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训练十三
七上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默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暑假预习古诗文默写训练一、《观沧海》(曹操)1、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
3、总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4、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
,。
5、这首诗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叙事的是:,。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1、诗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迁谪之远的诗句是:,。
2、2、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
三、《次北固山下》(王湾)1、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是:,。
2、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是:,。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
三、《天净沙·秋思》(马致远)1、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
2、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点明主旨的名句是:,。
四、《世说新语》两则3、两个比喻句:;。
4、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
7、表明元方不愿意原谅友人的句子是:元方入门不顾。
五、《<论语>十二章》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4、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7、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8、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9、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10、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六、《峨眉山月歌》(李白)点明远游,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
七、《江南逢李龟年》(杜甫)1、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是:,。
1、。
八、《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2、写自己对饱受战争忧患的人民等同情,对早日评定安史之乱等渴望等诗句是:,。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文字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文字版,含答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包括:《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一、基础知识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长歌怀采薇。
(王绩《野望》)(2),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黄鹤楼》)(3),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4)月下飞天镜,。
(李白《渡荆门送别》)(5)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1)王绩《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
(2)崔颢《黄鹤楼》中直抒胸臆,抒发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3)王维《使至塞上》中以“征蓬”写自己飘零之感的诗句是:,。
(4)《渡荆门送别》中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山的变化的诗句是:,。
(5)《钱塘湖春行》中正面写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湖光水色的诗句是:,。
二、课内阅读【一】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3.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2分)本诗的开头叙述诗人① ,接着记录沿途的自然风光,结尾用人物问答的方式叙写了② 。
4.列出第二联构成对偶的词语,简要分析这一联运用对偶的表达效果。
(3分)【二】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颈联中的“芳草萋萋”写出了“芳草”_____________的特点。
6.诗歌前两联有实写,有虚写,请对此作简要赏析。
【三】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本诗借景打情,写出诗人前往楚地途中的所见所感。
B.首联写诗人乘舟到“荆门外”,交代了诗人的行踪。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及答案13 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01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古诗文名句。
(1)王绩《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2)崔颢《黄鹤楼》中既描绘了在黄鹤楼所见的远景,又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悠悠、世事茫茫的感慨的诗句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诗中直抒胸臆,抒发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王维《使至塞上》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抓住典型景物,描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东皋(gāo)薄暮(bó)xǐ(徙)倚落huī(晖) 驱dú(犊) 采wēi(薇)崔颢(hào)千载(zǎi)燕然(yān)征蓬(péng)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东皋薄暮望薄:接近(2)徙倚欲何依徙倚:徘徊(3)白云千载空悠悠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4)晴川历历汉阳树川:平川,原野历历:分明的样子(5)芳草萋萋鹦鹉洲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6)使至塞上使:出使(7)单车欲问边问:慰问(8)长河落日圆长河:指黄河4.文学常识填空。
(1)《野望》的作者王绩,字无功,唐代诗人。
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故自号“东皋子”。
(2)《黄鹤楼》的作者崔颢,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
李白对此诗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叹。
(3)《使至塞上》的作者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诗人,尤善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评价其诗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02课内精读(一)阅读《野望》,回答问题。
5.请赏析诗的颔联和颈联。
(部编版)中考古诗文默写限时模拟训练

每空10分,共100分姓名:成绩:(1)了却君王天下事, 。
(辛弃疾《破阵子》(2) ,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3)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4)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5)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颌《黄鹤楼》)(6) 我报路长嗟日暮, 。
(李清照《渔家傲》)(7)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诗人以磅碍的气势、高六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的诗句是: ,。
(8)小红春节去黑龙江旅游,喜逢大雪挂满枝头,拍了一张照片,并为其配上了诗句“,“在朋友圈获得点赞无数。
部编版中考古诗文默写限时5分钟强化训练(二)每空10分,共100分姓名:成绩:(1) ,寒光照铁衣。
(北朝民歌《木兰诗》) (2)浊酒一杯家万里,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3)兼蓑萋萋, 。
(诗经《兼陵》)(4) ,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5)我报路长嗟日暮, 。
(李清照《渔家傲》)(6)伤心秦汉经行处, 。
(张养浩《山坡羊》) (7)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诗人以磅碍的气势、高六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的诗句是: ,。
(8)战场上“,”,一腔热血洒疆场,只为抗金复国建功业;午夜梦回,只可怜白发生,壮志难实现。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每空10分,共100分姓名:成绩:(1) ,树木丛生。
(曹操《观沧海》)(2)夕阳西下,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3)人生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过零丁洋》)(4)伤心秦汉经行处, 。
(张养浩《山坡羊·漳关怀古》)(5) ,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6)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饮酒其五》)(7)战场上“,”,一腔热血洒疆场,只为抗金复国建功业;午夜梦回,只可怜白发生,壮志难实现。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8) 李清照在《渔家傲》里用“,”两句写出了她有才华、有理想、有抱负,却在现实社会中根本得不到实现和施展,找不到出路和苦闷。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3单元文言古诗练习

