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在运行中存在问题分析(黄)

合集下载

浅析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接地故障判断与处理方法

浅析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接地故障判断与处理方法

浅析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接地故障判断与处理方法[摘要]中性点非直接接地方式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及经电阻接地。

目前,我国中压(35kV及以下)电网多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或经电阻接地。

本文主要分析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中性点经高电阻接地三种接地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时的向量关系、产生的现象以及相对应的处理方法,对从事变电运行事故处理分析人员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接地方法指导0前言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个涉及到供电的可靠性、过电压与绝缘配合、通信干扰、继电保护等、系统稳定等诸方面的综合技术问题,这个问题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的发展水平有着不同的选择。

目前,我国中压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多采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方式。

中压电网以35kV、10kV、6kV三个电压电压应用较为普遍。

中压电网比较流行的是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中性点经高电阻接地三种接地系统。

三种接地系统各有优劣,由于是小电流接地系统,值班人员经常会遇到三相对地电压不平衡的情况,如果对此认识不足,不但找不到问题的所在,而且还会因寻找故障时间太长而造成事故扩大。

1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几种接地方式特点分析1)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方式,在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相相对地电压降为0,健全相相对地电压上升为原来的倍。

未发生接地之前,各相相对地电压均为相电压,系统的电容电流达到平衡;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非故障相对地电压突然增大为原来的倍,由于接地相对地电容被短接,另两相对地电容电流急剧增大潜供给系统,系统的电容电流失去平衡,消弧装置计算出系统接地电容并对消弧线圈进行调节,使其产生的电感电流和系统电容相平衡,消弧线圈补偿原理图如图1所示:图1消弧线圈补偿原理图设、、为各相相对地电容,理想情况下==,中性点电位为零,即。

当C相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中性点电位升至相电压,,健全相导线对地电位升为线电压、,如图2所示, 、中的电流、分别领先、90度。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分析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分析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分析摘要: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是一个涉及供电可靠性和连续性、稳定性等方面的技术问题。

本文介绍了配电网中性点不接地、经小电阻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三种不同的方式,并对三种方式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配电网、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一、配电网中性点不接地电力系统的运行特点设三相系统的电源电压和电路参数都对称,每相与地之间的分布电容用一个集中电容C来表示,线间电容忽略。

系统正常运行时,三个相电压UA、UB、UC对称,三个相的对地电容电流ICO也对称,其相量和均为O,中性点对地电压为O,各相对地电压就是相电压。

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例如C相接地。

此时C相对地电压为0,而非接地的A相、B相对地电压均变为线电压UAC、UBC,变为原来的倍,A相、B相对地电容电流ICA、ICB也变为原来的倍。

C相接地时的接地电流IC为非接地的A 相、B相对地电容电流ICA、ICB的相量和。

IC是正常运行时,每相对地电容电流的3倍。

系统的线电压大小和相位差仍保持不变。

接在线电压上的用电设备仍能正常工作。

但这种单相接地状态不允许长时间运行。

因为系统单相接地后长时间运行可能造成非故障相绝缘薄弱处被击穿,形成相间短路,产生很大的短路电流,从而损坏线路及用电设备;此外,较大的单相接地电容电流会在接地点引起电弧,稳定电弧可烧坏设备,引起相间短路,间歇电弧可产生间歇电弧过电压,威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因此,我国电力规程规定,中性点不接地的电力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系统运行时间不应超过2h。

配电网中性点不接地是指中性点没有人为与大地连接。

事实上,这样的配电网是通过电网对地电容接地。

优点:a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稳态工频电流小。

这样如雷击绝缘闪络瞬时故障可自动清除,无需跳闸。

如金属性接地故障,可单相接地运行,改善了电网不间断供电,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接地电流小,降低了地电位升高。

减小了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

10kV小电阻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分析及应对措施

10kV小电阻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分析及应对措施

Telecom Power Technology设计应用小电阻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分析及应对措施郝会锋(广东电网汕头濠江供电局,广东汕头随着我国配电网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配电网故障的快速预防和处理技术应用变得越来越普遍。

由于我国的配电网覆盖面广,所以配电网故障率也相应较高,其中80%以上都为单相接地故障。

随着城市电缆配网规模的日益扩大,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因其可以有效抑制过电压而变得越来越普遍。

