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宰相一览表

合集下载

宋朝宰相大全

宋朝宰相大全

宋朝宰相名單王溥(18)、魏仁浦(33)、薛居正(32)、沈義倫(31)、盧多遜(39)、竇偁(31)、郭贄(33)、李昉(15)、李穆(23)、李至(13)、呂至(13)、蘇易簡(48)、李沆(15)、呂端(21)、寇準(25)、張洎(21)、溫仲舒(31)、***齡(35)、向敏中(21)、趙安仁(24)、丁謂(18)、張知白(24)、王曾(16)、任中正(15)、呂夷簡(31)、魯宗道(39)、張士遜(31)、陳堯佐(35)、王隨(24)、宋綬(21)、蔡齊(31)、盛度(21)、程琳(25)、李若谷(25)(仁宗,公元1038年)、韓億(32)、王鬷(24)、宋庠(16)、晁宗(33)、王舉正(25)、賈昌朝(33)、吳育(17)、丁度(11)、文彥博(25)、龐籍(39)、高若訥(32)、劉沆(23)、程戡(25)、富弼(24)、曾公亮(25)、孫抃(18)、陳升之(24)、王安石(15)、王珪(15)、元絳(16)、蔡確(32)、章敦(23)、蒲宗孟(32)、李清臣(25)、司馬光(21)、韓縝(33)、呂公著(24)、韓維(31)、範存仁(25)、孫固(18)、胡宗愈(32)、傅堯俞(33)、蘇頌(35)、蘇轍(41)、鄭雍(32)、安燾(24)、蔡卞(21)、曾布(17)、範純禮(39)、陸佃(23)、溫益(24)、蔡京(25)、張商英(33)、吳居厚(24)、張康國(33)、鄧洵武(37)、梁子美(23)、徐處仁(25)、劉正夫(24)、鄧洵仁(33)、侯蒙(23)、鄭居中(31)、王黼(23)、馮熙載(39)、範致虛(33)、趙野(25)、吳敏(18)、王孝迪(23)、李綱(21)、耿南仲(25)、李(18)、陳過庭(39)、王(16)、呂好問(24)、李回(13)、顏岐(25)、許景衡(39)、汪伯彥(24)、呂頤浩(33)、王绹(18)、勝康(23)、範宗尹(23)、劉(25)、張守(17)、翟汝文(25)、權邦彥(32)、胡松年(25)、折彥質(32)、孫近(21)、李光(13)、範同(17)、萬俟(23)、樓照(24)、李文會(24)、李若谷(25)(高宗,公元1145年)、段拂(18)、汪勃(17)、余堯弼(31)、巫伋(13)、宋樸(23)、史才(8)、魏師遜(45)、鄭仲熊(39)、湯思退(35)、魏良臣(31)、沈該(21)、張綱(25)、湯鵬舉(48)、朱倬(16)、汪澈(24)、葉義問(39)、史浩(16)、辛次膺(32)、周葵(23)、錢端禮(48)、虞允文(21)、洪適(23)、葉(33)、魏杞(25)、劉拱(25)、鄭聞(33)、姚憲(25)、葉衡(31)、李彥穎(32)、王淮(16)、範成大(21)、周必大(16)、留正(15)、陳骙(35)、余端禮(39)、鄭僑(33)、何淡(24)、陳自強(33)、張孝伯(25)、李壁(23)、雷孝友(24)、史彌遠(39)、俞應符(37)、薛極(32)、葛洪(25)、鄭清之(35)、曾從龍(39)、真德秀(32)、鄭性之(32)、李鳴復(33)、李宗勉(24)、別之傑(24)、高定子(21)、應(37)、吳潛(23)、徐清叟(32)、蔡抗(25