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物质文化: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及生产活动本身,这些产品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房屋、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
2、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而创制出来的有组织得规范体系。
主要包括法律制度、礼仪俗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人才培养选拔制度等内容。
3、行为文化:是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等,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主要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
4、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价值观、审美观、伦理观、思维方式等。
5、起一成文说:这个观点是宋人郑樵的主张。
他认为汉字起源于“一”。
他的这种学说是建立在“道生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阴一阳谓之道”等古代哲学思想基础上。
二、简答题1、简述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
(P3页)答:广义的文化,主要是指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表现为人们生活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广义文化的涵盖面非常大,几乎包括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人类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包括信仰、风俗、艺术、法律、制度等等。
泰勒的文化定义就是狭义文化的经典界说。
2、简述汉语的特点。
(P12页)答:(1)在语音方面,汉语的音节可以分为生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2)在汉语词汇方面,也有独特的特点:一是基本词汇有很大的稳定性;二是词汇发展过程中新词不断产生;三是词汇发展过程中有些词汇消亡;四是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
(3)在语法方面,主要的特点是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即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
名词没有格的变化,也没有性和数的区别。
动词不分人称,也没有时态。
虚词是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
虚词的数量少,但是使用频率高,运用复杂,在汉语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汉语成语“四字格”形式的文化内涵。
(P16页)答:(1)讲究对称,这是汉民族非常重要的文化心理,而四字格最能体现“以偶为佳”的要求;(2)字数上的对偶和结构上的对称,还有音律上的音节整齐匀称,声调的平仄相间;(3)汉民族的言语习惯,四字格是汉语言语习惯之一,从原始歌谣到《诗经语言艺术》再到秦汉散文,大多都采用四字格的形式表达。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1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物质文化: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及生产活动本身,这些产品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房屋、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
2、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而创制出来的有组织得规范体系。
主要包括法律制度、礼仪俗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人才培养选拔制度等内容。
3、行为文化:是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等,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主要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
4、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价值观、审美观、伦理观、思维方式等。
5、起一成文说:这个观点是宋人郑樵的主张。
他认为汉字起源于“一”。
他的这种学说是建立在“道生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阴一阳谓之道”等古代哲学思想基础上。
二、简答题1、简述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
(P3页)答:广义的文化,主要是指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表现为人们生活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广义文化的涵盖面非常大,几乎包括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人类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包括信仰、风俗、艺术、法律、制度等等。
泰勒的文化定义就是狭义文化的经典界说。
2、简述汉语的特点。
(P12页)答:(1)在语音方面,汉语的音节可以分为生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2)在汉语词汇方面,也有独特的特点:一是基本词汇有很大的稳定性;二是词汇发展过程中新词不断产生;三是词汇发展过程中有些词汇消亡;四是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
(3)在语法方面,主要的特点是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即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
名词没有格的变化,也没有性和数的区别。
动词不分人称,也没有时态。
虚词是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
虚词的数量少,但是使用频率高,运用复杂,在汉语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汉语成语“四字格”形式的文化内涵。
(P16页)答:(1)讲究对称,这是汉民族非常重要的文化心理,而四字格最能体现“以偶为佳”的要求;(2)字数上的对偶和结构上的对称,还有音律上的音节整齐匀称,声调的平仄相间;(3)汉民族的言语习惯,四字格是汉语言语习惯之一,从原始歌谣到《诗经语言艺术》再到秦汉散文,大多都采用四字格的形式表达。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部分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部分答案《中国传统文化概观》课程作业讲评(1)一、名词解释1.物质文化: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生产活动本身,这些产品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房屋、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
2.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而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
主要包括法律制度、礼仪俗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人才培养选拔制度等内容。
