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第十章-1
物理化学下课件:第10章 电解和极化

(Fe2+|Fe)
RT zF
ln
1 106
0.617V
这时组成原电池的电动势为 0.204V,是自发电池。
§10.4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腐
(2)耗氧腐蚀
如果既有酸性介质,又有氧气存在,在阴极上发生 消耗氧的还原反应:
O2 (g)+4H+ 4e 2H2O
E(O2|H2O,H+ ) E
RT 1
§10.1 分解电压
实际上,测得的分解电压大于可逆电池的 电压。(P118 表10.1)
E(分解)> E(理论分解)= E(可逆)
E(分解) E(可逆) E(不可逆) IR
E(不可逆) (阳) (阴)
IR 是电路中的电阻造成的电势降
§10.2 极化作用
极化作用(polarization) 当电极上无电流通过时,电极处于平衡状态,这 时的电极电势称为可逆电极电势 E可逆 当电极上有电流通过时,随着电流密度增大,这
第十章 电解和极化作用
电解池与原电池: 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电解池: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 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如二次电池。 本章主要讨论电解池
第七章 电化学
§10.1 分解电压 §10.2 极化作用 §10.3 电解时电极上的竞争反应 §10.4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和防腐 §10.5 化学电源
超电势与电流密度之间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如下的定量
关系:
a b ln j
这就称为Tafel 公式。式中 j 是电流密度, a 是单位电
流密度时的超电势值,与电极材料、表面状态、溶液
组成和温度等因素有关,b 是超电势值的决定因素。 在常温下一般等于 0.050 V。
物理化学 第十章

精品PPT
水滴为什么是圆 形而不是方形
精品PPT
它们为什么可以 漂在水面上
精品PPT
水在毛细管中为
什么会上升
水
(shàngshēng)
精品PPT
界面(Interface)
界面(jièmiàn)是相与相 之间的交界所形成的物理 区域 界面相是一个准三维区 域,其广度(guǎngdù)无 限,而厚度约为几个分 子的线度 体系性质在体相为常数, 界面的结构和性质与相邻 两侧的体相都不相同。
1. 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Laplace方程
在凸液面上
pg
由于液面是弯曲的,则
沿AB的周界上的表面张力 f 不是水平的,作用于边界的
AB
p
f
力将有一指向(zhǐ xiànɡ)液
体内部所的有合的力点产生的合力和
pl
为△p ,称为附加(fùjiā)压
力凸面上受的总压力为:
pl pg p
精品PPT
在凹液面上
精品PPT
2. 热力学公式 (gōng单sh相ì)多组分系统:
对需要考虑表面层的系统,由于多了一个(yī ɡè)表面相 ,在体积功之外,还要增加表面功,若系统内只有一个 (yī ɡè)相界面,且两相T、p相同 ,则基本公式为:
精品PPT
考虑了表面(biǎomiàn)功的热力学基本公式 为
同样(tóngyàng)推导可得
精品PPT
恒T、p、 、恒组分下积分,有:
全微分得:
可知(kě zhī)自发降低界面吉布斯函数有两种途径: 降低(jiàngdī)表面 降积低表面张力
精品PPT
精品PPT
3. 界面张力及其影响因素
(1) 物质的本性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越大, 越大
物理化学10章_电解与极化作用

对于在阳极、阴极均有多种反应可以发主的情况
下,在电解时,阳极上总是极化电极电势最低的反应
优先进行,阴极上总是极化电极电势最高的反应优先
进行。
阴,1
阳,1
阴,2
阴 = 阴,可逆 – 阴 阳 = 阳 – 阳,可逆
阳,2
故 阴= 阴,可逆– 阴 阳 = 阳,可逆+ 阳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9/6
E(分解) E(可逆) E(不可逆) IR
