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消弧线圈接地和小电阻接地
消弧线圈并小电阻接地系统工作原理

消弧线圈并小电阻接地系统工作原理引言:消弧线圈并小电阻接地系统是一种能有效降低电力设备事故风险的装置。
它利用消弧线圈和小电阻来实现电力系统的接地,从而保障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系统的工作原理。
一、消弧线圈的作用消弧线圈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快速消除电气设备中产生的电弧。
当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或过载时,电弧往往会引发火灾和爆炸等严重事故。
消弧线圈通过对电弧进行控制和抑制,有效地保护了设备的安全运行。
二、小电阻接地的原理小电阻接地是指将电力系统中的中性点通过小阻抗与地相连。
它的作用是将电流引导到地下,从而降低电气设备的电压,防止电气设备因绝缘击穿而引发电击事故。
小电阻接地系统能够迅速将故障电流引入地下,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三、系统工作原理消弧线圈并小电阻接地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当电力系统中的设备发生故障或过载时,消弧线圈会迅速感应到电弧的存在,并通过控制电弧的特性来消除电弧。
同时,系统中的小电阻会将电流引导到地下,降低电气设备的电压,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四、系统的优势消弧线圈并小电阻接地系统具有以下优势:1. 高效消弧:消弧线圈能够快速感应并消除电弧,降低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2. 安全可靠:小电阻接地系统能够将故障电流迅速引导到地下,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3. 节能环保:系统采用小电阻接地,减少了电气设备的电压,降低了能耗,对环境友好。
4. 维护方便:系统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减少了设备的停机时间和维修成本。
结论:消弧线圈并小电阻接地系统通过消除电弧和降低电压的方式,保障了电力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该系统具有高效消弧、安全可靠、节能环保和维护方便等优势。
在电力系统中广泛应用,为电力设备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完善,相信消弧线圈并小电阻接地系统将在电力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10kV配电系统接地方式浅析

10kV配电系统接地方式浅析摘要:10kV配电系统接地方式对配电系统的可靠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是配电系统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当前,对配电系统接地方式有着不同的看法,本文针对不同接地方式对配电系统的影响的阐述,根据不同接地方式的特点,结合10kV配电系统的线路的不同组织方式,探讨不同10kV系统接地方式。
关键词:接地方式;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消弧线圈接地;小电阻接地一、引言配电系统在电力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过去,由于配电网比较小,电容电流不大,配电网采用中性电绝缘系统是比较合适的。
近几年,城市配电系统网络的不断发展和壮大,配电系统中大量采用电缆化、绝缘线和中压环网设备,中压网络用户迅速增加,配电网络的密度快速提高,导致了配电系统的电容电流急剧增加,再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的接地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需要,逐步向采用消弧线圈补偿接地和小电阻接地方式过渡,但是,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网络对接地方时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本文根据不同配电系统情况提出不同的接地方式,以达到最优化的目的。