三、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以下问题:(9 分)17、解说以下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
( 4 分)( 1)欲穷其林穷:( 2)便要还家要:(3)到处志之志:(4)欣然规往规:18、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同样的一组是()(2 分)A. 、武陵人以打鱼为.业这人一一为.具言所闻B. 、问所素来,具答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此中往来种作太守即遣人随其往..D.、便扶向路寻向所志..20、阅读思虑,简要回答:(1)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假的理想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在文中也有示意,请找出相应得一两处语句.(2)文章第二段描绘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思想感情( 3 分)阅读以下语段 , 达成有关练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金石认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为,为,为。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然不动,尔远逝,来往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行知其源。
坐潭上,四周竹树环合,寥寂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连。
以其境过清,不行久居,乃记之而去。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所缺的语句。
2.以下带点的词解说错误的一项()A潭中鱼可百许头(大概)B斗折蛇行(像蛇同样)C不行久居(居住)D影布石上(映 )3、解说以下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1)青树翠蔓 ______________(2)潭中鱼可百许头 _________________(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____________ (4) 以其境过清,不行久居 ______________(5) 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 (6)乃记之而去_________________4.翻译以下句子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行知其源。
5本文是按什么次序来写的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色6联合课文内容谈谈作者旅行小石潭的心情有如何的变化。
第13课 唐诗五首(提升训练)(解析版)

第13课唐诗五首【提升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东皋薄.暮望(接近)牧人驱犊.返(小牛,诗中指牛群)B.芳草萋萋..鹦鹉洲(草木茂盛的样子)白云千载空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C.长河..落日圆(黄河)萧关逢候骑..(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D.江入大荒..流(辽远无际的荒原)几处早莺争暖树..(温暖的树)【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D项的解释有误,“暖树”指的是向阳的树(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东皋薄.暮望(稀薄)徙倚..欲何依(徘徊)B.晴川历历..鹦鹉洲(乌云密布的样子)..汉阳树(分明的样子)芳草萋萋C.长河..落日圆(很长的河)仍怜.故乡水(喜爱)D.来从.楚国游(往)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答案】D【详解】A.薄:迫近、接近。
B.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C.长河:指黄河。
故选D。
3.下列诗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D.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答案】C【详解】C.有误。
正确划分为: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故选C。
4.下列对这首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随着船的移动,两岸的景色像画卷一样展开、变换。
B.颔联中“随”字化动为静,讲群山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入”字写出了江水脱离群山,向原野奔腾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和喜悦之情。
C.颈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明月映入江水的状态比作飞下的天境,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江水的平静、美丽,展现了一幅壮阔的景象。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3 唐诗五首同步练习附答案

13 唐诗五首同步练习附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东皋.(gāo)薄.暮(bó)xǐ(徙)倚驱dú(犊)采wēi(薇)崔颢.(hào)千载.(zǎi)燕.然(yān)征蓬.(péng)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东皋薄.暮望(接近)欲何依(徘徊)(2)徙倚..(比喻隐居不仕)(3)长歌怀采薇..(4)使.至塞上(出使)(5)单车欲问.边(慰问)(6)长河落日圆(指黄河)..(7)仍怜.故乡水(喜爱)(8)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3.文学常识填空。
(1)王绩,字无功,唐代诗人。
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
(2)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3)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与杜甫并称“李杜”,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4)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称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
有“诗魔”之称。
代表作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
4.根据提示默写诗句。
(1)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王维的《使至塞上》中,抓住沙漠中典型的景物,进行了刻画,写出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它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这个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渡荆门送别》中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的句子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5)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5.(汉川一模)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徽标(右)材料二:《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旨,通过演播室比赛的形式,重温经典诗词。
新人教版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13文言文阅读与对比(含答案)