E(不可逆) (阳) (阴)
显然分解电压的数值会随着通入电流强度的增 加而增加。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Biblioteka 2020/9/6§10.2 极化作用
电流通过电极时,电极电势偏离平衡电极电势的
现象称为电极的极化。
超电势
= | –可逆 |
(1)浓差极化
E(理论分解 ) E(可逆)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9/6
§10.2 极化作用
要使电解池顺利地进行连续反应,除了克服作 为原电池时的可逆电动势外,还要克服由于极化在 阴、阳极上产生的超电势(阴) 和(阳) ,以及克服电 池电阻所产生的电势降 IR。这三者的加和就称为实 际分解电压。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9/6
§10.1 分解电压
在大气压力下于l mol·m–3盐酸溶液中放入两个铂 电极,将这两个电极与电源相连接。如图:
氯气
氢气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分解电压
返回
2020/9/6
§10.1 分解电压
理论分解电压 使某电解质溶液能连续不断发生 电解时所必须外加的最小电压,在数值上等于该电 解池作为可逆电池时的可逆电动势:
物理化学10胶体化学

溶液中I- 过量时,可吸附I-而带负电,
溶液中Ag+过量时,可吸附Ag+而带正电。 2)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分子: pH低时氨基形成-NH3+而带正电; pH高时羧基形成-COO-而带负电。
1、亥姆霍兹平板双电层平行板电容器模型 正负离子整齐排列于 界面层两侧;
两层间电势直线下降, 层间距离小;
外加电场下带电质点 与反离子反向移动;
液
固
固溶胶
分散系统分类(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 系统 分散相粒子 系统相 热力学 的直径 态 稳定性 实例 各种分子、 原子、离子 溶液 各种溶胶
真溶液
胶体系统
d < 1nm
1nm < d < 1000nm
均相
多相 多相
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粗分散系 统
d> 1000 nm
乳状液、悬 浮液、泡沫 等
2、胶体系统及分类
说明:
2
2
n n 2 n 2n
2
2 0 2 0
1 cos2 α I 0
2
(1) I 1/4,波长越短,散射越强 (2) I V2,可用来鉴别真溶液与胶体 (3) I (n2 – n02),可用来区分憎液溶胶与亲液溶胶 (4) I C,测定溶胶的乳光强度(浊度)
1、聚沉:
溶胶粒子合并长大进而发生沉淀的现象 2、造成聚沉的因素: 浓度、温度、光的作用、搅拌、外加电解质等。
3、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1) 聚沉值
使溶胶发生明显聚沉所需电解质的最小浓度
(2) 聚沉能力
聚沉值的倒数
(3) 聚沉规律
i)反离子的价数起主要作用
价数,聚沉值,聚沉能力 聚沉值Z-6,聚沉能力Z6 舒尔策—哈迪(Schultz-Hardy)规则
物理化学10章_电解与极化作用

§10.1 理论分解电压
理论分解电压 使某电解质溶液能连续不断发生 电解时所必须外加的最小电压,在数值上等于该电 解池作为可逆电池时的可逆电动势
E(理论分解 ) E(可逆)
分解电压的测定
使用Pt电极电解HCl, 加入中性盐用来导电,实 验装置如图所示。
逐渐增加外加电压, 由安培计G和伏特计V分 别测定线路中的电流强 度I 和电压E,画出I-E曲 线。
所以阴极浓差超电势:
(C Ce )
阴 可逆 不可逆
RT ln C ( 0) 2F Ce
浓差极化后
10 - 1
阴 阴, 可逆 阳 阳, 可逆
例如: 0.005M ZnSO4 溶液的阴极还原:
Zn2+/ Zn, 平 = 0.808 V 而实际上当有 Zn 连续不断析出时:
金属在电极上析出时超电势很小,通常可忽 略不计。而气体,特别是氢气和氧气,超电势值 较大。
从氢气在几种电极上的超电势,在石墨和汞 等材料上,超电势很大,而在金属Pt,特别是镀 了铂黑的铂电极上,超电势很小。
所以标准氢电极中的铂电极要镀上铂黑。
影响超电势的因素很多,如电极材料、电极表面 状态、电流密度、温度、电解质的性质、浓度及溶液 中的杂质等。
