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预压方案

合集下载

支架预压方案

支架预压方案

⽀架预压⽅案⽀架预压⽅案***连续箱梁施⼯⽀架预压⽅案⼀、概述:对⽀架进⾏预压以便获取⽀架弹性变形和⾮弹性变形量及地基沉降量,为连续箱梁底模设置预抬值提供依据。

预压平⾯位置及荷载与测点的布置祥图。

预压⾯积平⽅⽶,压重荷载总重吨。

加载⽅法为⽤编织袋装砂过磅后均匀堆码。

⼆、加载及卸载顺序:按荷载总重的0→25%→50%→100%→50%→25%→0三级进⾏加载及卸载,并测得各级荷载下的测点的变形值;(公路:加载分三级,⼀级为50%恒载,观测沉降量,⼆级为70%恒载,观测沉降量,三级为80%恒载,观测沉降量,最后累计沉降量不超过规范值,加载预压时间为3天。

)三、预压时间:荷载施加100%后,前三个⼩时每⼩时观测⼀次,以后每三⼩时观测⼀次,并测量各测点数据;压重24⼩时后,再次测量各测点数据;预压以1天为⼀个观测单位,若连续3天观测结果在5mm以内,则认为沉降基本稳定,即可进⾏卸载。

四、观测⽅法:每节段的每断⾯中⼼、横向左右侧布3个测点。

⽀架共设个测点,地⾯沉降共设个测点(测点布置图);按照加载及卸载步骤分别测的各级荷载下的模板下沉量及地⾯下沉量,并在卸载后全⾯测得个测点的回弹量。

在预压前对底模的标⾼观测⼀次。

五、安全注意事项:1、所有⼯作⼈员必须戴安全帽。

2、严禁⼈员进⼊试压区。

3、现场试压⼈员及机具由负责⼈统⼀指挥。

4、加载时逐步加载,禁⽌加载物冲击承重平台。

5、发现异常情况,应⽴即停⽌作业;经检查分析处理后⽅可继续进⾏。

6、压重试验总负责⼈由担任。

7、压重时项⽬部、设计院、监理、施⼯单位必须同时监测。

⼤跨径变截⾯连续箱梁施⼯赵根⽣王⼩⼭姜艳玲(⼭东省交通⼯程总公司)【摘要】南京长江⼆桥北汊桥为预应⼒连续箱型梁桥,主桥桥跨布置为(90+3 * 165⼗90)m。

采⽤悬臂浇注法施⼯,主要介绍其上部结构的施⼯⼯艺。

【关键词】PC连续箱梁施⼯⼯艺⼀、简介南京长江⼆桥北汊桥主桥上部90m+3 * 165m+90m五跨PC变截⾯连续箱梁,位于半径R=16000m 的竖曲线上。

支架预压方案

支架预压方案

支架预压方案底模安装前先安装好临时支座,底模、侧模安装后开始支架预压,但预压前采用薄铁片和彩条布铺在模板上,保护模板不被受损和污染。

采用砂袋按各段设计荷载110%进行预压,空心箱体部分采用砂袋预压或水袋预压;实心箱体部分采用钢块预压或整捆钢绞线预压(若采用砂袋,高度达10m,难操作且不安全)。

在地面上以纵横间隔5m 和在模板上按高程控制点位分别设置观测点,加载时按符合浇筑混凝土的状态,按每级加载并逐日进行底模变形观测,并做好记录。

全部加载后不能立即卸载,需恒压72h。

全部加载完成后72h内每日早午各观测一次,以后每天观测一次,沉降稳定标准为沉降量<1mm/d。

预压完逐级卸载,逐级测量并详细记录。

沉降稳定卸载后算出地面沉降、支架的弹性和非弹性变形具体数值为多少。

根据各点对应的弹性、非弹性变形数值及设计梁体挠度来调整模板的高程,通过支架顶部微调装置进行调整、加固。

支架搭设时预压前,顶部预留抛高要计算地基相对沉降量,支架弹性和非弹性值等。

地基相对沉降量以地基处理时试验检测后计算确定,支架的非弹性变形值参考下表数据。

支架的弹性变形运用沙普软件程序节点计算确定。

根据以往施工经验,支架施工沉留值在15~20㎜左右,支架高度和预压重不同也不一样,初步预留抛高50cm,待预压沉降观测后调整,接头其它施工段预抛高根据预压后再确定。

