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地形测绘技术总结

1:500地形测绘技术总结
1:500地形测绘技术总结

1:500地形测绘技术总结

密级:编号:

....1:500地形测绘

技术总结

………….

2013年07月

....1:500地形测绘

技术总结

编写单位(盖章):

编写人:

年月日

审核意见:

审核人:

年月日

目录

1 概述 (1)

1.1 任务来源及目的 (1)

1.2 工作量 (1)

1.3 任务的安排及完成情况 (1)

1.3.1 任务的安排 (1)

1.3.2 任务完成情况 (2)

1.4 测区概况和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2)

1.4.1 测区概况 (2)

1.4.2 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3)

2 技术设计执行情况 (3)

2.1 技术依据 (3)

2.2 技术执行情况 (3)

2.2.1 坐标系和高程基准 (3)

2.2.2 成图比例尺及地形图分幅 (4)

2.2.3 时间系统 (4)

2.2.4 主要精度指标 (4)

2.3 图根控制测量 (4)

2.4 1:500地形图的测绘 (5)

2.4.1 基本要求 (5)

2.4.2 地物、地貌的测绘方法 (5)

2.4.3 地形图的编辑 (7)

2.5 质量保证措施执行情况 (8)

2.6 经验教训及建议 (9)

2.6.1 经验教训 (9)

2.6.2 建议 (9)

3 成果质量说明与评价 (9)

4 上交测绘成果及资料清单 (11)

地形图测绘技术总结

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总结 最新发布的《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总结》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篇一:.....1:500地形测绘技术总结 密级:编号: ....1500地形测绘 技术总结 ????.年07月 20XX ....1500地形测绘 技术总结 编写单位(盖章):编写人: 年月日 审核意见:审核人: 年月日 目录 1 概述...................................................................

(1) 任务来源及目的................................................................... ..............................................................1 工作量................................................................... ..................................................................... .........1 任务的安排及完成情况................................................................... ..................................................1 任务的安排................................................................... .. (1) 任务完成情况................................................................... .............................................................2 测区简况和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2 测区简况................................................................... ..................................................................... 2 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 (2) 2 技术设计执行情况................................................................... .. (3) 技术依据................................................................... ..................................................................... .....3 技术执行情况...................................................................

地形测量技术总结

共享知识分享快乐 旺苍县云雾山矿区1:2000比例尺地形测绘 技术总结 2011年9月.成都

旺苍县云雾山矿区1:2000 比例尺地形测绘 技术总结 编写者:李茂生 审核者:李明

2011 年9 月. 成都 目录 1、概述. (1) 1.1 、目的和任务 (1) 1.2 、测区概况 (1) 1.3 、已有资料及利用情况 (1) 1.4 、项目实施概况 (2) 2、作业技术依据. (3) 3、坐标和高程系统. (3) 4、控制测量. (3) 4.1 、起算数据 (4) 4.2 、首级控制 (4) 4.3 、图根控制测量 (4) 4.4 、高程控制测量 (5) 5、地形测量. (5) 6、质量评述. (7) 1、内业检查情况 (7) 2、外业检查情况 (8) 3、结论 (8) 7、资料成果. (8)

旺苍县云雾山矿区1:2000比例尺地形测绘技术总结 1、概述 1.1、目的和任务 采用数字测图的方式,开展云雾山矿区采矿权区域内约4平方公里范围的 1:2000比例尺地形测绘工作。为进一步探明矿区远景储量,地质矿产勘查设计、施工提供准确、现势的基础测绘数据、资料。 1.2、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广元市旺苍县大河乡的云雾山地区,地处川北山区,平均海拔高程 1600 m左右;测区以合儿山为中心,向四周延伸,面积约4平方公里。 测区交通不便,距旺苍县城约45km,距旺苍县大河乡政府约10km,有碎石公路与县道相通。 测区内植被茂密,人烟稀少,只在测区东部有3-4户人家及少量耕地。大部分地方为灌木丛、小竹林杂生的灌木林地,局部有小面积松树林,通行和通视困难,给野外测量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1.3、已有资料及利用情况 1、收集的本区1:2000地质地形图,作为本区控制选点及工作线路图使用。 2、由业主方收集的本区域旺苍云雾山林区的控制点2个,位于云雾山山顶和老君山山顶。经了解得知,该成果属1954年北京坐标系与1956年黄海高程系。检核后较差符合要求。

地形图测量技术情况总结范文示范

xxxxxxx地形图测绘测绘技术工作总结 xxxxxxxxxxx有限公司 二〇一一年三月

xxxxxxxx地形图测绘测绘技术工作总结 项目负责:xxx 拟编:xxx 审核:xxx 总工程师:xxx xxxxxxxx有限公司 二〇一一年三月 目录

一概述 二作业的技术依据 三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 四控制测量 五1:500比例尺地形图测量 六成果资料的检查 七结论与建议 八成果资料提交 一、概述

