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测绘技术总结

地形测绘技术总结
地形测绘技术总结

....1:500地形测绘

技术总结

编写单位(盖章):

编写人:

年月日

审核意见:

审核人:

年月日

目录

1概述......................................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任务来源及目的............................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工作量.................................... 错误!未指定书签。

1.3任务的安排及完成情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1.3.1任务的安排.............................. 错误!未指定书签。

1.3.2任务完成情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1.4测区概况和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1.4.1测区概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1.4.2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2技术设计执行情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技术依据..................................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技术执行情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1坐标系和高程基准........................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2成图比例尺及地形图分幅..................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3时间系统................................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4主要精度指标............................ 错误!未指定书签。

2.3图根控制测量.............................. 错误!未指定书签。

2.41:500地形图的测绘......................... 错误!未指定书签。

2.4.1基本要求................................ 错误!未指定书签。

2.4.2地物、地貌的测绘方法.................... 错误!未指定书签。

2.4.3地形图的编辑............................ 错误!未指定书签。

2.5质量保证措施执行情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2.6经验教训及建议............................ 错误!未指定书签。

2.6.1经验教训................................ 错误!未指定书签。

2.6.2建议.................................... 错误!未指定书签。3成果质量说明与评价........................ 错误!未指定书签。4上交测绘成果及资料清单.................... 错误!未指定书签。

....1:500地形测绘

技术总结

1概述

1.1任务来源及目的

为适应…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

展的需要,及时准确地为城区的规划、税收及土地整理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受……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委托,……(以下简称“我….”)承担....1:500地形测绘项目。

经过我单位的努力,现已完成了全部工作,特作如下总结。

1.2工作量

1、布设了GNSS一级控制网点4点;

2、施测了GNSS-RTK图根点119点;

3、完成1:500全野外数字化测图3.5㎞2。

1.3任务的安排及完成情况

1.3.1任务的安排

1、项目参与人员情况(见表1-1)

表1-1

2、投入的主要仪器设备(见表1-2)

表1-2

3、应用软件情况(见表1-3)

表1-3

1.3.2任务完成情况

按合同要求,本项目于2013年6月10日进场,30天内完成了所有内外业及检查工作,并向业主提交了合格的测绘成果。

1.4测区概况和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1.4.1测区概况

本测区地理位置为东经…°30′44″~107°31′46″,北纬…°09′20″~31°11′38″,直线距离从北到南约4公里,从东到西约1.6公里。

测区交通通讯便利,但地形地貌错综复杂,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植被茂密,通视困难。

1.4.2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1、已知点成果资料

本次平面首级控制的起算数据源于……2012年为….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所施

测的三等GNSS网点3个,经踏勘保存完好,该成果属….年北京坐标系。作业时平面采

用了GNSS-RTK加密图根控制点,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为5.9㎝,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为7.7㎝。

高程:采用了GNSS拟合高程。

2、地形图资料

测区有甲方提供的1:5000纸质地形图,在本次测量设计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2技术设计执行情况

2.1技术依据

1、CJJ/T73-2010《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

2、CJJ8-2010《城市测量规范》;

3、CH/T1004-2005《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4、CH/T1001-2005《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

5、GB/T24356-2009《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6、GB/T20257.1-2007《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7、GB/T12898-2009《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8、本技术设计书;

9、其他相关规范及作业过程中的补充规定。

2.2技术执行情况

2.2.1坐标系和高程基准

1、坐标系:….年北京坐标系,3度带高斯投影,中央子午线为东经…..°。

2、高程基准:由于已知水准点成果属….国家高程基准,使用时将其改算为…年黄海

高程系成果。

2.2.2成图比例尺及地形图分幅

本次成图比例尺为1:500,基本地形图图幅按高斯-克吕格坐标格网线划分,规格为50cm×50cm正方形分幅,1:500地形图每平方公里划分16幅,地形图的图号以该图幅西南角图廓点坐标的公里数编码,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中间用短线连接,取到小数点后两位。

2.2.3时间系统

GNSS测量采用GNSS时间系统,GNSS观测和记录采用协调世界时(UTC)。

2.2.4主要精度指标

图根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0.05m;高程中误差≤0.1m。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0.15m;高程中误差:平地≤0.1m,丘陵地≤0.125m,山地、高山地≤0.166m。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与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满足:城市建筑区和平地、丘陵地点位中误差≤0.25m,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0.20m;山地、高山地和设站施测困难的旧街坊内部点位中误差≤0.375m,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0.30m。

取2倍中误差为测量限差。

2.3图根控制测量

本测区主要采用了GNSS-RTK测量方式进行图根点的加密工作,平面和高程同步进行。位于水泥、沥青地面的图根点采用刻十字或嵌入水泥钉、铆钉作为标志,并在周边用红漆绘出了方框及点号;土质地面使用木桩,中部钉以射钉。图根点的编号为T001~T120(“T”为图根点)。

GNSS-RTK图根测量基本精度符合CJJ/T73-2010要求。GNSS-RTK图根测量(平面)主要技术要求皆符合表2-1的规定。

GNSS-RTK图根测量(平面)主要技术要求表2-1

GNSS-RTK图根测量(高程)平地、丘陵主要技术要求皆符合表2-2之规定,山地为其相应指标的1.5倍。

GNSS-RTK图根测量(高程)主要技术要求(平地、丘陵)表2-2

GNSS-RTK图根点的平面和高程成果均在限差之内取各次观测成果的平均值作为该图

根点的观测成果。

2.41:500地形图的测绘

2.4.1基本要求

本次地形图基本等高距为1m,使用全站仪实地对地物点及各种地形要素进行了测量。最大测距地物点≤160米,地形点≤300米。

2.4.2地物、地貌的测绘方法

测绘时都遵守了“看不清不测”、“没有依据不绘”的原则,具体施测方法如下:

1、居民地及建筑物

居民地是地形图的重要地物要素,各类建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如围墙、栅栏、篱笆、铁丝网等)均按实地外围轮廊进行了准确测绘,房屋皆以墙基为准,阳台均已表示(落地阳台归入房体)。房屋和建筑物轮廓凹凸<0.2m、简单房屋<0.3m的用直线相连,内部天井也进行了表示。