(2) 原电池中两电极的极化曲线 原电池中,负极是阳极,正极是阴极。
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阳极析出电势变大, 阴极析出电势变小。
由于极化,使原电池的作功能力下降。
利用这种极化降低金属的电化腐蚀速度。
极化曲线(polarization curve)
η阳
E可逆 -ΔE不可逆
η阴
j(电流密度)
E可逆
电极电势
H ,H2
0.05915lg
物理化学(王海荣主编)第十章 胶体化学

返回
2017/3/2
溶胶的净化
简单渗析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7/3/2
溶胶的净化
电渗析 为了加快渗析速度,在装有溶胶的半透膜两侧外 加一个电场,使多余的电解质离子向相应的电极作定向移 动。溶剂水不断自动更换,这样可以提高净化速度。
1.半透膜;2.搅拌;3.溶胶;4.电极;5.进水;6.出水
2H2S(稀)+ SO2(g) → 2H2O +3S (溶胶)
Na2S2O3 +2HCl → 2NaCl +H2O +SO2 +S (溶胶) D.还原反应制金溶胶 2HAuCl4(稀)+ 3HCHO +11KOH
2Au(溶胶)+3HCOOK + 8KCl + 8H2O
E.离子反应制氯化银溶胶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7/3/2
溶胶的制备--超声分散法
超声分散法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7/3/2
溶胶的制备--电弧法
电弧法主要用于制备金、 银、铂等金属溶胶。制备过程 包括先分散后凝聚两个过程。 将金属做成两个电极,浸在 水中,盛水的盘子放在冷浴中。 在水中加入少量NaOH 作为稳定 剂。 制备时在两电极上施加 100V 左右的直流电,调节电 极之间的距离,使之发生电火花,这时表面金属蒸发, 是分散过程,接着金属蒸气立即被水冷却而凝聚为胶粒。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7/3/2
憎液溶胶的特性
(1)特有的分散程度
粒子的大小在1~1000 nm之间,因而扩散较慢,不能透过 半透膜,渗透压低但有较强的动力稳定性 和乳光现象。
物理化学电子教学课件第十部分-精品文档116页

立方体数
1 103 109 1015 1021
比表面Av/(m2/m3) 6 ×102 6 ×103 6 ×105 6 ×107 6 ×109
可见达到nm级的超细微粒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 因而具有许多独特的表面效应,成为新材料和多相 催化方面的研究热点。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9/10/4
周上与圆周垂直的表面
张力分为水平分力与垂
直分力,水平分力相互 平衡,垂直分力指向液 体内部,单位周长的垂 直分力为γcosα。
cosr1/r
垂直分力在球缺圆周上的合力
为:F2r1gcos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9/10/4
2 杨-拉普拉斯方程
而附加压力为垂直作用在单位截面积上的力,则
G(表)面 gAs
d(G 表 ) 面 gdsA A sd g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9/10/4
9 界面张力的影响因素
(1)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物质的本性及接触相的影响
对纯液体或纯固体,表面张力决定于分子间形成 的化学键能的大小,一般化学键越强,表面张力越大。
g (金属键)>g (离子键)> g g (极性共价键)> (非极性共价键)
固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远大于液体间的,所以 固体物质的表面张力大于液体的表面张力。 两种液体间的界面张力,界于两种液体表面张力 之间。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9/10/4
9 界面张力的影响因素
(2)温度的影响 温度升高,界面张力下降,当达到临界温度Tc时,
界面张力趋向于零。
