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题库血液
《生理学》-血液-简答题

《生理学》-血液-简答题1.简述血浆蛋白的种类及其生理作用。
2.临床给病人大量输液时,为什么要输入等渗溶液?3.血凝过程分为哪两条途径?二者主要区别何在?4.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5.简述小血管损伤后的止血过程6.ABO血型分类的依据是什么?鉴定ABO血型有何临床意义?7.交叉配血的实验方法是什么?其实验结果如何指导输血?8.在正常情况下,血管内血液不发生凝固,有哪些主要原因? "简单题1.血浆渗透压由两部分构成:⑴晶体渗透压,主要由NaCl形成;⑵胶体渗透压,主要由白蛋白形成。
其生理意义:血浆晶体渗透压对维持红细胞内外水分的分布和红细胞正常形态、大小和功能起重要作用;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平衡,维持正常血容量2.等渗溶液是指其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临床常用的等渗溶液是0.85%NaCl和5%葡萄糖。
大量输液时若不输等渗溶液,将造成血浆晶体渗透压改变。
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作用是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和保持细胞正常形态、大小和功能。
血浆晶体渗透压过低,水分将进入细胞,使红细胞膨胀,甚至破裂溶血;过高,水分则从细胞内透出,使红细胞皱缩,从而影响红细胞的功能。
3.凝血过程分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过程。
二者主要区别在:⑴启动因子不同:内源性凝血是因子Ⅻ启动;外源性凝血是因子Ⅲ启动;⑵反应步骤和速度不同:外源性凝血比内源性凝血的反应步骤少,速度快;⑶凝血因子的数量和来源不同:内源性凝血所需的因子数量多,且全在血浆中;外源性凝血的因子少,且需要有组织释放的因子Ⅲ参与。
4.⑴血小板粘着、聚集于血管破损处,释放血栓烷A2、5-羟色胺等物质,收缩血管,减缓血流;⑵血小板聚集成团,形成松软的血栓,堵住破口;⑶血小板提供磷脂表面,吸附凝血因子,以及释放一些凝血因子,加速血液凝固过程,形成凝血块,紧塞破口;⑷血小板中的收缩蛋白收缩,使血凝块收缩,牢固封住血管破口而止血。
5.(1)小血管受损后,损伤性刺激立即引起局部血管收缩,若破损不大即可使小血管封闭;(2)血管内膜下暴露的内膜下组织,使血小板粘附并聚集,形成一个松软的止血栓,以填塞伤口;(3)血液凝固系统被激活,形成凝血块,加固止血栓,有效地止住了出血。
生理学血液考试题目及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1 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作用是A 调节血管内外水的交换B 调节细胞内外水的交换C 维持细胞正常体积D 维持细胞正常形态E 决定血浆总渗透压2 下列哪项为等张溶液A 0.85%NaCl溶液B 10%葡萄糖溶液C 1.9%尿素溶液D 20%甘露醇溶液E 0.85%葡萄糖溶液3 全血的比重主要决定于A 血浆蛋白含量B 渗透压的高低C 红细胞数量D 白细胞数量E NaCl的浓度4 全血的粘滞性主要取决于A 血浆蛋白含量B 红细胞数量C 白细胞数量D 红细胞的叠连E NaCl的浓度5 组织液与血浆成分的主要区别是组织液内A 不含血细胞B 蛋白含量低C Na+含量高D K+含量高E Cl-含量高6 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清缺乏A 纤维蛋白B 纤维蛋白原C 凝血因子D 血小板E Ca2+7 红细胞的变形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红细胞的A 体积B 表面积C 数量D 比重E 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8 红细胞沉降率的大小取决于红细胞的A 体积B 表面积C 数量D 比重E 叠连9 红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下降可引起红细胞A 变形性增大B 渗透脆性增大C 悬浮稳定性增大D 血沉降率降低E 血红蛋白含量增大10 自我复制能力最强的细胞是A 造血干细胞B 定向组细胞C 前体细胞D 网织红细胞E 淋巴细胞11 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体液因素是A 雄激素B 雌激素C 甲状腺激素* D 促红细胞生成素E 生长激素12 红细胞在血管外破坏的主要场所是A 肾、肝B 脾、肝C 肾、脾D 胸腺、骨髓E 骨髓、淋巴结13 血液凝固的发生是由于A 纤维蛋白溶解B 纤维蛋白的激活* C 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D 血小板聚集与红细胞叠连E 因子Ⅷ的激活14 血液凝固的内源性激活途径与外源性激活途径的主要差别在于* A 因子X的激活过程B 凝血酶激活过程C 纤维蛋白形成过程D 有无血小板参与E 有无Ca2+参与15 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始动因子是* A 因子ⅫB 因子ⅡC 因子ⅩD 因子ⅦE 因子Ⅰ16 肝素抗凝的主要机制是A 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B 抑制因子Ⅹ的激活C 促进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D 增强抗凝血酶Ⅲ活性E 抑制血小板聚集17 纤溶酶的主要作用是水解A 因子ⅤB 因子ⅡaC 因子ⅫD 因子Ⅰ和ⅠaE 因子Ⅳ18 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始动因子是A 因子ⅠB 因子ⅡC 因子ⅢD 因子ⅦE 因子X19 在凝血过程中将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的凝血因子是A 因子ⅡaB 因子ⅢC 因子ⅣD 因子XⅡaE 因子XⅢa20 