)、丁大全(11)、朱熠(21)、饒虎臣(35)、皮龍榮(35)、沈炎(16)、何夢然(33)、孫附鳳(37)、楊棟(25)、王爚(25)、留夢炎(32)、馬廷鸞(47)、章鑒(33)、高斯德(33)、吳堅(18)、常茂(24)、黃鏞(31)、夏士林(21)範質(26)、趙普(26)、呂蒙正(26)、陳恕(26)、賈黃中(29)、範仲淹(29)、杜衍(16)、陳執中(31)、明鎬(26)、王欽若(27)、梁適(29)、韓琦(30)、趙(27)、韓絳(29)、呂惠卿(30)、張璪(29)、劉摯(30)、範百祿(30)、梁壽(29)、黃履(27)、趙挺之(29)、劉逵(30)、林攄(27)、薛昂(27)、張邦昌(30)、李邦彥(27)、馮澥(29)、王時雍(27)、許翰(27)、張(26)、朱勝非(26)、張澄(27)、盧益(26)、秦檜(27)、趙鼎(27)、沈與求(27)、何鑄(29)、楊願(27)、楊椿(26)、張燾(29)、趙雄(26)、錢良臣(29)、王藺(26)、葛邲(27)、胡晉臣(27)、京鏜(27)、費士寓(26)、衛涇(27)、婁機(27)、余天錫(27)、劉伯正(27)、李性傳(29)、趙葵(29)、謝方叔(29)、董槐(29)、程元鳳(30)、姚希得(27)、江萬裏(29)、馬光祖(26)、李庭芝(27)、陸秀夫(27)、曾淵子(27)呂余慶(38)、張齊賢(40)、歐陽修(42)、鄧溫伯(40)、鄧潤甫(42)、黃潛善(40)、葉夢得(40)、陳與義(42)、龔茂良(40)、謝廓然(43)、錢象祖(38)、樓鑰(40)、陳貴誼(43)、鄒應龍(50)、戴慶(42)、陳宗禮(42)劉熙古(34)、宋琪(20)、辛仲甫(20)、王(12)、王化基(19)、王旦(9)、畢安士(20)、馮拯(22)、陳彭年(34)、李迪(19)、夏竦(22)、薛奎(28)、王曙(22)、晏殊(20)、章得象(34)、石中立(14)、王堯臣(22)、張升(19)、張方平(20)、唐介(14)、馮京(20)、吳充(12)、王安禮(28)、呂大防(22)、王存(10)、韓忠愈(34)、許將(22)、何執中(22)、朱諤(22)、余深(19)、白時中(19)、王安中(14)、宇文粹中(28)、蔡懋(34)、唐恪(20)、何(19)、孫傅(22)、徐秉哲(28)、李邴(19)、杜充(12)、謝克家(34)、孟庾(19)、席益(20)、徐俯(20)、張浚(22)、劉大中(22)、王次翁(20)、程克俊(28)、詹大方(20)、章復(20)、施巨(22)、董德元(34)、陳康伯(34)、賀允中(20)、黃祖舜(34)、王之望(19)、林安宅(20)、蔣芾(28)、陳俊卿(36)、王炎(12)、梁克家(28)、曾懷(22)、施師點(36)、黃洽(22)、蕭燧(36)、趙汝愚(34)、謝深甫(36)、張巖(34)、許及之(19)、袁說友(28)、韓侂胄(34)、鄭昭光(34)、任希夷(19)、宣繪(28)、喬行簡(46)、崔與之(28)、史嵩之(22)、遊(20)、範鍾(28)、徐榮叟(34)、杜範(22)、陳韡(36)、王伯大(14)、賈似道(36)、張磻(28)、吳淵(19)、林存(14)、常挺(22)、趙順孫(36)、陳宜中(28)、陳文龍(36)、文天祥(19)、賈余慶(44)、姚良臣(22)。

