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合集下载

《关大王独赴单刀会》赏析

《关大王独赴单刀会》赏析

《关⼤王独赴单⼑会》赏析《关⼤王独赴单⼑会》赏析这是关汉卿的剧本之⼀。

⼈物:关⽻:蜀国将领。

关平:关⽻之⼦。

关兴:关⽻之⼦。

周仓:关⽻亲随。

鲁肃:吴国中⼤夫。

黄⽂:吴国将军。

乔公:吴国名⾂。

司马徽:吴国贤⼠。

*剧情: 乔公说关:孙刘联盟抗曹,⾚壁⼤战后,三国⿍⽴。

鲁肃劝孙权以荆州借与刘备,共拒曹操。

但鲁肃看到刘备取益州,并汉中,有霸业兴隆之志,所以想索取荆州。

知道关公在那⾥镇守,必不肯还。

鲁肃设下三计:第⼀计:趁着孙权已把妹妹嫁给刘备,排宴设乐,以贺退了曹兵,⽞德称主于汉中,邀请关公赴会,就于酒席中间,以礼索取荆州。

倘若不还,⽤第⼆计:将江上战船,尽⾏拘收,不放关公渡江回去。

知道中计后还给。

若再不还,第三计:暗藏甲⼠,酒酣之际,击⾦钟为号,伏兵尽举,擒住关公,囚于江下。

还荆州则放关公;否则趁荆州⽆主将⽽攻之。

三计已定,让部将黄⽂请乔公进⾏商议。

(乔公是孙权哥哥孙策和周瑜的⽼丈⼈。

)乔公听鲁肃谈了想法,便道:“这荆州断然不可取!想关云长好⽣勇猛,你索荆州呵,他弟兄怎肯和你⽢罢?”乔公说了“博望烧屯”、“隔江⽃智”、“收西川”等事,⼜列举关公诛⽂丑、斩颜良,温酒斩华雄。

说:“他上阵处⾚⼒⼒三绺美髯飘,雄赳赳⼀丈虎躯摇,恰便似六丁神簇捧定⼀个活神道。

那敌军若是见了,唬的他七魄散、五魂消。

你若和他厮杀呵,你则索多披上⼏副甲,剩穿上⼏层袍。

便有百万军,挡不住他不刺刺千⾥追风骑;你便有千员将,闪不过明明偃⽉三停⼑。

你这三条计,⽐当⽇曹公在许昌灞陵桥上三条计如何?曹丞相将送路酒⼿中擎,饯⾏礼盘中托,没乱煞侄⼉和嫂嫂。

曹孟德⼼多能做⼩,关云长善与⼈交。

早来到灞陵桥,险唬杀许褚、张辽;他勒着追风骑,轻轮动偃⽉⼑。

曹操有千般计较,则落的⼀场谈笑。

关云长道:‘丞相勿罪!某不下马了也。

’他把那⼑尖⼉斜挑锦征袍。

”(第⼀折:鲁肃定计索荆州,欲请关⽻赴宴。

与乔公协商,乔公认为关⽻有勇有谋,不可轻举妄动。

) 司马拒鲁:鲁肃仍不死⼼,想到贤⼠司马徽与关公有⼀⾯之交,就请司马先⽣为伴客。

《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第四折-关汉卿

《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第四折-关汉卿

《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第四折(选)关汉卿[双调.新水令]大江东去浪千叠,引着这数十人驾着这小舟一叶。

又不比九重龙凤阙,可正是千丈虎狼穴。

大丈夫心烈,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

[驻马听]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

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作者介绍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

号已斋(一作一斋)。

河北祁州人。

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

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珠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

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

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

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

既有皇亲国戚、豪权势要葛彪、鲁斋郎的凶横残暴,“动不动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的血淋淋现实,又有童养媳窦娥、婢女燕燕的悲剧遭遇,反映生活面十分广阔;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情讴歌了人民的反抗斗争。

