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业公司地形测量技术总结

合集下载

煤矿地测工作的总结

煤矿地测工作的总结

煤矿地测工作的总结一、前言煤矿地测工作是保障矿井安全和高效生产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矿井地质情况的全面、准确的测量和分析,为矿井的规划、设计、开采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于煤矿的生产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煤矿地测工作进行总结,以期对今后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工作内容1.地质勘探工作地质勘探是煤矿地测工作的基础,通过采用不同的勘探方法,对矿区内的煤层厚度、产状、质量等进行测量和研究,为后续的工作提供准确的地质数据。

2.矿区地形测量矿区地形测量是煤矿地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对矿区内部和周边地形进行测量和分析,为矿井的规划和设计提供准确的地形数据。

3.矿区地质构造测量矿区地质构造测量主要是对矿区内的断裂、褶皱等构造进行测量和研究,为地下开采的安全和高效进行提供依据。

4.矿区水文地质测量矿区水文地质测量是对矿井底板、井壁等进行测量和研究,为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和预测提供科学依据,为矿井的排水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5.矿井地下巷道测量矿井地下巷道测量是对矿井内的巷道、巷道交叉口等进行测量和分析,为巷道的规划和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

三、工作经验1.加强团队协作煤矿地测工作是一个复杂而繁重的工作,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合作,因此,加强团队的协作意义重大。

在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协作作用,建立了紧密的工作联络机制,加快了工作节奏,提高了工作效率。

2.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煤矿地测工作需要按照一定的计划来进行,合理的工作计划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在工作中,我们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操作,确保工作按照预期的步骤进行。

3.精确的测量方法煤矿地测工作需要进行精确的测量,以获取准确的数据。

在工作中,我们采用了先进的测量设备和方法,确保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并对测量数据进行了多次重复验证,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4.及时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煤矿地测工作获取的数据需要进行及时的处理和分析,以揭示矿区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的特点和规律。

煤矿地质测量部工作总结

煤矿地质测量部工作总结

煤矿地质测量部工作总结
煤矿地质测量部作为煤矿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承担着煤矿地质勘探、测量
工作,为煤矿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煤矿地质测量部全体员工通力合作,不断努力,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和进展。

在这里,我将对我们部门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

首先,我们加强了煤矿地质勘探工作。

通过对煤矿地质结构的深入研究和勘探,我们成功发现了多个新的煤层资源点,为煤矿的后续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同时,我们还对煤矿地质构造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和分析,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其次,我们在煤矿地质测量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我们利用先进的测量设
备和技术手段,对煤矿地质数据进行了精准的测量和分析,为煤矿的生产调度和安全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我们还对煤矿地质数据进行了系统化管理和整理,为煤矿的生产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煤矿地质测量部门的管理和团队建设。

我们不断完善了部
门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我们还加强了员工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了整个团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总的来说,过去一年里,我们煤矿地质测量部在煤矿地质勘探、测量工作方面
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和进展。

我们将继续发扬团结合作、勇攀高峰的精神,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地形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地形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地形测量技术总结报告第一篇:地形测量技术总结报告*******项目技术总结报告一、概述1、任务来源;2、测区概况;3、投入的人员和仪器设备;4、完成的任务情况。

二、作业的技术依据1、建设部1999年颁布的CJJ8-99《城市测量规范》2、建设部1993年颁布的GB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3、国家标准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4、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说明*: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三、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1、平面控制:来源;等级;坐标系统;2、高程控制:来源;等级;坐标系统;四、控制测量(一)、平面控制测量1、选点、埋石;2、观测;3、计算;4、精度统计。

(二)、高程控制测量1、选点、埋石;2、观测;3、计算;4、精度统计。

五、图根控制测量1、选点、埋石;2、观测;3、计算;4、精度统计。

六、地形图测量1、地形图分幅、编号、比例尺、成图方法;2、地形图测绘方法:(1)、碎部测量(2)、形图上高程注记(3)、城区外电力线、通讯线连线表示(4)、测绘房屋综合(5)、天然形成和人工修建的坡、坎的测绘表示(6)、梯田的田坎、陡坎、斜坡表示(7)、河流测绘(8)、花圃、植被表示(9)、其他地物的表示。

3、地形图整饰:(1).地物、地貌,各种管线及各要素的整饰(2).高程各种注记的字体大小,•注记的位置(3).图幅号、方格网坐标、测图者、•测图时间以及图幅外的一切整饰。