房屋材料结构按:砼、混、砖、木、石、破、简单房屋及棚房分类,房屋材料结构及层次不同时进行了分割表示,并注明了结构材质及层数。

2、独立设施

塔、亭、碑、像、楼、露天设备等独立地物均已表示,图上占地面积大于符号尺寸时则绘出了用地范围线,内配置了相应符号或注记。

3、交通及其附属设施

公路、铁路、乡间大车路和小路及其附属物,如桥梁、涵洞、路堤、路堑、排水沟、水渠等,均已按要求测绘,省道注明了路线编号。公路、街道则注明了铺面材料(水泥、沥、砾、石、砖、碎石、土等),如一条道路铺面材料不同时用地类界进行了分开,并分别注明。路堤、路堑按实际绘出了其边界,并在其坡顶、坡脚标注了高程,城区街道将车行道、过街天桥、过街地道的入口、分隔带、环岛、街心花园、人行道及绿化带等绘出。跨河或沟谷的桥梁,实测了桥头、桥身、桥墩的位置,并加注了结构。

4、水系的测绘

测区内河流、水池、塘、及溪沟有加固堤坎的,测至了加固堤坎边沿,无加固堤坎的测至了河岸线,并注明了河流名称。当河流和沟渠实际宽度小于0.5m时,均以单线表示。

5、管线

测区内各种电杆、铁塔位置均进行了实测,当多种线路在同一杆架上时,只表示了主要的;测区内电力线、通信线均实连线;地面上的输排水、输气等各种管道均表示并注明了传送物质名称;地面下的各种管线未表示。

6、地貌及土质

自然形态的地貌均用等高线表示;陡崖、斜坡、陡坎、梯田等地貌特征均用相应符号表示;梯田全部测出了田坎和高程;陡崖则测注了上棱线及崖脚高程,并以相应图式符号进行了表示。

斜坡分为加固和未加固两种,天然形成和人工修筑的坡度小于70°且图上投影宽度大于2mm,当坡面较宽且有明显坡脚线时,坡脚位置都进行了准确测绘,斜坡长线绘至了坡脚,坡顶及坡脚均注记了高程。

陡坎亦分加固和未加固两种,天然形成和人工修筑且图上投影宽度小于2mm的以陡坎进行了表示,田坎全部完整。

7、植被

地形图上正确反映出了植被的类别特征和用地范围分布。同一地段生长多种植物时,按经济价值和数量进行了适当取舍,但不超过二种。图上面积大于25cm2以上的林木注明了树种及平均高度。

8、高程注记及等高线绘制

地形图上高程注记点均匀分布,一般注记间距为15m,平坦及地形简单地区做了适当放宽处理,地貌变化较大的丘陵、山地与高山地等地形特征点则适当进行了加密。高程注记精确到分米。

山顶、鞍部、山脊、山脚、沟谷、台地、凹地及其它地面倾斜变换处,均测注了高程点;道牙、街道交叉中心、建筑物墙基相应的地面、桥面、广场等地已注记了高程。

用等高线表示的地貌充分反映了测区地貌特征,山顶、鞍部、凹地等处的等高线加绘了示坡线。等高线如遇到建筑物、双线道路、双线河流等地方进行了中断。

9、文字注记

地形图上标注了各单位名称(有二级名称就标注二级名称)、地理名称。施工工地统一注记为“施工区”。

2.4.3地形图的编辑

内业将控制点和野外实测的地形、地物点等坐标数据转入南方CASS9.1,再结合野外勘丈数据编绘成图。

1、按GB/T20257.1-2007《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要求,编辑了各种注记。

2、根据碎部高程数据编辑高程注记点,绘制了地貌。

点状地物的中心点是符号的定位点,编辑时均采用了捕捉方式。

3、各类要素的关系处理

编辑时均处理好了各要素的关系,各图层要素叠加后其关系仍保持了协调一致。

在符号密集、相距较近时,次要符号采用移位0.2mm表示,线状符号相距较近时,也是将次要线状符号移位0.2mm表示的。土质或植被面积较大时,其符号间隔作了放大描绘;水涯线上高程注记进行了接边处理,且保证不出现上下游高程值矛盾。

各类注记没有压盖水系边线、道路口交叉、建筑物的拐角、各类独立符号等现象,当注记压盖时,做了“裁线”处理,但未对基线、构面线进行裁线,同图层及不同图层的注记没有交叉压盖。

4、图廓整饰

图廓整饰时,图幅接图表注记完整。施测单位注记:…..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左下角注记:….年北京坐标系/..年黄海高程系,等高距为1m/GB/T20257.1-200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南面中间注记:1:500。

5、接边

图幅接边时,不但进行了数据接边,而且确保了接边要素的属性正确,接边精度在限差范围内按各移一半的原则进行了处理,超限时到实地检查纠正。

接边限差平面满足表2-3要求:

表2-3

高程注记点的中误差按等高线的插求点中误差来衡量(见表2-4)。

表2-4

2.5质量保证措施执行情况

1、组织管理措施

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现场成立了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设项目经理兼技术负责1人,质检员1人,安全员1人,同时设有控制测量组2个,碎部测图组5个。项目经理兼技术负责由…..同志担任,质检员由测绘工程师…..同志担任,安全员由测绘助理工程师……同志担任。

项目经理主持项目的全面工作;项目技术负责主要负责项目设计书的审核及技术问题的解决;项目安全员主要负责日常安全及与本项目相关单位的协调联系;项目质检员主要负责项目过程检查及最终检查的实施。

2、资源保证措施

(1)、人力资源:本项目现场共计投入17人,均是长期从事大地测量和工程测量、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者。其中包括工程师2人,助理工程师或技术员15人。

(2)、软、硬件装备:所有相关软件均经过了测试,准确可靠。合格的仪器设备保证了按计划投入,所有使用的各类测绘仪器均在省法定单位检定使用有效期内。在作业期间按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了检验和校正,保持了其正常的使用状态。作业人员全部选用了本单位合格的上岗人员进行作业。

3、质量控制措施

在技术设计、生产、检查、验收等各环节均严格执行了GB/T24356-2009《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和我单位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质量手册》、《质量体系文件》等文件,实行了二级检查一级验收。

(1)、全面推行ISO9001:2008国际质量保证体系标准,对项目生产实行了全过程的技术质量监控管理。

(2)、依据任务量,投入了相应的测绘生产人员和技术力量,配备了足够的、经过计量单位鉴定的、合格的仪器设备。

(3)、建立健全了技术质量保证体系,设立了工程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专职质量检查员,以确保测绘成果成图质量。

