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阆中市二龙中学滑坡勘察报告
滑坡治理施工图设计

目录前言 (1)0.1任务来源和目的任务 (1)0.2工程区概况 (1)0.3可研、初步设计治理方案 (1)0.4施工图设计方案优化调整说明 (3)2 滑坡灾害体基本概况 (3)2.1高乾山滑坡交通位置 (3)2.2不稳定斜坡基本特征 (3)3治理工程总体设计 (7)3.1设计依据 (7)3.2设计标准 (7)3.3总体设计思路 (8)4治理工程分项设计 (8)4.1工程布置 (8)4.2设计参数 (8)4.3结构材料选择 (9)4.4施工技术要求 (9)5 工程量清单 (13)6.工程施工组织 (13)6.1占地 (13)6.2交通运输 (14)6.3施工用水 (14)6.4施工用电 (14)6.5材料来源 (14)6.6弃渣处理 (14)6.7办公及工人住所 (14)6.8环保要求 (14)7施工安全 (14)8滑坡监测设计 (14)9工程使用及维护 (14)附件1.阆中市木兰乡高乾山滑坡防治工程计算书2.阆中市木兰乡高乾山滑坡防治工程施工图预算附图目录前言0.1 任务来源和目的任务0.1.1 任务由来根据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地震灾害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总体安排部署和要求,当前全省灾区已进入恢复重建的关键时期,任务艰巨而紧迫。
根据省领导的指示精神,为尽快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促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顺利实施,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下达四川省地震灾区第四批(第一期)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项目任务书的通知》下达阆中市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施工图设计工作。
阆中市木兰乡高乾山滑坡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项目为该批次项目(序号804),该项目由公司承担施工图设计工作。
根据任务书要求,我单位在可研和初设工作基础上,进行高乾山滑坡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
0.2 工程区概况0.2.1工程区位置木兰乡高乾山滑坡位于木兰乡镇场镇,该场镇位于丘陵山区半坡上,滑坡、崩塌区地理坐标:E:105°44′13″,N:31°35′25″。
滑坡及其灾害防治实习报告

滑坡及其灾害防治实习报告斜坡产生滑动之后,形成环状后壁、台阶、垅状前缘等特殊的滑坡地貌,外表看去很象一只倒扣过来的贝壳,如下图。
一个发育比较典型的滑坡,通常由滑坡体、滑动面、滑坡裂缝、滑坡壁、滑坡台阶、滑坡舌、滑坡鼓丘等要素所组成。
滑坡体斜坡边缘与山体(母体)脱离并且向下滑动的那部分土石体,称为滑坡体,或简称滑体。
滑坡体上的土石松动破碎,表面起伏不平,裂缝纵横,有些洼地积水成沼泽,长着喜水植物。
不同滑坡体的体积差别很大,小型滑坡只有十几到几十立方米,大型滑坡体可达几百万至几千万立方米,特大型的甚至可达几亿立方米或更大。
滑坡周界滑坡体与其紧挨着的周围不动土石体(母体)的分界线,称为滑坡周界,有些滑坡周界明显,有的周界很不明显。
只要确定了滑坡周界,滑坡的范围也就圈定了。
滑坡壁滑坡体后部与母体脱离开的分界面露出在外面的部分,在平面上多呈圈椅状或其它形状,其高度视滑动量与滑体大小而定,从数米至数百米不等。
陡度多在30°一70°间,似壁状,称滑坡壁或滑坡后壁。
一般在新的滑坡壁上,都可以找到滑动擦痕,擦痕的方向即表示滑体滑动的方向。
滑坡台阶由于滑坡体上下各段各块的滑动时间、滑动速度常常不一致,在滑坡体表面往往形成一些错台、陡壁,这种微小的地貌称为滑坡台阶或台坎,而宽大平缓的台面则称做滑坡平台或滑坡台地。
滑动面、滑动带和滑坡床在滑坡体移动时,它与不动体(母体)之间形成一个界面并沿其下滑,这个面就叫做滑动面,简称滑面。
滑动面以上揉皱的、厚数厘米至数米的扰动地带,称为滑动带,简称滑带。
滑动面以下的不动体(母体),叫做滑坡床。
有些滑坡并没有明显的滑动面,在滑坡床之上就是软塑状的滑动带。
滑坡舌滑坡体前面延伸至沟堑或河谷中的那部分舌状滑体,称为滑坡舌,也叫做滑坡前缘、滑坡头部或滑坡鼓丘。
在河谷中的滑坡舌,往往被河水冲刷而仅仅残留下一些孤石。
称做滑坡鼓丘时,常常是由于滑坡体向前滑动过程中受到阻碍而形成了隆起的小丘。
[四川]山体崩塌应急勘查报告
![[四川]山体崩塌应急勘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0a0fd3e580216fc700afd23.png)
0 前言0.1任务由来2008年5月12日下午2: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震中位于汶川县映秀镇,地震烈度达Ⅺ度,使得山崩地裂,山河破碎。