受********(以下简称甲方)的委托,我单位承担了******的测量任务,以下为本次测量的技术总结。 1、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交通较为便利。测区内通视条件良好,测量较为方便。 2、投入的人员和仪器设备 (1)本工程投入人员共*人,其中测图组*人,控制组*人;其中助理工程师*人,技术员*人。 (2)xxxx全站仪1台套(2″)。 (3)xxxx全站仪1台套(2″)。 (4)南方NGS9600GPS静态接收机4台套,平面等级精度为1㎝+1ppm,高程等级精度为2㎝+1ppm。 (5)瑞得R90T双频GPS接收机2台套,平面等级精度为1㎝+1ppm,高程等级精度为2㎝+1ppm。 (6)计算机1台,打印机1台。 3、完成的任务情况 (1)E级GPS测量 共施测一级GPS网一个,共计6点。 (2)导线控制测量 测区共施测量导线****米。 (3)图根控制测量 测区利用瑞得R90T移动RTK施测图根控制点。 (4)1:500地形图测量,施测地形图约为****平方米。 二、作业的技术依据

1、《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2、《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4、《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 5、与本工程有关的其它技术规定、协议及合同。 三、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 1、平面控制资料 测区附近有控制GPS点两个(详见下表)。平面坐标系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平面等级为Ⅳ级,高程系统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高程等级为四等三角高程。经实地踏勘和检校,点位保持完好无位移,可作为本测区控制起算使用,详见下表: 2、高程控制资料 测区附近有两个已知高程控制点,高程系统为1956黄海高程系。高程等级为四等三角高程。 四、控制测量 系统的采用 1、平面坐标系统 平面坐标系统:1954北京坐标系。 2、高程系统 高程系统:1956年黄海高程系。

航空摄影地形测量技术总结报告精编版

航空摄影地形测量技术 总结报告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安徽省池州长九(神山)灰岩矿项目物流廊道工程地形测量 技术工作总结 批准: 审核: 校核: 编写: 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科研设计院 2016年3月

目录

一、任务概况 受中电建安徽长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委托,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科研设计院对安徽省池州池州港牛头山码头码头至神山区域进行1:1000地形图测绘。野外数据采集于2016年2月22开始,3月12日结束,室内成图于3月15日结束。 任务分成三块区域,根据设计的物流廊道设计方案设计飞行区域,采用无人机航测进行1:1000地形图作业。 二、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测区位于安徽省池州市西南方向,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四季分明。 318国道至神山测区基本呈带状分布,地形较为复杂,主要包含工业厂矿,农田及山区,测区内居民散落分布,交通便利。本次航测时间正处于长江流域梅雨季节,给航测工作带来一定影响。 飞行空域状况 测区位于乡镇区域,无人机飞行高度小于1000米,属于开放的低空空域。附近没有军事区域,无民用机场,不在机场空域,民航航路上。飞行空域情况良好。 人员配备 根据本次测量要求,经过对测区的实地踏勘,在充分了解该测区的特点,线路特征以及实施难度的基础上,我科研设计院测量中心组织了精干高效的测量队伍,投入12人到本次测量任务中。其主要参加人员情况如下:

设备配备 本项目投入仪器设备: 硬件设备 1)RTK GPS设备 2)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 3)eBee无人机 软件设备 1)德国的 INPHO MATCH-AT空中三角测量加密模块 2)全数字摄影测量采编一体化系统GeoOne 成图系统软件三、摄区基本技术要求及技术依据 基本技术要求 (1)所获取影像为可进行立体测量的真彩色数字影像。 (2)按6cm地面分辨率进行技术设计,影像数据满足1:1000比例尺的线划图(DLG)、正射影像图(DOM)的成图精度要求。 (3)无人机配置了高精度动态测量型GPS接收机,其性能应满足本次测图精度的技术要求,摄站点坐标成果采用事后相位差分技术解算。 (4)航线按图廓中心线敷设,要求一张航片覆盖一幅图,航向重叠65%-75%;旁向重叠65%-70%。 成果规格、投影、坐标及高程系统 1)投影方式采用高斯-克吕格3°带投影,中央子午线为117°;