慨慷悲歌,乐观奋争,构成关汉卿剧作的基调。

在关汉卿的笔下,写得最为出色的是一些普通妇女形象,窦娥、妓女赵盼儿、杜蕊娘、少女王瑞兰、寡妇谭记儿、婢女燕燕等,各具性格特色。

她们大多出身微贱,蒙受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凌辱和迫害。

关汉卿描写了她们的悲惨遭遇,刻画了她们正直、善良、聪明、机智的性格,同时又赞美了她们强烈的反抗意志,歌颂了她们敢于向黑暗势力展开搏斗、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奏出了鼓舞人民斗争的主旋律。

关汉卿是位伟大的戏曲家,后人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

1958年,曾作为世界文化名人,在中外展开了关汉卿创作700周年纪念活动。

单刀会

单刀会

单刀会《单刀会》全名《关大王单刀会》或《关大王独赴单刀会》,是元代大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作品。

剧本写三国时关羽凭借智勇单刀前赴鲁肃所设宴会,最终安全返回的故事。

全剧共四折。

《单刀会》现传版本有《元刻古今杂剧三十种》本、明万历间脉望馆钞校本、《元人杂剧全集》本、《孤本元明杂剧》本。

《单刀会》剧情是:三国时,鲁肃为了索还荆州,请关羽赴宴,暗中设下埋伏,并请关羽故人司马徽前来陪宴劝酒,司马徽拒绝,并告诫鲁肃不可鲁莽行事。

关羽接到请书后明知是计,仍旧带周仓一人单刀赴会,关平、关兴带大军在江边接应。

席间二人言辞交锋,鲁肃不能取胜。

关羽智勇双全,震住鲁肃,令他不敢动用埋伏的军士,最后安然返回。

《单刀会》不像关汉卿其它杂剧那样在关目设置上注重情节的曲折多变,追求波澜起伏、跌宕生姿,而是注重抒情写意,在烘托渲染、铺垫蓄势中展现人物性格,抒发了一种强悍豪迈的激情。

一般的杂剧,往往是写出一个曲折的激变过程,在动态中,在情节的发展演进中展示人物性格。

《单刀会》却比较独特,戏剧场面过去一半而主要人物还未出场,情节也几乎没有进展。

分折赏析第一折写鲁肃定计索还荆州,请来乔公商议。

乔公出场后所唱,首先是对汉家天下衰亡表示哀惋感叹,继之以八支曲辞和对白表现他对鲁肃计策的批评。

其中提到曹操计降关羽的失败,礼赞关羽的所向无敌,这是初步描绘关羽形象:〔金盏儿〕他上阵处赤力力三绺美髯飘,雄赳赳一支虎躯摇,恰便似六丁神簇捧定一个活神道。

那敌军若是见了,唬的他七魄散、五魂消。

你则索多披上几副甲,剩穿上几层袍。

便有百万军,当不住他不刺刺千里追风骑,你便有千员将,闪不过明明偃月三停刀。

不仅勾勒出关羽威武雄伟的形象特征,而且写出了关羽豪迈雍容的大将风度和精神气概。

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三绺美髯”和“一丈虎躯”,作动态摹写,而不是静态描绘,这样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就是一个有着虎虎生气的声容俱肖的活人。

第二折写鲁肃拜访司马徽,继续商议索取荆州,再次受到反对。

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第四折)·赏析

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第四折)·赏析

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第四折)·赏析关汉卿【题解】关汉卿(约1230-约1310),是我国伟大的戏剧家,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汉卿是字,名不详,号已斋叟。

曾出任过太医院的院尹(一本作院户)。

原籍河北,后迁居大都(今北京市)。

因不屑仕进,长期生活在市井青楼勾栏之中,与倡优为伍,以编撰杂剧为业,曾领导过玉京书会。

明初贾仲明说他是“驱犁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

著有杂剧60多种,今存18种,以《窦娥冤》、《单刀会》、《救风尘》、《拜月亭》等最著名。

《关大王独赴单刀会》是一部历史剧,全剧共四折。

全剧写鲁肃为索取荆州,约请关羽过江赴会,想在席间挟持关羽。

前两折借东吴乔国老和隐士司马徽之口,历数关羽的盖世威名和赫赫战功,侧面衬托关羽形象。

第三则主要通过关羽对关平等人诉说创业的艰辛,充分表现了他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