七、成果资料的检查八、提交资料第二篇:地形测量技术总结报告《地形测量技术总结报告》编写提纲1、完成任务情况:⑴、任务来源:老师下发、测区范围:文科楼、图书馆、音乐楼、美术楼、遵守的技术要求:测量误差必须在允许范围内(5cm)、规范和图式;⑵、施测单位:第四小组、工作起止日期:6-14——6-、实际完成的工作量:文科楼、图书馆、音乐楼、美术楼。

2、利用资料情况:⑴、利用资料的施测单位、时间;⑵、坐标系统、采用仪器:全站仪、观测方法:先进行控制测量,平差,再进行碎步测量、实测范围:文科楼往下,音乐美术楼,到图书馆;⑶、利用资料的精度情况;⑷、对利用资料的检查分析和技术评价。

煤矿测量工作总结

煤矿测量工作总结

煤矿测量工作总结一、引言煤矿测量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准确的测量数据对于煤矿的规划、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有着直接影响。

因此,本文将对煤矿测量工作进行总结和回顾,以期对今后的工作有所启示和提升。

二、测量任务与方法1.测量任务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煤矿测量团队完成了大量的测量任务,包括矿井巷道、工作面、顶板、底板等煤矿内部结构的测量;矿山外部地质勘探、爆破相关的振动测量、气体浓度的监测等。

这些任务对于煤矿的生产管理和安全生产都起到了重要的支持和指导作用。

2.测量方法我们在测量工作中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技术,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中,包括全站仪测量、GPS测量、激光测距仪测量等。

这些仪器设备的应用帮助我们更好地满足了不同情况下的测量需求。

三、工作总结1.测量质量提升通过使用先进的测量仪器和不断学习新的测量技术,我们的测量质量显著提升。

准确的测量数据为煤矿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同时也为工作面的开采和维护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测量流程优化我们对煤矿测量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改进。

通过优化测量流程,缩短了工期,提高了工作效率。

3.团队合作一个高效的团队对于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我们的团队在过去的一年中保持了紧密的合作,相互配合,解决问题。

这种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团队精神为我们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1.测量精度提升尽管我们的测量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在一些复杂环境下,仍需进一步提高测量的精度。

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寻找更好的方法和技术来满足不同情况下的测量需求。

2.设备更新与维护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需要及时更新和维护现有的测量设备,以保证其正常工作和准确测量。

3.数据处理与管理在大量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存储中,我们仍面临一些挑战。

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和方法,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我们今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煤矿地测工作的总结

煤矿地测工作的总结

煤矿地测工作的总结一、概述煤矿地测工作是煤矿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对矿井的地质情况进行测量和分析,为矿井的开采和安全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本次工作涉及到矿井的地质测量、断层测量、水文地质测量等方面,结合煤层的赋存、厚度、倾角等信息,为后续开采工作提供了准确的数据。

二、地质测量1. 矿井地质测量通过使用全站仪和其他测量工具,对矿井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进行了测量。

准确测量了矿井的走向、倾角、断层位置等关键参数,为矿井的开采路径和方向提供了重要依据。

2. 矿层测量通过使用钻孔、测距仪等工具,对煤层进行了测量和采样。

测量了煤层的厚度、倾角、赋存状态等关键参数,为后续的矿层开采工作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

三、断层测量1. 断层的测量通过对断层进行现场测量和分析,确定了断层的位置、走向和倾角等参数。

同时,结合地质构造等信息,对断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为后续的开采和安全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2. 断层的水文地质测量通过对断层带的水文地质进行测量和分析,确定了断层带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流动情况。

同时,针对断层带水文地质特点,制定了相应的防水措施,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

四、水文地质测量1. 地下水测量通过对矿井周边地下水的测量,了解了地下水的水位变化、水质状况等参数。

结合煤层开采工作,预测了地下水对矿井的影响,并制定了相应的排水措施,确保矿井的正常生产。

2. 断层带地下水测量通过对断层带地下水的测量和分析,确定了地下水的流动路径和流速。

结合矿井的开采工作,预测了断层带地下水对矿井的影响,并制定了相应的防水措施,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

五、工作收获通过本次测量工作,我对煤矿地测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学到了以下几点经验和收获:1. 线路规划:测量前需明确测量线路,合理规划测量路线,避免不必要的时间和经济消耗。

2. 仪器操作: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操作方法,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处理:规范记录、整理和处理测量数据,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地形测量技术总结_测量工作总结

地形测量技术总结_测量工作总结

地形测量技术总结_测量工作总结在地形测量技术的实践中,我认识到了地形测量在工程项目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地形测量技术,我们可以了解到地面的真实情况,为工程设计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