(4)、技术质量监控小组采取以预防为先,重点抓基础测绘生产过程工序质量监控管理的方法,对生产的各个阶段进行了事前指导、中间监控、成果抽检,实行全过程的管理。

(5)、对测绘成果成图进行了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即自查互检,院专职质检员检查和单位最终检查。自查互检内外业均进行了100%的检查;专职质检员的检查,外业检查比例不低于20%,内业进行100%的检查。经过作业组自查及院检查合格的成果成图再提交队进行最终检查。队最终检查对上交的成果成图进行了抽样检查,外检抽查比例不低于5%,内审比例不低于20%。经全部检审合格的成果再提交甲方验收。

4、数据安全措施

严格执行我单位制定的测绘档案资料管理办法和测绘资料保密制度,项目生产期间所有数据文件均及时进行了存盘备份处理。项目部还指派了专人对生产成果、计算机实施管理,严禁任何人利用生产的计算机上网,避免了病毒袭击,确保了数据安全。

项目完成所有成果移交甲方后,生产单位相关资料一律清除。

2.6经验教训及建议

2.6.1经验教训

本项目能圆满地完成,得益于….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与……双方领导的重视、支持和所有参加此项工作的同志们团结协作、认真负责、努力工作的结果。

由于受天气条件影响,经常下雨,致使我们作业人员无法开展外业数据采集工作,从一定程度来讲延误了项目工期。

2.6.2建议

此次作业采用了GNSS和全数字化测图等时新技术、仪器,成果、成图精度优良。建议业主一方面要加强测量标志的保管与维护,另一方面要保持地形图的时效性,随时做好图件的更新工作。若图件地形、地物发生变化,应及时进行修测,对原图进行修正,以便

更好使用。

3成果质量说明与评价

1、图根控制点精度情况

GNSS-RTK图根控制测量结束后,使用检定合格的全站仪对10℅的图根控制点进行了同精度检核,检核情况见表3-4。

GNSS-RTK图根控制点检核统计表表3-4

2、地形图外业检查精度统计

地形图外业检查精度统计表表3-5

3、整饰及附件质量

地形图层次分明、取舍合理、整饰良好;文本资料打印清晰,装订格式规范、整齐美观;附件资料齐全完整,内容真实详尽。

4、成果质量综述

本次地形图测绘在作业组自查、互检,项目部一级检查的基础上,我单位于2013年7月29~30日对本单位……生产的“....1:500地形测绘”项目进行了图根控制测量、地形图1个批次的质量最终检查,检查结论为:“....1:500地形测绘”项目成果资料齐全、完整,各项技术指标符合相关规范要求。样本质量等级为:良。经综合判定,“....1:500地形测绘”成果质量为:批合格。【详见“....1:500地形测绘”项目测绘成果质量检查报告(……测质检(…)第(….)号)】。

该项目施工组织严密、技术设计合理、使用设备先进、作业方法正确,测绘成果符合相关规程、规范及设计书的要求,成果精度良好,真实可靠,可提供业主使用。

4上交测绘成果及资料清单

....1:500地形测绘上交成果资料清单表4-1

地形图测绘技术总结

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总结 最新发布的《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总结》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篇一:.....1:500地形测绘技术总结 密级:编号: ....1500地形测绘 技术总结 ????.年07月 20XX ....1500地形测绘 技术总结 编写单位(盖章):编写人: 年月日 审核意见:审核人: 年月日 目录 1 概述...................................................................

(1) 任务来源及目的................................................................... ..............................................................1 工作量................................................................... ..................................................................... .........1 任务的安排及完成情况................................................................... ..................................................1 任务的安排................................................................... .. (1) 任务完成情况................................................................... .............................................................2 测区简况和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2 测区简况................................................................... ..................................................................... 2 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 (2) 2 技术设计执行情况................................................................... .. (3) 技术依据................................................................... ..................................................................... .....3 技术执行情况...................................................................

地形测量技术总结

共享知识分享快乐 旺苍县云雾山矿区1:2000比例尺地形测绘 技术总结 2011年9月.成都

旺苍县云雾山矿区1:2000 比例尺地形测绘 技术总结 编写者:李茂生 审核者:李明

2011 年9 月. 成都 目录 1、概述. (1) 1.1 、目的和任务 (1) 1.2 、测区概况 (1) 1.3 、已有资料及利用情况 (1) 1.4 、项目实施概况 (2) 2、作业技术依据. (3) 3、坐标和高程系统. (3) 4、控制测量. (3) 4.1 、起算数据 (4) 4.2 、首级控制 (4) 4.3 、图根控制测量 (4) 4.4 、高程控制测量 (5) 5、地形测量. (5) 6、质量评述. (7) 1、内业检查情况 (7) 2、外业检查情况 (8) 3、结论 (8) 7、资料成果. (8)

旺苍县云雾山矿区1:2000比例尺地形测绘技术总结 1、概述 1.1、目的和任务 采用数字测图的方式,开展云雾山矿区采矿权区域内约4平方公里范围的 1:2000比例尺地形测绘工作。为进一步探明矿区远景储量,地质矿产勘查设计、施工提供准确、现势的基础测绘数据、资料。 1.2、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广元市旺苍县大河乡的云雾山地区,地处川北山区,平均海拔高程 1600 m左右;测区以合儿山为中心,向四周延伸,面积约4平方公里。 测区交通不便,距旺苍县城约45km,距旺苍县大河乡政府约10km,有碎石公路与县道相通。 测区内植被茂密,人烟稀少,只在测区东部有3-4户人家及少量耕地。大部分地方为灌木丛、小竹林杂生的灌木林地,局部有小面积松树林,通行和通视困难,给野外测量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1.3、已有资料及利用情况 1、收集的本区1:2000地质地形图,作为本区控制选点及工作线路图使用。 2、由业主方收集的本区域旺苍云雾山林区的控制点2个,位于云雾山山顶和老君山山顶。经了解得知,该成果属1954年北京坐标系与1956年黄海高程系。检核后较差符合要求。

测绘地形图图技术总结

....1:500地形测绘 技术总结 编写单位(盖章): 编写人: 年月日 审核意见: 审核人: 年月日

目录 1 概述 (1) 任务来源及目的 (1) 工作量 (1) 任务的安排及完成情况 (1) 任务的安排 (1) 任务完成情况 (2) 测区概况和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2) 测区概况 (2) 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3) 2 技术设计执行情况 (3) 技术依据 (3) 技术执行情况 (3) 坐标系和高程基准 (3) 成图比例尺及地形图分幅 (4) 时间系统 (4) 主要精度指标 (4) 图根控制测量 (4) 1:500地形图的测绘 (5) 基本要求 (5) 地物、地貌的测绘方法 (5) 地形图的编辑 (7) 质量保证措施执行情况 (8) 经验教训及建议 (9) 经验教训 (9) 建议 (9) 3 成果质量说明与评价 (10) 4 上交测绘成果及资料清单 (11)