南宋宰相有哪几人

南宋宰相有哪几人

南宋宰相有哪几人共60人,分别是:李纲、黄潜善、汪伯彦、朱胜非、吕颐浩、杜充、范宗尹、赵鼎、秦桧、万俟卨、沈该、汤思退、陈康伯、朱倬、张浚、陈康伯、史浩、洪适、叶颙。

魏杞、蒋芾、陈俊卿、虞允文、梁克家、曾怀、赵雄、王淮、周必大、葛邲、黄祖舜、留正、赵汝愚、余端礼、京镗、谢深甫、陈自强、韩侂胄、钱象祖、史弥远、郑清之。

乔行简、崔与之、李宗勉、史嵩之、范钟、杜范、游侣、赵葵、谢方叔、吴潜、董槐、程元凤、丁大全、贾似道、程元凤、叶梦鼎、江万里、马廷鸾、王爚、章鉴、陈宜中、留梦炎、吴坚、李庭芝、文天祥、黄镛、陆秀夫。

1、李纲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

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

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

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

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

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

绍兴二年(1132年),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旋即又遭免职。

他多次上疏陈诉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

绍兴十年(1140年)病逝,追赠少师。

淳熙十六年(1189年),特赠陇西郡开国公,谥号“忠定”。

2、秦桧秦桧(1090—1155年),字会之,生于黄州,籍贯江宁(今江苏南京)。

南宋初年宰相、奸臣,主和派的代表人物。

政和五年(1115年),秦桧进士及第,中词学兼茂科,任太学学正。

宋钦宗时,历任左司谏、御史中丞。

靖康二年(1127年),因上书金帅反对立张邦昌,随徽、钦二帝被俘至金,为挞懒信用。

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秦桧逃回临安,力主宋金议和。

绍兴元年(1131年),擢参知政事,随后拜相,次年被劾落职,绍兴八年(1138年)再相,前后执政十九年,历封秦、魏二国公,深得高宗宠信。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病逝,时年66岁,追赠申王,谥忠献。

大宋三百年宰相年表

大宋三百年宰相年表

大宋三百年宰相年表范質大名宗城人(今河北威县)王溥山西祁县人魏仁浦卫州汲(今河南卫辉)人趙普河南洛阳人薛居正开封浚仪(今河南开封)人沈義倫河南太康人盧多遜怀州河内人(今河南沁阳)宋琪幽州蓟人(今北京)李昉深州饶阳人(今河北饶阳县)呂蒙正河南洛阳人張齊賢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县)人呂端幽州安次(现廊坊安次区)人李沆洺州肥乡(今属河北)人向敏中河南开封人畢士安代州云中(今山西大同)人寇準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王旦大名莘县(今属山东)人王欽若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丁謂江苏长洲县(今苏州)人李迪濮州(今山东鄄城)人馮拯孟州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王曾青州益都(今山东益都)人張知白沧州清池(今河北沧州东南)人張士遜阴城(今湖北襄樊老河口)人呂夷簡河南洛阳人王隨河阳(今属河南孟县)人陳堯佐阆州阆中人(今四川南充阆中)章得象建州浦城县人(福建南平)晏殊抚州临川人(今江西)杜衍山阴上虞驿亭人(今绍兴人)賈昌朝真定获鹿(今河北获鹿)人陳執中北宋洪州南昌(今属江西)人文彥博汾州介休(分属山西)人宋庠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龐籍单州成武(今山东成武县)人梁適北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劉沆江西永新人富弼洛阳(今河南洛阳)人韓琦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曾公亮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陳旭江西德安人韓絳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王安石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吳充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王珪成都华阳人(今四川)蔡確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韓縝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司馬光陕州夏县人(今山西运城夏县) 呂公著寿州人(安徽)呂大防京兆府蓝田(今陕西蓝田)人范純仁苏州吴县(今江苏)人劉摯永静军东光(今属河北)人蘇頌泉州南安人(今福建泉州市)章惇福建浦城人。

韓忠彥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曾布南丰(今属江西)人蔡京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趙挺之密州诸城(今属山东)人何執中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張商英蜀州新津人(四川)鄭居中开封(今河南开封)人劉正夫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余深罗源(今属福建)人王黼开封祥符(今属河南开封)人白時中寿州寿春(今安徽寿县)人李邦彥怀州(今河南沁阳)人張邦昌永静军东光人(今河北东光)。

北宋十二名相

北宋十二名相

北宋十二名相来自:沧海一粟1951 > 《文人轶事》赵普,北宋开国功臣,赵匡胤建立宋朝后,拜赵普为相,协助筹划削夺藩镇,罢禁军宿将兵权,实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边防辽等许多重大措施。

他三次出任宰相,辅佐了两位皇帝上位,赵普病逝后追封韩王,配飨太祖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吕端,仪表俊秀,处事宽厚忠恕,善交朋友,讲义气,轻钱财,好布施,宋太宗时累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官至宰相,办事持重稳当,公道而廉洁。