特大地震不仅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同时还诱发了为数众多的崩塌、不稳定斜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
这些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险情紧迫、危害巨大、危险程度高,不仅严重危及着城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更严重影响到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总体安排部署和要求,当前,全省灾区已进入恢复重建的关键时期,任务艰巨而紧迫。
根据省领导的指示精神,为了尽快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促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实施。
经国土资源厅厅务会审议通过,决定委托各有关单位负责承担第四批部分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应急勘查工作。
0.2地质灾害危害程度XX山崩塌由一个不稳定斜坡和7块危岩体组成,不稳定斜坡在“5.12”地震中发生变形,但未形成贯通性滑面,现在处于基本稳定;危岩在“5.12”地震中发生变形破坏,造成斜坡下方2户居民房屋被砸坏,但未造成人员伤亡。
灾害体在不利工况影响下稳定性急剧降低,不稳定斜坡若在再发生失稳,将威胁到斜坡前缘的13户居民62人生命财产安全;危岩若发生崩塌,将威胁到下方13户居民62人生命财产安全。
0.3工作目的与任务本次勘查主要目的是查明宏仁乡XX山崩塌内各灾害体的分布范围、规模、地质条件及诱发灾害的影响因素;分析其形成机制,评价其的稳定性,为应急治理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1)不稳定斜坡具体勘查任务要求如下:①查明不稳定斜坡地形地貌特征及宏观地质条件;②查明地层、岩土类型、成因、性状、覆盖层厚度、基岩面的形态和坡度、岩石风化和完整程度;③查明不稳定斜坡的性质、范围、潜在滑动面位置及形态特征以及危害对象;④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背景(包括地下水类型、地下水补排关系)和工程地质背景;(2)危岩具体勘查任务要求如下:①查明危岩体所在边坡地形地貌特征;②查明危岩体地层结构、岩土类型、成因、性状、覆盖层厚度、基岩面的形态和坡度、岩石基本质量等级、岩石风化程度和完整程度;③查明危岩类型、规模、范围,危岩体的大小和崩塌方向;0.4前人地质工作研究程度区内开展的地质工作程度总体上较低,但部分资料为本次工作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主要工作成果包括:《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幅区域地质报告》(1980年7月,四川省地质局航空区域地质调查队)0.5勘查工作的依据0.5.1勘查工作主要依据《四川省地震灾区绵阳市梓潼县宏仁乡五星村四社XX山崩塌应急勘查设计书》;《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0.5.2勘查工作参考标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B50/143-2003)(重庆地方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0.6勘查工作概况及工作质量评述0.6.1勘查工作概况(1)勘查工作时间我公司接受勘查工作任务后,立即成立了梓潼县地质灾害勘查应急指挥部,组织有关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踏勘、数据收集和勘查设计书的编写,于2010年2月10日编制完成应急勘查设计书。
某滑坡的施工地质报告

前言
一、目的、任务
三峡库区XXXXXXXXXXXXXXX滑坡防治工程为省管重点工程,施工地质工作由XXXXXXXXXXXXXXX 承担。
依照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合同(鄂地灾【2002】022号)规定,施工地质目的及要紧任务如下:
(一)目的
在XXXXXXXXXXXXXXX滑坡防治工程项目施工期间,负责按合同及工程施工进展对各类防治工程进行地质测绘、辑录、拍照及摄像等地质工作,分析地质现象,查验前期地质勘查工作,编制分段或分部工程地质条件说明,参与工程验收,编制完工地质报告,为保障工程质量提供技术效劳。
(二)任务
一、查验前期勘查资料
二、辑录和搜集施工开挖揭露的工程地质资料,进行典型地段照相或录像;编写分段工程地质条件说明。
要紧工作任务有:
a、在削方进程中应不按期对揭露(含支墩基坑)的地质现象进行巡查和记录,必要时测制1∶500工程地质图。