第四折则写关羽应邀过江单刀赴会的具体情节。

本剧选自《元刊杂剧三十种》,并参校其它较流行的本子。

(鲁肃上,云)欢来不似今朝,喜来那逢今日。

小官鲁子敬是也。

我使黄文持书去请,关公欣喜,许今日赴会,荆襄地合归还俺江东。

英雄甲士已暗藏壁衣之后,令人江上相候,见船到便来报我知道。

(正末关公引周仓上[1],云)周仓,将到哪里也?(周云)来到大江中流也。

(正云)看了这大江,是一派好水也呵!(唱)【双调新水令】大江东去浪千叠,引着这数十人驾着这小舟一叶。

又不比九重龙凤阙[2],可正是千丈虎狼穴。

大丈夫心别[3],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4]。

(云)好一派江景也呵!(唱)【驻马听】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

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云)这也不是江水,(唱)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云)却早来到也,报伏去[5]。

(卒报科)(做相见科)(鲁云)江下小会,酒非洞里之长春[6],乐乃尘中之菲艺。

猥劳君侯屈高就下[7],降尊临卑,实乃鲁肃之万幸也。

试论《关大王独赴单刀会》中的关羽形象的塑造及原因

试论《关大王独赴单刀会》中的关羽形象的塑造及原因

试论《关大王独赴单刀会》中的关羽形象的塑造及原因摘要:关羽历来备受中国人的喜爱,他勇猛、忠义,在三国那个风起云涌的战争舞台上屡立战功,为刘备集团的发展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

关汉卿在他的历史剧代表作《单刀会》中,通过多种写作手法把关羽塑造成了一位近乎神道的人物,关羽的形象也因为这部历史剧的传播而成为了一个令后人无限崇拜的英雄形象。

关键词:关汉卿单刀会关羽《单刀会》敷演三国时关羽应鲁肃邀请到江东赴宴的故事。

在元代剧坛,写关羽的戏,除《单刀会》外,还有关汉卿所写的《西蜀梦》、郑光祖的《三战吕布》、无名氏的《千里独行》、《单刀劈四寇》、《桃园结义》、《怒斩关平》等等。

其中《单刀会》最有特色,是成就是高的一个。

这篇作品的创作的背景是赤壁大战之后,曹操占领中原,刘备占领西蜀,孙权占领了江东,把一朝平分成三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当初为了联刘抗曹,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与刘备结成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曹操。

刘备当初答应孙权取得西川便还荆州,鲁肃是保人。

但刘备进川后却不提此事,还派关羽镇守荆州。

鲁肃奉孙权之命,向关公讨还荆州。

剧本以鲁肃向关羽讨还荆州的举动为契机,环绕关、鲁的戏剧冲突,通过三个手法刻画出叱咤风云的英豪形象。

一、《单刀会》对于关羽形象的塑造(一)侧面烘托人物第一折关羽并没出场,而是写鲁肃邀请乔国老商讨索要荆州。

乔国老断然拒绝,说到“这荆州断然不可取”。

然后,一再地说起了关羽的英雄事迹,说他“诛文丑逞粗燥,刺颜良显英豪,他去那百万军中,他将那首级轻枭”。

赞扬关羽超群的武艺。

又描述了他那威风凛凛的神态。

“赤力力三绺美髯飘,雄赳赳一丈虎躯摇,恰便似六丁神簇捧定一个活神道,”还说起关羽当年霸陵桥“刀尖儿斜挑锦征袍”,是一个誓死效忠刘备的义士。

当鲁肃说起他的三条妙计时,乔国老毫不客气地说道:“休想是三条计,就是千条计,也近不得他。

”真是字字长关羽锐气,句句灭鲁肃威风。

鲁肃见搬不动乔国老,只好转而求助于江东隐士司马徽。

关公赴会歇后语故事

关公赴会歇后语故事

关公赴会歇后语故事关公赴会歇后语故事歇后语解析:关公赴会——单刀直入说的是当时关羽一个人手持单刀,在知道当时对方埋伏很危险的.情况下赴约鲁肃的邀请,最后装做酒醉携着鲁肃安然回归,形容他很勇猛却不失机智。

