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的理论内容

合集下载

格式塔理论(完形心理学)

格式塔理论(完形心理学)

格式塔理论(完形心理学)上个世纪初,奥地利及德国的心理学家创立了格式塔(德语:Gestalttheorie)理论,它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反对当时流行的构造主义元素学说和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公式,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集合,行为不等于反射弧的循环。

中文名格式塔外文名Gestalt国家奥地利及德国强调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意义知觉的最终结果创始人韦特墨、考夫卡和苛勒1简介通俗地说格式塔就是知觉的最终结果。

是我们在心不在焉与没有引入反思的现象学状态时的知觉。

2产生格式塔格式塔系德文“Gestalt”的音译,主要指完形,即具有不同部分分离特性的有机整体。

将这种整体特性运用到心理学研究中,产生了格式塔心理学,其创始人是韦特墨、考夫卡和苛勒。

20世纪30年代后,他们把格式塔方法具体应用到美学中,与心理的各个过程结合,促进了具有格式塔倾向的美学研究。

如把对视觉的研究与对艺术形式的研究结合,视觉成为对视觉对象结构样式整体把握的感觉能力。

“格式塔”(Gestalt)一词具有两种涵义。

一种涵义是指形状或形式,亦即物体的性质。

例如,用“有角的”或“对称的”这样一些术语来表示物体的一般性质;以示三角形(在几何图形中)或时间序列(在曲调中)的一些特性。

在这个意义上说,格式塔意即“形式”。

另一种涵义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和它具有一种特殊形状或形式的特征。

例如,“有角的”或“对称的”是指具体的三角形或曲调,而非第一种涵义那样意指三角形或时间序列的概念,它涉及物体本身,而不是物体的特殊形式,形式只是物体的属性之一。

在这个意义上说,格式塔即任何分离的整体。

格式塔这个术语起始于视觉领域的研究,但它又不限于视觉领域,甚至不限于整个感觉领域,其应用范围远远超过感觉经验的限度。

苛勒认为,形状意义上的“格式塔”已不再是格式塔心理学家们的注意中心;根据这个概念的功能定义,它可以包括学习、回忆、志向、情绪、思维、运动等等过程。

格式塔心理学名词解释

格式塔心理学名词解释

格式塔心理学名词解释格式塔心理学是当代最重要的心理学理论之一,也是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理论之一。

它的核心思想是一切行为都是按照一个特定的结构规划,并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这称为“格式塔”。

格式塔心理学所采用的结构是精神分析主义和行为分析的理论结合,它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概念:自我、社会角色、冲突结构、精神过程、深层意义、情绪表象和自我认知等。

首先,讨论“自我”。

自我是一个心理概念,它指的是每个人的内在原则,也就是个体的个性、价值观和思想。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个体的自我是不同的,人们会根据自身的性格特点、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等等形成自己的自我。

其次,讨论“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是指个体在特定社会环境中正式或非正式地扮演的角色。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社会角色是一种主动的行为,它会影响个体的行为、思想和情感等方面。

社会角色的形成受到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家庭背景等的影响。

第三,讨论“冲突结构”。

冲突结构指的是一种内在社会现象,即个体在行为方面常常会矛盾于自身的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这种冲突会影响个体的自我认知、心智发展、行为发展等方面。

第四,讨论“精神过程”。

精神过程指的是个体在思考过程中所产生的每一个步骤,从想法到行动,识别冲突、解决问题和决定行动等,都是一种精神过程。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个体的精神过程是一种动态的过程,个体会根据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家庭环境等因素不断改变自己的思维过程,以适应各种情况。

最后,讨论“深层意义”。

深层意义是指个体对现实意义、人生价值和生活目标的认识。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深层意义是个体在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中形成的一种深刻的认识,它影响着个体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发展和学习的方向。

以上就是格式塔心理学中一些重要名词的解释,它们构成了一种全面而有效的心理学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的行为,更深入地了解自身,以及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

格式塔心理学也为心理咨询和治疗等领域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持,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心理健康。

格式塔理论

格式塔理论

格式塔理论格式塔(Gestalt)是一个德语词,原意是外形、形状、或者配置。

在心理学里用这个词表示的意思是,作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而感知到的一组感觉,通过格式塔,思维对进入大脑的各种感觉分辨结构或归纳意义。

例如,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一个圆圈时,它看起来总是圆的,对思维结果而言,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那确实是一个圆而不是椭圆。

但是,在一个镜头上它有时却是椭圆形的,例如用相机从不同的角度给这个圆拍照,在图片上能明确显示出:从不同的角度上观察这个圆得到的却是些不同形状的椭圆形,虽然事实上它是一个圆。

这就是说,思维使我们看到了本质。

同样地,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一张桌子时,视网膜上的图像也会改变,可是,我们在内心里体会到的、看见过的那张桌子的经验却不会改变。

