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摄像笔记

电视摄像笔记
电视摄像笔记

电视摄像

电视制作类型

1 电子新闻采集方式ENG ①摄像师利用便携式摄像机进行现场录制的一种电视制作方式

②特点是迅速灵活,可以独立完成对新闻事件的摄制和转播

③节目形式通常为现场采访和报道

2 电子现场制作方式EFP

①将拍摄现场多台摄像机采集的视频信号及拾音设备采集的音频信号传送到电视转播车,行现场编辑和特技制作后,录像或直接发送送出去

②特点移动性、同步性、高质量

③节目形式通常是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体育比赛转播、文艺节目直播等形式

3 电子演播室制作方式ESP

①在电视台演播室内录制节目

②拥有最高的节目技术指标

③节目形式通常访谈节目、文艺节目

电视摄像的分类

1 纪实类摄像与艺术类摄像(按照电视节目内容和拍摄方式的不同)

纪实类节目包括电视新闻、电视纪录片、纪实性专题片等,采用的是纪实类摄影艺术类节目包括电视剧、文艺节目、广告和MTV等,采用的是艺术类摄影

纪实类摄像拍摄对象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

事件是不可逆转的,具有不可重复性摄影师的任务是将事件真实地完整地表现到观众面前

艺术类摄像拍摄对象是虚拟的人物和事件

事件是经过多次排练的,具有假定性和可重复性摄影师的任务是将摄像机前的活动以最具感

染力的形式呈现在屏幕上

2 演播室类摄像与外景类拍像(根据节目的不同拍摄现场)

演播室类摄像①电视演播室或摄影棚内

②一切设备都被调试到最佳状态,现场灯光是稳定的

③参与人员都积极配合摄制活动,接受调度

外景类摄像①生活实景

②设备精简,现场多变的自然光线和复杂的拍摄环境

③围观人群和被拍摄对象的随意活动

电视艺术的生产过程通常将制作过程分为拍摄筹备阶段、前期设置阶段和后期制作阶段三个相对独立的阶段

电视摄像的涉及领域

1 摄像与文学

①首先取决于构思,构思往往首先表现在文字逻辑思维方式

②文学形象的视觉化

③摄影师应多学习优秀的中外文学作品,从中探索形象创作规律、风格表现方式

可视性很强的诗歌散文)

2 摄像与绘画

①同属视觉艺术,是最接近的艺术类型

②画面布局、透视、光影、色彩、风格处理都是从绘画和摄影中吸收了合理内涵

③摄像师拥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对其画面的表现将有很大的帮助

3 摄像与戏剧

①表现的都是主体的活动

②在塑造形象、场面调度、结构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等方面是一致的

③电视摄像师经常面临的问题就是怎样将镜头前面的运动戏剧化,利用被摄主体的典型动作

将一个事件清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或者合理调度被摄主体,使画面更富于视觉效果

4 摄像与音乐

①对节奏的把握

②画面对音乐的表现

5 摄像与技术

①对操作性能了然于胸,熟悉光学镜头的特性,掌握黑白平衡的操作方法,才能达到对镜头

前面场景的自由表现

②必须了解各种摄像设备的使用、维护和调试方式

③在某些情况下摄像师还有对摇臂和升降架进行操作,这又涉及到一定的机械学知识

摄像师的素质

1(政治素质)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

2 坚持为人民群众服务

3 对工作保持高度热情

4 具有高度的耐心和灵活的反映

5 较强的现场意识和组织能力

6 系统的编辑思维

7 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观察的视听觉原理

视知觉的第一个启示是大脑对视觉形象的选择具有主观性

电视摄像传播的规律之一就是,摄像师用自己的有意识观察得来的画面来引起观众的无意观察(面积、清晰度、变化、对比)

摄像对自然的认识--- 艺术地再现自然

1 观察- 提炼形象

2 想象- 艺术构思

3表现-构成画面

摄像师必须养成的良好习惯

1 通过寻像器观察

2 通过镜头观察

3 克服紧张感摄像机是光电转换的工具摄像机的基本部分:镜头、光电系统、寻像器、(录像系统)

