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乡红卫滑坡地质灾害补充勘查报告

合集下载

某滑坡的施工地质报告

某滑坡的施工地质报告

前言
一、目的、任务
三峡库区XXXXXXXXXXXXXXX滑坡防治工程为省管重点工程,施工地质工作由XXXXXXXXXXXXXXX 承担。

依照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合同(鄂地灾【2002】022号)规定,施工地质目的及要紧任务如下:
(一)目的
在XXXXXXXXXXXXXXX滑坡防治工程项目施工期间,负责按合同及工程施工进展对各类防治工程进行地质测绘、辑录、拍照及摄像等地质工作,分析地质现象,查验前期地质勘查工作,编制分段或分部工程地质条件说明,参与工程验收,编制完工地质报告,为保障工程质量提供技术效劳。

(二)任务
一、查验前期勘查资料
二、辑录和搜集施工开挖揭露的工程地质资料,进行典型地段照相或录像;编写分段工程地质条件说明。

要紧工作任务有:
a、在削方进程中应不按期对揭露(含支墩基坑)的地质现象进行巡查和记录,必要时测制1∶500工程地质图。

[湖南]山体滑坡应急排险调查报告

[湖南]山体滑坡应急排险调查报告

xx省xx县xxxx山体滑坡应急排险调查报告XXXXXXXXXXXXXXXXxx年九月xx省xx县xxxx山体滑坡应急排险调查报告主编:xx编制人员:xx xx审核:xx总工程师:单位负责人:委托单位:xx省xx县国土资源局测量单位:XXXXXXXXXXXXXXXX编制单位:XXXXXXXXXXXXXXXX提交日期: xx年九月目录1 前言 (1)1.1 目的和任务 (1)1.2 本次调查依据的技术标准: (2)1.2 灾害点位置与交通 (2)1.3 滑坡历史 (2)2 滑坡调查 (3)2.1 地形地貌 (3)2.2 地层岩性 (3)2.3 地质构造及地震 (3)2.4 水文地质条件 (4)2.5 滑坡空间形态特征 (4)2.6 滑坡特征 (5)2.7 主要影响因素 (5)3 滑坡发展变化趋势及危险性预测 (6)3.1 变化趋势 (6)3.2 危险性预测 (6)4 应急排险防治方案建议 (7)1 前言1.1 目的和任务XXXXXXXXXXXXXXXX(以下简称我队)受xx省xx县国土资源局的委托,对xx县xxxx山体滑坡地质灾害开展应急排险地质调查任务。

接受任务后,我队立即组织相关人员深入现场,接受委托后,我队立即组织实施,根据县国土部门要求开展具体的地质工作。

于xx年9月19日完成了《xx县xxxx山体滑坡应急排险地质调查报告》。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根据滑坡体的工程地质特征,基本了解堆积体,及后缘形成的危岩带的范围和规模、地质背景、变形特征、危害,并分析预测其发展趋势,为制定应急排险工程设计提供必要的设计参数和基础资料,并对应急排险工程措施提出建议。

具体任务是:⑴基本了解滑坡的地质环境条件;⑵初步查明滑坡的分布范围、规模及成因类型;⑶初步查明滑坡的岩土体结构、空间分布,合理确定滑体土、滑床成分及物理力学指标;⑷调查分析滑坡的稳定现状、危害程度,预测其发展趋势;⑸查明堆积体的规模、范围及稳定性;⑹对地质灾害提出综合整理意见,为下一步应急排险工程设计提供工程地质资料。

浅析滑坡地质灾害勘查的方法与成果

浅析滑坡地质灾害勘查的方法与成果

浅析滑坡地质灾害勘查的方法与成果广东省地质局七五六地质大队通过野外工程测量、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勘探(钻探、探井、槽探)、野外试验、室内试验等工作,基本查明了惠东县飞鹅中学后山边坡的地质环境条件及边坡的基本形态及特征,提供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对边坡的变形发展趋势及危害性做出了恰如其分的预测,提出了防治方案建议。

标签:边坡重要一级蠕动欠稳定0引言截止目前飞鹅中学滑坡仍处于蠕动变形的发展阶段,认定平山飞鹅中学教学楼后山边坡存在滑坡地质灾害隐患,屬于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危及学校内2400多名在校师生员工、学校办公楼、教学楼总建筑面积8208 m2及其它配套设施。