因为 d G S d T V d P gd A B dB n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考试 第十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

第十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一)物化试卷(一)1. 气相反应A + 2B ─> 2C,A 和 B 的初始压力分别为 p(A)和 p(B),反应开始时并无 C,若 p 为体系的总压力,当时间为 t 时,A 的分压为:(A) p(A)- p(B) (B) p - 2p(A)(C) p - p(B) (D) 2(p - p(A)) - p(B)2. 如果反应 2A + B = 2D 的速率可表示为: r = -1/2 dc(A)/dt = - dc(B)/dt = 1/2dc(D)/dt 则其反应分子数为:(A) 单分子(B) 双分子(C) 三分子(D) 不能确定3. 某反应进行完全所需时间是有限的,且等于c0/k,则该反应是:(A) 一级反应(B) 二级反应(C) 零级反应(D) 三级反应4. 某反应A → B,反应物消耗 3/4 所需时间是其半衰期的 5 倍,此反应为:(A) 零级反应(B) 一级反应(C) 二级反应(D) 三级反应5. 某反应无论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如何,完成 65% 反应的时间都相同,则反应的级数为:(A) 0 级反应(B) 1 级反应(C) 2 级反应(D) 3 级反应6. 一个反应的活化能是33 kJ/mol, 当 T = 300 K 时,温度每增加 1K,反应速率常数增加的百分数约是:(A) 4.5% (B) 90%(C) 11% (D) 50%7. 已知某反应的级数为一级,则可确定该反应一定是:(A) 简单反应(B) 单分子反应(C) 复杂反应(D) 上述都有可能8. 1-1 级对峙反应由纯 A 开始反应,当进行到 A 和 B 浓度相等的时间为: (正、逆向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 k1 ,k2)(A) t = ln(k1/k2)(B) t =1/(k1-k2)×ln(k1/k2)(C) t = 1/(k1+k2)×ln[2k1/(k1-k2)](D) t= 1/(k1+k2)×ln[k1/(k1-k2)]9. 反应 A B (I);A D (II),已知反应 I 的活化能 E1大于反应 II 的活化能E2,以下措施中哪一种不能改变获得 B 和 D 的比例?(A) 提高反应温度(B) 延长反应时间(C) 加入适当催化剂(D) 降低反应温度10. 化学反应速率常数的 Arrhenius 关系式能成立的范围是:(A) 对任何反应在任何温度范围内(B) 对某些反应在任何温度范围内(C) 对任何反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D) 对某些反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11. 饱和分子间反应活化能一般都是:(A) 比较小(B) 167kJ/mol 以上(C) 不需要活化能(D) 400kJ/mol 以上12. 在反应 A B C,A D 中,活化能E1> E2> E3,C 是所需要的产物,从动力学角度考虑,为了提高 C 的产量,选择反应温度时,应选择:(A) 较高反应温度(B) 较低反应温度(C) 适中反应温度(D) 任意反应温度13. 反应2A → P 为二级反应,其半衰期:(A) 与无关(B) 与成正比(C) 与成反比(D) 与[A]成反比为反应物 A 的起始浓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热力学公式
G U H A γ (10.1.10) A As T, p, nB( α) As S,V, nB( α) As S, p, nB( α) s T,V, nB( α)
④ Δp永远指向球心。
对于空气中的肥皂泡,因其有内外两个气-液界面,所以:
4γ Δp r
2γ 2γ 4γ Δp pin pout ( pg,i pl ) ( pl pg ,o ) r r r
毛细现象:
将一支半径一定的毛细管垂直插入某液体 中。若 角< 90° 说明液体能润湿管壁。由 于附加压力指向大气,使凹液面下液体的压 力小于管外水平面液面的压力。此时,液体 将被压入管内,直到上升液柱的静压力gh 与附加压力相等,达到平衡态为止。 当接触角θ=0时,r曲面= r毛细管= r 2