XX公司1:500地形测量技术总结

XX股份有限公司1:500地形测量技术总结单位: 院长: 工程师: 项目负责: 1 概述 受XX股份有限公司委托,我院承担了XX股份有限公司的1:500地形测量工作,自X月X日开始,至X月X日结束,共完成(包括大田在内)测图面积2.4㎞2,E级GPS点11个,RTK加密控制点233个。 2 测区利用资料 2.1 该测区范围内的1997年1:500地形图和地籍图资料。 2.2 该测区范围内收集的控制成果资料,为1954北京坐标系,水准点高程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 3 作业依据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城市测量规范》CJJ—1999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1993 《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GB/T16818—1997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1997 《湖北省沙隆达股份有限公司1:500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 4 坐标系统与高程系统 4.1 坐标系统采用沙市独立坐标系统,按 1.5°分带,中央子午线经度为L0=112°30′,横坐标加500㎞。 4.2 高程系统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 4.3 测图比例尺1:500,等高距为0.5m。 5 控制测量

5.1 平面控制测量 5.1.1 测区平面首级控制测量采用GPS方法测量,GPS控制网沿厂区外围按点对布设,构成大地四边形组成的网状图形,点对的距离1--5㎞。组成点对的两点应互相通视,其间距应大于400m,特殊情况下不短于300m本控制网布置11个GPS控制点,联测了3个国家四等平面控制点作为起算点的E级GPS 网,GPS控制网采用静态作业模式。 5.2 E级GPS网精度统计。 5.2.1 本网在已知点的基础共布设11个E级GPS点。 5.2.2 通过四台莱卡随机GPS仪器观测,观测条件符合规范要求。 5.2.3 采用莱卡随机GPS后处理软件SKIPRO3.0后处理,基线解算平差软件对整网进行了基线解算和平差。 5.2.4 提交的成果是中央子午线经度为L0=112°30′的1.5°分带,横坐标加500㎞的沙市独立坐标系坐标。 5.3 高程控制测量 5.3.1 此次依据实地情况采用GPS测定高程。测区位于江汉平原,地势平坦。用几何水准联测了6个GPS点,然后用多项式拟合模型,求出这些点正常高。 5.3.2 GPS水准精度统计,最弱点高程中误差:D25点,1.85mm。 5.4 图根控制测量 5.4.1 图根控制测量采用RTK技术,又称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技术,观测采用双频莱卡GPS接收机。2个工作日完成233点的图根控制点的任务,满足测图密度要求。 5.4.2 基准站设在E级GPS点上,解算出两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参数,水平残差最大为±3.1㎝,垂直残差最大为±0.7㎝。观测时间大于120s,机内精度贯标预设为点位中误差±1.5㎝,高程中误差±2.0,观测中取平面和高程中误差均小于±1.0㎝时进行记录。 6 数字化地形测图 6.1 采用EDMS6.0地形地籍成图软件编辑,一次性数字化成图。 6.2 外业采用全站仪采集数据并结合绘草图的方式,内业成图采用计算机。

地形测绘技术总结

....1:500地形测绘 技术总结 编写单位(盖章): 编写人: 年月日 审核意见: 审核人: 年月日 目录 1概述......................................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任务来源及目的............................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工作量.................................... 错误!未指定书签。 1.3任务的安排及完成情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1.3.1任务的安排.............................. 错误!未指定书签。 1.3.2任务完成情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1.4测区概况和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1.4.1测区概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1.4.2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2技术设计执行情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技术依据..................................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技术执行情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1坐标系和高程基准........................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2成图比例尺及地形图分幅..................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3时间系统................................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4主要精度指标............................ 错误!未指定书签。 2.3图根控制测量.............................. 错误!未指定书签。 2.41:500地形图的测绘......................... 错误!未指定书签。 2.4.1基本要求................................ 错误!未指定书签。 2.4.2地物、地貌的测绘方法.................... 错误!未指定书签。 2.4.3地形图的编辑............................ 错误!未指定书签。 2.5质量保证措施执行情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2.6经验教训及建议............................ 错误!未指定书签。 2.6.1经验教训................................ 错误!未指定书签。 2.6.2建议.................................... 错误!未指定书签。3成果质量说明与评价........................ 错误!未指定书签。4上交测绘成果及资料清单.................... 错误!未指定书签。

1_1000带状地形图测绘技术总结

金寨南路带状地形图测绘测绘技术工作总结

安徽省勘查技术院 二〇一四年七月 金寨南路带状地形图测绘测绘技术工作总结 项目负责:张伟 拟编:李蕴飞 审核:程上宾 总工程师:代志国

安徽省勘查技术院 二〇一四年七月 目录一概述 二作业的技术依据 三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 四控制测量 五1:1000比例尺地形图测量 六成果资料的检查 七结论与建议