二、10kV配电系统接地方式1、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性点不接地的配电网如果三相电源电压是对称的,则电源中性点的电位为零,但是由于架空线排列不对称等原因,使各相对地导纳不相等,则中性点将会产生位移电压。
一般情况位移电压是比较低的,对运行的影响不大。
当中性点不接地的配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非故障的二相对地电压将升高,由于线电压仍保持不变,故对用户供电影响不大。
实践表明,单相接地时,当接地电流大于10A时,有可能产生不稳定的间歇性电弧,随着间歇性电弧的产生将引起幅值较高的弧光接地过电压,对设备有较大威胁,同时当接地电流较大时,接地点电弧不易熄灭,对故障的消除不利。
由于中性点不接地配电网的单相接地是可以继续向用户供电,对用户的影响小,同时接地电流很小,对邻近通信线路、信号系统的干扰小,这是这种接地方式的一个优点。
2、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中性点接有消弧线圈的配电网络,当发生单相接地时,可形成与接地电流大小接近但方向相反的感性电流以补偿容性电流,从而使接地电流变得很小,同时可以减小故障相电压的恢复速度从而减小电弧重燃的可能性。
电网中性点经消弧线圈串联电阻接地方式的研究

20 0 7年第 5 期
煤
炭 工 程
电 网中性 点 经 消 弧 线 圈 串联 电阻 接 地 方 式 的研 究
许 允之,刘建 华 ,耿 乙文
( 国矿 业 大 学 信 息 与 电气 工 程学 院 ,江苏 徐 州 中 2 10 ) 20 8
摘
要 :文章 对 电 网 中性 点经 消弧 线 圈 串联 电阻与 并联 电 阻接 地 方式作 了电弧接 地过 电压仿
真 试验 ,从 电 网及人 身安 全运行 的 角度进 行 了分析 。 实验 表 明 ,小 电阻接地 与 自动调谐 消弧 线 圈
相 比 ,没 有 明显 的优 越 性 。另外从 电磁 兼 容的 角度 看 , 中性 点经 消弧 线 圈 串联 电阻接地 的故 障 电h sn bvo s a a a e I ddto a t n a o o iu dv ntg . n a iin, te e rhi a l u r n fn uta ite rh n t x ic in c i a d h a t ngf utc re to e r lpon at i g wih e tn to ol n r ssa e i e is i ma lfo te pon fv e o l cr ma n ts c e itnc n s re ss l r m h ito i w fee to g e im omp tb lt. Th lc rm a neim su b i pt a iiiy e ee to g t s dit r ske
空 线路 为 主 的 6~ 6 V 电 网 中发 挥 了 良好 的 作 用 。消 弧 线 6k
关键 词 : 电网 ,接 地 ,消弧 线 圈 ,过 电压
中图分类 号 :T 4 5 M 7
10kV系统不同接地方式的优缺点比较

10kV系统不同接地方式的优缺点比较摘要:本文简要研究比较了10kV系统不同接地方式之间的优缺点,主要研究比较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并联小电阻接地四种方式。
关键词:10kV系统;接地方式;优缺点一、前言本文针对工作中遇到的多个变电站10kV系统由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改造为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系统。
简要研究了10kV系统的不同接地方式的优缺点比较,主要研究比较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并联小电阻接地四种方式。
中性点接地的方式对电力系统稳定运行会产生影响,考虑供电的可靠性和连续性、设备安全和人身安全、过电压和设备绝缘水平、继电保护和是否准确跳闸等因素。
近年来,10kV配电网中的接地故障或者线路断线造成的社会人员伤亡等事故时有发生。
10kV配电网中,中性点接地方式不同,有的线路接地故障发生时,该线路未能及时切除,故障点未能及时与电源断开。
二、10kV系统的不同接地方式的优缺点比较1、中性点不接地方式主要优点:(1)在单相接地故障发生时,故障点流过的电流只是系统等值的电容电流。
在接地故障电流小于10A的情况下,一般息弧能自动发生。
(2)故障发生时,该相电压将降低至零,非故障相线电压将保持不变,相电压升为原来的倍,故障线路可保持1~2小时运行状态,供电的可靠性相对地提高了。
主要缺点:(1)在单相接地故障发生时,非故障相的电压会上升到线电压,且因为过电压会保持较长的一段时间,在选择设备的耐压水平时需要按线电压的电压水平考虑,提高了设备绝缘水平要求。
(2)因为线路对地的电容中积蓄的能量得不到释放,电容电压伴随每个循环会升高,因而在弧光接地过程中,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电压能达到比较高的倍数,极大地危害了系统设备的绝缘。