为了进一步了解边坡地质灾害的稳定性和危害性,便于将治理,广东省地质局七五六地质大队对飞鹅中学后山边坡地质灾害进行详细勘察。

《勘查报告》通过了由广东省地质学会组织的专家评审,勘察结果可作为进行地质灾害勘查治理依据。

1区内地质环境条件1.1气象与水文条件区内雨量充沛,且多集中在4~10月(占全年降雨量78%),由于丰沛的降雨和较强的暴雨是引起边坡变形如崩塌、滑坡等的重要动力因素,气象条件是影响本潜在滑坡稳定的不良因素。

1.2地形地貌区内属于丘陵地貌,地形坡度较陡,坡角约30~38°,人工边坡角约60°~70°。

自然排水条件较好。

但由于高差较大,在强降雨或暴雨时易产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潜在植被繁茂,多桉树、灌木及杂草。

1.3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1.3.1区内地层与岩性。

区内地层较简单,仅侏罗系和第四系。

1.3.2区内地质构造。

区内未见大的断层,为单斜地层,褶皱构造属于单斜构造,基岩节理裂隙较发育,各组节理均属压性节理,其中北西西组最为发育。

1.3.3地壳稳定性。

区域地壳较稳定,但场地处于斜坡地带,地震时可产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属于抗震不利地段。

1.4水文地质条件区内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雨量充沛,地下水补给来源充足。

大型山体滑坡地质灾害勘查报告样版

大型山体滑坡地质灾害勘查报告样版

大型山体滑坡地质灾害勘查报告样版1 绪言工程1.1 任务由来受博雅县国土资源局委托,我公司承担了广东省清远市博雅县石家沟镇大良村大型山体滑坡治理工程勘查工作。

勘查区范围约8445m2,主要拐点坐标如下:(1)x:2604197.96,y:53164.32;(2)x:2604363.58,y:531652.74;(3)x:260453.82,y:53125.99;(4)x:2604278.41,y:531546.24;(5)x:2604350.78,y:53152.88。

1.2 滑坡工程概况勘查区位于博雅县瓦溪镇北东方向直线距离约100m的瓦溪圩镇公路街陶窝塘,滑坡地质灾害点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15°06′38″,北纬23°32′20″,滑坡体下方为密集的居民住宅及商住楼,距省道S120约60m,距下游秋香江约140m 。

因村镇建设,形成开挖的工程边坡,工程边坡总体走向呈北东(约44°)-南西(约224°),边坡长度约160m,边坡高度6~16m。

工程边坡已发生一处滑坡及一处小型崩塌。

该滑坡为浅层土质滑坡,于2011年10月13日及2013年发生过两次较为明显的滑动,期间每年雨季都有不同程度的滑移,滑坡范围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地表、滑坡体上方出现了数条拉裂缝,拉裂缝的宽度在5~10cm之间,目前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

该不稳定边坡,主要威胁对象为坡下居民102户建筑,直接威胁人数623人,直接经济损失达718万元,间接威胁瓦溪电信分局、商铺等22幢建筑、省道S120公路,间接威胁人数约430人,间接经济损失约306万元。

滑坡威胁的总人数多达1053人,直接、间接经济缺失1024万元。

根据《广东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细则》(2016年修订版)划分,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大,危险性大,根据根据《滑坡工程勘查防治规范》,滑坡防治工程分级为一级,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

滑坡勘察报告(四)

滑坡勘察报告(四)

滑坡勘察报告一、实施背景滑坡是地质灾害中的一种常见类型,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减少滑坡灾害的发生,提高灾害防治能力,需要进行滑坡勘察工作。

本报告旨在对滑坡勘察的实施背景、工作原理、实施计划步骤、适用范围、创新要点、预期效果、达到收益、优缺点以及下一步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详细总结。

二、工作原理滑坡勘察是通过对滑坡地区的地质、地形、水文、气象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确定滑坡的类型、规模、危险性以及可能的成因,为滑坡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质调查:通过野外勘察和室内分析,了解滑坡地区的岩性、构造、断裂、节理等地质情况,确定滑坡发生的基础条件。