3.行为文化: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等,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主要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
4.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价值观、审美观、伦理观、思维方式等。
5.起一成文说:这个观点是送人郑樵的主张。
他认为汉字起源于“一” 。
二、简答题1.简述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
文化具有复杂的含义,以致许多文化研究者们感到无从下手。
为了研究的便利,人们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文化。
广义的文化,主要是指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表现为人们生活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广义文化的涵盖面非常大,几乎包括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人类精神创造说动及其成果,包括信仰、风俗、艺术、法律、制度等等。
2.简述汉语的特点。
(1)在语音方面,汉语的音节可以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2)在汉语词汇方面,也有独特的特点:一是基本词汇有很大的稳定性,二是词汇发展过程中新词不断产生;三是词汇发展过程中有些词汇消亡;四是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
(3)语法方面,主要的特点是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即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
3.分析汉语成语“四字格”形式的文化内涵。
(1)讲究对称,这是汉民族非常重要的文化心理,而四字格最能体现“以偶为佳”的要求。
(2)数字上的对偶和结构上的对称,还有音律上的音节整齐匀称,声调的平仄相间。
(3)汉民族的言语习惯,四字格是汉语言语习惯之一,从原始歌谣到《诗经》再到秦汉散文,大多都采用四字格的形式表达。
2021年国开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平时作业(三)答案

2021年国开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平时作业(三)答案一、填空题:1. 庠序自周王朝2.学在官府政教合一官师不分3. 孔门私学4. 稷下学宫5. 依法为教以吏为师6.清静无为与民休息7.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8. 太学《五经博士》自学 9. 国子学四门学10. 国子监实科职业 11. 庆历熙宁祟宁12. 国学地方儒学社学乡约二、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 ①②④2. ①③④3. ①②③④4. ①②③5. ①②④6. ①②③④7. ①②③8. ①9. ①②③④ 10. ①②③ 11. ①②③ 12. ①②③三、简答题:1.文化交流与文化融合在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壮大中起了什么作用?答:中国文化不仅在内部各族文化的相互融会、相互渗透中得到发展,而且与外部世界的接触中,先后受容了中亚游牧文化、波斯文化、印度佛教文化、阿拉伯文化、欧洲文化。
中国文化系统或以外来文化作补充,或以外来文化作复壮剂,使整个机体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外域文化系统也在与中国文化的广泛接触中汲取营养、滋润自身的肌体。
试析“西学东渐”东学西渐”的文化功能。
2.为什么说气韵生动可以作为中国艺术精神的种概括?答:(1)气既是宇宙的根本,又是宇宙的运动。
韵是宇宙运动的节奏,是宇宙呈现分门别类而又有条不紊的整体结构,及其有次序地盛衰穷通、周流运行的整体风貌,因而韵是艺术作品与宇宙生气相一致的蕴藉风态。
(2)气是无形的,当它在作品中出现显出时,就从无到有,化实为虚。
这无、虚、气是最根本的,因此中国艺术的最大特点就是对虚无的重视。
(3)只有理解了中国文化“气”的宇宙,才能深刻的理解何以气韵生动是中国艺术的根本精神,虚实相生是中国艺术的基本准则。
3.为什么说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答:(1)源远流长的中国伦理道德思想,始终贯穿着一种可以称之为“公忠”的道德精神。
(2)在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中,以儒家为代表的“仁爱”思想,是一种对于协调人际关系具有积极意义的重要道德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作业答案3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平时作业(3)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2.画像石:所谓画像石,实际上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
所属建筑,绝大多数为丧葬礼制性建筑,因此,本质上汉画像石是一种祭祀性丧葬艺术。
画像石不仅是汉代以前中国古典美术艺术发展的颠峰,而且对汉代以后的美术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3.吴门四家:指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画家。
“吴门四家”中沈周与文徵明,是吴门派文人画最突出的代表。
他们都在江苏苏州从事绘画活动。
因苏州古为吴地,故又称、沈、文、唐、仇为“吴门四家”。
4.清初“四僧”:活跃于清初画坛的四位出家为僧的画家——弘仁、髡残、朱耷、石涛的合称。
“四画僧”皆明末遗民,因不甘臣服于新朝,志不可遂,便循人空门,借助诗文书画抒写身世之感。
作品均带有强烈的个性化特征和复杂的精神内涵,与当时占据主流地位的正统派画风大异其趣。
5.燕乐:燕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燕乐,如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所说:“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为燕乐。
”是指汉族俗乐与外来(外国或外族)音乐的总称。
燕乐的狭义概念则专指唐十部乐的第一部,即张文收所作的燕乐。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神异灵怪与人物佚事的著作。
魏晋南北朝集中出现了一批专谈神异灵怪与人物佚事的著作,于是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阶段。
志怪小说的兴盛,是受了民间巫风、道教及佛教的刺激。
现存志怪小说中,干宝的《搜神记》是保存最多且具有代表性的一种。
它的内容,大部分只是简略记录各种神仙、方术、灵异等事迹,在虚幻的形态中反映了人们的现实关系和思想感情。
“志人”这个名目,为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所设立,与“志怪”相对而言。
其代表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内容主要记述自东汉至东晋文人名士的言行。
文字简洁隽永,笔调含蓄委婉。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任务单选题题库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任务单选题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元杂剧代表作的是O?【正确答案】《金瓶梅》2.反映了木兰从军故事的是O?【正确答案】《木兰诗》3.“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似这般,都付与了断瓦残垣”出自明清戏曲()?【正确答案】《牡丹亭》4.应天府书院坐落于现今的O?【正确答案】商丘5.下列哪项事物的出现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对周边文化“吸收融合”的功能()?【正确答案】胡服6.“四大名著”中成书年代不在明代的是O?【正确答案】《红楼梦》7.按体裁来分,《桃花扇》属于()?【正确答案】戏曲8.汉乐府,继承了O的现实主义传统?【正确答案】诗经9.道家学派崇尚的是O?【正确答案】无为10.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是O?【正确答案】《诗经》I1以察举制度作为人才选拔主要途径是O时期?【正确答案】汉代12.主张“民贵君轻,性善论”的儒家代表人物是O?13.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先秦时期杰出军事家的是()?【正确答案】孙膑14.《诗经》收录了从O约500年间的诗作305篇。