八成果资料提交 一、概述 为满足金寨南路拓宽改造工程设计及施工需要,受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甲方)的委托,我单位承担了金寨南路带状地形图的测绘任务,以下为本次测绘的技术总结。 1、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合肥市肥西县,交通较为便利。测量区域为上三路至新建206国道段,测区内道路地势起伏比较平缓,通视条件较好,测绘内容主要为道路、房屋、沟渠等,地形测量困难类别为建筑与工业区Ⅰ类。 2、投入的人员和仪器设备 (1)本工程投入人员共7人,其中测图组4人,控制组3人;其中助理工程师2人,技术员5人。 (2)NTS-362RL全站仪2台套(2″)。 (3)SOUTH-DL200电子水准仪1台套(1mm/KM)。 (4)南方S86-T GPS接收机3台套,平面等级精度为1㎝+1ppm,高程等级精度为2㎝+1ppm。 (5)计算机3台,打印机1台。

3、完成的任务情况 (1)E级GPS测量 共施测一级GPS网一个,共计4点。 (2)导线控制测量 测区共施测量导线8256米,导线控制点12个。 (3)图根控制测量 测区利用南方S86-T移动RTK施测图根控制点。 (4)1:1000地形图测量,施测带状地形图约为5.3KM。 二、作业的技术依据 1、《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2、《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4、《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 5、与本工程有关的其它技术规定、协议及合同。 三、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 1、平面控制资料 测区附近有控制GPS点两个(详见下表)。平面坐标系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平面等级为Ⅳ级,高程系统为吴淞高程系,高程等级为四等三角高程。经实地踏勘和检校,点位保持完好无位移,可作为本测区控制起算使用,详见下表:

.....1:500地形测绘技术总结

密级:编号: ....1:500地形测绘 技术总结 …………. 2013年07月

....1:500地形测绘 技术总结 编写单位(盖章): 编写人: 年月日 审核意见: 审核人: 年月日

目录 1 概述 (1) 1.1 任务来源及目的 (1) 1.2 工作量 (1) 1.3 任务的安排及完成情况 (1) 1.3.1 任务的安排 (1) 1.3.2 任务完成情况 (2) 1.4 测区概况和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2) 1.4.1 测区概况 (2) 1.4.2 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2) 2 技术设计执行情况 (3) 2.1 技术依据 (3) 2.2 技术执行情况 (3) 2.2.1 坐标系和高程基准 (3) 2.2.2 成图比例尺及地形图分幅 (3) 2.2.3 时间系统 (4) 2.2.4 主要精度指标 (4) 2.3 图根控制测量 (4) 2.4 1:500地形图的测绘 (5) 2.4.1 基本要求 (5) 2.4.2 地物、地貌的测绘方法 (5) 2.4.3 地形图的编辑 (7) 2.5 质量保证措施执行情况 (8) 2.6 经验教训及建议 (9) 2.6.1 经验教训 (9) 2.6.2 建议 (9) 3 成果质量说明与评价 (9) 4 上交测绘成果及资料清单 (10)

....1:500地形测绘 技术总结 1概述 1.1 任务来源及目的 为适应…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 展的需要,及时准确地为城区的规划、税收及土地整理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受……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委托,……(以下简称“我….”)承担....1:500地形测绘项目。 经过我单位的努力,现已完成了全部工作,特作如下总结。 1.2 工作量 1、布设了GNSS一级控制网点4点; 2、施测了GNSS-RTK图根点119点; 3、完成1:500全野外数字化测图3.5㎞2。 1.3 任务的安排及完成情况 1.3.1 任务的安排 1、项目参与人员情况(见表1-1) 表1-1 2、投入的主要仪器设备(见表1-2) 表1-2

500地形测量技术总结

招远市1:500比例尺地形测量项目技术总结报告 招远市规划管理处山东海天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二O一O年六月

招远市1:500比例尺地形测量项目 项目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设计编写人: 审核人: 招远市规划管理处 山东海天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2010年6月

目录 第一章测区概况 (2) 第二章已有成果资料的分析与利用 (2) 一、控制资料 (2) 二、地形图资料 (3) 第三章基准 (3) 第四章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3) 第五章作业技术依据及成图方法 (3) 一、作业的技术依据 (3) 二、地形图规格 (3) 三、成图方法 (4) 第六章控制测量 (4) 一、一级GPS (4) (一)、一级GPS控制网选点、埋石 (4) (二)、一级GPS观测 (5) (三)、一级GPS控制点编号及点之记 (5) (四)、观测数据的存储备份 (5) (五)、一级GPS网数据处理 (6) (六)、一级GPS点的高程 (7) 二、等外水准测量 (7) (一)、水准网的布设 (7) (二)、水准观测 (7) (三)、水准观测记录 (8) (四)、外业数据的检核 (8) (五)、水准网的平差 (8) 三、图根控制测量 (8) 第七章地形图测绘 (9) 一、地形图数据采集的方法 (9) 二、碎部测量数据采集的内容及表示方法 (10) 三、地形图的编辑与绘制 (15) 第八章保证措施 (16) 一、质量保证措施 (16) 二、安全保证措施 (17) 三、工期保证措施 (18) 第九章精度统计及质量评价 (18) 一、一级GPS导线 (18) 二、等外水准 (20) 三、图根导线 (20) 四、地形图 (21) 五、质量评价 (21) 第十章提交成果资料 (21) 附图 (22) 一、一级GPS控制点展点图 (22) 二、等外水准观测路线示意图 (22)