凝血酶的主要作用是A 加速因子Ⅶ复合物的形成B 加速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C 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D 激活因子ⅫE 促进血小板聚集21 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是因为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的A 磷脂酶A2B 环氧合酶C 血栓素合成酶D 前列环素合成酶E 过氧化酶22 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物质是A ADPB TXA2C PGI2D 胶原E 凝血酶23 血管损伤后止血栓能正确定位于损伤部位有赖于血小板的哪项特性* A 粘附B 聚集C 收缩D 吸附E 释放24 血凝块的回缩是由于A 纤维蛋白收缩B 红细胞叠连C 白细胞变形D 血小板收缩蛋白收缩E 红细胞破裂25 O型血的红细胞膜上含有A A抗原B B抗原C O抗原D H抗原E C抗原26 Rh阳性是指红细胞膜上含有A C抗原B A抗原C D抗原D E抗原E B抗原27 下列哪项不是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A 运输O2和CO2B 缓冲功能C 参与生理止血D 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E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28 某人的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发生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不发生凝集,分析此人的血型为A A型B B型C O型D AB型E Rh阳性29 在某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血浆中加入足量组织因子和Ca2+后血浆凝固时间明显较正常人延长,该患者可能缺乏下列哪种物质A Ca2+B 因子ⅫC 因子ⅧD 血小板E 因子Ⅴ30 某患者血沉增快,若将该患者的红细胞置于正常人血浆中,其红细胞沉降的速度将A 增快B 下降C 正常D 无变化E 无法判断31 某患者在胃大部分切除后出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原因是对哪项物质吸收障碍A 蛋白质B 叶酸C 维生素B12D 脂肪E 铁32 血小板减少的患者,皮肤粘膜常自发性出现出血点和紫癜,主要是由于A 不易形成止血栓B 血管不易收缩C 不能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D 血凝块回缩障碍E 血液凝固障碍33 Rh阴性母亲,其胎儿若Rh阳性,胎儿生后易患A 血友病B 白血病C 红细胞增多症D 新生儿溶血病E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34. 血凝块的回缩是由于( )A. 血凝块中纤维蛋白形成B. 红细胞发生叠连C. 白细胞发生变形运动D. 血小板收缩蛋白收缩E. 水份蒸发35. 血浆渗透压主要来自( )A. 血浆蛋白B. 脂类物质C. 葡萄糖D. 氨基酸E. 无机盐离子36. 正常人体体液量约占体重的( )A.60 %B.40 %C.20 %D.15 %E.5 %?37. O型血清与其它型红细胞相混合时( )A. 无反应B. 将会发生凝集反应C. 将会出现凝固D. 将会出现红细胞肿胀E. 将会出现细胞沉降?38. 红细胞膜上Na + --K + 泵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通过下列哪条途径来供给( )A. 葡萄糖有氧氧化B. 糖元异生C. 糖元分解D. 糖酵解和磷酸戊糖旁路E. 脂质分解答案1、A 2、A 3、C 4、B 5、B 6、B 7、E 8、E 9、B 10、A 11、D 12、B 13、C 14、A 15、A 16、D 17、D 18、C 19、A 20、C 21、B 22、C 23、A 24、D 25、D 26、C 27、A 28、D 29、E 30、C 31、C 32、C 33、D 34、D 35、E 36、A 37、B38、D。
生理学-血液练习题

生理学-血液练习题一、A11、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A、参与过敏反应B、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C、生理性止血作用D、吞噬细菌和异物E、使血液成为红色2、关于白细胞分类计数,叙述正确的是A、淋巴细胞占50%~70%B、中性粒细胞占20%~40%C、嗜碱性粒细胞占3%~8%D、嗜酸性粒细胞占0.5%~5%E、单核细胞细胞0%~1%3、在0.85%NaCl溶液中红细胞的形态A、红细胞叠连B、开始出现溶血C、红细胞沉降速率加快D、完全溶血E、无明显变化4、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是A、叶酸B、叶酸和铁C、维生素B12D、蛋白质和铁E、维生素B12和铁5、人体主要的造血原料是A、维生素B12B、叶酸C、蛋白质和铁D、维生素B12和铁E、叶酸和铁6、中性粒细胞的主要功能是A、产生抗体B、产生细胞因子C、参与过敏反应D、吞噬外来微生物E、产生慢反应物质7、白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成年人血液中总数为(3.5~5.0)×109/LB、总数中,中性粒细胞占50%~70%C、总数中,淋巴细胞占20%~40%D、总数中,单核细胞占3%~8%E、总数中,嗜酸性粒细胞占0.5%~5%8、不属于红细胞特性的是A、通透性B、可塑性C、趋化性D、渗透脆性E、悬浮稳定性9、在0.4%NaCl溶液中红细胞的形态变化是A、红细胞叠连B、红细胞皱缩C、红细胞沉降速率加快D、出现溶血E、无明显变化10、与红细胞沉降率密切相关的因素是A、渗透脆性B、叠连现象C、氧合作用D、黏滞性E、温度11、正常情况下,成年男性的红细胞的正常值是A、5.0×1013/LB、5.0×1010/LC、5.0×1012