支架施工预留沉落值参考数据(主线箱梁支架预压示意图C 匝道箱梁支架预压示意图注意的问题:1、采用砂袋法预压,砂袋逐袋称量,设专人称量、专人记录;称量好的砂袋一旦到位就采用防水措施,准备好防雨布。

每捆钢绞线也要鱼布覆盖。

2、派专人观察支架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即进行补救。

3、要分级加载,加载的顺序接近浇筑砼顺序,不能随意堆放,卸载也分级并测量记录。

4、通过第一施工段预压并沉降后,将实测沉降量(地基沉降量、支架变形量)作为一个参数值直接运用。

主线和D 匝道支架高度近似,只预压主线单幅支架,C 匝道高支架,同时曲线半径小,再选C 匝道中边跨支架顶预压。

支架预压方案范文

支架预压方案范文

支架预压方案范文支架预压是指在安装支架前,对支架进行一定程度的压缩或预应力加载。

预压的目的是在安装完成后恢复到设计应力状态,以保证支架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1.支架预压计算:首先,根据工程设计和现场施工条件,确定支架的预壓力。

预壓力的大小取决于支架材料的特性、设计要求和工程承载能力等因素。

可以根据支架制造商提供的资料或者通过实验等方式来确定预壓力。

2.预压装置设计:根据支架预压计算结果,设计预压装置。

预压装置应具备可调节的功能,方便根据需要进行预应力加载和释放。

预压装置应选用材料强度高、刚性好的产品,确保加载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或破坏。

3.支架预压操作:在进行支架预压操作前,应对支架进行清洁和表面处理。

安装预压装置后,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加载,并记录预压力的变化以及支架的变形情况。

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多次加载和卸载,以达到设计要求。

4.预压检验和调整:在完成预压操作后,应进行预压的检验和调整。

检验预压力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支架是否出现异常变形等情况。

如有需要,可以调整预压力或进行其他的修正措施。

5.支架安装:在预压完成后,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支架的安装。

注意安装过程中的支架位置、固定方式和连接件的选择等。

确保支架安装后符合设计要求,并能够承受工程的荷载。

6.支架预压的保护:支架预压完成后,应加强对支架的保护措施。

避免机械或者其他因素对支架的损害。

定期进行支架的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

以上是一个一般的支架预压方案,具体的设计和操作要根据工程和支架的实际情况进行。

在进行支架预压操作时,应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支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支架预压方案及脚手架计算

支架预压方案及脚手架计算

支架预压方案及脚手架计算一、支架预压方案支架预压是指在建筑物或桥梁等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增加支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悬挑或高空作业等特殊情况下,采用预压的方法来提高支架的承载能力。

下面是一个支架预压方案的基本步骤:1.确定预压力大小:根据支架的类型、材质和结构等因素,计算出预压的力大小。

一般情况下,预压力应大于支架的最大承载力。

2.设置预压装置:根据预压力的大小和预压装置的类型,选择合适的预压装置,并根据支架的结构和形状,在支架的上、下部位设置预压装置。

3.进行预压施工:按照预定的预压力大小,通过预压装置施加力量,在支架上进行预压。

预压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力的大小和施加的位置,确保支架的平稳和安全。

4.检测预压效果:预压完成后,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和非破坏性检测等方式,对支架的预压效果进行检测和评估。

如果预压效果合格,则可以进行后续的施工工作。

脚手架是建筑施工过程中常用的一种工具,用于支撑和搭建施工人员工作平台。

下面是一个脚手架计算的基本过程:1.确定脚手架高度: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和需要搭建的工作平台高度,确定脚手架的总高度。