1:500地形图测绘总结

XX县XXX镇公路土方 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总结 XXXXXXX测绘有限公司 2014年11月 目录 一、任务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任务来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完成任务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工作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1、4平面控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1、5 数字化地形测量?8 二、技术设计执行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2、1 作业技术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2、2设计书执行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2、3作业中得问题与处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2、4质量保证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新技术与方法得应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2、6经验与教训?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质量说明与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上交资料清单?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任务概述 1、1 任务来源 本测绘项目为配合XX县XXX镇南公路规划、设计及后期建设等工作,我公司受XX县国土资源局委托提供地形图与测量控制成果,测绘地形图60490平方米(合91亩)。 1、2 完成任务内容 2014年11月中旬,组成以XX县国土资源局为主,土地局部分人员参与得城市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队伍共7人,分2个作业组。工程师2人,助理工程师及技术员5人。 2、设备配置: 3、任务完成情况 完成了测区得控制测量、地形测量、资料整理以及测绘成果得检查与验收。共布设图根点9个,测绘1:500地形图面积60490平方米。 1、3 工作流程

1:1000带状地形图测绘技术总结

金寨南路带状地形图测绘测绘技术工作总结 安徽省勘查技术院 二〇一四年七月

金寨南路带状地形图测绘测绘技术工作总结 项目负责:张伟 拟编:李蕴飞 审核:程上宾 总工程师:代志国 安徽省勘查技术院 二〇一四年七月

目录一概述 二作业的技术依据 三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 四控制测量 五 1:1000比例尺地形图测量 六成果资料的检查 七结论与建议 八成果资料提交

一、概述 为满足金寨南路拓宽改造工程设计及施工需要,受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甲方)的委托,我单位承担了金寨南路带状地形图的测绘任务,以下为本次测绘的技术总结。 1、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合肥市肥西县,交通较为便利。测量区域为上三路至新建206国道段,测区内道路地势起伏比较平缓,通视条件较好,测绘内容主要为道路、房屋、沟渠等,地形测量困难类别为建筑与工业区Ⅰ类。 2、投入的人员和仪器设备 (1)本工程投入人员共7人,其中测图组4人,控制组3人;其中助理工程师2人,技术员5人。 (2)NTS-362RL全站仪2台套(2″)。 (3)SOUTH-DL200电子水准仪1台套(1mm/KM)。 (4)南方S86-T GPS接收机3台套,平面等级精度为1㎝+1ppm,高程等级精度为2㎝+1ppm。 (5)计算机3台,打印机1台。 3、完成的任务情况 (1)E级GPS测量 共施测一级GPS网一个,共计4点。 (2)导线控制测量 测区共施测量导线8256米,导线控制点12个。 (3)图根控制测量 测区利用南方S86-T移动RTK施测图根控制点。

(4)1:1000地形图测量,施测带状地形图约为5.3KM。 二、作业的技术依据 1、《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2、《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4、《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 5、与本工程有关的其它技术规定、协议及合同。 三、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 1、平面控制资料 测区附近有控制GPS点两个(详见下表)。平面坐标系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平面等级为Ⅳ级,高程系统为吴淞高程系,高程等级为四等三角高程。经实地踏勘和检校,点位保持完好无位移,可作为本测区控制起算使用,详见下表: 2、高程控制资料 测区附近有两个已知高程控制点,高程系统为吴淞高程系。高程等级为四等三角高程。 四、控制测量 系统的采用

测量技术员工作总结

测量技术员工作总结 经过三年的学习和工作经验的积累,我已经从一个 对测量方面没有任何实际经验的学生逐渐成为公司测量 方面的主力军,先后完成几项测量工程项目。因我工作 勤奋认真,实事求是,吃苦耐劳,所以我负责的测量工 程项目多次受到委托方、设计方及施工单位的好评。毕业后,我来到葛洲坝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就职,被安排到 湖北恩施大龙潭项目部,第一个月从中学到了最基础的 东西,从对测量仪器的使用、外业地形测量中需要注意 的细节及室内的地形图编制有个系统的认识,接着跟随 一些有经验的测量工程师去学习野外的编录及编写,这 个过程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测量工作有了整体的认识,知道了测量工作基本方法和基本工作,同时也锻炼了我 的吃苦耐劳精神,这对我以后的工作也起了很大的促进 作用,也将成为我以后工作中的一笔财富。 后两个月,在老员工的手把手教导和本人的认真学 习下,逐渐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专业知识及工作技能,并 开始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工程,包括从进场开始的现场 踏勘、选点、仪器操作、资料整理及报告的编写,之后 经常去基础施工工地进行观摩与学习,负责工程的施工 放线,对基础的施工放线。