/LD、5.0×1011/LE、5.0×109/L12、红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我国正常成年男性数量(4.5~5.5)×1012/LB、我国正常成年女性数量(3.5~5.0)×1012/LC、叶酸是红细胞生成的主要调节物质D、含多种缓冲对,具有较强的缓冲能力E、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CO213、血小板的叙述,正确的是A、正常成人血液中数量为(100~300)×109/LB、由成熟的单核细胞胞浆裂解脱落而生成C、生成受EPO的调节D、进入血液的血小板平均寿命为7~14小时E、衰老的血小板在骨髓中被破坏14、血小板的止血功能,错误的是A、黏附B、释放C、沉淀D、收缩E、吸附15、不属于血小板释放的物质是A、凝血酶原B、5-羟色胺C、ADP和ATPD、Ca2+E、血栓素A216、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的物质是A、Ⅲ因子B、Ⅶ因子C、Ⅷ因子D、Ⅺ因子E、Ⅻ因子17、与肝素抗凝相关的维生素是A、维生素AB、维生素EC、维生素KD、维生素DE、维生素C18、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特异性抑制剂是A、肝素B、TFPIC、5-羟色胺D、TXA2E、GPIb19、肾脏分泌的一种促进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物质是A、促红细胞生成素B、雌激素C、肾素D、生长素E、甲状腺素20、参与生理止血的血细胞是A、血小板B、中性粒细胞C、单核细胞D、淋巴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21、肝素抗凝的主要作用机制是A、抑制血小板活性B、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C、促进纤维蛋白溶解D、抑制凝血因子活性E、去除Ca2+22、血液中的血小板的正常量为A、(100~300)×106/LB、(100~300)×107/LC、(100~300)×108/LD、(100~300)×109/LE、(100~300)×1010/L23、生理性抗凝物质,不包括A、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B、蛋白质C系统C、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D、维生素CE、肝素24、血浆中主要的抗凝物质是A、磷脂B、凝血因子ⅫC、血小板因子D、Ca2+E、抗凝血酶Ⅲ和肝素25、凝血过程的最后步骤是A、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B、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C、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D、激活因子ⅫE、释放因子Ⅲ26、关于血液凝固的步骤描述正确的是A、凝血酶原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纤维蛋白原的形成B、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纤维蛋白的形成C、凝血酶原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纤维蛋白的形成D、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原的形成——纤维蛋白的形成E、凝血酶的形成——凝血酶原的形成——纤维蛋白原的形成二、B1、A.叠连B.凝集C.粘连D.聚集E.凝固<1> 、红细胞互相于凹面相贴称为A B C D E<2> 、血小板可彼此黏着的现象称为A B C D E<3> 、血液由溶胶状态变为凝胶状态称为A B C D E2、A.血小板B.中性粒细胞C.红细胞D.凝血因子E.血浆白蛋白<4> 、出血时间主要与何种成分有关A B C D E<5> 、凝血时间主要与何种成分有关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CO2;红细胞运输O2的功能是靠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实现的。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血液【习题】一、名词解释1.内环境2.血细胞比容3.可塑变形性4.渗透脆性5.红细胞沉降率6.趋化性7.血浆8.血清9.红细胞悬浮稳定性10.血型11.体液12.血液凝固二、填空题1.以细胞膜为界将体液分为_______和_______。
血浆是_______最活跃的部分,它可沟通各部分组织液,成为细胞与外环境间进行物质交换的_______。
2.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称为_______。
3.正常成年男子的血细胞比容为_______;女子的血细胞比容为_______。
在脱水时,其值_______;贫血时,其值_______。
4.正常成人的全部血量约占体重的_______。
5.血浆蛋白中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具有免疫功能的是_______。
6.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意义是维持_______与_______之间的水平衡。
7.维持细胞内与细胞外之间水平衡的渗透压是_______,主要是由_______所形成。
8.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313 mOsm/L。
静脉输入0.9%NaCl溶液,血浆渗透压CD,血细胞形态_______。
9.正常人血液pH值为_______。
血液pH值的相对恒定取决于所含的各种缓冲物质,在血浆中最主要的缓冲对是_______。
10.成年男子红细胞平均约为_______;女子平均约为_______,这种差异主要与_______水平有关。