(3)在一定条件下,由于故障或者倒闸操作,线性谐振或铁磁谐振可能引起谐振过电压,电压互感器的绝缘容易被击穿。
小电阻接地和消弧线圈接地

小电阻接地和消弧线圈接地小电阻接地和消弧线圈接地是电力系统中常见的两种接地方式。
它们在保障人身安全、防止设备损坏以及提高电力系统可靠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分别介绍小电阻接地和消弧线圈接地的原理、特点以及应用领域。
一、小电阻接地小电阻接地是通过在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入一个较小的电阻来实现接地。
这种接地方式可以有效地限制接地电流,减小接地故障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小电阻接地的主要特点如下:1. 电流限制:小电阻接地通过限制接地电流的大小,减少了接地故障时的短路电流,降低了对设备的损坏程度。
2. 故障检测:小电阻接地可以通过监测接地电流的大小来实现对接地故障的检测。
当接地电流超过一定阈值时,可以及时发现故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电压稳定:小电阻接地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中性点电压稳定性,减少电压的波动,提高系统的供电质量。
小电阻接地主要应用于对电力系统中性点电压要求较高的场合,如医院、电信基站等对电力质量要求较高的场所。
二、消弧线圈接地消弧线圈接地是通过在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入一个消弧线圈来实现接地。
消弧线圈是由绕组和铁芯组成的,可以有效地限制接地故障时的短路电流,防止电弧的产生和扩大。
消弧线圈接地的主要特点如下:1. 电弧抑制:消弧线圈可以有效地抑制接地故障时的电弧产生和扩大,减少了故障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2. 电流限制:消弧线圈通过限制接地电流的大小,降低了接地故障对设备的损坏程度。
3. 抗干扰能力:消弧线圈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可以有效地减少外界干扰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消弧线圈接地主要应用于对电力系统中性点电压要求不高、对电弧抑制能力要求较高的场合,如工业企业、电力变电站等。
小电阻接地和消弧线圈接地是两种常见的电力系统接地方式。
它们在保障人身安全、防止设备损坏以及提高电力系统可靠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实际需求和场所特点,选择合适的接地方式对于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浅谈10千伏配电网由消弧线圈接地改造为小电阻接地的实现方法

科技风2019年3月水利电力DOI:10.19392/ki.1671-7341.201907143浅谈10千伏配电网由消弧线圈接地改造为小电阻接地的实现方法董辉陈龙国网上海金山供电公司上海200540摘要!10千伏配电网由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改造为小电阻接地系统过程中,如何利用现有设备以及如何整定保护定值是一个 难点。
本文结合实际工程,针对变电站侧、开关站侧、用户侧的设备,提出一套可行的实现方案,并给出零序电流保护的整定值。
关键词:配电网;小电阻接地系统;零序电流保护随着10千伏配电网中电容电流不断增大,消弧线圈熄灭接 地电弧能力降低,单相接地故障容易演变为相间短路故障;此 外,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会产生较高过电压倍数的弧光接地过电 压和铁磁谐振过电压。
在此背景下,小电阻接地系统依靠零序 电流保护快速切除故障得到广泛应用。
在小电阻改造过程中,考虑到工程成本,如何最大化利用现有设备将是一个难点。
本 文通过对现场设备的研究,针对变电站设备、开关站设备以及用 户端设备,分别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最后,本文根据相关规定 的要求,提出一套可行的配电网零序电流保护的整定方案。
1金山地区10千伏配电网的典型接线方式金山地区10千伏配电网采用辐射型网络,中间通过联络 杆刀或者联络杆上开关联络,开环运行。
10千伏出线一般供开 关站、小区站、杆上变压器、用户自配变等。
常见接线方式如下 图所示。