【正确答案】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15.下列选项中属于南朝乐府代表作的是O?【正确答案】《西洲曲》16.《离骚》与《诗经》并称为()?【正确答案】诗骚17.“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的作者是O?【正确答案】纳兰性德18.科举制始自O?【正确答案】隋唐时期19.汉代今文学家董仲舒的代表性思想观点是()?【正确答案】天人感应20.“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出自()?【正确答案】《道德经》21.“百家争鸣”发生在我国O时期?【正确答案】春秋战国时期22.下列选项中出的诗句自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是()?【正确答案】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3.“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作者是O?【正确答案】苏轼24.《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的中国正处于O时期?【正确答案】元25.王维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因O节日而发?26.《桃花扇》中的主人公是()?【正确答案】侯方域和李香君27.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体系是O?【正确答案】仁28.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发物是O?【正确答案】楚辞2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形容的是O风景区?【正确答案】庐山30.“赋”这一文体发展的黄金期是在O?【正确答案】汉31.主张“民贵君轻,性善论”的儒家代表人物是O?【正确答案】孟子32.汉乐府,继承了O的现实主义传统?【正确答案】诗经33.《诗经》收录了从()约500年间的诗作305篇。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形考作业一说明:参考题目与实际测试题目顺序可能有变化.1、对于传统文化的未来,我们认为可取的科学态度应该是(C)A. 像民粹主义者那样,死守着传统不放B. 像民族虚无主义者那样全面倒向西方C.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对待现实和未来D. 学习西方但不脱传统底色,取狭隘的民族态度2、先秦文学的主要内容是()。
A. 《易经》B. 《诗经》C. 楚辞D. 春秋战国时代的散文3、“心性本觉”是(C)佛教的思想A. 南亚B. 印度C. 中国D. 西藏4、从整个封建社会发展历史看,明清时代可以称之为(A)A. 蜕变时代B. 鼎盛时代C. 黄金时代D. 轴心时代5、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C)A. 秦汉之际B. 西汉时期C. 两汉之际D. 先秦时期6、明代至清代中期(1840年前)的图书典籍主要有()。
A. 《永乐大典》B. 《本草纲目》C. 《康熙字典》D. 《四库全书》7、李白的著名诗篇有()。
A. 《梦游天姥吟留别》B. 《将进酒》C. 《丽人行》D. 《蜀道难》8、中国文化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既相互联系、内在贯通,又相互区别、各有其旨趣。
(√)9、宋型文化格调雅,神韵超然体现在(B)A. 宋诗的浅易B. 宋文纡徐委备C. 宋画的淡远D. 宋词的俚俗10、地球上的一切地形中国几乎都有,但以山岭为标志。
(╳)11、安史之乱造成文化的南移,其结果是(C)A. 南方文化远远超过北方B. 南方经济与北方经济持平C. 南方经济远远超过北方,为文化南移埋下伏笔D. 南方成为政治中心12、中国传统文化在人与神之间,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现世的人伦生活,而将宗教和鬼神信仰置于其后,神本主义始终未居主导地位。
(√)13、宋代最突出的科技成果是()的发明。
A. 造纸术B. 指南针C. 火药武器D. 印刷术14、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是()。
A. 儒学的繁荣B. 道教的完善与佛教的传播C. 玄学的兴起D. 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15、对于“和”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巨大作用,我们可以看出(D)A. “和”也是不同,就是要求别人同己B. “和”不利于文化特质的保存C. “和”与模棱两可一样,是消极的D. “和”成为民族文化融合的动因16、中国传统人本主义坚持“民为贵”的民本主义精神。
《中华文化概说》《中国文化概观》作业题答案

《中华文化概说》、《中国文化概观》作业题答案第一次一、填空题。
1.从本质上讲,中华传统文化乃是一种以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为主体,由多民族文化相互补充的具有鲜明整体特征的文化。
2.新石器时期,先民的崇拜可分为三大类自然崇拜、生殖与祖先崇拜、图腾崇拜。
3.所谓“中”,乃是居于四方之中的的意思,故称“中国”。
“中华”之“华”乃是“光辉、文采、精粹”的意思。
4.在众多的氏族、部落之中,主要有三大文化集团:华夏集团、东夷集团、苗蛮集团。
5.殷商时代的突出成就之一青铜文化的主要特点是种类繁多、工艺复杂、粗犷狰狞的审美追求。
6.秦王朝时期最大的文化特征是“大一统”。
7.古代的马车是有等级的,观车后之旌旗便可知乘车者的身份。
8.我国著名的“江南三大名楼”是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
9.诸子文化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那是我国文化思想史上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
10.唐代诗歌的发展,一般分为四大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二、名词解释。
1.“四书五经”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
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2.春节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3.图腾崇拜图腾崇拜是将某种动物或植物等特定物体视作与本氏族有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的崇拜行为,是原始宗教的最初形式,4.茶禅一味。
第二次一、判断题1.生殖崇拜是指对天地山川日月的崇拜。
(×)2.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的第一部断代史著作。
(√)3.明清小说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可与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
(√)4.我国的白酒是世界上独有的一种蒸馏酒,它的问世是酿酒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5.世界上最古老的茶树生长于中国西北。
(×)6.现代最重要的烹饪方法“炒”是在唐宋时期发明的。
(×)7.先秦时期已有“衣”“裳”之分,上衣下裳,是当时男女通用的服装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