11.正常成年男子Hb的含量是_______;女子的Hb含量是_______。
12.红细胞的脆性越小,说明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越_______,越不易_______。
13.血沉的正常值男子为_______;女子为_______。
14.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是_______和_______。
15.红细胞生成的主要调节因素是_______和_______。
16.离心沉淀后的抗凝血液,离心管上段是_______,下段是_______。
03.生理学题库(第三章-血液)

第三章血液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血细胞比容2.渗透压3.悬浮稳定性4.红细胞沉降率5.输血原则6.交叉配血实验二填空1.骨髓受大剂量X线照射,引起____贫血,维生素B12缺乏可导致____贫血。
2.血液中重要的抗凝物质是____和____。
3.Rh阳性是指红细胞膜上存在____抗原。
4.正常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____%。
5.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是____和____,促进它成熟的因子是____和____。
6.血浆晶体渗透压由____构成,可维持____的水平衡。
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____构成,可维持____的水平衡。
7.红细胞平均寿命为____天,衰老的红细胞主要被____吞噬破坏。
8.白细胞中吞噬作用最强的是,细胞,与机体免疫功能关系密切的是____细胞。
9.临床上常用的等渗液有____和____,临床上常用血沉检查红细胞的____。
10.血型是依据红细胞上____的类型而定的,血清中有抗A凝集素,其血型可能是____或____。
三单选题1.肝素抗凝主要作用机制是A.抑制X因子激活B.增强抗凝血酶Ⅲ活性C.促进纤维蛋白溶解D.去除Ca2+E.抑制血小板的作用2.正常成年人血液总量占体重的百分比是A.5%~6%B.6%~7% C.7%一8% D.8%一9%E.9%~10%3.内、外源性凝血系统的根本区别在于A.参与的凝血因子都不同B.启动因子不同C.最后形成的凝血块不同D.外源性凝血不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E.内源性凝血不需要稳定因子4.若某人的血清中含抗A与抗B两种凝集素,其血型是A.A型B.B型C.AB型D.O型5.50kg体重的正常人的体液量与血液量分别为A.40L与4LB.30L与4L C 20L与4L D.30L与2.5LE.20L与2.5L6.大细胞贫血是由于缺少A.铁B.铁和蛋白质C.维生素D12和叶酸D.促红细胞生成素E.雄激素7.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物质是A.尿激酶B.抗凝血酶Ⅲ和肝素C.激肽释放酶D.组织激活酶E.蛋白质C8.某人的血细胞与B型人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人血细胞不凝集,此人血型为A.A型B.B型C.O型D.AB型 E.B亚型9.红细胞沉降率变快主要因为A.红细胞比容增大 B.红细胞比容减小C血浆白蛋白的含量增多D.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多E.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10.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物质是A.因子ⅢB.因子ⅦC.PF3 D.Ca2+ E.凝血酶原11.血凝块回缩是由于A.血凝块中纤维蛋白收缩B.红细胞发生叠连而压缩C.白细胞发生变形运动D.血小板收缩蛋白发生收缩E.纤维蛋白降解12.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A.红细胞上受体的类型B.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素的类型C.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D.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E.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13.输血时下列不易找到合适的供血者的人是A.O型,Rh阳性B.A型,Rh阴性C.B型,Rh阳性D.AB 型,Rh阴性E.AB型,Rh阳性14.某人接受输血前进行交叉配血,结果为:其红细胞与B型供血者的血清发生凝集,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也发生凝集。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习题及答案

【习题】一、名词解释1.内环境2.血细胞比容3.可塑变形性4.渗透脆性5.红细胞沉降率6.趋化性7. 血浆8. 血清9. 红细胞悬浮稳定性10. 血型11. 体液12.血液凝固二、填空题1.以细胞膜为界将体液分为_______ 和 ________ 。
血浆是_______ 活跃的部分,它可沟通各部分组织液,成为细胞与外环境间进行物质交换的_________ 。
2.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称为______ 。
3.正常成年男子的血细胞比容为_______ 女子的血细胞比容为_______ 。
在脱水时,其值_______ 贫血时,其值__________ 。
4.正常成人的全部血量约占体重的________ o5.血浆蛋白中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 ,具有免疫功能的是________ o6.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意义是维持_______ 与_______ 间的水平衡。
