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四季养生法则

合集下载

四季养生16句口诀

四季养生16句口诀

四季养生16句口诀1、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

宁可食无肉,不可饭无汤。

2、吃面多喝汤,免得开药方。

体弱病欺人,体强人欺病。

3、晨吃三片姜,如喝人参汤。

萝卜出了地,郎中没生意。

4、吃了十月茄,饿死郎中爷。

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5、一日俩苹果,毛病绕道过。

吃药不忌嘴,跑断医生腿。

6、多喝凉白开,健康自然来。

白水沏茶喝,能活一百多。

7、饮了空腹茶,疾病身外爬。

尽量少喝酒,病魔绕道走。

8、饭后一支烟,害处大无边。

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莲。

四季养生的原则。

1、两多两少。

春天养生讲究两多两少,两多指的是多吃饭多走路,两少指的是少吃荤少坐车。

多吃饭有助于营养补充,多走路是一项能促进消化的一种运动,少吃荤菜,多吃一些绿色蔬菜,有助于促进食物消化,促进吸收。

要减少坐着的姿势,长期坐着就很容易耗尽大量的氧气,会导致身体肌肉的衰弱,呼吸新鲜的空气。

2、谨慎起居。

夏天的时候要注意谨慎起居,因为这个季节天气很炎热,可以养成睡午觉得习惯,一般来说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是最好的。

如果时间长的话也会容易没有精神。

3、早睡早起。

秋季养生重视的就是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秋季空气干燥,很容易伤害到肺部,感染肺部的一些疾病。

所以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就可以更好的养肺润肺了。

4、早睡迟起。

冬天早睡早起是一种养生习惯,寒冷的冬天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冬天增加睡眠时间有利于体内阳气的潜藏,可以在早上起来用冷水来洗脸,达到醒脑的目的。

还能抵抗寒冷,预防一系列的疾病。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原则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原则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原则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四季养生的原则。

四季养生是指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和人体生理变化,采取相应的饮食、起居、运动等方法,以达到保健、预防疾病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黄帝内经中的四季养生原则。

一、春季养生1.注意调节情绪春天阳气上升,万物复苏,人体也处于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中。

这时候要注意调节情绪,保持愉悦心情,避免过度忧虑和抑郁。

2.宜清淡饮食春天气温逐渐升高,人体代谢加快,胃肠功能也会有所增强。

因此,春季应该以清淡为主,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易消化的食物。

3.适当运动春天气候宜人,适合户外运动。

可以进行散步、慢跑、太极拳等缓和性运动。

4.保护肝脏春季是肝脏的养生时节,应该注意保护肝脏。

可以多吃一些具有清肝明目作用的食物,如菠菜、芹菜、西红柿等。

二、夏季养生1.避免暴饮暴食夏季气温高,人体代谢加快,容易出现口渴、食欲不振等情况。

但是要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影响消化功能。

2.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夏季白天长夜短,应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早睡早起,避免在午休时间睡过头。

3.适当运动夏季气温高,容易出现中暑等情况。

因此,在进行户外运动时要注意防晒和补水,并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运动。

4.保护心脏夏季是心脏的养生时节,应该注意保护心脏。

可以多吃一些具有降血压、降血脂作用的食物,如绿茶、海带、紫菜等。

三、秋季养生1.调节情绪秋季气候干燥,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

因此,要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态平稳。

2.宜多食用温性食物秋季气温逐渐降低,人体代谢减缓。

因此,应该多吃一些温性食物,如姜、葱、蒜等。

3.适当运动秋季气候宜人,适合户外运动。

可以进行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缓和性运动。

4.保护肺部秋季是肺部的养生时节,应该注意保护肺部。

可以多吃一些具有润肺作用的食物,如梨、苹果、百合等。

四、冬季养生1.避免过度劳累冬季气温较低,人体代谢减缓。

因此,在冬季要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2.宜多食用温热食物冬季气温较低,应该多吃一些温热食物。

四季养生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四季养生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四季养生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基本原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捂秋冻,慎避外邪。

四季养生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一、四季养生的基本原则包括春季饮食养生的主要选择高热量的食物,保证充足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