在实践中,我使用了多种地形测量技术,如全站仪、GNSS测量系统等。

通过全站仪进行地形测量时,我首先需要在测量点上放置控制点,以建立控制网。

然后,我使用全站仪进行观测,记录各个测点的坐标和高程数据。

在观测过程中,我注意到全站仪对测量点的距离、角度等数据进行高精度的测量,能够满足工程项目的需求。

GNSS测量系统也是一种常用的地形测量技术,通过接收卫星信号来确定测点的坐标和高程数据。

在使用GNSS测量系统时,我需要在测量点上放置控制点,并确保天线与卫星信号的正常接收。

通过这种方式,我可以快速、高精度地获取到地面的测量数据。

在地形测量技术的实践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天气条件的影响。

在云雾较多或阴天的情况下,卫星信号可能会受到干扰,导致测量精度下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会选择天气晴朗的时间进行测量,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是地面的复杂情况。

有时,地形测量点可能位于山区或河流等复杂地形中,这就需要我制定相应的测量策略和方法。

我可以选择采用三角剖分法来处理地面数据,以获取较为准确的测量结果。

还有数据处理的问题。

地形测量所得到的数据量庞大,需要进行有效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我使用了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如AutoCAD、ArcGIS等,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得清晰、有用的地形图和测量报告。

通过地形测量技术的实践,我认识到了地形测量与工程施工的密切关系。

地形测量数据是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

准确的地形测量数据可以为工程项目的合理设计、高效施工提供全面的支持和保障。

在进行地形测量时,我需要高度负责的态度,精确细致地进行观测和记录,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地形测量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的学科。

通过实践,我对地形测量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煤矿地质测量部工作总结

煤矿地质测量部工作总结

煤矿地质测量部工作总结
煤矿地质测量部是煤矿生产中至关重要的部门,负责对煤矿地质情况进行测量、分析和评估,为煤矿生产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煤矿地质测量部全体员工积极进取,努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此,我对我们部门的工作进行总结,希望能够更好地指导未来的工作。

首先,我们在煤矿地质测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通过对煤矿地质情况的全
面测量和分析,我们及时发现了地质灾害隐患,为煤矿生产安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同时,我们还对煤矿矿井的地质构造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为煤矿的选矿和开采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次,我们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们不断引进新的地质测量设
备和技术,提高了地质测量的精度和效率。

通过数字化地质测量技术的应用,我们实现了地质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为煤矿生产提供了及时的信息支持。

另外,我们在团队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们注重员工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内部沟通和协作,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团队合作精神。

然而,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地质测量工作需要长期的坚持和不懈的
努力,我们需要进一步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同时,地质测量设备和技术的更新换代也需要不断的投入和研究,以适应煤矿生产的需要。

总的来说,我们煤矿地质测量部在过去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
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地质测量的科学化水平和技术水平,为煤矿生产的安全和高效做出更大的贡献。

煤矿地测科工作总结个人

煤矿地测科工作总结个人

煤矿地测科工作总结个人1.引言1.1 概述概述:煤矿地测科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煤矿地质构造、矿山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地下水文地质勘探等。

本文旨在对个人在煤矿地测科工作中的经验和心得进行总结和分享,以期能够为其他从事煤矿地测科工作的同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自身工作经验的梳理和总结,希望能够为煤矿地测科工作的改进和提升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中,将对煤矿地测科工作进行概述,并阐明文章的目的和结构。

在正文部分,将分别介绍煤矿地测科工作的三个要点,包括其重要性、挑战和解决方案。

在结论部分,将对本文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工作进行反思和展望,最后给出结束语。

1.3 目的目的部分的内容:本篇文章旨在总结我在煤矿地测科工作中的个人经验和心得体会,通过回顾和分析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和问题,总结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和方法,希望能够为煤矿地测科工作的同行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加深对煤矿地测科工作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最终达到促进我自己和行业整体发展的目的。

2.正文2.1 第一个要点在煤矿地测科工作中,我首先要点要强调的是对矿区地质环境的调查和分析。

在进行地质调查时,我深入矿区,对地质构造、岩性、地层分布等进行详细的观察和测量,同时结合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全面了解矿区地质环境特征。

在对矿区地质环境进行分析时,我注意综合利用现代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仪器设备,确保对矿区地质环境的准确了解,为后续的矿山规划、设计和安全生产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