7.维持细胞内与细胞外之间水平衡的渗透压是________ 主要是由_________ 形成。
8.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313 mOsm/L静脉输入0.9 % NaCICD血细胞形态________ o9.正常人血液pH值为 ________ 。
血液pH值的相对恒定取决于所含的各种缓冲物质,在血浆中最主要的缓冲对是________ o10.成年男子红细胞平均约为_______ ;女子平均约为_________ 这种差异主要与_________ 水平有关。
11.正常成年男子Hb的含量是_______ 女子的Hb含量是 ________ o12.红细胞的脆性越小,说明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越_________ ,越不易_____ o13.血沉的正常值男子为______ ;女子为 _________ o14.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是_______ 和_______ o15.红细胞生成的主要调节因素是______ 和_______ o16.离心沉淀后的抗凝血液,离心管上段是________ 下段是________ o17.胃腺壁细胞功能异常可使内因子缺乏,导致_______ 吸收障碍,可引起________ o18.高原居民红细胞数较多,是由于缺氧而导致肾脏产生_________ 曾多所致。
生理学习题——第三章血液

生理学习题——第三章血液生理学习题——第三章血液一、单选题1.血液的pH值约为A.7.15~7.25B.7.25~7.35C.7.35~7.45D.7.45~7.55E.7.55~7.65【答案】C2.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差会导致A.溶血B.凝集C.凝固D.血沉加快E.出血时延长【答案】D3.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下列哪种物质形成的A.无机盐B.葡萄糖C.白蛋白D.纤维蛋白E.血细胞【答案】C4.参与生理止血的血细胞是A.红细胞B.单核细胞C.淋巴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血小板【答案】E5.50kg体重的健康人,其血量约为A.4LB.5LC.6LD.7LE.8L【答案】A6.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体液因素是A.雌激素B.肾素C.甲状腺素D.生长素E.促红细胞生成素【答案】E7.肝素抗凝血的主要作用机理是A.抑制Ⅹ因子激活B.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C.促进纤维蛋白溶解D.去除Ca2+E.抑制血小板的作用【答案】B8.血浆蛋白含量降低时,引起水肿的原因是由于A.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B.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下降D.淋巴回流量增加E.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答案】B9.A型标准血清与B型血液混合时,可引起的反应是A.红细胞叠连B.红细胞聚集C.血液凝固D.红细胞凝集E.红细胞沉淀【答案】D10.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A.红细胞膜上的受体类型B.红细胞膜上抗原的类型C.红细胞膜上凝集素的类型D.血浆中凝集原的类型E.血浆中抗体的类型【答案】B11.某人的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发生凝集,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也发生凝集,此人血型是A.A型B.B型C.AB型D.O型E.Rh型【答案】A12.血浆中最主要的抗凝物质是A.抗凝血酶Ⅲ和肝素B.血小板3因子和ⅤC.纤维蛋白稳定因子D.Ca2+E.磷脂【答案】A13.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A.与血浆容积之比B.与血管容积之比C.与白细胞容积之比D.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E.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答案】E14.红细胞沉降率变快主要是由于A.红细胞数目增加B.红细胞脆性增加C.血浆白蛋白含量增加D.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加E.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答案】D15.下列血液检查正常参考值中,哪一项不正确A.男性红细胞比容为40%~50%B.凝血时间为5~10minC.白细胞数目为4.0×109/ml~10.0×109/mlD.女性血沉第1小时不超过10mmE.血量约为自身体重的7%~8%【答案】C16.人体造血的主要原料是A.铁和维生素B12B.维生素B12和叶酸C.蛋白质和钙D.蛋白质和铁E.铁、蛋白质和维生素B6【答案】D17.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A.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红细胞所凝集B.红细胞不被受血者血浆所凝集C.红细胞不发生叠连D.血浆不使受血者血浆发生凝固E.血浆不使受血者红细胞凝集【答案】B18.巨幼红细胞贫血是由于缺少A.亚铁离子B.蛋白质C.维生素B12和叶酸D.促红细胞生成素E.维生素D3【答案】C19.血液凝固后,血块收缩析出的液体是A.细胞内液B.血浆C.血清D.细胞外液E.体液【答案】C20.血液凝固的各阶段都不可缺少的是A.ⅣB.ⅧC.ⅢD.ⅫE.Ⅱ、Ⅶ、Ⅸ、Ⅹ【答案】A21.最能反映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相对值的是A.血液比重B.血液粘滞性C.血细胞比容D.血液渗透压E.血红蛋白含量【答案】C22.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A.红细胞数量B.白细胞数量C.血浆蛋白含量D.无机盐含量E.非蛋白氮含量【答案】D23.血清与血浆的重要不同点是前者不含A.钙离子B.球蛋白C.白蛋白D.凝集素E.纤维蛋白原【答案】E24.血管损伤后,首先与其接触活化的因子是A.ⅤB.ⅨC.ⅩD.ⅪE.Ⅻ【答案】E二、问答题1.比较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不同。