滑坡土方测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地测量,了解滑坡的几何形态、体积和范围,为滑坡治理提供基础数据。
通过本次实验,提高学生对地形测量、土方计算等基本技能的掌握,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滑坡土方测量实验主要基于以下原理:1. 三角测量法:通过测量滑坡边界点间的距离和角度,绘制滑坡边界线。
2. 体积计算法:根据滑坡边界线的几何形态,计算滑坡体积。
3. 坐标测量法:利用全站仪等仪器,测量滑坡边界点坐标,绘制滑坡平面图。
三、实验器材1. 全站仪2. 罗盘3. 水准仪4. 皮尺5. 记录本6. 铅笔四、实验步骤1. 实地勘察:对滑坡区域进行实地勘察,了解滑坡的形态、规模和周边环境。
2. 布设测站:根据滑坡边界线的走向,在滑坡两侧布设测站,确保测站间距适中。
3. 测量边界点:使用全站仪、罗盘等仪器,测量滑坡边界点的坐标和角度。
4. 绘制滑坡边界线:根据测量数据,绘制滑坡边界线。
5. 计算滑坡体积:根据滑坡边界线的几何形态,计算滑坡体积。
6. 绘制滑坡平面图:利用测量数据,绘制滑坡平面图。
五、实验数据1. 滑坡边界点坐标:- 点A:(X1, Y1)- 点B:(X2, Y2)- 点C:(X3, Y3)- ...2. 滑坡边界线长度:- AB长度:L1- BC长度:L2- ...3. 滑坡体积:V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滑坡形态: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滑坡呈近似梯形,底部较宽,顶部较窄。
2. 滑坡体积: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滑坡体积为V立方米。
3. 滑坡范围: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滑坡范围约为X平方米。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量了滑坡的形态、体积和范围,为滑坡治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实验结果表明,滑坡形态呈近似梯形,体积约为V立方米,范围约为X平方米。
在滑坡治理过程中,可根据实验数据制定合理的治理方案,确保治理效果。
八、实验总结本次实验使学生掌握了滑坡土方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川省某镇中学区域滑坡、崩塌、危岩地质灾害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四川省阆中市xx镇中学区域滑坡、崩塌、危岩地质灾害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四川省xx勘察院二00六年六月四川省阆中市xx镇中学区域滑坡、崩塌、危岩地质灾害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报告编写:报告审核:报告审查:总工程师:院长:报告提交单位: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资质等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察甲级资质证号:国土资地灾勘资字第(2005223007)号报告提交时间:二00六年六月二十九日目录第一部分概述 (1)第一章前言 (1)一、地理位置及坐标 (1)二、项目的由来 (1)三、前人研究程度 (1)四、勘查的目的任务 (2)第二章环境地质条件 (2)第三章勘察工作布置及勘查工作量 (5)第二部分XX中学操场前端变形体 (8)第一章变形体的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 (8)第一节变形体的边界、规模与形态 (8)第二节变形体岩土体特征 (8)第三节变形体变形特征 (8)第四节变形体的形成因素及形成机制 (8)第二章XX中学操场前缘变形体稳定性评价 (9)第一节稳定性计算 (9)第二节滑坡稳定性评价 (13)第三节斜坡变形发展趋势预测 (13)第四节斜坡变形的防治措施建议 (13)第三部分教学楼至学校大门后部边坡变形体 (13)第一章变形体的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 (13)第一节变形体的边界、规模与形态 (13)第二节变形体岩土体特征 (13)第三节斜坡变形特征 (14)第四节斜坡变形的形成因素及形成机制 (14)第二章变形体稳定性评价 (14)第一节稳定性计算 (14)第二节滑坡稳定性评价 (16)第三节斜坡变形发展趋势预测 (16)第四节变形体的防治措施建议 (16)第四部分危岩 (17)第一章XX中学进校道路左侧危岩 (17)第一节危岩基本特征 (17)第二节危岩的稳定性评价 (17)第三节危岩的防治措施建议 (19)第二章XX镇中心小学教学楼后侧危岩 (19)第一节危岩基本特征 (19)第二节危岩的稳定性评价 (20)第三节危岩的防治措施建议 (21)第三章家具厂危岩边坡 (21)第一节危岩基本特征 (21)第二节危岩的稳定性评价 (22)第三节危岩的防治措施建议 (23)第五部分大寨堰塘渗漏 (23)第一章大寨堰塘渗漏基本特征 (23)第一节堰塘的规模与形态 (23)第二节堰塘岩土体特征 (24)第二章堰塘岸坡的稳定性及发展趋势预测 (24)第三章堰塘的防治措施及建议 (24)第六部分结论及建议 (24)附件1、附图2、附表第一部分 概述第一章 前 言一、地理位置及坐标阆中市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嘉陵江中游,距省会成都210公里,重庆232.5公里。