太宗称其“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太宗驾崩后,吕端力挫阴谋,扶立太子赵恒即位。

张齐贤,容貌丰硕,议论慷慨,有大略,以忠君为己任,勤于纠正民弊,深得百姓爱戴。

他先后担任枢密副使、兵部尚书等职,还曾率领边军与契丹作战,颇有战绩。

为相前后二十一年,对北宋初期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都作出了极大贡献。

吕蒙正,三次登上相位,封许国公,授太子太师。

他为人宽厚正直,知人善用,对上遇礼敢言,对下则宽容有雅度,有很高名望,以坚守正道自律。

遇事敢出来讲话,每次讨论时政,有不公允的,一定坚持反对意见,皇帝赞许他能无所隐瞒。

李沆,宋太宗、宋真宗两朝的名臣,有“圣相”之美誉,史赞其为相“光明正大”。

他用人不为私,善于察人,也乐于推荐和提拔人才;为人光明磊落,不喜旁人的阿谀附和,也不喜向皇帝进密奏之言,敢于不避权贵、不徇私情,死后配享真宗庙庭。

王旦,登进士第,累官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澶渊之战时,王旦权任东京留守事。

当上宰相后,他知人善任,经常推荐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出任宰相十二年,深得宋真宗的信赖,归劝真宗行祖宗之法,慎所改变,死后谥号“文正”,配享宋真宗庙庭。

寇凖,天资聪明且勤奋好学,十九岁便考中进士,被授大理评事及知巴东、成安二县。

他为人刚直,因多次直谏,渐被太宗重用,三十二岁时拜枢密副使,不久升任参知政事。

寇凖反对南迁,力主真宗亲征,从而稳定了军心,使宋辽双方订立“澶渊之盟”。

范仲淹,文武兼备、智谋过人,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

北宋宰相、执政在职年表

北宋宰相、执政在职年表

北宋宰相、执政在职年表
本文表格根据《宋史宰辅表》整理而成。

北宋初期,以侍中、门下侍郎、中书侍郎或其他官,加同平章事为实任宰相。

参知政事为副宰相,与枢密院官员合称执政官。

(一)“王贻永、杜衍、郑戬并自同知枢密院事进枢密副使。

”夏
守赟这时应该已经罢免了。

(二)王贻永之前不知何时罢免了枢密副使。

(三)陈旭=陈升之。

(四)薛向应该在元丰年间就去世了,之前曾遭贬。

元丰五年官制改革,以左右仆射为宰相;取消参知政事,由门下、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代替。

一:“十二月,许将自尚书右丞出知定州”。

许将不知何时任右丞?二:邓温伯=邓润甫。

三:蔡京不是正是宰相,但实际参与决定政事。

四:“邓洵武自守中书侍郎知随州加少保。

”不知何时为中书侍郎?五:蔡京领三省事
六:宇文粹中不知何时罢右丞?。

宋朝宰相一覽表

宋朝宰相一覽表

宋朝宰相一覽表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國歷史的一個朝代,與南宋共稱宋朝,又稱兩宋。