(完整版)生理学题库血液

第三章血液姓名:学号:客观题得分:试卷总分:一、填空题(31分)1.血浆蛋白中主要参与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是_____;主要担负免疫功能的是_____。
参考答案是:白蛋白球蛋白2.血浆中无机盐的生理作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是:2.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缓冲酸碱平衡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3.当红细胞的表面积/容积之比增大时,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将____________、其可塑性将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是:增加下降4.将血沉增快病人的红细胞置于血沉正常的人的血浆中,此时血沉的速度将__________。
这说明影响血沉快慢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是:正常血浆成分5.正常成人白细胞总数约为________,其中中性粒细胞约占_________、淋巴细胞约占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是:(4.0~10.0)×109/L 50~70%20~30%6.外周血液中出现大量分叶少的中性粒细胞称__________,常提示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是:核左移有严重感染7.血小板具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的生理功能。
参考答案是: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促进生理止血参与血液凝固8.维生素K可促进肝脏合成___________________凝血因子,故可加速机体凝血过程,而柠檬酸钠可_________________,故具有抗凝作用________。
参考答案是:Ⅱ、Ⅶ、Ⅸ、Ⅹ与血浆中Ca2+形成可溶性络合物降低Ca2+浓度9.Rh血型阳性者其血红细胞上有___________抗原,Rh血型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是:D Rh阳性或阴性者体内均无天然抗Rh抗体10.交叉配血试验,主侧是指________________,次侧是指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血液姓名:学号:客观题得分:试卷总分:一、填空题(31 分)1. 血浆蛋白中主要参与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是;主要担负免疫功能的是。
参考答案是:白蛋白球蛋白2. 血浆中无机盐的生理作用主要有、、参考答案是:2.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缓冲酸碱平衡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3. 当红细胞的表面积/容积之比增大时,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将、其可塑性将。
参考答案是:增加下降4. 将血沉增快病人的红细胞置于血沉正常的人的血浆中,此时血沉的速度将。
这说明影响血沉快慢的主要因素是。
参考答案是:正常血浆成分5. 正常成人白细胞总数约为,其中中性粒细胞约占、淋巴细胞约占参考答案是:(4.0 〜10.0 ) X 109/L 50 〜70% 20 〜30%6. 外周血液中出现大量分叶少的中性粒细胞称,常提示。
参考答案是:核左移有严重感染7. 血小板具有、、的生理功能。
参考答案是: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促进生理止血参与血液凝固8. 维生素K可促进肝脏合成凝血因子,故可加速机体凝血过程,而柠檬酸钠可,故具有抗凝作用。
参考答案是:□与血浆中2+形成可溶性络合物降低2+浓度9 血型阳性者其血红细胞上有抗原,血型的主要特点是。
参考答案是: D 阳性或阴性者体内均无天然抗抗体10. 交叉配血试验,主侧是指,次侧是指。
参考答案是:10.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相混合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相混合11. 正常人血浆的值为。
主要决定于血浆中的主要缓冲对的比值。
参考答案是:7.35〜7.45 32312. 合成血红蛋白的基本原料是和,红细胞成熟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子是和,调节两个不同阶段红系祖细胞的生长的是和。
参考答案是:12.蛋白质铁维生素B12 叶酸爆式促进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二、判断题(10 分)1. 将红细胞置于某一溶液中,若红细胞出现皱缩,则表明该溶液为低渗溶液。
正确不正确参考答案是:不正确2. 血浆中出现大量血红蛋白,提示血液运氧能力增强。
正确不正确参考答案是:不正确3. 当红细胞膨胀、膜表面积与容积之比减小时,红细胞的可塑性变形能力将大大降低。
正确不正确参考答案是:正确4. 血液在4C条件下保存2〜3周后,其红细胞中的浓度将降低,血浆中的浓度将升高。
