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型人格的几点心理分析

合集下载

在生活中讨好型人格的表现

在生活中讨好型人格的表现

在生活中讨好型人格的表现1、在生活中讨好型人格的表现:2、过度关注他人看法讨好型人格的人往往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他们总是试图取悦他人,让每个人都满意。

这种过度关注他人看法的行为,使他们容易受到外界评价的影响,从而失去自我。

他们害怕被别人批评或拒绝,所以会努力迎合别人的期望,让自己变得“更好”。

3、缺乏拒绝的勇气讨好型人格的人很难拒绝别人的要求,即使这些要求让他们感到不适或压力。

他们害怕拒绝他人后,对方会对自己产生负面看法,因此总是选择忍气吞声。

这种缺乏拒绝勇气的现象,可能导致他们在人际关系中过于被动,甚至受到不公平对待。

4、善于隐藏真实情感讨好型人格的人很少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害怕自己的负面情绪会给别人带来困扰。

因此,他们总是努力掩饰自己的情感,展现出乐观、积极的一面。

然而,长期压抑真实情感,可能导致心理负担加重,甚至影响身心健康。

5、缺乏自信,过度依赖他人讨好型人格的人往往缺乏自信,他们在面对问题和决策时,往往会过度依赖他人的意见。

因为他们害怕自己的决定引起他人的不满,所以会选择听从别人的意见,即使有时候并不符合自己的内心想法。

这种依赖他人的行为,让他们在生活中不断失去独立思考和决策的能力。

6、忍受痛苦,忽视自己的需求讨好型人格的人在生活中,往往会忽视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去迎合他人的需求。

他们忍受痛苦,笑脸迎人,为了让别人满意,即使自己内心充满疲惫和无奈。

这种过度忍受痛苦的行为,可能导致他们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

7、社交焦虑,害怕被拒绝讨好型人格的人在面对社交场合时,往往会表现出焦虑和紧张。

他们害怕被拒绝,害怕与他人产生冲突,因此在社交活动中,他们往往表现得小心翼翼。

这种社交焦虑让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倍感压力,无法真正地享受社交活动。

8、付出过多,忽视自己的价值讨好型人格的人在生活中,往往过度付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他人的认可和喜爱。

他们忽视自己的价值,认为只有不断地为他人付出,才能获得他人的关注和尊重。

讨好型人格心理分析

讨好型人格心理分析

讨好型人格心理分析讨好型人格心理分析“讨好”是“冰山一角”萨提亚认为“讨好”是四种表里不一致的沟通姿态(讨好、责备、超理智、打岔)之一。

这些沟通姿态是人们从小和父母或其他重要的抚育者相处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效仿长辈们的沟通模式,或是为了得到他们的注意和爱,而将大部分的真实自我隐藏在表面之下,展露出来的只是冰山的一角。

“讨好”并不是“错”“讨好”型的人在潜意识里认为,如果不被其他人接纳,那就死定了。

所以“讨好”型的心理逻辑,并非是错的,而是他们自小形成的应对环境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保护他们的成长。

他们相信自己的生活在别人的控制之下,只有顺从别人才能生存,那么别人的看法和情绪就总能够左右他们的行为表现。

“讨好”的潜台词:我无足轻重“讨好”常常以一种让对方愉快的样子出现,在很多的家庭情境或工作环境中出现。

“讨好”者常将自己真实的情绪想法隐藏起来,以为这样就可以避免对方的不快,导致自己强烈的内心冲突,却继续委曲求全。

如此以别人的需求为中心,牺牲了自己的需求,忽略了自己的感受,付出的代价是否定自尊和自我价值。

“讨好”姿态的常见逻辑:1. 虽然你的行为让我非常不满,但我还是选择尽量不表现出我的不满。

2. 虽然我非常不开心,但是我更不希望你不开心。

3. 如果我的表现让你不高兴了,你就不爱我了。

4. 我为了你而委屈自己,你就不能辜负我。

5. 我为你放弃一切,你就要对我负责。

“讨好”者常有的内心独白:1. “都是我的错。

”2. “我不能让别人生气。

”3. “我该成为别人希望的样子。

”4. “我不能将我的愤怒表露出来。

”5. “我要让所有人都满意。

”6. “我不能拒绝别人。

”7. “我不能麻烦别人。

”长久以来,你为了周遭人的感受,委曲了自己;你因为害怕失去爱的人,而强迫自己成为另一种人;你一直希望成为他们心目中理想的样子,而违背了自己的意愿。

长久以来,你自己的声音一直没被其他人听见,现在你已经长大了,你可以选择继续当“善解人意”的“老好人”,也可以选择做自己,发出自己的声音,道出真实的想法,更重要的是,爱自己,接纳自己!动画片《蓝精灵2》中,蓝爸爸对蓝妹妹说:“你来自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想要做什么样的人。