饮食中除了大米白面之外,可以增加一些豆类花生,乳制品等。

夏季饮食养生主要以清淡为主,保证充足的维生素和无机盐。

多喝一些粥或者汤。

要多吃一些清热利湿的食物。

解暑最好以茶水最佳。

秋季饮食养生,荤素搭配,多食清凉多汁的蔬菜水果,适量的补充蛋白质和无机盐饮食方面要以清热滋润为主。

冬季饮食养生,适量地进食高热量的饮食物,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加温热性食物以及增强体质的御寒能力。

二、四季养生的`基本原则是四季养生的根本原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在中医理论中,人类的养生应该顺应四季的变化,就是人和四季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顺应自然界的规律才能得到健康。

三、四季养生的要点1、春季养生主要以养阳为主,养阴为其次,春季阳气升发,养生的朋友们应顺时而养,要注重重保护萌生的阳气,使之在体内逐渐充沛旺盛,春季应使气血润畅,精神愉快,这些原则主要从强肝方面着手,所以要养肝、强肝、利肝养生方法都可成为老年春季养生的主要内容和第一选择哦。

2、夏季养生的原则是养神、养心、养阳、夏季炎热,因此不仅要防署还要防凉。

大汗伤阳、损心,因此夏季应该注意室内的空气,要经常通风,多喝水,但不能喝过多的凉水,过凉容易伤阳,而致瘀血性头痛。

四季养生的基本原则有哪些21、春季养生:春与肝相应,而怒伤肝,春季养生要顺应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人的精神、气血舒展畅达,生机盎然。

在饮食方面,宜食辛甘发散的食物,不宜食酸涩食物,因为酸味入肝,且具收敛的特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2、夏季养生:要顺应阳盛于外的特点,精神要求神清气和,快乐欢畅。

饮食不可过于寒凉,否则会伤脾胃,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为解渴消暑佳品,但不宜冰镇。

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较弱,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3、秋季养生:要顺应万物收敛之特点,秋气应肺,而悲忧易伤肺,应避免悲忧的情绪。

春夏秋冬的四季养生之道法则四季养生法则

春夏秋冬的四季养生之道法则四季养生法则

春夏秋冬的四季养生之道法则四季养生法则四季养生法则是指根据季节的变化,合理调整饮食、穿着、作息等生活方式,以维持身体健康和促进生机活动的一套养生方法。

下面我将分别介绍春、夏、秋、冬四季养生法则。

春季养生法则:1.调理肝脏:春季是肝脏的运动旺季,可适量摄入清淡、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绿叶蔬菜、豆类等,避免暴饮暴食和油腻食物。

2.外出运动:春季气候宜人,是进行户外活动的好时机,可选择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提高新陈代谢,增强体力。

3.调整睡眠:春季阳光充足,应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

4.避免过度疲劳:春季人体容易疲劳,需要注意适度休息,避免长时间过度劳累。

夏季养生法则:1.饮食清淡:夏季气温高,身体易出汗,应多饮水、多吃清淡、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海鲜等。

2.避免暴晒:夏季阳光强烈,应减少在烈日下活动时间,避免中暑和晒伤。

3.合理锻炼:夏季运动不宜过于剧烈,可选择早晨或傍晚时分进行运动,避免中午太阳最烈的时候。

4.心情舒畅:夏季气候炎热,人容易烦躁,应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波动。

秋季养生法则:1.润肺养胃:秋季气候干燥,应多喝水、多吃养肺的食物,如梨、银耳等,避免熬夜和暴饮暴食。

2.补充营养:秋季是人体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可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的食物,如鱼、肉、蔬菜等。

3.锻炼身体:秋季气候宜人,适合进行户外运动,如晨跑、散步、太极等,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