但在这种接地方式下,金属性接地短路可能将产生较大的零序电流,从而会导致断路器跳闸,这严重影响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为研究小电阻接地系统电缆线路发生单相金属性接地短路的基本规律,介绍了某供电企业电缆小电阻接地方式下的两起金属性单相接地故障,分析了故障发生后的处理过程和可能导致故障产生的原因,最后给出预防性建议,从而加强了配电电缆线路;配电网;短路故障分析;单相短路;金属性接地Analysis of Single Phase Ground Fault in 10 kV Low-resistance GroundingSystem and CountermeasuresHAO Hui-fengShantou Haojiang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Telecom Power Technology经小电阻接地,此举的目的是保证中性点电压不发生偏移,所以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非故障相电压不倍相电压,从而降低了系统的绝缘设备而对于电缆线路而言,由于电缆线路的电抗小于架空线路,所以其载流容量较大,且电缆线路的最,因此,电倍额定电压的情况下稳定可靠工作。

因此,为了保证电缆线路的安全性,我国部分10 kV 配电网电缆线路也会采用大电流接地的方式。

本文所电缆线路对应母线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方式下,单相接地故障的后各电气分量变化情况。

具体分析如下。

图意图。

健全线路的三相对地分布电容;障线路的三相对地分布电容;为母线。

10kV小电流接地系统接地故障处理及分析

10kV小电流接地系统接地故障处理及分析

率 。
接入电容器组 电流 回路 ,导致 消弧 装置不 能选 出故 障电容 器
2 事故 发 生 情 况 及 分 析
组 ,无法正确发出跳 闸信号 ,导致消弧装置不断在补偿 10 kV#
2.1 事故发 生情况
2电容 器 组 间隔 接 地 时 产 生 的 容 性 电 流 ,当 超 过 补 偿 时 间 10s
结 合 以往 运 行 经 验 ,以下 原 因 可 能 导致 “消 弧 装 置 异 常 ”告 安全稳定有着重要 的意义 。本次事故中 ,是 因为 消弧 装置没有
警 :①装 置本 身发生 故障 。②信 号 回路 缺陷 ,导致误 发信 。③ 接入 电容器 回路 ,导致 10 kV#1电容器组间隔接地 时消弧装置
技术研 发
TECHN0L0GY AND MARKET
1 0 kV小 电流 接 地 系统 接 地 故 障 处 理 及 分 析
周鹛威
(广 东电网有 限责任 公 司 东l莞供 电局 ,广 东 东莞 523000)
摘 要 :我局 10 kV系统 目前采用的 中性点接地 方式主要有经消弧线圈接地和经 小电阻接地两种 方式。选择 中性点接地 方式应考虑的主要 因素有 :供 电可靠性与故障范 围;绝缘水平 与绝缘配合 ;对 系统稳 定的影响 ;对继 电保护 的影 响;对通 信 与 信 号 系统 的 干扰 。 总体 上 我 局 lO kV接 地 系统 的 匹配 原 则 主要 是 全 电缆 系统 匹配 小 电 阻接 地 ,架 空 线 系统 匹配 消 弧 线 圈接地的方式 ,以满足供 电可靠性及保护速动性的要求。 以一起 10 kV小 电流接地 系统接地故障 实例 ,探讨 1O kV小 电流 接 地 系统接 地 故 障 处理 及 分 析 方 法 。 关 键 词 :地 接 系统 ;消弧 线 圈 ;小 电流 接 地 doi:10.3969/j.issn.1006—8554.2014.12.123

高速与普速铁路10kV电力贯通线路中性点接地方式及其运行方式差异化分析

高速与普速铁路10kV电力贯通线路中性点接地方式及其运行方式差异化分析

高速与普速铁路10kV电力贯通线路中性点接地方式及其运行方式差异化分析[摘要]本文详细论述了高速与普速铁路10kV电力贯通线路各自的构成方式、负荷特点,以及由此引发的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差异。

近而对目前高速铁路10kV电力贯通线路两种不同接地方式对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了高铁贯通线路建设的较优方案。

通过比对中性点接方式的不同带来的运行方式的变化,为高铁贯通线路的技术管理积累经验。

【关键字】10kV贯通线路;中性点接地方式;消弧线圈铁路10kV电力系统由外部电源、变配电所、沿铁路线架设的电力贯通线路组成,主要为铁路沿线行车信号及各种自动化装备等负荷提供电源,保证铁路行车的安全正点。