滑坡勘察报告范文

滑坡勘察报告范文一、引言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和建筑工程的需要也越来越大。
然而,由于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地质构造的多样性,滑坡等地质灾害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确保基础设施和建筑工程的稳定和安全,本次勘察将对一些地区的滑坡问题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
二、研究区域的背景本次滑坡勘察的研究区域位于市的山区地带,地势较为陡峭,植被丰富。
该地区近年来出现了多起滑坡事故,对附近村庄和交通线路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为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该地区的滑坡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十分必要。
三、研究方法与流程1. 收集基础资料:包括该地区的地质图、地形图、气候数据、植被状况等相关信息。
2. 现场勘察:对研究区进行现场踏勘,查看滑坡面的地貌特征、滑坡体的形态和滑坡区的水文特征。
3. 取样分析:针对滑坡体和滑坡区的不同土层进行取样,进行相应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水文特征分析。
4. 监测与测量:利用地下水位仪、位移计等仪器设备对滑坡体和滑坡区进行长期监测,并且结合遥感技术对滑坡进行测量和变化分析。
5. 数据处理与分析: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综合考虑地质因素、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等对滑坡形成的影响。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通过以上的勘察与分析,得出以下的调查结果与分析:1. 地质条件:研究区域的主要地质构造为岩石和土壤构成的山地。
岩石层的倾角较大,土层较厚,容易出现滑坡问题。
2. 气候条件:该地区的气候特征为多雨季节长,降雨量大,容易导致地质滑坡。
3. 植被状况:研究区域的植被状况较好,但土壤侵蚀和根系破坏等因素会对滑坡的发生产生风险。
4. 水文特征:研究区域的陡峭地势导致地下水的积聚,增加了滑坡的危险性。
5. 人类因素:在滑坡区附近的建筑工程和道路施工,以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人类活动,也对滑坡问题的发生起到推动作用。
五、防灾对策与建议结合以上调查结果与分析,提出以下防灾对策与建议:1. 减轻地质滑坡的风险:加强对滑坡区的稳定性监测,提前预警。
阆中市某滑坡的影响因素及敏感性分析

的 内摩擦角对滑坡的稳定性产生的影响最 大, 其次是 内聚 力、 地震 力和饱 水比。通过敏感性分析 , 对该类型滑
坡的治理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具有一定的 实际意义。 关键词 : 滑坡 ; 影响 因素; 敏感性 中图分类号 : 46 1 U l .4 文献标识码 : A
La z o g Ciy La si n u n e Fa t r n e stv t ng h n t nd lde I f e c co sa d S n ii iy Anay i l l ss
n l r t n a gep o u etebg etif e c fteln s d tbly, o e in, atq a efre a i i n l rd c ig s n u n eo a dl e sa i t c h s fc o h l h i i o e r u k oc h