应用格式塔心理学的原理可以很好地解释其中的原由:这是因为思维在解释感觉时会按自己知道的目标的样子去描述。

也就是说,思维能去除掉多种复杂性的干扰而抓住最简单和本质的东西,这就是思维的力量,或者说是认识模式的力量。

人类在认知上的这种特点,使思维不至于迷失在复杂的细节之中,而能掌握内在的结构。

具体到上述圆圈的例子来说,就是使我们不会因为所处的角度的不同而把一个圆当成一个椭圆。

这是认识模式最为重要的一个作用。

在格式塔心理学的上百条已被明确的原理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理,叫求简律。

正如同自然法则会使一个肥皂泡以最简单的可能形状存在一样,思维也倾向于在复杂的表象中看见整体的最简单、最本质的结构。

在……思维中培养这种最重要的系统性思考能力,就是要能在复杂的……(现象)……中,看出一再重复发生,并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结构形态来。

人类的思维过程是一个试图揭示被认识事物的系统性整体的复杂过程,从系统科学的观点来看,任何一个复杂的系统都是由各种要素及其关系组成的整体。

思维通过自组织的过程,对进入头脑的各种信息进行深入的加工,在此过程中将启用一系列智力操作。

通常的那些基本的智力操作包括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此外还有比较、分类等。

格式塔理论

格式塔理论

格式塔理论格式塔理论格式培心理学诞生于1912年。

它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反对当时流行的构造主义元素学说和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公式,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集合,行为不等于反射弧的循环。

19世纪末,以冯特(W.Wundt)为代表的心理学家倡导了构造主义心理学,提出了格式塔心理学家称之为“束捆假设”(bun-dle hypothesis)的元素说,认为复杂的知觉是简单感觉的束捆,意识经验是各种简单元素的群集。

正如R.S.伍德沃斯(R.S.Woodworth)所说,1912年对于心理学的旧理论来说,是一个烦恼的年头:行为主义在美国对构造主义发起猛烈抨击,与此同时,格式塔心理学在德国对构造主义进行讨伐。

开始时,这两种运动都反对构造主义的元素学说,后来,两者逐渐互相对立起来。

它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前者完全拒绝讨论意识,甚至不承认意识的存在;后者则承认意识的价值,只不过不同意把意识分解为元素。

格式塔心理学把构造主义的元素说讥称为“砖块和灰泥心理学”,说它用联想过程的灰泥把元素的砖块粘合起来,借以垒成构造主义的大厦。

问题在于:一个人往窗外观望,他看到的是树木、天空、建筑,还是组成这些物体的各种感觉素质,例如亮度、色调等等。

如果是前者,则构造主义的大厦就会倒塌。

G.A.米勒(G.A.Miller)曾举过一个有趣的例子,用以说明当时格式塔心理学的声势和构造主义的困境:当你走进心理学实验室,一个构造主义心理学家问你,你在桌子上看见了什么。

“一本书”“不错,当然是一本书。

”“可是,你‘真正’看见了什么?”“你说的是什么意思?我‘真正’看见什么?我不是已经告诉你了,我看见一本书,一本包着红色封套的书。

”“对了,你要对我尽可能明确地描述它。

”“按你的意思,它不是一本书?那是什么?”“是的,它是一本书,我只要你把能看到的东西严格地向我描述出来。

”“这本书的封面看来好像是一个暗红色的平行四边形。

”“对了,对了,你在平行四边形上看到了暗红色。

格式塔设计原理

格式塔设计原理

格式塔设计原理
《格式塔设计原理》是由德国心理学家K·沃夫(K.Woff)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设计理论,主要强调设计中的结构性原则和视觉传达的效果性。

这一理论认为,设计要求符合特定的规律和模式,而这些规律和模式可以通过一定的排列方式来实现最佳的视觉效果。

在格式塔设计原理中,最重要的是趋近于极简并优化视觉传达效果。

一般而言,该理论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视觉重点的引导:通过排列和调整设计元素的大小、颜色和形状等来引导观者的视线,从而达到重点突出的效果。

2.元素的相似性:通过设计元素之间的相似性(如形状、颜色、大小等)来营造整体的统一感,并且使得设计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3.元素的对比:通过设计元素之间的差异性(如形状、颜色、大小等)来强调某些元素的重要性,并且使得设计更加生动和吸引人。

4.排列的规律性:通过设计元素的排列方式来建立整个设计的结构,从而营造出秩序感和稳定感。

同时,合理的排列方式可以使得设计更加美观和易于接受。

总之,格局设计原理是一种重视形式以及视觉沟通的设计理论,它提供了一种可以用来指导设计的方法和工具。

设计师们可以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原则,来打造更加美观、易于理解和有吸引力的设计作品。