4.注意保暖:秋季早晚温差大,应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避免感冒和着凉。

冬季养生法则:1.保持温暖:冬季气温低,应穿着保暖,合理搭配衣物,注意手脚和头部的保暖,避免受冻。

2.消食养肾:冬季阳气不足,可适量多吃热食,如姜、葱、蒜等温热性的食物,有助于消化和增强肾阳。

3.适量运动:冬季不宜过度运动,可以选择室内运动,如瑜伽、健身操等,保持身体活力。

4.安排作息:冬季白天短夜长,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早睡早起。

春夏秋冬四季养生口诀

春夏秋冬四季养生口诀

春夏秋冬四季养生口诀
【春季养生口诀】
1、春晓清歌新歌唱,早晨吃粥多营养。

2、春暖花开人自乐,多运动补充新能量。

3、春暖到处柔和光,煲汤多补滋腰肠。

4、春光健康气定神,增补温阳调体质。

【夏季养生口诀】
1、夏养少出门防曝晒,早中晚多喝水畅享。

2、夏晴阴和要灵活,用饮食健康夏日宜。

3、夏热补血贴膏药,汗出有度才安抚。

4、夏凉清调定心神,晚上安睡正无憾。

【秋季养生口诀】
1、秋气风和晨起视,银杏枸杞补血气。

2、秋高气爽多出游,把养生放在首位。

3、秋醒早起营养补,可以牛羊鱼肉和蔬。

4、晏电脑睡前别看,安神安心长眠眠。

【冬季养生口诀】
1、冬季宅在家防寒冷,穿暖衣服补钙铁。

2、冬至要进补以防,以漱口水润口腔。

3、冬多喝汤芥菜汁,冬吃正宗一宜宜。

4、冬季要保暖加衣裳,生活中多调养身手。

春夏秋冬四季养生法则

春夏秋冬四季养生法则

春夏秋冬四季养生法则春夏秋冬是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气候特点和养生法则,合理调整饮食、作息和运动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四季的变化,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将介绍春夏秋冬四季养生法则。

春季养生法则:春季是阳气生发的季节,气温逐渐回暖,大地开始复苏。

春季养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温补:春季气温虽然回暖,但天气还是相对寒冷湿润的,要适当进补,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可以多食用温补的食材如姜、葱、蒜、桂皮、红枣等。

2.平衡饮食:春季是脾胃易虚的季节,要注意平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多摄入蔬菜水果,少吃油腻的食物,保持肠胃健康。

3.锻炼身体:春季天气适宜,可以进行室外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等,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4.保护肝脏:春季是肝脏养护的关键时期,要注意保护肝脏,避免过度饮酒,多喝水,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

夏季养生法则:夏季是气温最高的季节,人们容易受到炎热天气的影响,容易出现中暑等问题。

夏季养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多饮水:夏季气温高,人体容易出汗,需要多喝水以补充体液和防止脱水。

2.饮食清淡:夏季应当避免油腻、辛辣等食物,多摄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以保护胃肠。

3.防暑降温:夏季可以多吃一些具有降温作用的食物,如绿豆、西瓜、黄瓜等,避免过度疲劳和暴晒。

4.室内与室外结合:室外活动要避免在炎热的时段进行,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

夏季也可以选择室内运动,如瑜伽、踏步机等。

秋季养生法则:秋季是阳气渐收,万物开始进入休眠的季节,气温逐渐变凉。

秋季养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调节饮食:秋季是进补的季节,适当增加营养摄入,多吃一些植物性蛋白质食物,如豆类、果蔬、杂粮等。

2.锻炼呼吸系统:秋季是呼吸系统最容易受到寒冷空气刺激的季节,应该多做一些适合秋季的运动,如散步、健身操、太极等,增强肺功能。

3.清肺润燥:秋季空气湿度相对较低,容易导致肺部燥热,可以多饮用一些润肺润燥的食物,如梨、百合、蜂蜜等。

4.注意保暖:秋季气温逐渐下降,早晚温差较大,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中医四季养生知识总结

中医四季养生知识总结

中医四季养生知识总结中医四季养生知识总结导言:中医养生注重顺应自然,根据四季气候的变化,调整饮食、起居和运动等方面的习惯,以达到保健身体、预防疾病的目的。

本文将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养生知识出发,详细介绍中医对于每个季节养生的要点和方法。