单刀赴会故事:公元215年,刘备取益州,孙权令诸葛瑾找刘备索要荆州。

刘备不答应,孙权极为恼恨,便派吕蒙率军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

长沙、桂阳蜀将当即投降。

刘备得知后,亲自从成都赶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大将军关羽争夺三郡。

孙权也随即进驻陆口,派鲁肃屯兵益阳,抵挡关羽。

双方剑拔弩张,孙刘联盟面临破裂,在这紧要关头,鲁肃为了维护孙刘联盟,不给曹操可乘之机,决定当面和关羽商谈。

“肃邀羽相贝,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

双方经过会谈,缓和了紧张局势。

随后,孙权与刘备商定平分荆州,“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孙刘联盟因此能继续维持。

这次“单刀会”,经戏剧家、小说家敷衍,关羽成了英雄,鲁肃反成了鼠目寸光、骨软胆怯的侏儒。

那是艺术家的创造,并非历史。

鲁肃一手促成了孙刘联盟,并为之“守之终身而不易”(王夫之语)。

所以,刘备、孙权都逐渐强大,建立了与曹魏抗衡的蜀、吴二国,中国历史上才出现了三国时期。

歌:单刀赴会好江风,将这轻舟催送,波翻浪涌,添几分壮志豪情。

龙谭虎穴何足惧,剑戟丛中久鏖兵。

非是俺藐群雄,一部春秋铭记。

义不负心泰山重,忠不顾死何言轻。

桃园金兰誓,弟兄山海盟。

早把这七尺身躯青龙偃月,付与苍生单刀赴会造句1、盖茨单刀赴会,一副很愿意与乔布斯讨论这个问题的姿态。

2、郭子仪单骑见回纥,大有关羽单刀赴会的遗风。

3、不过他的身份其实是将军,这刺客只是客串一下而已,所以虽然手里拿的不是刀而是匕首,但是说曹沫是单刀赴会也不委过。

4、一人吃饱,全家不饿,那是光棍的洒脱,一叶扁舟,纵情江湖,那是光棍的豪情,一马天下,单刀赴会,那是光棍的胆魄,一身清爽,随心而乐,光棍节不忘加点得瑟,百年一遇光棍节,愿你。

5、尽管一个人可以单刀赴会地进入,可要出来的话还是需要另一个人的帮助。

《关大王独赴单刀会》课件

《关大王独赴单刀会》课件

强调忠诚、义气和英勇的主题思想。
总结词
通过关羽的形象,强调了忠诚和义气的重要性。关羽为了维护刘备的利益,不惜冒险赴会,展现了他的英勇和坚定。该剧传达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激励人们追求正义和勇敢面对困难。
详细描述
03
CHAPTER
《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的艺术特色
总结词
质朴自然、生动形象、音韵和谐。
详细描述
总结词
04
CHAPTER
《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的影响与评价
作为中国传统戏剧的经典之作,《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对后世的戏剧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剧作家在创作过程中,都从中汲取了灵感和养分。
关公的形象在此剧中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忠诚、义气和勇武的象征,对中华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戏剧传承
培养忠诚品质
树立正确价值观
勇于担当
关公在剧中所表现出的价值观,如义气、诚信等,对个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关公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勇往直前的精神,启示我们要勇于面对挑战,敢于担当责任。
03
02
01
该剧作为传统文学的经典之作,对文学创作中如何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02
CHAPTER
《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的故事梗概
总结词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详细描述
该剧讲述了三国时期关羽单刀赴会的故事,情节紧凑,充满戏剧性。从关羽接受东吴邀请,到途中遭遇埋伏,再到与鲁肃谈判,每个环节都扣人心弦。
总结词
角色性格鲜明,形象生动。
详细描述
关羽作为主要角色,英勇无畏、义薄云天,其忠诚和义气备受赞誉。鲁肃则展现了谋略和胆识,与关羽形成鲜明对比。其他角色也各具特色,为剧情增色添彩。