经过一年的学习和琢磨,***x年5月从大龙潭项目 部退场去了***项目部,在这里我对测量有了更好的认识和得到了更大的发挥,这个工程比较大,分上下库,下 库主要是一个大坝和引水隧洞,上库有两个主坝、两个 副坝,一条永久性公路等,从测量控制网复测开始,再 是原始地形测量,植被未全清理,跑棱镜的同志比较辛苦,交通没有车子,每天从早上6点出发,下午6、7点回来,开始我心理有点不平,别人都没这么苦,不过慢 慢的也就习惯了,既然自己选择了这个岗位,就该勤勤 恳恳、踏踏实实的干下去,惟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 人生价值。前期测量工作完后,我带领了一个队进行工作,我很细心也很努力,开始了开挖阶段,准备开挖边线、各建筑物边线等施工放样,土石方收方,内业成图,这些工作不是很辛苦,就是量大,要花时间和精力谨慎 的完成。 ***x年1月,我从***回到了公司后方,参加了公司国际工程培训,不久就通知我出国去***,我甚是高兴,从那时到现在我一直在***x项目部,准备项目部的相关 测量资料,看图纸、学习合同、国际通用的规范等,第 一次接触国际工程,我很期待,我将以饱满的热情去迎 接它。 工作的同时,公司在适当的时间给我们安排了基础

1:500地形图测绘总结

XX县XXX镇公路土方 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总结 XXXXXXX测绘有限公司 2014年11月

目录 一、任务概述 (3) 1.1 任务来源 (3) 1.2完成任务内容 (3) 1.3工作流程 (4) 1.4平面控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 数字化地形测量 (8) 二、技术设计执行况 (5) 2.1 作业技术依据 (5) 2.2设计书执行情况 (5) 2.3作业中的问题和处理 (6) 2.4质量保证措施 (6) 2.5新技术和方法的应用 (8) 2.6经验与教训 (8) 三、质量说明与评价 (8) 四、上交资料清单 (8)

一、任务概述 1.1 任务来源 本测绘项目为配合XX县XXX镇南公路规划、设计及后期建设等工作,我公司受XX县国土资源局委托提供地形图和测量控制成果,测绘地形图60490平方米(合91亩)。 1.2 完成任务内容 2014年11月中旬,组成以XX县国土资源局为主,土地局部分人员参与的城市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队伍共7人,分2个作业组。工程师2人,助理工程师及技术员5人。 2、设备配置: 3、任务完成情况 完成了测区的控制测量、地形测量、资料整理以及测绘成果的检查和验收。共布设图根点9个,测绘1:500地形图面积60490平方米。 1.3 工作流程

1.4 平面控制 平面坐标系采用:国家1980西安坐标系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起算点由XX省卫星连续运行站中心提供差分数据结算坐标、高程

1.5 数字化地形测量 该测区地形测量采用解析法全站仪施测地物点,地物点施测测站均设在首级控制点或图根导线点上,对部分较隐蔽地物点采用支导线或支点施测,对最困难的地物点采用皮尺丈量或交会法等作业方式施测地物点,点位精度和解析量达到《城市测量规范》(原国家土地局TD1001-93)规定要求。 《CASS》系统是在Auto-CAD平台上开发的多用途数字地形测绘与管理系统,其功能较强,图形编辑直接采用Auto-CAD平台进行,编辑时,按照附表要 向认真按《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规定和本设计书执行。 二、技术设计执行情况 2.1 作业技术依据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197-97) (5)《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6)《1:500、1:1000、1:2000外业数字化测图技术规程》(GB/T 14912-2005); (7)《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2005); (8)《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 ; (9)该项目技术设计书 2.2设计书执行情况 作业过程中,一般情况下严格执行设计书要求的各项内容,特殊情况下,经县国土资源局主管部门和设计方的同意,执行情况作了修改。

工程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工程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实习名称: 地点: 起止日期: 班级: 组号: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马玉晓 前言 实习目的:工程测量是测量学教学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和实验中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必要环节。通过测量学实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树立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劳动态度以及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通过测量教学实习可以将已学过的测量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综合起来进行一次系统的实践,不仅可以巩固,扩大和加深学生从课堂和实验环节所学的理论知识,系统的掌握测量仪器操作,施测计算,地形图绘制的基本技能,获得测量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经验,还可以了解基本测绘工 作的全过程,使学生在业务组织能力和实践方面得到锻炼,为今后从事测绘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任务和要求 1、熟练使用常规测量仪器和工具,要求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完成水准仪、经纬仪的技术操作。