....1:500地形测绘 技术总结 1概述 任务来源及目的 为适应…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 展的需要,及时准确地为城区的规划、税收及土地整理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受…… 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委托,特作如下总结。 工作量 1、布设了GNSS一级控制网点4点; 2、施测了GNSS-RTK图根点119点; 3、完成1:500全野外数字化测图㎞2。 任务的安排及完成情况 任务的安排 1、项目参与人员情况(见表1-1) 表1-1 2、投入的主要仪器设备(见表1-2) 表1-2

3、应用软件情况(见表1-3) 表1-3 任务完成情况 按合同要求,本项目于2013年6月10日进场,30天内完成了所有内外业及检查工作,并向业主提交了合格的测绘成果。 测区概况和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测区概况 本测区地理位置为东经…°30′44″~107°31′46″,北纬…°09′20″~31°11′38″,直线距离从北到南约4公里,从东到西约公里。 测区交通通讯便利,但地形地貌错综复杂,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植被茂密,通视困难。 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1 、已知点成果资料 本次平面首级控制的起算数据源于……2012年为….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所施测的三等GNSS网点3个,经踏勘保存完好,该成果属….年北京坐标系。作业时平面采用了GNSS-RTK加密图根控制点,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为㎝,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为㎝。

地形图测量技术情况总结范文示范

xxxxxxx地形图测绘测绘技术工作总结 xxxxxxxxxxx有限公司 二〇一一年三月

xxxxxxxx地形图测绘测绘技术工作总结 项目负责:xxx 拟编:xxx 审核:xxx 总工程师:xxx xxxxxxxx有限公司 二〇一一年三月 目录

一概述 二作业的技术依据 三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 四控制测量 五1:500比例尺地形图测量 六成果资料的检查 七结论与建议 八成果资料提交 一、概述

受********(以下简称甲方)的委托,我单位承担了******的测量任务,以下为本次测量的技术总结。 1、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交通较为便利。测区内通视条件良好,测量较为方便。 2、投入的人员和仪器设备 (1)本工程投入人员共*人,其中测图组*人,控制组*人;其中助理工程师*人,技术员*人。 (2)xxxx全站仪1台套(2″)。 (3)xxxx全站仪1台套(2″)。 (4)南方NGS9600GPS静态接收机4台套,平面等级精度为1㎝+1ppm,高程等级精度为2㎝+1ppm。 (5)瑞得R90T双频GPS接收机2台套,平面等级精度为1㎝+1ppm,高程等级精度为2㎝+1ppm。 (6)计算机1台,打印机1台。 3、完成的任务情况 (1)E级GPS测量 共施测一级GPS网一个,共计6点。 (2)导线控制测量 测区共施测量导线****米。 (3)图根控制测量 测区利用瑞得R90T移动RTK施测图根控制点。 (4)1:500地形图测量,施测地形图约为****平方米。 二、作业的技术依据

1、《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2、《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4、《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 5、与本工程有关的其它技术规定、协议及合同。 三、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 1、平面控制资料 测区附近有控制GPS点两个(详见下表)。平面坐标系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平面等级为Ⅳ级,高程系统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高程等级为四等三角高程。经实地踏勘和检校,点位保持完好无位移,可作为本测区控制起算使用,详见下表: 2、高程控制资料 测区附近有两个已知高程控制点,高程系统为1956黄海高程系。高程等级为四等三角高程。 四、控制测量 系统的采用 1、平面坐标系统 平面坐标系统:1954北京坐标系。 2、高程系统 高程系统:1956年黄海高程系。

航空摄影地形测量技术总结报告精编版

航空摄影地形测量技术 总结报告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安徽省池州长九(神山)灰岩矿项目物流廊道工程地形测量 技术工作总结 批准: 审核: 校核: 编写: 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科研设计院 2016年3月

目录

一、任务概况 受中电建安徽长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委托,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科研设计院对安徽省池州池州港牛头山码头码头至神山区域进行1:1000地形图测绘。野外数据采集于2016年2月22开始,3月12日结束,室内成图于3月15日结束。 任务分成三块区域,根据设计的物流廊道设计方案设计飞行区域,采用无人机航测进行1:1000地形图作业。 二、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测区位于安徽省池州市西南方向,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四季分明。 318国道至神山测区基本呈带状分布,地形较为复杂,主要包含工业厂矿,农田及山区,测区内居民散落分布,交通便利。本次航测时间正处于长江流域梅雨季节,给航测工作带来一定影响。 飞行空域状况 测区位于乡镇区域,无人机飞行高度小于1000米,属于开放的低空空域。附近没有军事区域,无民用机场,不在机场空域,民航航路上。飞行空域情况良好。 人员配备 根据本次测量要求,经过对测区的实地踏勘,在充分了解该测区的特点,线路特征以及实施难度的基础上,我科研设计院测量中心组织了精干高效的测量队伍,投入12人到本次测量任务中。其主要参加人员情况如下:

设备配备 本项目投入仪器设备: 硬件设备 1)RTK GPS设备 2)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 3)eBee无人机 软件设备 1)德国的 INPHO MATCH-AT空中三角测量加密模块 2)全数字摄影测量采编一体化系统GeoOne 成图系统软件三、摄区基本技术要求及技术依据 基本技术要求 (1)所获取影像为可进行立体测量的真彩色数字影像。 (2)按6cm地面分辨率进行技术设计,影像数据满足1:1000比例尺的线划图(DLG)、正射影像图(DOM)的成图精度要求。 (3)无人机配置了高精度动态测量型GPS接收机,其性能应满足本次测图精度的技术要求,摄站点坐标成果采用事后相位差分技术解算。 (4)航线按图廓中心线敷设,要求一张航片覆盖一幅图,航向重叠65%-75%;旁向重叠65%-70%。 成果规格、投影、坐标及高程系统 1)投影方式采用高斯-克吕格3°带投影,中央子午线为117°;