同时,我还注重矿井地质构造和地下水文地质条件的调查与分析。

我采用多种地质勘探方法,如地质钻探、地震勘探以及地下水化学分析等,深入了解矿井地质构造和存在的地下水情况。

通过对地下水文地质条件的详细分析,我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煤业有限公司1:2000、1:500、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总结书一、概述1、任务来源、目的受**县**煤业有限公司的委托,山西地科有限公司对其矿界范围进行了1:2000、1:5000地形图测量,对其工业广场进行了1:500地形图测量。

野外数据采集于2010年12月7日开始,12月28日结束,室内成图于12月10号结束.2、测区概况**县**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兴县固贤乡境内,井田面积约 5.64km2,地理位置北纬38°14′15″~38°16′36″,东经111°12′30″~111°13′59″。

地势东高西低,地形切割强烈,地势起伏变化较大,为典型的黄土地貌。

地面标高在1281米~1495米之间,该区四周有工业广场、永顺村等3个村庄,区内交通条件较差。

本区为大陆干旱性气候,多风沙,年平均气温在8.1°到12.8°左右。

全年降水量较少,降水多集中在79月份。

困难类别为Ⅲ类。

矿界坐标为:点号54坐标80坐标X(m)Y(m)X(m)Y(m)1 4238300.00 520052.00 4238252.003 519981.4672 4238300.00 520400.00 4238251.960 520329.450 34236700.00 520400.00 4236651.950 520329.450 4 4236700.00 519954.300 4236652.023 519883.772 5 4234790.00 519475.00 4234742.010519404.447 6 4233956.00 518240.00 4233908.001 518169.473 7 4235343.00 518236.00 4235295.009 518165.468 8 4235344.00518601.00 4235296.010 518530.470 9 4237194.00 518597.00 4237146.021 518526.463 10 4237195.00 518961.00 4237147.022 518890.46511 4238583.00 518959.00 4238535.030 518887.459 12 4238585.00 520052.00 4238537.034 519981.466工业广场范围:点号54坐标80坐标X(m)Y(m)X(m)Y(m)137475187502 37210 187003 37165 189354 36982189005 36910 192956 37037 193167 37024 194158 37190 194559 37120 1981510 37350 1986011 37380 196701237310196553、作业依据1)、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2)、GB/T 1831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3)、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4)、GB/T20257.1-2007《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5)、GB/T20257.2-2006《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6)、煤炭工业部颁发的《煤矿地质测量图例》7)、本次施工设计书8)、坐标系统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中央子午线111度,6度带坐标。

高程为1956年黄海高程基准。

1:500比例尺地形图基本等高距为1.0米,图幅采用自由幅,全井田(全工业广场)一幅。

1:2000比例尺地形图基本等高距为2.0米,采用50×50cm分幅图,1:5000比例尺地形图基本等高距为5.0米,全井田一幅。

4、完成工作量E级GPS控制网11个点,工业广场及1:500比例尺数字化地形测图面积约为0.4067平方公里。

全井田范围1:2000比例尺数字化地形测图加外围面积约为6.0平方公里。

全井田1:5000比例尺数字化测绘约6.0平方公里。

二、利用已有资料情况1.从测绘资料馆购买了1:10000地形图1份,1:50000地形图一份,可用于找国家控制点及选取GPS点。

2.甲方提供矿界拐点坐标,可用于划定范围,制定施测方案。

3.从有关部门收集到作业区外围控制点成果III等点3个,分别为固贤、兰马、白家卯,其中固贤、兰马标与标石保存完好,白家卯标石保存完好,可用于本测区起算资料,以上资料均为山西省测绘局施测,坐标系统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其投影带采用六度带投影,高程系统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此成果经检验合格。

三、GPS控制网选点与埋石(1)点位的基本要求1、控制网点选在通视良好、交通方便、地基稳定且能长期保存的地方。

2、视线要避开障碍物的高度角不宜超过15度。

3、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其距离不小于200米;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输通道,其距离不得小于50米;4、附近不应有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件;5、交通方便,并有利于其它测量手段扩展和联测。

(2)埋石规格E级GPS点按普通标石制作,制点标志采用直径15毫米,长度为3040厘米钢筋制作,标石采用混凝土灌制,规格为顶为15*15,底为25*25,高为60公分。

(3)布网原则E级GPS网采用三角形网,尽量与原有的控制网点重合,设在视野开阔和容易到达地方,相互之间尽量要通视。

四、GPS控制网施测1、原有测量资料的利用在矿区内布设E级GPS点11个,起算点采用山西省测绘资料档案馆提供的三角网成果,该成果座标系采用1954年北京座标系,中央子午线111度,六度带投影,高程系统为1956年黄海高程基准。