专题训练(十三) 文言文阅读与对比◇课外文言文单篇阅读或课内对比◇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14分)曾从龙传曾从龙,字君锡,左仆射公亮四世从孙。
初名一龙,庆元五年,擢进士第一,始赐今名。
授签书奉国军节度判官厅公事。
嘉定六年秋,阴雨,乞放系囚进对言修德政蓄人材饬边备。
帝善其言。
七年,知贡举。
疏奏:“国家以科目网罗天下之英隽,义以观其通经,赋以观其博古,论以观其识,策以观其才。
异时谋王断国,皆繇此其选。
比来循习成风,文气不振,学不务根祇,辞不尚体要,涉猎未精,议论疏陋。
愿下臣此章,风厉中外,澄源正本,莫甚于斯。
”诏从之。
端平元年,授资政殿大学士。
时有三京之役,极论南兵轻进易退。
未几言验。
进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以枢密院使督视江淮、荆襄军马。
疏言:“边面辽远,声援不接,请并建二阃。
”诏许之,专畀江淮,以荆襄属魏了翁。
朝论边用不给,诏从龙、了翁并领督府。
及从龙卒,赠少师。
(节选自《宋史·曾从龙传》)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划分朗读节奏。
(3分)乞放系囚进对言修德政蓄人材饬边备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擢.进士第一擢:(2)策以观.其才观:(3)议论疏陋.陋:(4)授.资政殿大学士授:3.将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分)(1)异时谋王断国,皆繇此其选。
(2)时有三京之役,极论南兵轻进易退。
4.作者在上文中记叙了人物的哪些事件?(3分)二、[2018·成都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15分)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
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默而好深沉之思。
清静亡为,少耆①欲,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②之储,晏如也。
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雄尝好辞赋。
先是时,蜀有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温雅,雄心壮之,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
又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
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
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③身哉!乃作书,往往摭《离骚》文而反之,自岷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名曰《反离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文练习十二
子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曰:“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趼,不敢休息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
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夫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今臣闻君好士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不礼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
诗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敢托而去。
”
——西汉·刘向《新序·卷五·杂事五》1.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的字。
托.仆夫而去
..曰犯.霜露,冒.尘垢
钩以写.龙弃而还
..走
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1)断句
今臣闻君好士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不礼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
2)翻译
3.用“/”给下面的文言片段断句,并翻译这段文字。
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望梅止渴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2)翻译
3.用“/”给下面的文言片段断句
1)跖之徒问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耶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智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盗亦有道先秦·庄子《庄子·外篇·胠箧》2)秦桧欲杀岳飞于东窗下谋其妻王夫人夫人曰擒虎易放虎难其意遂决后桧游西湖舟中得疾见一人被发厉声曰汝误国害民我已诉于天得请于帝矣桧遂死未几秦熺亦死夫人思之方士伏章见熺荷铁枷因问秦太师所在熺曰吾父见在酆都方士如其言而往果见桧与万俟卨俱荷铁枷备受诸苦桧曰可烦传语夫人东窗事发矣
——东窗事发元·刘一清《钱塘遗事》
3)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
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东床坦腹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第六》4)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於山林也璋不听巴闭门称疾备攻成都令军中曰其有害巴者诛及三族及得巴甚喜
——放虎归山晋·陈寿《三国志·蜀书九·刘巴传》(乙)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
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卒母闻而哭之,曰:“非然也。
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
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
..之国,左孟门,
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
..杀之。
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
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武侯曰:“善。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
魏置相,相田文。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
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
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
诸侯患楚之强。
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
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
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
..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
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10.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殓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
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城;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
B.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
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
吴起表示,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
C.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
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
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D.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
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与他,施暴者乱箭射击吴起;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译文:
(2)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译文:
(丙)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唐)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兼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插田歌(节选)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