《三国演义》第66回关云长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

《三国演义》第66回关云长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

《三国演义》第66回关云长单刀赴会伏皇后为国捐生《三国演义》第66回关云长单刀赴会伏皇后为国捐生却说孙权要索荆州。

张昭献计曰:“刘备所倚仗者,诸葛亮耳。

其兄诸葛瑾今仕于吴,何不将瑾老小执下,使瑾入川告其弟,令劝刘备交割荆州:‘如其不还,必累及我老小。

’亮念同胞之情,必然应允。

”权曰:“诸葛瑾乃诚实君子,安忍拘其老小?”昭曰:“明教知是计策,自然放心。

”权从之,召诸葛瑾老小,虚监在府;一面修书,打发诸葛瑾往西川去。

不致日,早到成都,先使人报知玄德。

玄德问孔明曰:“令兄此来为何?”孔明曰:“来索荆州耳。

”玄德曰:“何以答之?”孔明曰:“只须如此如此。

”计会已定,孔明出郭接瑾。

不到私宅,径入宾馆。

参拜毕,瑾放声大哭。

亮曰:“兄长有事但说。

何故发哀?”瑾曰:“吾一家老小休矣!”亮曰:“莫非为不还荆州乎?因弟之故,执下兄长老小,弟心何安?兄休忧虑,弟自有计还荆州便了。

”瑾大喜,即同孔明入见玄德,呈上孙权书。

玄德看了,怒曰:“孙权既以妹嫁我,却乘我不在荆州,竟将妹子潜地取去,情理难容!我正要大起川兵,杀下江南,报我之恨,却还想来索荆州乎!”孔明哭拜于地,曰:“吴侯执下亮兄长老小,倘若不还,吾兄将全家被戮。

兄死,亮岂能独生?望主公看亮之面,将荆州还了东吴,全亮兄弟之情!”玄德再三不肯,孔明只是哭求。

玄德徐徐曰:“既如此,看军师面,分荆州一半还之: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与他。

”亮曰:“既蒙见允,便可写书与云长令交割三郡。

”玄德曰:“子瑜到彼,须用善言求吾弟。

吾弟性如烈火,吾尚惧之。

切宜仔细。

”瑾求了书,辞了玄德,别了孔明,登途径到荆州。

云长请入中堂,宾主相叙。

瑾出玄德书曰:“皇叔许先以三郡还东吴,望将军即日交割,令瑾好回见吾主。

”云长变色曰:“吾与吾兄桃园结义,誓共匡扶汉室。

荆州本大汉疆土,岂得妄以尺寸与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虽吾兄有书来,我却只不还。

”瑾曰:“今吴侯执下瑾老小,若不得荆州,必将被诛。

望将军怜之!”云长曰:“此是吴侯谲计,如何瞒得我过!”瑾曰:“将军何太无面目?”云长执剑在手曰:“休再言!此剑上并无面目!”关平告曰:“军师面上不好看,望父亲息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第四折)·赏析关汉卿【题解】关汉卿(约1230-约1310),是我国伟大的戏剧家,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汉卿是字,名不详,号已斋叟。

曾出任过太医院的院尹(一本作院户)。

原籍河北,后迁居大都(今北京市)。

因不屑仕进,长期生活在市井青楼勾栏之中,与倡优为伍,以编撰杂剧为业,曾领导过玉京书会。

明初贾仲明说他是“驱犁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

著有杂剧60多种,今存18种,以《窦娥冤》、《单刀会》、《救风尘》、《拜月亭》等最著名。

《关大王独赴单刀会》是一部历史剧,全剧共四折。

全剧写鲁肃为索取荆州,约请关羽过江赴会,想在席间挟持关羽。

前两折借东吴乔国老和隐士司马徽之口,历数关羽的盖世威名和赫赫战功,侧面衬托关羽形象。

第三则主要通过关羽对关平等人诉说创业的艰辛,充分表现了他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