北宋乃由趙匡胤代後周開始,統治了黃河流域以南一帶地區。

北宋政權先後與遼、金、西夏對峙。

宋仁宗在位時期是古代中國封建社會的頂峰。

1126年金兵攻入開封,次年滅亡。

共歷九帝,168年。

太祖朝:趙匡胤(960年—976年)宰相六人:範質大名宗城人(今河北威縣)王溥山西祁縣人魏仁浦衛州汲(今河南衛輝)人趙普河南洛陽人薛居正開封浚儀(今河南開封)人沈義倫河南太康人太宗朝:趙匡義、趙光義、趙炅(976年—997年)宰相九人:趙普河南洛陽人薛居正開封浚儀(今河南開封)人沈義倫河南太康人盧多遜懷州河內人(今河南沁陽)宋琪幽州薊人(今北京)李昉深州饒陽人(今河北饒陽縣)呂蒙正河南洛陽人張齊賢曹州冤句(今山東菏澤縣)人呂端幽州安次(現廊坊安次區)人真宗朝:趙德昌、趙元休、趙元侃、趙恆(997年—1022年)宰相十二人:呂蒙正河南洛陽人張齊賢曹州冤句(今山東菏澤縣)人呂端幽州安次(現廊坊安次區)人李沆洺州肥鄉(今屬河北)人向敏中河南開封人畢士安代州雲中(今山西大同)人寇準華州下邽(今陜西渭南)人王旦大名莘縣(今屬山東)人王欽若臨江軍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丁謂江蘇長洲縣(今蘇州)人李迪濮州(今山東鄄城)人馮拯孟州河陽(今河南孟縣)人仁宗朝:趙受益、趙禎(1022年—1063年)宰相二十三人:王欽若臨江軍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丁謂江蘇長洲縣(今蘇州)人馮拯孟州河陽(今河南孟縣)人王曾青州益都(今山東益都)人李迪濮州(今山東鄄城)人張知白滄州清池(今河北滄州東南)人張士遜陰城(今湖北襄樊老河口)人呂夷簡河南洛陽人王隨河陽(今屬河南孟縣)人陳堯佐閬州閬中人(今四川南充閬中)章得象建州浦城縣人(福建南平)晏殊撫州臨川人(今江西)杜衍山陰上虞驛亭人(今紹興人)賈昌朝真定獲鹿(今河北獲鹿)人陳執中北宋洪州南昌(今屬江西)人文彥博汾州介休(分屬山西)人宋庠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人龐籍單州成武(今山東成武縣)人梁適北宋鄆州須城(今山東東平)人劉沆江西永新人富弼洛陽(今河南洛陽)人韓琦相州安陽(今屬河南)人曾公亮泉州晉江(今福建泉州市)人英宗朝:趙宗實、趙曙(1063年—1067年)宰相二人:韓琦相州安陽(今屬河南)人曾公亮泉州晉江(今福建泉州市)人神宗朝:趙仲鍼、趙頊(1067年—1085年)宰相九人:富弼洛陽(今河南洛陽)人韓琦相州安陽(今屬河南)人曾公亮泉州晉江(今福建泉州市)人陳旭江西德安人王安石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韓絳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人吳充建州浦城(今屬福建)人王珪成都華陽人(今四川)蔡確泉州晉江(今福建泉州)人哲宗朝:趙傭、趙煦(1085年—1100年)宰相十一人:司馬光陜州夏縣人(今山西運城夏縣) 文彥博汾州介休(分屬山西)人王珪成都華陽人(今四川)蔡確泉州晉江(今福建泉州)人韓縝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人呂公著壽州人(安徽)呂大防京兆府藍田(今陜西藍田)人范純仁蘇州吳縣(今江蘇)人劉摯永靜軍東光(今屬河北)人蘇頌泉州南安人(今福建泉州市)章惇福建浦城人徽宗朝:趙佶(1100年—1125年)宰相十二人:章惇福建浦城人。

唐宋元明清历代宰相数量一览表,武则天统治时期多达77个

唐宋元明清历代宰相数量一览表,武则天统治时期多达77个

唐宋元明清历代宰相数量一览表,武则天统治时期多达77个宰相,中国封建时代对君主负责、总揽政务的人。

随着朝代的变迁,名称和职责也有所改变。

唐朝的中书省长官中书令,门下省长官侍中,参议政事的中书舍人、门下侍郎是宰相。

尚书令,以后不再任命此官,改以尚书仆射为长官任宰相职。

唐高宗后,尚书仆射只有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者才是宰相。

参议朝政的百官加参议政事、参知政事、同知政事、同平章政事等加衔的也是宰相。

宋朝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正式官名,以参知政事为副。

南宋初,宋高宗建炎间,再改宰相官名为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为副相。

南宋孝宗乾道以后,又以左右丞相为宰相,仍复参知政事副相。

此外宗、宁宗、理宗都曾设“平章军国重事”和“同平章军国重事”,由老臣或权臣担任,处理军国大事,位高宰相。

元朝以中书省为政务中枢,主官中书令常由皇太子兼领,下为左右丞相,再下为平章政事,副职左右丞及参知政事皆是宰相,最多至十多人。

明朝初亦设中书省,左右丞相。

洪武十三年(1380年),罢中书省,废丞相,由皇帝亲决国政。

宰相制度遂废。

后皇帝以不胜庶政之繁,设内阁大学士协理文书。

后阁职渐重,大学士称辅臣,居首者为首辅。

内阁无相名,有相职;无相权,有相责,内阁大学士不是宰相。

清朝沿明制设内阁大学士,雍正时设军机处,内阁成为闲曹,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军机处只是传达皇帝命令的传达室,军机大臣也不是真正的宰相。