210千伏配电网小电阻接地系统改造的实现方式经小电阻改造后,配电网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电网中 将有零序电流流通,因此,相对应的接地变压器以及零序电流 保护装置需要安装,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变电站:改造前10千伏配电网为消弧线圈接地,没有零序 电流的流通回路,因此,需要在站内增加接地变压器;由于站内 都配置微机保护装置,该装置里具有零序电流保护功能,功能 开通即可,无需额外增加二次设备。
下级开关站:开关站内配置微机保护装置,该装置里具有 零序电流保护功能,功能开通即可。
消弧线圈并联电阻的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对策探讨

消弧线圈并联电阻的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对策探讨摘要:目前,我国的大多数配电网当中采用的都是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系统,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系统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时候,故障点的电流就会很小,相与相之间的线电压可以继续保持对称,不影响负荷的供电,就可以让接地线路继续运行一到两个小时,能为故障的处理提供宝贵的时间。
虽然这套系统有着明显的优点,但是也有着自身的局限性,例如系统发生单相故障时系统的单相接地电容电流较大,容易在接地点产生间歇性电弧以至于可能发展成相间故障,使线路跳闸,进而扩大事故停电范围。
而且中性点电压的不稳定,容易引发铁磁谐振而导致电压互感器(PT)烧毁和高压熔丝熔断等故障,给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带来极大的危害。
因此从各种故障选线装置运行情况来看,采用消弧线圈并联电阻的小电流接地选线方法不仅可以保持中性点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原有优点,还能够快速提供故障信息,准确的找出故障线路,从而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
关键词:消弧线圈;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对策前言:采用消弧线圈并联电阻的小电流接地选线方法设计出的选线装置有安装简单、选线准确率高的特点。
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解决单相接地故障选线问题,需要利用消弧线圈并联电阻的小电流接地方式来快速查找有故障的线路并且尽量缩短故障运行的时间,能够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1.中性点不接地系统选线方法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出现单相故障的时候,假设发生故障的为A相,通过示例图分析可以得出,没有故障的线路会和故障的线路发生一种零序电流的现象,并且从电流上看,非故障线路和故障线路之间,相差了有180度,具体如图①。
图①通过分析还可以得出,故障相A相对地电压是0,B相和C相升高为正常相电压的倍,而线电压还可以保持对称。
除此之外接地点电容电流等于其余所有线路电容电流之和,而且还超过了90度。
总之,中性点不接地系统通常是根据零序电流和目标电流进行比较选线,如果一条线路的相位和其他线路的普遍相位有着明显不同,就是故障线路,而如果所有的相位都一样的话,就可以推断出是母线接地。
浅谈风电场汇集线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

浅谈风电场汇集线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风电场的配电网采用中性点接地方式,该接地方式包括经小电阻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和不接地三种。
选择合理的风电场中性接地方式是关乎其安全运行的重要问题,能够有效避免大面积停机故障的发生,有效增强风电场日常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1 中性点接地方式运行特点1.1 经小电阻接地方式该接地方式工作原理为:对系统发生故障位置输入阻性电流,确保接地故障电流性质变为阻容性。
其主要优点有:将电容电压与电流间相位差角缩小,防止故障电流熄弧后发生重燃现象。
确保阻性电流具有较大值,避免重燃现象发生。
控制系统电压在相电压2.5倍内,并进一步优化继电保护的灵敏性。
电缆线路系统内,和线路零序保护相配合,能够有效判定故障线路并及时切除故障区域供电。