第四折则写关羽应邀过江单刀赴会的具体情节。

本剧选自《元刊杂剧三十种》,并参校其它较流行的本子。

(鲁肃上,云)欢来不似今朝,喜来那逢今日。

小官鲁子敬是也。

我使黄文持书去请,关公欣喜,许今日赴会,荆襄地合归还俺江东。

英雄甲士已暗藏壁衣之后,令人江上相候,见船到便来报我知道。

(正末关公引周仓上[1],云)周仓,将到哪里也?(周云)来到大江中流也。

(正云)看了这大江,是一派好水也呵!(唱)【双调新水令】大江东去浪千叠,引着这数十人驾着这小舟一叶。

又不比九重龙凤阙[2],可正是千丈虎狼穴。

大丈夫心别[3],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4]。

(云)好一派江景也呵!(唱)【驻马听】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

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云)这也不是江水,(唱)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云)却早来到也,报伏去[5]。

(卒报科)(做相见科)(鲁云)江下小会,酒非洞里之长春[6],乐乃尘中之菲艺。

猥劳君侯屈高就下[7],降尊临卑,实乃鲁肃之万幸也。

(正云)量某有何德能,着大夫置酒张筵?既请必至。

(鲁云)黄文,将酒来。

二公子满饮一杯。

(正云)大夫饮此杯。

(把盏科)(正云)想古今咱这人过日月好疾也呵!(鲁云)过日月是好疾也。

光阴似骏马加鞭,浮世似落花流水。

(正唱)【胡十八】想古今立勋业,那里也舜五人、汉三杰[8]?两朝相隔数年别,不付能见者[9],却又早老也!开怀的饮数杯。

(云)将酒来,(唱)尽心儿待醉一夜。

(把盏科)(正云)你知“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么[10]?(鲁云)既然将军言“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借物不还者谓之怨。

想君侯文武全才,通练兵书,习《春秋》、《左传》,济拔颠危,匡扶社稷,可不谓之仁乎?待玄德如骨肉,觑曹操若仇雠,可不谓之义乎?辞曹归汉,弃印封金[11],可不谓之礼乎?坐服于禁,水淹七军[12],可不谓之智乎?且将军仁、义、礼、智俱足,惜乎止少个信字,欠缺未完。

若再得全个信字,无出君侯之右也[13]。

(正云)我怎生失信?(鲁云)非将军失信,皆因令兄玄德公失信。

(正云)我哥哥怎生失信来?(鲁云)想昔日玄德公败于当阳之上,身无所归,因鲁肃之故,屯军三江夏口。

鲁肃又与孔明同见我主公,即日兴师拜将,破曹兵于赤壁之间。

江东所费巨万,又折了首将黄盖。

因将军贤昆玉[14],无尺寸地,暂借荆州,以为养军之资,数年不还。

今日鲁肃低情曲意,暂取荆州,以为救民之急;待仓廪丰盈,然后再献与将军掌领。

鲁肃不敢自专,君侯台鉴不错[15]。

(正云)你请我吃筵席来那,是索荆州来?(鲁云)没、没、没,我则这般道。

孙、刘结亲,以为唇齿,两国正好和谐。

(正唱)【庆东原】你把我真心儿待,将筵宴设,你这般攀今览古,分甚枝叶[16]?我跟前使不着你“之乎者也”、“诗云子曰”,早该豁口截舌[17]!有意说孙刘,你休目下番成吴越!(鲁云)将军原来傲物轻信!(正云)我怎么傲物轻信?(鲁云)当日孔明亲言:破曹之后,荆州即还江东。

肃鲁亲为代保。

不思旧日之恩,今日恩变为仇,犹自说“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圣人道:“信近于义,言可复也[18]。

”去食去兵,不可去信[19]。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20]?”今将军全无仁义之心,枉作英雄之辈。

荆州久借不还,却不道“人无信不立”!(正云)鲁子敬,你听的这剑戛么[21]?(鲁云)剑戛怎么?(正云)我这剑戛,头一遭诛了文丑,第二遭斩了蔡阳[22],鲁肃呵,莫不第三遭到你也?(鲁云)没、没,我则这般道来。

