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美学——第五章 人文景观与审美鉴赏——园林

合集下载

旅游美学——第五章 人文景观与审美鉴赏——雕塑

旅游美学——第五章 人文景观与审美鉴赏——雕塑
2
瞬间恒定性
3
物质稳固性
雕塑的物质材料往往有经久耐磨的质地,雕塑一 旦落成就将定格不变。属于静态的美。
采用象征、暗示或折射的艺术手法,给欣赏者留下无限联想的天地。 具有凝练概括性的雕像、塑像,能够凭借有限的动作、姿势、眼神、脸型、表情、风度和服饰的纹理走向,激 发起观察者无限的想象和审美情趣。
旅游美学
形态神韵美
自然模仿
突出共性
教化功能
中 国
审 美 追 求
西 方
突出个性
认识作用
写意
写实
旅游美学
4.3 雕塑景观与审美鉴赏 4.3.4 中西雕塑景观比较 2.雕塑材料
泥土
木材
中 国
雕 塑 材 料
西 方
侧重:石雕
花岗岩
旅游美学
4.3 雕塑景观与审美鉴赏 4.3.4 中西雕塑景观比较 3.雕塑技法与艺术技巧
旅游美学
4.3 雕塑景观与审美鉴赏 4.3.3 中国著名雕塑景观 卢舍那大佛
旅游美学
4.3 雕塑景观与审美鉴赏 4.3.3 中国著名雕塑景观 云冈石窟大佛
旅游美学
4.3 雕塑景观与审美鉴赏 4.3.3 中国著名雕塑景观 莫高窟彩塑大佛
旅游美学
4.3 雕塑景观与审美鉴赏 4.3.4 中西雕塑景观比较 1.审美追求
实体性
现代雕塑大师亨利·摩尔说过:
“伟大的雕塑作品是从任何距离都可被人们观赏的,因为在不同的距离会显示出 不同的美的形象。”
旅游美学
4.3 雕塑景观与审美鉴赏 4.3.1雕塑的特征与形式
二、雕塑的形式
1 2
圆雕
浮雕
3
其他
旅游美学
4.3 雕塑景观与审美鉴赏 4.3.1雕塑的特征与形式

旅游美学知识点

旅游美学知识点

旅游美学第一章第一节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建立,可以1750年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出版的专著《美学》第一卷中创立了“美学”这门学科的称号作为标志。

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最早提出和探讨了“美是什么”的问题。

美学家们对美的本质的探索大致分为三类:客观美论,主观美论,主客观关系美论。

审美活动的实质是一种价值活动,美是在这种活动中产生或形成的一种价值。

美是一种可以令人感到愉悦的价值。

美的特征:形象性,感染性,新颖性。

美的事物和现象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它的形象。

美的新颖性特征在社会美和艺术美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美的基本形态可以分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

自然美可分为“原态自然”和“人化自然”两种形态。

人化自然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自然被改造,二是一些自然物通过人类的想象,被赋予神化的色彩,从而获得“人化”。

自然美与社会美和艺术美相比,有着自身显著的特征:(1)、突出的自然性(2)、以形式美为重(3)、美具有多面性社会美主要体现在实践活动美、实践主体美、实践成果美。

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生产劳动。

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命活动。

人的美包括外在美和人在美两个方面。

外在美是指人的相貌、体态、服饰、行为、风度等方面。

内在美是指人的精神品质、心灵和情操等等。

艺术美(1)、艺术美来源于生活(2)、艺术美高于现实生活美美感是人类所独具的高级意识,是在接触到美的事物时所引起的一种感动。

美感的特征:(1)、具有个人直觉性(2)、美感在个人直觉中潜藏着社会功利(3)、美感的直觉是动情的,具有愉悦性审美的差异性(1)、审美的差异,首先取决于审美主体个性的不同特性(2)、对于性格、气质、兴趣爱好不同的审美主体来说,他们有各自的审美偏好,而文化教养、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的不同会形成千差万别的个性。

审美的共同性:相同的文化心态是构成民族审美情趣的共同性的重要基础。

第二节旅游美学的概念(简答)旅游美学,就是以旅游审美活动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完整版)《旅游美学》课程标准

(完整版)《旅游美学》课程标准

《旅游美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旅游美学》课号:091D74D所属学院:旅游学院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类型:选修1.前言1.1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功能是通过对实际旅游景观、文化艺术、饮食文化等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实际景点景区的景观的美学分析能力,最终提高学生旅游审美素质。