XX公司1:500地形测量技术总结

XX股份有限公司1:500地形测量技术总结单位: 院长: 工程师: 项目负责: 1 概述 受XX股份有限公司委托,我院承担了XX股份有限公司的1:500地形测量工作,自X月X日开始,至X月X日结束,共完成(包括大田在内)测图面积2.4㎞2,E级GPS点11个,RTK加密控制点233个。 2 测区利用资料 2.1 该测区范围内的1997年1:500地形图和地籍图资料。 2.2 该测区范围内收集的控制成果资料,为1954北京坐标系,水准点高程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 3 作业依据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城市测量规范》CJJ—1999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1993 《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GB/T16818—1997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1997 《湖北省沙隆达股份有限公司1:500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 4 坐标系统与高程系统 4.1 坐标系统采用沙市独立坐标系统,按 1.5°分带,中央子午线经度为L0=112°30′,横坐标加500㎞。 4.2 高程系统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 4.3 测图比例尺1:500,等高距为0.5m。 5 控制测量

5.1 平面控制测量 5.1.1 测区平面首级控制测量采用GPS方法测量,GPS控制网沿厂区外围按点对布设,构成大地四边形组成的网状图形,点对的距离1--5㎞。组成点对的两点应互相通视,其间距应大于400m,特殊情况下不短于300m本控制网布置11个GPS控制点,联测了3个国家四等平面控制点作为起算点的E级GPS 网,GPS控制网采用静态作业模式。 5.2 E级GPS网精度统计。 5.2.1 本网在已知点的基础共布设11个E级GPS点。 5.2.2 通过四台莱卡随机GPS仪器观测,观测条件符合规范要求。 5.2.3 采用莱卡随机GPS后处理软件SKIPRO3.0后处理,基线解算平差软件对整网进行了基线解算和平差。 5.2.4 提交的成果是中央子午线经度为L0=112°30′的1.5°分带,横坐标加500㎞的沙市独立坐标系坐标。 5.3 高程控制测量 5.3.1 此次依据实地情况采用GPS测定高程。测区位于江汉平原,地势平坦。用几何水准联测了6个GPS点,然后用多项式拟合模型,求出这些点正常高。 5.3.2 GPS水准精度统计,最弱点高程中误差:D25点,1.85mm。 5.4 图根控制测量 5.4.1 图根控制测量采用RTK技术,又称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技术,观测采用双频莱卡GPS接收机。2个工作日完成233点的图根控制点的任务,满足测图密度要求。 5.4.2 基准站设在E级GPS点上,解算出两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参数,水平残差最大为±3.1㎝,垂直残差最大为±0.7㎝。观测时间大于120s,机内精度贯标预设为点位中误差±1.5㎝,高程中误差±2.0,观测中取平面和高程中误差均小于±1.0㎝时进行记录。 6 数字化地形测图 6.1 采用EDMS6.0地形地籍成图软件编辑,一次性数字化成图。 6.2 外业采用全站仪采集数据并结合绘草图的方式,内业成图采用计算机。

1_1000带状地形图测绘技术总结

金寨南路带状地形图测绘测绘技术工作总结

安徽省勘查技术院 二〇一四年七月 金寨南路带状地形图测绘测绘技术工作总结 项目负责:张伟 拟编:李蕴飞 审核:程上宾 总工程师:代志国

安徽省勘查技术院 二〇一四年七月 目录一概述 二作业的技术依据 三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 四控制测量 五1:1000比例尺地形图测量 六成果资料的检查 七结论与建议

八成果资料提交 一、概述 为满足金寨南路拓宽改造工程设计及施工需要,受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甲方)的委托,我单位承担了金寨南路带状地形图的测绘任务,以下为本次测绘的技术总结。 1、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合肥市肥西县,交通较为便利。测量区域为上三路至新建206国道段,测区内道路地势起伏比较平缓,通视条件较好,测绘内容主要为道路、房屋、沟渠等,地形测量困难类别为建筑与工业区Ⅰ类。 2、投入的人员和仪器设备 (1)本工程投入人员共7人,其中测图组4人,控制组3人;其中助理工程师2人,技术员5人。 (2)NTS-362RL全站仪2台套(2″)。 (3)SOUTH-DL200电子水准仪1台套(1mm/KM)。 (4)南方S86-T GPS接收机3台套,平面等级精度为1㎝+1ppm,高程等级精度为2㎝+1ppm。 (5)计算机3台,打印机1台。

3、完成的任务情况 (1)E级GPS测量 共施测一级GPS网一个,共计4点。 (2)导线控制测量 测区共施测量导线8256米,导线控制点12个。 (3)图根控制测量 测区利用南方S86-T移动RTK施测图根控制点。 (4)1:1000地形图测量,施测带状地形图约为5.3KM。 二、作业的技术依据 1、《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2、《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4、《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 5、与本工程有关的其它技术规定、协议及合同。 三、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 1、平面控制资料 测区附近有控制GPS点两个(详见下表)。平面坐标系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平面等级为Ⅳ级,高程系统为吴淞高程系,高程等级为四等三角高程。经实地踏勘和检校,点位保持完好无位移,可作为本测区控制起算使用,详见下表:

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2014年美好乡村测量项目 1:10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一、概况 为满足2014年美好乡村勘察、测量项目的需要,我院对亳州市谯城区魏岗长营180亩、牛集蒋楼120亩、古井赵楼260亩、十八里钧王营900亩的测区进行1:1000数字地形图测绘和定位放线工作。 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亳州市谯城区魏岗长营180亩、牛集蒋楼120亩、古井赵楼260亩、十八里钧王营900亩。测区地势平坦,以旱地为主,地面附着物以民用建筑及其附属设施为主,测区交通便利,沟渠纵横。 二、编制方案的技术依据 1、《城市测量规范》(CJJ T8-2011); 2、《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 3、《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2007); 4、《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三、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 1、已有测量成果及其分析利用 (1)亳州市四等GPS控制网,其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为±0.023m,,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为1/22万,于2009年由亳州市岩土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测绘,其成果作为测图的首级控制使用。(该坐标系与土地局坐标系一致,

可以无差别对接。) (2)亳州市规划管理“一张图”,由亳州市岩土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于2010年编绘而成,精度较好,能满足踏勘和控制点布设使用。 2、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 本次平面控制测量将采用中央子午线为117度,将测区附近的四等GPS点作为起算点。 (2)、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系统为高程基准。 四、地形图的比例及成图方法 1、本项目成图比例尺为1:1000。 野外采用RTK,全站仪进行施测,内业用计算机数字化成图。 2、采用的软件系统 本测区数字化成图采用南方公司的CASS8.0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软件。软件系统的运行环境:①Windows XP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②Autocad 软件2004版本。 3、控制点的命名、编号 图根点编号为S01、S02…等。 4、控制点的设置 控制点应选在符合观测条件,通视良好,便于长期保存以及便于以后扩展的地方,在硬性路面宜埋石的点,打入铁钉(桩顶直径1.5㎝以上)作标志,在铁钉顶用小钉凿出小眼,并在路面上用红漆圈示;在农田中埋设木桩,桩顶钉入钢钉作为中心标志。