为了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变配电所一般引入两路外部电源,采用单母线母联分段运行方式,经1:1调压器向贯通线路供电,贯通线路一般具有两端变配电所互供的条件。

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列车开行对行车自动控制设备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为行车信号及自动控制设备供电的铁路电力系统已成为保障运输的关键设备,建设标准逐步提高,在目前的高速铁路工程建设中,贯通线路已由普速的以架空线路为主提高为以电缆为主或全电缆方式,路径采用专用电缆沟敷设,大大减少了受外界影响,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

由于大量电缆的使用,系统容性电流显著增大,中性点接地方式也随之相应改变,与既有的普速铁路存在较大的差异。

1.高速铁路与普速铁路10kV电力贯通线路的不同普速铁路沿铁路线架设的10kV电力线路称为自闭线路和贯通线路,根据铁路线路对供电的需求设单回路或双回路。

自闭、贯通10kV电力线路通过沿铁路线相邻40~60km的变配电所形成互供,一般以架空线路为主,个别区段受地形限制改为电缆线路。

自闭线路多采用LGJ—50mm2架空线路,主供铁路信号、通信、5T系统等一级负荷用电;贯通系统多采用LGJ—70mm2架空线路,备供铁路信号、通信、5T系统等一级负荷用电,同时向区间及各站生产生活等设施供电。

小电流及小电阻接地方式问题分析

小电流及小电阻接地方式问题分析

小电流及小电阻接地方式问题分析摘要:通过阐述10kV系统小电流接地及小电阻接地方式的特点,针对生产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中性点;小电流;小电阻;接地在电力系统的安全问题上,必须避免的灾害性事故是重大设备损坏,因补偿不足产生谐振过电压,造成设备损坏现象时有发生。

电力中性点的运行方式对电网经济性、安全可靠性影响重大1中性点的运行方式中性点的运行方式主要分两类:直接接地和不接地。

1.1 直接接地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地网接地电阻小于0.5欧姆或更小。

其特点是供电可靠性低,因系统中某相接地时,出现了除中性点外的另一个接地点,构成了一个短路回路,其它两相对地电压基本不变,接地点的电流很大,甚至会超过三相短路电流,因此又称大电流接地系统。

为了防止损坏设备,必须迅速切除接地相甚至三相。

1.2 不接地系统不接地系统包括中性点不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两种方式,地网接地电阻小于10欧姆。

其特点是供电可靠性高,因这种系统中某相接地时,不构成短路回路,接地相电流也不大,因此又称小电流接地系统,不必迅速切除接地相,但这时接地相对地电压降低,金属性接地时对地电压降至零,非接地相的对地电压升高,最高达到线相电压,对绝缘水平要求高。

在电压等级较高的系统中,绝缘费用在设备总价格中占很大比例,降低绝缘水平带来的经济效益很显著,一般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因此在我国110kV及以上系统,中性点采用直接接地,60kV及以下系统采用中性点不接地。

2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根据《电力部部颁规程交流绝缘DL-T620-1997》在3~60KV网络,容性电流超过下列数值时,中性点应装设消弧线圈:3~10KV网络10A;35~60KV 网络10A;单相接地残流不大于10A。

由于导线对地有电容,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某相接地时,接地点接地相电流属容性电流,而且随网络延伸,电流也越大以至完全有可能使接地点电弧不能熄灭并引起弧光接地过电压,甚至发展成严重系统事故,由于装了消弧线圈,构成了另一个回路,接地点接地相电流中增加了一个感性电流分量和装消弧线圈前的容性电流分量相抵消,减小了接地点电流,使电弧易于自行熄灭,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中压配电系统中性点接地分析

中压配电系统中性点接地分析

中压配电系统中性点接地分析摘要:配电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特别是中压配电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在国内外有不同的观点和实际运行方式,并已成为电网改造的热点问题。

那么,各种接地方式到底有何利弊?在此领域的技术可能会有怎样发展趋势?本文将就此提出观点,并进行简单论述。

关键词:中压配电系统中性点接地消弧线圈自动补偿中图分类号:u66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前言我国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主要分为:大电流接地系统和小电流接地系统两种方式。