2.地形调查:通过地形测量和地貌分析,了解滑坡地区的地形特征、坡度、坡面形态等,确定滑坡的发生位置和范围。

3.水文调查:通过水文观测和水文分析,了解滑坡地区的降雨情况、地下水位、地下水流动方向等,确定滑坡的水文条件。

4.气象调查:通过气象观测和气象分析,了解滑坡地区的气候特征、降雨强度、风力等,确定滑坡的气象条件。

三、实施计划步骤滑坡勘察的实施计划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前期准备:明确勘察目标和任务,编制勘察计划,确定勘察人员和装备,进行必要的文献资料收集和现场勘察前的准备工作。

2.现场勘察:按照勘察计划,组织勘察人员进行地质、地形、水文、气象等方面的现场勘察工作,采集必要的样品和数据。

3.室内分析:对采集的样品和数据进行室内分析,进行地质、地形、水文、气象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确定滑坡的类型、规模、危险性以及可能的成因。

4.报告编写:根据分析结果,编写滑坡勘察报告,包括滑坡的基本情况、成因分析、危险性评价、防治建议等内容。

四、适用范围滑坡勘察适用于各类滑坡地区,包括山区、丘陵区、河谷区等地质条件复杂、滑坡发生频繁的地区。

适用范围广泛,可用于滑坡的预测、预警、防治等方面。

五、创新要点滑坡勘察的创新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调查:将地质、地形、水文、气象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相结合,综合评价滑坡的危险性和防治措施。

地质学相关 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城石子岭滑坡灾害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地质学相关 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城石子岭滑坡灾害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四川省南部县城石子岭滑坡灾害勘查报告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南充市地质环境监测站二○○五年八月四川省南部县城石子岭滑坡灾害勘查报告四川省南部县城石子岭滑坡灾害勘查报告项目参加单位: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南充市地质环境监测站项目负责:技术负责:报告编写:审核:总工程师:院长:提交单位: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提交时间:二○○五年八月资质证书等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甲级资质证书编号:国土资(环)设资字第(2221010)号目录前言 (1)一、任务由来 (1)二、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 (1)三、勘查目的、任务 (1)四、勘查工作评述 (1)第一章滑坡区自然条件及地质环境条件 (2)一、滑坡区自然条件 (2)(一)地理位置与交通状况 (2)(二)水文与气象 (2)(三)区域经济状况 (3)二、地质环境条件 (4)(一)地形地貌 (4)(二)地层岩性与工程地质特征 (4)(三)地质构造与新构造运动 (4)(四)水文地质条件 (4)(五)人类工程活动 (4)第二章滑坡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 (5)一、滑坡范围与规模 (5)二、滑体特征 (5)三、滑床特征 (5)四、滑动带(面)特征 (6)五、滑坡变形特征 (6)六、滑坡成因分析 (7)七、试验成果分析 (7)三章滑坡稳定性计算及评价 (8)一、滑坡稳定性计算 (8)(一)公式选择 (8)(二)计算剖面选取 (9)(三)计算参数的选取 (10)(四)计算工况 (10)(五)计算结果 (10)二、滑坡稳定性评价 (22)(一)传递系数法 (22)(二)极限平衡法 (22)(三)有限元方法的计算分析 (24)第四章滑坡监测 (25)一、监测方法 (25)二、监测成果分析 (28)第五章滑坡发展变化趋势及危害性预测 (28)一、滑坡发展趋势预测 (28)二、滑坡危害性预测 (28)第六章滑坡防治方案建议 (28)一、防治目标原则 (28)二、防治工程设计参数建议 (29)三、防治工程方案 (29)四、防治工程经费估算 (30)五、方案对比 (30)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 (30)第八章滑坡灾害防治效益评估 (31)一、经济效益评估 (31)二、环境效益评估 (31)三、社会效益评估 (31)结论与建议 (31)一、结论 (31)二、建议 (32)附件:1、石子岭滑坡工程地质平面图1:5002、工程地质剖面图1—1′~6—6′1:2003、钻孔柱状图1:100~1:2004、探井柱状图1:50~1:1005、探槽平面展示图1:506、土工试验成果7、测量成果8、照片前言一、任务由来石子岭滑坡位于南部县城南隆镇西侧城郊石子岭村,大山南部山脊西侧的斜坡地带。