本次GPS测量的起算点为其坐标数据为:点名等级纵坐标横坐标高程固贤III4240217.30 516126.66 1405.96兰马III 4234328.07 517964.18 1474.53白家卯III 4243980.75 520513.12 1466.692、已知点资料的检测利用两点解算其它点的方法进行已知点的检验,检验结果如下表:固定点计算点X计-X已Y计-Y已H计-H已固贤、兰马白家卯-0.020-0.1260.180固贤、白家卯兰马-0.132-0.3300.042白家卯、兰马固贤0.0520.059-0.225由检验结果看,固贤、兰马、白家卯可作为本次平面、高程起算数据。

3、GPS网施测根据有关规程、规范及现有GPS接收机设备情况,采用四台南方NGS-9600型GPS单频接收机,该设备静态测量标称精度:水平方向:5mm+1ppm×D(基线≤10Km)5mm+2ppm×D(基线>10Km)垂直方向:10mm+2ppm×D按E级控制点要求进行布网施测,其主要技术指标要求为:①、卫星高度角≥15°②、有效观测卫星总数≥4颗③、观测时段长度≥40分钟④、观测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15分钟⑤、数据采样间隔15秒⑥、数据采样方式为L1单频采集⑦、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10。

4、E级GPS测量精度标准为常量误差不大于10毫米,比例误差不大于20PPM。

5、作业组织计划由于本次属小规模工程网,可根据精度要求,卫星星座,参与作业的GPS数量以及后勤保障等,调整与制定观测计划。

6、观测作业要求①、观测组必须严格遵守调度命令,按规定的时间进行作业。

②、每站观测时,在开机前后各量一次天线高,两次测量之差不大于3mm,取其平均值作为天线高,不测气象元素,只记录天气状态。

③、观测员做到了细心操作,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并符合要求再迁站。

2.3、GPS控制网数据处理1、基线向量的解算①基线解算采用双差固定解。

②通过设置卫星高度角、采样间隔、有效历元等参数对基线进行优化。

2、外业成果质量检核结果同步观测边基线方差比最小为4.60,都大于3.0。

3、GPS网平差处理①无约束平差GPS网无约束平差是在WGS-84坐标系中进行平差,目的是处理由于多余观测误差而引起的网内不符值,以反映GPS网的内部符合精度。

平差后解算点精度为:X方向最大中误差为:6.706mmY方向最大中误差为:9.601mmH方向最大中误差为:10.997mm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为:1:57843,限差为1:20000。

②二维约束平差以固贤、兰马、白家卯3个已知点为固定点,对GPS网进行1954年北京坐标系下的二维约束平差。

坐标系统设置采用1954年坐标系6度带,椭球长半轴为6378245,扁率倒数为298.30,中央子午线为111度。

平差后解算点精度为:X方向最大中误差为: 6.163mmY方向最大中误差为:4.570mm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为:1:72467,限差为1:20000。

③高程拟合国家控制点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利用固贤、兰马、白家卯作为高程起算点,进行GPS网的高程拟合,利用5点进行平面拟合,求取各点的高程异常来对GPS高程进行改正。

五、1:500、1:2000地形测量1、一般要求及测图方法本区地形测量平面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斯正形投影,六度分带、中央子午线为111°;高程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基准。

1:500地形测量基本等高距为1.0m,,1:2000地形测量基本等高距为2.0m,。

地形图精度执行《工程测量规范》的规定: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图上0.8mm,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大于图上0.4mm,由等高线插求的高程点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大于1/3等高距。

本次采用数字化成图,工矿、村庄、建筑物均采用仪器采集野外数据,电子记录;外围开阔地区采用双频GPS动态RTK作业采集野外数据。

图式符号的属性采取自由方式编号。

外业数据采用电缆传输到计算机中。

内业图形编辑采用南方测绘公司在Auto CAD软件平台上开发的数字化测图成图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

图式符号采用符号库内的标准规格符号配置而成,等高线配置采用人工编辑方法作成。

地形图输出在绘图仪上打印输出。

2、图根测量为提高图根点的观测精度和加快图根点布设速度,图根点以动态GPS采用RTK或静态作业方法在测图区域内施测首级图根控制点,空阔地区图根控制点不足时在测图时以全站仪极坐标支点直接加密二级图根控制点。

村庄内采用全站仪附合导线加极坐标引点进行加密二级图根控制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