- 1 -。

格式塔学习理论

格式塔学习理论

格式塔学习理论格式塔学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贝尔(Bruner)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于1960年首次提出,它提倡从“高层次”到“低层次”的教学方式,每个层次都有其自身的目标,有利于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格式塔学习理论强调教师针对学生能力水平,从上至下从高层次到低层次授课,让学生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步骤来学习,使学习的过程更加有效。

根据格式塔学习理论,教师应该通过“抽象”、“综合”、“操作”、“应用”四个层次来实施课堂教学,这些层次的具体内容如下:1、抽象层次:这一层次的教学内容是抽象概念,以及课程中可能用到的术语和定义;2、综合层次:在这一层,教师要把课程中所涉及到的理论融入实际,使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有深刻的体验;3、操作层次:教师要让学生在该层次上实践,让学生对课程中的技能有更深的理解;4、应用层次:学生需要灵活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来解决问题。

格式塔学习理论认为,每一层都是前一层的延伸,教学内容也从上到下扩大、拓宽,用层次最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也是教师最关注的层次。

格式塔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从简单入手,在每一层次上都有其固定的学习目标,在每一层次学习的内容都不一样,学生通过有节奏的、有系统的学习和练习,不断提高学习效率,掌握学习内容。

此外,格式塔学习也有其局限性,它是针对能力水平较低的学生而设计,如果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没有恰当的估计和了解,就很容易忽略学生的实际能力,无法让学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格式塔学习理论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理论,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效果,是一种有价值的教学理论。

但是,教师在按照格式塔学习理论实施课堂教学时,也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恰当调整教学内容,以保证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

格式塔学习理论’

格式塔学习理论’

格式塔学习理论’格式塔学习理论⼀、格式塔在上图中并不存在三⾓形,然⽽由于视觉系统不断的进⾏完形计算,让⼈们的视觉认为“存在⼀个完整的三⾓形”⼆、格式塔⼼理学及主要代表格式塔⼼理学也称完形⼼理学,是⼆⼗世纪初兴起来的⼀种学院派⼼理学,到三⼗年代形成较成熟的体系,主要代表⼈物有惠特海默、苛勒、考夫卡等。

所谓格式塔,是德语Gestalt的译⾳,意即“完形”;他们认为学习的过程不是试尝错误的过程,⽽是顿悟的过程,即结合当前整个情境对问题的突然解决。

格式塔⼼理学反对⼼理元素分析,强调整体的、组织的⼼理学理论体系。

特点:整体性、具体化、组织性和恒常性。

三、学习理论(1)顿悟说顿悟说是由苛勒通过对⿊猩猩的实验⽽提出的⼀种和桑代克的“试误说”完全相对⽴的学习理论,顿悟学习是⼈类最主要学习⽅式之⼀。

顿悟的四个特点:①对整体情景具有依赖性(理解各部分关系)②具有突发性(尝试近似于对假定的尝试,突然顿悟)③质变的产⽣⽆需量的积累④可以迁移(尤其在告诉类似的课题中)(2)迁移理论迁移理论也是格式塔⼼理学关于学习理论的⼀个重要⽅⾯格式塔⼼理学家们认为迁移是由于学习者顿悟了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关系的结果,提出关系转换说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种学习对另⼀种学习的积极影响。

如学习英语后学习德语会容易些,会骑⾃⾏车的⼈学习摩托车要快⼀些……负迁移:⼀种学习对另⼀种学习起⼲扰或抑制作⽤。

如物理中⽤到的左⼿法则和右⼿法则。

(3)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核⼼是思维者关注问题的整体,深刻理解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惠特海默认为创造性思维:①理解课题的内在结构关系,将各个部分看作为⼀个动态的整体。

②根据课题结构的统⼀性来理解和处置课题。

③分清问题的主次⽅⾯,形成层次结构。

④创造性思维不是⼀种纯智⼒活动,它受⼀个⼈的动机、情感、先前的训练等因素的影响。

惠特海默的这些理论观点对近年来兴起的创造学的发展起了很⼤的作⽤。

格式塔⼼理学于1912年在德国诞⽣,后来在美国得到进⼀步发展。

格式塔(心理学中的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中的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中的理论)(二)引言概述:格式塔理论是由德国心理学家克劳德·勒维-斯特劳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是一种关于社会认知和心理规律的理论。

格式塔理论认为,人们对于信息的处理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人们通过对信息的归类和编码,来实现对外界的认知。

本文将深入探讨格式塔理论,并从五个大点出发,介绍格式塔理论的核心概念和相关应用,以期逐步揭示这一理论的深度和广度。

正文内容:一、格式塔理论的核心概念1. 结构化认知:格式塔理论认为,人们通过对信息进行结构化的认知,来整合和组织外界的各种知觉刺激。

这种结构化认知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世界,并构建起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的自我。