滑坡勘察报告.docx

滑坡勘察报告.docx

第一章概述受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委托,我院承担了诸永高速公路台州段第一合同(左K120+085-K120+169)段滑坡工程地质勘察任务。

第一节序言该边坡位于仙居市埠头镇红岩村, 诸永高速公路台州段第一合同段境内,由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中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承建,里程左K120+085-K120+169路堑边坡,右侧为半溪1号桥。

设计路面标高393.11~391.152米,线路最大纵坡2%。

2005年8月右线桥梁开始施工。

2005年11月9日至14日连续降雨后,2005年11月16日下午2时许,突然发生山体滑坡,滑体长约75m,宽约80.0m,形成错落台高约12.0m,滑动方量约45600m3,右线已施工的桥梁人工挖孔桩柱被毁,并在已滑动边坡后侧形成一个更大的潜在滑坡危险区。

第二节目的、任务及依据的技术标准本次勘察的目的是查明滑坡的位置及分布范围,分析斜坡失稳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并提出治理建议。

按照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诸永高速公路台州段第一合同(左K120+085-K120+169)段滑坡勘察技术要求》,本次勘察的主要任务为:1、查明滑坡区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特征;2、查清滑坡规模及破裂壁、滑床、滑带、滑坡台地、滑坡裂缝等滑坡要素特征;感谢你的观看3、查明滑坡区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滑动面的抗剪强度指标,对无法取得强度指标的碎石土类反演求得其C、φ值;4、分析滑坡变形破坏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滑坡体稳定分析;5、根据滑坡体现状等提供滑坡治理措施与建议。

执行规范有: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5、《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第三节工作方法、过程及质量评述本次勘察采用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工程钻探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滑坡地质灾害调查报告精选

滑坡地质灾害调查报告精选

滑坡地质灾害调查报告精选(二)引言: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现象,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为了全面了解滑坡地质灾害的特点、成因和预防措施,本文通过对滑坡地质灾害调查报告的精选,对滑坡地质灾害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概述:滑坡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人为条件下,由于地表土层或岩层的不稳定性,引起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下滑而造成破坏的现象。

其特点是快速、突发性和广泛性,给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带来极大威胁。

为了减少滑坡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必须深入研究滑坡地质灾害的成因和预测方法,制定合理的防灾措施。

正文内容:第一大点:滑坡地质灾害的成因1. 地质因素:a. 斜坡地质条件b. 土质和岩性条件c. 断层和节理d. 地下水因素e. 地震活动2. 气象因素:a. 降雨和径流b. 温度变化c. 风力影响3. 人为因素:a. 土地开发和改变地貌b.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开发规划c. 不当的施工和采矿活动d. 过度抽水和堆积垃圾第二大点:滑坡地质灾害的预测方法1. 监测和预警系统:a. 地形测量和变形监测b. 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监测c. 地下水位监测d. 雷达和卫星遥感2. 数值模拟和预测模型:a. 构造高精度数字地质地图b. 开发滑坡概率模型c.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滑坡潜势性评估3. 综合观测和分析:a. 多源数据融合b. 地质工程考古学方法c. 短期和长期滑坡预测第三大点:滑坡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1. 土地规划和管理:a.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b. 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c. 实施土地承载力和稳定性评估2. 工程治理:a. 加固斜坡和稳定土体b. 排水和防渗措施c. 跨越斜坡的工程设计d. 应急避难设施建设3. 生态恢复和生态防护:a. 植被恢复和保护b. 激活土壤生态功能c. 生态韧性建设第四大点:滑坡地质灾害案例分析1. 中国滑坡地质灾害案例:a. 1998年云南省丽江县滑坡b. 陕西延安黄陵滑坡2. 国际滑坡地质灾害案例:a. 2004年美国华盛顿州斯诺荷米什县滑坡b. 2010年巴基斯坦瓜加地区滑坡第五大点:滑坡地质灾害的应对策略1. 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a. 建立多学科合作研究机制b. 探索先进的滑坡监测和预测技术2. 国际合作和经验交流:a.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b. 学习国际先进的防灾技术和经验3. 政府管理和社会参与:a. 加强地质灾害监管和管理b. 提高公众地质灾害风险意识总结:滑坡地质灾害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现象,其成因复杂多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南岭乡红卫滑坡地质灾害补充勘查报告山西省第四地质工程勘察院二〇一二年六月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南岭乡红卫滑坡地质灾害补充勘查报告项目负责:杨进秋技术负责:何纪林编写:高杨袁玉龙审核:何纪林审定:何纪林总工程师:樊武义院长: 贾志宁山西省第四地质工程勘察院二〇一二年六月目录第一章前言 (1)第二章问题经过及施工情况 (1)第一节问题经过 (1)第二节施工情况 (3)第三章新发现的滑坡变形破坏特征 (4)第一节滑坡边界的变化 (4)第二节滑坡下伏采空区的变化 (4)第三节滑坡变形特征的变化 (5)第四章变化区滑体稳定性评价 (8)第五章滑坡防治工程方案变更建议 (9)附图1:泽州县南岭乡红卫滑坡核定后的滑坡和采空区边界图1:5002:泽州县南岭乡红卫滑坡地表变形现状图1:500附件: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南岭乡红卫滑坡采空区物探勘查报告第一章前言泽州县南岭乡红卫滑坡位于泽州县南岭乡红卫村,该滑坡自1996年滑动以来至今变形仍未停止,已经造成红卫小学及村民房屋开裂、南武公路及部分农田被毁,同时潜在威胁红卫村100户、300人,南岭乡政府驻地包括商铺、政府办公机构等630人,总计930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灾情发生后,各级政府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本着“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减少损失”的原则,先后开展了滑坡地质勘查、可研及治理设计工作,目前该滑坡处于治理工程施工前期准备阶段。