.....1:500地形测绘技术总结

密级:编号: ....1:500地形测绘 技术总结 …………. 2013年07月

....1:500地形测绘 技术总结 编写单位(盖章): 编写人: 年月日 审核意见: 审核人: 年月日

目录 1 概述 (1) 1.1 任务来源及目的 (1) 1.2 工作量 (1) 1.3 任务的安排及完成情况 (1) 1.3.1 任务的安排 (1) 1.3.2 任务完成情况 (2) 1.4 测区概况和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2) 1.4.1 测区概况 (2) 1.4.2 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2) 2 技术设计执行情况 (3) 2.1 技术依据 (3) 2.2 技术执行情况 (3) 2.2.1 坐标系和高程基准 (3) 2.2.2 成图比例尺及地形图分幅 (3) 2.2.3 时间系统 (4) 2.2.4 主要精度指标 (4) 2.3 图根控制测量 (4) 2.4 1:500地形图的测绘 (5) 2.4.1 基本要求 (5) 2.4.2 地物、地貌的测绘方法 (5) 2.4.3 地形图的编辑 (7) 2.5 质量保证措施执行情况 (8) 2.6 经验教训及建议 (9) 2.6.1 经验教训 (9) 2.6.2 建议 (9) 3 成果质量说明与评价 (9) 4 上交测绘成果及资料清单 (10)

....1:500地形测绘 技术总结 1概述 1.1 任务来源及目的 为适应…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 展的需要,及时准确地为城区的规划、税收及土地整理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受……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委托,……(以下简称“我….”)承担....1:500地形测绘项目。 经过我单位的努力,现已完成了全部工作,特作如下总结。 1.2 工作量 1、布设了GNSS一级控制网点4点; 2、施测了GNSS-RTK图根点119点; 3、完成1:500全野外数字化测图3.5㎞2。 1.3 任务的安排及完成情况 1.3.1 任务的安排 1、项目参与人员情况(见表1-1) 表1-1 2、投入的主要仪器设备(见表1-2) 表1-2

1_1000带状地形图测绘技术总结

金寨南路带状地形图测绘测绘技术工作总结 省勘查技术院 二〇一四年七月

金寨南路带状地形图测绘测绘技术工作总结 项目负责:伟 拟编:蕴飞 审核:程上宾 总工程师:代志国 省勘查技术院 二〇一四年七月

目录一概述 二作业的技术依据 三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 四控制测量 五 1:1000比例尺地形图测量 六成果资料的检查 七结论与建议 八成果资料提交

一、概述 为满足金寨南路拓宽改造工程设计及施工需要,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甲方)的委托,我单位承担了金寨南路带状地形图的测绘任务,以下为本次测绘的技术总结。 1、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市肥西县,交通较为便利。测量区域为上三路至新建206国道段,测区道路地势起伏比较平缓,通视条件较好,测绘容主要为道路、房屋、沟渠等,地形测量困难类别为建筑与工业区Ⅰ类。 2、投入的人员和仪器设备 (1)本工程投入人员共7人,其中测图组4人,控制组3人;其中助理工程师2人,技术员5人。 (2)NTS-362RL全站仪2台套(2″)。 (3)SOUTH-DL200电子水准仪1台套(1mm/KM)。 (4)南方S86-T GPS接收机3台套,平面等级精度为1㎝+1ppm,高程等级精度为2㎝+1ppm。 (5)计算机3台,打印机1台。 3、完成的任务情况 (1)E级GPS测量 共施测一级GPS网一个,共计4点。 (2)导线控制测量 测区共施测量导线8256米,导线控制点12个。 (3)图根控制测量

测区利用南方S86-T移动RTK施测图根控制点。 (4)1:1000地形图测量,施测带状地形图约为5.3KM。 二、作业的技术依据 1、《城市测量规》(CJJ8—99); 2、《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3、《工程测量规》(GB50026—93); 4、《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 5、与本工程有关的其它技术规定、协议及合同。 三、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 1、平面控制资料 测区附近有控制GPS点两个(详见下表)。平面坐标系为1954年坐标系,平面等级为Ⅳ级,高程系统为吴淞高程系,高程等级为四等三角高程。经实地踏勘和检校,点位保持完好无位移,可作为本测区控制起算使用,详见下表: 2、高程控制资料 测区附近有两个已知高程控制点,高程系统为吴淞高程系。高程等级为四等三角高程。 四、控制测量 系统的采用

1:2000地形图测绘工程技术总结

中兴大街北延测量1:2000地形图测绘工程 技术总结 邯郸勘察测绘院 2017年12月

中兴大街北延测量1:2000地形图测绘工程 技术总结 编写单位(盖章): 编写人: 2017 年 12月 25 日 审核意见: 审核人: 年月日

目录 一、概述 (1) 1.1、测区概况 (1) 1.2、采用基准及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3) 1.2.1采用基准和技术指标 (3) 1.2.2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4) 1.3 、生产组织、工期及完成工作量 (4) 1.3.1生产组织 (4) 1.3.2投入的设备 (5) 1.3.3所使用的软件 (6) 1.3.4完成工期 (6) 1.3.5完成工作量 (6) 二、技术设计执行情况 (7) 2.1、工程技术依据 (7) 2.2、控制测量 (7) 2.2.1平面控制网 (8) 2.2.2高程控制网 (8) 2.2.3图根控制测量 (9) 2.3 、1:2000地形图测量 (10) 2.3.1地形测量基本要求 (10) 2.3.2作业模式 (10) 2.3.3地形图表示内容 (11) 2.4、中线放样 (12) 2.5、经验体会 (12) 三、测绘成果质量情况 (13) 3.1、成果说明 (13) 3.2、质量检查 (13) 3.2.1手簿检查 (13) 3.2.2埋石点 (13) 3.2.3地形图 (13) 3.2.4控制精度统计 (14) 四、提交成果和资料 (16)