第一部分:春季养生1. 春季气候特点:春天阳气逐渐升发,气温回升,昼夜温差大。

2. 饮食调理:-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苦瓜、芦笋、菠菜等。

-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葱等。

- 宜多喝温开水或淡茶水。

3. 起居调理:- 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

-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4. 运动调理:- 多参与户外活动,如散步、晨跑等。

- 适当进行一些舒缓的运动,如太极拳、气功等。

第二部分:夏季养生1. 夏季气候特点:夏天阳气旺盛,气温高,湿度大。

2. 饮食调理:- 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黄瓜、西瓜、草莓等。

- 忌食油腻和辛辣刺激性食物。

- 宜多喝凉开水、绿豆汤等清凉饮品。

3. 起居调理:- 注意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强阳光下。

4. 运动调理:- 避免在中午和下午阳光最强烈的时候进行剧烈运动。

- 可选择在清晨或傍晚时分进行适量运动,如游泳、打太极球等。

第三部分:秋季养生1. 秋季气候特点:秋天阳气渐收,气温适宜,干燥少雨。

2. 饮食调理:- 多吃具有滋阴润燥作用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等。

- 忌食辛辣和油腻食物。

- 宜多喝温热的饮品,如红枣水、菊花茶等。

3. 起居调理:-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

- 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适当使用加湿器。

4. 运动调理:- 可选择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慢跑、健身操等。

- 避免剧烈运动过度消耗体力。

第四部分:冬季养生1. 冬季气候特点:冬天阳气收藏,气温低,干燥寒冷。

2. 饮食调理:- 多吃温热的食物,如姜、蒜、羊肉等。

- 忌食生冷和寒凉性食物。

- 宜多喝温开水、姜汤等暖身饮品。

3. 起居调理:-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感冒。

- 居住环境适当加湿,并保持通风良好。

了解中医养生四季养生法

了解中医养生四季养生法

了解中医养生四季养生法一、引言中医是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之一,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中医养生四季养生法是根据季节的变化调整饮食、起居和运动等方面的养生方法,以达到身心健康和防治疾病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中医养生四季养生法,并从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春季养生法1.调整饮食:春天气温回暖,适宜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如柑橘类、草莓、苹果、菠菜等;忌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

2.保持适当运动:春天微风拂面,适宜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等;可选择气功或太极拳来放松身心。

三、夏季养生法1.清淡饮食:夏天气温高湿度大,应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黄瓜、西瓜、茄子等,避免油腻和辛辣食物。

2.注意防暑降温:夏季天气炎热,应注意及时增加水分摄入,避免中暑;可选择多喝菊花茶、薏米粥来清热解暑。

四、秋季养生法1.稳定情绪:秋季阳气逐渐收敛,人的体内阴气相对旺盛,容易出现忧郁和抑郁的情绪,可以通过参与户外活动、与亲友交流等方式来调节心情。

2.调整饮食:秋季天气转凉,宜多吃一些具有润肺滋阴作用的食物,如梨子、百合、银耳等;忌过食生冷和刺激性食物。

五、冬季养生法1.保暖防寒:冬季寒冷干燥,应采取措施保暖,如穿厚衣服、戴帽子等;特别是老年人和儿童要加强保暖工作。

2.均衡饮食:冬天容易胆囊结石,应避免过度摄入高脂肪食物,尽量选择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麦片、全谷类及新鲜蔬菜。

六、总结中医养生四季养生法着重强调了调整饮食、适当运动和注意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方法。

春季要保持温和的饮食和适宜的运动;夏季要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同时注重防暑降温;秋季要稳定情绪并多吃滋阴润肺的食物;冬季则需注重保暖和均衡饮食。

通过遵循这些四季养生法,我们可以增强身体健康、提高抵抗力,并有效预防疾病。

在进行中医养生四季养生法时,请根据自身体质和环境变化进行调整,尤其是对于有特殊状况或慢性病患者更应咨询医生的指导。

此外,在日常养生中也要注意合理作息以及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夏秋冬四季养生法则
我国古代对一年季节的划分有四季和五季两种方法。

因人体有五脏,故常用五脏与五季相对应来说明人体五脏的季节变化。

《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就是以肝主春、心主夏、脾主长夏、肺主秋、肾主冬来分别对应的。