(正云)这荆州是谁的?(鲁云)这荆州是俺的。

(正云)你不知,听我说。

(唱)【沉醉东风】想着俺汉高皇图王霸业,汉光武秉正除邪,汉献帝将董卓诛,汉皇叔把温侯灭[23]。

俺哥哥合承受汉家基业。

则你这东吴国的孙权,和俺刘家是甚枝叶?请你个不克己先生自说[24]!(鲁云)那里甚么响?(正云)这剑戛二次也。

(鲁云)却怎么说?(正云)这剑按天地之灵,金火之精,阴阳之气,日月之形;藏之则鬼神遁迹,出之则魑魅潜踪[25];喜则恋鞘沉沉而不动,怒则跃匣铮铮而有声。

今朝席上,倘有争锋,恐君不信,拔剑施呈。

吾当摄剑[26],鲁肃休惊。

这剑果有神威不可当,庙堂之器岂寻常;今朝索取荆州事,一剑先教鲁肃亡。

(唱)【雁儿落】则为你三寸不烂舌,恼犯我三尺无情铁。

这剑饥餐上将头,渴饮仇人血。

【得胜令】则是条龙向鞘中蛰[27],唬得人向座间呆。

今日故友每才相见,休着俺弟兄每相间别。

鲁子敬听者,你心内休乔怯[28],畅好是随邪[29],休怪我十分酒醉也。

(鲁云)臧宫动乐[30]。

(臧宫上,云)天有五星,地攒五岳,人有五德,乐按五音。

五星者:金、木、水、火、土。

五岳者:常、恒、泰、华、嵩。

五德者:温、良、恭、俭、让。

五音者:宫、商、角、徵、羽。

(甲士拥上科)(鲁云)埋伏了者。

(正击案,怒云)有埋伏也无埋伏?(鲁云)并无埋伏。

(正云)若有埋伏,一剑挥之两段!(做击案科)(鲁云)你击碎菱花[31]。

(正云)我特来破镜[32]!(唱)【搅筝琶】却怎生闹炒炒军兵列,上来的休遮当,莫拦截!(云)当着我的,呵呵!(唱)我着他剑下身亡,目前流血。

便有那张仪口、蒯通舌[33],休那里躲闪藏遮。

好生的送我到船上者,我和你慢慢的相别。

(鲁云)你去了倒是一场伶俐[34]。

(黄文云)将军,有埋伏哩。

(鲁云)迟了我的也。

(关平领众将上,云)请父亲上船,孩儿每来迎接哩。

(正云)鲁肃,休惜殿后。

(唱)【离亭宴带歇指煞】我则见紫袍银带公人列[35],晚天凉风冷芦花谢,我心中喜悦。

昏惨惨晚霞收,冷飕飕江风起,急飐飐云帆扯[36]。

承管待、承管待,多承谢、多承谢。

唤梢工慢者,解缆开岸边龙,船分开波中浪,棹搅碎江心月。

正欢娱有甚进退,且谈笑不分明夜[37]。

说与你两件事先生记者:百忙里趁不了老兄心[38],急且里倒不了俺汉家节[39]。

【注释】[1] 正末:杂剧角色名。

元杂剧角色分末、旦、净、杂四大类,末为男角,犹京剧中的“生”,内分正末、副末、冲末、外末、小末等。

正末为剧中的男主角。

[2] 九重龙凤阙:指帝王住的宫殿。

[3] 心别:别有胸怀。

别,特别、特殊。

[4] 赛村社:即“赛社”,周代蜡祭的遗俗。

宋以后每年农历十月农事完毕后,乡村里巷举行祭田神的祭祀活动,村民相聚饮酒作乐日进行演出竞赛,谓之“赛社”。

此处乃是关羽轻视对方本领的一种比喻,谓与东吴在这番较量中必获胜利。

[5] 报复:一本作“报伏”,回报。

[6] 长春:神话传说中仙人酿的酒。

[7] 猥劳:即辱劳之意。

猥,自谦之词。

君侯:汉献帝曾封关羽为汉寿亭侯,故鲁肃称其为“君侯”。

[8] 舜五人:相传舜手下有五位贤臣:禹(司马,掌平治水土)、皋陶(士官,掌刑法)、后姜(乐正,掌制诏乐)、弃(后稷,掌教种五谷)和契(司徒,掌教育百姓)。