脚手架的总高度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进行合理的分段。

2.计算立杆间距和立杆的数量:根据脚手架的高度和安全要求,计算出每个立杆的间距和需要的立杆数量。

一般情况下,立杆间距不应超过2米,立杆数量应根据脚手架的高度和长度进行合理的分配。

3.计算水平杆和纵向连接件数量:根据脚手架的宽度和长度,计算出需要的水平杆和纵向连接件的数量。

水平杆和纵向连接件的数量应根据脚手架的结构和安全要求进行合理的分配。

4.计算脚手架的承载能力:根据脚手架的结构和使用条件,计算脚手架的承载能力。

脚手架的承载能力应根据安全要求和使用条件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计算。

5.设计脚手架支撑和固定方案:根据脚手架的高度、长度和结构,设计合理的支撑和固定方案。

支撑和固定方案应根据脚手架的结构和安全要求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计算。

以上是支架预压方案及脚手架计算的基本步骤。

支架预压方案

支架预压方案

支架预压方案支架预压方案的1.2倍,预压时对支架变形进行连续观测,待变形稳定后卸载。

1)预压目的⑴消除支架构件的非弹性变形及地基沉降,测出弹性变形,为预拱度设置提供依据。

⑵检验支架的加工安装质量及结构的稳定性及安全性,保证现浇段施工的安全。

2)测点布置按照现浇段施工支架设计图安装完成施工支架之后,安装底模及侧模,根据现浇段的受力特点布设测点。

每隔1/4跨径布置一个监测断面,共设5个观测断面,每个断面7个测点,共设测点35个,用红油漆做好标记,加载前测出各测点的初始标高值。

3)试验荷载现浇段支架承受的荷载为梁体重量、内模系统重量及施工荷载之和,底模及侧模预压前已经拼装,其重量不计算在内,实际堆载预压按1.2倍支架承受重量进行,采用混凝土块预压。

支架承受现浇段重量:734.2t,详见图4.5.3;悬臂段内模重量:33t;施工人员及机具、振捣:15t;安全系数:1.2。

预压总重为:752.2×1.2=902.6t现浇段支架预压荷载布置图支架预压应按预压单元进行分级加载,且不应小于3级。

3级加载依次为单元内预压荷载值的60%、80%、120%。

4)现浇段支架预压注意事项⑴对预压压重认真称量、计算,为了保证预压吨位的准确性和加载不发生突变。

预压时准备防雨材料布等以避免进行中雨水过大使预压荷载过多。

⑵压重所有材料提前准备至方便起吊运输的地方。

⑶每级加载完成后,应先停止下一级加载,并应每间隔12h对支架沉降量进行一次监测。

当支架顶部监测点1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2mm时,可进行下一级加载。

⑷观测过程要贯穿于支架预压全过程,在此过程中要统一组织,统一指挥。

⑸在全部加载完成后的支架预压监测过程中,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应判断支架预压合格:各监测点最初24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1mm;各监测点最初7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5mm;5)预压作业计划⑴机械设备配置与劳动力组织预压块加载组,现场负责人:何铁柱、徐帅。

现浇梁支架预压方案

现浇梁支架预压方案

现浇梁支架预压方案一、引言现浇梁是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预压处理,以确保梁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本文档旨在介绍现浇梁支架预压方案,包括预压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预压原理预压是指在混凝土浇筑后,通过施加压力使梁体产生预应力,以提高其强度和稳定性。

预压的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预压可以使混凝土梁体的应力在减小的状况下达到最大,从而提高梁体的整体强度。

2.预压可以有效地解决混凝土龄期收缩问题,减小梁体的变形和裂缝。

3.预压可以提高混凝土梁体的抗震性能。

三、预压步骤下面介绍一般的现浇梁支架预压步骤,具体步骤可根据不同的施工情况进行调整。

步骤1:安装预应力器具在混凝土浇筑前,需要先安装好预应力器具,包括预应力钢筋、预应力锚具等。

预应力器具的安装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并进行验收。

步骤2:混凝土浇筑在预应力器具安装完毕后,可开始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浇筑应均匀连续,避免出现孔洞和松散。

