口的教育培训模式,推动春节集中学一次,到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转变。

云端课堂打破时空界限。

在某某党建开设流动党员学习专栏,制作微党课22个、“两优一先”优秀事迹视频33个、红色题材阳戏剧目7个,建设线上学习资源库,打造“5分钟课堂”,将党的辉煌历史、先进理论精准配送到“指尖”、广泛传播到“耳边”。

流动党员管理经验材料

流动党员管理经验材料

流动党员管理经验材料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劳动力在产业间的转移和地区间的流动日益广泛和频繁,外出务工经商和人才流动中的党员人数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对流动党员的管理越来越难,党员队伍出现新的变化,社区流动党员是一个特殊的党员群体,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一直是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的一个难点。

从管理观念、管理方法、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等方面不断创新流动党员管理,切实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做深、做好,消除组织管理的空白,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做如下总结:一、建立专门档案对所有流动党员建立档案,达到“六个掌握”,即掌握党员基本情况,掌握外出、流入时间,掌握联系办法,掌握所从事的个体经营项目,掌握新住址,掌握党员纳费情况,对到我地工作生活超过6个月的流动党员纳入组织管理,要求他们将组织关系转移到街道,对其摸清情况、了解信息、建立档案。

党务工作者定期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状况,定期组织他们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及时学习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和上级党组织的会议精神,使他们思想不落伍。

二、确定专人联系在每名流动党员的同一组中指定一名党性强、责任心强的党员与流动党员结成对子,定期联系,对于离开住地不到6个月的短时间来打工的流动党员,社区党支部通过“流动党员活动证”对流动党员实行“托管”,对短时间流出的党员,为他们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和流动党员管理卡,并要求他们主动与流入地党组织取得联系,把他们的表现和参加组织生活情况填入证卡。

三、为下岗党员、流动党员就业、再就业创造条件,鼓励他们于创业来解决就业。

一方面,开展就业培训,为他们“定岗”。

另一方面,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为流动下岗党员“找岗”,与各地区单位建立劳动用工信息通报制度,帮助党员就业,通过加强服务,既为下岗党员解决了实际困难,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又较好地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建立联系流动党员责任制针对各社区不断有流动党员流入的特点,社区党支部要充分利用公布致流动党员的公开信,号召社区的流动党员主动与流入所在地的党组织取得联系,写明所联系的党组织名称、地点、电话和联系人,为他们寻找党组织提供方便,并要求本地党员从思想上、物质上、生活上给流动党员以帮助,力所能解决各种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对流动党员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经验交流——
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
陈刚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党员的政治思想和科学文化素质大为提高,民主意识,效益观念,竞争观念,法制观念等许多适应时代和历史发展的观念明显增强,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因公或因私外出的党员,异地安置的离退休党员和外省外地流入的季节性民工中的党员等,数量越来越多,流进流出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如何有效的加强对这部分党员的管理,使他们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脱离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真正做到“流动不流失”,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基层党组织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按党员的行业性质,进行区别分类。

要想掌握党员流动的原因和去向,首先要做好对本单位党员基本情况的登记造册工作。

一是要登记好本单位党员的基本情况,包括每个党员的性别、族别、职别、出身年月、工作时间、入党时间、文化程度、家庭成员及其住址和联系电话等基本情况,把党员按在岗、离退休、异地居住或长期在外打工等情况,划出类别,分类登记造册;二是重点做好
易外出党员的登记,如离退休党员、不在岗党员和从事个体经营的党员。

三是要做好对外来临时工、季节工、或长期工中党员的登记。

只有摸清了党员的类别及其基本情况,掌握党员谁易外出,才能对流动党员实行有效的管理,保证党员外出流动不流失。

二、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党员外出报告制度。

党员外出时,要对支部报告外出的时间、地点、原因和联系方式等,以便在其外出后,能够与支部保证联系,及时互通情况。

二是建立流动党员联系户制度。

对外出3个月以上的流动党员,在外出前,支部要指定1至2名党员为其联系人,具体负责向其通报单位党支部活动的一些情况,并了解其外出期间的思想、生活、学习、工作和健康等情况。

三是建立党员外出流动前谈话制度。

党员因事需外出,党支部要指派其联系人与其进行一次外出前的谈话,教育其在外要遵守党纪国法,不做有损于党员形象的事。

四是建立流动党员汇报制度。

流动党员要及时把自己在外地的一些情况,定期或不定期通过书信或电话等形式,主动向联系人或支部委员进行汇报。

五是建立《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

对流动的党员,支部要为其办理好《流动党员活动证》,使其能持证参加所在地党组织的活动。

六是建立流动党员补课制度。

流动党员在节假日时,一般情况要回家探亲访友,支部要充分利用这一时机召集他们,通过谈
心、播放党员电教片和上党课等形式,对其进行党的教育。

七是建立向上级组织部门汇报制度。

各基层党支部要把本单位流动党员在外的管理和教育情况,定期向团组织科进行汇报,以便于团党委了解情况、统筹安排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八是要做到纪律约束与教育相结合。

基层支部要不断的加强党员的党性教育工作,增强党员遵守制度的自觉性,保证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三、按流动党员的流动性质,分类指导,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一是对零散外出的党员,外出时间达六个月以上、有固定地点的,应为其办理转移正式组织关系手续。

地点不固定的,应为其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或临时党组织关系介绍信。

二是对集体外出的党员,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应建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由外出所在地党组织协助管理。

三是对零散外来的党员,如一些临时工、季节工和个体工商户等,可依托团场组织部门,建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负责接收、教育和管理本区域范围内的外来党员,把他们编入其所在地党支部,吸收他们参加支部生活,并将他们参加组织生活的情况和现实表现及时记载在外来党员活动证中,正确维护外来党员的权益,为他们提供服务,引导他们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四、把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同改进教育和严肃党纪结合起来。

对流动党员的管理,除必要的制度约束外,还应不断地改进教育方式、方法,并同严肃党纪结合起来;把组织流动党员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党性教育结合起来。

支部可通过开展《给流动党员的一封信》、节假日座谈、党员电化教育等形式,对他们重点进行党的纲领、宗旨、新时期共产党员标准,党纪、国法等教育,使流动党员不断增强党性和组织观念,坚定理想和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律政策观念。

通过民主评议党员,开展“我是党员我带头”、“党员一面旗”和“流动党员先锋岗”等形式多样的党性实践活动,融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为一体。

同时,要严肃执行党的纪律,对违反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擅自离岗外出的党员,党组织应给予批评教育,对经教育仍坚持不改的,要区别情况,严格按照《党章》要求,做出必要的组织处理。

五、充分发挥流动党员在经济建设和各项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各基层党支部要重视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培养和提高,使他们经受锻炼,增长才干,提高素质,发挥他们在建设团场中的积极作用,使他们成为各方面的有用人才。

对在各行业中涌现出的优秀流动党员,党组织应给予大力宣传和表
彰。

广大流动党员要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牢记党的宗旨,不论何时何地,要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发挥好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作者单位:农八师122团组织科)
本篇范文标题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