其中大电流接地系统是指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在我国主要是指110kv及以上系统和低压配电系统。

该系统中在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时,由于接地电流大而使断路器跳开,起到保护作用。

这样做,在低压系统可以对人身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而在110kv以上系统则可以节约大量的绝缘费用。

低压配电系统按接地形式不同,分为it、tt和tn系统。

tn系统又具体分为tn-c、tns、tn-c-s系统。

小电流接地系统是指中性点经阻抗接地或者不接地系统,在我国主要指中压配电系统。

该系统运行发生单相接地时继电保护一般设定为不立即跳闸,而是可以持续运行两个小时。

中压配电网以6kv、10kv、35kv三个电压等级应用最为普遍,且均为小电流接地系统,随着供电网络的发展,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的不断延伸,特别是城市环境改造,市区内采用电缆线路的用户日益增加,使得系统中单相接地电容电流不断增大,导致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可能发展为事故。

我国电气设备设计规范中规定35kv电网如果单相接地电容电流大于10a,3kv~10kv电网如果接地电容电流大于30a,都需要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这样接地电弧便不能维持,会自行熄灭。

而《城市电网规划设计导则》第59条中规定“35kv、10kv 城网,当电缆线路较长、系统电容电流较大时,也可以采用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

对中压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世界各国持有不同的观点及运行经验,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也不尽相同。

浅谈10kV配网中性点小电阻接地技术与应用

浅谈10kV配网中性点小电阻接地技术与应用

浅谈10kV配网中性点小电阻接地技术与应用摘要:基于城区10kV配网中电缆线路的增加,导致电容电流增大,补偿困难,尤其是接地电流的有功分量扩大,导致消弧线圈难以使接地点电流小到可以自动熄弧,此时,相比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有更大的优越性。

本文主要对10kv配电网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原理进行了分析,对它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推广10KV配网中性点小电阻接地技术应用。

关键词:配网;小电阻;技术;应用一、10KV中性点小电阻的优势配电网中性点小电阻接地方式由接地变、小电阻构成。

因主变10kV 侧为三角接线,需通过接地变提供系统中性点。

接地变压器容量的选择应与中性点电阻的选择相配套,中性点接地电阻接入接地变压器中性点。

接地变一般采用Z 型接地变,即将三相铁心每个芯柱上的绕组平均分为两段,两段绕组极性相反,三相绕组按Z形连接法接成星型接线。

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变电站中性点接地电阻系统由接地变、接地电阻、零序互感器(有的配有中性点接地电阻器监测装置)等组成。

1、10KV中性点小电阻系统可及时调节电压。

在配电网的整个接地电容电流中,含有5次谐波电流,所占比例高达5%~15%,消弧线圈在电网50Hz的工作环境下,对于5%~15%的接地点的谐波电流值受到影响,低于这个数值,不能正常运行。

而通过小电阻的接地方式却能保持谐波电流值数值不变,保障电力系统输出的设备有效运转。

2、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在配电网中,当接地电流量增加的时候电压不稳,或者发生短路等线路故障以后,小电阻系统会自动启动保护程序,立即切断故障线路,消除由于单相接地可能造成的人身安全隐患,同时也能够让电力工作人员快速排查线路故障问题,及时恢复供电。

3、增加供电的可靠性。

目前,我们国家的电缆材质主要由铜芯,铝芯,当电缆线路接地时,接地残流大,电弧不容易自行熄灭,所以电缆配电网的单相接受地故障难以消除的。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为小电流接地系统,当发生单相接地永久性故障后,接地故障点的查找困难,单相接地故障点所在线路的检出,一般采用试拉接地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配电网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的分析李景禄1、李政洋1、张春辉21.长沙理工大学湖南长沙4100762.长沙信长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长沙(410076)摘要:本文对配电网中性点小电阻接地方式、对铁磁谐振过电压的消除、对弧光接地过电压的限制及对电网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

分析了小电阻接地方式故障点的接地阻抗对零序保护的影响,特别对比分析了架空线路绝缘子闪络造成的瞬时性故障和架空绝缘导线断线接地时对零序保护的影响,认为:小电阻接地方式使供电可靠性下降的原因是架空线路绝缘子闪络时故障电流大,足以启动零序保护,而在架空绝缘导线断线接地时由于接地点接地电阻大会使零序保护“失灵”。