步骤3:预压操作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等待一定的养护时间后进行预压操作。

预压操作时,应根据设计要求和预应力图纸确定预压的力度和方式。

1.首先,清理混凝土表面的灰浆和污物,将浇筑好的梁体表面整理平整。

2.然后,根据预应力图纸确定预应力钢筋的张拉位置和张拉力度。

张拉时要注意避免梁体的变形和裂缝。

3.最后,进行预应力钢筋的张拉工作,并在张拉后进行锚固。

张拉时要逐次均匀施力,避免突然施加过大的力。

步骤4:预应力保护预应力钢筋张拉完毕后,应对梁体进行预应力保护,以防止预应力钢筋腐蚀和断裂。

保护措施包括防水、加盖保护层和避免外力的损害等。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现浇梁支架预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预压操作前,应对预应力器具进行验收和检测,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2.浇筑混凝土时,应确保浇筑质量和施工速度,避免出现质量问题。

3.预压操作时,应按照设计要求和预应力图纸进行施工,避免错误操作和失误。

满堂支架的预压方案

满堂支架的预压方案

满堂支架的预压方案满堂支架是一种用于建筑物结构中的重要构件,其作用是通过支撑和固定的方式将荷载传递到混凝土或钢结构上。

预压是满堂支架安装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预压可以增加满堂支架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1.预压概述预压是在满堂支架安装完成之后,通过施加外力将其压紧到设计位置,使其稳定并对结构产生压应力的过程。

预压包括两个阶段,初始化预压和增量预压。

初始化预压是在满堂支架安装完成后立即进行,通过施加一定的压力将满堂支架压紧到设计位置。

增量预压是在满堂支架安装一段时间后进行,通过逐步增加压力使满堂支架达到设计要求的承载能力。

2.预压方案的制定制定预压方案需要考虑满堂支架的设计要求、材料性能、施工条件等因素。

首先,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满堂支架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要求,包括荷载大小、满堂支架的净高度、固定方式等。

其次,根据满堂支架的材料特性,计算出其弹性模量和屈服应力等参数。

最后考虑施工条件,确定施压设备和相关工艺。

3.预压方案的执行执行预压方案需要进行施加外力、监测变形和应力等步骤。

施加外力可以采用油压机、液压缸等设备,通过控制施压方式和施压速度来实现预压的目标。

在施压过程中需要监测满堂支架的变形和应力情况,可以采用应力计、变形计等设备来进行测量。

根据监测结果可以及时调整施压力度和方向,确保满堂支架达到设计要求。

4.预压方案的注意事项在制定和执行预压方案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预压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压力度不能过大或过小,以免造成满堂支架的破坏或承载能力不足。

其次,应注意满堂支架的变形和应力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再次,预压应在施工过程中按照步骤进行,不能出现过快或过慢的情况。

最后,预压的时间和工艺应符合满堂支架的特点和施工条件,以保证其质量和安全。

5.预压的效果与检验预压完成后,需要进行满堂支架的效果和安全检验。

效果检验包括满堂支架的变形和应力检测,对比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评估。

安全检验包括满堂支架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检测,通过施加额外荷载或进行模拟试验评估其安全性。

桥梁支架预压专项方案

桥梁支架预压专项方案

一、编制依据1.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2. 《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4.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5. 设计文件规定及业主相关的要求;6. 公司历年来的施工经验;7. 现场施工情况。

二、工程概况1. 工程简介:本工程位于我国某地区,为一级公路桥梁工程,全长34米,全宽12米。

上部结构为3孔8米普通钢筋混凝土简支空心板,下部结构为重力式墩台,扩大基础,荷载等级汽车一20级,挂车100。

主要工程内容为拆除重建上部结构及墩台帽。

2. 支架预压目的:为保证施工安全、提高现浇梁质量,在满堂支架搭设完毕,梁板底模衬板铺好后,对支架进行超载预压。

预压目的,一是消除支架及地基的非弹性变形,二是得到支架的弹性变形值作为施工预留拱度的依据。

三、支架预压方法1. 预压材料:选用河砂料(或预制块),采用专用编织袋装砂,预压袋(预制块)堆码按设计梁体的结构自重和分布形式堆放,加载时对称等载预压布置。

防止支架偏压失稳,加载顺序按混凝土浇筑的顺序进行。

2. 预压荷载:预压荷载为梁体自重的120%。

3. 预压流程:(1)检查支架的安全性,确保施工安全;(2)消除地基、支架自身非弹性变形的影响,有利于桥面线形控制;(3)测量预压时支架产生的弹性变形,根据其测量结果对满堂架进行预拱度调整;(4)卸载时要分层卸,全部卸完。