明、清习惯上都称授大学士为拜相,但无正式宰相名份。

晚清实施新政,仿日制设内阁总理大臣为行政机关首长。

中国下上5000年出现了上千的宰相,唐宋元明清这五个朝代宰相数量多达1156个。

武则天在位的21年中有77个宰相。

下图是历代宰相数量表。

宋朝宰相一览表电子教案

宋朝宰相一览表电子教案

宋朝宰相一览表宋朝宰相一览表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的一个朝代,与南宋共称宋朝,又称两宋。

北宋乃由赵匡胤代后周开始,统治了黄河流域以南一带地区。

北宋政权先后与辽、金、西夏对峙。

宋仁宗在位时期是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

1126年金兵攻入开封,次年灭亡。

共历九帝,168年。

太祖朝:赵匡胤(960年—976年)宰相六人:范质大名宗城人(今河北威县)王溥山西祁县人魏仁浦卫州汲(今河南卫辉)人赵普河南洛阳人薛居正开封浚仪(今河南开封)人沈义伦河南太康人太宗朝:赵匡义、赵光义、赵炅(976年—997年)宰相九人:赵普河南洛阳人薛居正开封浚仪(今河南开封)人沈义伦河南太康人卢多逊怀州河内人(今河南沁阳)宋琪幽州蓟人(今北京)李昉深州饶阳人(今河北饶阳县)吕蒙正河南洛阳人张齐贤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县)人吕端幽州安次(现廊坊安次区)人真宗朝:赵德昌、赵元休、赵元侃、赵恒(997年—1022年) 宰相十二人:吕蒙正河南洛阳人张齐贤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县)人吕端幽州安次(现廊坊安次区)人李沆洺州肥乡(今属河北)人向敏中河南开封人毕士安代州云中(今山西大同)人寇准华州下邽(今陜西渭南)人王旦大名莘县(今属山东)人王钦若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丁谓江苏长洲县(今苏州)人李迪濮州(今山东鄄城)人冯拯孟州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仁宗朝:赵受益、赵祯(1022年—1063年)宰相二十三人:王钦若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丁谓江苏长洲县(今苏州)人冯拯孟州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王曾青州益都(今山东益都)人李迪濮州(今山东鄄城)人张知白沧州清池(今河北沧州东南)人张士逊阴城(今湖北襄樊老河口)人吕夷简河南洛阳人王随河阳(今属河南孟县)人陈尧佐阆州阆中人(今四川南充阆中)章得象建州浦城县人(福建南平)晏殊抚州临川人(今江西)杜衍山阴上虞驿亭人(今绍兴人)贾昌朝真定获鹿(今河北获鹿)人陈执中北宋洪州南昌(今属江西)人文彦博汾州介休(分属山西)人宋庠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庞籍单州成武(今山东成武县)人梁适北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刘沆江西永新人富弼洛阳(今河南洛阳)人韩琦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曾公亮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英宗朝:赵宗实、赵曙(1063年—1067年)宰相二人:韩琦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曾公亮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神宗朝:赵仲针、赵顼(1067年—1085年)宰相九人:富弼洛阳(今河南洛阳)人韩琦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曾公亮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陈旭江西德安人王安石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韩绛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吴充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王珪成都华阳人(今四川)蔡确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哲宗朝:赵佣、赵煦(1085年—1100年)宰相十一人:司马光陜州夏县人(今山西运城夏县) 文彦博汾州介休(分属山西)人王珪成都华阳人(今四川)蔡确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韩缜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吕公著寿州人(安徽)吕大防京兆府蓝田(今陜西蓝田)人范纯仁苏州吴县(今江苏)人刘挚永静军东光(今属河北)人苏颂泉州南安人(今福建泉州市)章惇福建浦城人徽宗朝:赵佶(1100年—1125年)宰相十二人:章惇福建浦城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朝宰相一览表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的一个朝代,与南宋共称宋朝,又称两宋。