2. 选择性感知:格式塔理论指出,由于人们的认知资源有限,所以个体在信息处理过程中会进行选择性感知,即只关注与自己感兴趣或重要的信息,而忽略其他无关的信息。

这种选择性感知可以提高信息的处理效率,但也可能导致信息的片面性。

3. 简化与归类:为了方便对信息进行处理和记忆,格式塔理论将人们的信息处理过程描述为一种简化与归类的策略。

人们通过将信息归类到已有的概念和认知结构中,来加深对信息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减少对外界信息的认知负荷。

二、格式塔理论的应用领域1. 广告营销:格式塔理论认为,人们对广告的反应和记忆是受到其结构和编码方式的影响的。

在广告设计中,可以利用格式塔理论的原理,通过简单易懂、结构化的广告语言和图像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并提高广告的认知和传达效果。

2. 教育教学:教育教学中的知识传递和学习也可以受益于格式塔理论的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对知识进行结构化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将新知识归类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商业决策:格式塔理论也可以应用于商业决策中。

在面对复杂的商业环境和信息冲击时,管理者可以通过对信息的结构化和归类来进行决策,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市场趋势,做出更准确的商业决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似动现象
先后出现的两静止刺激,被个体知觉为刺激 从前面一个刺激的位置向后面一个刺激位置 运动的现象。 例如,我们看到灯光从一处向另一处移动, 事实上是这只灯息了,那只灯同时亮了。这 种错觉是灯光广告似动的基础。 惠特海默认为,这种运动的现象是一种新的 现象,即格式塔,并推论格式塔所具有的性 质不在部分而在整体中,即整体不等于部分 的简单相加,部分不能解释整体的性质。
相似性 转换律 共同方向运动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格式塔心理学的具体理论
二、学习理论பைடு நூலகம்
顿悟说 苛勒的黑猩猩的够物实验 发现黑猩猩在面对问题情境时,在初次获取食物的行为不成功 之后,并未表现出盲目的尝试—错误的紊乱动作,而是坐下来 观察整个问题情境,后来突然显出了领悟的样子,并随即采取 行动,顺利地解决了问题。这就是所谓顿悟,而顿悟学习的实 质是在主体内部构建一种心理完形。 迁移说 苛勒认为,有机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习得的是原理或关系,而 非对特殊情境的特殊反应。 迁移是完形的迁移而非共同要素的迁移
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格式塔心理学的创立
惠特海默对似动现象的实验研究
研究对象
直接经验:主体直接感受到或体验到的一切 行为:有意义的整体行为
研究方法
自然观察法 现象学研究方法
心物场和同型论
格式塔心理学的具体理论 一、知觉原则
图形与背景 接近性和连续性 完整和闭合倾向
格式塔心理学的具体理论
一、知觉原则
二、学习理论
创造性思维 惠特海默认为要想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必须让整体支配部分。 即使在必要的关注问题的细节时,也决不能忽视问题的整体。 必须把细节放在问题的整体中,把它们与整体结构联系起来加 以考虑。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由整体到部分的思维。他认为要 使人们顺利地解决问题,必须把问题的整个情境呈现出来,使 之能对问题有个完全概观,决不能像桑代克那样,有意地把解 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藏起来,迫使被试不得不去盲目试误。 记忆说 1. 强调记忆中的组织因素 2. 强调记忆是一个记忆痕迹内容不断变化的动力过程 3.强调自我因素对记忆的重要作用
心物场
考夫卡认为,世界是心物的,经验到的世界和物理 世界不一样,个体知觉到的现实的观念成为物理场, 被知觉的现实是心理场。心理场和物理场之间并不 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但是人类的心理活动却是两者 结合而成的心物场。 心物场含有自我和环境两部分。环境又能分为地理 环境和行为环境两部分。行为环境在受地理环境调 节的同时,以自我为核心的心理场也在运作着,它 表明有机体的心理活动是一个由自我一行为环境- 地理环境等进行动力交互作用的场。
三、心理发展论 格式塔心理学的具体理论
研究儿童身心发展的方法 行为观察法 儿童身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考夫卡界定的发展概念 勒温的观点 儿童的感觉运动发展和认知发展
四、人格论 格式塔心理学的具体理论
勒温的人格研究 1.“动力”是勒温心理学的基础和最突出的 特征。 2. 在人格的发展上,勒温提出了分化和减分 化两个概念。 3.人格的结构,勒温指出个体的人格是由许 多交织起来的层次或区域形成的
同型论
同型论是指环境中的组织关系在体验这些关系 的个体中产生了一个与之同型的脑场模型。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物理现象和生理现象 都有同样格式塔的性质,因而它们都是同型 的。既然物理现象与心理现象、生理现象与 心理现象是同型的,那么它们之间就有着相 对等的关系。比如,我们的空间知觉、时间 知觉都是和大脑皮层内的同样过程相对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