四、支架预压时间支架预压时间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水袋预压法为3-5天,满堂支架施工的桥梁预压周期为20天左右,直至检验出支架的承载能力。

五、安全技术措施1. 施工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掌握支架预压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2. 预压过程中,加强对支架的监测,确保支架稳定性;3. 预压材料堆放要整齐,避免影响施工;4. 施工现场应设置警示标志,防止无关人员进入;5. 遇到恶劣天气,暂停预压作业,确保施工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架预压方案
一、支架预压
为消除支架的弹性和非弹性变形,合理的确定预拱度,梁体砼施工前采取对支架进行预压,采用混凝土预制块堆载预压。

模板支架的预压荷载按设计梁板自重加施工活荷载计算确定,加载时梁底逐层堆码,均衡加载。

预压前和加载过程中及加载至设计荷重的预压期内,分别对跨中、四分之一跨处及墩台处设五个观测断面,每个断面2m 一个观测点进行全过程观测,详细记录观测断面各观测点地基、支撑体系,模板的变形情况,汇总、分析预压观测结果,综合确定卸载后通过可调强力支撑,调整支撑,模板系统的预留变形量。

预压结束,分层卸载,将模内杂物清洗干净,调整支撑模板系统的预留变形量,进行钢筋安装。

1、加载重量
雨棚纵梁梁量为箱,采用安全系数,加压荷载为:底板。

C20砼的比重m。

梁底板面积为:x二。

因此加载砼块高度为:底板高度宁t /m 3—=。

2、加载方法
加载采取分阶段加载,每4小时加载一次。

第一阶段加载按总重量的60%+,即加载:X 60%=加载高度为底板;第二阶段加载按总重量的100%计,即加载:,加载高度为底板。

3、观测方法在首次加载前先观测一次,作为起始观测值,以后每加载
完毕观
测一次,全部加载完毕,每2 小时观测一次,一天之后每6小时观测一次,若每次观测每点下沉量均不超过1mm即认为支架已经稳定。

然后根据观测值绘制出支座预压变化(时间—下沉量)关系曲线。

4、预压时间和卸载
自加载完毕,一般24h 以后确认支架已经稳定,即可卸载。

卸载顺序与加载顺序相反,原则是后加载先卸,先加后卸。

分级分批卸载。

同时在卸载过程中,每批卸载后都应再次观测一次支架变化,并绘制出支架卸载(时间—回弹)变化关系曲线。

通过加载和卸载变化曲线,对比分析支架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量。

在卸载全部完毕后,在支架顶面上予以调整支架标高,消除非弹性变形,预留弹性变形上拱度。

预压材料采用混凝土预制块码砌(对预制块吊运不到的位置可采用小型砂袋),禁止任意堆砌和带撞击式加载。

防止堆砌高度过大产生倾倒事故。

支架搭设和预压过程中,应设有专职安全员值班,一是随时检查处理支架预压时出现的变化,紧急情况及时向作业人员发出停止或撤离信号,并向上级单位领导报告;二是阻止非施工人员进入支架预压区以防发生意外。

二、预拱度设置及线型控制:
1 、由于雨棚纵梁预拱度考虑梁体混凝土自重引起的挠度,保证梁体的平顺性, 梁体设反拱。

2、底模预压完后根据测得的弹性变形量重新调整底模标高,测量班放
出底模中线及边线的所测点位,一般要求底模(侧模)设
10个调整点调整,可根据实际施工加密调整点,用记号笔做好标记,根
据图纸设计反拱值调整底模及侧模标高,记录各测点标高值。

3、反拱按二次抛物线控制,计算见表4-1、4-2。

表4-1 雨棚纵梁底模预留长度及反拱表(雨棚纵梁)
4、在混凝土浇注前根据预压实测弹性变形量测量值及对应点的
反拱值结合设计梁底标高来调整底模标高。

5、根据底模标高值等于设计梁底标高+对应点的弹性变形量-对应各点的反拱值。

6、反拱按二次抛物线设置,见下图,公式(y= -4 S X2/L2+3)。

y :
计算位置的预拱度
S:跨中最大预拱度值
X:计算位置至梁端的距离
L:跨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