其含义是说春天肝脏功能强盛,夏天心脏功能强盛,长夏脾脏功能强盛,秋天肺脏功能旺盛,冬天肾脏功能强盛。

正因为五脏与五季相应,因此在春、夏、长夏、秋、冬这五个季节应分别以相应的脏器作为养生重点。

具体的保健方法如下:
○春、立春到立夏养肝之道
春天的到来,温暖的气候将会使人的活动量日渐增加,新陈代谢日渐加快。

在人体内部,血液循环加快,营养供应增多,以适应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需要。

血液循环的加快主要在于血量的调节;营养供给的增加则重在消化、吸收。

这些功能在中医看来,均与肝脏有密切的关系。

“肝藏血”其意为肝脏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之功能。

肝的另一功能是管理情志,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体对营养物的消化和吸收。

在春天,人体的新陈代谢与肝脏有很大关系。

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就必须保持肝脏旺盛的生理机能。

如果肝脏运作失常,适应不了春季的气候变化,就有可能出现一些病症,精神病及肝病患者尤其容易在春季发病。

中医的“春宜养肝”、“春应在肝”是很有道理的。

因此,春天的养生重点要放在对肝脏的保养之上。

在春天三月里,切忌过分劳累,以免加重肝的负担。

与此同时,肝病患者及高血压病患者,也应在春季到来之时,加强服用养肝、降压之药物,精神病患者宜于此时定期服药,避免精神受到刺激。

这些都是顺应春季变化特点,保肝养肝之养生法则。

春天为何要养肝:
春天万物复苏,细菌也大量繁殖,肝脏是人体的解毒器官,细菌大量的繁殖加大了肝脏解毒的负担,所以春天要补充肝脏能量。

养肝蔬菜、水果:白菜、菠菜、四季豆、胡萝卜、青枣、青苹果、柠檬等。

生活养肝:晚上11点-3点式肝胆经运行时间,保持正常睡眠、有益于养肝。

保持心情平和、性格开朗、多穿平底鞋走路等。

○夏、立夏到小暑养心之道
夏季是人体体内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候,室外活动多,运动量也相应增大,加上夏季昼长夜短,天气炎热,不易入睡,人的睡眠时间自然比其他季节少一些,因而体内消耗的能量多、血液循环加快、流汗也多。

上面这些因素决定了在夏季
里心脏的负担明显加重,如果此时不注意对心脏的保养,则很容易使心脏受到损伤。

正如《养生论》里所说:“夏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如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为热矣。

”其大意是说,夏天应该调节养息心脏,尽管夏季热浪滚滚,但人们应该经常如冰雪在心一样静养心脏,不可以因为天气炎热而浮躁,这样会增加心脏负担,甚至损负心脏,要“心静体自凉”。

另外,夏天天热,容易失汗,这样给暴饮提供了条件,对心脏害处极大。

因为,短时间内喝下大量的水或饮料会迅速增加血容量,增加心脏负担,年高或心脏功能欠佳者尤应引起注意。

夏天尽管天热难当,也要适当地运动,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心脏功能,增加心脏血流量,对心脏会有很大的好处。

○长夏、小暑到立秋养脾之道
长夏,是指夏末初秋那段时节。

此时的天气特征是:炎热而多湿。

此期,万物丰茂,蔬菜、瓜果陆续上市,由此极大地促进了人体的消化功能,因此应该注重对脾脏的保养,防止因饮食而带来的消化道疾病。

天气炎热,人们喝水就多,喝水多就冲淡了胃液,从而降低了胃液的杀菌能力,使细菌容易侵入肠道。

与此同时,湿热的天气极适合细菌的生长繁殖,食物极易腐烂变质。

因此,长夏之时,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

年迈体弱者消化功能较差,最好少吃一些油腻的食物,多吃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

这是因为含脂肪多的食物会使胃液分泌减少,胃排空减慢。

“湿邪困脾”。

由于长夜多湿,湿邪之气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因此要注意防止湿邪伤脾,如居室应保持干燥、少接触生水等等。