正确不正确参考答案是:不正确5. 促红细胞生成素主要作用于早期红系祖细胞的增殖分化,从而使红细胞数量增加。
正确不正确参考答案是:不正确6. 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初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增加主要是骨髓造血功能增强所致。
正确不正确参考答案是:不正确7. 血小板第一时相的聚集为不可逆性,第二时相的聚集为可逆性。
正确不正确参考答案是:不正确8. 血液凝固的实质为血细胞凝聚成团正确不正确参考答案是:不正确9. 决定血型的因素是血细胞膜表面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正确不正确参考答案是:正确10. 从末接受过他人血液的阴性者,首次接受阳性供血者血液,不会发生凝集反应。
正确不正确参考答案是:正确三、单选题(128 分)1.50 的成年男性其血液总量和血浆量分别约为:( )A 2500 和1000B 5000 和2500C 3500 和2000D 4500 和2000E 60000 和3500参考答案是:C2. 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 )A 与血浆容积之比B 与血管容积之比C 与白细胞容积之比D 占血液的容积百分比E 与血浆中无机物的容积之比参考答案是:D3. 有关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占血浆渗透压的小部分B 主要由白蛋白组成C 与血浆容量有关D 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时红细胞膨胀E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时血量增加参考答案是:D4. 构成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 )A 白蛋白B 葡萄糖C 球蛋白参考答案是:D5. 下列溶液中属于等渗溶液的是:( )A 0.1 %B 5%葡萄糖C 2%尿素D 5%葡萄糖盐水E 9%参考答案是:B6. 全血的粘滞性主要取决于:( )A 血浆蛋白含量B 红细胞数量C 白细胞数量D 红细胞的叠连E 的浓度参考答案是:B7. 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的重要因素是:( )A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B 血浆胶体渗透压C 血浆晶体渗透压D 血浆白蛋白浓度E 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参考答案是:C8. 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意义主要是:( )A 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B 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C 维持血管内外电解质的含量D 使水分通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E 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交换,维持血容量参考答案是:E9. 影响血管内外水分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血浆晶体渗透压B 血浆胶体渗透压C 血浆渗透压D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E 血浆的粘滞性参考答案是:B10. 血浆蛋白量显著减少时,可引起:( )A 血浆渗透压显著降低B 组织液生成增多C 淋巴回流量减少D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E 有效滤过压下降参考答案是:B11. 血浆中何种物质浓度改变时,可能引起组织水肿:( )A 血浆浓度升高B 血浆球蛋白浓度下降C 血浆白蛋白浓度下降D血浆A/ G比值增大E 血浆葡萄糖浓度升高参考答案是:C12. 与红细胞的许多生理特征有密切关系的是:( ) A 红细胞的数量B 血红蛋白的含量C 红细胞的形态特点D 红细胞的比容E 红细胞的成熟参考答案是:C13. 成熟红细胞在下列哪种溶液中易发生溶血:( )A 0.65 %B 5%葡萄糖C 1.9 %尿素D 10%葡萄糖盐水E 0. 9%参考答案是:C14. 易使红细胞发生叠连,导致血沉加快的因素是:( )A 血浆白蛋白增加B 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C 血清卵磷脂增加D 血浆球蛋白增加E 红细胞膜表面负电荷增加参考答案是:D15. 关红细胞功能的下列说明,错误的是:( )A 运输O2 与2B 可调节机体的酸碱平衡C 其功能通过血红蛋白实现D 溶血后的血红蛋白功能不变E 02与血红蛋白结合成2而运输参考答案是:D16. 下例各项中,可引起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是:( )A 骨髓抑制B 长期慢性失血C 肾功能衰竭D 内因子缺乏E 脾功能亢进参考答案是:B17. 促进红细胞成熟的因子是:( ) A 蛋白质和铁B 促红细胞生成素C 内因子D维生素B 12和叶酸E 雄激素参考答案是:D18.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原因是:( ) A 骨髓的造血功能抑制B维生素B 12和叶酸缺乏C 蛋白质摄入不足D 机体缺铁E 红细胞脆性大参考答案是:A19. 缺乏内因子引起贫血是由于( ) A 红细胞成熟和分裂障碍B 血红蛋白合成减少C 造血原料不足D 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E 红细胞脆性增大参考答案是:A20. 各种血细胞均起源于:( ) A 多能干细胞B 淋巴系祖细胞C 髓系干细胞D 定向祖细胞E 基质细胞参考答案是:A21. 