经多次深入红卫滑坡实地调查走访及现状地质环境条件调查,并结合红卫滑坡出现的新的变形破坏特征,在红卫滑坡具体成因上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为了进一步核实滑坡诱发因素及影响大小,开展施工阶段地质灾害补充勘查工作很有必要。

第二章问题经过及施工情况第一节问题经过根据红卫滑坡勘查报告,红卫滑坡发生的主要因素包括:1.地形因素,红卫一带地处低山丘陵区,滑坡区总体处于一单面坡上,南武公路建设后,由于填方堆积了大量的建筑、生活垃圾等杂填土,使原有的地形地貌变化较大,且现有的这种地形条件有利于滑坡发生。

2.地层岩性因素,红卫滑坡滑带即滑面部位,以泥岩为主、强风化、且遇水易软化和泥化,在外力作用和地表、地下水作用下,容易发生滑动。

3.构造因素,滑坡区位于晋获褶断带南段边缘,受晋获褶断带影响,岩性极为破碎,同时节理裂隙的发育,进一步促进了滑坡的发生。

4.地表水因素,滑坡区堆积了大量的松散层,包括杂填土和上更新统粉质粘土。

这些松散堆积物容易接受大气降水入渗,增加滑体重量并促使滑坡下滑。

5.地下水因素,滑坡区地下水位埋深均较浅,滑坡前缘附近有地下水溢出带,滑面受地下水浸润,降低其抗滑阻力,导致滑坡体失稳,对滑坡稳定性影响较大。

6.采煤因素,红卫滑坡所处部位上世纪70~80年代进行过小规模15号煤采煤活动,同时还曾局部开采过9号煤层。

按滑坡勘查报告,红卫滑坡具体成因分析为:⑴2004年前后在滑坡后缘修建的犁川-南岭-武城县级公路,路面宽6m,本路段为半填半挖路基,在其北侧形成1.5~2.0m的回填路基;红卫村北侧一带,也主要是回填整平后修建的进村道路、厕所等,回填土厚0~2.0m。

改变了坡体的自然结构。

⑵由于填土下面的地层主要为铝土质泥岩或碳质泥岩,其导水性差,大气降水下渗后,增加了坡体的重量,并沿泥岩层面形成一层侵润面,从而导致坡体沿侵润面发生滑动。

⑶在红卫村北的冲沟附近分布的一段35m长开采9号煤的采空区或巷道,对滑坡的稳定影响小。

根据红卫滑坡现状地质环境现状调查,红卫滑坡勘查报告就红卫滑坡发生因素分析比较全面,具体成因分析前两条相对准确,但第3条采空区的分布范围及其对滑坡稳定性影响大小分析有欠合理;同时,红卫滑坡实际范围也比勘查报告圈定的滑坡范围要大。