2、能独立组织与实施导线测量、普通水准测量,观测值和成果均符合精度要求。 3、能熟练用经纬仪测绘法测绘大比例地形图。 4、能进行道路纵、横断面测量,并能够绘制道路纵横断面图。 5、能场地平整的测量工作,并计算工程土方量。 6、能运用极坐标法计算放样元素,并运用经纬仪和钢尺进行点位放样。 7、高程测设。 三、实习组织 实习期间的组织工作应由主讲教师全面负责,每班除主讲教师外,还应配备2,3位辅导教师,共同担任实习期间的辅导工作。 实习工作按小组进行,设组长1人,负责组内实习分工和仪器管理。负责借还和保管本组的仪器设备,负责本组实习,监督考勤工作,保管本组的测量成果资料。 实习过程中各组要在组长的统一指挥下,分工协作,每项工作要求由组员轮流担任,不要单纯追求进 度,注意提高工作质量,按时完成实习任务。 实习内容:1)实习项目名称:河南城建学院6号教学楼1:500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任务来源:工测量学指导教师实测目的与精确度要求:本次测量主要是对本学期测量学学的学习进行实践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总结。 各种测量读数和取值的要求 表三 内容读数和取值规定 角度测量 (,)水平角和竖直角读到″(地形测量时角度测量读到′); (,)方位角读到′

地形测量技术经验总结分析报告完成版 (1)

地形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实习地点:周口店 实习时间:2011年8月7号——8月31号 指导老师: 组号:6组 班级:测绘x班(101209) 编写人:xxx(101209) 一、完成任务情况: (1)1、任务来源: 为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更好的掌握测量技能、使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院领导安排我院09级测绘专业学生到周口店进行地形测量实习,指导同学们顺利完成对地形图的施测任务。 2、测区范围: 每个小组由抽签决定本小组的测区位置,我组测区范围南起长沟峪煤矿医院(K07)、北至长沟峪煤矿公交站(K09),西起长沟峪煤矿、东至周口河(Z01),测区为400mx400m总面积为平方公里的区域。 3、遵守的技术要求: 首级控制测量等级为一级导线测量,图根导线测量等级为四等,高程控制测量等级为四等水准测量。 4、规范和图示: (1)以测绘出版社出版的《工程测量规范》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城市测量规范》为遵守规范,以《1:500、1:1000、1:2000地形图平板仪测量规范(GB/T16819-1997)》为遵守图式。 (2)施测单位、工作起止日期、实际完成的工作量: 1、施测单位: 以小组为单位,测绘2班6组。 2、工作起止日期: 实习工作起始时间为2011年8月6日,结束时间为2011年8月30日。 3、实际完成的工作量: 我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首级控制测量,图根控制测量,四等水准测量和相关内业计算。

最终完成了我组所分配的400mx400m的测绘区域的聚脂薄膜成图任务。 二、利用资料情况: (1)、利用资料的施测单位、时间: 使用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绘制的,《1:10000周口店地学实习基地地形图》一张。(2)、坐标系统、采用仪器、观测方法、实测范围: 采用1954北京坐标系此地形图采用1954年北京大地坐标系,运用航拍技术和方法成图 三、水准和首级控制测量: (1)、坐标系统和起算数据: 我们采用的坐标系统为80国家平面直角坐标系。起算数据为K01点的坐标数据,为x=,y=.00m,z=。 (2)、图形布置、点位设置及其数量: 图形布置是在测区内形成一条由K01至K15的闭合导线,K10处延河岸向两侧各引一支点分别为Z01和Z02。从K01到K09控制点延周胜路路设置,K10与两支点设置在周口河岸,K11与K12设置在两座山头,K13到K15设置在大车路边,首级控制点共有17个。 (3)、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和计算方法: 首级控制测量使用了J2全站仪一套,采取每个控制点均设站观测的复觇导线,通过测回法和方向观测法进行观测,每站水平角均观测两个测回。计算方法是以闭合导线来进行计算的,首先根据水平观测角来计算出角度闭合差并平差。再根据起始边的坐标方位角和改正好的转折角值计算其余各边的坐标方位角,第三是根据坐标方位角和边长进行坐标增量的计算,第四是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最后根据起始点坐标依次计算出各导线点的坐标。控制点的高程是通过三角高程测量的计算方法来计算得到的,此处需要检验往返所测高程的较差,然后通过平均高差中数和平均水平距离进行控制点的高程误差配赋。在四等水准测量中,我们是采用S6正像水准仪和5、6号水准尺进行施测,我们所测的点为从K01到K10,再直接到K13,再通过K14、K15返回K01点。在测量过程中,采用后前前后的观测顺序,因控制点相距较远,均在控制点中间加设转点,并保证两控制点之间为偶数站,然后观测时保证每次读数均在水准尺30cm以上,且所读数据符合如下技术要求 计算是通过观测得到的高程进行高程误差配赋。 (4)、精度情况:方位角闭合差和全长相对闭合差: 平面控制测量计算得到的角度闭合差fb=8″较差限差。我们所做的四等水准测量的全长闭合差为fh=<,在限差内。