汉三杰:指辅佐刘邦治天下的张良、萧何、韩信。

[9] 不付能:一作“不甫能”,才能够,好不容易。

[10]以德报德,以直报怨:语出《论语·宪问》。

意为别人有恩德于我,我当以恩德报答他;别人与我有仇怨,我也应该用公正的态度去对待他。

[11]弃印封金:三国故事。

关羽在许昌得到刘备的消息后,便将曹操所授“汉寿亭侯”之印留在原处,并将曹操所赠之金银封存好,然后离去,以表清白。

[12]“坐服”二句:此指曹操派于禁统领七支部队攻打樊城,庞德为先锋。

结果为关羽决襄江之水所淹,庞德被擒事。

坐服,轻易制服,形容毫不费力。

服,顺服[13]之右:之上,古时以右为上。

[14]贤昆玉:对他人兄弟的敬称。

喻其一门兄弟才德兼备,美如玉石。

[15]台鉴:阁下明察之意。

台,旧时对人的一种敬称,如“兄台”、“台甫”。

[16]分甚枝叶:意谓一棵树还分什么枝和叶,比喻不要将吴蜀的亲密关系搞坏了。

[17]豁口截舌:割开嘴,割断舌头。

意谓鲁肃说了不该说的话,真应该割嘴断舌。

[18]“信近”二句:语出《论语·学而》。

意谓守信用和“义”是接近的,而守信之言是可用行动来验证的。

[19]“去食”二句:语出《论语·颜渊》。

意谓即使舍弃粮食和武装力量,也不能无信。

孔子认为,“民无信不立”,因此在食、兵、信三者中强调守信为最重要。

[20]“大车”三句:语出《论语·为政》。

意谓大车上没有輗,小车上没有軏,车如何能行走呢?此处用以比喻人不守信用便难以自立和处世。

[21]剑戛:一作“剑界”,剑响,剑鸣。

[22]“头一遭”二句:文丑:袁绍手下名将。

蔡阳,曹操部下的将军。

关羽杀文丑、蔡阳事,与史实记载不符,而与元代的《全相三国志平话》相合。

[23]温侯:吕布,字奉先,东汉九原人。

曾官奋威将军,封温侯。

[24]不克已:不能克制自己的私欲。

[25]魑魅(chīmèi):古代传说中伤害人的精怪。

[26]摄剑:拔剑。

[27]龙向鞘中蛰(zhé):指宝剑像龙一样在剑鞘里潜藏着。

蛰,虫类冬眠。

[28]乔怯:畏惧,害怕。

[29]畅好是:正好是,真好是。

随邪:元杂剧中常用以指男女之间的关系正经,轻浮浪荡。

此处有“放浪”、“风魔”之意。

[30]臧宫:鲁肃军中负责音乐的官员。

[31]菱花:古代镜子的代称,因铜镜背面的装饰图案多用菱花之故。

[32]破镜:象征决裂与分离,“镜”与“子敬”之“敬”谐音,语意双关。

[33]张仪口,蒯通舌:像张仪和蒯通那样的善辩才能。

此处暗喻鲁肃。

张仪,战国时魏人,相于秦,曾游说齐楚燕韩赵魏六国连横事秦,被封为武信君。

蒯通,秦汉间齐人,曾游说范阳令徐公归降武臣(陈胜将领),使武臣不战而下燕赵三十余城;又游说韩信而平定齐地。

二人皆为历史上的著名辩士。

[34]伶俐:干净利落。

[35]紫袍银带:皆古代官员服饰,此处用来比喻高级官员。

公人:指官员。

[36]急飐飐(zhǎn):形容帆动船飞顺风疾行的样子。

[37]明夜:白昼和黑夜。

[38]趁:同“称”。

遂。

[39]急且里:匆忙急迫之中。

汉家节:节乃是古代使臣所持之信物,有代表国家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