在红卫滑坡勘查报告和可研报告的基础上,设计单位于2011年6年根据当时滑坡特征对滑坡范围进行了扩大调整,并在上述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了初步设计。

2011年9月30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专家组对初步设计进行了评审,评审在充分肯定初步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项目施工或施工设计前,应对红卫滑坡范围内及周边的采空区进行详细勘察,查明采空区分布范围、埋深等特征,对采空区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采空区治理方案”的要求。

综合上述分析,在对红卫滑坡范围做扩大调整处理后,在治理工程实施前,弄清实际采空区分析范围、埋深等特征,以及采空区的存在对滑坡稳定性影响和后续治理工程的影响就很有必要。

为此,受泽州县国土资源局的委托,山西省第四地质勘察院承担了红卫滑坡施工阶段地质灾害补充勘查任务。

第二节施工情况本次施工阶段补充地质勘查的主要目的是查明红卫滑坡范围内采空区的分布特征,并分析采空区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为此施工单位于2012年3月对红卫滑坡范围及周边采用高密度电法重新进行了物探勘查工作,此次物探勘查共布设物探线9条,测区面积约0.023km2,物探测网线距15m、点距为3m,累计剖面长度1533m,物理点511个。

在物探勘查初步解释成果的基础上,施工钻探验证孔5个。

钻探验证结果表明:红卫滑坡范围内煤层主要分布9号、15号煤层,9号煤层埋深10.1-34.3m,厚度0.7-1.5m,底板标高670.01-677.80m;15号煤层埋深44.70-60.0m,厚度1.9-3.5m,底板标高638.62-643.51m。

5个钻探验证孔全孔漏水,其中ZK2在60.0m位置冒落2.7m、ZK3在55.6m位置掉钻1.1m,根据煤层赋存底板标高来看,应为15号煤层采空区的直观反应;ZK5在20.5m位置冒落0.8m(在18m左右位置还存在塌孔现象)、ZK6(即滑坡勘查中的ZK6)在22.3m位置掉钻0.5m,根据煤层赋存底板标高来看,应为9号煤层采空区的直观反应。

上述钻探验证孔全孔漏水、冒落、掉钻迹象表明:红卫滑坡范围内存在9号、15号煤层采空区,钻孔验证结果和物探解释成果基本吻合。

与此同时,钻探验证揭露表明红卫滑坡范围内9号煤层赋存层位以上地层较其它孔段更破碎、且岩芯采取率更低。

根据5个钻探验证孔揭露9号、15号煤层特征,红卫滑坡范围内9号、15号煤层采深采厚比分别为9.18-31.18、13.44-18.05。

第三章新发现的滑坡变形破坏特征第一节滑坡边界的变化红卫滑坡自1996年滑动至今,变形仍没有停止。

2011年6月设计单位现场开展地质环境条件调查时,发现滑坡东、西两侧滑坡边界有所扩大,为此本着“实事求是、准确合理”的原则,设计单位根据调整后的滑坡边界进行了初步设计,调整前后红卫滑坡边界如【附图1:泽州县南岭乡红卫滑坡核定后的滑坡和采空区边界图】所示。

第二节滑坡下伏采空区的变化根据地质环境条件调查和前期滑坡勘查报告、可研报告成果,红卫滑坡范围及周边有开采9号、15号煤层的历史,尽管开采规模不大,但其开采的无序性,给准确判别红卫滑范围及周边采空区的分布特征带来了困难。

前期的滑坡勘查施工钻孔10个,钻孔揭露深度10.1-25.2m,钻孔底板标高611.4-697.4m;10个钻孔中打到9号煤层层位的钻孔只有ZK4、ZK6、ZK7,所有钻孔均没有打到15号煤层所在层位,在打到9号煤层层位的3个钻孔中:ZK6在9号煤层层位掉钻0.5m, 而ZK4、ZK7则没有揭露9号煤层,这间接可以说明ZK4、ZK6、ZK7揭露有9号煤层采空区。