要使膜维持不变,需在金属丝上加一力F,其大小与金属丝 长度 l 成正比,比例系数 。因膜有两个表面,故有:
F 2 γ l (10.1.1a) 即 F γ 2l (10.1.1b)
:表面张力,引起表面收缩的单位长度上的力,单位:N· -1。 m
(2)表面功
当用外力F 使皂膜面积增 大dA时,需克服表面张力 作可逆表面功。
dG SdT Vdp μB (α )dnB (α ) γ dAs
α B
10.1.6
s 恒T、p、 、恒组分 下积分,有:G A s s 全微分得:dG T , p dA s A s d
自发降低表面G有两种途径——降低表面积 dT ,pG s < 0 降低表面张力 例:小液滴聚集成大液滴
9
2. 热力学公式
对一般多组分体系: f (T , p, nB , nC ) G
当系统作表面功时,G 还是面积A的函数,若系统内 只有一个相界面,且两相T、p相同 ,
G f (T , p , A s , n B , n C )
dG SdT Vdp μB (α )dnB (α ) γ dAs
4. 微小液滴更易于蒸发。
产生表面(界面)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当物质被高度分散时,界面的质量与体相相比不可忽 略,界面的作用很明显。
界面并不是两相接触的几何面,它 有一定的厚度,一般约几个分子厚,故 有时又将界面称为“界面相”。 界面的结构和性质与相邻两侧的体 界面相示意图 相都不相同。 例 : 直径10nm的圆
平面液体 蒸气压 p dn dn 半径为r的小液滴 蒸气压 pr
dn的微量液体转移到小液滴表面: 小液滴面积A:4r2 4(r+dr)2 dG = dA= 8rdr 又:dn液体由p pr: dG = (dn)RTln(pr/p) 面积的增量:dA = 8rdr
当玻璃管插入汞中
当玻璃管插入水中
例 10.2.1 用最大泡压法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的装置如图 所示: 将毛细管垂直插入液体中, 其深度为 h 。由上端通入气体, 在毛细管下端呈小气泡放出,小 气泡内的最大压力可由 U 形管压 力计测出(现也可用电子压力计 测出)。已知 300K 时,某液体 的密度 = 1.6 103 kg · -3 ,毛 m
极限情况: T→ Tc 时,γ→0。
(3)压力及其它因素对表面张力的的影响 a.表面分子受力不对称的程度 ↓
p↑
b.气体分子可被表面吸附,改变γ, ↓
c.气体分子溶于液相 一般:p↑10atm, ↓1mN/m,例: 1atm 10atm
γ↓
H2O = 72.8 mN/m
H2O = 71.8 mN/m
pg
pl Δp
图中为球形液滴的某一球缺, 凸液面上方为气相,压力 pg ,下方 液相,压力 pl ,球缺底面与球形液 滴相交处为一圆周。沿此圆周,界外 液体对球缺的表面张力 作用在圆 周线上,其方向垂直于圆周线,而且 与液滴表面相切。
表面张力的方向是和液面相切的,并和两部分的分界线垂直。 如果液面是平面,表面张力就在这个平面上。如果液面是曲面, 表面张力则在这个曲面的切面上。 所以圆周界线上表面张力的合力对底面下液体造成额外压力。 若弯曲液面凹面一侧压力以p内表示,凸面一侧压力用p外表示, 定义附加压力:Δ p = p内-p外 = pl - pg
直径为 1cm的 球型小水滴
分成 1018个 球形小液滴
表面积:
3.1416cm2
表面积相 差 106倍
总表面积 314.16m2
分散度越高,其表面积就越大,表明效应也就越明显。
物质的分散度用比表面积 as 表示 比表面积定义: 物质的表面积 As 与质量 m 的比:
As as m
10.0.1
Δ p 总是一个正值,它的方向是指向凹面曲率半径 的中心的。
pg
对于液珠(凸液面):
p p内 p外 pl pg
pl Δp
对于液体中气泡(凹液面):
pg
pl
p p内 p外 pg pl
弯曲液面附加压力Δp 与液面曲率半径之间关系的推导: 水平分力相互平衡,垂直分 力指向液体内部,其单位周 长的垂直分力为
δ' Wr' Fdx 2γ l dx γ dAs
δ Wr' γ dAs
10.1.3
:使系统增加单位表面所需的可逆功 ,称为表面功。
单位:J· -2 m
(3)表面吉布斯函数:
恒温,恒压下,可逆非体积功,等于系统的吉布斯函变:
δ Wr' dGT, p γ dAs
(10.1.4)
α B
10.1.6 10.1.7 10.1.8 10.1.9