一、概述 1.1、测区概况 中兴大街北延位于邯郸市市区南部,起于中兴大街与邯郸市火车南站场北四路交叉处,沿规划中兴大街线位向南于梅宅村北跨越在建黄大铁路与既有德大铁路后,继续向南跨越四干渠,再与武王村南先后跨越武家大沟、支脉河,经东南坡村北跨越广北新河,终点止于高店水库西北角,与S319广青路平交,项目道路全长15公里,该工程的实施将对构建城市交通网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带动沿线土地升值,为邯郸市市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测区地处中纬度,背陆面海,受亚欧大陆和西太平洋共同影响,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基本气候特征为冬寒夏热,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早春冷暖无常,常有倒春寒出现,晚春回暖迅速,常发生春旱;夏季,炎热多雨,温高湿大,有时受台风侵袭;秋季,气温下降,雨水骤减,天高气爽;冬季,天气干冷,寒风频吹,多刮北风、西北风,雨雪稀少。多年平均气温12.8℃,无霜期206天,年平均降水量555.9毫米,多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5%,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易形成旱、涝灾害。邯郸市市地处黄河入海口三角洲地带,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势沿黄河走向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500地形测量技术总结

招远市1:500比例尺地形测量项目技术总结报告 招远市规划管理处山东海天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二O一O年六月

招远市1:500比例尺地形测量项目 项目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设计编写人: 审核人: 招远市规划管理处 山东海天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2010年6月

目录 第一章测区概况 (2) 第二章已有成果资料的分析与利用 (2) 一、控制资料 (2) 二、地形图资料 (3) 第三章基准 (3) 第四章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3) 第五章作业技术依据及成图方法 (3) 一、作业的技术依据 (3) 二、地形图规格 (3) 三、成图方法 (4) 第六章控制测量 (4) 一、一级GPS (4) (一)、一级GPS控制网选点、埋石 (4) (二)、一级GPS观测 (5) (三)、一级GPS控制点编号及点之记 (5) (四)、观测数据的存储备份 (5) (五)、一级GPS网数据处理 (6) (六)、一级GPS点的高程 (7) 二、等外水准测量 (7) (一)、水准网的布设 (7) (二)、水准观测 (7) (三)、水准观测记录 (8) (四)、外业数据的检核 (8) (五)、水准网的平差 (8) 三、图根控制测量 (8) 第七章地形图测绘 (9) 一、地形图数据采集的方法 (9) 二、碎部测量数据采集的内容及表示方法 (10) 三、地形图的编辑与绘制 (15) 第八章保证措施 (16) 一、质量保证措施 (16) 二、安全保证措施 (17) 三、工期保证措施 (18) 第九章精度统计及质量评价 (18) 一、一级GPS导线 (18) 二、等外水准 (20) 三、图根导线 (20) 四、地形图 (21) 五、质量评价 (21) 第十章提交成果资料 (21) 附图 (22) 一、一级GPS控制点展点图 (22) 二、等外水准观测路线示意图 (22)

1:500地形图测绘总结

XX县XXX镇公路土方 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总结 XXXXXXX测绘有限公司 2014年11月 目录 一、任务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任务来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完成任务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工作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1、4平面控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1、5 数字化地形测量?8 二、技术设计执行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2、1 作业技术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2、2设计书执行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2、3作业中得问题与处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2、4质量保证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新技术与方法得应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2、6经验与教训?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质量说明与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上交资料清单?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任务概述 1、1 任务来源 本测绘项目为配合XX县XXX镇南公路规划、设计及后期建设等工作,我公司受XX县国土资源局委托提供地形图与测量控制成果,测绘地形图60490平方米(合91亩)。 1、2 完成任务内容 2014年11月中旬,组成以XX县国土资源局为主,土地局部分人员参与得城市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队伍共7人,分2个作业组。工程师2人,助理工程师及技术员5人。 2、设备配置: 3、任务完成情况 完成了测区得控制测量、地形测量、资料整理以及测绘成果得检查与验收。共布设图根点9个,测绘1:500地形图面积60490平方米。 1、3 工作流程

1:1000带状地形图测绘技术总结

金寨南路带状地形图测绘测绘技术工作总结 安徽省勘查技术院 二〇一四年七月

金寨南路带状地形图测绘测绘技术工作总结 项目负责:张伟 拟编:李蕴飞 审核:程上宾 总工程师:代志国 安徽省勘查技术院 二〇一四年七月

目录一概述 二作业的技术依据 三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 四控制测量 五 1:1000比例尺地形图测量 六成果资料的检查 七结论与建议 八成果资料提交

一、概述 为满足金寨南路拓宽改造工程设计及施工需要,受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甲方)的委托,我单位承担了金寨南路带状地形图的测绘任务,以下为本次测绘的技术总结。 1、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合肥市肥西县,交通较为便利。测量区域为上三路至新建206国道段,测区内道路地势起伏比较平缓,通视条件较好,测绘内容主要为道路、房屋、沟渠等,地形测量困难类别为建筑与工业区Ⅰ类。 2、投入的人员和仪器设备 (1)本工程投入人员共7人,其中测图组4人,控制组3人;其中助理工程师2人,技术员5人。 (2)NTS-362RL全站仪2台套(2″)。 (3)SOUTH-DL200电子水准仪1台套(1mm/KM)。 (4)南方S86-T GPS接收机3台套,平面等级精度为1㎝+1ppm,高程等级精度为2㎝+1ppm。 (5)计算机3台,打印机1台。 3、完成的任务情况 (1)E级GPS测量 共施测一级GPS网一个,共计4点。 (2)导线控制测量 测区共施测量导线8256米,导线控制点12个。 (3)图根控制测量 测区利用南方S86-T移动RTK施测图根控制点。

(4)1:1000地形图测量,施测带状地形图约为5.3KM。 二、作业的技术依据 1、《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2、《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4、《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 5、与本工程有关的其它技术规定、协议及合同。 三、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 1、平面控制资料 测区附近有控制GPS点两个(详见下表)。平面坐标系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平面等级为Ⅳ级,高程系统为吴淞高程系,高程等级为四等三角高程。经实地踏勘和检校,点位保持完好无位移,可作为本测区控制起算使用,详见下表: 2、高程控制资料 测区附近有两个已知高程控制点,高程系统为吴淞高程系。高程等级为四等三角高程。 四、控制测量 系统的采用