为了进一步弄清红卫滑坡范围及周边采空区的分布特征,确保治理工程的最终效果,根据初步设计评审专家意见,施工单位于2012年3月对红卫滑坡开展了高密度电法和钻探验证补充地质勘查工作,此次钻探验证工作的显著特点在于:其一,施工的5个钻探验证孔均穿过了9号、15号煤层所在层位;其二,采用了更适用可靠的成孔工艺,岩芯采取率相对较高,更能较准确反映实际地层层序。

高密度电法和钻探验证结果表明:①9号、15号煤层在红卫滑坡范围内分布相对稳定,钻探验证揭露9号煤层厚度0.7-1.5m、15号煤层厚度1.9-3.5m。

②红卫滑坡范围不仅存在9号煤层采空区,还存在15号煤层采空区,且采空区分布范围较前期滑坡勘查和可研报告圈定的范围要大。

5个钻探验证孔中有4个钻孔揭露9号煤层,而另一个钻孔ZK5揭露到9号煤层层位时有冒落现象;5个钻探验证孔中全部揭露15号煤层,其中两个钻孔ZK2、ZK3在15号煤层层位分别有掉钻和冒落的现象。

③红卫滑坡范围滑坡体和局部滑床岩体相对破碎,补充地质勘查施工的5个验证基本上全孔漏水,在9号煤层层位以上局部地段还存塌孔现象。

综合上述分析,红卫滑坡范围及周边不仅分布有9号煤层采空区,还存在15号煤层采空区,采空区分布规模较大。

补充地质勘查前后红卫滑坡范围及周边采空区分布如【附图1:泽州县南岭乡红卫滑坡核定后的滑坡和采空区边界图】所示。

第三节滑坡变形特征的变化红卫滑坡变形至今仍在发展,当前状态下变形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形特征:①滑坡后缘持续下错,滑坡前缘出现了鼓胀裂缝和新的滑塌现象。

红卫滑坡邻近原红卫小学一侧的后缘陷坑虽然经过几次回填压实处理,但至今压实填土仍在下陷,和滑坡后缘大致平行的下错张裂缝仍在持续出现和发展,如照片2.3-1所示;红卫滑坡后缘邻近南岭乡街口南武公路路段出现了新的滑塌现象,该侧南武公路路面下错高度局部达到了90cm,、而该侧滑坡前缘坡体则出现了鼓胀裂缝,如照片2.3-2、照片2.3-3所示;红卫滑坡前缘中西部剪出口位置在2012年年初出现了局部结冰现象,至3、4月份天气转暖解冻后,该侧出现了新的滑塌现象,如照片2.3-4所示;②红卫滑坡后缘南武公路路面出现波浪型地形,同时出现滑坡后缘垂直的张裂缝和滑坡体局部地面塌陷,如照片2.3-5、照片2.3-6所示。

波浪型地形和垂直于滑坡后缘的张裂缝应该说滑坡关系不大,波浪型地形应该为采空地面塌陷直观表现,而垂直于滑坡后缘的张裂缝应该为采空地面塌陷诱发地裂缝。

上述变形迹象表明;在红卫滑坡上述区域存在下伏9号或15号煤层采空区,这点与物探勘查和钻探验证结果是相吻合的。

综上所述,红卫滑坡出现的新的变形特征,一方面说明该滑坡变形仍未停止;另一方面说明该滑坡局部地段出现的地表变形为下伏煤层采空地面塌陷诱发,采空区或许是诱发红卫滑坡并影响其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第四章变化区滑体稳定性评价红卫滑坡实际下伏采空区面积较大,且除存在9号煤层采空区外,还存在15号煤层采空区。

较大面积采空区可能是红卫滑坡重要的诱发因素,同时采空区的存在对红卫滑坡场地的稳定性和支挡结构的正常作用发挥会带来不利影响。

一般情况下采空区失稳因素包括:1.在采空区上部及其影响范围内进行工程建设,其工程荷载可导致原已塌陷地层的进一步压密,继续形成塌陷。

这一点现状条件下,南武公路路面出现波浪型地形可以得到证实。

2.人为或自然因素改变采空区的充水状态,可导致采空区原有应力平衡的改变,造成采空区的重新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