因而小电阻接地方式仅适用于纯电缆网络,不适用于架空线路为主或架空电缆混合网。

关键词:小电阻接地方式、单相断线、过渡电阻接地、人身安全Analysis of Neutral Point via Small Resistance Grounding MethodOf Distribution NetworkLi Jinglu1、Li Zheng Yang1、Zhang Chunhui2(1.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angsha 410076,China;2.Changsha Xinchang Power technology co., LTD.Changsha 410076,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neutral point via small resistance grounding method, elimination of ferroresonance overvoltage, the limitation on the over-voltage of arc light earthing and analyzes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power grid.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small resistance grounding fault point grounding impedance of zero-sequence protection.Special analysis of the overhead line insulator flashover caused by instantaneous fault and overhead insulated wire break ground on the influence of zero sequence protection.Draw the conclusion: the cause of the small resistance grounding mode led to the decrease of the power supply reliability is overhead line insulator flashover fault current is large enough to start thezero-sequence protection,in overhead insulated conductor break ground, because the ground point grounding resistance congress to make zero-sequence protection "failure".So small resistance grounding method applies only to pure cable network, is not suitable for overhead line or aerial cable hybrid network.Key words: Small resistance grounding method;Single-phase line break;Transition resistance grounding;The personal safety0、引言配电网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由于内过电压水平低,在单相接地故障发生时可以通过零序保护及时切除故障线路而广泛应用于以纯电缆线路为主的配电网。

但是近年来由于配电网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存在的安全问题而发生了多起安全事故,于是有些本来是架空电缆混合网或以架空线为主的配电网也改为小电阻接地方式,但这样一来不但造成了供电可靠性的下降,在发生绝缘导线断线时也发生了零序保护失灵,不能及时切断故障线路而造成的安全问题。

因而有必要对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进行认真的分析,从而对这种接地方式的适用性给出正确的评价。

1、配电网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的特点配电网中性点小电阻接地方式主要应用于以电缆为主的配电网,这种接地方式是在电网的中性点接入一个阻值在10-20Ω的电阻,把配电网由非有效接地系统转变为有效接地系统,各馈线配零序保护,在发生单相接地时,启动零序保护把故障线路切除。

配电网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的主要特点为:(1)内过电压水平低,因为影响配电网主要的、也是最常发生的内过电压为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引起的铁磁谐振过电压和单相接地时间歇性电弧引起的弧光接地过电压。

①对铁磁谐振过电压的消除、因在小电阻接地方式时,由于在零序回路里小电阻与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励磁电抗是并联的,小电阻的存在有效地阻尼和制约小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因磁饱和引起的铁磁谐振过电压。

②对弧光接地过电压的限制、弧光接地过电压是配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时故障点产生间歇性的熄弧与重燃引起电网电容上的电场能量与电感磁场能的强烈振荡造成的。

在小电阻接地方式时当接地电流较小时,也会产生间歇性的电弧,但由于有小电阻的存在,对电网电容上的电荷提供了一个泄放通道,对电网电感电磁振荡起到了有效的阻尼,所以小电阻接地方式能有效地限制弧光接地过电压。

因小电阻接地方式的过电压水平低,不会危及电气设备的绝缘,单相接地故障时,非故障相电压升高较小,发展相间短路的几率较小。

(2)单相接地故障时快速切除故障线路、因小电阻接地方式配零序保护,在配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通过电阻向故障馈线提供100-600A的阻性零序电流,启动零序保护切除故障线路,不存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的选线难题因而受到广泛的重视,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配电网得到广泛的应用。

2、配电网中性点小电阻接地方式适用性分析2.1、小电阻接地方式应用于纯电缆网络纯电缆网络由于电缆线路大都埋在地下,虽然有部分电缆线路架空但芯线外部有接地的金属屏蔽层保护,因而纯电缆网络受雷电的影响小一般不会发生雷害事故。

现在广泛应用的是交联聚乙烯电缆。

交联聚乙烯电缆除了相间主绝缘是交联聚乙烯塑料以及线芯形状是圆形之外,还有两层半导体屏蔽层。

在芯线的外表面包第一层半导体屏蔽层,它可以克服导体电晕及电离放电,使芯线与绝缘层之间有良好的过渡;在相间绝缘外表面包第二层半导体胶,同时加包了一层0.1mm 厚的薄铜带,它组成了良好的相间屏蔽层,它保护着电缆,使之几乎不能发生相间故障。