地形测量技术报告

*****供水工程1:1000地形图测量 技术总结报告 ********工程测量技术有限公司 年月

*****供水工程1:1000地形图测量 技术总结报告 项目负责: 技术负责: 编写者: 审核者: 年月

目录 一、概述 (1) 二、完成主要工程量 (1) 三、数字化地形图测量 (2) 四、质量评定 (4) 五、存在问题及说明 (4) 六、提交资料 (4) 七、安全生产 (5) 八、控制点成果表 (6) 九、 GPS综合报告 (9)

一、概述 为满足*****供水工程设计及施工的需要,受***自来水公司(以下简称“甲方”)的委托,我公司于二零零九年七月十一日至八月一日顺利完成了信丰县供水工程1:1000地形图测量。 1.1测区概况 测区成带状分布,自**水库取水点开始,依次经过如下村镇:大桥镇,古陂镇,最后到达水厂选址所在地乐平科技园。 本测量坐标系统采用1954北京坐标系,高程采用国家1956黄海高程系统。 1.2作业依据 A、《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B、《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H2001-92); B、《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7929-1995); C、《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GB/T 18315-2001); D、《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 18316-2001); E、《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 197-97)。 二、完成主要工作量 我公司于2009年7月11日进驻测区至2009年8月1日完成全部测绘工作,工作内容主要包括1:500、1:1000地形图、水准测量等,具体工作量详见表1: 完成主要工作量 表 1

1:500地形图测绘总结[1]

东阿县牛角店镇公路土方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总结 聊城市经纬测绘有限公司 2014年11月

目录 一、任务概述 (3) 1.1 任务来源 (3) 1.2完成任务内容 (3) 1.3工作流程 (4) 1.4平面控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 数字化地形测量 (8) 二、技术设计执行况 (5) 2.1 作业技术依据 (5) 2.2设计书执行情况 (5) 2.3作业中的问题和处理 (6) 2.4质量保证措施 (6) 2.5新技术和方法的应用 (8) 2.6经验与教训 (8) 三、质量说明与评价 (8) 四、上交资料清单 (8)

一、任务概述 1.1 任务来源 本测绘项目为配合东阿县牛角店镇南公路规划、设计及后期建设等工作,我公司受东阿县国土资源局委托提供地形图和测量控制成果,测绘地形图60490平方米(合91亩)。 1.2 完成任务内容 2014年11月中旬,组成以东阿县国土资源局为主,土地局部分人员参与的城市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队伍共7人,分2个作业组。工程师2人,助理工程师及技术员5人。 2、设备配置: 3、任务完成情况 完成了测区的控制测量、地形测量、资料整理以及测绘成果的检查和验收。共布设图根点9个,测绘1:500地形图面积60490平方米。 1.3 工作流程

1.4 平面控制 平面坐标系采用:国家1980西安坐标系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起算点由山东省卫星连续运行站中心提供差分数据结算坐标、高程

1.5 数字化地形测量 该测区地形测量采用解析法全站仪施测地物点,地物点施测测站均设在首级控制点或图根导线点上,对部分较隐蔽地物点采用支导线或支点施测,对最困难的地物点采用皮尺丈量或交会法等作业方式施测地物点,点位精度和解析量达到《城市测量规范》(原国家土地局TD1001-93)规定要求。 《CASS》系统是在Auto-CAD平台上开发的多用途数字地形测绘与管理系统,其功能较强,图形编辑直接采用Auto-CAD平台进行,编辑时,按照附表要 向认真按《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规定和本设计书执行。 二、技术设计执行情况 2.1 作业技术依据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197-97) (5)《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6)《1:500、1:1000、1:2000外业数字化测图技术规程》(GB/T 14912-2005); (7)《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2005); (8)《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 ; (9)该项目技术设计书 2.2设计书执行情况 作业过程中,一般情况下严格执行设计书要求的各项内容,特殊情况下,经县国土资源局主管部门和设计方的同意,执行情况作了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