仲夏为何要养脾
答仲夏介于夏和秋之间,这个季节气候湿热,特别容易造成湿热困脾、脾胃不和、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等,所以仲夏需要养护脾、胃功能。

养脾蔬菜、水果:南瓜、红薯、玉米、芒果、哈密瓜、葡萄柚、香蕉等。

生活养脾:早上7点-11点是脾胃经运行时间,此事应给脾脏补充能量、有益于养脾,减轻思想负担、多与朋友交流思想等。

○秋(立秋到立冬)养肺之道
秋天一到,天气就慢慢地变得凉爽了。

秋天是由炎夏走向寒冬的过渡季节,天气变幻莫定,时凉时热,时寒时暖,如此多变之节,最难将息。

这种多变的气候往往容易使人着凉感冒,所以秋天发生咳嗽痰喘的病人很多,患有咳嗽老病的人最易发作。

中医根据季节的变化对人体影响的规律,总结出了秋季易损肺气的理论,警示人们在秋季应注意天气的不断变化,好好保护肺气,避免发生感冒、
咳嗽等疾病。

中医学认为,“肺开窍于鼻”,鼻为肺之门户,外邪侵肺常曲鼻孔入肺,因此时常按摩、洗浴鼻子有助于增强肺脏功能。

不少人鼻腔粘膜对冷空气过敏,秋季一到便伤风、流涕。

除需必要的治疗外,还需经常按摩鼻部。

其方法是以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待有热感后,用手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30次左右;然后,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15-20次。

每天按摩1-2次,可增强鼻的耐寒能力,亦可治疗伤风及鼻塞不通。

如果每日清晨或傍晚用冷水浴鼻,效果更好。

办法是:将鼻浸在冷水中,闭气不息;一会儿后,抬头换气,再浸入水中;如此反复5-10遍。

此二法皆能增加肺脏功能,有利于防治吸呼道疾病,对身体大有益处。

秋天天气干燥,肺于外界直通易导致咽干、鼻燥、干咳等,肺需要润化其燥,导致肺脏功能负荷加大,所以需要加以润肺、养肝。

养肺蔬菜、水果:白萝卜、藕、淮山、百合、银耳、莲子、人参果、梨等。

生活养肺:早上3-5点是肺经运行的时间,也是一天当中空气最好的时候,此时去树林散步和运动,有益于养肺,忌久卧和过度悲伤等。

○冬、立冬到立春养肾之道
隆冬季节,天寒地冻,草木凋谢,冻冰伏出,北风呼啸,动物进入了冬眠时期,人们的室外活动也大大减少。

冬季的严寒气候使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降到了一年的最低潮。

在这个严冬的季节里,年老体弱者非常容易感觉到寒冷的可恐可怖。

这是由于代谢水平较低,能量和热量供应不足所致。

人体的阳气来源于肾脏,肾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寒冬来临之时,人体需要有足够的热量和能量来抵御寒冷。

倘若肾功能虚弱,就会出现阳气不足的现象,甚至出现头晕、心慌、气短、腰膝疲软、乏力、小便失禁等症状。

所以,冬季理应滋养肾脏,这样不仅可以防止疾病,还可增进健康。

养肾的方法很多,如在冬季可适当进补,使较充分的阳精保持在体内,一旦春季到来,阳气升发,即可及时供给能量及营养,不至于由于阳精亏乏而使阳气生发困难;一些阳气虚弱的人在冬季往往更加虚弱,这可在夏季阳盛之时预先给以治疗,以扶助阳气,即“春夏养阳”,使阳气得到恢复和调养,待到冬季来临不致因为阳气过度虚弱而生发疾病。

冬藏养肾
中医五行-水(元素)-黑色(颜色)-咸(味道)-恐(情绪)-站(行动)
经络运行时间:
肾经17:00―19:00
膀胱经15:00―17:00
三焦经21:00―23:00
免疫疗法:
食疗:以纯天然黑色食品为主,吃微咸,不宜过咸。

如:黑木耳。

黑芝麻,黑豆。

葡萄,栗子,等。

运动:每天至少站10――20分钟(静心)
口服:葡萄柚,薰衣草,丝柏,橙花,玫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