北宋乃由赵匡胤代后周开始,统治了黄河流域以南一带地区。

北宋政权先后与辽、金、西夏对峙。

宋仁宗在位时期是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

1126年金兵攻入开封,次年灭亡。

共历九帝,168年。

太祖朝:赵匡胤(960年—976年)
宰相六人:范质大名宗城人(今河北威县)
王溥山西祁县人
魏仁浦卫州汲(今河南卫辉)人
赵普河南洛阳人
薛居正开封浚仪(今河南开封)人
沈义伦河南太康人
太宗朝:赵匡义、赵光义、赵炅(976年—997年)
宰相九人:赵普河南洛阳人
薛居正开封浚仪(今河南开封)人
沈义伦河南太康人
卢多逊怀州河内人(今河南沁阳)
宋琪幽州蓟人(今北京)
李昉深州饶阳人(今河北饶阳县)
吕蒙正河南洛阳人
张齐贤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县)人
吕端幽州安次(现廊坊安次区)人
真宗朝:赵德昌、赵元休、赵元侃、赵恒(997年—1022年)
宰相十二人:吕蒙正河南洛阳人
张齐贤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县)人
吕端幽州安次(现廊坊安次区)人
李沆洺州肥乡(今属河北)人
向敏中河南开封人
毕士安代州云中(今山西大同)人
寇准华州下邽(今陜西渭南)人
王旦大名莘县(今属山东)人
王钦若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
丁谓江苏长洲县(今苏州)人
李迪濮州(今山东鄄城)人
冯拯孟州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仁宗朝:赵受益、赵祯(1022年—1063年)
宰相二十三人:王钦若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
丁谓江苏长洲县(今苏州)人
冯拯孟州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王曾青州益都(今山东益都)人
李迪濮州(今山东鄄城)人
张知白沧州清池(今河北沧州东南)人
张士逊阴城(今湖北襄樊老河口)人
吕夷简河南洛阳人
王随河阳(今属河南孟县)人
陈尧佐阆州阆中人(今四川南充阆中)
章得象建州浦城县人(福建南平)
晏殊抚州临川人(今江西)
杜衍山阴上虞驿亭人(今绍兴人)
贾昌朝真定获鹿(今河北获鹿)人
陈执中北宋洪州南昌(今属江西)人
文彦博汾州介休(分属山西)人
宋庠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
庞籍单州成武(今山东成武县)人
梁适北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
刘沆江西永新人
富弼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韩琦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
曾公亮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
英宗朝:赵宗实、赵曙(1063年—1067年)
宰相二人:韩琦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
曾公亮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
神宗朝:赵仲针、赵顼(1067年—1085年)
宰相九人:富弼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韩琦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
曾公亮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
陈旭江西德安人
王安石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
韩绛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
吴充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
王珪成都华阳人(今四川)
蔡确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
哲宗朝:赵佣、赵煦(1085年—1100年)
宰相十一人:司马光陜州夏县人(今山西运城夏县) 文彦博汾州介休(分属山西)人
王珪成都华阳人(今四川)
蔡确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
韩缜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
吕公著寿州人(安徽)
吕大防京兆府蓝田(今陜西蓝田)人
范纯仁苏州吴县(今江苏)人
刘挚永静军东光(今属河北)人
苏颂泉州南安人(今福建泉州市)
章惇福建浦城人
徽宗朝:赵佶(1100年—1125年)
宰相十二人:章惇福建浦城人。