10
dU TdS pdV μB (α )dnB (α ) γ dAs
α B
dH TdS Vdp μB (α )dnB (α ) γ dAs
α B
dA SdT pdV μB (α )dnB (α ) γ dAs
G 所以: γ A s
δWr' F dAs 2l T, p
(10.1.5)
:恒温恒压下,增加单位表面时系统所增加的Gibbs函数。
单位:J· -2。又称为表面吉布斯函数。 m 表面张力、单位面积的表面功、单位面积的表面吉布斯 函数物理意义不同,是从不同角度说明同一问题。三者数值 、 量纲等同, 单位均可化为: N· -1 m
§ 10.2 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及其后果
1. 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拉普拉斯方程
pg pl
pl
一般情况下,液体表面是水 平的,水平液面下液体所受压 力即为外界压力
而水中的气泡及小液滴,其表面是弯曲的。液面可能是 凸的,也可能是凹的。凸液面下的液体不但要受到外界压 力,还要受到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 p 。
界面张力
1. 液体的表面张力,表面功及表面吉布斯函数
表面分子受力不对称 所以液体表面有自 动收缩的倾向,力图 缩小表面积。 扩展表面要作功。 为什么小液滴总是呈球形,肥皂泡要用力吹才能变大?
原因:因为球形表面积最小,扩大表面积需要对系统作功。
(1) 液体的表面张力
肥皂膜 实验:
l
无摩擦、可自由活动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Δp r p最大 ρ g h r γ 2 2 207 1.6 103 9.807 0.01 10 3 N m 1 2 25.04mN m 1
于是求得所测液体的表面张力为:
R1 > R2 < R3
2. 微小液滴的饱和蒸气压— Kelvin公式
单位:m2· -1 kg
一类多孔物质如:多孔硅胶、分子筛、活性炭等,也有很 大的比表面积。 小颗粒的分散系统往往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因此由界 面特殊性引起的系统特殊性十分突出。
我们身边的界面现象
曙光晚霞
碧海蓝天
雨滴
露珠
将应用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对界面的特殊性质及现象进行讨论和分析。
§10.1
表面张力 的由来:
细管的半径 r = 1mm ,毛细管插
入的深度 h = 0.01 m,小气泡的最大表压(气泡内气体压力与 大气压力之差)p最大 = 207 Pa。该液体在 300K 时的表面张力 为若干?
首 页
刚看的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解: 当不断向系统压入空 气时毛细管出口处将出现一 小气泡,且不断增大。若毛 细管足够细,管下端气泡将 呈球缺形,液面可视为球面 的一部分。随着小气泡的变 大,气泡的曲率半径将变小。 R1 > R2 < R3 当气泡的半径等于毛细管的半径时,气 泡的曲率半径最小,液面对气体的附加 压力达到最大。此后气泡若再增大,气泡 半径也将增大。而且气泡将从液体内部 逸出。
2 r
——Laplace方程
表明:弯曲液面附加压力与液体表面张力成正比,与曲 率半径成反比。
注意: ① 该形式的Laplace公式只适用于球形液面。 ②曲面内(凹)的压力大于曲面外(凸)的压力,Δp>0。 ③ r 越小,Δp越大;r越大,Δp越小。
平液面:r →∞,Δp→0,(并不是 = 0)
pr 所以有 (dn) RTln 8π r γ dr p pr 2γ M 2γ RT ln Vm p r ρ r
4π r 2 (dr ) ρ dn M
——Kelvin公式
pr 2γ M 2γ RT ln Vm p r ρ r
由Kelvin公式可知: 1) r 越小,pr 越大; 2) p凸> p平> p凹 毛细管凝结现象: 在毛细管里,若某液体能润湿管壁,管内液面将为凹液面。 在某温度下,蒸气对平面液体来讲,尚未饱和,但对毛细管中 的凹液面,已经过饱和。所以,蒸气在毛细管中凝结为液体。 硅胶是一种多孔性物质,可自动吸附空气中的水蒸气, 在毛细管中发生凝结现象,用来干燥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