你的“讨好型人格”,正在毁掉你的人生

你的“讨好型人格”,正在毁掉你的人生

你的“讨好型人格”,正在毁掉你的人生人的命运天注定?很多人常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但你要知道的是,命运是可以自己去改变的,但性格却是很难改变。

编者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研究心理学的知识,因为试图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去改变自己当下的困境,走出自己内心的束缚。

当然,更多的是想通过心理学来改变自己的性格。

其实一个人的性格,简单来说:从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因为你在出生的时候没有办法选择决定原生家庭,而原生家庭却可以改变并且影响着你的性格。

随着年龄增长,你所面临的一些事情,脑海中的第一想法,你的行为,你的表现,其实都跟你的原生家庭有很大的关系。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要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喜欢跟小孩子开玩笑,前段时间遇到了一个大概7岁大的小男孩,于是我就问他:你长大以后想要找一个什么样的媳妇儿?结果这个小男孩就说:我要找一个像我妈妈那样的人。

说这件事情的目的就是想告诉大家,从小到大一个人的成长环境,最频繁接触到的就是自己的父母,父母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是终生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一个人的“讨好型人格”,也跟原生家庭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一、你的“讨好型人格”,往往是原生家庭所导致什么是“讨好型人格”?简单来说,就是无论在人际交往还是在恋爱婚姻中,这个人的行为所表现出来的方式,往往很卑微。

习惯委屈自己讨好别人,虽然自己心里面也特别委屈,但就是改变不了讨好对方的行为。

遇到了矛盾,冲突,往往会选择主动让步、道歉、认错,选择妥协,以此来结束一场矛盾。

而导致这种性格的产生,往往离不开原生家庭中父母的相处关系。

比如说:如果在原生家庭中,你的父母感情很不稳定,经常吵架,甚至是动手;那么在这个环境下成长的人,性格往往比较怯弱,比较卑微。

因为她(他)们会忍不住通过自己委曲求全,讨好父母,祈求父母不要再吵架了,不要再闹矛盾了。

还有一种影响方式,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假如在原生家庭中,你的父母对待你的脾气特别暴躁,哪怕你犯了一丁点的错误,你父母都会对你大吵大骂,甚至动手打你。

讨好型人格心理分析

讨好型人格心理分析

讨好型人格心理分析讨好型人格是指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以迎合他人的需求和期望为主导的心理特征。

这种人格类型通常表现为极力让别人满意,寻求他人的赞许和认可,常常在意他人的想法,并愿意为了取悦他人而抛弃自己的真实意愿和需求。

本文将从心理、原因和应对措施的角度对讨好型人格进行分析。

第一,寻求他人的认可和赞许。

讨好型人格的人常常对他人的意见和看法非常在意,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许。

他们常常觉得只有得到他人的肯定,自己才是有价值的。

第二,缺乏自我主张。

讨好型人格的人往往缺乏自信和自我主张,害怕自己的真实想法和需求会引起他人的不满。

因此,他们倾向于迁就他人,妥协自己的意愿。

第三,害怕与他人发生冲突。

讨好型人格者害怕与他人发生冲突,因此他们常常选择避免冲突,甚至不敢对他人提出不同的意见。

他们害怕被他人责备或否定。

第一,家庭教育的影响。

在一些家庭中,父母常常强调孩子要听话、顺从和取悦他人。

这种家庭教育模式使得孩子们形成了讨好型的心理特征,并在长大后延续了这种行为模式。

第二,自尊心的缺失。

讨好型人格的人常常缺乏自尊心,他们依赖他人的肯定来获得自尊和满足感。

这种自尊心的匮乏使得他们不敢坚持自己的意见和需求,害怕被他人否定。

第三,对他人的依赖。

讨好型人格的人常常对他人的意见和需求过度依赖,他们害怕独立思考和行动,需要他人来指导和决定。

针对讨好型人格的心理特征和形成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应对措施:首先,建立自我意识和自信心。