测量技术员工作总结

测量技术员工作总结 经过三年的学习和工作经验的积累,我已经从一个 对测量方面没有任何实际经验的学生逐渐成为公司测量 方面的主力军,先后完成几项测量工程项目。因我工作 勤奋认真,实事求是,吃苦耐劳,所以我负责的测量工 程项目多次受到委托方、设计方及施工单位的好评。毕业后,我来到葛洲坝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就职,被安排到 湖北恩施大龙潭项目部,第一个月从中学到了最基础的 东西,从对测量仪器的使用、外业地形测量中需要注意 的细节及室内的地形图编制有个系统的认识,接着跟随 一些有经验的测量工程师去学习野外的编录及编写,这 个过程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测量工作有了整体的认识,知道了测量工作基本方法和基本工作,同时也锻炼了我 的吃苦耐劳精神,这对我以后的工作也起了很大的促进 作用,也将成为我以后工作中的一笔财富。 后两个月,在老员工的手把手教导和本人的认真学 习下,逐渐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专业知识及工作技能,并 开始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工程,包括从进场开始的现场 踏勘、选点、仪器操作、资料整理及报告的编写,之后 经常去基础施工工地进行观摩与学习,负责工程的施工 放线,对基础的施工放线。

经过一年的学习和琢磨,***x年5月从大龙潭项目 部退场去了***项目部,在这里我对测量有了更好的认识和得到了更大的发挥,这个工程比较大,分上下库,下 库主要是一个大坝和引水隧洞,上库有两个主坝、两个 副坝,一条永久性公路等,从测量控制网复测开始,再 是原始地形测量,植被未全清理,跑棱镜的同志比较辛苦,交通没有车子,每天从早上6点出发,下午6、7点回来,开始我心理有点不平,别人都没这么苦,不过慢 慢的也就习惯了,既然自己选择了这个岗位,就该勤勤 恳恳、踏踏实实的干下去,惟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 人生价值。前期测量工作完后,我带领了一个队进行工作,我很细心也很努力,开始了开挖阶段,准备开挖边线、各建筑物边线等施工放样,土石方收方,内业成图,这些工作不是很辛苦,就是量大,要花时间和精力谨慎 的完成。 ***x年1月,我从***回到了公司后方,参加了公司国际工程培训,不久就通知我出国去***,我甚是高兴,从那时到现在我一直在***x项目部,准备项目部的相关 测量资料,看图纸、学习合同、国际通用的规范等,第 一次接触国际工程,我很期待,我将以饱满的热情去迎 接它。 工作的同时,公司在适当的时间给我们安排了基础

1:500地形图测绘总结

XX县XXX镇公路土方 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总结 XXXXXXX测绘有限公司 2014年11月

目录 一、任务概述 (3) 1.1 任务来源 (3) 1.2完成任务内容 (3) 1.3工作流程 (4) 1.4平面控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 数字化地形测量 (8) 二、技术设计执行况 (5) 2.1 作业技术依据 (5) 2.2设计书执行情况 (5) 2.3作业中的问题和处理 (6) 2.4质量保证措施 (6) 2.5新技术和方法的应用 (8) 2.6经验与教训 (8) 三、质量说明与评价 (8) 四、上交资料清单 (8)

一、任务概述 1.1 任务来源 本测绘项目为配合XX县XXX镇南公路规划、设计及后期建设等工作,我公司受XX县国土资源局委托提供地形图和测量控制成果,测绘地形图60490平方米(合91亩)。 1.2 完成任务内容 2014年11月中旬,组成以XX县国土资源局为主,土地局部分人员参与的城市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队伍共7人,分2个作业组。工程师2人,助理工程师及技术员5人。 2、设备配置: 3、任务完成情况 完成了测区的控制测量、地形测量、资料整理以及测绘成果的检查和验收。共布设图根点9个,测绘1:500地形图面积60490平方米。 1.3 工作流程

1.4 平面控制 平面坐标系采用:国家1980西安坐标系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起算点由XX省卫星连续运行站中心提供差分数据结算坐标、高程

1.5 数字化地形测量 该测区地形测量采用解析法全站仪施测地物点,地物点施测测站均设在首级控制点或图根导线点上,对部分较隐蔽地物点采用支导线或支点施测,对最困难的地物点采用皮尺丈量或交会法等作业方式施测地物点,点位精度和解析量达到《城市测量规范》(原国家土地局TD1001-93)规定要求。 《CASS》系统是在Auto-CAD平台上开发的多用途数字地形测绘与管理系统,其功能较强,图形编辑直接采用Auto-CAD平台进行,编辑时,按照附表要 向认真按《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规定和本设计书执行。 二、技术设计执行情况 2.1 作业技术依据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197-97) (5)《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6)《1:500、1:1000、1:2000外业数字化测图技术规程》(GB/T 14912-2005); (7)《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2005); (8)《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 ; (9)该项目技术设计书 2.2设计书执行情况 作业过程中,一般情况下严格执行设计书要求的各项内容,特殊情况下,经县国土资源局主管部门和设计方的同意,执行情况作了修改。

工程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工程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实习名称: 地点: 起止日期: 班级: 组号: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马玉晓 前言 实习目的:工程测量是测量学教学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和实验中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必要环节。通过测量学实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树立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劳动态度以及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通过测量教学实习可以将已学过的测量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综合起来进行一次系统的实践,不仅可以巩固,扩大和加深学生从课堂和实验环节所学的理论知识,系统的掌握测量仪器操作,施测计算,地形图绘制的基本技能,获得测量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经验,还可以了解基本测绘工 作的全过程,使学生在业务组织能力和实践方面得到锻炼,为今后从事测绘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任务和要求 1、熟练使用常规测量仪器和工具,要求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完成水准仪、经纬仪的技术操作。

2、能独立组织与实施导线测量、普通水准测量,观测值和成果均符合精度要求。 3、能熟练用经纬仪测绘法测绘大比例地形图。 4、能进行道路纵、横断面测量,并能够绘制道路纵横断面图。 5、能场地平整的测量工作,并计算工程土方量。 6、能运用极坐标法计算放样元素,并运用经纬仪和钢尺进行点位放样。 7、高程测设。 三、实习组织 实习期间的组织工作应由主讲教师全面负责,每班除主讲教师外,还应配备2,3位辅导教师,共同担任实习期间的辅导工作。 实习工作按小组进行,设组长1人,负责组内实习分工和仪器管理。负责借还和保管本组的仪器设备,负责本组实习,监督考勤工作,保管本组的测量成果资料。 实习过程中各组要在组长的统一指挥下,分工协作,每项工作要求由组员轮流担任,不要单纯追求进 度,注意提高工作质量,按时完成实习任务。 实习内容:1)实习项目名称:河南城建学院6号教学楼1:500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任务来源:工测量学指导教师实测目的与精确度要求:本次测量主要是对本学期测量学学的学习进行实践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总结。 各种测量读数和取值的要求 表三 内容读数和取值规定 角度测量 (,)水平角和竖直角读到″(地形测量时角度测量读到′); (,)方位角读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