原理:镜头捕捉到清晰的光学图像,光电系统将镜头捕捉到的光转换成微弱的电流,然后不同的电子部件将这些电信号进行放大并进一步处理,再由寻像器将这些信号转换成镜头视频图像。

镜头的构造:⑴聚焦环⑵手动变焦控制⑶光圈环⑷RET陋回)按钮⑸VTR(录像器)按钮

⑹Ef(法兰焦距,俗称后焦)调节环⑺MACRO近摄)钮⑻MACRO近摄)环⑼变焦

镜头遥控接头(8脚)⑽聚焦遥控接头(3脚)(11) ZOOM变焦)选择器(12)电

动变焦开关(13)光圈选择器(14)暂时自动光圈按钮(15)镜头接头

光电转换系统及工作原理:分光装置(将光线分为红绿蓝三基色)

成像装置CCD/CMO舐照度响应值越小,灵敏度越高

镜头的光学特性光学镜头的主要光学特性可由三个参数表示:即光学镜头的焦距、视场角和相对孔径1?焦距

平行的直射光线穿过透镜后在另一边的光轴上汇聚成一点,这个点就称为焦点从焦点至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该镜头的焦距

分类:按照镜头焦距的长短

摄像机镜头可以分为标准镜头25mm长焦距镜头>25mm和短焦距镜头<25mm广角镜头)

按照焦距可变与否,摄像机镜头可以分为定焦镜头和变焦镜头规律:物距不变,焦距越长,景别越小,景深越小

物距不变,焦距越短,景别越大,景深越大

调焦操作方法:在画面构图基本确定后,利用镜头变焦把画面主体在寻像器推到最大,进行虚实调节,等影像完全清晰后再拉成需要的景别大小

2.视场角

镜头的视场角是用来表现摄像机镜头视场大小的参数,决定了能在感光胶片上良好成像的空间范围

光学镜头的视场角受镜头成像面尺寸和镜头焦距两个因素的制约一般只能通过改变镜头焦距的镜头来实现规律:在成像面尺寸不变、拍摄距离相对固定的情况下,镜头焦距越长,视场角越小,反之,镜头焦距越短,视场角越大

3?相对孔径与光圈系数

镜头的相对孔径(也叫光圈)是指镜头的入射光孔直径与焦距之比相对孔径的倒数被称为光圈系数

焦平面照度和通光孔的面积大小成正比,即与相对孔径的平方成正比,与光圈系数成反比,画面景深与光圈成反比

规律:开大光圈就是减小光圈系数值,使通光孔由小变大缩小光圈则是加大光圈系数值,使通光孔由大变小景深是摄像机在拍摄时,能获得清晰影像的前后范围景深范围受到光圈、焦距和拍摄距离的直接影响