b g e t T k h a si e i n z o i h a r vn ef re a l i r e o fn utt ifr ig s. a e t elnd l n La g h ngS c u n p o i c o x mp e,n o d rt d o hed fe - d i e a tr ih i f e c h a d ld u i gt t o fmahe tc lsait sa ay i a d s — ntfc o swh c n u n e t e ln si e, sn heme d o t maia ttsi n l ss, n e l h c lc e o rma n ifu nc a tr rs n iiiya ay i , c o d n o t er s l fa lss, e i tr e td f u i n e e fc o sf e st t n l ss a c r i g t e u to nay i t n e — l o v h 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龙镇中学所在的思恭山斜坡出露地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松散堆积物以及下伏的白垩系下统苍溪组(K1C)和白龙组(K1b)地层。
1、第四系全新统松散堆积物按成因可以分为主要为残坡积、崩坡积层。
残坡积广泛分布于调查区斜坡及平台,岩性为浅紫红、褐色粉质粘土,含砂岩(全-强风化)碎块石,斜坡上厚度一般0.2-1.5m,多小于1m,平台厚度一般2-5m。
四川省阆中市二龙镇中学区域
滑坡、崩塌、危岩地质灾害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二00六年六月
四川省阆中市二龙镇中学区域
滑坡、崩塌、危岩地质灾害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报告编写:
报告审核:
报告审查:
总工程师:
院 长:
报告提交单位: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资 质 等 级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察甲级
资 质 证 号 :国土资地灾勘资字第(2005223007)号
四、勘查的目的任务
阆中市二龙镇二龙中学滑坡地质灾害,已严重威胁着学校的安全,虽采取过一些工程措施,但未作彻底根本地治理,因而效果差、损失大。有鉴于此,应首先进行勘查,充分查明区内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种类、分布情况、性质、规模、形成机制等基本情况,为地质灾害的彻底治理工程提供基础资料。为此,按照国家现行有关技术规范,归纳勘查工作的主要目的及任务如下:
165
300
213
703
844
821
539
1316
1092
548
527
103
7171
1987
0
56
507
414
1750
1572
2605
2653
914
841
303
94
11709
1988
44
77
314
157
1174
422
3858
1762
1325
1078
59
110
10380
1989
238
139
213
1192
照片1-1 阆中市二龙镇二龙中学及整个斜坡地形
二、地质构造及地震
该区属新华夏系四川沉降带的川中褶皱带,区内地质构造形迹微弱,一般无明显线形构造,其形态单一,几乎全为宽缓褶皱,方位为北东与北西,其主要构造形迹有双河场背斜、洪山场向斜等。地层平缓,倾角一般1~3度,局部5~9度,不少地区实际上处于水平状态。构造线多呈弧形。
图1-1 阆中市二龙中学交通位置图
二、项目的由来
该滑坡曾于2003首次发生,为此当地的有关部门制定了防洪抗灾应急预案(二中(保)[2004]11号),成立了组织机构,并划分了职责,并有针对的预防措施。2004年9月3日再次发生滑坡地质灾害,学校立即启动了《二龙中学安全事故处理预案》和《防洪抗灾应急处理预案》,并投入到抗灾自救中。“9.3”地质灾害致使二龙中学五处严重受灾。一为入校道路上方山体滑坡两处,滑坡带长30多米,跨塌的土石方堵塞了学校的唯一道路,影响师生的通行,影响教学、生活物资运入学校。二为学校食堂外侧因山体滑坡,造成长30米,高6.2米的堡坎跨塌,铁艺围墙被洪水冲走,排水管道遭严重破坏。三为教学楼东头山体滑坡,致使长60米,高6.5米的堡坎严重受损。四为学校操场东侧厕所因山体滑坡,造成墙体裂缝,成为危房。五危实验楼西侧山体大面积滑坡二处,泥浆和土石溢至实验楼一层窗台处,倒塌的树木从砸坏的窗口倒入室内,致使实验楼墙体局部变形。以上五处造成经济损失近100万元。加上各项的间接损失,至少经济损失500万元。该学校内的多处滑坡直接对二龙中学的1300名师生的生命安全造成直接威胁。
1、收集工作区的国民经济、气象、水文、地震、区域水文及工程地质资料,在调查和研究区内各项基础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背景条件和形成条件;
2、查明地质灾害的种类、分布情况、性质、形态特征、类型、规模、范围、物质组成、不良结构面情况及参数;
3、查明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诱发因素,分析形成机制;
1455
1300
1662
1959
1633
4062
1336
123
58
14171
1974
205
66
280
479
804
1268
1284
1795
3141