前修课程为:无,后续课程是“景观设计与鉴赏”1.2设计思路课程开设依据:通过对本专业工作岗位分析,导游、景区助理管理员、酒店服务管理员是本专业学生的重要岗位,也是学生在专业能力得益继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素质,严格来讲,在旅游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美,对游客来讲外出旅游就是来寻找美和感受美,因此作为工作人员应首先懂得感悟美,因此本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应当作为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

内容选择标准:导游和景区助理管理员工作涉及审美分析及审美能力发挥,通过对这些岗位进一步调研,并经过行业专家深入、细致、系统地分析,根据学生实际在岗位中要完成的任务,我们将教学内容分为五大块:自然景观美、人文景观美、旅游餐饮住宿美、导游服务美、景区建设美,因此,本课程主要围绕这五块内容开展教学和训练。

项目载体设计思路: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在真实的职业活动情境中学生才能更好地获得职业能力,并获得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

因此,本课程打破了传统的纯理论的教学方式,而是整合工作任务中涉及的专业知识与审美技能,以真实的审美对象为项目载体来开展教学与训练,彻底改变了学与教的行为,同时通过实际工作岗位模拟,让学生在具体岗位上,感受到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内容编排顺序:本课程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规律,采用递进与并列相互结合展现教学内容,例如:在景区审美分析时候,先从单一的景观开始,然后是复杂的综合性旅游景区规划审美。

由此顺序渐近,所选分析对象具有典型性和覆盖型,通过这些审美对象分析,使学生具备一般的审美能力,并学会对典型景观鉴赏,为使学生具有更广的审美能力,课外展开审美能力训练,以实现能力的灵活应用。

旅游美学——第五章 人文景观与审美鉴赏——绘画

旅游美学——第五章 人文景观与审美鉴赏——绘画

旅游美学
4.4.1 中国绘画概述 1.中国绘画的产生与发展
4.4 中国绘画艺术与审美鉴赏
按照表现手法(笔法)进行分类
1 工笔画
以精湛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工即工整
2 写意画
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多画在宣纸上,纵笔挥洒,
3 半工写画
是介于上述两个画种之间,并将写意、工笔 两种不同的技法运用于一幅绘画作品之中。
水墨画
设色画
4.4 中国绘画艺术与审美鉴赏 4.4.1 中国绘画概述
2.中国绘画的种类 年画 寺观壁画 铁画 贝壳画 剪纸
按特定用途和特殊材料
旅游美学
4.4 中国绘画艺术与审美鉴赏 4.4.1 中国绘画概述
2.中国绘画的种类 年画 寺观壁画 铁画 贝壳画 剪纸
按特定用途和特殊材料
用铁片和铁丝锻打焊接成图画的一种工艺品,一般涂成黑色或棕红色。
园林景观与审美鉴赏
中国园林艺术概述 园林景观的构景因素 园林景观审美原理和方法 园林景观欣赏 中西园林景观审美比较
建筑景观与审美鉴赏
中国建筑审美的基础知识 建筑景观的审美内涵 建筑景观的审美原理 中国主要传统建筑景观鉴赏 中西建筑景观审美比较
雕塑景观与审美鉴赏
雕塑的特征与形式
中国绘画艺术与审美鉴赏
中国绘画概述
旅游美学
4.4 中国绘画艺术与审美鉴赏 4.4.2 中国绘画的审美特征 2. 格调 2 用墨:水墨为上,墨分五色
中国绘画主张以墨为主,以色为辅。大多中国绘画若去掉色彩,画面照样完整,而去掉墨线,便不成其为画。这是中国绘画 的一大特点。中国文人绘画极主张质朴自然、平淡天真。因此,水墨便成为文人心目中最美的绘画形式。 中国绘画十分讲究用墨。所谓墨分五色是指用墨方法多种多样。墨色有焦、浓、重、淡、清各种层次之分,用墨有破墨、积 墨和泼墨之分。中国绘画使用宣纸,笔墨在宣纸上自由渗化,颇具气势和韵味。

旅游中的美学(cuit选修整理完整版)

旅游中的美学(cuit选修整理完整版)

旅游中的美学一、重点名词:1、旅游:旅游时人们以审美、娱乐和社会交往为目的,离开常住地到异国异乡的非居住性旅行和暂时停留所进行的具有高消费特征的社会、文化生活的体验和高级需要活动。

2、旅游美学:旅游美学是一门研究旅游的审美活动和审美价值的学科,是美学的一个分支。

3、旅游资源:凡是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并使其产生旅游行动,能成为旅游业所利用并产生必然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效益的任何自然因素和方式因素,都可以称之为旅游资源。