通过培养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需求和价值,同时增强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从而减少对他人认可的依赖,并更加坚定自己的立场。

其次,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见。

通过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见,讨好型人格者可以逐渐建立自我主张的能力,并减少对他人意见的过分在意。

再次,学会处理冲突和批评。

提高处理冲突和批评的能力,讨好型人格者可以更加自信和成熟地面对他人的不同看法和意见,并学会有效地沟通和解决问题。

怎样克服讨好型人格

怎样克服讨好型人格

1、心理治疗:定期找心理医生咨询,探究自己讨好型人格背后的心理成因。

因为讨好性人格非常容易出现人际关系的问题,总是过分讨好别人,贬低自己,其中比较核心的问题就是过度自卑,没有办法接纳自己,这种人格非常不成熟;2、精神分析治疗:可以看出来,其没有建立良好的客体关系,这个时候可以进行精神分析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或人本主义疗法,这些心理治疗方法对于治疗讨好型人格都有很好的帮助;3、自我调整:培养自己的喜好,提升自我接纳的程度,比如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关注自己的优点,多关注自己的事业,学会发现自己美好的一面,从而提升自信;4、多沟通、交流:要多和自己的父母、家人和朋友沟通、交流,寻求他们的支持理解和帮助,无论任何时候,来自于家人和朋友的接纳和鼓励,都可以提升我们的自信,让我们更有力量去迎接挑战,而且不会畏惧人际关系的紧张;5、多运动:运动可以促进大脑中神经递质的分泌,调整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行为;6、学会说“不”:克服讨好型人格的关键在于学会说“不”,要掌握自己的生活,要有意识地、慎重地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

(一)每周挑2天“不讨好别人”,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情。

从认知行为流派的角度,我们的行为和情绪往往都来源于内心的某种假设。

讨好这种行为背后,同样也藏着一些我们不易觉察的假设:如果我拒绝了别人的要求,别人就不会喜欢我。

如果被批评/拒绝,就说明我这个人很糟糕。

只有努力满足对方的需要,我才能得到对方的爱。

如果我的想法跟大家不一样,就会遭到排斥。

其实,看到这些假设本身,就是改变的开始:我们可以认真观察支配我们行为的信念,并有了反思它的机会。

更进一步的做法是:在一些小事上试试这些“如果”,再看看,真实的结果真的跟自己的假设一样吗?原先的假设就被推翻了,讨好型人格的人会发现表达自己的需求并没有那么可怕。

有讨好型人格的人想克服自己的讨好型人格,不妨认真审视讨好背后的假设,然后在一些小事上做做“行为实验”,看看结果跟原先的假设有什么不同——没有什么比亲身的体验更能打破我们过往“讨好”的假设了。

讨好型人格特点范文

讨好型人格特点范文

讨好型人格特点范文1.顺从和迎合:讨好型人格的人倾向于顺从他人的要求和期望,试图满足他人的需求。

他们经常选择不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者与他人保持一致,即使他们可能与他人有不同的观点。

2.惧怕批评和拒绝:讨好型人格的人害怕受到他人的批评和拒绝。

他们会努力避免引起他人的不悦或者失去他人的喜欢,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做会影响他们的自尊和价值感。

3.渴望被接受和喜欢:讨好型人格的人经常渴望被他人接受和喜欢。

他们可能对自己有一种强烈的否定感,因此通过满足他人的期望来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扬。

4.社交焦虑:讨好型人格的人对社交场合感到不安和焦虑。

他们害怕社交互动可能会导致他人的批评或者拒绝,因此在社交场合中经常感到紧张和不自在。

5.缺乏自信:讨好型人格的人通常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感到不确定。

他们经常依赖他人的评价来衡量自己,并且容易受到他人的负面评价所影响。

6.偏好冲突回避:讨好型人格的人倾向于避免冲突和不愉快的情绪。

他们害怕与他人发生争执或者产生不和谐的关系,因此经常选择退让和忍受不满。

7.自我牺牲:讨好型人格的人倾向于自我牺牲来满足他人的需求和期望。

他们可能把他人的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之前,并且愿意放弃自己的兴趣和欲望来满足他人。