引起电缆绝缘故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运行经验表明,电缆运行中的事故大多是由于外力破坏,或地下污水的腐蚀等所引起的。

由于电缆头和电缆中间接头处由于受电场畸变的影响最易发生击穿故障,在架空电缆混合网,电缆与架空线路的连接处电缆头还易受雷电过电压的作用发生击穿。

电缆的故障一般分为高阻故障和低阻故障,但电缆一旦发生故障则一定是永久性故障,所以对电缆网络使用消弧线圈接地是不合适的,因为即使消弧线圈补偿后的残流控制得再好,也不能把故障消除,再者,为了便于故障点查找对高阻故障还需要通过故障电流对故障点“烧穿”降阻,把高阻故障转化为低阻故障。

从这个角度讲,小电阻接地方式对故障电流的放大正好起到这一作用。

小电阻接地方式能有效限制配电网的内过电压,发生故障时能及时切断故障线路,因而特别适用于纯电缆网络。

2.2、小电阻接地方式应用于架空线路配电网架空线路构成的配电网的故障主要是雷击、污闪造成缘缘子闪络,其瞬时性单相接地故障占85%左、右。

为了保证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希望在发生瞬时性单相接地故障时能够熄弧而不跳闸。

如配电网中性点采用小电阻接地方式,因杆塔有接地装置,一旦绝缘子闪络就是金属接地,其接地电流为:C d I I +=Z I (1)式中:d I -故障点的单相接地电流;R I -由零序电阻回路提供的阻性电流;C I -电网电容电流。

因为线路绝缘子闪络时,流过故障点的阻性电流接为:NI Z Z U J N R += (2) 式中:R I -小电阻提供的阻性电流;N U -中性点位移电压;N Z -小电阻的阻抗值;J Z -小电阻接地处的接地阻抗值。

此时,流过故障点的电容电流C I 也接近全部的电网电容电流,与接地阻性电流R I 叠加,流过故障馈线的电流会达到零序保护的动作值,会启动零序保护使线路跳闸。

特别是在多雷区,雷击故障多,但大多数雷击闪络时,绝缘子并没被破坏,是瞬时性故障如若采用小电阻接地方式必然会跳闸,会由雷击跳闸使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大幅度下降。

2010年广州供电公司发生10kv 导线雷击断线并落地造成2人3命的人身伤亡事故后,把所有的消弧线圈接地方式都更换为电阻接地方式,结果造成了供电可靠性大幅度下降。

对于架空线路而言,其永久性接地故障主要为绝缘子对地击穿、导线断线接地、线路上的避雷器击穿接地,因现在配电网使用的绝缘子的绝缘水平和质量一般较高,一般都会发生沿面闪络而不会造成永久性击穿;配电线路上使用的避雷器也由于带自动脱离器而不会使线路发生永久性的接地。

而现在由于架空绝缘导线的大量使用而频繁发生绝缘导线断线接地故障。

绝缘导线断线原因有:剪切疲劳断线、树木摩擦断线和雷击断线,架空绝缘导线的断线故障是结构性的问题,很难通过对线路的正常巡视检查和检修来预防,以至于架空绝缘导线断线故障频繁发生,断线接地会对人身安全构成极大的安全风险,国内发生了多次因架空绝缘导线断线接地而产生的人身安全事故。

为了解决绝缘导线断线接地带来的人身安全问题,有些地方把以架空线路和架空电缆为主的配电网改为小电阻接地方式,希望在绝缘导线断线接地时通过零序保护切除故障线路来解决人身安全问题。

小电阻接地方式直能解决绝缘导线断线接地带来的人身安全问题?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架空绝缘导线断线接地时,由于在导线落地点没有接地装置,如绝缘导线的裸露长度小,故障点土壤电阻率高或导线与大地接触不可靠,则导线与大地间的接地阻抗就较高,此时流过故障点的阻性电流为:JN G d Z Z U I ++=ΦZ (3) 式中:d I -流过故障点的入地电流;ΦU -电网相电压;G Z -故障点的接地阻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