4、旅游动机:旅游动机是指促发一个人成心于旅游和到何处去、作何种旅游的内在心里原因,常常以愿望、兴趣、爱好、猎奇等形式表现出来。

5、旅游线路:旅游线路是旅行社或其它旅游经营部门利用交通为旅游者设计的串联若干旅游点火旅游城市的合理走向。

6、审美直觉:审美直觉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成立在审美观察和审美体验之上的高级什么感知能力,是一种以主观的情感体验区观照自然和现实,让审美对象激发主体的情感,又将主体的情感融入审美对象当中的表现运动。

7、美感:美感值具体的审美感受,即美感的心理结构及其运动形式,他表现为主体在欣赏美的对象时综合的心理反映。

8、审美个性:审美个性是通过群体的审好心识的渗入河个体审美心理结构的形式而展现丰硕的、多样的审美特征。

9、美感活动:美感活动是指以情感性能为主体,一情感运动为中介,从而调节人智力结构和意志结构,提升人丛熟悉必然到意志自由心理进程。

10、审美愉悦:审美愉悦是指一种人的精神上取得一种感发、兴发。

二、重点问题:1、旅游的本质:(1)、旅游是一种审美活动,是综合性的审美实践;(2)、旅游是人类一种踊跃而健康的社会交往活动;(3)、旅游是人类生活的大体需求和高层次的消费活动。

2、现代旅游的特点:(1)、综合性(2)、世界性(3)、群众性(4)、普及性(5)、社会性3、现代旅游发展的主要原因:(1)、战后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个人收入的提高,使旅游成为群众性的活动;(2)、交通工具的进步,缩短了时空距离,使国际旅游有了实观的可能性;(3)、战后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增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外出旅游有了必要的客观条件;(4)、战后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增进了城市化的进程,战后许多的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5)、战后世界各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加上信息技术的影响,愈来愈多的人对本地或本国之外的其它地域或国家的事物发生了兴趣,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念得以改变;(6)各个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增强;、(7)、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各国政府推动了世界旅游的发展。

旅游美学第五章教学课件

旅游美学第五章教学课件

主 体 审 美 感 知 渠 道
在人-境互动关系中,境的诸种存在和属性通 在人-境互动关系中, 过各种感官渠道, 过各种感官渠道,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主体的审 美意识和心境。 美意识和心境。
•视觉:旅游审美场的地点、空间包括人文 视觉 旅游审美场的地点、
都离不开视觉, 都离不开视觉,视觉是旅游审美场人境互动 的第一要素。 的第一要素。 视觉 视觉区 语言区 知觉 概念 观念 情感
皮下组织 视觉形象
•主体审美感知渠道 主体审美感知渠道2 主体审美感知渠道
•拉斯姆森(S.E.Rasmussern)《体验建筑》: 拉斯姆森( 拉斯姆森 ) 体验建筑》 •听觉:人们利用听觉作为语言交往、相互联系 听觉: 听觉 人们利用听觉作为语言交往、 听建筑——不同的建筑反射声能够向人们传达有关 听建筑 不同的建筑反射声能够向人们传达有关 和洞察环境的手段。 和洞察环境的手段。 形式和材料的不同印象, 形式和材料的不同印象,促使人形成不同的建筑体 验; •在深夜的风中,华山上的松涛,、鸟语虫鸣、竹 在深夜的风中, 在深夜的风中 华山上的松涛,伴着月光,聆听着 •听环境 听环境——人声嘈杂、车马喧哗伴着月光, 人声嘈杂、 听环境 人声嘈杂 车马喧哗、鸟语虫鸣、 •我的旅游体验:缙云仙都的瀑布 我的旅游体验: 我的旅游体验 瀑布 大自然的天籁之音, 大自然的天籁之音,登上华山之巅的自豪感进一步, 韵松涛都能鲜明表达环境的性质,烘托不同的气氛, 韵松涛都能鲜明表达环境的性质,烘托不同的气氛 得到强化 苏州园林的溪流 溪流 •寺院的钟声引我遐想 感觉心地澄明, 寺院的钟声引我遐想 寺院的钟声引我遐想, 给人以不同的美感。 给人以不同的美感。 ,感觉心地澄明,有出 •不好的心理体验:公园里大型娱乐设施的嘈杂 不好的心理体验: 不好的心理体验 世空灵之感 香港海洋公园过山车) 声(香港海洋公园过山车)

旅游美学的概念苏州园林

旅游美学的概念苏州园林

旅游美学的概念苏州园林
旅游美学是指通过旅游活动,探究美学的理念、方法和价值观,以及对自然、人文历史和社会文化的认知和体验。

在旅游美学中,旅游活动不止是一种游玩,还可以让人们感受到人文艺术、自然美景和旅游文化等方面的美学魅力。

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代表作之一,在旅游美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苏州园林以其精致的设计、巧妙的构造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