8.缺乏个人目标和意愿:讨好型人格的人经常缺乏明确的个人目标和意愿。

他们可能把他人的目标和意愿置于自己之上,并且容易被他人的意见和期望所左右。

9.混淆认同:讨好型人格的人通常有困惑自我认同的问题。

他们可能对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意见感到困惑,并且经常试图符合他人的期望来得到认可和接受。

10.尝试取悦所有人:讨好型人格的人试图取悦每一个人,无论是亲友、同事、甚至陌生人。

他们渴望被每个人喜欢,却容易忽略了自己的需要和边界。

尽管讨好型人格有一些负面影响,但是有很多人数百年的习惯,改变这样的个性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通过自我反省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可以减少讨好行为。

同时,确立个人目标和保持积极积极的自己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线阅读]讨好型人格的形成原因及如何解决讨好型人格

[在线阅读]讨好型人格的形成原因及如何解决讨好型人格

[在线阅读]讨好型人格的形成原因及如何解决讨好型人格讨好型人格的形成原因及如何解决讨好型人格讨好型人格是许多善良的人的人生追求,也是自己迷失自我的根本症结。

那么讨好型人格内心有什么逻辑起点呢?第一,自己就是不容信任的,取悦别人就可以赢得别人的认同。

第二,讨好就是迎合,凡事主张迎合别人主张。

第三,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唯独没自己的主见。

把自己的美好创建在别人的高兴基础上。

第四,无原则迎合别人,没有自己的底线。

取悦型人格存有哪些整体表现呢?第一,自己也许认识到讨好型人格的弊端,但是对别人讨好习以为常,难以拒绝别人的说教。

第二,惯于顺从,抹不开情面,总真的学会说不,意味著触怒别人。

第三,时常委屈自己,自虐倾向明显。

毫无违和感。

第四,自己存有目标但是自己从来不把目标当作自己的崇尚,指出自己的目的没任何意义。

唯有别人的目标才就是人生的目标。

既然讨好型人格对自我成长没有意义,甚至阻碍着自我成长,那么我们在实际生活里,必须克服这些性格特点,克服自己心理偏差,端正自己心理行为习惯。

但是我们知道,讨好型人格不容易改变,不仅需要来自于自我意识,而且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毕竟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为了抛弃讨好型人格的错误观点,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端正重新认识偏差,践行恰当观念。

错误的行为,往往是错误的认识衍生出来的。

之所以讨好别人,往往是自己无足轻重,别人的需要才是正确的,自己的合理需求往往被忽视。

2,秉持做人处事原则,不容碰触底线。

一味迎合别人,往往就没有做人做事的底线。

底线就是原则底线就是自己的人格,底线就是做人的规矩。

所以学会说不,学会拒绝才是根本。

3,虚心学习,虚心好学不是取悦。

但是虚心听取别人意见也就是知错就改的的前提条件。

舍弃取悦人格并不是骄傲自满,也不是自以为是。

4,关键的敢于说不,敢于对那些权威挑战,敢于坚持真理,敢于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讨好型人格心理科普

讨好型人格心理科普

讨好型人格心理科普嘿,朋友!咱今天来聊聊讨好型人格。

你身边有没有那种老是小心翼翼,生怕别人不高兴,啥都顺着别人的人?说不定你自己也在某些时候有这样的表现呢!讨好型人格,就像是一个总是戴着讨好面具的人。

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总是把别人的需求和感受放在第一位,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却被深深地藏起来。

比如说,朋友约去逛街,自己其实累得不行,心里一百个不愿意,但还是咬咬牙答应了。

这像不像明明自己已经饿得没力气,还硬要把仅有的面包给别人?再比如,同事让帮忙做个不是自己分内的工作,明明自己手头一堆事儿,却不好意思拒绝,最后自己加班加点累得够呛。

这难道不是自己给自己找罪受?这种人格的形成,很多时候和成长环境有关系。

小时候,如果只有听话、讨好才能得到父母的关注和爱,那长大后就容易变成讨好型人格。

就好像小树苗在歪着的架子上生长,长大了也长不直啦。

讨好型人格的人,内心其实常常很纠结很痛苦。

他们害怕拒绝别人会让人讨厌自己,害怕冲突,总想着要维持表面的和谐。

可是,这样真的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喜欢吗?未必吧!你想想,一个没有自己主见,总是随波逐流的人,能有多大魅力?就像一只没有方向的小船,在大海上漂啊漂,能到达幸福的彼岸吗?而且,一直讨好别人,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间长了,心里的委屈和压抑越来越多,说不定哪天就像火山一样爆发啦!那怎么改变这种情况呢?首先得学会关注自己的感受。