定焦距镜头

?标准镜头当焦距近似等于像平面对角线长度时,则该镜头为摄像机的标准镜头标准镜头的画面效果,如拍摄范围的大小、透视关系都是最接近人眼观察习惯的

2.长焦镜头

光学特点:①视角窄②景深小③压缩现实纵向空间作用、功能:①不影响被摄主体,具有自然、真实的画面效果

②小景别画面

③形象饱满、紧凑,有利于烘托环境气氛

④造成明显虚实结合的画面效果

⑤形成视觉冲击⑥改变运动速度拍摄时应注意的问题:①景深较小,必须精确对焦

②视场角窄,严防抖动

③不宜拍摄运动画面3?广角镜头

光学特性:①视角宽②景深大③有较明显的光学畸变④空间透视感强作用、功能:①有利于扩展空间,近距离表现大范围景物

②景深大、拍摄范围广,多层次的表现,增加画面的信息量

③拍摄范围大、景深大,可以快速调焦或取景

④利用光学畸变和透视夸张的效果进行艺术化创作

⑤改变被摄主体运动速度⑥画面易于平稳,清晰度高

拍摄时应注意的问题:①光学畸变和夸张透视的特点应引起拍摄者的注意

②表现较为开阔的空间时,要注意画面中的直线条

变焦镜头

优势和作用:①使用方便、灵活

②形成平稳的推拉效果

③调整观众的视线和心理变化

④使电视画面的运动更加连贯、流畅并可产生离奇的视觉效果

⑤在近距离实现小景别范围的变化

拍摄应注意的问题:①人不存在这种视觉体验,尽量少用

②具有强制性的视觉观感,要合理使用

③运动过程要平稳,起幅、落幅要讲究

电视画面是指由摄像机拍摄下来并经过编辑系统制作后,最后由电视屏幕呈现的音视频信号

电视画面的内容—视觉形象和声音(包括视觉元素和各种声音)

电视画面的表现意义:个体意义单画面意义

整体意义多画面意义

每个特定画面,除其个体表现意义外,还必须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能够从画面之间关系的变化、组合中产生出大于画面简单相加的整体意义,某些画面意义的深化和强化要依赖于相关画面的铺垫,依赖于画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意义联系

镜头是拍摄过程中摄像机的马达开动至停止这段时间内被感光的那段胶片;从剪辑的角度看,便是剪两次和接两次之间的那段影片;从观众的角度看,便是两个接头之间的那段影片(马尔丹法国)

镜头是指画面的构成基础,是电视画面中纯视觉的部分

镜头包括三个不同的概念:镜头代表电视工作者的观点,镜头代表观众观点,镜头可以代表剧中人物的主观观点或完全客观的观点

镜头的分类

按功能分:①交代镜头

②动作镜头(是节目的叙事重点和视觉核心,也称叙事镜头)

③空镜头(在镜头的排列中起到对被摄主体、场景及主题的暗示、象征、强调和联接作

用)

按运动与否: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镜头的位置在动)

按时间长短:长镜头和短镜头

按观众的视觉心里:客观镜头和主观镜头

电视画面的物理特性

㈠电视画面的媒介特性

1?电视画面是通过特殊的物质媒介呈现出现的

电视画面的基本元素是像素(我国电视技术标准是720*576)

电视技术标准/电视制式:

NTSC欧美、日本、台湾);PAL(中国、东南亚及东欧);SECAM法国)

2?电视画面的宽容度小

宽容度是指画面内部反映出来的最高亮度与最低亮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自然景物最大可达1:10000,正常人可达1:600,电影胶片1:128,电视1:32

1帧=2场,1s=25帧=50场,1080i隔行扫描,720p、1080p逐行扫描

3?电视画面具有明显的图像失真

线性失真,噪声(干扰),没有纯黑部分

㈡电视画面的空间特性

?平面框架结构

⑴通过画面框架对被摄主体不同范围大小的界定,形成画面景别

⑵画面框架为被摄主体提供了稳定的参照,表现出动、静的感觉及存在状态

⑶产生画面空间,拓展观众想象

2?视觉立体结构

位置、比例的大小、透视线条、影调和色调层次、运动(内部运动、外部运动)

3?层的概念实景层次、特技叠加

㈢电视画面的时间特性

视觉思维表达式形象+形象=思想

(形象:视觉形象;+:组合关系和方式;思想:意境和情感)(用某个形象加上其他的形象去表达一种思想)

运用:①选择恰当的视觉形象

②建立形象间的组合关系

a叙事性关系b引申性关系c揭示性关系

③确定画面的造型方式

相同的视觉形象以不同的方式造型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意义

(思想存在于关系,而关系取决于形象)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

景别是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

(景别是摄影师在创作过程中组织和结构画面、制约观众视线、引导观众注意、规范画面内部空间、暗示画面外部空间,决定观众的观看内容、观看方式以及对画面内容接受程度的一种有效造型手段)