韩忠彦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
曾布南丰(今属江西)人
蔡京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
赵挺之密州诸城(今属山东)人
何执中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
张商英蜀州新津人(四川)
刘正夫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
余深罗源(今属福建)人
王黼开封祥符(今属河南开封)人
李邦彦怀州(今河南沁阳)人
白时中寿州寿春(今安徽寿县)人
钦宗朝:赵亶、赵烜、赵桓(1125年—1127年)
宰相七人:李邦彦怀州(今河南沁阳)人
白时中寿州寿春(今安徽寿县)人
张邦昌永静军东光人(今河北东光)
吴敏江苏仪征市人
徐处仁应天谷熟(今河南商丘)人
唐恪余杭钱塘(今属浙江杭州)人
何桌不详
南宋(1127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赵构在临安(今杭州)重建宋朝,史称南宋,与金朝东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

南宋与金朝,西辽,大理国,西夏和吐蕃为并存政权。

共歴九帝,152年。

高宗朝:赵构(1127年—1162年)
宰相十五人:李纲江苏无锡人
黄潜善邵武(今福建邵武)人
汪伯彦祁门(今属安徽)人
朱胜非蔡州(今河南汝南)人
吕颐浩齐州(今山东济南)人
杜充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市)人
范宗尹襄阳邓城(今湖北襄樊)人
赵鼎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
张浚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
秦桧江宁(今江苏南京)人
万俟卨开封阳武(今河南原阳)人
沈该无考
汤思退处州青田(今属浙江)人
陈康伯信州弋阳人(今江西上饶)
朱倬福州闽县(今福建闽侯)人
孝宗朝:赵伯琮、赵瑗、赵玮、赵昚(1162年—1189年) 宰相十八人:张浚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
汤思退处州青田(今属浙江)人
陈康伯信州弋阳人(今江西上饶)
朱倬福州闽县(今福建闽侯)
史浩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
洪适鄱阳(今江西鄱阳)人
叶顒莆田仙游人(今福建)
魏杞无考
蒋芾江苏宜兴人
陈俊卿莆田(今属福建)人
虞允文仁寿(今属四川仁寿县)人
梁克家福建晋江(今福)泉州市人
曾怀福建晋江人今泉州市
叶衡金华(今属浙江)人
赵雄四川资阳人
王淮金华(今属浙江)人
周必大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留正泉州永春(今属福建泉州市)人
光宗朝:赵惇(1189年—1194年)
宰相三人:周必大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留正泉州永春(今属福建泉州市)人
葛邲江阴青阳人(江苏)
宁宗朝:赵扩(1194年—1224年)
宰相九人:留正泉州永春(今属福建泉州市)人
赵汝愚饶州余干人(今江西余干县)
余端礼衢州龙游(今浙江衢县东北)人
京镗豫章(今江西南昌)人
谢深甫台州临海(今属浙江)人
陈自强无考
韩侂胄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为韩琦五世孙
钱象祖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人
史弥远明州鄞县(今属浙江)人
理宗朝:赵与莒、赵贵诚、赵昀(1224年—1264年)
宰相十六人:史弥远明州鄞县(今属浙江)人
郑清之庆元鄞县(今浙江宁波)人
乔行简浙江东阳人
崔与之广东增城人
李宗勉富阳(今属浙江)人
史嵩之鄞县(今浙江宁波)人
范钟浙江兰溪人
杜范浙江黄岩人
游侣无考
赵葵衡山(今属湖南)人
谢方叔威州(今四川理县东北)人
吴潜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
董槐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人
程元凤歙县(今属安徽)人
丁大全镇江(今属江苏)人
贾似道浙江天台人
度宗朝:赵孟启、赵孜、赵禥(1264年—1274年) 宰相五人:贾似道浙江天台人
程元凤歙县(今属安徽)人
叶梦鼎台州宁海(今属浙江)人
江万裏都昌(江西九江市)人
马廷鸾饶州乐平(今属江西)人
恭帝朝:赵显(1274年—1276年)
宰相七人:贾似道浙江天台人
王爚新昌(今属浙江)人
章鉴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陈宜中温州永嘉(浙江)人
留梦炎衢州(今浙江衢县)人
吴坚浙江仙居人
文天祥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
端宗朝:赵昰(1276年—1278年)
宰相三人:陈宜中温州永嘉(浙江)人
李庭芝随州(属湖北)人
文天祥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
幼帝朝:赵昺(1278年—1279年)
宰相二人:文天祥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
陆秀夫楚州盐城(今江苏盐城)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