包括拙政园、留园、狮子林、寒山寺、网师园等苏州园林,都是兼具美学与文化性质的精品。

旅游美学的概念将旅游活动与美学思想结合起来,让人们在旅游中不仅可以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还可以深入了解文化背景,以及设计者对美的理解和表达的方式。

苏州园林的旅游美学,既让人们欣赏园林美,又让人们领略园林文化的魅力。

旅游美学——第五章 人文景观与审美鉴赏——园林

旅游美学——第五章 人文景观与审美鉴赏——园林


A B


C
旅游美学
4.1.2园林景观构景因素 1.园林景观构景元素
二、水
古代园林理水之法:
4.1 园林景观与审美鉴赏

1.用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
A
临水建筑(除主要厅堂前的平台,为突出建筑的地位),不论亭、廊、阁、榭,皆前部架空跳出水上,水似自其下流出,用以打 破岸边的视线局限; 临水菰蒲苇岸、杂木迷离,造成池水无边的视觉印象。
一、中西园林景观艺术的相似性和同一性
二、园林景观审美的方法
二、中西园林景观艺术的差异性
三、中西园林景观艺术的精髓
4.1 园林景观与审美鉴赏 4.1.2园林景观构景因素
园林景观是现代旅游业重要的旅游资源,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不仅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社会背景、
社会经济的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别鲜明地折射出中西方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含了丰
书画墨迹 5
4 建筑
旅游美学
4.1.2园林景观构景因素
4.1 园林景观与审美鉴赏
1.园林景观构景元素
二、水
园林水景呈现出形、色、光、影、声等多种多样的美。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淼的寂静深 远的境界取胜。人们或观赏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观赏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水中芙蕖睡莲,或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 理水是对自然界各种形态类型的水的审美模拟和艺术再现。 古代园林理水之法:
雕塑景观与审美鉴赏
雕塑的特征与形式
中国绘画艺术与审美鉴赏
中国绘画概述
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
中国著名雕塑景观 中西雕塑景观比较
中国绘画的审美特征
中西绘画艺术审美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美学
4.1 园林景观与审美鉴赏 4.1.1中国园林艺术概述
一、中国园林艺术的特点
(三)园林造景艺术的特点——“五要”与“五避”
五要
1.在有限的空间里,要再现自然山水的美, 2.造山挖池,要巧夺天工, 3.建筑物的设置,要与周围环境有机结合, 4.景物的安排,要有构图层次,突出重点,
五避
避免全盘托出,一览无余。 避免矫揉造作。
一、中西园林景观艺术的相似性和同一性
二、园林景观审美的方法
二、中西园林景观艺术的差异性
三、中西园林景观艺术的精髓
4.1 园林景观与审美鉴赏 4.1.2园林景观构景因素
园林景观是现代旅游业重要的旅游资源,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不仅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社会背景、
雕塑景观与审美鉴赏
雕塑的特征与形式
中国绘画艺术与审美鉴赏
中国绘画概述
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
中国著名雕塑景观 中西雕塑景观比较
中国绘画的审美特征
中西绘画艺术审美比较
旅游美学
4.1 园林景观与审美鉴赏
中国园林艺术概述
一、中国园林艺术的特点 二、中国园林的分类
园林景观的构景因素
一、园林景观构景元素 二、园林景观布局艺术
园林景观审美原理和方法
一、园林景观审美原理
中西园林景观审美比较
一、中西园林景观艺术的相似性和同一性
二、园林景观审美的方法
二、中西园林景观艺术的差异性
三、中西园林景观艺术的精髓
4.1 园林景观与审美鉴赏
4.1.1中国园林艺术概述
一、中国园林艺术的特点
(一)园林美学思想——虽由人作,宛如天成
造园艺术思想是儒家“中和”为美、道家“自然”为美、禅宗“空灵”为美三种古典美学思想的综合体现。 园林艺术并不以建造房屋为目的,而是将大自然的风景素材,通过概括与提炼,使之再现,供人观赏,虽为人工建造, 但力求具有真山真水之妙,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艺术,并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美学思想。