决定电视画面景别大小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

⑴摄像机和被摄主体之间的距离

⑵摄像师使用的摄像机镜头焦距长短

(事件发展的逻辑性也决定着摄像师对景别的选用,摄像师通过对被摄主体景别大小的设计,

引导观众的视线,描述事件的发展过程)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摄像人员可以根据所表现的内容、目的和不同需要来确定被摄体的画面取舍与范围,排除一切多余的、次要的部分,保留那些本质的、重要的、能够引起观众充分注意的画面内容)

远景:画面视野广阔,景深悠远

(远景是在所有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

远景常被用于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广阔空间或开阔场面

特点:①远景画面注重对场景整体、宏观的表现,反映景物的全貌,力求在一个画面空间内表现出景物和事件的空间规模、气势和环境等方面的视觉信息,同时交代事件与环境、人物与场景之间的关系

②人物占的比例很小,以环境造型为主

③远景的选用制约着镜头的长度,因为必须给观众留有足够的时间去看清画面的内容

作用:①通过对环境的描述增加画面的真实性

②以景表意,产生特殊的情绪效果

③表现主体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④在观众的心理上表现出一种过滤感和退出感

拍摄时应注意的问题:①注意画面的整体结构和气势

②对被摄主体的表现目的性要强,从大处着手

③一般不用前景

④重点处理好画面的主要线条、色调和影调

⑤考虑画面视觉变化及产生的运动节奏

全景:表现人物全身和周围环境的镜头

(全景是表现人物全身或某一具体场景全貌的画面)

(在全景画面中,被摄物体的全貌或被摄主体的全身被完整地表现出来,同时保留了较大范围的环境和活动空间,使观众对画面所表现的事物、场景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与远景相比,全景画面有明显的内容中心和结构中心)

特点:①被摄主体与环境在视觉关系上是相当的,几乎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②全景是对拍摄场景的全面描述

作用:①决定了场景中的空间关系

②清楚、完整地表现了被摄主体的形体动作、动作范围和活动轨迹

③全景镜头可以将多个被摄物体纳入画面并留有一定环境空间,从而表现了多个被摄

物体之间、被摄物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④可以形成舒缓的节奏

拍摄时应该注意的问题:①注意各被摄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防止喧宾夺主

②要考虑表达全面的空间构成关系

③必须确保主体形象的完整,构图的准确

④注意空间深度的表达和环境的渲染

中景

(中景画面是指摄取人物膝盖以上或物体的大部分)

(中景使观众看到人物膝盖以上的形体动作和情绪交流,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特点:①画面中环境空间降至次要位置,集中在人物上半身的动作和与其他物体的交流上

②画面空间更紧凑,有利于表现人物的视线、动作线、人与人及人与物的关系线等,具有较强的

画面结构和人物交流特征

③可以看清楚被摄主体的身体形态,了解被摄主体的具体特征

作用:①在有情节的场景中,中景画面常被作为叙事性的描写

②通过环境的烘托

③中景画面强迫观众将注意力集中于人物上半身的行为、动作和周围的部分景物及人

物间的关系上

拍摄时应该注意的问题:①构图要准,掌握好画面尺寸的大小②画面构图上避免单调的人物造型,要充分地调用造型手段③准确地在画面中表现人物间的透视关系、空间关系④必须注

意抓取具有本质特征的表情和动作

、匕日

近景

(近景是摄取人物胸部以上或具有主要功能和作用的物体局部的画面)

(近景使被摄主体与观众在视觉距离上相对较近,因此常被用来表现被摄主体的细节特征、

质感,或人物的面部神态和情绪)

特点:①人物的头部成为焦点,眼睛成为近景画面的重要表现元素

②环境空间被淡化

③画面中地平线基本消失,空间透视不明显,画面具有一定的约束性

特写

(特写是表现人物肩部以上的头像或被摄主体细节的画面)

(拍摄特写时通常将被摄主体的某一部分充满画面,对其作更为细致的交代,起到强化内容、突出细节等作用)

特点:①表现细部、揭示本质

②避免框架

③环境被完全排除

④具有强迫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