问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

就像给自己的内心装一个小闹钟,时刻提醒自己,别只顾着别人,忘了自己。

然后,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拒绝别人。

别担心,拒绝别人不一定就会失去朋友,真正的朋友是能理解和尊重你的。

这就好比选鞋子,合脚的才能走得远,不合适的硬穿,只会磨破脚。

还有啊,要学会接受不完美。

别总觉得自己一定要做到让所有人都满意,这世界上哪有那么完美的事儿?就像月亮还有阴晴圆缺呢!总之,讨好型人格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愿意改变,愿意勇敢地做自己,就能走出这个怪圈,过上真正属于自己的快乐生活!你说是不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好型人格的几点心理分析
我认识身边讨好型人格,他们之所以喜欢讨好别人,是基于这几种心理的:
1、总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看不到自己价值
讨好型人格骨子里是自卑的,他们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所以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他们希望通过讨好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与理由,也希望通过讨好他人和他人建立一种连接,因为他们不能忍受孤独与寂寞,内心里面其实是非常空虚的,所以没有办法建立起内在的自信。

2,害怕出错,非常容易陷入习得性无助中
讨好型人格第二个逻辑是害怕犯错,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犯错就会遭到他人的谴责与批评,所以他们反相对保守,而且也相对较为被动。

所谓不敢越雷池一步强调就是这个意思。

他们骨子里缺乏安全感,所以希望通过少犯错来建立自我安全空间。

但是殊不知,人生本就是犯错,世上本无绝对的真理,越是害怕出错,越不敢尝试,就越封闭,从而容易陷入恶性循环中。

3、讨好型人格总是希望得到别人认可
讨好型人格最本质的逻辑是自己不认可自己,所以极力希望从别人认可中去认可自己。

他们之所以会去讨好他人,因为这是他们认为认可自己的方式。

看到别人高兴,他们会发现自己的价值原来在这里。

他们是非常容易受他人佐佑的,所以失去了一种自我成长的力量,在讨好中蹉跎年华,最终失去自我,痛苦不已。

具有讨好型人格的人总是以他人的需求为主要需求,以他人为中心,即使自己不能够满足他人的需求,也会强迫自己去做。

这样的人表面上是为了维护所谓的亲密关系,但是本质上还是缺乏安全感、自信心、价值感的一类人。

总是牺牲自己的利益,去愉悦他人,长久的下去可能会成为表面虚伪的人,也可能成为失去自我的人。

讨好型人格的人之所以去想要去讨好,就是因为存在许多错误的思想逻辑,错误的思想导致了产生许多错误的,违心的一些行为。

通常他们都存在以下错误的思量逻辑:
害怕说不,拒绝就会失去
对于许多无礼的请求,也只会选择牺牲自己,失去自己的利益,去换取他人的愉悦,一切以他人的需求为前提,委屈自己也要成全他人。

他们不敢去表达自己的意见,不敢去拒绝他人,勇敢的说不。

因为他们主观上认为,拒绝他人,就会破坏建立好的关系,这是典型敏感多疑的人的想法,由于活的卑微,因此害怕失去他人的重视。

满足别人的需求,就会受欢迎
把他人的需求立于自己的需求之上,主要是他们认为,想要维护好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满足他人的需求,这样才能获得他人的喜欢。

实际上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真正的亲密关系,是通过情感的交流联结的,而不是无底线的牺牲自己。

他人情绪变化常与自己相关
由于讨好型人格的人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敏感多疑的性格,常常把他人情绪的变化,归结在自己的身上,他们内心总是会产生冲突,因此会感觉到压抑和疲累,因为总是用他人的过错惩罚自己,只因为没有认清楚自己的价值。

我不行,只有别人喜欢我,才会有价值
之所以去愉悦和讨好他人,就是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他人都喜欢自己。

而恰恰许多自卑感强烈的人,需要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他们就是固执的认为,只有讨好了他人,才有人喜欢我,我才有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