按照地理分类:
岭南园林 江南园林 巴蜀园林
北方园林
西 域 园 林
风景园林
城 市 园 林
旅游美学
4.1 园林景观与审美鉴赏
中国园林艺术概述
一、中国园林艺术的特点 二、中国园林的分类
园林景观的构景因素
一、园林景观构景元素 二、园林景观布局艺术
园林景观审美原理和方法
一、园林景观审美原理
中西园林景观审美比较
地理特点:高山峻岭,地势险要,居高临下,视野开阔。 总的特点:幽深恬静、自然和谐。 道教园林以建在山顶险峻之处居多,佛教园林以建在山麓幽静之处居多。 特殊特点:寺观建筑与自然景观密切结合、宗教功能与游赏功能密切结合,具有开放、任人游览的特点。
4.1 园林景观与审美鉴赏 4.1.1中国园林艺术概述 二、中国园林的分类
苏州园林
2017
旅游美学
旅游美学
回顾
自然景观与审美鉴赏
自然景观美
定义和分类 特征 价值 审美意义
各类自然景观的审美
山岳景观 水域景观 气象气候景观
生物景观
旅游美学
目录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人文景观与 审美鉴赏第五部分旅游Fra bibliotek区的 审美设计
第六部分
旅游服务者 审美要求
绪论
审美心理与 自然景观与 旅游观赏原理 审美鉴赏
避免画蛇添足或争奇斗胜。
避免喧宾夺主。 避免杂乱无章,断经绝路。
5.景物的组织,要统一、有连续性,
旅游美学
4.1 园林景观与审美鉴赏
中国园林艺术概述
一、中国园林艺术的特点 二、中国园林的分类
园林景观的构景因素
一、园林景观构景元素 二、园林景观布局艺术
园林景观审美原理和方法
一、园林景观审美原理
中西园林景观审美比较
二、中国园林的分类
皇家园林中的典型代表:北京颐和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等。
皇 家 园 林
皇家园林属于皇帝和皇室私有 主要集中分布在古都北京和黄河中下游的西安、洛阳、开封等地,主要原因与北方长期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有关。 特出特点: 规模较大、气势恢宏, 布局比较严整,分区明确、园中有园, 建筑物的色彩浓重、富丽,色调以红、黄为主, 建筑物与环境协调,体现了“中和为美”及“比德”的审美思想, 同时风格粗狂、多野趣,各种建筑厚重有余,轻灵、委婉不足,用一个字概括,即雄。 北方的皇家园林在建筑结构上较为敦实、厚重、封闭,有着抵御寒风和风沙之功能; 建筑色彩比较富丽且以鲜艳和缓之色为主,给严寒的北方以暖意。
旅游美学
第四部分 人文景观 与审美鉴赏
旅游美学
4人文景观与审美鉴赏
园林景观与审美鉴赏
中国园林艺术概述 园林景观的构景因素 园林景观审美原理和方法 园林景观欣赏 中西园林景观审美比较
建筑景观与审美鉴赏
中国建筑审美的基础知识 建筑景观的审美内涵 建筑景观的审美原理 中国主要传统建筑景观鉴赏 中西建筑景观审美比较
一、中西园林景观艺术的相似性和同一性
二、园林景观审美的方法
二、中西园林景观艺术的差异性
三、中西园林景观艺术的精髓
4.1 园林景观与审美鉴赏 4.1.1中国园林艺术概述 二、中国园林的分类 按归属分类:
1 2
3
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宗教园林
旅游美学
4.1 园林景观与审美鉴赏 4.1.1中国园林艺术概述
4.1 园林景观与审美鉴赏 4.1.1中国园林艺术概述
二、中国园林的分类
宗 教 园 林
是以佛寺与道观为主的庭园或佛寺与道观的附属园林,
总体布局——反映老庄“旷达放荡、纯任自然”的思想追求。 通常选取环境优美或险要之地,用以象征仙境,追求肃穆、庄严、神秘色彩。 多在深山明川建造寺观,以自然景观为主作为构景方式,形成单林型的寺观园林。
4.1 园林景观与审美鉴赏 4.1.1中国园林艺术概述 二、中国园林的分类
又称宅第园林,多属于官吏、富商和文人所私有,古籍里称园、园墅、池馆、山庄等, 主要分布在江南的苏州、无锡、南京、扬州、杭州、湖州等地。选址多在城市,功能上集居住、休憩、观赏三者一体。
私 家 园 林
主要特点: 1.规模较小,布局灵活,营造精巧,建筑体量相对较小,多假山奇水,玲珑秀雅,韵味隽永。 2.由于园林主人多文人士大夫,参与设计,体现该阶层清高淡泊、寓意深远的思想。 3.多以写意式山水为主体,表现小中见大,空灵玄远的精神空间。 4.受禅宗文化影响较大,建筑物的色彩朴素淡雅,色调以黑、白为主。 迎合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整个园林显得十分秀丽、雅致、幽静。 建筑结构:轻巧、通透、开敞,有着排水、防霉之功能 建筑色彩:以素淡为主,给炎热的南方以凉意; 建筑玲珑雅致,讲究细部处理和内部陈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