831
408
158
10719
1975
62
171
61
935
609
869
1586
1038
3809
1016
335
263
10754
1976
61
123
253
913
1591
报告提交时间:二00六年六月二十九日
附件
1、附图
2、附表
第一部分
第一章
一、地理位置及坐标
阆中市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嘉陵江中游,距省会成都210公里,重庆232.5公里。二龙镇位于阆中市的东北部,距离市中心20公里,二龙中学位于二龙镇场镇的西侧800米处的恭思山斜坡腰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6°08′49.7″,北纬31°39′45″。
总的来看,由于构造应力不强,构造裂隙不太发育,根据区调资料,面裂隙率一般小于5%。
裂隙方向主要有北西-北西西向和与其垂直的北东-北东东向两组(见图1-2裂隙走向玫瑰花图)北东-北东东向裂隙为压性或压扭性裂隙多半呈半闭合状,北西-北西西向为张性或张扭性裂隙较前者发育,延伸长达数十米,裂隙发育程度受岩性厚度的控制,巨厚层砂岩裂隙发育程度远不如薄层状粉砂岩,而泥岩构造裂隙相对不发。
250
137
6202
1980
73
149
122
364
1333
1740
2498
2842
1577
907
717
18
12340
1981
132
162
190
637
640
1033
4607
6002
2783
242
297
258
16983
1982
113
100
219
717
549
1010
1793
1570
1491
418
218
120
4、进行地质灾害的稳定性评价与分析等。
5、提出地质灾害防治和监测的建议,为防治工程提供各种参数等。
6、编制地质灾害治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章
一、地形地貌
阆中市二龙镇二龙中学所在的恭思山位于嘉陵江左岸的二级支流的右侧,地貌上属低山地貌,海拔420~740米,高差320米左右。区内出露巨厚层状砂岩夹薄层泥质粉砂岩和中厚层状粉砂质泥岩,砂岩含量在80%左右,岩层产状近似于水平,受岩性的构造的控制,山形呈桌状山,山顶较平,呈小山原;山腰为梯级平台状,该斜坡由6-7个陡坎和平台组成,该斜坡深切割、坡度大、深沟窄谷,植被较发育,二龙中学第三个台阶上,中心小学位于坡顶分水岭另一侧的第一个平台上,学校后紧临一陡坎,堰塘位于山顶平台,阆中-二龙பைடு நூலகம்路位于堰塘下平台上,参见照片1-1。
阆中雨量较为充沛,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998.5毫米,年最大(1981年)降雨量为1698.3毫米,年最小(1979年)降雨量为622.2毫米。全年降水量多集中在(6~8月),各地平均降水量在450毫米以上,占全年降水量的40~50%;秋季(9~11月)次之,在300毫米左右,占全年降水量的25~33% ;春季(3~5月)各地降水量在150~250毫米之间,占全年降水量的17-25%;冬季(12~2月)最少,仅有20~40毫米,不到全年降水量的5%。降水量详见表1-1。
表1-1阆中市1971~2000年降水量统计表单位:0.1mm
年\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1971
169
141
98
489
903
1586
847
2159
1050
415
445
53
8355
1972
95
182
613
886
1395
431
2518
378
720
610
286
49
8163
1973
172
88
323
图1-2二龙中学岩体裂隙走向玫瑰花图
硬质岩层的风化裂隙一般是在构造裂隙的基础上通过物理风化及生物风化(主要是根劈)作用裂隙宽度增大,裂隙频率增加,走向与陡坎陡壁平行的裂隙往往由于卸荷作用裂隙宽度增大。
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阆中市二龙镇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1802
1563
1242
360
52
38
9981
1993
82
317
454
813
857
2922
1502
3216
753
573
337
147
11973
1994
105
118
299
927
104
2173
439
465
1373
606
732
343
7684
1995
101
218
230
270
168
1387
1659
1071
1089
三、前人研究程度
本区的水文地质工作开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先后进行了石油普查、区域地质调查、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和其他相关工作。石油地质普查提供了区内的地层、构造资料;1∶20万区域水文地质和水文地质普查工作,基本查明了区内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