其主要缺点有:短路故障发生后,保护设备将做即时切除故障动作,从而导致断电次数增加,导致供电具备可靠性降低;接地电流较大,导致故障点接地网地电位过高,对人身和设备安全造成危害。
1.2 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该接地方式又称之为谐振接地方式。
其主要优点有:确保供电具有持续性与可靠性;单相接地故障发生后,该系统能够继续运转2小时;消弧线圈补偿之后,接地电流在接地点只存在较小残余电流,通过消弱故障区域相电压复原速率来熄灭接地电弧,该方式熄灭接地电弧有利于保护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减小电网中绝缘闪络接地故障中产生电流建弧率,进而减小线路发生跳闸的几率;减小接地的工频电流同时控制地电位进一步提升,缩小接地与跨步两类电位差,尽可能消减低电压设备发生反击率。
其主要缺点有:故障中健全相电压可达到3.2被电压,并对设备要求很高绝缘水平;系统出现单相接地故障,系统进行消弧线圈补偿,则导致故障中电流值偏小且电弧不稳定性提高,导致接地故障发生后出现选线困难;消弧线圈在工频下进行自动跟踪补偿,用电感电流和电容电流做抵消,其弧光接地产生的高频分量则不能有效消除,因此该接地方式对弧光接地产生的过电压无效;电缆线路出现故障大部分是永久性故障,而谐振接地且不跳闸时,电网在接地故障下继续运行将发生接地短路故障,且故障极易成为永久性相间短路故障;过补偿状态可运行,欠补偿状态无法运行;欠补偿状态中,线路故障做切除处理容易导致较大谐振过电压,容易对设备安全造成威胁;特殊情况中,线路将会发生较为严重的不对称,这种情况在线路出现两相或单相断线问题时最为严重,容易导致串联谐振,进而对设备安全造成危害;风电场规模和电缆长度的不断提升,接地电容电流也随之提升,容易造成风电场电容电流超标,进而造成选择消弧线圈容量困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消弧线圈接地和小电阻接地
摘要:在当前电网建设更加注重社会效益的背景下,对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
式的优化提出更高的要求,进而对建设过程的管控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
10kV消弧线圈改小电阻接地方式为例,尽管小电阻接地方式在防范电网安全事故,降低人身触电风险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在现有大量消弧线圈接地装置的改造
过程中,却存在着较大的电网运行风险,需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策略。
本文主要
对消弧线圈接地和小电阻接地进行分析,希望对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消弧线圈接地;小电阻接地
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电力系统能否可靠运行。
在10kV消弧线圈改小电阻接地方式的过程中,因原有变电站的接线方式和环网情况等多种
情况的不同,使得改造过程存在着较多的风险,如何控制这些风险是目前电网建
设需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本文对消弧线圈接地和小电阻接地的风险控制
措施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消弧线圈接地和小电阻接地比较分析
与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相比,小电阻接地系统具有以下优势:发生单相接地故
障时,可以快速切除故障,减轻了线路绝缘损坏与行人触电风险,有利于设备及
人身安全。
同时故障电压升高持续时间短,对设备绝缘要求较低,降低线路设备
成本;故障选线正确率高,零序过流保护灵敏度高,可避免对非故障线路造成影响;不存在因补偿不当而导致谐振过电压的风险。
同时,小电阻接地系统也存在以下不足:单相瞬时性故障时线路跳闸,需依
靠重合闸补救,造成供电可靠性降低;接地点故障电流较大,若保护动作不及时
将给接地点附近设备绝缘造成更大危害,故对保护可靠性要求高。
经综合比较可知,在早期或者农村等架空线路比重大的情况下,优先考虑经消弧线圈接地运行
方式;在电缆比重大的网络中,则优先使用经小电阻接地运行方式更合适。
2 10kV系统小电阻接地改造可行性分析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主要适用于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Ic>10A、瞬时
性单相接地故障多的电网。
从其应用的优势看,主要表现为:利用消弧线圈的感
性电流对电网的对地电容电流进行补偿,使单相接地故障电流<10A,从而使故障