主要调节晚系红细胞、也能调节早系红细胞分裂成熟的是:( )A 爆式促进因子B 促红细胞生成素C 雄激素D 红细胞提取物E 雌激素参考答案是:B22. 红细胞在血管外破坏的主要场所是:( ) A 肾、肝B 脾、肝C 肾、脾D 胸腺、骨髓E 骨髓、淋巴结参考答案是:B23. 关于白细胞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中性粒细胞可吞噬病原微生物B 单核细胞进入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C 淋巴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作用D 嗜酸粒细胞释放肝素、组织胺等E 嗜酸粒细胞与过敏反应有关参考答案是:D24. 机体化脓性细菌感染时,血中增多的白细胞主要是:( ) A 中性粒细胞B 嗜酸性粒细胞C 单核细胞D 淋巴细胞E 嗜碱性粒细胞参考答案是:A25. 在患某些寄生虫病或过敏反应时增多的白细胞主要是:( ) A 中性粒细胞B 嗜酸性粒细胞C 嗜碱性粒细胞D 单核细胞E T淋巴细胞参考答案是:B26. 白细胞中数量最少、能合成组织胺和肝素的是:( )A 中性粒细胞B 嗜酸性粒细胞C 嗜碱性粒细胞D 单核细胞E 淋巴细胞参考答案是:C27. 具有变形运动和吞噬能力,并参与免疫应答中抗原信息传递的白细胞是:( )A 中性粒细胞B 嗜酸性粒细胞C 嗜碱性粒细胞D 单核细胞E 淋巴细胞参考答案是:D28. 血小板参与:( )A 吞噬作用B 生理止血C 细胞免疫D 体液免疫E 运输参考答案是:B29. 血小板减少导致皮肤出现出血斑点的重要原因是:A 血小板不易粘着B 血小板不易聚集C 毛细血管壁完整性受损D 血管收缩功能障碍E 凝血功能减弱参考答案是:C30. 引起血小板聚集的最重要物质是:( ) A 肾上腺素B 5 -羟色胺C 组胺D 凝血酶E 胶原参考答案是:C31. 血液凝固的本质变化是:( ) A 血小扳聚集B 红细胞叠连C 血细胞凝聚D 纤维蛋白形成E 红细胞凝集参考答案是:D32. 血液凝固所分离出的淡黄色液体称:( )A 血浆B 体液C 血清D 细胞外液E 细胞内液参考答案是:C33. 血清成分的特点是:( )A 血液去掉纤维蛋白原B 抗凝血液经离心沉淀的上清液C 血浆除去血浆蛋白的液体D 全血除去血细胞后的液E 血浆去掉纤维蛋白原及某些凝血因子参考答案是:EK 缺乏时,可34. 维生素K参与部分凝血因子的合成,当维生素能引起:( )A因子H、幻、X、V缺乏B因子II>W>K>X缺乏C因子M、%、X、幻缺乏D因子I、哑、幻、刈缺乏E因子H、V、%、X缺乏参考答案是:B35. 抗血友病因子是:( )A因子叫B因子以C因子幻D因子XE因子哑参考答案是:E36. 血液凝固的最后阶段是:( ) A因子X被激活B 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C 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D 外源性凝血途径启动E 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参考答案是:B37. 与血液凝固无关的因素是:( )A 血小板数量B 肝脏功能C 血浆浓度D 红细胞凝集原有关E 凝血因子多少参考答案是:C38. 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的根本区别是:( ) A 前者发生在体内,后者发生在体外B 前者发生在血管内,后者发生在血管外C 前者只需体内因子,后者只需体外因子D前者由因子刈启动,后者由山因子启动E 前者速度慢,后者速度快参考答案是:D39. 柠檬酸钠抗凝血的机理是:( ) A 去掉血浆中纤维蛋白原B 与血浆中的钙结合而沉淀C加强抗凝血酶山作用D 抑制凝血酶原激活E 与血浆中2+形成可溶性络合物参考答案是:E40. ABO血型的分型依据是:()A 血清中的凝集素B 红细胞膜上抗原C 血浆中的凝集原D 白细胞膜上抗原E 血小板上的凝集原参考答案是:B41. 静脉注射1升0.9 溶液,1小时后可能出现的变化是:( ) A 循环血量增加B 血浆渗透压下降C 出现血红蛋白尿D 动脉血压升高E 于注射开始后10 分钟尿量增加参考答案是:A42. 输入经低温保存较长时间的库存血,可能引起:( )A 血氧分压升高B 血钾浓度升高C 血钠浓度下降D 输入的红细胞随即发生溶血E 血二氧化碳分压下降参考答案是:E43. 在一般情况下ABO血型之间相互输血,主要考虑给血者的: ( )A 血清不被受血者的红细胞所凝集B 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C 血清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D 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红细胞所凝E 血清不被受血者的血浆所凝集参考答案是: B44. ABO血型系统相互输血关系中,严禁:()A O型输给B型B O型输给AB型C A型输给O型D B型输给AB型E A型输给AB型参考答案是:B45. 献血者为A型,经交叉配血试验,主侧不凝集,次侧凝集,受血者的血型为:( )A B型B AE型C O型D A型E A型或E型参考答案是:C46. 某人红细胞与A型及E型标准血清均有凝集反应,其血型应为:( )A E型B A型C AE型D O型E A型或E型参考答案是:C47. 关于血型系统的说明,正确的是:( )A 血清中含抗体者为阳性B红细胞中含D抗原者为阳性C 阴性者血清中含抗体D 阴性血不能输给阳性E汉人阴性率高达9 9%参考答案是:B48. 下列关于血型中的抗体的内容错误的是:( )A 抗体为天然抗体B 抗体属于C 抗体可以通过胎盘D 抗体能凝集阳性红细胞E 以上都错参考答案是:A49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一般发生在:( )A 阳性母亲孕育的第一胎阴性胎儿B 阴性母亲孕育的第二胎阴性胎儿C 阳性母亲孕育的第一胎阳性胎儿D 阴性母亲孕育的第一胎阴性胎儿E 阴性母亲孕育的第二胎阳性胎儿参考答案是:E50. 男性患者56岁,血液常规检查结果为:红细胞数量3.0 X 1012 /L、血红蛋白浓度为110g/L、红细胞平均直径为8.5卩m 白细胞总数5.5 X 109/ L;血小板10.5 X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