点电弧可以自熄,故障点绝缘可以自行恢复;间歇性弧光接地过电压可能性降低;单相接地时不破坏系统对称性,即使在故障状态下仍能保持运行,为故障线路查
找提供充足时间。
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适用于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IC>30A、瞬时性单相接地故障较少的的电网。
在应用优势上较多,如降低工频过电压、限
制弧光接地过电压、降低操作过电压、提高系统安全水平,且可及时切除故障线路。
因此,在原有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下,通过增加10kV馈线的零序CT,完善二
次回路,开放10kV馈线保护装置的零序保护功能,并合理的配置其定值,将其
改造为小电阻接地方式是完全可行的。
3 10kV消弧线圈改小电阻前风险控制相关措施
3.1 同一变电站10kV不同接地方式的并列运行风险控制
同一变电站10kV母线中不同接地方式并列运行,主要表现为取小电阻接地、
消弧线圈接地进行配置,将母线开关合上后,小电阻接地母线与消弧线圈接地母
线并列运行。
以1M母线为消弧接地、2M母线为小电阻接地,当1M母线与2M
母线并列运行为例,其中2M母线的小电阻同1M母线的消弧线圈并列接地,此
时便为有效接地系统。
如图1所示,为并列运行方式。
图1 10 kV 不同接地方式并列运行示意图
针对该种并列运行方式,在风险控制中,可采取的策略主要包括:第一,对
于计划性运行方式,考虑到其变化情况,可实施多种方式,如全部投入零序保护
或退出小电阻接地,保留其他接地方式(含消弧装置、相控接地装置、不接地)。
第二,若10kV备自投动作使10kV母线并列运行,可直接实现小电阻接地退出。
3.2 同一220kV电源下不同接地方式风险控制
对于配网转供电,其涉及的方式包括停电转供与合环转供。
若A线的负荷向
B线转移,则停电转供是将A线停电,然后将A线负荷接至B线供电。
对于合环
转供,两线均不停电,短时间保持并列运行,将A线原电源端断开。
风险控制中,同一220kV电源下,不同接地方式可选择合环转供电。
或在同一220kV电源下,
若不同变电站的10kV母线之间采用10kV线路串供时,应退出负荷侧变电站的接
地方式(消弧线圈接地、相控接地或小电阻接地)。
4 10kV消弧线圈改小电阻实施过程中风险控制
4.1 联切回路风险控制
零序电流情况是10kV消弧线圈改小电阻实施中的常见现象,考虑到母线母联开关无故障电流经过,因此采用零序保护功能跳闸开关对主变后备保护以及母联
保护可能不适宜,替代方法选择小电阻的零序保护来实现联切。
需注意的是,虽
然采用二次回路设计、配合整定原则取得的效果理想,但因接地变保护有联切母
联和主变变低的二次回路,出现停电风险的可能性较高。
在此背景下,风险控制
中可考虑将具体的标识如联切母联、主变变低开关于二次联切回路间隔中设置,
防止出现人员误碰情况。
4.2保护配置风险控制
从目前各变电站情况看,其站变或消弧线圈经刀闸和熔丝接入10kV母线,其中110kV主变保护采用定时限特性保护作为微机保护方式,而间隔内配置的熔丝
保护为反时限特性保护,定时限特性保护与反时限特定保护配合较为困难,加之
熔丝保护因运行年限的增长其性能将下降,熔断时间不可控,上述间隔设备发生
故障时,可能发生因熔丝保护无法熔断或熔断时间过长导致110kV主变保护越级
动作。
针对这种风险问题,在要求10kV消弧线圈改小电阻风险控制中,改造站
用变开关间隔为开关接入方式和配置微机保护,特别其中小电阻间隔,在利用配
置微机保护的同时,选择开关接入方式。
4.3零序CT及二次回路方面
以往小电流接地系统中,10kV出线零序保护有报警功能,不跳闸出线开关。
通过改造实施,零序保护可实现动作跳本间隔开关。
改造之后,零序保护将动作
跳本间隔开关,对零序CT的一二次回路均提出了更高要求。
具体风险控制中,
首先注意在投运前做零序CT一次升流,使二次回路、零序CT磁路完好性得到保证,同时注意闭环一体式零序CT的应用,无需考虑引入分离组合式零序CT,可
直接将闭环一体式应用于开关柜外部零序CT中。
此外,对于开关柜内部零序CT,可能涉及分离组合情况,此时注意对磁路内螺栓与连接片紧固,取无腐蚀性材料
如玻璃胶等做密封处理。
4.4其他控制
除上述问题外,还需考虑到特殊运行方式风险控制问题,如部分变电站配置中,选择双分支主变低变电站1台,主变3台配置,10kV母线4段。
运行中,若小电阻母线未配置情况下,相邻主变停电,其对应母线的小电阻保护不能联切相邻主变变低开关。
对此情况,改造过程中对于无配置小电阻母线相邻的主变,该主变对应母线的小电阻保护,应可联切对应主变变低开关、对应母联开关和相邻主变变低开关;正常运行时投入跳对应主变变低开关和对应母联开关;当对应主变停电由相邻主变供10kV母线负荷时,仅投入跳相邻主变变低开关、退出跳对应母联开关。
如图2,为特殊运行方式下的风险控制示意图。
图2 特殊运行方式下风险控制示意图
(下转第2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